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脏病新进展

合集下载

肾脏疾病治疗的最新进展

肾脏疾病治疗的最新进展

肾脏疾病治疗的最新进展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肾脏疾病的治疗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尤其是在最近几年,许多新的治疗方式陆续出现,这为肾脏疾病的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本文将会阐述肾脏疾病治疗的最新进展。

一、干细胞治疗干细胞治疗是一个非常热门的话题。

在治疗肾脏疾病时,干细胞被认为是一种非常有前途的治疗方式。

干细胞分为胚胎干细胞和成体干细胞两种类型。

胚胎干细胞来源于受精卵或早期囊胚,成体干细胞则来源于成人。

干细胞具有自我复制和分化为不同类型细胞的能力,这为它在治疗肾脏疾病方面提供了很大的潜力。

研究人员已经证实,干细胞可以增加肾脏的修复能力。

在动物实验中,研究人员将干细胞直接注入患有肾脏疾病的动物体内,然后观察它们在体内的分化和修复效果。

结果表明,干细胞可以减少纤维化,促进新的肾脏细胞的生成,从而对肾脏疾病的治疗具有很好的前景。

二、免疫治疗肾脏疾病的治疗往往需要通过免疫治疗来提高患者的免疫系统,以加强肾脏对抗疾病的能力。

免疫治疗分为多种类型,包括单克隆抗体疗法、脾切除术、细胞毒性药物治疗等等。

这些治疗方式可以通过不同的机制来提高免疫系统,从而减少肾脏疾病的进展。

单克隆抗体疗法是一种基于人工制造抗体的治疗方式。

人体能够自己制造抗体,但是抗体的生产需要时间,无法及时对抗疾病。

而单克隆抗体可以在短时间内制备出来,可以在短时间内提高患者的免疫系统反应,从而排除疾病。

脾切除术是一种早期的治疗方式,已经逐渐被淘汰。

这种手术的原理是通过切除脾脏来刺激免疫系统的反应。

然而,脾切除术的副作用较大,很容易引起其他部位的感染等副作用,因而被逐渐淘汰。

细胞毒性药物治疗是通过抑制免疫系统来减轻肾脏疾病的治疗副作用。

这种治疗方式可以用来治疗自身免疫性肾炎、IgA肾病等免疫相关性肾脏疾病。

三、肾移植对于部分肾脏疾病患者,最好的治疗方式是肾移植。

肾移植是目前治疗终末期肾脏疾病最有效、最普遍的方法。

肾移植可以使患者完全摆脱血液透析等治疗方法。

但是,这种治疗方式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和局限性。

临床医学中的肾脏疾病治疗新进展

临床医学中的肾脏疾病治疗新进展

临床医学中的肾脏疾病治疗新进展近年来,肾脏疾病的发病率快速增加,成为全球医学界面临的一大挑战。

肾脏疾病的治疗一直是临床医学的重要课题,为了提高肾脏疾病治疗的效果和生存质量,医学界不断努力进行探索和创新。

本文将介绍一些临床医学中肾脏疾病治疗的新进展。

一、药物治疗1. 针对特定病因的药物针对特定的病因进行治疗是临床医学中的一项重要措施。

例如,对于肾小球肾炎,具有自身免疫性的疾病,常规的治疗方法是使用免疫抑制剂。

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科学家们发现有些特定的抗体,如抗CD20和抗TNF-α等,对治疗肾小球肾炎具有独特的作用。

这些新型药物的研发和应用为肾小球肾炎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2. 肾脏再生药物肾脏再生是肾脏治疗领域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

通过干细胞治疗和基因编辑技术等手段,科学家们试图以新生的方式恢复受损的肾脏组织。

这些新型药物的研发和应用为肾脏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

3. 利用人工智能辅助诊断和治疗人工智能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已经逐渐成为现实。

在肾脏疾病的治疗中,人工智能可以辅助医生进行快速、准确的诊断,并根据患者的个体化特征推荐最佳治疗方案。

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肾脏疾病的治疗效果,还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二、器官移植肾脏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肾脏疾病的有效手段之一。

近年来,在器官移植技术和免疫抑制治疗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

器官移植手术的成功率不断提高,移植后的患者生存率也大幅度增长。

此外,新型免疫抑制剂的研究和应用,使得器官移植后的排斥反应得到有效控制。

这些新进展为肾脏疾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三、血液净化技术血液净化技术是治疗肾衰竭和其他一些肾脏疾病的重要方法。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血液净化技术已经从最早的血液透析发展到目前的连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和血浆置换等高级技术。

这些技术不仅可以有效过滤患者体内的废物和毒素,还可以调整患者体内的水电解质平衡和酸碱平衡,从而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四、生活方式干预尽管药物治疗和手术技术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生活方式干预在肾脏疾病治疗中仍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肾脏疾病的诊治及其治疗新进展

肾脏疾病的诊治及其治疗新进展

肾脏疾病的诊治及其治疗新进展肾脏疾病是严重威胁人体健康的一类疾病。

其病因与发病机制多样,临床表现也较为复杂。

因此,在临床上对肾脏疾病的诊治应该具有很高的专业水平和治疗技巧。

本文将从肾脏疾病的分类、诊断以及治疗方面进行探讨。

一、肾脏疾病的分类按照病理学的分类方法,肾脏疾病可以分为肾小球疾病、肾小管疾病、肾间质疾病以及肾血管疾病等多种类型。

1、肾小球疾病肾小球疾病常常以肾炎为主要临床表现,因此也被称为肾炎性疾病。

根据不同的病理学表现,肾小球疾病可分为IgA肾病、膜性肾病、局灶性节段性肾硬化等等。

2、肾小管疾病肾小管疾病是肾脏疾病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类型,表现为肾小管仅仅受损而不影响肾小球。

肾小管疾病可以分为创伤性肾小管病变、遗传性、感染性等类型。

3、肾间质疾病肾间质疾病指的是影响肾间质的一种疾病,常常表现为肾功能受损。

肾间质疾病有多种类型,如慢性肾小管-间质性疾病等。

4、肾血管疾病肾血管疾病包括肾动脉狭窄、肾静脉栓塞等类型。

慢性肾血管疾病的治疗主要是通过控制高血压、降低胆固醇等方法来减缓病情进程。

二、肾脏疾病的诊断肾脏疾病的诊断首先需要通过患者详细的病史以及体格检查,进而采集患者的尿液标本、血液标本和影像学检查等多种方式来确定诊断。

1、尿液检查常常通过患者的尿液特征来进行诊断,如蛋白尿、管型尿等。

尿液检查不仅对于肾脏疾病的诊断有很好的帮助,对于合理的治疗也至关重要。

2、血液检查血液检查可以协助实现综合诊断,如血肌酐、血尿素氮等指标。

血液检查也可以协助判断患者肾功能损害的程度以及疾病的进展情况。

3、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包括肾脏X线检查、肾脏超声检查和CT等。

这些检查方法可以帮助医生全面地了解患者肾脏的情况,更好地进行诊断和治疗。

三、肾脏疾病的治疗治疗肾脏疾病是一项需要细致耐心和剖析病因的工作。

目前,许多肾脏疾病的治疗侧重于减轻肾功能不全以及尽可能延缓疾病的进展。

1、营养治疗营养治疗是控制肾脏疾病进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肾脏疾病治疗的新进展

肾脏疾病治疗的新进展

肾脏疾病治疗的新进展肾脏是人体重要的代谢废物排泄器官,担负着过滤血液、排除废物和调节体液平衡等重要功能。

然而,肾脏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给患者的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

幸运的是,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新疗法的不断涌现,肾脏疾病治疗取得了重要的新进展。

一、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作为肾脏疾病的一种重要治疗手段,广泛应用于各种肾脏疾病的治疗中。

随着药物研究的不断深入,许多新药物被开发出来,为肾脏疾病的治疗带来新的希望。

1. 抗炎药物:某些肾炎性肾脏疾病可以通过使用抗炎药物来减轻炎症反应,从而减缓疾病进展。

例如,糖皮质激素被广泛用于治疗多种肾炎,如IgA肾病、膜性肾病等。

2. 免疫抑制剂:免疫抑制剂的使用在肾脏移植术后的抗排斥治疗中广泛应用。

通过抑制免疫系统的反应,减少排斥反应,提高移植肾的存活率。

3. 降压药物:高血压是导致肾脏疾病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因素,治疗高血压可以减轻肾脏的负担,延缓疾病的进展。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钙离子通道阻滞剂等降压药物的应用已经成为肾脏疾病治疗的重要手段。

二、介入治疗介入治疗是一种经皮穿刺进入血管或腔隙,通过放置导管及特殊器械进行治疗的方法。

在某些肾脏疾病的治疗中,介入治疗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 血管造影及栓塞:对于某些血管性肾脏疾病,如肾动脉狭窄、动脉瘤等,可以通过血管造影及栓塞的方法来解决。

该方法可以减少血管狭窄或破裂导致的肾脏血液供应不足和出血的风险。

2. 经皮肾穿刺治疗:对于一些囊性肾脏疾病,如多囊肾等,可以通过经皮肾穿刺抽出囊液或者注射药物进行治疗。

这种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可以在不需要手术的情况下达到治疗效果。

三、透析治疗对于进展到晚期的肾脏疾病患者而言,透析治疗成为了救命稻草。

透析治疗可以代替肾脏进行排毒和排液功能,缓解水电解质紊乱等症状。

1. 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是通过使用人工肾脏机器将患者的血液引出体外,经过滤、透析等处理后再输回患者体内。

这种方法能够有效地清除体内废物和水分,让患者的身体得到稳定的维持。

肾脏疾病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新进展

肾脏疾病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新进展

肾脏疾病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新进展肾脏是人体十分重要的器官之一,它不仅是人体的排泄器官,而且还在体内维持着一系列重要的生理功能。

然而,肾脏疾病成为全球性健康问题,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健康。

据统计,全球有超过1.3亿人患有肾脏疾病,其中每5个成年人中就有1个人受到其困扰。

那么,肾脏疾病的发病机制是什么?目前有哪些治疗新进展呢?本文将对此进行一一探究。

一、肾脏疾病的发病机制1. 免疫性肾炎免疫性肾炎是由于自身免疫系统异常反应引起的肾脏疾病,主要包括IgA肾病、膜性肾病、新月体肾炎等。

这些疾病的发生与体内免疫系统的失调有关,特别是血浆中的抗体和免疫复合物在肾小球和肾小管等部位的沉积。

这些免疫复合物会刺激肾脏的炎症反应,导致肾小球局部炎症反应和肾小管损伤,最终导致肾脏功能损害。

2. 代谢性肾病代谢性肾病是由于肾脏代谢产物堆积而引起的肾脏疾病,包括糖尿病肾病和尿酸性肾病等。

在糖尿病患者中,高血糖会导致肾小球滤过膜的限制作用减弱,从而使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渗入尿液中。

随着糖尿病的进展,肾小球滤过率降低,最终导致肾脏功能损害。

而尿酸性肾病则是由于血液中尿酸浓度过高,使尿酸结晶聚集在肾脏中,引起肾小管间质损伤和肾小球硬化,最终导致肾脏功能不全。

3. 遗传性肾病遗传性肾病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肾脏疾病,如囊性肾病、肾病综合征等。

这些疾病会影响肾功能、生长和形态,甚至可导致肾功能放弃。

二、肾脏疾病的治疗新进展1. 人工肾人工肾是一种目前治疗肾脏疾病的先进技术,它通过将患者的血液引入一种特殊设备中,使其过滤、清除血液中的废物和毒素,再将改造后的血液重新输回体内。

这种技术极大地改善了肾脏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效避免了尿毒症等后遗症的发生。

2. 人工肾移植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人工肾移植已成为治疗肾脏疾病的首选方法之一。

该技术通过为患者进行肾脏移植,使其生命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对于患有严重肾损伤的人群,该技术更是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3. 基因治疗基因治疗是一种新型的肾脏疾病治疗方法,它利用靶向基因疗法技术,通过转染目标细胞的基因序列,改变细胞的表达谱,进而实现治疗效果。

临床研究在肾脏疾病治疗中的新进展与前景

临床研究在肾脏疾病治疗中的新进展与前景

临床研究在肾脏疾病治疗中的新进展与前景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和医学研究的深入,临床研究在肾脏疾病治疗中取得了新的进展,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和希望。

本文将探讨临床研究在肾脏疾病治疗中的新进展,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前景。

一、遗传因素与肾脏疾病治疗肾脏疾病的发病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临床研究通过基因测序技术的不断提高,为肾脏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目前,各种肾脏疾病的致病基因已被发现,临床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基因组信息,制定出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二、免疫治疗在肾脏疾病中的应用免疫疗法作为一种新兴的肾脏疾病治疗方法,通过调节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改善肾脏的病理变化,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目前,肾移植、自体免疫性肾小球肾炎等肾脏疾病的免疫治疗已成为常规的治疗手段之一。

随着免疫研究的不断深入,相信免疫治疗在肾脏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将呈现出更广阔的前景。

三、基因修饰技术与肾脏再生医学基因修饰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肾脏疾病治疗方法,通过改变细胞或基因的遗传信息,实现基因的修复或增强,以治疗肾脏疾病。

目前,基因修饰技术已在肾脏再生医学中取得了一系列的突破,如基因修复、基因替代、基因增强等,为肾脏疾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四、生物识别技术在肾脏疾病治疗中的应用生物识别技术是一种通过检测和分析生物样本中的分子、细胞和组织等信息来实现疾病诊断和治疗的新技术。

在肾脏疾病治疗中,生物识别技术可以通过检测尿液中的蛋白质、尿酸等生物标志物,来判断疾病的类型和进展情况,从而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

随着生物识别技术的不断发展,相信它将在肾脏疾病治疗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五、临床研究在肾脏疾病治疗中的挑战与机遇临床研究在肾脏疾病治疗中面临着诸多的挑战与机遇。

一方面,临床试验的设计和实施需要牢固的科学基础和严格的伦理规范,确保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另一方面,临床研究需要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和信息,加强学科之间的合作,推动多中心研究的开展,提高研究效率和质量。

肾病内科肾病综合征的诊治新进展

肾病内科肾病综合征的诊治新进展

肾病内科肾病综合征的诊治新进展肾病综合征是一类以肾小球损伤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其最常见的形式是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rimary Nephrotic Syndrome, PNS)。

该病在全球范围内都有一定的发病率,并且具有复发性和慢性化的趋势,给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了巨大影响。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们对于肾病综合征的诊治有了重要的进展和创新。

1.疾病的诊断肾病综合征的诊断依靠临床表现、尿液分析和肾活检等多种手段的综合应用。

患者常表现为大量蛋白尿(尿蛋白定性试纸阳性),低蛋白血症、高胆固醇血症和水肿等症状。

尿液分析可观察到明显的蛋白尿、红细胞、管型等异常指标。

然而,这些表现缺乏特异性,因此需要结合肾活检结果才能进行确诊。

2.治疗方法2.1 药物治疗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是肾病综合征的基本治疗方法。

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能够抑制炎症反应和免疫反应,减轻肾小球的炎症损伤。

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和他克莫司,通过抑制免疫细胞活性、减少免疫球蛋白的合成等方式,达到抑制免疫反应的效果。

此外,对于少数病因明确的患者,针对病因进行特定治疗也是重要的。

2.2 支持性治疗肾病综合征患者常伴有水肿、高血压等症状,需要积极进行液体控制和抗高血压治疗。

限制蛋白质摄入、低盐饮食、水肿控制药物等都是常见的支持性治疗手段。

2.3 中医药治疗中医药作为中华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肾病综合征的治疗中也显示出了一定的优势。

中医药可通过改善肾脏微循环、抑制炎症反应、减轻肾小球的蛋白丢失等方式发挥治疗作用。

3.新进展肾病综合征的诊治中,持续性微量蛋白尿的监测被赋予了更高的重要性。

近年来,微量蛋白尿检测技术的进步使得我们能够更加准确地评估肾病综合征的治疗效果和预后,为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提供了依据。

另外,针对肾病综合征的潜在病因进行治疗也成为了一个新的研究热点。

目前,我们对于肾病综合征的病因机制尚未完全揭示,但通过研究发现一些基因突变、免疫异常、免疫球蛋白沉积等因素与肾病综合征的发生密切相关,这为我们深入了解疾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靶点提供了线索。

肾脏病临床研究最新进展

肾脏病临床研究最新进展

肾脏病临床研究最新进展在医学领域中,肾脏疾病一直是一个热门的研究领域。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肾脏病的临床研究也在不断取得新的突破。

本文将介绍肾脏病临床研究的最新进展。

一、基因突变与遗传性肾脏疾病遗传性肾脏疾病是一类由基因突变引起的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寿命都会产生极大的影响。

最近的研究表明,通过对遗传性肾脏疾病患者的基因进行测序,可以发现一些未知的致病基因。

这将有助于提高对遗传性肾脏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手段,为患者提供更加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二、新型肾脏疾病预防和筛查方法的研究肾脏疾病的早期预防和筛查是非常重要的。

最新的研究表明,一些新型的筛查方法可以更早地发现肾脏疾病的风险因素,例如高血压、糖尿病等。

同时,还有研究人员通过筛查尿液中的特定标志物,可以提前发现和预防一些潜在的肾脏疾病,从而减少患者的痛苦和医疗费用支出。

三、免疫治疗在肾脏疾病中的应用肾脏炎症是一种常见的肾脏疾病,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是使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来抑制炎症反应。

然而,这些治疗方法存在种种副作用。

最新的研究发现,通过利用免疫治疗来调节患者的免疫系统,可以有效地控制和治疗肾脏炎症。

免疫治疗不仅可以减少患者的痛苦,还可以减轻患者对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依赖。

四、肾脏移植的新技术肾脏移植是一种常见的治疗终末期肾脏疾病的方法。

最近,一些新技术的应用使得肾脏移植的成功率得到大幅度提高。

例如,使用三维打印技术可以制造出与患者肾脏相匹配的人工肾脏,并且可以避免排斥反应的发生。

此外,使用基因编辑技术可以改造捐献者的器官,使其更加适应患者的身体环境,从而减少移植后的并发症。

五、人工智能在肾脏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为肾脏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最新的研究表明,通过将大量的医学数据输入人工智能算法中,可以快速准确地对肾脏疾病进行诊断。

此外,人工智能还可以根据患者的个体化情况,提供更加合理的治疗方案。

结论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肾脏病临床研究正取得新的突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肾脏病新进展文章作者:刘志红,章海涛,李世军,龚德华,俞雨生,谢红浪,秦卫松肾脏病学在2012年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不仅一系列重要的临床诊疗指南得到公布或更新,对临床起到了良好的指导实践作用,并且一些重要的肾脏疾病如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得到了重新的定义和分类,而一些新技术和新型治疗药物也开始在临床上得到推广和应用。

一、一系列重要的临床诊疗指南得到公布或更新在2012年度,一系列重要的肾脏病诊疗指南被公布或得到更新。

其中包括改善全球肾脏疾病预后组织(Kidney Disease Improving Global Outcomes,KDIGO)公布的肾小球肾炎临床实践指南和急性肾损害临床实践指南、美国风湿病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Rheumatology,ACR)公布的狼疮性肾炎筛查和治疗处理指南、欧洲风湿病联盟(European League Against Rheumatism,EULAR)及欧洲肾脏病协会-欧洲透析与移植协会(European Renal Association–European Dialysis and Transplant Association,ERA-EDTA)共同公布的成人及儿童狼疮性肾炎的推荐治疗指南等,而KDOQI(Kidney Disease Outcomes Quality Initiative)也更新了糖尿病和慢性肾脏疾病临床实践指南。

这些指南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了深度推广和解读,这必将有效提高中国及全球肾脏病的诊疗水平。

KDIGO肾小球肾炎临床实践指南涵盖原发性和继发性肾小球肾炎。

指南根据循证医学证据,明确了多种肾小球肾炎的治疗指征,规范了治疗方法和疗程。

其中指南在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LN)的治疗中明确指出,LN的治疗必须以组织学改变为基础,而治疗目的是为了获得临床完全缓解。

氯喹被推荐用于所有LN患者,最大剂量6~6.5mg/kg。

以III或IV型为代表的弥漫增殖性LN肾炎的治疗分为初始治疗和维持治疗,指南推荐使用激素联合环磷酰胺(CTX)或霉酚酸酯(MMF)作为初始治疗方案;在达到诱导缓解后,推荐使用小剂量激素联合硫唑嘌呤(AZA,1.5~2.5mg/kg/d)或MMF(1~2g/d,分次服用)维持治疗。

KDIGO公布的急性肾损害临床实践指南确定了急性肾损害(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定义、分期、预防措施及治疗方法。

指南不推荐使用利尿剂、小剂量多巴胺及重组人类胰岛素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IGF-1)预防或治疗AKI;不主张使用氨基糖苷类药物抗感染治疗;呼吁重视造影剂导致的AKI (Contrast induced AKI,CI-AKI),如对糖尿病肾病及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使用造影剂检查时应慎重,推荐使用等渗或低渗碘造影剂,避免高渗造影剂导致的CI-AKI。

指南还推荐使用等张生理盐水扩容治疗,不主张口服液体治疗。

对于AKI的透析干预治疗,指南虽然没有提出循证学依据,但认为当患者出现水电解质或酸碱失衡时,应紧急进行肾脏替代治疗;对没有活动性出血的患者推荐使用抗凝剂,间断透析的患者首选低分子肝素,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 treatment,CRRT)患者则建议使用枸橼酸盐抗凝;推荐碳酸氢盐作为透析缓冲液,CRRT治疗推荐的液体剂量为20-25ml/kg/h。

KDOQI糖尿病与CKD的临床实践指南(更新版)主要对以下三条进行了修订:1)糖化血红蛋白A1c(HbA1c)靶目标:新版指南推荐的HbA1c 治疗目标为7.0%,以进一步防止微血管并发症如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的发生,但对存在低血糖高危风险的患者不推荐该目标;2)新指南推荐使用降低低密度胆固醇(LDL-C)的药物,如他汀类药物或他汀/ezetimibe联合治疗,以降低糖尿病和CKD患者(包括肾移植患者)动脉粥样硬化事件的发生,但对正在进行透析治疗的患者,不推荐使用他汀类药物作为初始治疗;3)新指南修订了对血压正常伴白蛋白尿的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治疗方法:指南不推荐对血压正常、微量白蛋白尿阴性的糖尿病患者使用ACEI或ARB药物作为阻止DKD的治疗;但推荐对血压正常、白蛋白尿水平≥30mg/d的DKD高危或进展患者使用ACEI/ARB进行治疗。

ACR在2012年于Arthritis Care and Research杂志上发表的LN诊治指南与KDIGO指南一样,也主张根据不同病理类型确定LN分型治疗方案。

建议采用MMF或CTX联合静脉激素对III型和IV型LN进行诱导期治疗,治疗6个月无效时,应采用交叉治疗,如仍然无效,再采用抗CD20单抗或加用钙调蛋白抑制剂进行治疗。

2012年欧洲风湿病联盟(EULAR)及欧洲肾脏病协会-欧洲透析与移植协会(ERA-EDTA)共同提出了成人和儿童LN的推荐治疗方案。

对于III–IV(A)或IV(A/C)及伴有(±V型)病变的患者,推荐采用MMF或CTX作为初始治疗首选。

对于V型LN 伴大量蛋白尿的患者,也可采用MMF联合激素进行治疗。

初始治疗有效患者建议使用MMF或AZA维持治疗3年。

成人与儿童在治疗方式上没有区别。

二、慢性肾脏病(CKD)诊疗进展(1)首个中国CKD横断面调查研究结果公布2012年3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的张路霞等在《柳叶刀》上发表了首个。

该调查从全国13个省市抽取了50,550例成年受访者,其中47,204例受访者参与调查。

研究根据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或存在白蛋白尿进行CKD诊断。

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我国CKD总患病率为10.8%,预计有1.195亿患者。

受访者中,eGFR<60 ml/min/1.73m2和白蛋白尿的发生率分别为1.7%和9.4%。

随着年龄增长,CKD患病率逐渐升高。

而相对于男性(8.7%),女性CKD的患病率更高(12.9%)。

在受访者中,CKD知晓率仅12.5%,且农村和城市无明显差异,提示我国城乡居民对CKD认识的不足。

研究还发现,年龄、性别、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心血管病史、高尿酸血症、居住地区和经济状况等均为肾功能受损的独立预测因素。

(2)中国多中心IgA肾病牛津分类验证研究完成2012年11月美国肾脏疾病杂志(American Journal of Kidney Disease)刊发了由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全军肾脏病研究所刘志红院士发起和组织完成的中国多中心IgA肾病牛津分类验证研究结果。

该研究共有18个中心参与,纳入了1026例成人IgAN患者。

研究对系膜增殖、毛细血管内皮增殖、节段硬化和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等四项病理指标对中国人群IgA肾病预后判断的意义进行了验证。

结果显示,与国际牛津分类研究纳入的IgA肾病患者相比,中国IgA肾病患者中,系膜细胞增生和毛细血管内增生比例较少,而节段肾小球硬化和袢粘连、袢坏死比例较多,新月体与肾小管萎缩及间质纤维化比例相近。

研究结果证实,系膜增殖程度与间质纤维化程度有对中国IgA肾病患者具有较好的预后判断价值,而毛细血管内增生,新月体与袢坏死则对预后判断价值不大。

(3) 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PGN)-老名词新认识2012年3月,《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对。

MPGN也称为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典型特点包括系膜细胞增生、毛细血管内增生以及基膜改变(双轨形成)。

这些病理改变是由免疫球蛋白、补体或者二者共同在肾小球系膜内或沿肾小球毛细血管壁沉积所致。

近年来,补体替代途径异常在MPGN发病中的机制研究不断取得进展。

MPGN发病机制分为两种类型:免疫复合物介导或补体介导。

补体替代途径的失调可因补体调节蛋白的突变或自身抗体产生而发生,其可导致活性补体产物的生成,包括C3b与膜攻击复合物(MAC),这些补体产物与碎片在系膜区与内皮下区域的沉积可引发肾小球炎症,并导致MPGN。

补体替代途径异常在某些患者中引起致密物沉积病(DDD),而在其他患者中引起C3肾炎。

C3肾炎是因为补体旁路途径异常引起的。

2012年8月的Kidney Int 杂志上发表了对12例C3肾炎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异常的补体旁路途径、肾小球蛋白组学的研究结果。

发现C3肾炎可发生于所有年龄段,男女发病比例无差别,临床表现以血尿和蛋白尿为主,肾活检结果主要表现为MPGN,但也有系膜增生和弥漫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补体旁路途径异常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包括获得性和遗传性的。

最常见的获得性旁路途径异常是C3肾炎因子阳性,最常见的遗传性异常为H因子H402 和V62等位基因的存在。

其它的异常还包括补体H因子抗体和CFH、CFI和CFHR基因突变。

将C3肾炎患者的肾小球进行激光微分离和质谱分析,可以发现旁路途径和膜攻击复合物相关的补体成分沉积。

因此认为,C3肾炎是由多种补体旁路途径异常导致的肾小球损伤。

Eculizumab是针对补体C5的鼠抗人单克隆抗体,可能通过调节补体旁路途径发挥C3肾炎治疗作用。

Herlitz等在2012年7月的J Am Soc Nephrol杂志上报告了3例致密物沉积病者(DDD)和2例C3肾小球肾炎患者在Eculizumab治疗前后的病理改变。

经过1年治疗,3例患者肾小球增生性病变减轻,中性粒细胞浸润减少,这与Eculizumab阻止趋化因子C5a产生的结果相一致;1例轻度系膜增生患者病理改变在治疗前后没有明显变化;另1例患者在治疗后仍有活动性病变,且慢性化病变增多。

所有患者的免疫荧光结果中,C3或C5b-9的沉积都没有明显减少,且电镜都显示有持续性致密物沉积。

因此,Eculizumab治疗C3肾炎的长期疗效果仍待进一步研究。

(4) ANCA相关血管炎新进展1)ANCA相关血管炎具有不同遗传亚型ANCA相关血管炎主要包括两类:韦格纳肉芽肿和微型多血管炎。

ANCA相关血管炎至今病因不明,有关其是否为一种单一性疾病以及ANCA在其发病机制中所起的作用至今仍存在不同争议。

Lyons等对1233例英国ANCA相关血管炎患者及5884名对照者进行了全基因组相关性分析研究,并在1454例北欧血管炎病人及1666名对照者中进行了验证。

结果显示,ANCA相关血管炎与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和非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有关,且韦格纳肉芽肿和微型多血管炎在遗传上截然不同。

这种显着的遗传学差异与ANCA抗原的特异性相关,与临床综合征无关。

PR3-ANCA抗体与HLA-DP及编码α-抗胰蛋白酶、蛋白水解酶3有关(P<0.05),MPO-ANCA则与HLA-DQ相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