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三首
古诗三首(长歌行、七步诗、出塞)

古诗三首(长歌行、七步诗、出塞)长歌行
烽火起长城,孤城寂寞临边。
黄沙万里起飞尘,万众瞩目沧海渺茫。
戍楼高耸,旌旗猎猎,壮士奋英勇。
长歌行,慷慨悲歌凛冬。
征战四方,驱胡虏,玉断琼楼剑气足。
望月抚琴,耳听铁衣振酡红。
无情岁月催人老,英雄世态人心中。
长歌行,围城之局心生寒。
岁月一声叹,英雄殁,不羁儿曾留。
丹心铁骨,壮志没归途。
却把
功名留不住,狂热背后云烟迷离。
长歌行,英雄叹息寂寞苦。
七步诗
斜日西下七步至,人间翩翩如白雪。
天地一根绳,世间一束缚。
千
言万语,只言短暂唤来悔。
七步心事,何人能解其苦?
一步相识多情长,相顾无言心已伤。
一步遥别别离传,相思难断梦
中慌。
别离情深,如何抵挡若干霜。
锦绣红尘七步间,恩怨情仇尽沧桑。
回首一生人事散,世间繁华终
难忘。
沧海桑田,化为轮回如梦长。
出塞
黄沙万里出塞草,枪弓齐放战马嘶。
胡骑智勇征边寨,血染战袍泪
染眉。
风沙漫天,泥沙水深情欲归。
起伏人生出塞路,一度胜败万千秋。
烽火战鼓泪难干,烈士血染江山修。
塞外咆哮,人民安宁自由兮。
古诗三首(枫桥夜泊、别董大、暮江吟)

古诗三首(枫桥夜泊、别董大、暮江吟)枫桥夜泊枫桥夜泊是唐代文学家张继的作品。
这首诗通过描绘夜晚枫桥下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诗的开头,诗人用“月落乌啼霜满天”来描绘夜晚的氛围。
这一景象让人感觉到夜幕的降临,周围的环境变得寂静起来。
接着,诗人写道“江枫渔火对愁眠”,浓墨重彩地描绘出了夜晚枫桥下的景象。
江岸的枫叶随风摇曳,倒映在江水中,与渔夫点着的火光交相辉映,映照出诗人内心的忧愁与思绪。
接下来,诗人改变了描写的角度,写道“姑苏城外寒山寺”。
诗人通过这一细节展现出他离家在外的状态,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思念。
最后两句“夜半钟声到客船,楓葉落時枫桥孤”反映了一个人夜晚漂泊在外的孤独感和思乡之情。
《枫桥夜泊》以其细腻婉转的词藻和深情款款的意境,展示了诗人感慨故乡之情的真挚之情。
别董大“别董大”是唐代文学家杜牧的一首抒怀之作,表达了词人对朋友离去的无尽思念之情。
诗的开头,词人直接将寻常的情境转化为诗的对象,用“明月别枝惊鹊”来描绘出离别的气氛。
明月高悬于枝头,惊起的鹊鸟在夜空中惊扰的场景生动形象。
接着,杜牧写道“清风半夜鸣蝉”,这里他将清风与夜晚的鸣蝉联系在一起,表示诗人内心的凄凉与无尽的思绪。
诗的第三句“稻花香里说丰年”,以写景的方式描绘出一个美好的场景,同时也表示了词人祝福朋友未来生活顺利的美好期望。
最后两句“听取蛩声知夜半,萤火虫辞晓飞”反映词人夜晚的寂寞和世事的无常。
整首诗以简洁的句式和平易近人的语言,表达了杜牧对友人离去的深深思念之情。
暮江吟《暮江吟》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创作的一首诗,通过描绘夕阳下长江上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江南风光的喜爱。
诗的开头,刘禹锡用“一道残阳铺水中”描绘了夕阳将长江染上一层金黄色的美丽景象。
接下来,他写道“半江瑟瑟半江红”,描述了江风吹拂下江水的波澜之势,以及江面上红艳的景色。
再之后,诗人用“瑟瑟”悦耳的杂音来表示波浪的声音,展示了刘禹锡对长江江风特有的美景的独特感受。
古诗三首及意思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 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 织女家。
这首诗的意思是:
九曲黄河夹带着绵延万里的黄沙,从遥远的 天边蜿蜒奔腾而来,如今我要直向它得源头—— 银河冲去,和传说中的古人一起去到天上的牵牛
江南春 [唐]杜 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这首诗的意思是:
广阔的江南地区,到处莺啼阵阵, 绿树掩映着红花,依山傍水的村庄, 迎风招展的酒旗一一在望;这里还有 数不清的寺庙,众多亭台楼阁掩藏在 迷蒙的烟雨之中。
书湖阴先生壁
[宋]王安石 书……壁:题写在墙壁
上的诗。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这首诗的意思是:
茅屋常被主人打扫,干净得不生青苔,院内一排排的 花木都是主人亲自种植的;院外,一条溪流,环抱着绿油 油的农田,两座青山仿佛推开屋门把那翠色送到眼前。
古诗三首诗

古诗三首诗
古诗词三首有以下:
一、《牧童》
吕岩〔唐代〕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释义:
青草像被谁铺开在地上一样,方圆六七里都是草地。
晚风中隐约传来牧童断断续续悠扬的笛声。
牧童回来吃饱了饭,已是黄昏之后了,他连蓑衣都没脱,就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圆月。
二、《舟过安仁》
宋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释义:
一只渔船上,有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竹竿,停下了船桨,坐在船中。
怪不得没下雨他们就张开了伞,原来他们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当帆让船前进啊。
三、《清平乐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
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释义:
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边长满了碧绿的小草。
含有醉意的吴地方言,听起来温柔又美好,那满头白发的老人是谁家的呀?大儿子在溪水东面豆田锄草,二儿子正忙于编织鸡笼。
最令人喜爱的是淘气的小儿子,他正横卧在溪头草丛,剥着刚摘下的莲蓬。
《古诗三首》知识点整理

《古诗三首》知识点整理古诗三首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不仅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还展示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情感。
在本文中,我将对《古诗三首》的三首古诗进行知识点整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些古诗的内涵和艺术特点。
其一,《登鹳雀楼》是明代文学家王之涣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首诗通过描绘登上鹳雀楼,远眺时的壮丽景色,深情地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兴盛的期望和对壮丽自然景观的赞美。
在这首诗中,我们可以关注以下几个知识点。
首先,是该诗的结构特点。
《登鹳雀楼》采用了七言绝句的形式,每一句都由七个字组成,符合了古诗的格律要求。
此外,全诗结构紧凑,四句之间的呼应和衔接都十分巧妙,使整首诗的意境更加丰满和完整。
其次,是该诗的意象描写。
王之涣通过具体的景物描写,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等,使读者产生强烈的视觉感受。
同时,通过运用"白日"、"黄河"等象征性的词语,将自然景观与国家兴衰紧密联系在一起,加深了诗歌的意义和内涵。
最后,是该诗的主题思想。
《登鹳雀楼》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兴盛的愿景和对历史的回顾感慨。
通过山河壮丽景色的描绘,呼吁人们要不忘过去的辉煌,传承文化,为国家的繁荣发展努力奋斗。
其二,《静夜思》是唐代文学家李白的经典作品之一。
这首五言绝句以深夜的安静为背景,表达了作者离乡别亲的苦思和思念之情。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了解这首诗的知识点。
首先,是该诗的押韵和格律。
《静夜思》采用了五言绝句的形式,每句五个字,整首诗共四句,符合了古诗的格式要求。
此外,作者巧妙地运用了平仄押韵,使诗歌更加韵律优美,让读者在朗诵中能够感受到诗歌的魅力。
其次,是该诗的描写细腻。
李白通过简洁而精准的词语,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等,将安静夜晚的景象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通过描写一个人独自思念家园和亲人的情景,抒发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和思乡之情。
最后,是该诗的情感表达。
六年级古诗三首上册

六年级古诗三首上册
六年级上册的古诗三首包括《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以下是这三首诗的原文和简单解释:
1. 《宿建德江》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解释:诗人把小船停靠在雾气弥漫的小洲边,夕阳西下,漂泊的旅客更添惆怅。
原野空旷,天幕低垂在树林后边,江水清澈,倒映出明月伴我身旁。
2.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解释:乌云上涌,就如墨汁泼下,却又在天边露出一段山峦,明丽清新。
大雨激起的水花如白珠碎石,飞溅入船。
忽然间狂风卷地而来,吹散了满天的乌云,而那西湖的湖水碧波如镜,明媚温柔。
3.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解释: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
清凉的晚风仿佛传来了远处的蝉叫声。
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
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
希望这些信息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这些古诗。
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或需要更多帮助,请随时告诉我。
三年级上册古诗三首诗意

三年级上册古诗三首诗意
三年级上册古诗三首:《望天门山》、《赠刘景文》、《山行》。
1、《望天门山》唐・李白
诗意:
长江犹如巨斧劈开天门雄峰,碧绿江水东流到此回旋澎湃。
两岸青山对峙美景难分高下,遇见一叶孤舟悠悠来自天边。
全文为: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主题: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作者初出巴蜀时乐观豪迈的感情,展示了作者自由洒脱、无拘无束的精神风貌。
2、《赠刘景文》宋·苏轼
诗意:
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一年中最好的光景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全文为: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主题:这首诗是诗人写赠给好友刘景文的,表达了作者对处窘境
中友人的劝勉和支持,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的思想感情。
3、《山行》唐・杜牧
诗意:
弯曲的石头小路远远地伸至深秋的山巅,在白云升腾的地方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
停下马车来是因为喜爱深秋枫林的晚景,霜染后枫叶那鲜艳的红色胜过二月春花。
全文为: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主题:这首诗描绘秋日山行所见的景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表现了作者的高怀逸兴和豪荡思致。
四年级语文古诗三首[9篇]
![四年级语文古诗三首[9篇]](https://img.taocdn.com/s3/m/a7b90b7f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34.png)
四年级语文古诗三首[9篇]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四年级语文古诗三首的资料9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第1篇5.《古诗三首》江畔独步寻花寒食泊船瓜洲(唐.杜甫)(唐.韩翃)(宋.王安石)黄四娘家花满蹊,春城无处不飞花,京口瓜洲一水间,千朵万朵压枝低。
寒食东风御柳斜。
钟山只隔数重山。
留连戏蝶时时舞,日暮汉宫传蜡烛,春风又绿江南岸,自在娇莺恰恰啼。
轻烟散入五侯家。
明月何时照我还?【重点词语】:江畔娇莺啼叫御柳日暮隔离数字【词语解释】:江畔:江边。
御柳:皇家花园中的柳树。
还:回。
【中心思想】《江畔独步寻花》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杜甫。
这首诗写了在黄四娘家赏花时的场面和感触,表现出一派春光烂漫的景象。
诗中“千朵万朵压枝低”一句体现出花很多。
描绘的是一幅万紫千红、繁花似锦的春景图,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赞美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的思想感情。
《寒食》的作者是唐代诗人韩翃。
这是一首政治讽刺的诗。
这首诗讽刺了唐肃宗、代宗时期的宦官专权。
“寒食”是古代的一个传统节日,在清明节前的一两天,按风俗这天禁火。
描绘了寒食节的景象,由白天写到了夜晚,重点写夜晚,以汉喻今,流露出诗人对现实的不满。
《泊船瓜洲》作者宋朝诗人王安石描写了诗人停船瓜洲时遥望家乡,不知何时能回到家乡的惆怅,表达了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
第2篇古诗三首一、默写三首古诗。
望洞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朝的_____________枫桥夜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朝的_____________菊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朝的_____________二、先解释重点字的意思,再理解诗句的意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课时目标
1.正确朗读古诗,读出诗歌韵味,理解诗歌的意思。
2.在品词析句中感受格式的艺术魅力。
3.感受诗人内心的喜悦,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怀。
▶教学过程
板块一对话诗人,解诗题
1.出示杜甫像,认识诗人。
2.说一说,关于杜甫你了解多少?
3.齐读诗题,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板块二初读感知,觅诗心
1.初读感知,课件出示:
课件出示: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师引导:当杜甫听到唐军收复失地,激动无比,挥泪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七言律诗。
请同学们读读这首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诗歌的韵味,看看从诗中你能体会到怎样的情感?
(2)指名学生读古诗,相机正音。
2.检查生字词学习情况。
课件出示:
课件出示:
蓟北涕泪衣裳襄阳
3.学生交流从诗中体会到的情感。
4.交流,古诗背景,以及“安史之乱”的相关信息。
力。
板块三细读品味,悟诗意
1.细读品味
(1)师引导:八年战乱,不但使我们的诗人杜甫壮志未酬,更加尝尽了有家难回、饥寒交迫的苦难生活,如今战乱已经平息,怎能不让我们的诗人心生喜悦呢?
(2)让我们再次走进诗人,默默地,用心读一读这首古诗,你可以圈一圈、画一画、写一写,看看从诗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诗人的喜悦呢?
2.汇报交流读书情况,深入感受杜甫内心的喜悦之情。
(1)先在四人小组中汇报交流:从诗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诗人的喜悦之情?
(2)全班汇报交流:说一说自己从哪些诗句中感受到了什么?其他的同学认真的听,然后作补充。
3.对比感悟“悲喜交集”
(1)先指名学生并说一说自己从诗句中感受到了什么?其他的同学认真的听,然后作补充,并带着自己的感受读一读诗句。
(2)学生交流,《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首联中,诗人流的是怎样的泪?
(3)朗读首联两句。
4.想象感悟“欣喜若狂”
(1)先指名学生并说一说自己从哪些诗句中感受到了什么?其他的同学认真的听,然后作补充,并带着自己的感受读一读诗句。
(2)诗人的亲人们都不再愁眉苦脸,原来,他们都愁些什么呢?
(3)在老师的引领下,闭上眼睛想象诗人的苦难的八年生活。
并说说这是怎样的八年?
(4)角色朗读颔联两句。
5.对话感悟“放歌纵酒”
(1)先指名学生并说一说自己从诗句中感受到了什么?其他的同学认真的听,然后作补充,并带着自己的感受读一读诗句。
(2)阳春三月,诗人想到可以回到故乡,内心无比的激动,请同学们想一下,诗人可能想些什么呢?他的心情怎样呢?
(3)朗读颈联两句
6.体验感悟“归心似箭”
(1)指名说一说,从尾联两句中体会到了什么?
(3)对比朗读李白诗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感受诗人愉快的心情。
(4)轻快、愉悦的心情齐读尾联两句。
7.看四幅图图说诗句.
板块四诵读感悟,增诗韵
1.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两次整体朗读古诗。
2.学生交流:学习了这首古诗后,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杜甫?
3.配乐美读古诗,尾联重复一次。
4.趣读古诗,(剑外忽传忽传收蓟北……)。
5.熟读成诵,背诵《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板块五拓展阅读,懂诗人
2.全班交流汇报:杜甫为什么被称为苦难诗人,人民的诗人?▶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