自然辨证法论文——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及趋势
【完整版毕业论文】自然辩证法课程论文---科学技术与自然辩证法

【完整版毕业论文】自然辩证法课程论文---科学技术与自然辩证法科学技术与自然辩证法xy摘要:科学技术与自然辩证法是相辅相成的,本文由芝诺悖论引出哲学对科学的促进作用。
继而提出科学、技术与自然辩证法三者之间的关系,指出了科学技术所体现出的自然辩证法。
指出了科学技术要想发展就要依靠哲学的指导。
关键词:芝诺悖论科学技术自然辩证法一、引言科学、技术与自然辩证法三者之间相互促进,有着微妙的关系。
科学指导技术的发展,发展的技术又促进科学的发展,当前的自然辩证法起到了指导科学与技术的作用,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使我们少走弯路,科学技术的发展又使得我们的认知得到了提高,又有助于自然辩证法的发展。
二、芝诺悖论与量子力学芝诺悖论是古希腊数学家芝诺(Zeno of Elea)提出的一系列关于运动的不可分性的哲学悖论。
这些悖论由于被记录在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一书中而为后人所知。
芝诺提出这些悖论是为了支持他老师巴门尼德关于“存在”不动、是一的学说。
这些悖论中最著名的两个是:“阿基里斯跑不过乌龟”和“飞矢不动”。
阿基里斯是古希腊神话中善跑的英雄。
在他和乌龟的竞赛中,乌龟在前面跑,他在后面追,但他不可能追上乌龟。
因为在竞赛中,追者首先必须到达被追者的出发点,当阿基里斯到达乌龟在某时所处的位置时,乌龟已向前移动一些;阿基里斯再到达乌龟的那个位置时,乌龟又往前跑了一段;……因此,无论阿基里斯到达乌龟曾处的哪个位置,乌龟都会在他前面。
所以,无论阿基里斯跑得多快,他永远追不上乌龟。
由于运动的物体在到达目的地前必须到达其半路上的点,若假设空间无限可分则有限距离包括无穷多点,于是运动的物体会在有限时间内经过无限多点。
用微积分的概念来解释“动得最慢的物体不会被动得最快的物体追上。
”只是在数学上给出了抽象的解。
实质上用数学的微积分来解不完全让人信服。
因为数学上的微积分的定义是:将曲边形划分为许多的小矩形,再将这些小的矩形的面积相加,那么得到的就是原来的曲边形的面积。
自然辩证法对科技化未来的展望【精选】

自然辩证法对科技化未来的展望可持续性原则是人类社会稳健发展的必要条件自然辩证法对科技化未来的展望可持续性原则是人类社会稳健发展的必要条件摘要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巨大推动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特别是到了现代,科学技术更是被看做“第一生产力”,成为促进社会发展的最主要推动力量。
可是,在我们一味关注科技给我们带来的方便,促进人类社会发展进步作用的同时,如果不善于利用科学技术,它也可能给我们带来巨大的甚至是毁灭性的危害。
本文简要分析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作用和危害,以及我们应该如何应对的问题。
关键词:自然辩证法科学技术可持续发展科技促进人类进步自人类诞生之日起,科技就伴随着人类的脚步在不断前行。
可以说,人类发展的历史,就是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产生、发展一步步走过来的历史。
人类社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靠的就是科学技术的积累和发展。
让我们想一下,如果没有科技,人类社会在现在会是一个什么状况。
不要说我们不能轻松的通过互联网获取各种信息,不能方便的收看各种电视节目,不能乘坐各种现代化的交通工具,不能穿到各种漂亮的衣服。
我们甚至不能用火,不能建造现代化的住房,甚至我们也将不能生产各种粮食!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没有科学技术,就没有人类文明!人类将一直生活在不开化的史前文明阶段!人类进行各种生产活动,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
而科学技术的发展反过来又作用于人类社会。
到了21世纪的今天,科技甚至成为了促进人类社会进步的第一力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让我们简单回顾一下人类发展史。
人类进入文明时代,就是从火的使用为标志的[1]。
在希腊传说中,火是普罗米修斯从宙斯那里盗取的。
而且他还因此而受到宙斯的惩罚。
一只鹫鹰被派去啄食他的肝脏,而伤口不断愈合,普罗米修斯受到无尽的折磨。
当然这只是神话传说,不过从这里我们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看到,火对人类具有多大的作用!铁制农具的出现,大大促进了人类社会农业生产。
这样的结果,就是人类能够生产出来的食物多了,慢慢出现了靠剥削他人为生的阶级。
用自然辩证法的眼光看科学技术对中国现代化的意义

用自然辩证法的眼光看科学技术对中国现代化的意义1.概述科学技术是现代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的第一要素。
过去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主要靠劳动力、资本和自然资源的投入,现代社会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智力资源日益成为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决定性要素,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主要靠的是科学的力量、技术的力量。
从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的实践来看,更是如此。
中国现代化的关键是发展科学技术。
当前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信息技术化、经济全球化的时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更加紧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并通过它来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社会同步,要深入研究科技发展的内在规律,将科学技术置于社会大系统中。
科技工作者要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使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结合,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适应当代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级人才培养。
2.自然辩证法及科学技术观简介自然辩证法从人和自然界的关系出发,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高度来考察作为客体的自然界,作为主体的人的认识和实践活动,以及作为中介的科学技术。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辨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科学技术观,也是指导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科学方法论,还包括各门具体科学中的重大哲学问题,其学科内容主要由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人们对自然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科学技术观(关于科学技术及其发展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的总看法、总观点)、科学技术方法论(人们对自己从事科学技术研究所运用的认识和实践方法的哲学概括)三部份组成。
其中两对矛盾,即人与自然的矛盾,科学实践与科学认识的矛盾,贯穿自然辩证法体系的始终。
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自然界和科学技术。
内容:自然观,科技观和科技研究方法论。
研究自然辩证法的意义:●A:为哲学提供理论根据。
●B:从具体科学当中汲取养料,丰富发展哲学。
●C:为哲学的具体运用,指导科学研究提供桥梁,充当中介对科技研究。
●A:将哲学的抽象理论具体化,为科技研究提供认识原则。
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和趋势以及对未来的影响

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和趋势以及对未来的影响摘要:正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异常迅猛,学科交叉融合加快,重大创新不断涌现,技术更新和成果转化的周期日益缩短。
科学技术不仅成为推动全球产业结构升级和调整的根本动力,也成为引领社会发展的先导力量和国际竞争的核心要素。
总体来看,当前世界科技发展呈现出以下基本特征和新趋势。
关键词:双刃剑高度分化国际竞争管理体制信息技术产业结构升级引言当今时代,科技发展突飞猛进,极大的推动了社会的进步,改变了人类生活的面貌。
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科学技术的发展更是日新月异,不少学者称之为"第三次技术革命",以表明其划时代的意义或用"知识爆炸"来形容现代科技发展的高速度。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与人类社会的紧密结合,人们也开始思考关于科技发展的哲学命题:例如科学技术的本质问题、科技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科技与社会的关系问题、科技与人的自身关系问题等等。
同时,科学技术本身也呈现出了超越以往时代的特点。
正文一. 关于科学技术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
科学的任务是揭示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探求客观真理;而技术则泛指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自然科学原理而发展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与技能。
在现代,随着科学技术化和技术科学化的趋势日益加强,科学和技术作为两个既有本质区别又有内在联系的概念已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科技就其本质而言,是人类的一种有目的的活动。
科学技术自从产生以来,已经给人类带来了数不清的实际利益。
它既是利用自然的资源为人类服务,也是以人为主体进行改造自然的活动;科技作为一种社会历史现象,也与社会有着双向依赖关系;人类发展科学技术的初衷在于使科学技术造福人类,使人获得更大的自由与解放,从而使人获得全面发展,在当代科技更是与人类自身的发展建立了密不可分的关系。
然而,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由于科学技术本身存在某种非人性化的因素,加上人类自身对科技的不合理使用,导致技术的异化。
自然辩证法与科学技术的关系论文(5篇模版)

自然辩证法与科学技术的关系论文(5篇模版)第一篇:自然辩证法与科学技术的关系论文科学技术的进步已经为人类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永无止境的发展及其无限的创造力,必定还会继续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加巨大的贡献。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知识体系的不断庞大,作为科学技术变化、发展最高理论概括的科学技术哲学(自然辨证法)对现代科学技术的能动的反作用日益凸显,现代科学技术日益社会化、体系化和复杂化都使得科学技术必须纳入到哲学的视域中考察,哲学也就是自然对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实践具有普遍的指导作用。
自然辩证法是研究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一般规律、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科学,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于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成果与活动进行哲学概括与总结的产物。
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学科。
它从自然观、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论方面,研究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是科学技术研究的思想理论基础。
任何自然科学的研究总是在一定的自然观和方法论指导下进行的。
自然辩证法研究的是自然界的普遍规律,而自然科学研究的是自然界各领域的具体规律。
普遍规律寓于特殊规律之中,掌握普遍规律,就可以更加客观的、全面的认识特殊规律,避免主观性和片面性。
自然辩证法的原理是直接从科学技术领域总结、概括出来的,它有助于自然科学工作者通过自己的专业更深刻的了解物质世界的辩证发展过程,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此外,在科学研究中,如何从复杂的现象中抓住本质,如何从现象的变化中觉察事物的发展规律,如何处理好偶然与必然、共性与个性的关系,都要求有一个辩证思维的头脑。
恩格斯曾指出:“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
”20世纪初开始的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使科学由收集归纳材料、逻辑整理材料,进入到在对经验材料总结的基础上进行概念创造的阶段;科学各个领域知识的相互联系和渗透日益加强;技术也日益科学化、理论化,因此,更需要理论思维。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和趋势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和趋势摘要:本文对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和趋势进行了初步分析,科学技术正在呈现加速发展、社会化和各学科领域相互渗透的特点,以及高技术不断渗透、软件备受重视、技术与科学共鸣、军导时代走向终结等趋势,探讨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对于寻求科学技术发展的路径和机遇,从而推动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字:科学技术;融合;特点;发展趋势1 引言现代自然辞学在广度和深度上、在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上、在学科结构及与社会的关系等方面均出现质的飞跃,由此引发的第二次产业革命对人类社会产生深刻影响,跨越式地进入现代工业文明时代。
本世纪中叶以来,数学、物理学、遗传学等自然科学在理论上相继取得重大突破,生物技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核技术、航天技术和激光技术等新技术群相继问世并得到蓬勃发展。
已经形成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浪潮。
现代科学与现代技术紧密相联,突飞猛进的发展正在导致全球政治、经济、社会的激烈变革。
现代科学技术对社会进步的巨大推动作用,已显示出与以往任何历史时期不同的新的特点和新的发展趋势。
科技正在作为增强综合国力的主导因素和标志,已直接影响和决定着一个国家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未来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上已成为科技的竞争[1]。
2 现代科学技术呈现出的主要特点现代科学与现代技术紧密相联,突飞猛进的发展正在导致全球政治、经济、社会的激烈变革。
现代科学技术对社会进步的巨大推动作用,已显示出与以往任何历史时期不同的新的特点。
2.1加速性发展的特点科学技术加速发展,呈现知识爆炸的现象。
二十世纪的后三十年来,人类所取得的科技成果,比过去2000年的总和还要多。
二十世纪中叶人类的科技知识每10年增加1倍,当代,每3-5年增加1倍。
以此推算,人类在2020年所拥有的知识当中,有90%现在还没有创造出来。
今天的大学生到毕业的时候,他所学的知识有60%到70%已经过时。
2.2科技应用于生产的周期大大缩短在19世纪,电动机发明到应用共用了65年,电话用了56年,无线电用了35年,直空管用了31年,电磁波通信时隔26年;而到了20世纪,这种时间间隔大大缩短了,如雷达从发明到应用用了15年,喷气发动机用了14年,电视用了12年,尼龙用了11年,集成电路仅仅用了2年时间得到应用,而激光器仅仅用了1年。
自然辩证法结课论文

自然辩证法结课论文论文题目:先进材料的研究与社会发展院系: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先进材料及其制备技术学生姓名:***学号:************摘要先进材料是指新近发展的或正在研发的、性能超群的一些材料,具有比传统材料更为优异的性能。
先进材料技术则是按照人的意志,通过物理研究、材料设计、材料加工、试验评价等一系列研究过程,创造出能满足各种需要的新型材料的技术。
材料特别是高性能、多用途先进材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人类的发展过程伴随着材料科学技术的发展,每一个特定时期的人类时期,都有能促进人类社会快速发展的材料,因此在未来的社会中能够促进科学技术发展的先进材料将成为特别重要的研究对象。
关键词:材料科学;先进材料;人类发展;可持续发展;建议;一、材料科学技术与人类发展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是以材料为主要标志的。
材料科学是研究、开发、生产和应用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和复合材料的工程领域。
1.1 人类社会与材料的伴随发展100万年以前,原始人以石头作为工具,称旧石器时代。
1万年以前,人类对石器进行加工,使之成为器皿和精致的工具,从而进入新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后期,出现了利用粘土烧制的陶器。
人类在寻找石器过程中认识了矿石,并在烧陶生产中发展了冶铜术,开创了冶金技术。
公元前5000年,人类进入青铜器时代。
公元前1200年,人类开始使用铸铁,从而进入了铁器时代。
1.2 近现代材料科学的发展随着技术的进步,又发展了钢的制造技术。
18世纪,钢铁工业的发展,成为产业革命的重要内容和物质基础。
19世纪中叶,现代平炉和转炉炼钢技术的出现,使人类真正进入了钢铁时代。
与此同时,铜、铅、锌也大量得到应用,铝、镁、钛等金属相继问世并得到应用。
直到20世纪中叶,金属材料在材料工业中一直占有主导地位。
20世纪中叶以后,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新材料又出现了划时代的变化。
首先是人工合成高分子材料问世,并得到广泛应用。
自然辩证法课程论文

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论文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是关系到人类命运走向的两个重要课题。
回顾20世纪以来,人类历史发展与科学技术的竞争,更加深刻地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科学技术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助推器”,但是不可否认,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对社会起到了不可逆转的消极作用。
自然辩证法把科学和与科学紧密相关的技术都作为一种独立的社会现象来研究。
这一研究和自然科学论的研究共同为科学技术政策的制定、科学技术发展的规划、科学技术工作的领导和管理提供理论基础。
同时其还主张正确看待科学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不仅要看到科技发展对社会的促进作用,还要看到科技发展对社会造成的危害,正确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因此其重要性日益显得突出起来。
马克思曾经说过,“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
这是已被人类历史反复证明过的朴素真理。
时至今日,科学仍然不断渗透改变着生产力,发挥着推动社会进步、丰富人类精神的强大杠杆作用。
人们一般总是把科学与技术联系在一起,称为“科学技术”。
科学包含科学知识和科学活动,是一种有关研究客观事物存在及其相关规律的学说,是一种思想体系,属于意识形式范畴,它是人们对客观世界规律的理性认识;而技术则是将科学应用在具体人类生产中,用来探索和改造世界的方法、技巧、技能和工艺等的总和,包含物质形态和知识形态。
社会早期发展中,科学和技术的革命总是分别平行发生。
而从19世纪以来,尤其是当代社会,科学革命与技术革命的联系日益密切,逐渐一体化,达到“科学技术革命”这一崭新的统一。
因此我们暂且不考虑科学与技术的具体区别,将其归纳为一项综合的社会活动形式。
然而,如果不认清科学技术的善恶本质,毫无限制地加以利用,反而会对社会发展产生不利的阻碍,甚至带来灾难性的打击。
因此,对于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我们应该从正反两面辩证地看待。
科学技术对社会的正面促进作用。
社会发展是整个人类社会向前推进的过程,而科学技术是一直贯穿于人类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过程中特殊的社会现象和社会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对策
摘要
人类文明的每一次重大进步,都体现着科学技术的作用和意义。科学技术的巨大发展,促进了人类生活方式、生产方式以及思维方式的根本性变化,是近代以来人类社会发展的主旋律。
中国是世界上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在16世纪前中国的科学技术一直处于世界先进地位。由于种种主客观原因,曾在科技上有过光辉成就的中华民族,在近代却远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以马克思主义科技思想为指导,紧密结合中国的实际,大力发展科学技术事业。经过80多年的艰苦奋斗,形成了一整套有中国特色的科技思想,领导全国人民建立了学科齐全、独立完整的科学技术体系,缩短了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科技水平的差距;而且在某些科技领域的年研究成果已经达到或超过国际先进水平,对中国现代化建设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第二,当前的国际形势对科学发展观涵盖的基本内容产生深刻影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当代中国科学发展的基本内容。这些内容是时代精神的反映,是对当今世界发展基本规律的科学概括。
人类社会随着文明程度的提高,发展总的趋势是越来越全面。在走向21世纪的时候,国家的生存和发展能力,越来越依赖综合国力的提高。我国是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无论是从争夺综合国力的角度看问题,还是从坚持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看问题,都必须坚持发展的全面性和协调性。党的十六大绘制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这个蓝图的特点之一就是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前提下,强调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实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共同进步,促进经济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
China is one of the earliest civilizations in the 16th century Chines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s advanced position in the world. Due to various objective and subjective reasons, there had been brilliant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achievementsofthe Chinese nation, but far behind in modern Western countries. After the founding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Marxis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s guidance, in close connection withChina's reality, to develop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areers.After 80 years of hard work to form a complete set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thought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led the people to establish a completediscipline, independence and integr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ystem, reducing the level of technology between Chinaand developed countries, the gap; and in some in the field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results have met or exceededthe international advanced level, the modernization of China has played a huge role.
Key words:Science and TechnologyDevelopment StrategiesResearch and analysis
目录
1:引言--------------------------------------------------------(1)
1.1:时代背景--------------------------------------------(1)
当今,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益激烈,世界的力量组合和利益分配正在发生新的深刻变化。这就是我们党对当今时代形势总特征和发展变化大趋势的基本判断,是党的科学发展观提出的时代大背景。
第一,当代的国际形势为科学发展观的产生带来了历史契机。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在可预见的时期内,世界大战打不起来,这是我们能够安下心来搞建设的难得条件;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为我国的发展和调整对外关系提供了许多有利因素;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为我国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良机。这一切和国内发展的有利条件相结合,造就了今后20年我国必须紧紧抓住而且又可以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与这一机遇相联系,当今的国际形势也对我国的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正确地回答当今时代中国要的是什么样的发展、确立什么样的发展目标、坚持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已经成为一个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正是这一重大问题推动着当代发展理论的更新,是当代中国发展观形成和发展的内外动力。几十年来,国际上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已经产生了一些积极的思想成果。我们党在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实践中,重视分析当今世界发展的新特点和未来发展的大趋势,重视借鉴其他国家发展的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教训,从本国国情出发,努力探索发展新思路。当代中国科学发展观就是在新形势的推动下,在探索中国发展新思路过程中形成的。
第三,当代的国际形势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当今世界发展规模之大,速度之快,是以往任何历史时期所无法比拟。与此相联系,发展中的南北差距、世界范围内的贫富差别也是空前的。世界文明与进步的成果越来越集中在少数人手里,为少数人所垄断和享受。这就是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的根本原因,是当今世界很不安宁的根本原因。继承资本主义文明的积极成果,避免资本主义发展带来两极分化的现象,这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必然选择。因此,我们的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坚持一切发展为了人,一切发展依靠人。中国的发展必须坚持共同富裕的方向,统筹好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关系,处理好人民利益的分配关系,使发展的成果为广大人民所享受,防止发生两极分化。在发展中国的同时,我们还要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共同促进人类文明与进步作出贡献,努力改变世界旧的不合理的经济政治秩序,推动时代历史课题的解决
关键词:科学技术 发展对策研究分析
Abstract
Every major progress of human civilization reflect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The tremendous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s the theme of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in modern times which has promoted social lifestyle,production mode,and the fundamental changes in our way of thinking.
1.2原因及深远意义----------------------------------------(2)
2:我国科技发展的有关情况------------------------------------(3)
3:当代中国科技发展中的对策和理论分析-------------------------(4)
2.我国科技发展的有关情况
新世纪的第一个十年,是我国科技事业继往开来、加速发展的十年。全国科技界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我国科技体制发展和改革取得重要进展,开创了我国科技事业的新局面。总体上看,我国科学技术事业正处于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
(一)实施三大战略,积极应对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在人才战略方面,“十五”期间全国科技活动人员总数年均超过320万人。其中,科学家和工程师人数占科技活动人员总数的2/3左右。全国从事研究与发展(R&D)活动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全时当量总数为92万人年,为“九五”末期的1.7倍。国家科技计划和重大专项把发现、培养和稳定青年人才作为重要考核指标,承担973、863计划的青年科研人员和归国人员均占到半数以上。目前已研制国家标准1000余项,国际标准30余项,形成和建立了一批食品卫生规范、农药残留检测标准、计量检测、技术标准预警体系。多次牵头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改变了过去我国只能遵守国际规则的历史。
(二)实施12个重大科技专项,进行了市场机制条件下国家实施重大专项的实践和探索。“十五”期间,全国大部分省市、数十家产业管理部门、行业协会、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3万名科技人员以及3000多家企业等参与了重大专项的实施。目前,各专项已培养出重大学科课题带头人1000多名,企业技术骨干1700多人,有近2000名博士和留学回国人员参加了重大专项,形成了一支由技术专家、企业家和市场中介人才组成的产业化队伍。实践证明,重大专项实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科技计划组织管理组织形式的一次重大创新尝试,是政府统筹集成和协调全社会资源力量、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具体实践。
1.2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一贯重视科技事业的发展,把科技进步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方针、政策和措施。但由于受到政治、经济、意识形态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新中国的科技事业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历史过程,其中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沉痛的教训。目前,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正进入关键时期,如何推动中国科技事业的稳定、持续、高效地发展,以使我国有实力应对21世纪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因此,认真回顾和思考中国共产党科技思想的发展历程,总结我国在科技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对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提高科技发展决策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提高科技管理水平,以及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思想和政策体系,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