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大气的热力作用练习题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同步练习】第二节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含答案)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同步练习】第二节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一、判断题1.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是地面。
()2.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3.太阳辐射是近地面大气最直接、最主要的热源。
4.成都和拉萨气温日较差差异较大的根本原因是纬度差异较大.(判断对错)5.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二、填空题6.读“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中字母代表的箭头含义分别是:A、B、C、F、I。
三、单选题由于月球表面昼夜温差非常大,白昼时温度高达127℃,黑夜时低至-183℃。
为获取工作动力,“玉兔号”月球车不得不遵守“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作息规律。
读“玉兔号”月球车和大气热力作用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7.月球表面昼夜温差能达到300多摄氏度的主要原因是()A.①强,②强B.②强,③弱C.④强,⑤强D.①强,③弱8.“玉兔号”月球车的工作动力,来源于接收图中对应的哪个辐射()A.①B.③C.⑤D.⑦9.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其中箭头表示不同的辐射。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是()A.①B.②C.③D.④(2)人类活动排放的二氧化碳增多,会导致()A.①减弱B.②增强C.③增强D.④减弱10.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是()A.低纬环流B.大气环流C.季风环流D.热力环流地表蒸散是指地表土壤蒸发和植物蒸腾的总和。
读“祁连山海拔2600-3800m内某流域不同地表实测蒸散对比和降水逐月分配图”,完成下面下列小题。
11.该流域地表蒸散年内的变化是()A.林地土壤蒸散大,草地蒸散小B.冬季植被蒸散大,夏季植被蒸散小C.夜间蒸散较大,白天蒸散较小D.植被生长期蒸散大,休眠期蒸散小12.该流域内8月份草地土壤蒸散相对较低的主要原因可能是()A.纬度比较低B.海拔比较高C.阴雨天气多D.径流量较大腾格里沙漠是中国四大沙漠之一,它南越长城,东抵贺兰山,西至雅布赖山,面积约4.3万平方千米。
012第三章第三节大气热力作用(含答案)

第三章第三节大气受热过程一、选择题1.下列地理现象,能用热力环流原理解释的是A.阴天比晴天日温差小B.晴朗天空呈蔚蓝色C.白天风从海洋吹向陆地D.青藏高原夏季低温读右图,回答2~3题。
2.如果此图为热力环流侧视图,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引起热力环流的原因是地面冷热不均B.温度:A>B>C>DC.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复杂的形式D.气压:D>A>B>C3.如果此图是城市热力环流侧视图,在②处进行植树造林,对城市空气起到的作用是A.增温和增湿B.净化和增温C.净化和增湿D.减湿和减温右图为“近地面和高空等压面状况图”。
据此回答4~6题。
4.若图中的气压分布状态是热力作用形成的,则图中四点气温最高的是A.①B.②C.③D.④5.在同一水平面上,图上四点中为高气压的是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6.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一项是A.①是下沉气流B.②是阴雨天气C.气压值由大到小依次是②①③④D.②昼夜温差比①小右图是某中学生绘制的不同地区热力环流示意图,读图回答7~8题。
7. 图中所示热力环流正确的是A.①B.②C.③D.④8. 形成热力环流的根本原因是A.不同地区间的热量差异B.不同地区间的气压差异C.不同地区间的海陆差异D.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存在右图示意北半球某区域近地面等压面分布图,图中两侧为陆地,中部为湖泊。
读图,完成9题。
9.此时A.湖泊为低压B.陆地为高压C.可能为白天D.湖泊气温高右图示意甲、乙两地上空对流层内等压面分布状况。
读图完成10~11题。
10.图中M、N、P、Q四处气压的大小关系是A.M>Q>P>N B.M>N>P>QC.Q>P>N>M D.P>Q>M>N11.若上述等压面的弯曲是由甲、乙两地热力作用引起的,并且形成了热力环流,则有关甲、乙两地地面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A.甲地是绿洲,乙地是沙漠B.甲地是山谷,乙地是山坡C.甲地是海洋,乙地是陆地D.甲地是城市,乙地是郊区(2018·温州九校联盟高一期末)区域小气候的形成与下垫面状况密切相关,下图为“某一山区河谷某一时段等压面分布示意图”,甲处夏季多夜雨。
中图版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大气的热状况和大气运动练习题

中图版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大气的热状况和大气运动练习题第一节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练习题一、单选题“双十一”期间,南通的陈先生从网上选购了一批花卉,为了能让花卉顺利越冬,他专门建了一个小型阳光房(图1)。
图2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列题。
1.建阳光房可以A.增强①B.减弱②C.增强③D.增强④2.陈先生网购的花卉,最有可能是A.新疆天山的雪莲花C.云南昆明的山茶花B.河南洛阳的牡丹花D.江苏南京的腊梅花3.下列四幅等压线图(单位:百帕)中,能正确反映北半球近地面风向的是A. B.C. D.下图为“部分大气环流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4.③地气压带的名称是1/7A.赤道低气压带C.副极地低气压带B.副热带高气压带D.极地高气压带5.①③④三处气压带形成的因素中是动力因素的是A.①③④B.①③C.③D.③④6.图中四地降水较丰富的有A.①③B.①④C.②③D.③④亚洲高压指冬半年盘踞于蒙古西伯利亚地区对流层下部的稳定而强大的冷气团。
气象学中一般用1025hP a等压线作为其分布范围的标注线。
下图为1951年以来亚洲高压的位置平均变动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7.图示亚洲高压的位置平均变动表明()A.日本群岛冬季寒冷干燥C.中国冬季气候变化明显8.亚洲高压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极地东风南下C.海陆热力性质差异B.中亚冬季气候变化显著D.东西伯利亚冬季气候特征不稳定B.北冰洋南下的寒流D.地形分布9.亚洲高压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势力的对比直接影响到我国夏季风的强弱,由此可能引发气象灾害。
当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异常强大的年份,往往会造成我国()A.雨带偏南时间长,南旱北涝C.雨带偏北时间长,南涝北旱B.雨带偏南时间长,南涝北旱D.雨带偏北时间长,南旱北涝中图版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大气的热状况和大气运动练习题下图为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图的左侧是某季节气压带、风带位置示意图。
据图中信息回答下列各题10.图中甲气压带的名称以及图示季节分别是()A.副热带高气压带,冬季C.副极地低气压带,夏季B.副热带高气压带,夏季D.副极地低气压带,冬季11.由图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①③气候的共同成因是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B.气候⑤在北美洲不典型的原因是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不明显C.⑥和⑦气候类型不同,主要是环流形式不同D.①→②→③→④→⑦气候类型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水分1月17日,京城迎来了2017年的第一场降雪,伴着寒风,小雪很快洒满了京城的大街小巷。
(完整word版)高一地理大气热状况与大气运动练习题

第一节 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基础达标】 一、选择题1. 就 气()流 状 况 而言 , 下 图 为A. 低气压B. 高气压C. 气旋D.反气旋2. 对于气旋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①中心气流降落②中心气流上涨③过境时多阴雨天气④过境时多明朗天气A. ①③B. ②④C. ①④D.②③3. 与我国北方天高气爽天气相关的天气系统是( )A. 准静止锋B. 快行冷锋C. 反气旋D. 气旋4.以下图是三圈环流的一部分,读后指出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 甲是动力原由形成的高压,丁是热力原由形成的高压B. 乙是千冷气流,丙是暖湿气流C. 乙是西寒风,丙是东南风D. 甲是极地高压,丁是副热带高压5. 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集中在()A. 紫外线区B.可见光区C.红外线区D. X射线区6. 对于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散射和汲取作用都拥有选择性B. 太阳对太阳辐射的反射、散射和汲取作用都无选择性C.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汲取和反射作用无选择性,散射作用有选择性D.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汲取和散射有选择性,反射无选择性7. 白日多云气温比晴日低,其主要原由是大气对太阳辐射的()A. 汲取作用B. 散射作用C.反射作用D. 保温作用8. 明朗的天空体现湛蓝色,是因为太阳光穿过大气层时()A. 直接抵达地面的蓝光比重要B. 空气分子使蓝光发生散射作用C. 高层大气分子大批汲取蓝色光D. 抵达地面的蓝色光又完整被反射到高空9. 在以下相关抵达地球的太阳辐射表达中,正确的选项是( )A. 太阳高度角愈大,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层厚度也愈大B. 大气密度愈大,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也愈大C. 大气透明度愈大,太阳辐射愈弱D. 太阳高度角愈小,太阳辐射被大气削弱得愈少10. 大气的保温效应是因为( )A.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选择性汲取作用 C.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D.B.地面的反射作用大气的逆辐射作用11. 一般说来,阴天比晴日的日较差小,原由是()A. 阴天云量多,大气对流旺盛,把大多数热量传给大气B. 阴天云量多,大气的保温作用强C. 阴天大气水汽含量多,水汽激烈汲取地面辐射D. 阴天云量多,白日削弱了抵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夜间加强了大气逆辐射12. 在晚秋或隆冬,用人造烟幕来防守霜冻的原理是()A. 加强太阳短波辐射B.加强盛气逆辐射作用C. 加强盛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D. 加强盛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13. 产生热力环流的根来源因是( )A. 相邻地域存在气流起落运动B. 地域之间存在热量差异C. 同一水平面上存在气压差异D.相邻地域的地面状况差异14. 相关大气水平运动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 假如只受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影响,风向应与气压梯度力方向一致B. 在地转倾向力的作用下,高空风向偏转到与等压线垂直C.近地面的风,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倾向力、摩擦力的共同影响,风向与等压线成直角D.地转倾向力既改变风向,又改变风速15. 以下图中各点之间的气压关系正确的选项是(① A 点比 B 点气压低 ② B 点比 D 点气压高 A. ①② B.③④C.①③D.②④)③ B 点和 D 点气压相等④ C 点比 D 点气压高16. 以下图为“南半球某地海平面等压线散布”表示图,风向正确的选项是()17. 人在北半球背风而立,低压在他的A. 左前面B.右前面C. 左后方D.右后方( )18. 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形成原由是()A. 温度比赤道邻近地域低,冷空气缩短下沉形成B. 温度比赤道地域高,空气受热膨胀上涨形成C. 赤道上空的空气受地转倾向力影响不可以行进,在 300邻近上空聚积, 产生下沉气流形 成D. 从高纬度来的冷空气在 300邻近上空聚积.产生下沉气流形成19. 在地球上气压带微风带的散布图中,有两支冷暖性质不一样气流相遇的地带,它出此刻 ( )20. 对于中纬西风带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①北半球为西南风②南半球为西南风③在中纬西风影响降落水较少④中纬西风由副热带高气压带流向副极地低气压带A. ①③B. ②④C. ①④D. ②③21. 以下哪个气压带控制下的天气往常是多雨的()A. 赤道低压带B. 极地高气压带C. 极地东风带 D .信风带22. 以下节气中地球上气压带风带地点最北的是()A. 春分日B. 夏至日C. 秋分日D. 冬至日23. 地球上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挪动而挪动,其规律是()①夏季北移②冬天南移③夏季向高纬度方向挪动④冬天向低纬度方向挪动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24. 因为海陆热力差异的影响,夏季亚欧大陆上形成的气压中心和切断的气压带名称是()A. 亚洲低压副热带高压带B. 印度低压副极地低压带C. 亚洲高压副极地低压带D. 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副热带高压带25. 形成季风的最主要原由是()A. 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B. 气压带、风带地点的季节挪动C. 反气旋的影响D. 气旋的影响26. 因为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夏季北移超出赤道,在地转倾向力影响下向右偏转成的是()A. 东亚的东南季风B. 东亚的西北季风C. 南亚的东北季风D. 南亚的西南季风27. 对于锋面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 冷暖气团的交界面叫锋面B. 锋面老是倾斜在暖气团一侧C.锋面双侧温度、湿度、气压、风等差异不大D. 锋面过境时必定出现云雨、狂风天气28. 冷锋过境时,当地的气温随和压变化状况是()A. 气温降落,气压高升B. 气温、气压均降落C. 气温气压都高升 D 气温高升,气压降落29. 当暖锋过境经常出现的天气是()A. 连续性降水B. 天气明朗,气压降落C. 气温湿度骤降,天气明朗D. 暴风暴雨30.我国华北地域某地,几日内天气变化状况以下:开始两天晴转阴,接着出现强盛的西北风,风停后转晴,气温降落,判断是()A. 冷锋过境天气B.暖锋过境天气C.准静止锋影响下的天气D.反气旋影响下的天气二、综合题31.以下图是我国某地域两天的气温日变化曲线图,读图后回答:(1)A,B两条曲线中,表示阴时节气温变化的是__________(2)白日阴天,气温比晴日时较,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3)夜晚阴天,气温比晴日时较,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33.依据以下图中所给内容,达成以下要求:(1)图中①、②、③表示的辐射名称:①_____辐射,②____辐射,③_____辐射。
(完整word版)高一地理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练习题

第一节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基础达标】一、选择题1.就气流状况而言,下图为()A.低气压B.高气压C.气旋D.反气旋2.关于气旋的叙述正确的是()①中心气流下降②中心气流上升③过境时多阴雨天气④过境时多晴朗天气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3.与我国北方秋高气爽天气有关的天气系统是()A.准静止锋B.快行冷锋C.反气旋D.气旋4.下图是三圈环流的一部分,读后指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是动力原因形成的高压,丁是热力原因形成的高压B.乙是千冷气流,丙是暖湿气流C.乙是西北风,丙是东南风D.甲是极地高压,丁是副热带高压5.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集中在()A.紫外线区B.可见光区C.红外线区D. X射线区6.关于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A.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散射和吸收作用都具有选择性B.太阳对太阳辐射的反射、散射和吸收作用都无选择性C.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和反射作用无选择性,散射作用有选择性D.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和散射有选择性,反射无选择性7.白天多云气温比晴天低,其主要原因是大气对太阳辐射的()A.吸收作用B.散射作用C.反射作用D.保温作用8.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是由于太阳光穿过大气层时()A.直接到达地面的蓝光比重大B.空气分子使蓝光发生散射作用C.高层大气分子大量吸收蓝色光D.到达地面的蓝色光又完全被反射到高空9.在以下有关到达地球的太阳辐射叙述中,正确的是()A.太阳高度角愈大,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层厚度也愈大B.大气密度愈大,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也愈大C.大气透明度愈大,太阳辐射愈弱D.太阳高度角愈小,太阳辐射被大气削弱得愈少10.大气的保温效应是因为()A.大气对太阳辐射的选择性吸收作用B.地面的反射作用C.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D.大气的逆辐射作用11.一般说来,阴天比晴天的日较差小,原因是()A.阴天云量多,大气对流旺盛,把大部分热量传给大气B.阴天云量多,大气的保温作用强C.阴天大气水汽含量多,水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D.阴天云量多,白天削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夜间增强了大气逆辐射12.在晚秋或寒冬,用人造烟幕来防御霜冻的原理是()A.增强太阳短波辐射B.增强大气逆辐射作用C.增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D.增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13.产生热力环流的根本原因是()A.相邻地区存在气流升降运动B.地区之间存在热量差异C.同一水平面上存在气压差异D.相邻地区的地面状况差异14.有关大气水平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如果只受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影响,风向应与气压梯度力方向一致B.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高空风向偏转到与等压线垂直C.近地面的风,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的共同影响,风向与等压线成直角D.地转偏向力既改变风向,又改变风速15.下图中各点之间的气压关系正确的是()①A点比B点气压低②B点比D点气压高③B点和D点气压相等④C点比D点气压高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16.下图为“南半球某地海平面等压线分布”示意图,风向正确的是()17.人在北半球背风而立,低压在他的()A.左前方B.右前方C.左后方D.右后方18.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形成原因是()A.温度比赤道附近地区低,冷空气收缩下沉形成B.温度比赤道地区高,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形成C.赤道上空的空气受地转偏向力影响不能前进,在300附近上空堆积,产生下沉气流形成D.从高纬度来的冷空气在300附近上空堆积.产生下沉气流形成19.在地球上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图中,有两支冷暖性质不同气流相遇的地带,它出现在()A.赤道附近B.南北纬300附近 C.南北纬600附近D.极地附近20.关于中纬西风带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北半球为西南风②南半球为西南风③在中纬西风影响下降水较少④中纬西风由副热带高气压带流向副极地低气压带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21.下列哪个气压带控制下的天气通常是多雨的()A.赤道低压带B.极地高气压带C.极地东风带 D.信风带22.下列节气中地球上气压带风带位置最北的是()A.春分日B.夏至日C.秋分日D.冬至日23.地球上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其规律是()①夏季北移②冬季南移③夏季向高纬度方向移动④冬季向低纬度方向移动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4.由于海陆热力差异的影响,夏天亚欧大陆上形成的气压中心和切断的气压带名称是()A.亚洲低压副热带高压带B.印度低压副极地低压带C.亚洲高压副极地低压带D.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副热带高压带25.形成季风的最主要原因是()A.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B.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C.反气旋的影响D.气旋的影响26.由于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夏季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影响下向右偏转成的是()A.东亚的东南季风B.东亚的西北季风C.南亚的东北季风D.南亚的西南季风27.关于锋面的叙述正确的是()A.冷暖气团的交界面叫锋面B.锋面总是倾斜在暖气团一侧C.锋面两侧温度、湿度、气压、风等差别不大D.锋面过境时一定出现云雨、大风天气28.冷锋过境时,当地的气温和气压变化情况是()A.气温下降,气压升高B.气温、气压均下降C.气温气压都升高 D气温升高,气压下降29.当暖锋过境时常出现的天气是()A.连续性降水B.天气晴朗,气压下降C.气温湿度骤降,天气晴朗D.狂风暴雨30.我国华北地区某地,几天内天气变化情况如下:开始两天晴转阴,接着出现强大的西北风,风停后转晴,气温下降,判断是()A.冷锋过境天气B.暖锋过境天气C.准静止锋影响下的天气D.反气旋影响下的天气二、综合题31.下图是我国某地区两天的气温日变化曲线图,读图后回答:(1)A,B两条曲线中,表示阴天时气温变化的是__________(2)白天阴天,气温比晴天时较,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_(3)夜晚阴天,气温比晴天时较,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33.根据下图中所给内容,完成下列要求:(1)图中①、②、③表示的辐射名称:①_____辐射,②____辐射,③_____辐射。
大气环境二大气的热力作用

思索
1、拉萨有“日光城”之称,为何其 昼夜温差大? 2、赤道地域为何昼夜温差小??
思索: 太阳辐射旳波长范围
1.太阳辐射根据波长共分为哪几种波段?
2.太阳辐射最强部分旳波长集中在哪个光区?
可见光 0.4 紫 蓝 青 绿 黄 橙 红 0.76
1.吸收作用
大气上界
1、从臭氧、二氧 化碳和水汽旳吸收 作用,可知大气吸 收具有什么特征?
选择性
高层大气 平流层 对流层
2、为何大气直接
吸收旳太阳辐射能 量是极少旳?
旳距离和太阳高度不同 D.西北地域旳光照资源丰富,但热量不丰富——主要是
海拔较高
课后作业
大气对太阳辐射旳减弱 作用体现在哪 些方面?
下垫面原因
太
阳
辐
射
84-95
29-35
20
22-32
26
10-15
14
50 7(平均) 2(赤道)
地面性质 沙土 黏土 浅色土深色土草地 耕地 新雪 冰 海洋 海洋
不同性质地面旳反射率
一般规律:颜色越浅旳物体,其反射就越强、 吸收就越弱;颜色越深旳物体,其反射就越弱、 吸收就越强。陆地表面旳反射率高于海洋。
2.有关平流层旳论述,正确旳是( B )
A、平流层上冷下热,大气稳定,不易形成对流 B、气温基本上不受地面影响 C、在平流层中存在一种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 D、平流层有利于高空飞行,与人类旳关系最为亲密
3.有时地面无线电短波通讯忽然中断,这可能是( C )
2020届(人教版)地理高考二轮专题:大气的热力状况和大气运动练习包含答案

2020届(人教版)地理高考二轮专题:大气的热力状况和大气运动练习含答案**大气的热力状况和大气运动**一、选择题(一)右图中曲线表示某时刻近地面的等压面,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正午时刻,图中裸地附近的等压面一天中弯曲幅度最大B.在近地面同一高度上,林地气压高于裸地C.图示时刻,近地面的气流分别由裸地和林地流向水库D.林地湿度较大,主要是有来自水库的湿润气流【参考答案】C(二)右图是东亚局部地区某日8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hPa)。
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①②两地气压差最可能是()A.12 hPa B.13 hPaC.14 hPa D.15 hPa2、此时,台湾海峡的风向是()A.西北风B.西南风C.东北风D.东南风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图中等压距为2 hPa,①地气压应为1 010 hPa,②地气压应为1 022~1 024 hPa,两地气压差应为12~14 hPa。
故B项正确。
第2题,由图可知,台湾海峡位于①地北部,西部为高压,东部为低压。
水平气压梯度力由高压指向低压,受地转偏向力向右偏的影响,台湾海峡吹西北风。
故A项正确。
答案:B A(三)读北半球某地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hPa;等压距为2 hPa),完成1~3题。
1.若图示时刻西安多阴雨、乙处以晴朗天气为主,则甲、乙两处的气压差最有可能是()A.9 B.12C.15 D.182.若图中甲处多雨且A天气系统正以240 km/天的速度向正东方向移动,则24小时内西安的天气变化最有可能为()A.晴转阴,气压持续升高B.晴转阴,气压先升高后降低C.阴转晴,气压持续下降D.阴转晴,气压先降低后升高3.若此时北京出现强沙尘暴天气,则西安风向最有可能是()A.东风B.西风C.南风D.北风解析:1.C 2.D 3.D第1题,由西安多阴雨可知其位于暖锋前方,结合气压值分布可知,甲处气压值范围是998~1 000 hPa,由乙处以晴天为主可知其为高气压控制,其气压范围为1 012~1 014 hPa,所以甲、乙两处气压差范围是12~16 hPa,选项中符合条件的只有15。
高一地理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试题

高一地理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试题1.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是()A.气旋和反气旋B.风C.大气环流D.热力环流【答案】D【解析】由地表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的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的最简单的形式。
故选D。
【考点】热力环流点评:本题考查热力环流的特点,试题难度较小,解题关键是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
2.关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的正确叙述是:A.随太阳直射点移动而移动B.就北半球来说,夏季南移,冬季北移C.北半球夏季时,全球气压带风带大致南移D.元旦前后向高纬移动【答案】A【解析】气压带、风带是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就北半球来说,夏季北移,冬季南移;北半球元旦前后向低纬移动。
故选A。
【考点】气压带、风带点评:本题考查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试题难度较小,解题关键是掌握气压带与风带移动的规律。
3.有关大气活动中心的叙述,错误的是:A.海陆热力差异是其形成的根源B.是指冬夏季节在陆地上形成的高低气压中心C.其位置随季节而南北移动D.对世界各地的天气和气候有重要影响【答案】C【解析】由于海陆性质的差异,随季节变化,在冬夏季节的陆地和海洋上形成高低气压中心,对世界各地的天气和气候有重要影响;但是其位置并没有随季节而南北移动。
故选C。
【考点】大气活动中心点评:本题考查有关大气活动中心的有关知识,试题难度中等,解题关键是掌握海陆性质的差异对大气活动中心的影响。
4.下图中,表示暖锋降水天气的是:A B C D【答案】A【解析】根据图中冷暖气团的移动方向可知:A为暖锋、B为冷锋、C为气旋、D为地形雨。
故选A。
【考点】天气系统点评:本题结合图示考查天气系统的判别,试题难度较小,解题关键是掌握判断天气系统的方法。
5.下面四幅冷、暖锋移动示意图,A.B.C.D四个地点大致位于同一纬度,比较此时哪一点的气温最低,气压最高(不考虑地势高低和海陆位置的影响)【答案】A【解析】因题中四点位于同一纬度,所以影响气温低差异的主要是冷暖气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009年高考广东文基卷)气象谚语有“露重见晴天”的说法。
就此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天空云量少,大气保温作用强
B.地面辐射强,地表降温慢
C.空气中水汽少,地表降温慢
D.大气逆辐射弱,地表降温快
【解析】晴天的夜间,大气逆辐射弱,近地面温度低,水汽极易凝结,在气温高于0 ℃时成为露。
【答案】 D
2、在晚秋和寒冬,为什么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
因为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弱,降温快,气温低,易出现霜冻及雾等天气现象。
3、在寒冬,为什么人造烟幕能起到防御霜冻的作用?
人造烟幕可降低大气清洁度,增强大气逆辐射,增强大气的保温作用,提高地面的温度。
(4)在寒冷的冬天,农民往往在麦田边燃烧大量的湿草来防御寒潮,试用所学知识解释其原理。
【提取信息】①燃烧湿草产生大量浓烟;②防御寒潮。
【思路整理】浓烟降低大气清洁度→增加大气逆辐射→对地面起保温作用→防御寒潮。
【答案】燃烧湿草可产生大量的浓烟,它可以强烈吸收地面辐射,然后又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把部分热量返还给地面,从而使地面辐射热量损失减少,降温减慢,减少寒潮造成的损失。
4、为什么白天多云时气温比晴天低,夜晚多云时气温比晴天高——昼夜温差小?
白天多云时云层反射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所以白天多云时气温比晴天时低。
夜晚多云时大气逆辐射强,保温作用强,所以温度比较高。
5、利用温室效应,发展反季节果蔬
2010年高考天津文综卷)结合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随着矿物能源的大量消耗,大气中二氧化碳不断增多,充分利用太阳能、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是工农业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1)二氧化碳是一种温室气体。
二氧化碳增多,是如何加强大气“温室效应”的?
(2)利用“温室效应”原理,我国北方地区冬季采用大棚技术种植蔬菜、花卉等作物。
(3)冬季晴天时,在未采用任何取暖设备的条件下,“阳光居室”室内的最高温度可达22 ℃。
请分析“阳光居室”是如何达到这一保温效果的?
(4)开发利用新能源,能够减缓全球变暖。
请根据“温室效应”的原理,解释其原因。
解析第(1)题,“阳光居室”的保温原理与大气的保温效应有相似之处,也有独特之处。
第(2)题,从二氧化碳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和大气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补偿地面热量损失两方面考虑。
解析:第(1)题,由于温室效应导致的全球变暖,是人类面临的迫切的大气环境问题之一。
二氧化碳是一种最重要的温室气体,能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使大气温度升高;同时增加了大气逆辐射,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地面通过长波辐射损失的热量。
第(2)题,我国北方地区冬季的温度较低,为了充分利用气候资源,普遍采用塑料大棚来改善热量(塑料大棚阻止棚内地面辐射散失,提高棚内温度)、水分条件(可调节棚内空气和土壤的水分)来生产蔬菜、花卉等.第(3)题,“阳光居室”的保温原理与大气的保温效应有相似之处,也有独特之处。
第(4)题,从二氧化碳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和大气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补偿地面热量损失两方面考虑。
【标准答案】(1)更多地吸收了地面长波辐射,提高了大气温度;增加了大气逆辐射,补偿了地面损失的热量。
(2)使冬季的太阳光照得以充分利用;提高了大棚内的温度,使作物在冬季也可种植(可以减轻冻害,提高农业生产抗灾能力);有利于保持、调节大棚内空气和土壤的水分。
误区警示:“温室大棚的作用”不同于“大气的温室效应”。
“大气的温室效应”主要指大气的保温作用,而“温室大棚”除了具有保温作用外,还具有保持、调节大棚内空气和土壤水分的作用。
(3)大部分太阳辐射能透过“阳光居室”的玻璃到达室内地面,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而增温,并以长波辐射的形式把热量传递给室内大气;地面长波辐射不能穿透玻璃而被反射回地面,从而将热量保留在居室内。
同时,封闭的空间也隔绝了室内外热量的交换,加强了保温效果。
(4)开发利用新能源可使大气中二氧化碳减少,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也会减少,大气逆辐射会变弱,大气的保温作用减弱,使气温升高趋势减缓。
6、造成新疆地区“早穿皮袄午穿纱”天气现象的原因是()
A.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弱B.夜间大气的反射作用强
C.白天大气的吸收作用强D.夜间大气的逆辐射强
(1) 我国青藏高原的纬度比云贵高原高,但年太阳辐射总量比云贵高原大,其原因是?原理解释: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加之多晴朗天气,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年太阳辐射总量大。
2.青藏高原比长江中下游平原气温日较差大的原因
点拨:青藏高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纬度大致相当,但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夜晚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故日较差大。
(2)四川盆地的纬度与青藏高原的纬度相差不大,但年平均气温却比青藏高原高得多,其原因是?
原理解释:四川盆地海拔低,地形封闭,水汽含量大,多阴雨天气,大气逆辐射强,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强,气温高于青藏高原。
答案:AC
答案:C
(2010·全国高考)葡萄的糖分含量越高,酿制出的葡萄酒酒精度越高。
葡萄生长过程中,特别是成熟期的光照及昼夜温差与其糖分积累呈正相关。
右图为法国某地典型的葡萄种植园景观,世界上酒精度最高(16.2度)的优质葡萄酒就是使用该地及其附近所产的葡萄酿制而成的。
(1)根据材料信息可判断出图示葡萄园景观最有可能位于法国________部。
(2)简述图示葡萄种植园中地表鹅卵石对葡萄生长的影响。
【信息提取】通过图文材料分析可得出以下有效信息:
1.葡萄园分布在成熟期光照条件好、昼夜温差大的地区。
2.图中葡萄园中地表有鹅卵石,鹅卵石的比热容较土壤小,白天增温快,夜里降温快。
【精讲精析】结合题中信息“成熟期的光照及昼夜温差与其糖分积累呈正相关”,可推断出葡萄的成熟期(夏秋季节)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即该地区夏秋季节降水较少,因而图示葡萄园景观最有可能位于法国南部的地中海气候区。
鹅卵石的比热容较土壤小,增温快降温快,利于增大气温日较差;同时将鹅卵石铺在地表有利于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
【参考答案】(1)南(2)鹅卵石利于保持土壤水分(利于地表水下渗,防止土壤水分蒸发);鹅卵石白天(受到太阳辐射)增温快,夜间降温也快,增大气温的日较差,利于葡萄的糖分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