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护岸勘察
河道勘察方案

河道勘察方案1. 引言本文档描述了河道勘察的方案,包括勘察目的、勘察内容、勘察方法以及相关的注意事项。
2. 勘察目的河道勘察的目的是为了获取与河道相关的必要信息,以便进行水资源管理、防洪工程设计、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工作。
3. 勘察内容河道勘察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地理信息地理信息包括河道的位置、长度、宽度、高程等基本信息。
通过获取这些信息,可以对河道的地理特征进行全面的了解。
3.2 水文信息水文信息包括河道的水位、流速、流量等水文要素的数据。
这些数据是进行水资源管理和水文模拟等工作的重要依据。
3.3 河道断面信息河道断面信息包括河道在不同位置的横断面的形状和尺寸。
这些信息对于进行水动力学计算和河道治理设计至关重要。
3.4 底质信息底质信息包括河道底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组成。
通过获取底质信息,可以了解河道的底部状态,并针对需要进行的工程进行合理设计。
3.5 生态信息生态信息包括河道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结构。
通过了解河道的生态环境,可以制定合理的环保措施,保护河道的生态系统。
4. 勘察方法河道勘察可以采用多种方法进行,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4.1 现场勘察现场勘察是指在河道实地进行的勘察工作。
勘察人员需要进行实地测量和观察,获取河道的实际情况。
4.2 数据收集数据收集是指通过各种手段收集河道相关的数据。
可以使用现场测量仪器、卫星遥感、水文站和气象站等设备来获取必要的数据。
4.3 数据处理数据处理是指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计算。
通过数据处理,可以得到河道的各种参数和指标。
4.4 结果分析结果分析是指对数据处理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根据分析结果,可以评估河道的状况并制定相应的措施。
5. 注意事项在进行河道勘察时,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事项:5.1 安全问题河道勘察涉及到水文测量和现场实地工作,需要注意安全事项。
勘察人员应穿戴合适的防护装备,并遵循相关的安全操作规程。
5.2 环保问题在进行勘察工作时,应注意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护岸工程检测方案模板

护岸工程检测方案模板一、检测目的为了确保岸线和堤防结构的稳固性和安全性,保护海岸线和沿岸建筑物免受海浪侵蚀和滑坡等自然灾害的影响,制定本次护岸工程检测方案。
二、检测范围本次护岸工程检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岸线和堤防的自然环境条件;2. 堤身和挡土墙的结构和材料;3. 护岸工程的施工质量和设计合理性;4. 岸线和堤防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三、检测方法本次护岸工程检测将采用以下方法:1. 实地勘测:对岸线和堤防进行实地勘测,了解自然环境条件和工程状况;2. 材料检测:对护岸工程所使用的材料进行取样检测,检测其物理性能和化学成分;3. 结构检测:对岸线和堤防的结构进行非破坏性检测,包括超声波探伤、钢筋探测等;4. 安全性评估:对岸线和堤防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进行定量分析和评估。
四、检测指标本次护岸工程检测的主要指标包括:1. 岸线和堤防的地质构造和土质状况;2. 护岸工程所使用的材料的物理性能和化学成分;3. 堤身和挡土墙的结构和结构功能;4. 岸线和堤防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五、检测方案1. 实地勘测:根据护岸工程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勘测方法,进行全面而系统的勘测工作,包括地质勘测、水文勘测、地形测量等;2. 材料检测:对护岸工程所使用的各种材料进行取样检测,包括岩土、混凝土、钢筋等;3. 结构检测:对岸线和堤防的结构进行非破坏性检测,以了解结构的实际状况和安全性;4. 安全性评估:基于实地勘测和检测结果,进行岸线和堤防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评估,确定工程的实际状况和存在的问题。
六、检测报告1. 检测报告应包括护岸工程的实际情况、存在的问题和建议的改进措施;2. 检测报告应被提交给有关部门和单位,作为护岸工程维护和改进的依据;3. 检测报告应及时编制并提交,确保护岸工程的稳固性和安全性。
七、检测周期本次护岸工程检测将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检测周期,应确保定期对护岸工程进行全面检测,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确保护岸工程的稳固性和安全性。
河湖治理工程勘察设计要点

设计适宜的景观设施,如照明灯具 、座椅、垃圾桶等,提升景观的品 质和舒适度。
04
河湖治理工程施工要点
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现场勘查
对河湖治理工程现场进行详细 勘查,了解工程地质、水文、 气象等条件,为后续设计提供
基础数据。
制定施工方案
根据工程要求和现场实际情况 ,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 包括施工组织、进度安排、资 源配置等。
谢谢您的聆听
THANKS
河湖治理工程可以改善水 环境、修复水生态,促进 生物多样性的增加,维护 生态平衡,提升环境质量
。
推动经济发展
河湖治理工程可以改善投 资环境、促进旅游业发展 ,为地区经济发展提供有
力支撑。
河湖治理工程的历史与发展
历史回顾
河湖治理工程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 水利工程建设,如中国的都江堰、黄 河大堤等。
发展趋势
质量检测与验收
定期对已完成的工程部分进行质量检 测和验收,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设计要 求。
质量记录与档案管理
建立完善的质量记录和档案管理制度 ,对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情况进行详细 记录和归档。
施工后的验收与评估
工程验收
按照相关标准和设计要求,对完成的河湖治理工程进行验收,确 保工程达到预期效果。
评估与反馈
河湖治理工程勘察设计要点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0
CONTENTS
• 河湖治理工程概述 • 河湖治理工程勘察 • 河湖治理工程设计要点 • 河湖治理工程施工要点 • 河湖治理工程案例分析
01
河湖治理工程概述
河湖治理工程的概念与目的
概念
河湖治理工程是指通过一系列工程措施,对河流、湖泊进行综合治理,以改善 水环境、修复水,准备相应 的勘察设备,如测量仪器 、地质钻探设备、水质检 测仪器等。
河道治理工程现场勘测方案

河道治理工程现场勘测方案一、前言河道治理工程是一项重要的生态环境保护工程,也是保障地区防洪安全、改善水质、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的重要措施。
而实施河道治理工程前必须进行现场勘测,以确保工程设计的科学合理性和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
本文将重点介绍河道治理工程现场勘测方案。
二、勘测内容1. 河道地形地貌勘测对于河道地形地貌的勘测主要包括测量河道的宽度、深度、水流速度、水质情况以及沿岸堤坝、建筑物等。
此外,还需了解河道的自然地貌情况,如河流的曲折程度、河床的坡度等。
2. 水文水质勘测水文水质勘测是对河道水文水质情况进行详细的调查,包括水位、流量、水质成分、水温、溶解氧、PH值等参数的测定。
这些数据对河道治理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3. 生态环境勘测生态环境勘测主要包括对河道的植被、水生动植物、鱼类等生态环境进行调查,以及对河岸的土壤、地下水、野生动物等情况的调查。
4. 岸坡、滩涂勘测岸坡、滩涂勘测主要包括测量河道两岸的坡度、土质、坡面稳定性等情况,以及滩涂的面积、形态、植被情况等内容。
5. 生产生活设施勘测对于沿岸生产生活设施的勘测主要包括沿岸的农田、村落、交通设施、排水设施等的情况进行调查。
三、勘测方法1. 传统测量方法包括经典的实地观测、量测方法,如使用全站仪、测距仪、测深仪等进行地形地貌的测量,使用水文监测仪器对水文水质参数进行测量,以及使用样方法、样线法对生态环境进行样点调查。
2. 遥感技术利用航拍、卫星遥感技术进行河道地貌、水文水质、生态环境、岸坡滩涂、生产生活设施等情况的快速调查。
3. 无人机测量技术通过无人机进行航拍、悬测等手段对河道进行全方位、全时段的监测。
四、勘测成果1. 河道地形地貌图根据实地勘测、遥感技术、无人机测量技术获得的数据,绘制出河道地形地貌图,包括河床地形图、河流横截面图等。
2. 水文水质调查报告根据水文水质勘测的数据,编制出详细的水文水质调查报告,包括水位、流量、水质成分、水温、溶解氧、PH值等参数的测定数据,以及对水文水质的分析和评价。
河道修筑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河道修筑工程地质勘察报告1.引言本报告旨在对河道修筑工程的地质条件进行勘察和评估,以便确保工程设计和施工能够在安全和可行的前提下进行。
通过对勘察区域的地质特征和土质条件进行详细调查和分析,我们对河道修筑工程的地质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2.勘察区域概述勘察区域位于XX省XX市,地理位置具体坐标为XX,总面积约XX平方公里。
该区域为XX河的上游段,河道修筑工程旨在增强流量控制和防洪能力。
3.地质勘察方法我们采用了以下地质勘察方法:- 现场考察:对河道周边地质地貌进行实地考察,记录地质特征和变形迹象。
- 地质钻探:通过钻探样品的获取和分析,获得不同深度的土质和岩石信息。
- 实验室测试:对采集的土样和岩石进行相应的物理和化学测试,以确定其力学性质和稳定性。
4.地质调查结果根据勘察和测试的结果,我们得出以下地质调查结果:- 勘察区域土层主要由砂、粉砂和黏土组成,层厚较均匀。
- 岩石类型主要为花岗岩和片麻岩,具有较高的力学强度和稳定性。
- 地下水位相对较低,对工程施工影响有限。
- 勘察区域地质属于稳定地质环境,不存在明显的地质灾害隐患。
5.地质工程设计建议基于对勘察区域地质情况的分析,我们提出以下地质工程设计建议:- 在土壤工程方面,建议采用适当的土壤改良措施,以提高土壤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 在岩石工程方面,应根据岩石的力学性质和稳定性要求,选择合适的爆破和开挖方法。
- 鉴于地下水位较低,可以采用开挖深坑和暂时排水等措施,以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
6.风险评估和应对措施在河道修筑工程中,存在以下潜在的风险:- 洪水和地质灾害:应制定合理的防洪和应急预案,确保项目在极端天气条件下的安全性。
- 地基沉降:应密切监测地基的变形情况,并采取必要的加固和支护措施。
- 工程材料问题:在选用工程材料时要严格按照相关标准执行,并进行质量监控。
7.总结本地质勘察报告详细描述了勘察区域的地质特征和土质条件,对河道修筑工程的地质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河道地质勘察报告

目录一、前言 (2)(一)工程概况 (2)(二)勘察目的和任务 (3)(三)勘察工作的布置及勘察工作量 (4)二、区域工程地质条件 (4)(一)自然条件 (4)(二)地形地貌 (5)(三)地层岩性 (5)(四)地质构造与地震 (5)(五)水文地质 (8)三、河道XXX段治理河段防洪堤工程地质条件 (8)(一)地形、地貌 (8)(二)场区土(岩)层性质及堤基地质结构 (9)(三)土(岩)层物理力学性质 (10)(四)土(岩)层承载力及压缩模量 (10)(五)水文地质条件 (11)(六)主要工程地质问题评价 (11)四、天然建筑材料 (13)五、结论及建议 ............................................................................................................... 14附图目录河道治理工程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初步设计阶段)一、前言(一)工程概况XXX县地跨东经110°02′~111°15′,北纬31°34′~32°31′。
东连保康、古城县,东北与丹江口市相交,南临神农架林区,西与竹山县毗邻。
县城距省会武汉市582km,距XXX市政府102km。
东西长114.3km、南北宽105km,全县总面积5110km ²。
全县20个乡镇304个行政村,截止2016年底总人口47.85万人,是一个以农业、林业、牧业、药材为主,工业为辅的山区县,东西向305省道、南北向209国道纵横贯穿县城中心,形成便利、快捷的交通网络。
河道治理工程始于2010年初,2010年1月《XXX县河道军店河段治理工程》通过省水利厅的评审和批复后正式起动,先后完成了河道军店河段、军店镇河段、化龙段治理工程,河道干流段治理长度达19.20km,起于河道北门河大桥,止于河道中上游军店镇。
海南中小河流河道整治勘察的几点建议

海南中小河流河道整治勘察的几点建议摘要:根据海口市美兰区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综合整治与水系连通试点演州河大致坡镇项目区二的工程地质勘察,总结了中小河流河道整治地质勘察的方法和资料整理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为同类的工程勘察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中小河流地质勘察勘察方法资料整理水利行业技术规程规范很多,涉及到勘察方面的就有10多部左右,在一般的水利工程勘察时并不需要全部涉及,并且大部分的水利工程勘察都可以找到相应的规范条文。
鉴于中小河流河道整治工程的特殊性,并不能直接在规范上找到相应的条文。
目前勘察过程中主要执行的勘察规范为《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 50487-2008)、《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 SL55-2005)和《堤防工程地质勘察规程》(SL 188-2005),同时水利部也出台了《中小河流近期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但在勘察执行规范的过程中,笔者认为应做到松紧有度、重点突出、解决问题的思路。
1工程概况1.1工程概况演州河发源于海口市美兰区三门坡镇四六村,流域面积185km2,河道长度53km,流经三江镇、大致坡镇。
河道蜿蜒弯曲,沿河岸坡多为水田、旱田及坡地,且均基本处于天然不设防状态。
本次整治工程起点为石庄口村,止于下游堆玉村,其中左岸长约5.52 km,右岸长约5.44 km。
整治的主要内容包括岸坡整治和清淤疏浚与清障工程。
1.2勘察工作布置勘探点布置在整治轴线及河道内,孔距约215.8~800.0m之间,横剖面间距为纵剖面上孔间距的2~3倍,每个横剖面上布置3个勘探孔,共布置了34个勘探点。
1.3勘察手段本次勘察工作在搜集有关地质和设计资料的基础上,进行现场踏勘与调查、野外钻探(XY-1型工程钻机辅以麻花钻)、原位测试、注水试验和取样,并对采取土样和水样进行室内试验。
2勘察精度的把握勘察工作的精度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勘察工作的成败,中小河流河道有自己的特殊性,一般来说,地质条件比较简单,地质问题比较明确,新建建筑物不多。
河道工程勘察服务方案

河道工程勘察服务方案为了保护和利用河道资源,提高河道的治理和管理水平,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我公司承接了某地区河道工程勘察服务项目。
为了保障项目的顺利进行,我公司制定了以下河道工程勘察服务方案。
一、项目背景和目的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资源,而河道则是水资源的主要流动通道。
随着城市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不断发展,河道面临着严重的水污染、水资源不足、水质下降等问题。
因此,对河道进行勘察服务,可以及时了解河道的变化情况,为相关管理单位提供科学依据,制定有效的河道治理和管理方案,保护河道环境,改善人民生活质量,实现河道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本项目的目的是对指定地区的河道进行详细勘察,采集河道的地形、水文、水质等数据,分析河道的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为河道治理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为相关决策部门制定合理的政策和措施提供依据。
二、项目范围和内容本次勘察服务的范围是指定地区内的所有主要河道,包括支流、主河和支流之间的河段。
勘察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地形勘察:采集河道附近的地形数据,包括河道周围的地形起伏、地势高低、水位标高等信息,绘制河道的立体地形图。
2.水文勘察:调查河道的水文情况,包括水位、流量、水流速度等数据的采集和分析,绘制流域水文图。
3.水质勘察:采集河道的水质数据,包括水质监测点的选取、采样和分析,了解河道的水质状况。
4.土壤勘察:对河道周围的土壤进行采集和分析,了解土壤的成分和性质。
5.植被勘察:对河道周围的植被进行调查和分析,了解植被的种类、分布和数量。
6.生物勘察:对河道周围的生物资源进行调查和分析,包括水生生物的种类、数量和分布。
7.岸线勘察:测量河道的岸线,了解岸线的变化情况。
8.工程勘察:调查河道附近的各类工程设施,包括桥梁、堤坝、码头等,了解其状况和影响。
以上内容为本次河道工程勘察服务的主要内容,为了确保勘察结果的准确性和客观性,我公司将在该地区成立专门的勘察小组,由具有丰富勘察经验和水文地质知识的专业人员组成,对河道进行有效的勘察和监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序言1.1 工程概况防洪护岸工程位于乌恰县巴音库鲁提乡境恰克玛克河上,防洪护岸工程沿212省道北上,根据业主提议主要对巴音库鲁提乡附近河岸进行治理,保护河道左岸乡政府及部分草场。
恰克玛克河多年平均迳流量1.81亿/m3,河岸洪痕最大高度为1.5~1.6m,堤防设计高度为2-3m,堤防工程规模为四等。
根据勘测任务要求对河道左岸房屋和草场进行保护,在乡政府以北合适的河段设计防洪护岸工程,并考虑与岸边已有引水工程和泄洪工程的衔接,寻找建设堤防的天然建筑材料。
本次防洪护岸工程按照可研、初步设计阶段开展地质勘察工作。
1.2勘察工作目的、任务和依据⑴目的、任务为防洪护岸工程设计提供必要的地质勘察资料,主要勘察任务为:①查明沿河道两岸的区域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并做出评价。
查明河段的地质结构、岩土类别、土的密度和含水量状态,地下水的埋深、变化规律和地表水情况;确定防洪堤基底的稳定性,及岸坡坡度的稳定性;与设计共同商量护岸工程位置。
②查明对工程场地位置起控制作用的不良地质条件、特殊性岩土的类别、围、性质,评价对工程的危害程度,提供防治设计所需的地质资料和地质参数。
特别应查明河道沿线洪痕高度等地质灾害的成因和不良土层的分布,提出河道沿线地质灾害的建议处理方案。
③查明场地地基土地层结构、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提供护岸工程基础设计所需的地质参数,为选择堤防类型提供地质资料。
④查明堤防工程建筑物场地的地震基本烈度。
⑤沿河道附近及周边寻找建设堤防的天然建筑材料,主要寻找天然砂砾石垫层料和砼骨料,并按有关试验规程要求进行相应的试验,提出料场的基本参数,填筑用的天然砂石料14.1188万m3,砼骨料0.7787万m3。
⑵勘察依据①2011年11月乌恰县水利局下达的《巴音库鲁提乡防洪护岸设计勘测委托书》(可研、初步设计阶段);②《堤防工程地质勘察规程》SL/188-96;③《水电水利工程地质勘察水质分析规程》DL/T5194-2004;④《水利水电工程天然建筑材料勘察规程》DL/T5388—2007。
1.3前人的工作情况和资料利用恰克玛克河所处的巴音库鲁提乡河段完成过1:20万区域地质测绘及1:200万的区域地质构造工作;2001年9月克州水利水电完成过《新疆乌恰县恰克玛克河流域防洪规划报告》。
该段河道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河道侧蚀河岸,左岸河坎高度低(1.5-2m),造成每年洪水期不断地吞食河左岸的房屋和草场;尽管巴音库鲁提乡政府过去也采取过一定的防洪措施,但由于资金问题和防洪标准低,都不能解决巴音库鲁提乡防洪的根本性问题,每年对巴音库鲁提乡造成的经济损失达数十万元以上,河道地质灾害频繁。
1.4勘察工作方法、质量及完成工作量本次勘察工作根据野外实地踏勘,结合当地工程地质条件,确定勘察工作方法以地表地质测绘、探坑开挖和试验为主,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逐步开展地勘工作,同时依照堤防工程地质勘察规程开展工作。
①进入工地首先沿河岸一带进行1:50000、1:5000地质测绘工作,重点调查河两岸沿线的地形地貌、耕地及人工建筑物情况,即房屋、耕地分布、冲洪沟数量、规模及物理地质现象。
划分地质界线和不良地质现象及特殊性岩土分布围,同时进行料场地质调查,圈定料场位置及围。
②待地表测绘完成后下达探坑开挖任务,并进行探坑现场布置,沿河道每500m 布置一个探坑,并用桩号标识,遇到建筑物或地质条件变化段:如渠道引水口、洪沟处加密布置探坑,探坑深度3-4m。
在选定的乌恰县边防检查站成品料场进行料场围的调查及取样工作。
③抗探开挖采用挖掘机开挖,探坑开挖深度按照可能的堤防基础设置深度以下1~2m,揭露河谷右岸及堤防基础原始地层结构,保证探坑描述和取样的准确性。
④待探坑开挖完成后根据各地质单元地层岩性出露情况,制定现场取样试验任务及试验项目,通知试验工作人员分别在堤防探坑和料场中取样,堤防和料场取样依照《堤防工程地质勘察规程》SL/188-96和《水利水电工程天然建筑材料勘察规程》DL/T5388—2007要求进行取样。
3.工程地质3.1地质概况3.1.1地形地貌防洪堤防工程区处于天山山脉的低区恰克玛克河谷中,河谷两岸山体总体走向呈NE80°方向,山体高峻,基岩裸露,岸坡40-60度,海拔高程2260~2600m,相对高度250~400m,谷底高程为2260m左右,河流由北西向转为南北流向,河谷左岸发育Ⅰ、Ⅴ、Ⅵ级阶地,右岸零星发育Ⅲ、Ⅳ、Ⅴ、Ⅵ阶地,缺失Ⅱ级阶地,其中Ⅰ级阶地相对高度1~2.5m,Ⅲ级阶地相对高度10~15m,Ⅳ级阶地相对高度25~35m、Ⅴ级阶地相对高度40~45m、Ⅵ级阶地相对高度50~55m。
河谷开阔,谷底宽200~500m,为“U”型谷。
防洪河段护岸工程位于凹岸边(左岸)一带,左岸广泛发育Ⅰ级阶地,Ⅰ级阶地宽200-500m,阶地面地形较平坦,多为房屋、林带或草场。
3.1.2地层岩性工程区出露的地层主要为中泥盆系和第四系地层:),广泛分布于河谷两岸低区,岩性为薄~中厚层状石灰①中泥盆系地层(D2岩为主,岩层向北倾,岩层厚度大于800m。
): 以水平产状零星分布于河谷两岸中泥盆系地层边缘,②第四系下更新统(Q1为巨厚层的砾岩,半胶结~胶结,钙泥胶结,砾石成分为凝灰岩、砂岩、硅质岩,厚度大于50m,与中泥盆系地层呈不整合接触。
): 为半胶结的砂卵砾石夹砂层,钙泥胶结,厚度大于③第四系中更新统(Q210m。
与下更新统地层呈整合接触,分布于河谷两岸,组成Ⅴ、Ⅵ阶地。
pl):分布于河谷右岸,组成Ⅲ、Ⅳ级阶,岩性为微胶结④第四系上更新统(Q3-半胶结的砂卵砾石夹砂层,钙泥胶结,成层性明显,见水平层理,厚度大于5m。
al):广泛分布于恰克玛克河谷中,分布于河床漫滩⑤第四系全新统冲积物(Q4及Ⅰ级阶地上,Ⅰ级阶地河拔高度1~2.5m,表层为洪积低液限粘土、下部为松散砂卵砾石层(卵石混合土),低液限粘土见水平层理,厚度0.3-1.0m,砂卵砾石厚度大于5m。
砂卵砾石多为灰色,粒径一般为6~10cm,最大达40-60cm,中、粗砂充填物占5~10%,岩石成分为砂岩、灰岩和花岗岩,分选性较差,磨圆度较好。
⑥第四系全新统洪积物(Q4pl):零星分布于恰克玛克河谷两岸冲沟口附近,形成大小不等的洪积扇体,岩性为含块石、碎石、砂卵砾石(卵石混合土)等,较松散,有架空结构,厚度大于3m。
3.1.3 区域地质构造及稳定性工程区位于天山褶皱系、天山南脉地槽褶皱带、迈丹复向斜构造单元(Ⅲ43),北侧为托云山间坳陷(Ⅲ48),南部为巴什洪复背斜(Ⅲ42),以库尔勒-乌恰深断裂分界。
区域地层走向与构造线走向总体一致,为北东向或近东西走向,工程区河道两岸为大厚度中泥盆系地层,地层产状为70°~80°SN∠50°~70°,由南向北倾角渐变陡,为单斜构造,工程区河段未见大断裂分布,库尔勒-乌恰深断裂位于工程区南侧约15km,该断裂为区域性活动性断裂,该断裂为左旋逆冲性质,倾向北,倾角50°-60°,断裂错断最新地层为全新统,断裂长度大于220km,运动速度为0.58mm/a,为超岩石圈断裂。
区域地震活动频繁,据有历史记载以来,50km围7-7.9级地震发生过3次,6-6.9级地震发生过6次,小于5.9级地震达数10次之多,工程区东偏南侧约30km处1902年8月22日发生过8.25级地震1次,破坏性严重,巴音库鲁提乡政府所在的恰克玛克河段中未见地震发生,但地震烈度仍很高,根据2001年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1/400万)工程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3g,对应的地震烈度为Ⅷ度,堤防工程区围属区域构造稳定性较差的地区。
3.1.4水文地质条件恰克玛克河发源于中吉边境的西天山脉的中吉边境吐尔嘎特山南麓,有少量的冰川和积雪,该段河流长117.5km,干流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81×108m3,河道比降1/80。
山区无调节性水库,河流上游为暴雨多发区,谷底为流域的地下水侵蚀基准面,河床覆盖层厚度据规划资料一般为40-60m。
恰克玛克河区域地表水主要来源于流域北部山区冰雪融水、暴雨及两岸少许的基岩裂隙水及泉水补给。
工程区河谷两岸为中泥盆系薄~中厚层状砂石灰岩地层,基岩裂隙水不发育,透水性差;调查河段探坑揭露河水位高于河床两侧地下水,主要为河水补给地下水,河床砂卵砾石(卵石混合土)含有孔隙潜水,河床覆盖层及Ⅰ级阶地砂卵砾石渗透系数为k=1.1×10-2~3.2×10-3cm/s,属中等~强透水地层;河谷Ⅰ级阶地表层上的低液限粘土渗透系数为2.2×10-4~8.6×10-4cm/s,为中等透水地层。
2含量181~203mg/L(秋季水),对普恰克玛克河水矿化度930~960mg/L,SO4通水泥无硫酸盐腐蚀性;CL-含量112~108mg/L对钢筋混凝土结构有弱腐蚀性(见2含量188~333mg/L(秋季水),表2-1)。
河床地下水矿化度940~1680mg/L,SO4对普通水泥有弱腐蚀性;CL-含量115~168mg/L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有弱腐蚀性;对钢结构具有中等腐蚀性(见表3-1)。
防洪堤防工程处于恰克玛克河左岸Ⅰ级阶地岸边,基础为含漂石砂卵砾石层(卵石混合土),根据2011年11月开挖探坑揭露下水位埋深为2.5~5m不等,含漂石砂卵砾石层(卵石混合土)含水层厚度大于10m。
3.1.5不良地质现象防洪堤防工程所在的河谷为“U”型谷,纵坡为1/80,河道侧蚀左岸,左岸(凹岸)为Ⅰ级阶地陡立岸坡,高度为1.0-2.5m,主要由砂卵砾石(卵石混合土)组成,其表面有薄层低液限粘土,每年的洪水期侧蚀岸边,使岸上耕地、房屋受到威胁。
在1999年至2000年7月左岸被洪水严重冲毁,巴音库鲁提乡受到极大的威胁,该段河道抵防洪水的能力很差。
同时沿河道两岸有大小不等的洪沟汇入主河道,发育泥石流物质;在治理的河道段(左岸)前段(引水渠以上)有一洪沟发育,汇入主河道,洪沟深4~5m,宽20~30m,在主河道形成一洪积扇地形,扇体宽度100~150m,有泥石流物质分布,为含土块石、碎石,堤防设计时应该给于考虑;另外在治理的河道左岸末端(3+700处)有洪沟汇入主河道,有泥石流物质分布,调查期间有地下水溢出。
地下水主要由河水补给,另外也用少许的洪沟地下水和基岩裂隙水的补给,水量约用3L-5 L/S,随着洪水期的到来水量会增大,建议设计堤防时应考虑过洪通道。
该区域最大冻土深度为150cm。
表3-1 恰克玛克河河水、地下水水质简分析成果表63 .2防洪堤防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3.2.1堤防及建筑物的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堤防基础工程地质条件:治理河道长度约3700m,该段河道底宽150~250m不等,设计堤防总长度度约3700m,布置于河道左岸陡立岸坡一带(见QKH、X-DZ-03图),主要防护左岸巴音库鲁提乡政府房屋和草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