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理论课教案77316
体育课教案(体育理论)

体育课教案(体育理论)第一章:体育理论概述1.1 体育的定义与功能1.2 体育理论的基本构成1.3 体育理论的发展历程1.4 体育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第二章:体育教学论2.1 体育教学的基本原则2.2 体育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2.3 体育教学组织与管理2.4 体育教学评价与反馈第三章:体育训练学3.1 体育训练的基本原理3.2 体育训练的方法与手段3.3 体育训练计划的制定与实施3.4 体育训练效果的评价与监控第四章:体育竞赛与裁判4.1 体育竞赛的类型与组织4.2 体育竞赛规则与裁判方法4.3 体育竞赛的道德与纪律4.4 体育竞赛的成绩与记录第五章:体育与健康5.1 体育运动与身体健康5.2 体育运动与心理健康5.3 体育运动与营养保健5.4 体育运动与疾病预防第六章:运动生理学基础6.1 运动对肌肉系统的影响6.2 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6.3 运动对呼吸系统的影响6.4 运动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第七章:运动心理学原理7.1 运动心理学的定义与研究内容7.2 运动参与的心理因素7.3 运动技能的心理因素7.4 运动动机的培养与激发第八章:体育社会学8.1 体育与社会的关系8.2 体育与社会变迁8.3 体育与社会整合8.4 体育与社会问题第九章:体育市场营销与管理9.1 体育市场营销的基本概念9.2 体育市场营销策略与方法9.3 体育市场营销案例分析9.4 体育管理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第十章:体育法规与伦理10.1 体育法规的体系与内容10.2 体育法规的遵守与执行10.3 体育伦理的基本原则10.4 体育伦理案例分析重点和难点解析一、运动生理学基础难点解析:运动生理学是体育科学的基础学科之一,理解运动对肌肉系统的影响对于运动员的力量训练和运动效果至关重要。
二、运动心理学原理难点解析:运动心理学研究运动参与的心理因素,如动机、自信和焦虑等,这些因素对运动员的表现和长期参与运动的态度有显著影响。
三、体育社会学难点解析:体育社会学探讨体育与社会之间的相互作用,这包括社会结构、文化价值观以及社会变迁对体育的影响。
体育课教案(体育理论)

体育课教案(体育理论)第一章:体育理论概述一、教学目标:1. 了解体育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内涵。
2. 掌握体育理论的主要分支和作用。
3. 理解体育理论在体育实践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1. 体育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内涵。
2. 体育理论的主要分支: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运动训练学、体育教学论等。
3. 体育理论在体育实践中的作用:指导体育教学、训练和比赛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体育理论的基本概念、内涵和主要分支。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体育理论在实际体育实践中的应用案例。
四、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体育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内涵。
2. 讲解:讲解体育理论的主要分支和作用。
3. 案例分析:分析体育理论在实际体育实践中的应用案例。
五、作业与评估:2. 评估:评估学生的文章内容是否完整、分析是否深入、观点是否明确。
第二章:运动生理学基础一、教学目标:1. 了解运动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内容。
2. 掌握运动生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
3. 理解运动生理学在体育运动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1. 运动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内容。
2. 运动生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人体运动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运动与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的关系。
3. 运动生理学的研究方法:实验法、观察法、调查法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运动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内容和主要研究内容。
2. 实验法:进行运动生理学相关的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
四、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运动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内容。
2. 讲解:讲解运动生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
3. 实验:进行运动生理学相关的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
五、作业与评估:2. 评估:评估学生的文章内容是否完整、分析是否深入、观点是否明确。
第三章:运动心理学原理一、教学目标:1. 了解运动心理学的概念和内容。
2. 掌握运动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
3. 理解运动心理学在体育竞技中的重要性。
1. 运动心理学的概念和内容。
体育理论教案

体育理论教案教案:体育理论课课程名称:体育理论课课程时间:60分钟教学目标:1. 了解体育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2. 认识体育理论对体育教学和训练的指导作用;3. 掌握体育理论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教学步骤:1.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通过提问的形式引发学生对体育理论的兴趣。
2.讲解体育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15分钟)解释体育理论的基本概念,包括体育理论的定义、内容和作用等。
然后介绍体育理论的发展历程,包括古代体育理论、现代体育理论的起源和演变。
3.讨论体育理论对体育教学和训练的指导作用(20分钟)学生分小组讨论,探讨体育理论对体育教学和训练的指导作用。
每组选取一位代表进行汇报,其他组进行提问和讨论。
4.讲解体育理论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15分钟)讲解体育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体育哲学、体育社会学、体育心理学、体育生理学等。
同时介绍体育理论的研究方法,如文献研究、实验研究、观察研究等。
5.总结与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与小结,并鼓励学生对体育理论的学习保持积极的态度,认识到体育理论对体育教学和训练的重要性。
教学资源:1. 讲义或PPT,用于讲解体育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2. 讨论指导问题,用于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3. 教材或参考书,用于讲解体育理论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4. 合适的学习资源和案例,用于展示体育理论在实际应用中的指导作用。
评估方式:1. 小组讨论表现评估: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度、表达能力和思维深度。
2. 提问评估:评估学生对体育理论的掌握程度和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备注:1. 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课堂组织和教学内容的调整;2. 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的积极参与,鼓励学生提问和讨论;3. 课后可以布置作业,如阅读相关文献或撰写体育理论相关的综述。
《体育理论教案》

《体育理论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体育的基本概念、功能和分类。
2. 使学生掌握体育运动的生理和心理效益。
3. 培养学生热爱体育、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体育的基本概念:体育的定义、特点和作用。
2. 体育的功能:增强体质、增进健康、提高运动技能等。
3. 体育的分类:竞技体育、健身体育、休闲体育等。
4. 体育运动的生理效益:提高心肺功能、增强肌肉力量等。
5. 体育运动的心理效益:缓解压力、提高自信心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体育的基本概念、功能和分类;体育运动的生理和心理效益。
2. 教学难点:体育的功能和分类;体育运动的生理和心理效益的机理。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体育的基本概念、功能和分类,体育运动的好处。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的体育案例,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体育的作用。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体育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体育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体育的基本概念、功能和分类,体育运动的好处。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的体育案例,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体育的作用。
4. 讨论:组织学生讨论体育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体育的重要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
教案设计仅供参考,具体实施时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提问中的活跃程度,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知识掌握:通过课堂提问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体育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
3.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表现,包括分析的深度和逻辑性。
七、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权威、适合学生水平的体育理论教材。
2. 案例材料:收集相关的体育案例,用于课堂分析和讨论。
3. 多媒体设备:使用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体育学院理论课教案(3篇)

第1篇课程名称:体育理论授课对象:体育教育专业授课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体育理论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研究方法等。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体育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体育理论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
教学内容:一、体育理论概述1. 体育理论的概念2. 体育理论的发展历程3. 体育理论的研究方法二、体育理论的基本范畴1. 体育的本质2. 体育的价值3. 体育的功能三、体育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1. 体育教学2. 体育训练3. 体育竞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提问:同学们,什么是体育?体育在我们生活中有什么作用?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体育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具有健身、娱乐、教育等功能。
二、讲授新课1. 体育理论概述a. 体育理论的概念:体育理论是关于体育现象、规律和方法的科学体系。
b. 体育理论的发展历程:从古代的体育实践到现代的体育科学,体育理论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c. 体育理论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证研究、理论分析、历史研究等。
2. 体育理论的基本范畴a. 体育的本质:体育是一种身体活动,具有锻炼身体、提高身心健康、培养道德品质等功能。
b. 体育的价值:体育具有健身、娱乐、教育、竞技等价值。
c. 体育的功能:体育具有促进个体身心发展、增进社会和谐、提高国家综合实力等功能。
3. 体育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a. 体育教学:运用体育理论指导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b. 体育训练:运用体育理论指导训练,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
c. 体育竞赛:运用体育理论指导竞赛,保证竞赛的公平、公正。
三、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 强调体育理论在体育实践中的重要性。
四、课后作业1. 阅读相关体育理论著作,了解体育理论的发展动态。
2. 结合自身实际,思考体育理论在体育教学、训练、竞赛中的应用。
教学手段:1. 讲授法:讲解体育理论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研究方法等。
体育课教案(体育理论)

体育课教案(体育理论)第一章:体育理论概述1.1 体育的定义与功能1.2 体育的分类与起源1.3 体育理论的发展历程1.4 体育在我国的发展现状与趋势第二章:运动生理学基础2.1 运动生理学的研究内容与方法2.2 运动对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2.3 运动与人体能量代谢2.4 运动与人体生长发育第三章:运动心理学3.1 运动心理学的定义与研究内容3.2 运动心理状态与运动表现的关系3.3 运动心理辅导与训练方法3.4 运动心理学在体育竞技中的应用第四章:运动训练学4.1 运动训练学的定义与研究内容4.2 运动训练原则与方法4.3 运动训练计划与负荷安排4.4 运动训练中的营养与恢复第五章:体育教学论5.1 体育教学论的定义与研究内容5.2 体育教学目标与任务5.3 体育教学方法与组织形式5.4 体育教学评价与反馈第六章:运动生物力学6.1 运动生物力学的定义与研究内容6.2 运动生物力学在体育竞技中的应用6.3 运动技术分析与评价6.4 运动损伤的生物力学原因与预防第七章:运动营养学7.1 运动营养学的定义与研究内容7.2 运动员的营养需求与膳食安排7.3 运动补剂的应用与误区7.4 运动与体重管理第八章:运动训练计划与实施8.1 运动训练计划的设计与制定8.2 运动训练方法的选用与组合8.3 运动训练过程中的监测与调整8.4 运动训练计划的实施与评价第九章:体育竞赛与规则9.1 体育竞赛的组织与管理9.2 体育竞赛规则与裁判方法9.3 运动竞赛的心理策略与战术运用9.4 运动竞赛的伦理与公平竞争第十章:体育与健康促进10.1 体育与健康的相互关系10.2 体育锻炼对身心健康的益处10.3 健康促进的策略与方法10.4 体育锻炼与慢性病的预防与管理重点和难点解析1. 体育理论概述:重点关注体育的定义与功能,以及体育理论的发展历程。
补充说明体育理论是如何指导体育实践的,以及它在体育教育中的重要性。
2. 运动生理学基础:重点关注运动对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以及运动与人体能量代谢的关系。
体育理论课教案(精选11篇)

体育理论课教案体育理论课教案(精选11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体育理论课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体育理论课教案篇1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田径运动场地,具备基本的田径理论知识。
2、通过结合实例讲解田径比赛通则,让学生初步学会各规则。
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注意力,扩宽知识面。
教学内容:1、简介田径运动场地(基本常识。
相关知识内容)2、简介田径竞赛规则重点:场地介绍难点:田径竞赛规则的理解与运用一、田径运动场地的介绍田径运动场地是进行田径运动教学、训练、组织田径运动竞赛和开展大众体育活动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
1、田径运动场地是全长400米的半圆式场地。
其跑道是由两个180°到半圆(弯道或称曲段)和两个对等的直段组成。
2、田径运动场地的弯道半径最好的`是36.5米。
3、运动场地一般有8-10道分道,弯道有8道,分道宽1.22-1.25米,所以分道线宽均为5厘米。
4、田径运动场地除竞赛场地外还应在跑道外地空地上,合理安排跳跃和投掷的场地。
(推铅球、掷链球和掷铁饼三个项目的落地有效区均为40度角;跳远、三级跳远场地沙坑至少宽2.75米,跳远沙坑远端至起跳线距离至少10米,一般沙坑长在6-9米,坑宽2.75-4.00米;跳高用的沙坑或海绵包至少长5米、宽3米,半圆形助跑道德半径至少20米;撑杆跳高场地的助跑道宽至少1.22米,长至少40米。
)二、田径运动比赛介绍田径分为田赛、径赛,全能三大类1、径赛有:短跑、中长跑、长跑、马拉松(42.195)、竞走。
其中400米及400米以下的项目,如100米、200米、400米、110米栏、4X100接力为短跑。
采用蹲踞式起跑,使用全自动电子计时。
800米及其以上距离项目为中长跑、长跑。
(初中体育教案)体育理论教案

(初中体育教案)体育理论教案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体育理论教材,具体章节为第二章第三节《运动生理学基础》。
主要内容包括:人体运动的生理机制、能量供应与消耗、运动与心肺功能的关系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运动生理学的基本知识,为体育锻炼提供理论指导。
2. 培养学生对体育理论知识的兴趣,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3. 帮助学生理解运动与健康的关系,提高运动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人体运动的生理机制、能量供应与消耗、运动与心肺功能的关系。
难点:运动生理机制的详细解释,能量供应与消耗的计算,运动与心肺功能关系的实证研究。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笔记本电脑、投影仪、白板、粉笔。
学具: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以一段奥运会比赛视频为例,让学生观察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表现,引出运动生理学的重要性。
2. 知识讲解:讲解人体运动的生理机制、能量供应与消耗、运动与心肺功能的关系。
3. 例题讲解:以实际案例为例,让学生了解运动生理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 随堂练习:设置一些有关运动生理学的问题,让学生现场解答,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运动生理学在体育锻炼中的实际应用,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1. 人体运动的生理机制2. 能量供应与消耗3. 运动与心肺功能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人体运动的生理机制。
2. 请解释能量供应与消耗的关系。
3. 请举例说明运动与心肺功能的关系。
答案:1. 人体运动的生理机制包括神经肌肉系统、骨骼系统、心肺系统等。
2. 能量供应与消耗的关系:运动时,人体消耗能量,能量来源于食物的摄入,通过新陈代谢的过程转化为可用能量。
3. 运动与心肺功能的关系:运动可以提高心肺功能,使心肺系统更加健康,提高运动能力。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解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体育理论教材,具体章节为第二章第三节《运动生理学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育理论课教案揭开科学锻炼的奥秘一、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通过学习,学生了解运动处方和运动处方的重要性。
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能够用运动处方的一般知识来指导自己的体育锻炼。
使自己在平时的体育锻炼中能少受伤和不受伤。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学生能树立培德、增智、健体三位一体的观念,在实践中运用科学的手段进行锻炼。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运动处方和一般的处方的区别。
难点: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运动处方。
三、教学方法:教师提示,学生结合实际展开思考。
四、教学过程:(一)什么是运动处方1、什么是运动处方:运动处方是指体育锻炼者以处方的形式确定适当的运动项目、时间、负荷、频度以及注意事项等的锻炼计划。
2、处方的重要性:按照运动处方进行体育锻炼,可以大大提高体育锻炼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并克服体育锻炼的盲目性、随着性,达到有效地增进健康的目的。
(二)运动处方的基本原理1、基本内容:运动处方的基本原理就是“运动”。
2、什么是“一时性运动”:人一进行体育运动,身体就会发生各种变化,即身体机能随着运动刺激的变化而变化,产生“一时性适应”,如脉搏和呼吸加快、体温上升等。
3、么是“持续性适应”:如果“一时性适应”在体内反复发生,身体就会产生“持续性适应”,也即提高了身体机能水平。
4、发生的条件:(1)是不同的运动手段会导致不同的适应,如举重与耐久跑,举重主要是提高力量与增加肌肉,耐久跑主要是增强心血管系统的功能。
(2)是不同的运动时间、运动强度、运动频度也会导致不同的适应,如强度太小、时间过短、间歇过长,都不会收到效果;反之,强度过大、时间过长也会对身体的伤害。
(三)运动处方的基本内容1、医学检查:在制定运动处方前,无论是病人,还是健康人,都要先进行医学检查,以便查明健康状况,决定能否进行体育运动。
2、为了确定适合不同个体的运动处方,必须事先做个体能诊断。
为了使体能诊断更安全,对于平时不进行运动的人,应安排一个准备期。
体能诊断一般通过12分钟跑或5分钟跑来进行。
3、定运动处方:根据个人的健康、体能、兴趣爱好以及季节、气候等条件,确定体育锻炼处方。
五、布置课后作业1.牵记运动处方的概念2.结合实际制定出切实可行科学的锻炼方法。
中长跑中常见反应及对策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中长跑中某些身体反应,是人体的正常现象是可以自然消除的。
能力目标:学会减轻或消除身体反应的各种方法以及预防方法。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自我保健能力。
学习重点:减轻或消除身体反应的各种方法和预防措施。
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课前:欣赏歌曲《健康歌》同学们,你知道上课前我们听的这首歌歌名是什么吗?那你认为健康最重要的是什么?(运动)你在平时的生活中都有哪些运动方式或都参加哪些体育活动呢??(踢毽子、跳绳、跑步……)(表扬:你真是个体育爱好者。
)(你真了不起,会这么多的体育项目)二、导入新课:刚才同学们都提到了跑步,其实跑步,不需要任何成本,又不受时间和地点是限制,真得是一项很不错的运动。
难怪古希腊人很早以前就在岩石上刻下了这样一句格言:“你想聪明吗,就跑步,你想健康吗,就跑步。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和大家一起来研究中长跑中遇到的各种身体反应以及对策,(板书课题)那你知道什么是中长跑?我们学校田径场一圈三百米,你能跑几圈?(学生自由回答,并适当夸奖)七嘴八舌说一说(一):那你能告诉老师当你跑完或在跑步途中身体有什么感觉或反应吗?三、新知探索:一、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二、肌肉痉挛(抽筋)三、腹部疼痛四、肌肉痉挛象刚才同学们提到的在中长跑中人体所产生的胸闷、呼吸急促、动作迟缓而不协调,甚至恶心的现象,运动生理学上称为“极点”。
(点击如下)(一极点产生的表现:1、胸闷2、呼吸急促3、动作迟缓而不协调4、恶心七嘴八舌说一说(二):那在平时的中长跑中,你想怎样处置和预防极点呢?(小组讨论并回答,师小结并点击如下,并对克服心理障碍做一些解释)(二)极点的预防和处置:1、做好准备工作2、调整呼吸方式3、减缓跑速4、克服心理障碍(无需恐惧,在调整呼吸和减慢速度的同时给自己一定的心理暗示,让自己坚持坚持再坚持,其实跑步不光是体能的训练,同时也是坚强意志品质的培养。
)二、肌肉痉挛刚才也有同学说在中长中可能会肌肉抽筋,那你能告诉老师,你怎么知道是抽筋呢?有什么具体表现吗?(根据学生的回答,点击如下;若学生答不出来,老师讲解并点击)(一)、肌肉痉挛表现:1、肌肉不自主收缩2、肌肉变硬你觉得肌肉痉挛一般在什么情况下产生?如何处理和预防呢?请一组的组长拿出讨论提纲,以小组为单位组织讨论,每组组长作简明的记录,在讨论时可以参考老师发给你们的教材。
)七嘴八舌(三):①你认为一般在什么情况下肌肉痉挛呢?(原因)②如果产生了肌肉痉挛,你想怎样处理呢?(处理)③在中长跑中如何预防肌肉痉挛呢?(预防)2、每组推荐一名同学汇报讨论结果。
(你们觉得她说的怎么样?为她鼓掌)(你的表达能力真的让老师佩服。
同样为你鼓掌)3、刚才同学们讨论的非常激烈也总结的非常到位,下面老师再对其中的一些知识作些补充和解释。
(二)肌肉痉挛产生的原因:1、环境寒冷2、准备活动不够3、运动时间过长4、出汗太多,造成盐代谢失调5、情绪紧张(三)肌肉痉挛产生后的处理:(老师边讲边做示范)1、稳定情绪2、对肌肉牵引3、对肌肉揉、捏、敲、打(四)、肌肉痉挛的预防:1、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适应能力2、准备活动充分,对易抽筋的部位适当按摩3、夏天运动要适当补充盐分4、冬季注意保暖5、运动时间不要太长6、疲劳和饥饿不宜剧烈运动三、运动中的腹痛刚才某某提出了在中长跑过程腹痛,那你愿意做个业余演员,给大家表演一下长跑过程中的腹痛的表情吗?师讲解:一般造成腹痛的原因有以下一些(点击)(一)、腹痛原因:1、准备活动不充分,内脏器官不适应2、饭后过早运动,运动前大量饮水,吃得过饱或空腹3、心脏功能差,有各种慢性病根据你对腹痛原因的了解和以往的运动经验,你能说说怎样预防和处置腹痛呢?(学生说,在点击)(二)、腹痛的处置:1、慢跑2、按压腹部或弯腰(三)、腹痛的预防:1、合理安排膳食2、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3、运动量循序渐进4、注意呼吸四、运动后的肌肉酸痛:刚才我们都是讨论的跑步过程中的一些反应和对策,那你跑完后的第二天又会又什么感觉呢?(肌肉酸痛)肌肉酸痛你又有哪些表现呢?(学生说,老师点击)(一)肌肉酸痛的表现:1、肌力下降2、收缩与松弛时间延长3、肌肉僵硬肌肉酸痛主要是由下列原因造成的:(老师讲并点击)(二)肌肉酸痛产生的原因:1、体内营养物质消耗过多2、氧气供应不足3、血液酸性代谢堆积在这里,我给大家穿插说个事,记得有个学生在长跑完的第二天跑来告诉我说:她的腿疼的特别厉害,是不是肌肉拉伤了,是不是要去住院。
其实肌肉酸痛和肌肉拉伤是有本质的区别的。
(讲解区别并点击)(三)、肌肉酸痛与拉伤的区别:肌肉酸痛:1、无受伤史 2、1—2天自然减轻或消失肌肉拉伤:1、有受伤史 2、范围小 3、1—2天不消失,甚至加重如果在跑步的第二天出现肌肉酸痛的话,你该怎么办呢?(点击)(四)、消除肌肉酸痛的方法:1、热敷2、按摩3、合理营养四、课堂练习:刚才我们一起研究了中长跑中的一些反应和对策,下面老师就要出几道题来考考你,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比赛,每道题老师喊开始后,每组快速举牌获得答题权再答题,答对得10分,答错扣10分。
1、老师模拟几个情境,请同学判断正误,并指出错在哪儿?2、比一比,哪组最厉害?1、夏天防止肌肉痉挛,可以喝含有()的开水。
2、中长跑时,产生胸闷、呼吸急促、动作迟缓不协调,甚至恶心的现象生理学上称做(3、极点产生后,我们要()A、立即停下B、减慢速度继续跑4、遇到肌肉痉挛我们要()A、立即送上医院B、就地对痉挛部位肌肉进行按摩5、下列哪些情况可以引起腹痛?()A、运动前大量饮水B、吃得太饱C、吃得半饱D、空腹6、体育运动中,增加运动量一般要做到:()A、一步到位B、循序渐进7、下列哪一种运动伤害恢复的时间比较短?()A、肌肉拉伤B、肌肉酸痛8、消除肌肉拉伤用()A、热敷B、冷敷9、消除肌肉酸痛用()A、热敷B、冷敷10、人体需要的三大营养物质是()、()、( )。
11、中小学生要保证()的睡眠时间。
12、积极性休息是指()。
A、睡觉B、睡着看书C、适度的运动13、我们沐浴的最佳水温是()。
A、20℃左右B、40—45℃C、60℃左右14、下面我们人体最易吸收的营养是()A、脂肪B、葡萄糖C、蛋白质五、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单手肩上投篮教学任务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单手肩上投篮技术,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2.提高学生动作分析能力.一、单手肩上投篮的用途:单手肩上投篮是现代篮球比赛中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种投篮方法是行进间和跳起投篮的基础。
它具有出手点高、便于结合其他动作、不易被防守等优点,并能在不同位置和距离上应用。
二、持球姿势:以可手投篮为例。
右手持球于肩上,手腕后翻,前臂与地面接近垂直,左手扶球的左侧。
两腿微屈,右脚略前于左脚,身体的重量落在两脚掌上。
眼睛注视篮圈前沿或碰板点。
三、持球手型:手指自然分开,掌心空出,托球的后下部,手腕后屈,小臂向上,用手指和指根把球控制住,球的重心落在食指和中指之间。
四、投篮动作:投篮时,右臂随着下肢蹬伸的力量向上充分伸展,同时左手离开球,最后用手腕屈和手指用力拔球,通过指端将球投出,脚跟稍提起,球出手后身体充分伸展,重心移至前脚掌,食指正对瞄篮点,手心向下,腕、臂放松。
五、出手动作:投篮时球最后出手的动作,是投篮能否准确命中的关键。
它直接影响着投篮的方向、力量、弧度和旋转。
出手动作包括正确的投篮手法和全身的协调用力。
投篮时全身协调用力要有一定的顺序,整个动作要协调连贯,轻松柔和,掌握好节奏。
投篮时,随着下肢蹬伸和腰腹伸展,投篮臂向前上方抬肘伸臂,最后力量集中到手腕和手指上,由手腕前屈和手指拨球的动作,使球通过食指、中指的指端柔和地飞出。
出手后,全身随球跟送,手臂自然伸直。
通常距离越近,身体其他部分用力越小,多以手腕和手指用力为主;投篮距离越远,身体协调用力越大,对手腕、手指调节力量的能力也要求越高。
六、瞄篮点:瞄篮点是指投篮时目视的点。
它是掌握投篮动作,提高投篮命中率的重要方面。
投篮有直接投中和碰板投中两种方法。
1、直接投中:应瞄准离投篮者位置与篮圈上最近的一点。
2、碰板投中:应瞄篮板上能使球碰板后弹入球篮的一点。
一般投球点与篮板成15-45度角的位置时较好。
投篮时,应根据投篮的位置、距离、球飞行的弧度和球的旋转等因素来选择适宜的瞄篮点,若碰板角度小,距离远,则瞄篮点离篮圈的距离高而远;若碰板角度大,距离近,则瞄篮点距离篮圈的距离低而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