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奥数讲义(学生版)30讲全

小学五年级奥数讲义(学生版)30讲全
小学五年级奥数讲义(学生版)30讲全

五年级奥数

第1讲数字迷(一)第16讲巧算24

第2讲数字谜(二) 第17讲位置原则

第3讲定义新运算(一) 第18讲最大最小

第4讲定义新运算(二) 第19讲图形的分割与拼接第5讲数的整除性(一) 第20讲多边形的面积

第6讲数的整除性(二) 第21讲用等量代换求面积第7讲奇偶性(一)第22 用割补法求面积

第8讲奇偶性(二)第23讲列方程解应用题第9讲奇偶性(三)第24讲行程问题(一)第10讲质数与合数第25讲行程问题(二)第11讲分解质因数第26讲行程问题(三)第12讲最大公约数与最小公倍数(一)第27讲逻辑问题(一)第13讲最大公约数与最小公倍数(二)第28讲逻辑问题(二)第14讲余数问题第29讲抽屉原理(一)

第15讲孙子问题与逐步约束法第30讲抽屉原理(二)

第1讲数字谜(一)

例1 把+,-,×,÷四个运算符号,分别填入下面等式的○内,使等式成立(每个运算符号只准使用一次):(5○13○7)○(17○9)=12。

例2 将1~9这九个数字分别填入下式中的□中,使等式成立:□□□×□□=□□×□□=5568。

例3 在443后面添上一个三位数,使得到的六位数能被573整除。

例4 已知六位数33□□44是89的倍数,求这个六位数。

例5 在左下方的加法竖式中,不同的字母代表不同的数字,相同的字母代表相同的数字,请你用适当的数字代替字母,使加法竖式成立。

FORTY

TEN

+ TEN

SIXTY

例6 在左下方的减法算式中,每个字母代表一个数字,不同的字母代表不同的数字。请你填上适当的数字,使竖式成立。

练习1

1.在一个四位数的末尾添零后,把所得的数减去原有的四位数,差是621819,求原来的四位数。

2.在下列竖式中,不同的字母代表不同的数字,相同的字母代表相同的数字。请你用适当的数字代替

字母,使竖式成立:

(1) A B (2) A B A B

+ B C A - A C A

A B C B A A C

3.在下面的算式中填上括号,使得计算结果最大:1÷2÷3÷4÷5÷6÷7÷8÷9。

4.在下面的算式中填上若干个(),使得等式成立:1÷2÷3÷4÷5÷6÷7÷8÷9=2.8。

5.将1~9分别填入下式的□中,使等式成立:□□×□□=□□×□□□=3634。

6.六位数391□□□是789的倍数,求这个六位数。

7.已知六位数7□□888是83的倍数,求这个六位数。

第2讲数字谜(二)

这一讲主要讲数字谜的代数解法及小数的除法竖式问题。

例1 在下面的算式中,不同的字母代表不同的数字,相同的字母代表相

例2 在□内填入适当的数字,使左下方的乘法竖式成立。

□□□

×8 1

□□□

□□□

□□□□□

例3 左下方的除法竖式中只有一个8,请在□内填入适当的数字,使除法竖式成立。

□8 □

□□□)□□□□□□

□□□□

□□□

□□□

□□□□

□□□□

例4 在□内填入适当数字,使小数除法竖式成立。

例4图例5图

例5 一个五位数被一个一位数除得到右上图竖式(1),这个五位数被另一个一位数除得到右上图的竖式(2),求这个五位数。

练习2

1.下面各算式中,相同的字母代表相同的数字,不同的字母代表不同的数字,求出abcd及abcxyz (1)1abcd×3=abcd5 (2)7×abcxyz=6×xyzabc

2.用代数方法求解下列竖式:

3.在□内填入适当的数字,使下列小数除法竖式成立:

□8 □7 □.□□□□□

□□)□□□□□□□.□) □□□.□□) □.□

□□□□□□□□□

□□□8 □□□□□

□□□□□□□□□

□□0 0

□□

第3讲定义新运算(一)

例1 对于任意数a,b,定义运算“*”:a*b=a×b-a-b。求12*4的值。

1,例如根据以上的规定,求10△例2 已知a△b表示a的3倍减去b的

2

6的值

3,x>=2,求x的值。

例6 对于任意自然数,定义:n!=1×2×…×n。

例如4!=1×2×3×4。那么1!+2!+3!+…+100!的个位数字是几?

例7 如果m,n表示两个数,那么规定:m¤n=4n-(m+n)÷2。求3¤(4¤6)¤12的值。

练习3

1.对于任意的两个数a和b,规定a*b=3×a-b÷3。求8*9的值。

2.已知a b表示a除以3的余数再乘以b,求134的值。

3.已知a b表示(a-b)÷(a+b),试计算:(53)(106)。

4.规定a◎b表示a与b的积与a除以b所得的商的和,求8◎2的值。

5.假定m◇n表示m的3倍减去n的2倍,即m◇n=3m-2n。

(2)已知x◇(4◇1)=7,求x的值。

7.对于任意的两个数P,Q,规定P☆Q=(P×Q)÷4。例如:2☆8=(2×8)÷4。

已知x☆(8☆5)=10,求x的值。

8.定义:a△b=ab-3b,a b=4a-b/a。计算:(4△3)△(2b)。

9.已知:23=2×3×4,45=4×5×6×7×8,……求(44)÷(33)的值。

第4讲定义新运算(二)

例1 已知a※b=(a+b)-(a-b),求9※2的值。

例2 定义运算:a⊙b=3a+5ab+kb,

其中a,b为任意两个数,k为常数。比如:2⊙7=3×2+5×2×7+7k。

(1)已知5⊙2=73。问:8⊙5与5⊙8的值相等吗?

(2)当k取什么值时,对于任何不同的数a,b,都有a⊙b=b⊙a,即新运算“⊙”符合交换律?

例3 对两个自然数a和b,它们的最小公倍数与最大公约数的差,定义为a☆b,即a☆b=[a,b]-(a,b)。比如,10和14的最小公倍数是70,最大公约数是2,那么10☆14=70-2=68。

(1)求12☆21的值;(2)已知6☆x=27,求x的值。

例4 a表示顺时针旋转90°,b表示顺时针旋转180°,c表示逆时针旋转90°,d表示不转。定义运算“◎”表示“接着做”。求:a◎b;b◎c;c◎a。

例5 对任意的数a,b,定义:f(a)=2a+1,g(b)=b×b。

(1)求f(5)-g(3)的值;

(2)求f(g(2))+g(f(2))的值;

(3)已知f(x+1)=21,求x的值。

练习4

2.定义两种运算“※”和“△”如下:a※b表示a,b两数中较小的数的3倍,a△b表示a,b两数中

较大的数的2.5倍。比如:4※5=4×3=12,4△5=5×2.5=12.5。

计算:[(0.6※0.5)+(0.3△0.8)]÷[(1.2※0.7)-(0.64△0.2)]。

4.设m,n是任意的自然数,A是常数,定义运算m⊙n=(A×m-n)÷4,

并且2⊙3=0.75。试确定常数A,并计算:(5⊙7)×(2⊙2)÷(3⊙2)。

5.用a,b,c表示一个等边三角形围绕它的中心在同一平面内所作的旋转运动:a表示顺时针旋转240°,b表示顺时针旋转120°,c表示不旋转。运算“∨”表示“接着做”。试以a,b,c为运算对象做运算表。

6.对任意两个不同的自然数a和b,较大的数除以较小的数,余数记为a b。比如73=1,529=4,

420=0。(1)计算:19982000,(519)19,5(195);

(2)已知11x=4,x小于20,求x的值。

7.对于任意的自然数a ,b ,定义:f (a )=a ×a-1,g (b )=b ÷2+1。

(1)求f (g (6))-g (f (3))的值;(2)已知f (g (x ))=8,求x 的值。

第5讲 数的整除性(一)

1. 整除的定义、性质.定义:如果a 、b 、c 是整数并且b 0≠ ,b=c a ÷则称a 能被b 整除或者b 能整除a ,记做b a |,否则称为a 不能被b 整除或者b 不能整除a ,记做b | a .

2、性质(1)如果甲数能被乙数整除,乙数能被丙数整除,那么甲数能被丙数整除。

(2)如果两个数都能被一个自然数整除,那么这两个数的和与差都能被这个自然数整除。

(3)如果一个数能分别被几个两两互质的自然数整除,那么这个数能被这几个两两互质的

自然数的乘积整除。

(4)如果一个质数能整除两个自然数的乘积,那么这个质数至少能整除这两个自然数中的一个。

(5)几个数相乘,如果其中一个因数能被某数整除,那么乘积也能被这个数整除。

整除的数的特征

1、 被2整除特征:个位上是0,2,4,6,8

2、 被5整除特征:个位上是5,0

3、 能被3或9整除的数的特征是:各个数位的数字之和是3或9的倍数

4、被4、25整除的数的特征:一个数的末2位能被4、25整除

5、被8、125整除的数的特征:一个数的末3位能被8、125整除

6、被7整除的数的特征 :若一个整数的个位数字去掉,再从余下的数中,减去个位数的2倍,如果差 是7的倍数,则原数能被7整除。如果数字仍然太大不能直接观察出来,就重复此过程。

7、能被11整除的数的特征 : 把一个数由右边向左边数,将奇位上的数字与偶位上的数字分别加起来,再求它们的差,如果这个差是11的倍数(包括0),那么,原来这个数就一定能被11整除。

例如:判断491678能不能被11整除。 —→奇位数字的和9+6+8=23 —→偶位数位的和4+1+7=12 23-12=11 因此,491678能被11整除。这种方法叫“奇偶位差法”。

8、能被13整除的数的特征 :把一个整数的个位数字去掉,再从余下的数中,加上个位数的4倍,

如果和是13的倍数,则原数能被13整除。如果数字仍然太大不能直接观察出来,就重复此过

程。如:判断1284322能不能被13整除。 128432+2×4=128440 12844+0×4=12844

1284+4×4=1300 1300÷13=100 所以,1284322能被13整除。

9、被7、11、13整除特征:末三位与末三位之前的数之差(大数-小数)能被7、11、13整除,

如果数字仍然太大不能直接观察出来,就重复此过程。

例如:判断556584能不能被7整除末三位584 末三位之前的数556,

584-556=28 28能被7整除,所以556584能被7整除

10、能被17整除的数的特征: 把一个整数的个位数字去掉,再从余下的数中,减去个位数的5倍,

如果差是17的倍数,则原数能被17整除。如果数字仍然太大不能直接观察出来,就重复此过程。

11、能被19整除的数的特征:把一个整数的个位数字去掉,再从余下的数中,加上个位数的2倍,如果和是19的倍数,则原数能被19整除。如果数字仍然太大不能直接观察出来,就重复此过程例1 在□里填上适当的数字,使得七位数□7358□□能分别被9,25和8整除。

例2 由2000个1组成的数111…11能否被41和271这两个质数整除?

例3 有四个数:76550,76551,76552,76554。能不能从中找出两个数,使它们的乘积能被12整除?

例4 在所有五位数中,各位数字之和等于43且能够被11整除的数有哪些?

例5 能不能将从1到10的各数排成一行,使得任意相邻的两个数之和都能被3整除?

练习5

1.已知4205和2813都是29的倍数,1392和7018是不是29的倍数?

2.如果两个数的和是64,这两个数的积可以整除4875,那么这两个数的差是多少?

3.173□是个四位数。数学老师说:“我在这个□中先后填入3个数字,所得到的3个四位数,依次可以被9,11,6整除。”问:数学老师先后填入的3个数字之和是多少

4、用1—6六个数字组成一个六位数abcdef期中不同的字母代表1-6中不同的数字。要求ab能被

2整除,abc能被3整除,abcd能被4整除,abcde是5的倍数,abcdef是6的倍数。这样的六位数有几个?各是多少?

5.红光小学五年级二班期末数学考试平均分是90分,总分A95B,这个班有多少名学生?

6.能不能将从1到9的各数排成一行,使得任意相邻的两个数之和都能被3整除?

小学常见奥数专题28个

小学常见奥数专题28个 1.和差倍问题 和差问题和倍问题差倍问题 已知条件几个数的和与差几个数的和与倍数几个数的差与倍数 公式适用范围已知两个数的和,差,倍数关系 公式①(和-差)÷2=较小数 较小数+差=较大数 和-较小数=较大数 ②(和+差)÷2=较大数 较大数-差=较小数 和-较大数=较小数 和÷(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和-小数=大数 差÷(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小数+差=大数 关键问题求出同一条件下的 和与差和与倍数差与倍数 2.年龄问题的三个基本特征: ①两个人的年龄差是不变的; ②两个人的年龄是同时增加或者同时减少的; ③两个人的年龄的倍数是发生变化的; 3.归一问题的基本特点:问题中有一个不变的量,一般是那个“单一量”,题目一般用“照这样的速度”……等词语来表示。 关键问题:根据题目中的条件确定并求出单一量; 4.植树问题 基本类型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两端都植树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两端都不植树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只有一端植树封闭

曲线上植树 基本公式棵数=段数+1 棵距×段数=总长棵数=段数-1 棵距×段数=总长棵数=段数 棵距×段数=总长 关键问题确定所属类型,从而确定棵数与段数的关系 5.鸡兔同笼问题 基本概念:鸡兔同笼问题又称为置换问题、假设问题,就是把假设错的那部分置换出来; 基本思路: ①假设,即假设某种现象存在(甲和乙一样或者乙和甲一样): ②假设后,发生了和题目条件不同的差,找出这个差是多少; ③每个事物造成的差是固定的,从而找出出现这个差的原因; ④再根据这两个差作适当的调整,消去出现的差。 基本公式: ①把所有鸡假设成兔子:鸡数=(兔脚数×总头数-总脚数)÷(兔脚数-鸡脚数) ②把所有兔子假设成鸡:兔数=(总脚数一鸡脚数×总头数)÷(兔脚数一鸡脚数) 关键问题:找出总量的差与单位量的差。 6.盈亏问题 基本概念:一定量的对象,按照某种标准分组,产生一种结果:按照另一种标准分组,又产生一种结果,由于分组的标准不同,造成结果的差异,由它们的关系求对象分组的组数或对象的总量. 基本思路:先将两种分配方案进行比较,分析由于标准的差异造成结果的变化,根据这个关系求出参加分配的总份数,然后根据题意求出对象的总量. 基本题型: ①一次有余数,另一次不足; 基本公式:总份数=(余数+不足数)÷两次每份数的差

小学奥数知识点归纳和总结

小学奥数知识点归纳和总结 二年级奥数知识点分类: 一、运算符号类 二、规律填数类 三、规律画图类 四、年龄问题类 五、间隔问题类(含植树问题及智力计数) 六、周期问题类 七、有序思考类 八、时钟问题类 九、推理及思维训练类(包含算式类) 十、和差问题类 十一、和倍问题类 十二、差倍问题类 十三、一笔画类 十四、移动变换类 十五、智力趣味类(包含巧切西瓜) 十六、鸡兔同笼类 十七、盈亏问题类 十八、应用类(含数量关系、重叠问题、) 三年级奥数知识点分类: 一、计算类 计算是数学学习的基本知识,也是学好奥数的基础。能否又快又准的算出答案,是历年数学竞赛考察的一个基本点。三年级的计算包括:速算与巧算、数列规律、数列求和、等差数列的和等。 二、应用题类 从三年级起,大量的奥数专题知识都是所有年级所有竞赛考试中必考的重点知识。学生们一定要在各个应用题专题学习的初期打下良好的基础。 (1)和倍、差倍问题: 用线段标识等方法揭示这两类问题中各种数量关系,和倍问题:小数=和÷(倍数+1)。三、差倍问题: 小数=差÷(倍数-1) (2)年龄问题: 教授解决年龄问题的主要方法:和倍、差倍方法;画图线段标示法。 (3)盈亏问题: 介绍盈亏问题的主要形式 (双盈、双亏、一盈一亏) 分配总人数=盈亏总额÷两次分配数之差。 (4)植树问题: 总长、株距、棵树三要素之间的数量关系:总长=株距×段数,封闭图形:棵数=段数不封闭图形:

两头都栽:棵数=段数+1 两头都不栽:棵数=段数-1 一头栽一头不栽:棵数=段数 (5)鸡兔同笼问题: 介绍鸡兔同笼问题的由来和主要形式,揭示鸡兔同笼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假设法(6)行程问题: 相遇问题、追及问题等,相遇时间=总路程÷速度和,追及时间=距离÷速度差。 (7)周期问题 (8)还原问题 (9)归一问题 (10)体育比赛中的数学、趣题巧解几何类 三年级学校的学习中就会涉及到一些简单的图形求周长和面积了,那么在奥数中图形问题涉及到的是巧求周长、巧求矩形面积数论类 现在三年级也开始涉及到了数论了,是比较简单的能被2、3、5整除的性质、奇数和偶数、余数与周期问题。 四年级奥数知识点分类: 1.圆周率常取数据 3.14×1=3.14 3.14×2=6.28 3.14×3=9.42 3.14×4=12.56 3.14×5=15.7 3.15×6=18.84 3.14×7=21.98 3.14×8=25.12 3.14×9=28.26 2.常用特殊数的乘积 125×8=1000 25×4=100 125×3=375 625×16=10000 7×11×13=1001 25×8=200 125×4=500 37×3=111 3.100内质数: 2 3 5 7 11 13 17 19 23 29 31 37 41 43 47 53 59 61 67 71 73 79 83 89 97 4.单位换算: 1米=3尺=3.2808英尺=1.0926码 1公里=1000米=2里 1码=3英尺=36英寸 1海里=1852米=3.704里=1.15英里 1平方公里=1000000平方米=100公顷 =4平方里=0.3861平方英里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0000平方厘米

五年级下册数学试题-五升六讲义第3讲找规律(奥数版块)北师大版

第三讲 找规律 例题1:判断推理,把边长为1cm 的正方形如图那样一层、两层、三层······通过摆放,拼成各种图形,你能发现其中的规律吗?看图找出规律并填写表格。 变式练习 1.把边长为1cm 的正方形纸片按如下规律拼搭: (1)那么第五个图形应该用几张正方形纸片拼成? (2)第10个图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2.如图由若干个边长为5cm 的小正方形拼成,若有100层,则这个图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例题2.按规律填数:0.4,0.8,1.2,( ),( ),( ) 变式练习 按规律填数:,4.0,21 ( ),145,114,( ) 例题3.如图,依次连接第一个正方形各边的中点得到第二正方形,再次连接第二个正方形各边中点得到第三个正方形,按此方法继续下去,若第一个正方形边长为1,则第n 个正方形的面积( ) ......... 变式练习: 观察图中菱形四个顶点所标的数字规律,可知数2013应标在( )A .第503个菱形的上方B .第503个菱形的下 观察图中菱形四个顶点所标的数字规律,可知数2013应标在( )

A.第503个菱形的上方 B.第503个菱形的下方 C.第504个菱形的左方 D.第504个菱形的右方 例题4.有一个数学运算符号“□”,使下列算式成立:4□8=24, 10□6=46, 6□10=34,那么:5□2=()。 变式练习: 1.有一个数学运算符号“*”,使下列算式成立:2*4=8,4*6=14,5*3=13,8*7=23,按此规定,9*3=() 2.有一个数学运算符号“@”,使下列算式成立:6@2=12,4@3=13,3@4=15,5@1=8,求8@4=() 课后作业 1..把边长为1cm的正方形如图那样一层、两层、三层······一直拼下去。那么拼成的图形的周长恰为2016厘米时,这个图形共有()层。 2.将长5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硬纸片如图一层、二层、三层、……地排下去: (1)排到第5层,一周的长是()厘米。 (2)当周长为280厘米时,一共有()层。 3.观察下列图形:它们是按一定规律排列的,依照此规律,第9个图形共有______个

小学奥数专题一_牛吃草问题

小学奥数专题一牛吃草问题 牛吃草概念及公式: 设定一头牛一天吃草量为“1” (1)草的生长速度=(对应的牛头数×吃的较多天数-相应的牛头数×吃的较少天数)÷(吃的较多天数-吃的较少天数); (2)原有草量=牛头数×吃的天数-草的生长速度×吃的天数; (3)吃的天数=原有草量÷(牛头数-草的生长速度); (4)牛头数=原有草量÷吃的天数+草的生长速度 一、奥数导引 例1.一块牧场长满草,每天牧草都均匀生长。这片牧场可供10头牛吃20天,可供15头牛吃10天,那么(1)可供25头牛吃多少天?(2)可供多少头牛吃4天?

例1.解析:假设一头牛一天吃1份草,10天长出草10×20-15×10=50份,每天长出草50÷(20-10)=5份,原有草10×20-20×5=100份,25头牛吃的草,减去每天长的草,一天消耗草25-5=20份,够吃100÷(25-5)=5天。可供25头牛吃5天。 解法二: (1)(10-x)×20=(15-x)×10=(25-x)×? (2)(10-x)×20=(15-x)×10=(?-x)×4 例2.如果22头牛吃33公亩牧场的草,54天后可以吃完,17头牛吃28公亩牧场的草,84天后可以吃完,那么要在24天内吃完40公亩牧场的草,需要多少头牛?( ) A.50 B.46 C.38 D.35 例2解法1:牧场的面积发生变化,所以每天长出的草量不再是常量。 设每头牛每天的吃草量为1份,则每亩54天的总草量为:22×54÷33=36份;每亩84天的总草量为:17×84÷28=51份,那么每亩每天的新生长草量为(51-36)÷(84-54)=0.5份,每亩原有草量为36-0.5×54=9份,那么40亩原有草量为9×40=360份,40亩24天新生长草量为24×0.5×40=480份,40亩24天共有草量360+480=840,可供牛数为840÷24=35头。 解法2:利用列方程解问题。

五年级奥数数阵问题

学生课程讲义 填“幻方”是同学们比较熟悉的一种数学游戏,由幻方演变出来的数阵问题,也是一类比较常见的填数问题。这里,和同学们讨论一些数阵的填法。 解答数阵问题通常用两种方法:一是待定数法,二是试验法。 待定数法就是先用字母(或符号)表示满足条件的数,通过分析、计算来确定这些字母(或符号)应具备的条件,为解答数阵问题提供方向。 试验法就是根据题中所给条件选准突破口,确定填数的可能范围。把分析推理和试验法结合起来,再由填数的可能情况,确定应填的数。 例1: 把5、6、7、8、9五个数分别填入下图的五个方格里,如图a使横行三个数的和与竖行三个数的和都是21。 先把五格方格中的数用字母A、B、C、D、E来表示,根据题意可知:A+B+C+D+E=35,A+E+B+C+E+D=21×2=42。 把两式相比较可知,E=42-35=7,即中间填7。然后再根据5+9=6+8便可把五个数填进方格,如图b。 练习: 1、把1——10各数填入“六一”的10个空格里,使在同一直线上的各数的和都是12。 2、把1——9各数填入“七一”的9个空格里,使在同一直线上的各数的和都是13。 3、将1——7七个自然数分别填入图中的圆圈里,使每条线上三个数的和相等。

例2: 将1——10这十个数填入下图小圆中,使每个大圆上六个数的和是30。 分析设中间两个圆中的数为a、b,则两个大圆的总和是1+2+3+……+10+a+b=30×2、即55+a+b=60,a+b=5。在1——10这十个数中1+4=5,2+3=5。 当a和b是1和4时,每个大圆上另外四个数分别是(2、6,8,9)和(3、5,7,10);当a和b是2和3时,每个大圆上另外四个数分别为(1、5,9,10)和(4,6,7,8)。 练习: 1、把1——8八个数分别填入下图的○内,使每个大圆上五个○内数的和相等。 2、把1——10这十个数分别填入下图的○内,使每个四边形顶点的○内四个数的和都相等,且和最大。 3、将1——8八个数填入下图方格里,使上面四格、下面四格、左四格、右四格、中间四格以及对角线四格内四个数的和都是18。 例3: 将1——6这六个数分别填入下图的圆中,使每条直线上三个圆内数的和相等、且最大。

小学奥数必须掌握的30个知识

小学奥数必须掌握的 30 个知识 1. 和差倍问题 和差问题和倍问题差倍问题 已知条件几个数的和与差几个数的和与倍数 公式适用范围已知两个数的和,差,倍数关系 公式① (和-差片2=较小数 较小数+差=较大数 和-较小数=较大数 ②(和+差尸2=较大数较大数-差=较小数和-较大数=较小数 和r倍数+i)=小数 小数X倍数=大数和-小数=大数 差r (倍数-1)=小数小数X倍数=大数小数+差=大数 [(a+b)-(a-b)]r2=b b+(a-b)=a (a+b)-b=a [(a+b)+(a-b)]r2=a a-(a-b)=b (a+b)-a=b (a+b)/(a/b+1)=b b*(a/b)=a (a+b)-b=a (a-b)/(a/b-1)=b b*(a/b)=a b+(a-b)=a 几个数的差与倍数

2. 年龄问题的三个基本特征: ①两个人的年龄差是不变的; (a+n)-(b+n)=a-b ②两个人的年龄是同时增加或者同时减少的 (a+n)-(b+n)=a-b ③两个人的年龄的倍数是发生变化的; (a+n)/(b+n)不一定等于a/b

3?归一问题的基本特点: 问题中有一个不变的量,一般是那个“单一量”,题目一般用“照这样的速度”……等词语来表示。 关键点:根据题目中的条件确定并求出单一量: 例如:“一辆汽车4小时行120千米,照这样计算,行180千米要用几小时?”先求平均1

小时行多少千米,再求行180千米要几小时. 这个题的单一量就是速度=路程却寸间=120千米/4小时=30km/h =30*1000 米为0*60秒=25/3(m/s)读作3分之25米每秒 解题算式=180- (120-4) =180X 4-120=6(h) =180/(120/4)=180/30=6(h) 注意分子式的运算

五年级下册数学讲义-奥数思维训练:5余数问题(无答案)全国通用

5、余数问题 知识讲解 一、消去余数 1、出示例1:把蛋糕和面包平均分给敬老院老人。 蛋糕230块面包345个 蛋糕分到最后余2块,面包分到最后还多3个,这些蛋糕和面包最多可以分给多少位老人? 这是一道求除数的问题,设除数a。 已知:230÷a=() (2) 345÷a=() (3) 如果消去余数,就转化为整除问题。 230-2=228,345-3=342。228,342分别能被a整除,a最大是几呢? (228,342)==114,最多可以分给114位老人。 如果这个敬老院的老人在50~60人之间,你能求出正确的人数和每位老人分到的蛋糕块数、面包个数吗? 2、写出除数和余数相同,被除数不同的出发算式。 ()÷5=4...2 ()÷8=() (5) ()÷5=7...2 ()÷8=() (5) ()÷5=12...2 ()÷8=() (5) ()÷12=()...7 ()÷23=() (12) ()÷12=()...7 ()÷23=() (12) (1)说说你的发现。 22÷5=4…2 22-2=5×4 37÷5=7…2 37-2=5×7 62÷5=12…2 62-2=5×12

219÷23=9…12 357-12=23×9 357÷23=15…12 357-12=23×15 被除数和余数的差是除数的倍数。 37-22=5×3 357-219=138 62-22=5×8 138÷23=6 62-37=5×5 如果两个等式除数和余数相同,被除数之间的差是除数的倍数。 (2)你能再举一些这样的例子吗? A:被除数分别是43和75,余数都是3,除数是多少? B:被除数分别是75、51和111,余数相同,除数是多少? 问题A:因为被除数与余数的差是除数的倍数,因此除数必定是(43-3)和(75-3)的公因数。(40,72)=8,其他的因数还有1,2,4。1,2比余数3小,不可能是除数,因此除数是4或8。 问题B:因为被除数之间的差是除数的倍数,因此除数必定是(75-51),(111-51)的公因数。(24,36,60)=12,其他公因数还有2,3,4,6。 75÷2=37…1,51÷2=25…1,111÷2=55…1。如果除数都是2,那么余数是1。 75÷3=25,51÷3=17,111÷3=37。如果都是3,那么余数是0。 75÷4=18…3,51÷4=12…3,111÷4=27…3, 75÷6=12…3,51÷6=8…3,111÷6=18…3。 如果除数都是4或6,那么余数是3。 3、巩固练习: (1)、用一个数去除47,61,75,结果都余5。这个数是几? (2)、用一个数去除193余4,除1087则余7。这个数是几? (3)、69,90,125被一个数n除时,余数相同,试求n的最大值。

五年级奥数专题讲义(基础卷+提高卷)-第25讲 最大公约数 通用版(含答案)

第 25 讲最大公约数 基础卷 1.有三根钢管,分别长 200cm、 240cm、 360cm,现在要把这三根钢管截成尽可能长而且又相等的小段,一共能截成多少段? 此题关键求200.240.360的公约数 200=2×2×2×5×5 240=2×2×2×2×3×5 360=2×2×2×3×3×5 最大公约数=2×2×2×5=40 所以可以截成200/40+240/40+360/40=5+6+9=20段 2.某苗圃的工人加工一种精巧的盆景,第一批加工 1788 个,第二批加工 1680 个,第三批加工 2098个,各批平均分给工人加工,分别剩下 7 个.3 个 5 个,问:最多有多少工人参加加工?1788-7=1781 1680-3=1677 2098-5=2093 (1781,1677,2093)=13 答:最多有13个工人参加加工. 3.一间长 5.6m、宽 3.2m 的屋子,它的水泥地在施工中要划成

正方形的格子,这种方格面积最大是多少平方米? 实际就是求5.6和3.2的最大公约数 5.6=2*2*7*0.2 3.2=2*2*2*2*0.2 因此最大公约数是2*2*0.2=0.8 因此最大的正方形面积是0.8*0.8=0.64平方米 4.用辗转相除法求 6731 和 2809 的最大公约数。 6731和2809的最大公约数是53. 6731/2809=2---1113 2809/1113=2---583 1113/583=1---530 583/530=1---53 530/53=10---0 因此,最大公约数就是53. 5.有一个数分别去除 492, 2241, 3195 余数都是 15,求这个数最大是多少? 492-15=477=3×159 2241-15=2226=14×159 3195-15=3180=20×159 这个数=159

小学奥数30个经典知识点汇编大全知识分享

小学奥数知识点汇编大全(含30个经典知识模块) 1.和差倍问题 和差问题和倍问题差倍问题 已知条件几个数的和与差几个数的和与倍数几个数的差与倍数 公式适用范围已知两个数的和,差,倍数关系 公式①(和-差)÷2=较小数 较小数+差=较大数 和-较小数=较大数 ②(和+差)÷2=较大数 较大数-差=较小数 和-较大数=较小数 和÷(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和-小数=大数 差÷(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小数+差=大数 关键问题求出同一条件下的 和与差和与倍数差与倍数 2.年龄问题的三个基本特征: ①两个人的年龄差是不变的; ②两个人的年龄是同时增加或者同时减少的; ③两个人的年龄的倍数是发生变化的; 3.归一问题的基本特点:问题中有一个不变的量,一般是那个“单一量”,题目一般用“照这样的速度”……等词语来表示。 关键问题:根据题目中的条件确定并求出单一量; 4.植树问题 基本类型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两端都植树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两端都不植树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只有一端植树封闭曲线上植树 基本公式棵数=段数+1 棵距×段数=总长棵数=段数-1 棵距×段数=总长棵数=段数

棵距×段数=总长 关键问题确定所属类型,从而确定棵数与段数的关系 5.鸡兔同笼问题 基本概念:鸡兔同笼问题又称为置换问题、假设问题,就是把假设错的那部分置换出来; 基本思路: ①假设,即假设某种现象存在(甲和乙一样或者乙和甲一样): ②假设后,发生了和题目条件不同的差,找出这个差是多少; ③每个事物造成的差是固定的,从而找出出现这个差的原因; ④再根据这两个差作适当的调整,消去出现的差。 基本公式: ①把所有鸡假设成兔子:鸡数=(兔脚数×总头数-总脚数)÷(兔脚数-鸡脚数) ②把所有兔子假设成鸡:兔数=(总脚数一鸡脚数×总头数)÷(兔脚数一鸡脚数) 关键问题:找出总量的差与单位量的差。 6.盈亏问题 基本概念:一定量的对象,按照某种标准分组,产生一种结果:按照另一种标准分组,又产生一种结果,由于分组的标准不同,造成结果的差异,由它们的关系求对象分组的组数或对象的总量.基本思路:先将两种分配方案进行比较,分析由于标准的差异造成结果的变化,根据这个关系求出参加分配的总份数,然后根据题意求出对象的总量. 基本题型: ①一次有余数,另一次不足; 基本公式:总份数=(余数+不足数)÷两次每份数的差 ②当两次都有余数; 基本公式:总份数=(较大余数一较小余数)÷两次每份数的差 ③当两次都不足; 基本公式:总份数=(较大不足数一较小不足数)÷两次每份数的差 基本特点:对象总量和总的组数是不变的。 关键问题:确定对象总量和总的组数。 7.牛吃草问题 基本思路:假设每头牛吃草的速度为“1”份,根据两次不同的吃法,求出其中的总草量的差;再找出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即可确定草的生长速度和总草量。 基本特点:原草量和新草生长速度是不变的; 关键问题:确定两个不变的量。 基本公式: 生长量=(较长时间×长时间牛头数-较短时间×短时间牛头数)÷(长时间-短时间);

五年级奥数讲义题

第3讲巧用运算定律 一、复习巩固(比一比,练一练): 25×125×32 2.5×1.25×3.2 二、例题:29.5×47.5+62.1×52.2+47.8×32.6 三、(举一反三): 12.5×4.8×3.2 45×2.8 35×5.6 19.6×36+19.6×46+9.8×38 85×3.4+16×3.4 5.8× 6.9+0.58×32-5.8×0.1 6.5×38-2.5×38+4×62

消去问题 在有些应用题中,给出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未知数量间的关系,要求出这些未知的数量,先把题中的条件按对应关系一一排列出来,思考时可以通过比较条件,分析对应的未知量的变化情况,设法消去一个或一些未知量,从而把一道数量关系较复杂的题目,变成比较简单的题目解答出来,这种方法叫做消去法。 例:小红在商店里买了4块橡皮和3把小刀,共付0.59元。小黄买同样的2块橡皮和3把小刀,共付0.43元。问:一块橡皮和一把小刀的价钱各是多少元? 试试看 1.买3枝钢笔,2块橡皮共付4.98元。若买5枝钢笔、2块橡皮要付7.98元。问一枝钢笔、一块橡皮各值多少元? 2. 小卫到百货商店买了2枝圆珠笔和1枝钢笔,用去人民币5.5元。如果买一枝圆珠笔和2枝钢笔要人民币6.5元,问1枝圆珠笔和1枝钢笔价格各是多少元? 3. 2份蛋糕和2杯饮料共用28元,1份蛋糕和3份饮料共用去18元,问一份蛋糕和一杯饮料各需多少元?

第2讲正方形队列 同学们,还记得国庆时激动人心的阅兵式吗?陆海空三军仪仗队都是方阵。方阵可以由各种不同的实物排成,既有实心方阵也有空心方阵。这一讲,我们就来一起研究这些方阵。 例题1:有一个正文形花圃,四个角各摆了1盆花。如果每边都摆了5盆花,那么四边一共摆了几盆花? 试试看: 有一个正方形池塘,四个角各栽了1棵树,如果每边栽8棵树,那么四边一共栽了几棵树? 例题2:80个小朋友手拉手围成一个正方形,四个角上各站着1个小朋友,则正方形的每条边上有多少个小朋友? 试试看:在正方形围墙四周等距离地装有96盏灯,四个角上各装有1盏,这样每边有多少盏灯? 例题3:五年级的部分同学参加运动会队列训练,排成如右图所示的正方形,最外层每边有5人。这个队列共有多少人? 试试看:一个团体操表演队,排成一个空心方阵,共有3层,最内层有20人,这个团体操表演队共有多少人?

【小学数学】小学奥数所有知识点大汇总(最全)

1.和差倍问题 和差问题和倍问题差倍问题 已知条件几个数的和与差几个数的和与倍数几个数的差与倍数 一、和差倍问题 (一)和差问题:已知两个数的和及两个数的差;求这两个数。 方法①:(和-差)÷2= 较小数;和-较小数=较大数 方法②:(和+ 差)÷2=较大数;和- 较大数=较小数 例如:两个数的和是15;差是5;求这两个数。 方法:(15-5)÷2=5 ;(15+5)÷2=10 . (二)和倍问题:已知两个数的和及这两个数的倍数关系;求这两个数。 方法:和÷(倍数+1)=1倍数(较小数) 1倍数(较小数)×倍数=几倍数(较大数) 或和-1 倍数(较小数)= 几倍数(较大数) 例如:两个数的和为50;大数是小数的4倍;求这两个数。 方法:50÷(4+1)=10 10×4=40 (三)差倍问题:已知两个数的差及两个数的倍数关系;求这两个数。 方法:差÷(倍数-1 )=1倍数(较小数) 1倍数(较小数)×倍数=几倍数(较大数) 或和-倍数(较小数)=几倍数(较大数) 例如:两个数的差为80;大数是小数的5倍;求这两个数。 方法:80÷(5-1)=20 20×5=100 和与差和与倍数差与倍数

2.年龄问题的三个基本特征: ①两个人的年龄差是不变的; ②两个人的年龄是同时增加或者同时减少的; ③两个人的年龄的倍数是发生变化的;两人年龄的倍数关系是变化的量; 解答年龄问题的一般方法是: 几年后年龄=大小年龄差÷倍数差-小年龄; 几年前年龄=小年龄-大小年龄差÷倍数差. 题目一般用“照3.归一问题的基本特点:问题中有一个不变的量;一般是那个“单一量”; 这样的速度”……等词语来表示。 关键问题:根据题目中的条件确定并求出单一量; 4.植树问题 基本类型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两端都植树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两端都不植树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只有一端植树封闭曲线上植树 三、植树问题 (一)不封闭型(直线)植树问题 1、直线两端植树:棵数=段数+1=全长÷株距+1 ; 全长=株距×(棵数-1 ); 株距=全长÷(棵数-1 ); 2、直线一端植树:全长=株距×棵数; 棵数=全长÷株距; 株距=全长÷棵数; 3 、直线两端都不植树:棵数=段数-1= 全长÷株距-1 ;

小学六年级奥数应用题专题汇总

小学应用题专题汇总 1.(归一问题)工程队计划用60人5天修好一条长4800米的公路,实际上增加了20人,每人每天比计划多修了4米,实际修完这条路少用了几天? 2.(相遇问题)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东西两地相向开出,甲车每小时行56千米,乙车每小时行48千米。两车距中点40千米处相遇。东西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3.(追及问题)大客车和小轿车同地、同方向开出,大客车每小时行60千米,小轿车每小时行84千米,大客车出发2小时后小轿车才出发,几小时后小轿车追上大客车? 4.(过桥问题)列车通过一座长2700米的大桥,从车头上桥到车尾离桥共用了3分钟。已知列车的速度是每分钟1000米,列车车身长多少米? 5.(错车问题)一列客车车长280米,一列货车车长200米,在平行的轨道上相向而行,从两个车头相遇到车尾相离经过20秒。如果两车同向而行,货车在前,客车在后,从客车头遇到货车尾再到客车尾离开货车头经过120秒。客车的速度和货车的速度分别是多少? 6.(行船问题)客轮和货轮从甲、乙两港同时相向开出,6小时后客轮与货轮相遇,但离两港中点还有6千米。已知客轮在静水中的速度是每小时30千米,货轮在静水中的速度是每小时24千米。求水流速度是多少?

7.(和倍问题)小李有邮票30枚,小刘有邮票15枚,小刘把邮票给小李多少枚后,小李的邮票枚数是小刘的8倍? 8.(差倍问题)同学们为希望工程捐款,六年级捐款数是二年级的3倍,如果从六年级捐款钱数中取出160元放入二年级,那么六年级的捐款钱数比二年级多40元,两个年级分别捐款多少元? 9.(和差问题)一只两层书架共放书72本,若从上层中拿出9本给下层,上层还比下层多4本,上下层各放书多少本? 10.(周期问题)2006年7月1日是星期六,求10月1日是星期几? 11.(鸡兔同笼问题)小丽买回0.8元一本和0.4元一本的练习本共50本,付出人民币32元。 0.8元一本的练习本有多少本? 12.(年龄问题)5年前父亲的年龄是儿子的7倍。15年后父亲的年龄是儿子的二倍,父亲和儿子今年各是多少岁?

五年级奥数讲义:作图法解题

五年级奥数讲义:作图法解题 图形具有直观性,用作图的方法可以将复杂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直观地表示出来,使题目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一目了然,并借助直观的图形进行分析、推理,进而很快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这种方法我们称为作图法解题,特别是对解答条件复杂、数量关系不明显的应用题,能起到化难为易的作用. 例题选讲 例1:鸡与兔同笼共100只,一共有240只脚鸡与兔各多少只? 【分析与解答】这是鸡兔同笼问题,我们在前几讲已学会用其它方法解答,现在用作图法来解答,让同,学们体会一下这种方法的作用.图1中两个长方形的总面积表示的是鸡与兔脚的总个数,宽表示每只鸡与兔的脚的个数.则长就是要求的鸡与兔的只数.仔细观察图2,阴影部分的面积表示鸡与兔多出的脚,它应该等于总面积减空白面积,即240—2 x 100=40(只),那么阴影部分的长,也就是兔的只数应为40÷(4—2)=20(只),鸡的只数就是1OO-20=80(只). 例2: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地相向开出,第一次相遇时离A地有90千米,然后各按原速度继续行驶,到达目的地后立即沿原路返回,第二次相遇时离B地70千米处,求A、B两地的路程. 【分析与解答】求A、B两地的路程,题中既没有给出甲、乙 的速度,也没有给出相遇时间,解答比较困难.下面我们借助 线段图来帮助分析.从图上可以看出,甲、乙两车从出发到第一次相遇共行驶了一个全程,当两车共行驶1个全程时,甲车行驶了90千米.从第一次相遇到第二次相遇,甲、々两车又共行驶了2个全程.因此从出发到第l二次相遇甲、乙两车共行驶了3个全程,那么甲车就行驶了3个90千米,即90×3=270千米,而甲车比全程多行70千米.所以A、B的距离为270—70=200(千米). 练习与思考 1.有10分和20分的邮票共18张,总面值为2.80元.请问:10分和20分的邮票各有几张? 2.张红与李明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向而行,第一次两人相遇时离乙地400米.然后两人继续步行,各自到达目的地后立即返回,第二次相遇时离甲地200米,求甲、乙两地的距离.

小学奥数最主要的30个知识点

小学奥数最主要的30个知识点1.和差倍问题 和差问题和倍问题差倍问题 已知条件几个数的和与差几个数的和与倍数几个数的差与倍数公式适用范围已知两个数的和,差,倍数关系 公式①(和-差)÷2=较小数 较小数+差=较大数小学奥数很简单,就这30个知识点 和-较小数=较大数 ②(和+差)÷2=较大数 较大数-差=较小数 和-较大数=较小数 和÷(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和-小数=大数 差÷(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小数+差=大数 关键问题求出同一条件下的 和与差和与倍数差与倍数 2.年龄问题的三个基本特征: ①两个人的年龄差是不变的;

②两个人的年龄是同时增加或者同时减少的; ③两个人的年龄的倍数是发生变化的; 3.归一问题的基本特点:问题中有一个不变的量,一般是那个“单一量”,题目一般用“照这样的速度”……等词语来表示。 关键问题:根据题目中的条件确定并求出单一量; 4.植树问题 基本类型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两端都植树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两端都不植树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只有一端植树封闭曲线上植树 基本公式棵数=段数+1 棵距×段数=总长棵数=段数-1 棵距×段数=总长棵数=段数 棵距×段数=总长 关键问题确定所属类型,从而确定棵数与段数的关系 5.鸡兔同笼问题 基本概念:鸡兔同笼问题又称为置换问题、假设问题,就是把假设错的那部分置换出来;基本思路: ①假设,即假设某种现象存在(甲和乙一样或者乙和甲一样): ②假设后,发生了和题目条件不同的差,找出这个差是多少; ③每个事物造成的差是固定的,从而找出出现这个差的原因;

小学数学奥数35个专题题型分类及解题技巧

小学数学奥数35个专题题型分类及解题技巧

小学奥数辅导35个专题汇总1.和差倍问题

2.年龄问题的三个基本特征: ①两个人的年龄差是不变的; ②两个人的年龄是同时增加或者同时减少的; ③两个人的年龄的倍数是发生变化的; 3.归一问题的基本特点: 问题中有一个不变的量,一般是那个“单一量”,题目一般用“照这样的速度”……等词语来表示。 关键问题:根据题目中的条件确定并求出单一量; 4.植树问题

5.鸡兔同笼问题 基本概念:鸡兔同笼问题又称为置换问题、假设问题,就是把假设错的那部分置换出来; 基本思路: ①假设,即假设某种现象存在(甲和乙一样或者乙和甲一样): ②假设后,发生了和题目条件不同的差,找出这个差是多少; ③每个事物造成的差是固定的,从而找出出现这个差的原因; ④再根据这两个差作适当的调整,消去出现的差。基本公式: ①把所有鸡假设成兔子:鸡数=(兔脚数×总头数-总脚数)÷(兔脚数-鸡脚数) ②把所有兔子假设成鸡:兔数=(总脚数一鸡脚数×总头数)÷(兔脚数一鸡脚数) 关键问题:找出总量的差与单位量的差。 6.盈亏问题

基本概念:一定量的对象,按照某种标准分组,产生一种结果:按照另一种标准分组,又产生一种结果,由于分组的标准不同,造成结果的差异,由它们的关系求对象分组的组数或对象的总量. 基本思路:先将两种分配方案进行比较,分析由于标准的差异造成结果的变化,根据这个关系求出参加分配的总份数,然后根据题意求出对象的总量. 基本题型: ①一次有余数,另一次不足; 基本公式:总份数=(余数+不足数)÷两次每份数的差 ②当两次都有余数; 基本公式:总份数=(较大余数一较小余数)÷两次每份数的差 ③当两次都不足; 基本公式:总份数=(较大不足数一较小不足数)÷两次每份数的差 基本特点:对象总量和总的组数是不变的。 关键问题:确定对象总量和总的组数。 7.牛吃草问题 基本思路:假设每头牛吃草的速度为“1”份,根据两次不同的吃法,求出其中的总草量的差;再找

五年级奥数讲义:倒推法解题

五年级奥数讲义:倒推法解题 在我们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还原问题”,如把一盒包装精美的玩具打开,再把它重新包装好,重新包装的步骤与打开的步骤正好相反.其实在数学中,也有许多类似的还原问题.解决这类问题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倒推法,即从结果入手,逐步向前逆推,最终找到原问题的答案. 例题选讲 例1:有一群猴子分吃桃子,第一只拿走—半,第二只拿走余下的一半多3个,第三只拿走第二只取剩的一半少3个,第四只拿走第三只取剩的一半多3个,第五只拿走第四只取剩的一半,最后还剩3个,这堆桃原来有多少个? 【分析与艉答】l|这道题条件比较多,顺向思考很困难,如果根据最后的结果倒推还原,解决起来就轻松了.曲于第五只猴子拿走余下的一半,还剩3个,所以第五只猴子拿之前应该有桃子:3×2=6(个),同理,第四只猴子拿之前应该有桃子:(6+3)×2=18(个),第三只猴子拿之前应该有桃子:(18—3)×2=30(个),第二只猴子拿之前应该有桃子:(30+3)×2=66(个),第一只猴子拿之前应该有桃子:66×2=132(个),即这堆桃有132个. 例2:甲、乙、丙三人各有若干元钱,甲拿出与乙相同多的钱给乙,也拿出与丙相同多的钱给丙;然后乙也按甲和雨手中的钱分别给甲、丙相同的钱;最后丙也按甲和乙手中的钱分别给甲、乙相同的钱,此时三人都有48元钱. 问:开始时三人各有多少元钱? 【分析与解答】从第三次丙给甲、乙钱逐步向前推算,根据三人最后都有48元,那么在丙给甲、乙添钱之前:甲:48÷2:24(元), 乙:48÷2—24(元), 丙:48+24+24—96(元); 第二次在乙给甲、丙添钱之前: 甲:24÷2—12(元), 乙:24+12+48===84(元), 丙:96÷2=48(元); 第一次在甲给乙、丙添钱之前: 甲:12+42+24—78(元), 乙:84÷2=42(元), 丙:48÷2=24(元). 所以开始时甲有78元,乙有42元,丙有24元. 例3:甲、乙、丙三人共有48张邮票,第一次甲先拿出与乙的邮票数相等的张数给乙;第三次

小学奥数的30个知识点

小学奥数的30个知识点(三平米教育) 1.和差倍问题(https://www.360docs.net/doc/6614606500.html,) 和差问题和倍问题差倍问题 已知条件几个数的和与差几个数的和与倍数几个数的差与倍数 公式适用范围已知两个数的和,差,倍数关系 公式①(和-差)÷2=较小数 较小数+差=较大数 和-较小数=较大数 ②(和+差)÷2=较大数 较大数-差=较小数 和-较大数=较小数 和÷(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和-小数=大数 差÷(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小数+差=大数 关键问题求出同一条件下的 和与差和与倍数差与倍数 2.年龄问题的三个基本特征:(https://www.360docs.net/doc/6614606500.html,) ①两个人的年龄差是不变的; ②两个人的年龄是同时增加或者同时减少的; ③两个人的年龄的倍数是发生变化的; 3.归一问题的基本特点:问题中有一个不变的量,一般是那个“单一量”,题目一般用“照这样的速度”……等词语来表示。 关键问题:根据题目中的条件确定并求出单一量; 4.植树问题 基本类型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两端都植树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两端都不植树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只有一端植树封闭曲线上植树基本公式棵数=段数+1 棵距×段数=总长棵数=段数-1 棵距×段数=总长棵数=段数 棵距×段数=总长 关键问题确定所属类型,从而确定棵数与段数的关系 5.鸡兔同笼问题 基本概念:鸡兔同笼问题又称为置换问题、假设问题,就是把假设错的那部分置换出来; 基本思路: ①假设,即假设某种现象存在(甲和乙一样或者乙和甲一样): ②假设后,发生了和题目条件不同的差,找出这个差是多少; ③每个事物造成的差是固定的,从而找出出现这个差的原因; ④再根据这两个差作适当的调整,消去出现的差。 基本公式:

小学五年级下册奥数题型分类讲义 (附答案)

小学五年级奥数分类讲义含答案 图形问题 专题1 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一、专题解析 同学们都知道,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只能用来计算标准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那么如何应用所学知识巧求表面上看起来不是长方形或正方形的图形的周长呢?还需同学们灵活应用已学知识,掌握转化的思考方法,把复杂的图形转化为标准的图形,以便计算它们的周长。 二、精讲精练 【例题1】 有5张同样大小的纸如下图(a)重叠着,每张纸都是边长6厘米的正方形,重叠的部分为边长的一半,求重叠后图形的周长。 【思路导航】根据题意,我们可以把每个正方形的边长的一半同时向左、右、上、下平移(如图b),转化成一个大正方形,这个大正方形的周长和原来5个小正方形重叠后的图形的周长相等。因此,所求周长是18×4=72厘米。 练习1 1、右图由8个边长都是2厘米的正方形组成,求这个图形的周长。 2、右图由1个正方形和2个长方形组成,下方长方形长为50cm,求这 个图形的周长。 3、有6块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如例题中所说的这样重叠着,求重叠后图 形的周长。

【例题2】 一块长方形木板,沿着它的长度不同的两条边各截去4厘米,截掉的面积为192平方厘米。现在这块木板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思路导航】把截掉的192平方厘米分成A、B、C三块(如图),其中AB的面积是192-4×4=176(平方厘米)。把A和B移到一起拼成一个宽4厘米的长方形,而此长方形的长就是这块木板剩下部分的周长的一半。176÷4=44(厘米),现在这块木板的周长是44×2=88(厘米)。 练习2 1、有一个长方形,如果长减少4米,宽减少2米,面积就比原来减少44平方米,且剩下部分正好是一个正方形。求这个正方形的周长。 2、有两个相同的长方形,长是8厘米,宽是3厘米,如果按下图叠放在一起,这 个图形的周长是多少? 3、有一块长方形广场,沿着它不同的两条边各划出2米做绿化带,剩下的部分仍是长方形,且周长为280米。求划去的绿化带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例题3】 已知下图中,甲是正方形,乙是长方形,整个图形的周长是多少? 【思路导航】从图中可以看出,整个图形的周长由六条线段围成,其中三条横着,三条竖着。三条横着的线段和是(a+b)×2,三条竖着的线段和是b×2。所以,整个图形的周长是(a+b)×2+b×2,即2a+4b。 练习3

学而思小学奥数36个专题总汇(下)

第13讲植树问题 内容概述 几何图形的设计与构造,本讲讲解一些有关的植树问题. 典型问题 1.今有10盆花要在平地上摆成5行,每行都通过4盆花.请你给出一种设计方案, 画图时用点表示花,用直线表示行. 【分析与解】如下图所示: 2.今有9盆花要在平地上摆成10行,每行都通过3盆花.请你给出一 种设计方案,画图时用点表示花,用直线表示行. 【分析与解】如下图所示: 3.今有10盆花要在平地上摆成10行,每行都通过3盆花.请你给出一种设计方 案,画图时用点表示花,用直线表示行· 【分析与解】如下图所示: 4.今有20盆花要在平地上摆成18行,每行都通过4盆花.请你给出一种设计 方案,画图时用点表示花,用直线表示行. 【分析与解】如下图所示: 5.今有20盆花要在平地上摆成20行,每行都通过4盆花.请你给出一种设计方案,画图时用点表示花,用直线表示行. 【分析与解】如下图所示:

第14讲数字谜综合 内容概述 各种具有相当难度、求解需要综合应用多方面知识的竖式、横式、数字及数阵图等类型的数字谜问题. 典型问题 1.ABCD表示一个四位数,EFG表示一个三位数,A,B,C,D,E,F,G代表1至9中的不同的数字.已知ABCD+EFG=1993,问:乘积ABCD×EFG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相差多少? 【分析与解】因为两个数的和一定时,两个数越紧接,乘积越大;两个数的差越大,乘积越小. A显然只能为1,则BCD+EFG=993, 当ABCD与EFG的积最大时,ABCD、EFG最接近,则BCD尽可能小,EFG尽可能大,有BCD最小为234,对应EFG为759,所以有1234×759是满足条件的最大乘积; 当ABCD与EFG的积最小时,ABCD、EFG差最大,则BCD尽可能大,EFG尽可能小,有EFG最小为234,对应BCD为759,所以有1759×234是满足条件的最小乘积; 它们的差为1234×759—1759×234=(1000+234)×759一(1000+759)×234=1000×(759—234)=525000. 2.有9个分数的和为1,它们的分子都是1.其中的5个是1 3 , 1 7 , 1 9 , 1 11 , 1 33 另外4个数的分母个 位数字都是5.请写出这4个分数. 【分析与解】 l一(1 3 + 1 7 + 1 9 + 1 11 + 1 33 )= 2101 33711 ? ??? = 1010 335711 ? ???? 需要将1010拆成4个数的和,这4个数都不是5的倍数,而且都是3×3×7×1l的约数.因此,它们可能是3,7,9,11,21,33,77,63,99,231,693. 经试验得693+231+77+9=1010. 所以,其余的4个分数是:1 5 , 1 15 , 1 45 , 1 385 . 3. 请在上面算式的每个方格内填入一个数字,使其成为正确的等式. 【分析与解】1988=2×2×7×7l=4×497, 1 12 + 1 4 = 1 3 ,在等式两边同时乘上 1 497 ,就得 1 5964+ 1 1988 = 1 1491 .显然满足题意. 又 1 35 + 1 14 = 1 10 ,两边同乘以 1 142 ,就得 1 4970 + 1 1988 = 1 1420 .显然也满足.1 3053+ 1 1988 = 1 1204 , 1 8094 + 1 1988 = 1 1596 均满足. 4.小明按照下列算式:乙组的数口甲组的数○1= 对甲、乙两组数逐个进行计算,其中方框是乘号或除号,圆圈是加号或减号他将计算结果填入表14—1的表中.有人发现表中14个数中有两个数是错的请你改正.问改正后的两个数的和是多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