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高中历史必修二岳麓版PPT课件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 第16课《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课件 岳麓版必修2

高中历史 第16课《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课件 岳麓版必修2

5、关于凯恩斯主义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取代过去自由放任的经济理论 B、成为二战后西方各国制定经济政策的主要依据 C、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D、从根本上消除了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 1000万
$ 1000万
$100万
100万股
$ 10
$1
因股票破产被迫廉价出售的车
股票是:

晴 雨 计
三、凯恩斯主义
1、资本主义经济理论的转变 (1)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后, 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占据主 导地位。 (2)20年代末30年代初经济 大危机爆发自由放任经济理 论开始受质疑。
2、凯恩斯主义
(1)内容:政府必须放弃自由放任主义, 干预经济和社会生活,发挥重要作用。
(2)影响:
①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经济学观念,取代 了自由放任的经济理论,成为西方各国制 定经济政策的主要依据,有力地推动了经 济发展。 ②20世纪70年代以后,在经济学中的主流 地位被其他学派取代。
A、 ①②③④ C、 ②③④ B、 ①②④ D、 ①②
3、罗斯福新政较以往的资本主义 改革,最突出的不同点是:
A、改革社会福利 B、调整工业布 C、调整农业政策 D、国家加强对经济全面干预
A、垄断主义 B、自由主义 C、凯恩斯主义 D、撒切尔主义
4、1929年经济危机后,提出改变资 本主义经济学观念的新经济理论是:
在纽约举行的国家复兴总署成立庆祝大会
罗斯福看望美国农民
田纳西水利工程
美国政府通过为失业工人创造就业机会而救济民 众
知识链接:看不见的手
自由放任主义认为,市场经济中有一 只能自动平衡商品的总供给和总需求的手, 被称为“看不见的手”。因此,自由放任 胡佛反危机政策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主义认为,政府唯一的作用就是防止暴力、 偷窃、欺骗,确保个人自由和公民机会相 反对国家干预经济生活, 等。这种经济理论的信条是:“管得最少 鼓吹自由放任和自由竞争。 的政府就是管得最好的政府。”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三单元第14课《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课件(共55张PPT)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三单元第14课《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课件(共55张PPT)
在这场论争中,布哈林失败,其观点被定性为“右倾投降主义” “复辟资本主义”, 他被开除出政治局。
三、斯大林体制的建立
1、斯大林模式形成的原因:
客观原因: 帝国主义的包围和战争威胁 国内经济落后工业化程度低 长期实行专制主义的历史文化传统
主观原因 斯大林个人因素和国内的政治斗争。
工业化建设热潮
战争即将爆发,所以 必须尽早实现工业化
大中工业一律收归国 有;高度集中的管理 体制。
中小企业出租或私营,外 资开发矿产资源。扩大地 方和企业自主权。
取消自由贸易 和商品买卖
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买卖
普通义务劳动,实 物配给。
按劳分配
3、新经济政策的特点
管理方法、手段 高度集中,行政管理。——战时主义政策 利用商品货币关系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新经济政策
从材料可看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还引发了什么危机?
引发政治危机,农民和士兵与政府的矛盾尖锐
阶段小结:
列宁在革命成果巩固后,想在落后的生产力水 平基础上,按照马克思、恩格斯设定的“科学社会 主义”蓝图,构建取消商品流通,高度集中的社会 主义公有制,继续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 渡到社会主义阶段。
但是这个忽视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适应原理 的决定是错误的,这个探索是失败的。这就要求以 列宁为首的苏维埃政府要重新确立一个新的政策, 采取一个向社会主义阶段过渡的新方法。而这个政 策必须符合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1928 年-1932年 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农业国 1933年-1937年成为世界工业强国,工业产量 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1938年起实施,因卫国战争爆发而被打断
2、 经 济


形 成 过
政 治

1、1925年,苏联提出 “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 针,优先发展重工业,进行三个“ 五年计划”的 建设。国民经济建设由中央统一制定计划、配置资 源,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确立起来。 2、1926—1932年,实行农业 “全盘集体化”, 把农业纳入计划经济轨道。

高中岳麓版历史必修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PPT

高中岳麓版历史必修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PPT
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的设想
在生产力高度 发达的资本主义基础上 建立的社会主义实行公 有制、计划经济和按劳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主讲人:李思文
一、背景分析
图片一:1919年春, 日本干涉军在海参崴 (符拉迪沃斯托克) 登陆。
图片二:苏俄红军 开赴抗击国内叛乱 的前线
二、目的
• 直接目的:为了集中有限的人 力、物力,战胜敌人
• 主要目的:以此直接过渡到社 会主义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含义】战时共产主义政 策也叫军事共产主义政策, 它是苏维埃政府在战争条 件下,为了集中有限的人 力、物力,战胜敌人的一 些临时性的措施。是非常 时期的非常政策。
母亲在号召 ———“一切为了前线”
25000 20000 15000 10000 5000 0
单位:普特
21250万
10790万
7340万
1917-1918 1918-1919 1919-1920
量 粮食征购粮
1919年苏俄1普特(16.38千克)粮食的价格:
国家征购价
国家零售价 黑市价格
6 卢布
30 卢布 200 卢布
保证军粮供应,但严重损害农民利益。
“令人费解的是,(红军来了)分了土地,却 又把每一粒粮食都收走了,你倒是自己尝尝 这样的土地的滋味吧” ——《切温谷尔》
• (2)消极方面: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许 多措施超出了战时需要的限度。后来战 争基本结束,情况不仅没有缓解,反而 进一步加强。
谢谢!
再见!
项目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内容
农业
实行余粮征集制 普遍实现工业国有化,大中企业收归 国有,监督小企业 取消商品贸易,一切生活必需品由 国家集中分配

陕西省蓝田县焦岱中学高中历史岳麓版高中必修2:第三单元第14课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课件(共32张PPT)

陕西省蓝田县焦岱中学高中历史岳麓版高中必修2:第三单元第14课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课件(共32张PPT)
----《苏联兴亡史》
1、坚持不懈地把已经开始并 已经基本上完成的对资产阶 级的剥夺进行到底,把生产 资料和流通资料变为苏维埃 共和国的财产,即变为全体 劳动者的公共财产。 2、坚定不移地继续在全国范 围内用有计划、有组织的产 品分配来代替贸易。
---《苏共中央全会决议 汇编》
1920~1921年全国性干旱 520万人饿死
——列宁起草的俄共八大通过的党纲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制定的内容:
农业方面
实行余粮征集制,农民除保留口粮、 种子粮和饲料粮外,其余粮食以极 低的价格缴售国家
工业方面 工业国有化,大中小企业全部收归 国有。
流通方面 分配方面
取消商品贸易,一切生活必需品都 由国家集中分配。
强制劳动,不劳动者不得食。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制定的效果:
拄着拐杖走动了!”
“看,莫斯科忍受饥饿,从前整洁美丽,而现在是 买卖投机”
----勃洛克
新经济政策是严重的倒退
①使苏俄经济得以恢复,巩固了工农联盟,稳固了 苏维埃政权统治。
②找到了一条符合俄国国情的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 的道路,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1924年,列宁去世
三、敌对氛围下的赶超策略 ——斯大林经济体制
在生产力高度发 达的资本主义基础上 建立的社会主义实行 公有制、计划经济和 按劳分配,取消商品 生产和货币。
----马克思
当全部资本、 全部生产和全部交 换都集中在人民手 中的时候,私有制 将自行消灭,金钱 将变成无用之物。
----恩格斯
一个大国的探索与抉择
材料2:列宁说:“我们在夺取政权时便知道,不存在将资本主
──《苏联兴亡史》
新经济政策制定的背景:
战争的破坏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陕西省户县第四中学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课件:第11课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共43张PPT)

陕西省户县第四中学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课件:第11课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共43张PPT)

侵华日军对中国民族经济的破坏:
日本 着重发展军事、机械、机密工业
适地 适产 主义
内容
中国东 着重发展电气工业、矿业、部分机 北 械业、轻工业
华北 矿业、盐业
华中 容许存在轻工业
实质 将沦陷区经济完全纳入日本的战时经济体系中
日本对中国经济的破坏----从沦陷区掠夺大量财富
日军将抓来的中国劳 工运走。
材料二:民国创立后,资产阶级不再像以往 那样居于“四民之末”。不少实业界人士进入 国家政府部门或国会,如南京临时政府实业部 总长张謇等。
材料三: 南京临时政府经济方面的法令和措施: 奖励和保护工商业,鼓励人民兴办实业,鼓励 华侨在国内投资,各省设立实业公司。
材料:欧洲列强对华商品输出表
时间 1915年与1914年相比 1918年与一战前相比 1918年与一战前相比 1918年与一战前相比
为了与中国烟草公司竞争,英美烟草公司不惜把 “大哈德门”牌香烟的售价从每箱250元跌至200元, “双飞鹰”牌香烟从每箱140元跌至100元,压价的结 果,使得中国烟厂销路阻滞,亏损严重。重庆国产香 烟的市场销售份额由原来占有的70%下降到30%。 不少小厂纷纷倒闭,连资本雄厚的南洋、华成公司也 感到难以维持。
❖课标要求:
了解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主要史实, 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探究问题一:画出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民国时 期的发展历程示意图
1870 1895 1912
初步 发展
1919
1927 1937 1945 1949
探究问题一:画出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民国时 期的发展历程示意图
1870 1895 1912
掠夺
一九五四
劳动力
年挖出的劳工 遗骨。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20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课件 (共24张PPT)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20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课件 (共24张PPT)

自 主 学 习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退
推进新课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其次对我国经济发展也将提出严重挑战: 随着关税降低和市场的扩大开放,外国先进的产品 自 和服务将大量涌人中国,这将使中国落后的企业和产业 主 面临严峻的考验。 学 习 面对西方高科技、高技术产品的竞争,中国会有许 多技术落后、产品质量差的企业被挤垮。 中国的失业人口也有上升的可能。
对外开放?这个举措有什么战略意义?


退
推进新课
对外开放的格局
经济特区是指国家划出一定的范围,实行特殊的经 自 主 济政策和经济体制的地区。 学 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吸收和利用国外的资金、先进技 习 术和管理经验,以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退
推进新课
对外开放的格局
原因:①是中国南方对外交通的重要陆路通道或重


退
推进新课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问 中国为加人世界贸易组织做出了哪些努力?中国加 题 情 入世界贸易组织说明了什么问题? 境


退
推进新课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努力:①对经济体制加以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与世界经济接轨。②加快加大对外开放的步伐。 自 主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说明世界大市场对中国开 学 放,中国对外开放进入到一个新阶段;中国加入世界贸 习 易组织,说明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加强,中


退
推进新课
对外开放的格局
请同学们一一找出14个开放城市和沿海经济开放区在地图上
问 (1)这些开放城市和开放区发展经济有哪些有利条件? 题 (2)中央决定开发浦东的目的是什么?开发浦东有哪些有利 情 条件?取得了什么成就? 境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Ⅱ课件:第15课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1)(共20张PPT)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Ⅱ课件:第15课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1)(共20张PPT)

社会保障
对失业工人、残疾者、病人、老年人、贫苦妇女儿童等提供社会保障形式的救济
罗斯福新政 新在何处?
新的理论和政策:以凯恩斯主义为理论指导。罗斯福新 政就是对凯恩斯主义的大规模实践 新的模式: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实行一些有 利于工人的措施,从而达到缓和社会矛盾的结果 新的起点:资本主义获得新生,成为继续向前发展的新 起点
材料四 :政府加强了救济工作,建立联邦紧急救济署,发放紧急救济金; 加强社会保障措施,为老人、残疾人、失业者和儿童提供社会保障;推行 “以工代赈”,建立专门政府机构,兴办公共工程,以增加就业,刺激消费 和生产,稳定社会秩序。
材料五:1933年3月6日,罗斯福就职的第三天,宣布全国银行休假一天。3 月9日,国会通过《紧急银行法案》,授权总统对银行进行个别审理,让有 偿付能力的银行尽快开业,对缺乏偿付能力的银行进行改组。从这一天开始 到6月16日,国会应罗斯福的要求制订了一系列应急立法,其中十五个重要 立法中,有关金融的法案就占1/3。例如国会通过《1933年银行法》,授权 联邦储备委员会对其成员银行拥有更大的节制权,建立由联邦政府承担责任 的联邦储备体系,成立联邦储备保险公司,对5000元以下的存款,由政府保 证其安全。国会还通过《证券交易法》,使政府对证券发行和交易实行管理。 在督促国会立法的同时,3月10日,罗斯福命令停止黄金出口,后来宣布放 弃金本位制,10月美元贬值30%左右,增强了美国在世界市场的竞争力。
罗斯福新整顿,逐步恢复银行信用,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
复兴工业
通过工业复兴法,规定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工资标准、工作时间等,防止盲目竞争 引起的生产过剩
调整农业
奖励农民,调整生产结构,稳定农产品价格,改善生产环境

高中历史 4.20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课件 岳麓版必修2

高中历史 4.20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课件 岳麓版必修2
第十一页,共29页。
(4)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zhī shi),分析上海浦东开发属于对外开放 的哪一阶段。开发浦东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①阶段:探索阶段。②原因:a.历史原因,上海在中国历史上开 放比较早;b.地理原因,水陆空都极为发达;c.人才和技术层面,人才 多,技术领先;d.党的导向,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开发上海浦东是为了 发挥其示范、辐射、带动作用,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的发 展。
第十二页,共29页。
(5)分析对外开放对中国经济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提示:①在改革开放政策指导下,我国实行“引进来”战略,兴起了招商引资的 热潮,解决了我国建设中资金不足的问题,同时引进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 验,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和经济体制的完善(wánshàn)。 ②同时,我国又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开拓国际市场。2001年12月11日,中 国加入WTO,一方面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同时也推动了 全球经济的繁荣与发展。
近代中国
是在实行闭关自守、日趋落后的清政府被英 国的坚船利炮打败后被迫开放的


现阶段
是在中国综合国力日益强大、独立自主的前 提下实行的,目的是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
近代中国
是西方列强以武装入侵为手段,后又通过不平 等条约强迫开辟通商口岸、降低关税等


现阶段
是按照平等互利原则同其他国家进行经济、 文化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
第十九页,共29页。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经验有哪些。 提示:①坚持市场取向改革,不断增强经济活力。②坚持既积极又稳 步地推进改革,不断克服经济社会发展中突出的体制(tǐzhì)障碍。 ③改革开放互相促进,以开放促改革。④改革是发展的动力,发展是 改革的直接动因。⑤要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这是中国改 革成功非常重要的经验。⑥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要强化 党对改革的领导统筹和协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料二:当史蒂芬孙发明的火车将要在我国开辟运输新纪元的 时候,朝廷的大臣们却害怕这惊天动地的火车头会震坏了“皇 陵”的风水,竟指令用马匹来拖拉,结是演绎了一出世界铁路 历史上绝无仅有的“马拉火车”的笑话。
材料三:宫廷铁路落成后,慈禧迷信风水,害怕火车汽笛声 会破坏京城“气脉”不用蒸汽做牵引动力。每车以内监四人 拖拉。
程。1909年,京张铁路全线
建成通车。这是中国人自己
设计和修筑的第一条铁路干
线。
.
7



北京八达岭青 路
龙桥的詹天佑铜像
.
8
杭江铁路
.
同 蒲 铁 路
9
材料一:吴淞铁路在江湾附近压死一人,迷信风水的人说这条铁 路会破坏上海的风水,要求清政府干涉。结果清政府把铁路给拆 除了,机车和车辆沉入江底。
第13课 交通与通讯的变化
.
1
一、铁路交通的发展
问1:铁路最早是在哪个时期出现的? 第一次工业革命 问2:那铁路在我们中国的发展情况又是怎样呢?
.
2
1、近代铁路的发展历程
历史时期 19世纪70年代— 19世纪末 (甲午战前)
19世纪末—1911 (甲午战后)
1912—1949 (民国时期)
铁路发展原因、状 况
建铁路。铁路全长11公里,以后陆续延展至天
津和山海关。
.
5
1889年为慈禧太后 制造的銮舆车模型及设 计图纸。
.
6
詹天佑
詹天佑(1861—1919),
广东南海人,我国近代杰出
的铁路工程师。1872年,以
幼童留学美国,毕业于耶鲁
大学,学习工程。1905年,
担任京张铁路总工程师,主
持北京至张家口铁路筑路工
轮船招商局在上海的总局
轮船招商局的“新民”号轮船
.
16
国营招商局 的“新铭”轮
国营招商局的 江轮“江裕”号
国营招商局的前身为1872年李鸿章成立
的轮船招商局;1930年,国民政府将其改为
国营;1932年归属交通部,从此成为国民党
四大家族垄断航运的机构。
.
17
国营招商局的广告
.
18
民国时期的水运
.
26
• 四、近代中国邮政电报业的发展
.
27
知识卡片:唐朝诗人杜甫的首诗“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古代烽火台是一种传递军情的重要 方式,此外,中国古代的通讯方式还有哪些?
思考:中国人对铁路的
态度如何?理由是什么?
由此你可以得出什么认
识?
.
10
活动与探究
根据上述内容,总结解放前中国铁路事业 发展的特点,并思考出现这些特点的原因。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1
2、近代铁路事业发展的特点及出现原因
特点:起步晚,发展缓慢,分布不平 衡;被帝国主义控制和掠夺;地方保 护主义色彩浓厚
原因:中国的贫穷落后;观念保守; 列强把修建铁路作为资本输出、控 制中国经济命脉的方式,掠夺路权。
.
12
二:近代中国水运业的发展
➢中国早时的水运主要靠沙船承运。鸦片 战争后,中国的水运方式发生了变化。 概述中国近代水运业的发展历程。
1.鸦片战争后:外国轮船逐渐挤占了中国 航运业。
2.洋务运动期间:水运交通的近代化开始 起步。
✓新式水运业诞生的标志:近代第一家轮 船航运公司——轮船招商局(1872年)
1911年,他带两驾自制的飞机返
回广州,被孙中山任命为广东革
命军陆军飞行队长。1912年8月
冯如
25日,冯如在广州作飞行表演时
失事牺.牲。
24
冯如和他设计的飞机
.
25
冯如墓
燕塘机场航空总站。一
片草坪,便是广州第一个飞
机场,中国始创飞行家冯如
在这里实现了国人飞翔的梦
想,也在这里留下了他29岁
的生命。
(1909,北京张家口,詹天佑)
各条商路修筑权收
归国有,但由于政 治动荡、社会经济 凋弊,铁路建设未
1.杭江铁路(杭州椒江) 2.同蒲铁路
入正轨。
.
3
1876年12月1日,上 海至吴淞的铁路全线通 车。
吴淞铁路“天朝号”蒸汽机

.
4
唐胥铁路上马拉车运煤
李鸿章视察唐胥铁路
唐胥铁路,1881年6月建成,为中国第一条自
.
19
毛泽东曾指出,在中 国有“四个不能忘记的实 业界人士”,他们是搞重 工业的张之洞,搞化学工 业的范旭东,搞交通运输 业的卢作孚,搞纺织业的 张謇。
卢作孚
(1925年创办民生轮船公司)
.
20
近代中国水运的特点
•①中国近代新式水运业的控制权始终 在列强手中,中国民办轮船航运公司 始终在列强联手压价、竞争排挤中艰 难求生; •②由于中国近代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 近代水运发展也不平衡。
.
21
三、近代中国航空事业的发展
• 思考: • (1)近代航空业发展的历程。 • (2)近代航空业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 • 分析其原因。
.
22
1、历程:
(1)航空事业的起步:福建马尾海军飞 机工程处研制水上飞机(1918)
(2)民航业开始发展:北洋政府“筹办 航空事宜处”拟订以北京为中心的五大 民航线路。
3.清末及民国期间:民办轮船航运公司在 列强联手压价、竞争. 排挤中艰难求生。 13
旧式沙船(流行于 长江流域,平底,甲 板宽敞。船舷采用多 根大掳,从船首直压 船尾,增强整体结构 强度。这种船在沙滩 上搁浅时不易损坏或 倾覆。)
.
14
英国太古轮船 公司的“长沙”轮、 “鄱阳”轮
.
15
近代第一 家轮船航 运公司
铁路建设成就 1.中国境内的第一条铁路
铁路开始出现,但 受到阻挠。
——淞沪铁路(1876,上海吴淞)
2.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
——唐胥铁路(开平胥各庄) 3.自建的宫廷专用铁路 ——紫光阁铁路(1888)
列强争夺在华铁路 中国铁路史上的里程碑
修筑权,修铁路成 ——京张铁路
为中国人救亡图存 的强烈愿望。
2、特点:近代航空业起步较晚,并且
发展十分缓慢。
原因:因为旧中国经济落后,发展
航空业十分困难。
.
23
中国航空之父 冯如(1883—1912),广东恩
平人,中国第一个飞机设计师、
制造者和飞行家。他12岁赴美国,
当童工,勤于钻研技术,在旅美
华侨支持下,在旧金山创办广东
飞行器公司,并于1909年设计、
制成飞机,亲自驾驶试飞成功。
根据1936年中华民国交通部数据显示, 当时航政局登记有案的各式轮舶有749艘,排 水量532,723吨,其中钢壳船236艘,铁壳船 178艘,木壳船235艘,另有111艘不详。
当时中国人自己经营的航运公司多如牛 毛, 除了官办的轮船招商局为规模最大外, 其中较大的有卢作孚的民生实业公司,虞洽 卿的宁绍轮船公司,杨管北的三北公司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