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群众文化与公共文化服务的关系以及其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谈群众文化工作的职能与任务

2020-09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文化研究谈群众文化工作的职能与任务杨宁(杭州市临安区文化馆,浙江杭州311300)摘要:群众文化工作已成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重要组成部分。
与其他公共文化服务方式不同,群众文化工作是以吸引群众参加文化艺术活动为组织方式,以群众自身为活动主体,以满足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为主要目标的公益性文化服务。
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保障人民群众进行公共文化鉴赏、参加群众文化活动、提高文化艺术素质、参与群众文艺创作等基本文化权益这是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背景下对群众文化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任务的明确表述,是群众文化工作的立足点和出发点。
关键词:群众文化;工作;任务中图分类号:G1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20)26-0206-01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0.26.149通过各种群众文化活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谐文明的社会风尚,激发全民族的文化创造活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并以此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一、通过群众文化活动服务,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参加公共文化活动具有陶冶情操、愉悦身心、舒缓精神、培养情趣等多重功效,对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文化素质和精神文明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1.群众文化欣赏活动。
进行公共文化鉴赏反映了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是人民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主要形式。
开展以群众文化服务为内容的公共文化鉴赏活动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如利用群众文化设施开设用于群众读书、看报、上网、欣赏音像制品等专门厅室;采用政府购买、政府补贴、市场参与等方式为群众提供免费欣赏戏剧、舞蹈、音乐等专业文化艺术的机会;组织专业和业余文化艺术团队开展送高雅艺术进社区、进乡村的活动;组织绘画、摄影、书法等各种艺术样式的展览等。
与公共文化鉴赏活动不同,参加群众文化活动体现了活动参与者在活动中自我表现的角色地位。
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优化文化资源配置

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优化文化资源配置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一个重要的社会发展任务,也是一个关系到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重要方面。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的日益增长,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优化文化资源配置已经成为当今时代的迫切需求。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优化文化资源配置的重要性、现状和对策,以期为相关工作提供有益参考。
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性1.1 引领社会价值观念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作为一种价值观念引领工具,具有引导社会价值观念、传递正能量和增强国家凝聚力等多重功能。
通过提供丰富多样的公共文化服务资源,可以引领人们积极向上、健康向善的生活方式,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社会落地生根。
1.2 促进经济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仅是一种传统意义上对人们进行艺术欣赏和知识传授等方面提供帮助的手段,更是一种可以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通过发展文化产业,优化文化资源配置,可以为经济增长提供新动力,促进文化与经济的良性互动。
1.3 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途径。
通过建立健全的公共图书馆、博物馆、剧院、艺术团体等公共文化服务机构,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多层次、高质量的公共文化服务资源,满足人们对艺术欣赏、学习交流和精神需求等方面的需求。
二、现状分析2.1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存在问题目前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公共图书馆等机构在资源配置和服务质量方面存在差异;另一方面,相关法规尚不完善,对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优化仍缺乏明确指导。
2.2 文化资源配置不均衡我国地域广阔、民族众多,在不同地区和不同层次之间,文化资源配置不均衡的问题比较突出。
一些地区的文化资源丰富,而一些地区则相对匮乏。
这种不均衡的现象导致了文化发展的不平衡,也制约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和优化。
2.3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缺乏整体规划目前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还缺乏整体规划和统筹安排。
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现状及居民文化需求调研报告

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现状及居民文化需求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及意义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大意义。
通过社会调研活动,一方面可以深刻领会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特别是全会做出的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决定。
这是提升思想认识的途径和机会。
其次,目前山东大学正阔步走上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新征程,这所百年学府,自其诞生之初就以”为天下储人才,为国家图富强”为办学宗旨。
山东大学110年的发展历史是一部与民族国家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她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立足于国内外大学之林。
这次实践活动是山东大学培养其具有山大特色的本科生的典型体现。
当然,在实践活动中,调研团队可以零距离地接触社会,锻炼交际能力、随机应变能力、信息收集能力,同时,团队收集到大量真实资料,对调研对象形成了深刻的主观和客观的认识。
从而为相关部门建言献策,培养了当代青年应有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存在问题虽然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成绩有目共睹,但是总体而言,文化的发展与经济社会的发展并不是同步的,在诸多领域,文化的发展尚不能适应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与人民群众的期望仍有一定差距。
在此次社会调研中,我们发现了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存在的不少问题。
1、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水平存在地区间不平衡问题调查发现,在经济发达地区,如山东东营市市政府驻地、胜利油田基地、山东济南、浙江宁波,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较为完备。
文化基础设施投入较多,建设水平较高,既能突出地方特色,又能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服务周围居民。
但是在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地区,特别是,乡镇、行政村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明显落后。
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组织缺乏,公共文化服务类型单一。
关于群众文化方面的论文

关于群众文化方面的论文在文化领域中,群众文化是人民群众社会实践活动的生动反映和精神创造活动的重要表现,也是承载和寄托人民群众理想信念的精神家园。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群众文化方面的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群众文化方面的论文篇1浅谈群众文化活动文化活动是人类社会的一种特有的现象,它产生于人类的劳作之中,并一直贯穿于浩瀚的人类社会,是人类文明史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群众文化是人类社会最原始的文化活动。
在远古时期,人们就是通过部落群体的文化活动来表达生活中悲与喜的情感,传递生产中获猎的信息,鼓励出征战士的斗志。
部落全体成员参与的“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的聚会则是当时的最简单最原始的情感表现形式。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不仅仅满足三饱一倒的生活状况,追求高质量生活成为社会主流,群众文化活动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主题。
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组织与开展直接关系到千家万户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文化工作面临的的重点和难点,同时也是一项需要长期抓实抓好的工作。
开展组织好群众文化生活,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
文化活动的目的也出现了明显的变化。
在改革开放以前,文化活动主要以宣传教育为主。
改革开放以后,文化活动适应社会价值观的变化,以宣传教育为主的文化活动和以盈利为主的纯商业性的娱乐活动成了新形势下文化活动的主流形式。
电影,电视,广播电台,书刊杂志,文艺演出等多种途径,将广大群众变成了文化活动的受众,变成了受教育的对象和商业文化的消费者。
但是,尽管如此,以群众自身参与其中的,以自娱自乐为目的的群众文化却并没有因此而销声匿迹。
反而由于近年来党中央提倡“和谐社会”,群众文化得到了进一步的繁荣和发展。
下面,我结合一些现象谈一些群众文化活动的观点。
1 群众文化的基本定位1.1 基本定位社会经济结构以市场济为核心的转变,必然回到文化形态的变化。
因为经济、文化相辅相成,其产生的社会影响是大众文化、娱乐文化国办的概念逐步从人们的观念上消除,群众文化的社会地位和功能日渐模糊。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在当代社会,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旨在实现人民群众文化权益的均等化、全面化,倡导文化多样性的兼容并蓄。
下面从几个方面论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意义和方法。
首先,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有助于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文化产品和服务的需求。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文化需求的多样化,仅仅依靠市场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多元化、个性化、高品质的文化产品和服务的需求。
因此,需要通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扩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覆盖面,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和水平,让更多人能够享受到丰富多样的文化产品和服务。
其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有助于提高全民素质和国家文化软实力。
文化素质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可以提供更多的文化教育资源,加强群众的文化知识和文化能力培养,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同时,通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可以展示一个国家和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和现代文化成就,增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再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有助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公共文化服务的推广和普及,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增强社会凝聚力和归属感。
人民群众通过共同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可以培养和增强社会公德、文明素养等良好的社会行为习惯,有助于减少社会矛盾和冲突。
同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也有助于提供良好的社区环境,促进社区居民的交流互动,增强社区的凝聚力。
首先,政府主导,强化政策支持。
政府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引导和推动作用。
政府应加大资金投入,制定相关政策,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建设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健全。
其次,社会参与,形成多元化格局。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政府、社会组织、企业、个人等多方参与。
社会组织可以发挥其自身的专业优势,提供多样化的文化产品和服务;企业可以参与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和运营,提供市场化的文化产品和服务;个人可以积极参与文化创造和传播,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做出贡献。
文化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地位及其作用

文化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地位及其作用发表时间:2016-07-26T09:57:15.447Z 来源:《文化研究》2016年2月作者:倪永东[导读] 文化馆一直是为基层群众服务的重要机构,在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因此在公共服务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并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着重介绍文化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地位及其作用。
倪永东揭阳市群众艺术馆广东揭阳 522031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文化建设的逐步推进,社会大众对于精神文化的需求也在逐渐提高。
大力发展群众文化,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工作之一,而建立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是完成这一工作的重要途径。
文化馆一直是为基层群众服务的重要机构,在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因此在公共服务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并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着重介绍文化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地位及其作用。
关键词: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地位;作用作为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和文化事业建设的主要目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十分重要,对于提高我国全体民众的文化素质、科学素质、道德文明以及精神文明有十分现实的积极意义[1]。
一、文化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中的特征分析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文化馆主要体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第一,公共性特征。
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文化馆是属于全体社会大众的,而不是属于某些个人的,其服务的对象是社会的所有成员。
因此,公共性是文化馆不可忽略的一大特性。
第二,服务性特征。
文化馆一般都是公益性的,其主办的活动并不以营利为目的,因此其具有很强的服务性特征。
另外,文化馆所提供的服务是各种文化产品及文化服务,这使得文化馆服务性特征更加明显。
第三,主导性特征。
在我国,政府所提供的文化服务是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主导而进行的。
而且所提供的文化服务中,主要体现的是国家意志以及政府对社会大众的人文关怀[2]。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虽然一些营利性的文化产业不断出现,但是其仍然不能动摇文化馆等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的主导地位,主导性特征依然是文化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所表现的主要特征。
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及其作用

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及其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文化需求日益增长。
为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提升国民素质和文化水平,各级政府相继建立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这个系统包括了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中心、艺术馆、档案馆、文艺团体和文化活动等各类文化机构和服务,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使他们在文化、艺术、科学、教育等方面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和提升。
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是一个长期而艰苦的过程。
虽然它的服务对象十分广泛,但是面对现实的挑战与困境,其发展仍需要不断的改进与完善。
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存在,为广大群众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同时也为文化生产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然而,它同样面临着环境、技术、资源和人才等方面的挑战。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需要不断发展与创新。
公共文化服务的作用是多方面的。
首先,它提供了广泛的文化资源,为人们提供了学习和获取智力财富的机会,满足了他们的文化需求;其次,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具备较高的创造力和独创性,为文化生产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这些艺术、文学、音乐、戏剧和电影等文化产品,不仅为人们提供优美的审美享受,而且激发了人们的智慧和创造力,增强了社会文化的艺术感召力和凝聚力。
此外,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还能提升社会的文化水平,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社会经济作用。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文化需求与文化生产会进一步扩大,公共文化服务对社会将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未来,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将加强对文化产品的创造和生产,强化对文化创作者及文化企业的扶持与引导,加强文化传播宣传,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和效益,服务广大人民群众,为文化事业的发展壮大做出新的贡献。
同时,公共文化服务机构还应当与时俱进,积极应用信息技术,创新服务模式,推进数字文化的发展。
通过互联网和移动终端等新媒体手段,实现新型文化消费方式的构建和创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个性化、多样化的文化需求。
此外,公共文化服务机构还应当深入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加强服务基层和普及基层文化工作,让文化服务惠及到每一个角落。
群众文化事业单位的公共文化服务与社会发展

群众文化事业单位的公共文化服务与社会发展公共文化服务是指群众文化事业单位为满足社会公众的文化需求,承担起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价值观念、提升社会文明程度等职责的服务。
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群众文化事业单位在公共文化服务中发挥着重要的角色,对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首先,群众文化事业单位的公共文化服务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群众文化事业单位通过举办文化活动、展览、演出等形式,向社会公众传递着传统文化的精华,弘扬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这不仅有助于增强国民的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更推动了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的持续传承和传播。
其次,群众文化事业单位的公共文化服务有助于传播和推广优秀的价值观念。
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价值观念的传达和引领变得尤为重要。
群众文化事业单位通过举办主题性的文化活动、展览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公德、职业道德等优秀的价值观念传递给广大群众。
这不仅有助于提升社会公众的道德水平和价值追求,还促进了社会风气的净化和文明程度的提升。
此外,群众文化事业单位的公共文化服务有助于满足社会公众的文化需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在逐渐增长。
而群众文化事业单位作为满足社会公众的文化需求的重要阵地,致力于举办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和提供多样化的文化产品。
例如,图书馆、博物馆等群众文化事业单位为人们提供了广阔的知识阵地,举办各类展览、讲座,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最后,群众文化事业单位的公共文化服务对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公共文化服务的开展不仅为社会公众提供了广泛的文化资源,还有助于推动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
群众文化事业单位通过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和产品,激发了社会公众的创造力和创新活力。
这不仅为社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也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注入了生机与活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述群众文化与公共文化服务的关系以及其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群众文化,广义上讲是人类社会进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狭义上讲是,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
真正开始使用“群众文化”是在1953年。
是以人民群众活动为主体,以自娱自教为主导,以满足自身精神生活需要为目的,以文化娱乐活动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历史现象。
第一、群众文化概括了主体为群众,客体为活动;第二、群众文化内容广泛,以文化娱乐活动为主要内容的。
第三、群众文化包含了群众文化活动、群众文化工作、群众文化事业、群众文化队伍。
公共文化,是指由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形成的普及文化知识、传播先进文化、提供精神食粮,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各种公益性文化机构和服务的总和。
所谓二者之间的关系,在我看来是相辅相成的。
群众文化既离不开公共文化,公共文化业离不开群众文化。
这是由我们国家的国情和性质决定的。
我们国家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
社会主义文化总政策——“两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处于文化政策过程系统的元政策的层面上,是其他各种文化政策的依据、起点和归宿,规定社会主义文化政策的全部矛盾运动和发展方向。
文化产业为社会主义服务,也就是要在文化产业活动中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体地位,抵制和反对资本主义的、封建主义的和其他腐朽思想,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社会主义代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人民需要社会主义,正在建设社会主义,因此为社会主义服务仍是坚持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而群众文化,正是人民的文化。
为人民服务,就是为群众服务。
而我们国家这种无论是经济还是文化都是公有制为主体的,发展公共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这成了必然的要求。
就群众文化和公共文化服务的关系来看,“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群众文化”这样的概括二者的关系是再恰当不过了。
只有我们的党和政府,努力建设好公共文化服务的体系,我们的群众文化才能更好的发展,才能发展的更有活力。
在这里,我要说的是,无论是发展文化产业还是文化事业,我们必须坚持“政
治正确”的原则。
这是我们的国情和性质决定的,这种性质要求我们广大的文化工作者生产出健康有益的文化产品,更好的为广大的人民群众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广大的文化工作者,丝毫不能动摇发展群众文化的信念,要充分的明白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群众文化身上肩负的历史使命。
所以,一切热爱祖国和人民,具有历史责任感的文化工作者都应该珍惜全党和全国人民几十年的艰苦探索,运用文艺形式,发展群众文化,为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而提供更好的公共文化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