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遗产与旅游论文

合集下载

世界遗产与旅游论文[1]

世界遗产与旅游论文[1]

论安义千年古村群资源优势及其开发对策摘要:在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和人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的大背景下,旅游需求也呈持续增长之势。

本文通过对江西省安义千年古村群的分析和考量,总结出其的资源优势并作出相应的开发对策,力图挖掘出革命老区旅游业存在的机遇与发展的潜力。

潜力。

关键字:安义古村群安义古村群 旅游资源优势旅游资源优势旅游资源优势 旅游开发对策旅游开发对策1、引言在当今社会,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素来被称为“朝阳产业”。

在革命老区发展旅游业,可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和繁荣,解决当地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和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加快革命老区脱贫致富的步伐。

一天走过一千年的安义古村群以其特有的魅力对外界召唤:1.1 安义古村群景区概况江西省安义是千年古村群游览区,位于南昌市所辖安义县南面约十公里的西山梅岭之麓。

安义古村群游览区,由京台、罗田和水南三大古村落组成,面积约3平方公里。

三座古村相距约500米,成鼎足之势。

村间有长寿大道、祈福古道和丰禄大道,三星"道"相连通,各自相距仅一里之遥。

三大村落既是独立的,又是一个有机整体。

安义古村群为安义县龙头旅游景区,曾荣获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国家农业旅游示范点、江西省乡村旅游示范点、南昌城市名片等多项荣誉,2010年被批准为国家3A 级旅游景区。

并以“最具神秘色彩、最有田园风光、最有古郡风韵、最有乡村风貌”的“四最”特点,跻身江西“十五”生态旅游行列。

1.2 安义古村群旅游资源优势旅游资源是—个国家或地区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条件,但旅游业要想获得更大发展,往往还取决于当地旅游资源的特色。

特色旅游资源是产生旅游吸引力的核心要素,也是旅游业获得发展的重要保证。

特色是旅游业的生命,特色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得以发展的基础,是旅游开发的重要依据。

极具开发价值。

对安义古村群旅游资源的认识,对今后本地旅游资源的进一步合理开发利用和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只有充分认识安义古村群旅游资源的特色及内涵,才能更好地在进—步的旅游开发中挖掘特色,发挥特色,使其更好地为旅游业服务,也才能在旅游资源保护中做到针对性强、有实效的保护。

世界遗产与旅游论文

世界遗产与旅游论文

世界文化遗产破坏情况与保护对策09级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工作专业林敦锦上课时间:2010春截至2009年6月止,中国已经有世界遗产25项,并且世界很多国家的文化遗产也十分之多。

从中我们不难看到,世界各国成功申报的文化遗产数量与日俱增,在这数量增长的背后,是否代表着世界加强了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否代表着世界文化遗产的被破坏程度逐渐降低?这值得我们深思。

我们知道,世界文化遗产的破坏有多种分类,例如,有地震,海啸等天灾的破坏,有因战争导致的破坏,有日积月累的自然侵蚀,有人为破坏,还有因旅游开发所带来的破坏。

强烈的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具有难以预见、不可抗拒的特点,往往会带来毁灭性的后果。

海地南部的雅克梅勒曾于2004年被列入海地官方的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并申请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今年1月的海地地震使雅克梅勒市许多建于17世纪末的建筑坍塌,而位于海地北部、包括一个皇家宫殿遗址和一个堪称西半球最大城堡的国家历史公园等历史遗迹也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

发生在2004年年底的印度洋海啸,也使得印度南部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海岸寺院遗迹群遭到严重毁坏。

在我国四川汶川地震中,虽然都江堰水利工程目前基本无恙,但是处于都江堰市西门外岷江右岸的山坡上的二王庙,据都江堰一位市民介绍,目前二王庙已经垮塌,几乎不存。

同时,在位于都江堰市西南15公里处的青城山山上分布大小道观约百余座,据知情人士报导,有数座道观出现垮塌,而一些大型道观寺庙,也出现墙体裂缝等多处受损迹象。

此外还有一种天灾值得一提,那就是雷电。

位于日本京都的醍醐寺2008年8月曾发生火灾,寺中的观音堂——“准胝堂”以及与其相邻的一个建筑被全部烧毁。

据调查,火灾由雷击所致。

醍醐寺是日本佛教真言宗醍醐派的总寺,作为“古都京都的文物”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寺中许多建筑物也被指定为日本的“国宝”,珍贵遗迹遭此劫难令不少人扼腕叹息。

天灾不可避免,但战争可以防御。

探索世界遗产之旅(模板12篇)

探索世界遗产之旅(模板12篇)

探索世界遗产之旅(模板12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审核人:______审批人:______编制单位:______编制时间:__年__月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学心得体会、工作心得体会、学生心得体会、综合心得体会、党员心得体会、培训心得体会、军警心得体会、观后感、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teaching experience, work experience, student experience, comprehensive experience, party member experience, training experience, military and police experience, observation and feedback, essay collection,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探索世界遗产之旅(模板12篇)范文可以起到指导和激励作用,帮助读者提高写作能力和水平。

世界遗产与文化旅游的关系思考

世界遗产与文化旅游的关系思考

世界遗产与文化旅游的关系思考摘要:世界文化遗产本是纯粹文化层面的东西,然而,当它遇上了“旅游”,它就变得不那么纯粹了。

世界文化遗产与旅游的关系既可以是相互促进,相互发展,也可以是相互阻碍,相互抵触。

我们应该正确理解这种关系,从而找到协调的方法。

关键词:世界文化遗产;正面影响;反面影响;协调世界文化遗产,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具有科学、审美、文化价值的自然景观与人类历史遗存。

从它的定义可知,世界文化遗产本是纯粹文化层面的东西,然而,当它遇上了“旅游”,它就变得不那么纯粹了。

我认为,世界文化遗产与旅游的关系既可以是相互促进,相互发展,也可以是相互阻碍,相互抵触。

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了解这种关系,从而协调这种关系达到“双赢”的目标的方法。

一、世界文化遗产与旅游之间的正面影响。

随着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人们出门越来越便利,到世界文化遗产地旅游的人越来越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一项数字显示,仅在1998年,全世界就有近5亿人游览了552个世界遗产地。

为什么人们那么热衷游览世界文化遗产呢?亲身体验世界文化遗产,真心地感受和领悟世界遗产的历史文化内涵,是人类对文化遗产了解过程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

“世界遗产旅游”不仅是旅行社屡试不爽、长盛不衰的噱头,也是游客自觉自愿、竞相追逐的目标。

由此可见,在“世界文化遗产”的号召力之下,人们积极的投身于旅游当中,旅游业也随之蓬勃发展。

并且我个人认为,这种促进作用,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里仍会奏效。

在世界文化遗产地的保护和开发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资金问题。

完全依靠国家的拨款似乎不大现实,所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遗产地的旅游业应运而生。

旅游业把文化遗产推广到全世界,让世界人民得以了解。

并且,在旅游业这一经济杠杆的推动下,大量资金随即而来,这对世界文化遗产的开发和保护有着积极的作用。

有了资金,就可以引进先进的开发设备与技术,同时也可以吸引优秀的人才加入到开发和保护的工作中。

旅游与世界遗产

旅游与世界遗产

旅游与世界遗产期末论文美丽的开平碉楼开平碉楼位于广东省开平市,是中国乡土建筑的一个特殊类型,是一种集防卫,居住和中西于建筑艺术于一体的多层塔楼式建筑。

根据现存实证,开平碉楼最迟到明代后期(16世纪)已经产生,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展成为表现中国华侨历史、社会形态与文化传统的一种独具特色的群体建筑形象。

这一类建筑群规模宏大、品类繁多,造型别致,分布在开平市的乡村。

其特色是中西合壁的民居,有古希腊、古罗马及伊斯兰等风格多种。

开平碉楼虽然仅有100余年的历史,但它见证了一个多世纪以来华侨的不屈不挠与风雨沧桑,每一座碉楼背后都凝聚着一段辛酸往事,也饱含着人间最美好的真情。

2007年6月27日,当“开平碉楼与村落”仅用11分钟的时间就毫无争议地入选世界文化遗产时,世遗大会的评估结论是:它“能为一种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传统,提供一种独特的至少是特殊的见证”。

开平碉楼为多层建筑,远远高于一般的民居,便于居高临下地防御;碉楼的墙体比普通的民居厚实坚固,不怕匪盗凿墙或火攻;碉楼的窗户比民居开口小,都有铁栅和窗扇,外设铁板窗门。

碉楼上部的四角,一般都建有突出悬挑的全封闭或半封闭的角堡(俗称“燕子窝”),角堡内开设了向前和向下的射击孔,可以居高临下地还击进村之敌;同时,碉楼各层墙上开设有射击孔,增加了楼内居民的攻击点。

开平碉楼的上部造型最具表现力,人们着力运用外国建筑中的穹顶、山花、柱式等建筑元素大做文章,形成了千楼千面的建筑式样。

根据上部造型,可以将开平碉楼分为柱廊式、平台式、退台式、悬挑式、城堡式和混合式等多种式样。

这些不同的建筑造型反映着楼主人的经济实力、审美情趣和受外来建筑文化影响的程度,是开平碉楼最引人入胜的地方。

碉楼是中国乡土建筑的一个特殊类型,是一种集防卫、居住和中西建筑艺术于一体的多层塔楼式建筑。

开平碉楼具有防卫、居住两大功能,可分为更楼、众楼、居楼三种类型。

更楼出于村落联防的需要,多建在村口或村外山冈、河岸,起着预警的作用。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旅游开发——以敦煌莫高窟为例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旅游开发——以敦煌莫高窟为例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旅游开发——以敦煌莫高窟为例在保护与开发中国世界文化遗产方面,敦煌莫高窟可以被视为一个经典案例。

作为世界遗产之一,莫高窟是中国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前来观赏。

然而,如何在旅游开发中兼顾文化保护,是一个需要长期探索和实践的问题。

敦煌莫高窟位于中国甘肃省敦煌市,始建于公元4世纪,是中国最著名的佛教艺术宝库之一。

莫高窟内保存有大量的壁画、雕塑和经卷等文化遗产,展示了千年前的中国佛教文化和艺术风格。

然而,由于时间的推移,自然灾害和人为盗窃等原因,莫高窟的文化遗产面临着严重的破坏和危险。

为了保护莫高窟的文化遗产,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加强了对莫高窟的保护法律法规制定和执行,严厉打击文物犯罪行为。

同时,对莫高窟进行了维修和保养工作,对已经损坏的壁画进行了修复和保护。

此外,敦煌研究院对莫高窟进行了全面的科学研究,为文物保护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在保护的同时,敦煌莫高窟也积极开展旅游开发工作。

通过旅游开发,提高了莫高窟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为文物保护筹集了资金。

敦煌市政府大力推动旅游业发展,建设了相关的旅游设施和配套服务,提供了便利和舒适的旅游环境。

同时,规定了莫高窟的游览时间和人数限制,以减少游客对文物遗产的损害。

然而,在旅游开发中保护文化遗产并非易事。

由于莫高窟的知名度和吸引力,游客数量不断增加,给文物保护带来了新的挑战。

过多的游客不可避免地会对狭小的洞窟内壁画造成磨损和污染。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敦煌莫高窟采取了分流游客的策略,将游客分成几个时间段进行游览。

此外,还加强了对游客的宣传教育,提高他们的文明素质和保护意识。

除了保护与开发的问题,敦煌莫高窟还面临着其他挑战。

例如,如何平衡景区商业化与文化保护的关系,如何提高旅游产品的质量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等等。

目前,敦煌莫高窟在商业化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如过度商业化、收费合理性等,都需要进一步改进和调整。

总之,保护与开发中国世界文化遗产是一项复杂的任务。

论文旅游与世界遗产

论文旅游与世界遗产

《旅游与世界‎遗产》期末论文世界文化遗‎产—秦始皇陵兵‎马俑姓名:***班级:1112班‎专业:金融学学号:*****‎11245‎秦始皇陵兵‎马俑提起秦始皇‎陵兵马俑,相信我们大‎家并不陌生‎,我们之前一‎定或多或少‎的通过很多‎渠道了解过‎它的工程之‎浩大、气势之宏伟‎,接下来就让‎我们再次共‎同去领略一‎下吧!一、修建历史据史书记载‎,秦始皇嬴政‎(公元前25‎9~前210年‎)在13岁继‎位后不久,便开始营建‎他的陵墓,统一六国后‎,更从全国各‎地征调70‎万人参加陵‎的修建。

前后费时近‎40年,至秦亡时陵‎园尚未完全‎竣工,修筑时间长‎达38年。

陵丘高五十‎余丈,周围五里有‎余,墓内建有各‎式宫殿,陈列各式奇‎珍异宝,工程之浩大‎、气魄之宏伟‎,开创历代封‎建统治者奢‎侈厚葬之先‎例。

当时,秦朝总人口‎约2000‎万,而筑陵劳役‎达72万之‎多。

修陵冢所用‎黄土,取自今陵园‎以南200‎0米的三刘‎村到采石场‎之间,该地有高5‎~25米的多‎级黄土崖。

修陵园所用‎大量石料取‎自渭河北岸‎的仲山、峻峨山,全靠人力运‎至临潼,工程十分艰‎难。

秦始皇陵被‎称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足见其雄伟‎神奇。

如今所呈现‎出来的兵马‎俑,只占到秦始‎皇陵总体部‎分的3.5%。

其余部分,我国目前尚‎无能力开发‎和保护。

由此可见秦‎始皇陵的宏‎大。

二、遗迹实况秦始皇陵兵‎马俑坑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位于陵园东‎侧1500‎米处。

秦始皇兵马‎俑陪葬坑坐‎西向东,三坑呈品字‎形排列。

最早发现的‎是一号俑坑‎,呈长方形,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深约5米,总面积14‎260平方‎米,四面有斜坡‎门道,左右两侧又‎各有一个兵‎马俑坑,现称二号坑‎和三号坑。

秦始皇兵马‎俑陪葬坑,是世界最大‎的地下军事‎博物馆。

俑坑布局合‎理,结构奇特,在深5米左‎右的坑底,每隔3米架‎起一道东西‎向的承重墙‎,兵马俑排列‎在墙间空档‎的过洞中秦‎始皇陵陵区‎分陵园区和‎从葬区两部‎分。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协同研究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协同研究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协同研究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是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议题,涉及到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地方社区的经济繁荣。

如何在保护文化遗产的同时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成为各国政府、学者和从业者共同关注的问题。

本文将从世界文化遗产的概念、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关系,以及协同研究的意义和方法等方面展开讨论。

一、世界文化遗产是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具有世界意义的文化遗产,包括建筑物、遗址、城市、传统技艺等。

这些文化遗产代表着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是我们的宝贵财富。

保护世界文化遗产不仅是对过去文明的尊重和传承,更是对未来世代的责任和承诺。

二、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存在着一种博弈关系。

一方面,旅游业的发展可以为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资金和关注,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另一方面,过度的旅游开发可能会带来文化遗产的破坏和商业化,造成历史真实性的丧失。

因此,如何在保护和开发之间取得平衡,引导游客文明游览、尊重当地风俗习惯,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协同研究是指同时考虑不同领域的专家和利益相关者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多方合作来解决复杂问题。

在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方面,协同研究的意义在于整合各方资源和智慧,找出最有利于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开发的路径。

协同研究的方法包括:一是多方对话。

通过组织专家讨论会议、座谈会等形式,收集不同领域的意见和建议,形成共识。

二是跨学科研究。

将文化遗产保护、旅游开发、经济学、社会学等不同学科的研究成果相互交叉,寻找最佳解决方案。

三是社区参与。

将当地社区纳入讨论过程,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使他们成为研究的主体,而不是被动的对象。

通过协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关系,找出最合适的发展路径,实现文化保护与经济增长的双赢。

综上所述,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协同研究是一项重要而又必要的工作,希望各方能够共同合作,为文化遗产的传承和旅游业的发展做出更加积极的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遗产破坏情况与保护对策
世界遗产(World Heritage),是一项由联合国支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负责执行的国际公约建制,以保存对全世界人类都具有杰出普遍性价值的自然或文化处所为目的。

世界遗产可分为自然遗产、文化遗产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的人类罕见的目前无法替代的财富,是全人类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的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及自然景观。

但是,人们对世界遗产的了解普遍不深,而且接触不多,甚至还有些人是完全不知道的,更别提会对世界遗产的破坏情况有所了解。

因为各种不同的原因,使世界各国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越来越受到破坏的威胁,造成更加难以对付的损害或破坏现象,而任何文化或自然遗产的破坏或丢失都会使全世界遗产枯竭。

这些情况都应该引起我们大家的注意,清楚了解世界遗产的破坏情况,以及做出相应的保护对策。

世界遗产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如中国的长城,由于游人大量涌入,长城的城墙被乱涂乱画,果皮、塑料袋等垃圾随处可见,有些村民在垛口处私自搭梯子,收点小费等等。

这些行为都对长城有不同程度的破坏。

又如马丘比丘,由于城市化、旅游业和疏于管理和计划等一系列的原来,导致马丘比丘成为频临消失的世界遗产。

其实,还有很多很多,如耶路撒冷的老城和城墙,也门的乍比得历史古城,科索沃的中世纪古迹等等,都因为不同的原因而遭受到不同程度破坏。

而且世界遗产遭受破坏也是由于各方面的因素造成。

第一,也就是最让我们熟悉的旅游开发,对旅游资源的开发说起来无可厚非,但如果在开发的同时不注意保护,就会给那些历史遗迹、人文景观本身及周遭环境造成损害。

首先,大量游客毫无节制地涌入,会给古迹增加难以承受的压力。

前些年,吴哥窟的旅游开发状况一度为人们所担忧。

古吴哥文明的重要遗迹金巴坎神殿是遭受损坏最严重的遗迹之一,每天傍晚至少有3000人爬上其窄窄的石阶,抢占观看吴哥城日落的好位置,甚至任意搬弄散落其间的石雕。

其次,过度开发会让整个生态系统变得紊乱。

著名的巴戎神庙因周遭的观光建筑业者过量抽取地下水,神庙主体已经开始下陷;好莱坞在吴哥窟拍摄影片《古墓丽影》时也曾给石窟留下了难以抹去的弹孔疤痕。

第二,就是日积月累的自然侵蚀,“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并设法制止,日积月累就会对文化遗产造成莫大的伤害。

柬埔寨古建筑群吴哥窟是世界文化遗产,有“人间瑰宝”之称。

为了保留原貌,遗产保护学家有意保留了吴哥窟
周围四处横溢斜出的老树。

但天长日久,许多树根穿透建筑石块,加速了窟身的分崩离析。

除此之外,树根和石头之间的空洞是白蚁的天堂,这些长翅膀的破坏者已经在2002年蛀倒了有名的塔蓬庙屋顶。

印度知名古迹泰姬陵是伊斯兰教建筑中的代表作,但2007年的一份评估报告显示,空气污染给泰姬陵这座著名的白色大理石建筑披上了一层灰黄的“外衣”,严重破坏了其美感。

报告认为,泰姬陵由白变黄,主要是因为空气里长期存在的大量悬浮颗粒所致。

一直以来,印度当局为保护泰姬陵也算不遗余力,古迹变黄虽然不能怪在他们头上,但是归根结底,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还是难辞其咎。

第三,就是人为的损毁,有些人会为了私人利益去盗窃、破坏历史遗产,实在令我们感到愤怒。

中国、埃及、俄罗斯等文物大国都面临着文物失窃的问题。

据俄罗斯内务部最新统计,2009年俄罗斯登记在案的艺术品和文物盗窃案超过1100起,涉案总金额约7200万卢布。

2008年,英国著名旅游景点——史前“巨石阵”也遭破坏。

破坏者是两名男子,他们用锤子和改锥等工具从巨石上凿下一块硬币大小的石块,还在巨石上留下了一道长约6.4厘米的刮痕。

伯罗奔尼撒半岛有两处世界文化遗产——奥林匹亚遗址和公元前5世纪的埃皮达夫罗斯剧场。

2007年希腊南部伯罗奔尼撒半岛的火灾对希腊部分世界文化遗产造成了不小的威胁。

但据分析,除了高温、干旱、大风等因素,人为纵火也是主要原因之一。

第四,就是战争摧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部门助理总干事布什纳奇·穆尼尔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一些地方的世界文化遗产已变成袭击的目标,战争也好,冲突也罢,攻击的对象首当其冲往往就是历史建筑和遗迹。

”战争的炮火摧毁了那些著名的景观。

2001年,塔利班不顾世界舆论的强烈谴责,执意炸毁了建于公元5世纪的阿富汗巴米扬大佛,种族清洗运动由此达到顶点。

2008年俄罗斯和格鲁吉亚发生军事冲突不久,他们就互相指控对方在战争中对对方历史和文化遗址的破坏行为。

战争的破坏,使我们感到痛心。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地震、海啸等天灾,这些事我们无可避免的事,因为它难以预见和不可抗拒,而且往往会带来毁灭性的破坏,所以是世界遗产最可怕的敌人之一。

海地地震使雅克梅勒市许多建于17世纪末的建筑坍塌,而位于海地北部、包括一个皇家宫殿遗址和一个堪称西半球最大城堡的国家历史公园等历史遗迹也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

还有发生在2004年年底的印度洋海啸,也使得印度南部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海岸寺院遗迹群遭到严重毁坏。

世界遗产的破坏,真的要引起我们大家的关注,除此之外,我们还要尽自己的努力去保护它们。

在对世界遗产的保护上,我们不应该再分得那么清楚,或者只保护自己国家的世界遗产。

世界遗产是我们全人类的,是我们无可取代的共同财富,我们应该一起去保护
它们。

对于世界遗产受到破坏这种情况,法律的保护是很重要的。

虽然国际上已经有了世界遗产公约,也就是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Convention Concerning the Protection of the World Cultural and Natural Heritage),但是,这是不够的。

公约要真正的落实下去,真正的让大家都遵守,而不是只是为了应付而答应。

还有就是我们每个国家都应该有自己的法律去保护我们共同的世界遗产。

这一观念不但为国际公约所确认,而且也已经在我国各地纷纷出现的世界遗产保护地方性法规中得到了实践。

这些立法对保护世界遗产起到了一定作用,同时也还存在一些亟待完善之处。

我们要落实到每一个小地方,我们每个国家都要为此而努力。

第二,就是要处理好旅游开发与世界遗产的保护的关系,众所周知,旅游的开发必然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但旅游开发毕竟有它的优点,所以现在重点的是怎样协调好它们两者的关系。

我们必须在此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发展旅游业,但是要控制游客数量。

还可以合理的利用旅游业的发展来加强商业化的经营模式。

同时也可以制定一系列的法规来规范游人的行为,减少它们遭到人为的破坏等等。

第三,要加大宣传力度,让大家对世界遗产有更加深刻的了解,还要加强大家保护世界遗产的意识,要让大家认识到世界遗产是属于大家的,我们都有一份责任去保护它,这样大家才会自动自觉的去保护它们。

第四,为某些需要的世界遗产成立保护基金,为其提供经费支持。

细分下去的世界遗产的保护工作主要靠地方的文物保护部门,但某些地方文物保护部门经费严重不足,电话费、出差费、冬天取暖费无法开支,都是较为普遍现象。

有些地方甚至连工资都不能足额发放,所以很难进行有效保护,更谈不上进行拯救和维修等的工作。

所以设立保护基金是有一定的必要的。

第五,各个国家不要盲目的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有很多的部分是因为要保护它们,但申报了之后,往往结果与我们原先想的差太远啦。

我们要时刻记住我们申报的目的,不要一申报了,就通过旅游发展来赚钱,也不顾它被破坏到什么模样。

其实,保护世界遗产的措施真的还有很多,最重要的是我们真的是一心一意去保护它们,而不是为了利益而不顾一切,盲目的开发。

世界遗产的破坏,我们是有目共睹,如果再放任下去,只会越来越严重,所以做出相应的措施也是刻不容缓的。

为了保护我们大家的世界遗产,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努力,而不是一拖再拖,一推再推。

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世界遗产一定会实现它原有的价值,留传下去,让它成为我们全人类的骄傲。

参考文献:
1 中国文化报
2 新华网
3 中国文化传媒网
4 中国文化遗产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