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上知识点总结--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复习

详细描述:整式具有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 律、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等基本性质。
整式的加减运算
总结词:运算法则 详细描述:整式的加减运算遵循同类 项合并原则,即同类项的系数相加减
,字母部分不变。
总结词:步骤掌握
详细描述: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时, 需要先将整式化简为最简形式,再按 照运算法则进行计算。
线段的定义
线段是有两个端点的一段 直线,长度有限,不能延 伸。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伸。
面的定义
面是由线的运动所产生 的封闭图形,表示一个 平面或立体的外部边界
。
体的定义
体是由面的运动所产生 的三维实体,表示一个 立体的外部和内部空间
。
直线、射线、线段
01
02
03
直线的定义
直线是无限长的,由无数 个点组成,可以向两个方 向无限延伸。
射线的定义
射线是由一个固定端点和 一条无限长的直线组成, 只能向一个方向无限延伸 。
详细描述
正数是比0大的数,负数是比0小 的数。正数和负数用来表示具有 相反意义的量,例如温度的高低 、海拔的高低等。
数轴与相反数
总结词
理解数轴的概念,掌握数轴上点的表示方法,理解相反数的 定义。
详细描述
数轴是一条直线,规定了正方向和单位长度。每一个实数都 可以在数轴上找到一个点与之对应。相反数是指与原数相加 结果为0的数。在数轴上,相反数所对应的点位于原点的两侧 ,距离原点等距。
总结词:概念理解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详细描述:整式是由常数、变量、加、减、乘、幂运算构 成的代数式。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上(第一章)知识点整理

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上(第一章)知识点整理1.1 数的概念- 数是人们用来计数和度量事物的工具。
- 数的表示方法包括阿拉伯数字、汉字数字和计数法等。
1.2 自然数- 自然数是从1开始没有限制地向无穷大方向延伸的数字。
- 自然数的运算包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
1.3 数字的序比和大小比较- 数字的序比是指将数字从小到大排列的顺序。
- 可以使用大小符号(如<、>、=)来进行数字的大小比较。
1.4 数轴与数线段- 数轴是一个以0为起点,正向延伸最大值是一个正数,负向延伸最小值是一个负数的直线。
- 数线段是数轴上的一段,由两个端点所确定。
1.5 小数的概念- 小数是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的统称。
- 小数可以用分数形式表示,例如0.5可以表示为1/2。
1.6 规则数列- 规则数列是一串有规律的数字按一定顺序排列而成的序列。
- 规则数列中的每个数字称为项,规律称为公式。
1.7 方体的面与棱- 方体是一种三维图形,由六个相互平行的矩形面组成。
- 方体的边界线段称为棱,相交的棱构成了方体的边。
1.8 圆- 圆是由平面上到一点的距离相等的点所组成的几何图形。
- 圆的直径是连接圆上两个任意点并且通过圆心的线段。
1.9 计算器的使用- 计算器是一种可以进行数学运算的电子设备,能够完成加减乘除等运算。
- 学会合理、正确地使用计算器可以提高运算的效率和准确性。
1.10 四则运算- 四则运算包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四种基本运算。
- 在进行四则运算时,应注意运算顺序和规则,遵循先乘除后加减的原则。
1.11 单位换算- 单位换算是指不同计量单位之间的转换。
- 常见的单位换算有长度、面积、体积、质量等。
以上是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上(第一章)的知识点整理,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浙教版7年级上数学知识点整理(精要)

第一章从自然数到有理数从自然数到分数知识点1.自然数:注意(1)0是最小的自然数,它表示没有,不要遗漏。
(2)表示不同作用的数有不同的性质,表示计数和测量的数可以进行数的运算,而表示标号或排序的数有时有指代作用,即对事物起区别作用,一般不能进行计算,这也是区别数的表示作用的重要性。
剖析用于计数和测量的数往往与量词相连,而用于标号和排序的数往往与顺序有关,在阅读是应特别注意体会这一点。
知识点2.分数:注意(1)因为分数与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可以互化,上述小数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所以我们把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都看做分数。
(2)百分数是分母为100的分数,它是分数的特殊形式。
知识点3.数的运算(1)数的加、减、乘、除运算顺序: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先做括号内的;(2)加法、乘法的运算律:交换律、结合律、乘法分配律。
注意(1)领悟加、减、乘、除的意义。
(2)明确混合计算的运算顺序,(a)同级运算从左至右依次计算,(b)不同级先乘除后加减,括号内优先。
(3)灵活掌握能运用运算律进行的简便运算。
有理数知识点1正数和负数的定义:1、像4,3,1/2,350等比0大的数叫做正数。
2、像-5,-3,-1/2,-350等在正数前面加上‘‘-’’号的数叫做负数,负数比0小。
(3)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知识点2相反意义的量:注意用正数、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时,哪种意义为正,是可以任意选择的,但习惯上把‘‘前进、上升、收入’’等规定为正,而把‘‘后退、下降、支出’’等规定为负。
剖析对负数表示的意义的正确理解是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
引入负数的意义之一,就是为了用简单的数学符号“+’’或“-”号来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知识点3有理数的概念及分数(1)有理数的概念: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a)整数包括正整数、零、负整数,例如3,5,6,,等。
(b)分数包括正分数和负分数,例如1/2,5/3,-3/7等。
(2)有理数的分类(a)按整数和分数分类: (b)a按正数、零、负数分类:正整数整数零正整数正有理数正分数有理数负整数有理数零负整数正分数负有理数分数负分数负分数注意(1)分类时,一定药注意零所属的数集。
七年级上数学浙教版知识点

七年级上数学浙教版知识点
一、实数与代数式
实数的概念,有理数、无理数的概念与判断,代数式的概念及
简单的变形。
二、一元一次方程与方程的应用
含有一个未知数的一次方程的基本概念,化简和解一元一次方程,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三、二元一次方程组
含有两个未知数的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概念,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及应用。
四、图形的认识
各种几何图形的基本概念及简单的性质和应用,画简图、读图。
五、三角形
三角形的基本概念,特殊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构造和证明、应用。
六、相似
相似的概念和性质,判定、构造和应用。
七、等比数列
等比数列的概念和性质,通项公式及求和公式,等比数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八、函数
函数的基本概念,函数图像和简单的函数变换,函数的应用。
九、统计图及其分析
统计图的基本类型,按比例和按数量的统计图制作,统计图的分析。
十、平面直角坐标系
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基本概念,坐标系中的图形及其性质,坐标系中的计算问题。
十一、二次根式
二次根式的基本概念,二次根式的化简及应用。
总结:七年级上数学浙教版知识点涵盖了数学基础知识、代数式、方程、几何等方面,是初步掌握数学的基础,学习这些知识点可以使学生打牢数学基础。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科书知识点梳理

4.1用字母表示数
✓在现实情境中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能分析简单问
4.3代数式的值
✓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探索能力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求代数式的值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5.2等式的基本性质✓等式的基本性质
✓范例2第2小题需用2次等式的性质将方程变形成
内容
✓重点是正确掌握移项的方法求方程的解
✓难点是采用移项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
内容
)
(为常数
a
a
x=
✓经历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过程,感受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抽象能力的培养,学习热情的激发
内容
✓线段的长度的大小的概念及其比较方法
✓掌握叠合法比较线段长短的正确方法。
浙教版7年级上数学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数学算法1.整除与因数-了解整数的概念-掌握整除的定义,以及整除的判断方法-掌握因数的定义,以及如何列举一个数的因数-掌握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与求解方法2.分数-了解分数的概念,分子、分母-掌握分数的读法,分子分母的关系-掌握分数的化简方法-掌握分数之间的比较大小方法-掌握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方法-学会将分数转化为小数形式3.有理数-了解有理数的概念,正有理数和负有理数-学会有理数的比较大小-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方法-能够将分数转化为有理数形式第二章:初一的正数、负数1.正数和负数的认识-了解数轴及其意义-了解正数和负数在数轴上的位置-掌握正数与负数的大小比较规律2.数的相反数-了解数的相反数的概念和性质-掌握求一个数的相反数的方法-掌握正数和负数的加减法第三章:数与运算1.运算法则-掌握加法和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利用运算法则进行简便计算2.效法正数和百分数-学习虚拟的数3.有效数字和科学记数法-了解有效数字的概念和判断方法-掌握科学记数法形式和运算规则4.数与式-学习数的四则运算的规则-学习表示式的概念和性质第四章:比例与比例方程1.比例-了解比例的概念及比例的基本性质-掌握比例中的各种比例关系的性质及其应用-学习三个数的比例和多个数的复比例的概念和求解方法2.比例方程和比例不等式-了解比例方程和比例不等式的概念-学习方程的解法和方程及不等式的应用第五章:数的性质与正方形1.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掌握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学习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性质和应用2.正方形-了解正方形的性质和判断方法-掌握正方形内外角和周长、面积的计算。
浙教版 七年级数学(上) 知识点

浙教版 七年级数学(上) 知识点第一章 有理数一. 知识框架二.知识概念 1.有理数:(1)凡能写成)0p q ,p (p q≠为整数且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 不一定是负数,+a 也不一定是正数;π不是有理数;(2)有理数的分类: ① ⎪⎪⎩⎪⎪⎨⎧⎩⎨⎧⎩⎨⎧负分数负整数负有理数零正分数正整数正有理数有理数 ② ⎪⎪⎩⎪⎪⎨⎧⎩⎨⎧⎪⎩⎪⎨⎧负分数正分数分数负整数零正整数整数有理数 2.数轴: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一条直线.3.相反数:(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我们说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0的相反数还是0; (2)相反数的和为0 ⇔ a+b=0 ⇔ a 、b 互为相反数. 4.绝对值:(1)正数的绝对值是其本身,0的绝对值是0,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注意:绝对值的意义是数轴上表示某数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2) 绝对值可表示为:⎪⎩⎪⎨⎧<-=>=)0a (a )0a (0)0a (a a 或⎩⎨⎧<-≥=)0a (a )0a (aa ;绝对值的问题经常分类讨论;5.有理数比大小:(1)正数的绝对值越大,这个数越大;(2)正数永远比0大,负数永远比0小;(3)正数大于一切负数;(4)两个负数比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5)数轴上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6)大数-小数 > 0,小数-大数 < 0. 6.互为倒数: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注意:0没有倒数;若 a ≠0,那么a 的倒数是a1;若ab=1⇔ a 、b 互为倒数;若ab=-1⇔ a 、b 互为负倒数. 7. 有理数加法法则:(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2)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3)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 8.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1)加法的交换律:a+b=b+a ;(2)加法的结合律:(a+b )+c=a+(b+c ). 9.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即a-b=a+(-b ). 10 有理数乘法法则:(1)两数相乘,同号为正,异号为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2)任何数同零相乘都得零;(3)几个数相乘,有一个因式为零,积为零;各个因式都不为零,积的符号由负因式的个数决定. 11 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 (1)乘法的交换律:ab=ba ;(2)乘法的结合律:(ab )c=a (bc ); (3)乘法的分配律:a (b+c )=ab+ac .12.有理数除法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注意:零不能做除数,无意义即0a .13.有理数乘方的法则:(1)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2)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注意:当n 为正奇数时: (-a)n =-a n 或(a -b)n =-(b-a)n , 当n 为正偶数时: (-a)n =a n 或 (a-b)n =(b-a)n . 14.乘方的定义:(1)求相同因式积的运算,叫做乘方;(2)乘方中,相同的因式叫做底数,相同因式的个数叫做指数,乘方的结果叫做幂;15.科学记数法:把一个大于10的数记成a ³10n 的形式,其中a 是整数数位只有一位的数,这种记数法叫科学记数法.16.近似数的精确位: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那一位,就说这个近似数的精确到那一位.17.有效数字:从左边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起,到精确的位数止,所有数字,都叫这个近似数的有效数字. 18.混合运算法则:先乘方,后乘除,最后加减.本章内容要求学生正确认识有理数的概念,在实际生活和学习数轴的基础上,理解正负数、相反数、绝对值的意义所在。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重点知识归纳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重点知识归纳一、有理数。
1. 有理数的概念。
- 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整数包括正整数、0、负整数;分数包括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
- 例如:3是正整数,属于有理数; - 5是负整数,属于有理数;0.5是有限小数,可化为(1)/(2),属于有理数;0.3̇是无限循环小数,可化为(1)/(3),也属于有理数。
2. 数轴。
- 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 数轴上的点与有理数一一对应。
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 例如:在数轴上表示 - 2和3, - 2在原点左边距离原点2个单位长度,3在原点右边距离原点3个单位长度,且3> - 2。
3. 相反数。
- 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
0的相反数是0。
- 若a与b互为相反数,则a + b=0。
例如:3与 - 3互为相反数,3+( -3)=0。
4. 绝对值。
- 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 即| a|=a(a≥0) - a(a < 0)。
例如:|5| = 5,| - 3|=3。
5. 有理数的运算。
- 加法法则。
- 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例如:2 + 3 = 5,( - 2)+( - 3)= - 5。
- 异号两数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0(互为相反数的两数相加得0);绝对值不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例如:2+( - 3)= - 1,( - 2)+3 = 1。
- 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 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即a - b=a+( - b)。
例如:5 - 3 = 5+( - 3)=2。
- 乘法法则。
- 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例如:2×3 = 6,( - 2)×( - 3)=6,2×( - 3)= - 6。
- 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 除法法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文档1.有理数:(1)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2)有理数的分类: ①⎪⎪⎩⎪⎪⎨⎧⎩⎨⎧⎩⎨⎧负分数负整数负有理数零正分数正整数正有理数有理数②⎪⎪⎩⎪⎪⎨⎧⎩⎨⎧⎪⎩⎪⎨⎧负分数正分数分数负整数零正整数整数有理数2.数轴: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一条直线.3.相反数:(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我们说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a a和-互为相反数,0的相反数是0;(2)注意: a-b+c的相反数是-a+b-c;a+b的相反数是-a-b;4.绝对值:(1) 数轴上一个数所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该数的绝对值,用“| |”表示。
(2) 绝对值可表示为:⎪⎩⎪⎨⎧<-=>=)0a(a)0a()0a(aa或⎩⎨⎧≤-≥=)0()0(aaaaa;(4) ①非负性:|a|≥0②|a|=|-a| ③若|a|=b,则a=±b ④0a1aa>⇔=;0a1aa<⇔-=;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a-b|5. 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的步骤如下:①先求出两个数负数的绝对值;②比较两个绝对值的大小;③根据“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做出正确的判断。
1.有理数加法法则:·同号两个数相加,取加数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异号的两个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互为相反数的两数相加得0. ·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2.灵活运用运算律:①相反数相加;②同号相加;③同分母相加;④凑整的相加。
3.加法交换律:a b b a+=+4.加法结合律:()()a b c a b c++=++5.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6.有理数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绝对值相乘。
任何数与0相乘积仍得0。
7.倒数:如果两个数互为倒数,则它们的乘积为1。
(如:-2与1-2)注意:①零没有倒数②倒数等于本身的数:1,-1等于本身的数汇总:相反数等于本身的数:0,绝对值等于本身的数:正数和0 ,平方等于本身的数:0,1 算术平方根于本身的数:0,1 平方根于本身的数:0立方等于本身的数:0,1,-1. 立方根于本身的数:0,1,-18.有理数乘法法则乘法法则:①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绝对值相乘。
越来越大②任何数与0相乘,积仍为0。
乘法交换律:ab ba = 乘法结合律:()()ab c a bc = 乘法分配律:()a b c ac bc +⨯=+10.有理数除法法则:·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两个有理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绝对值相除。
·0除以任何数都得0,且0不能作除数,否则无意义。
11.有理数的乘方:求n 个相同因数a 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
注意:①非负数:a 2≥0;若a 2+|b|=0; ②据规律 ⇒⎪⎪⎭⎪⎪⎬⎫⋅⋅⋅⋅⋅⋅⋅⋅⋅⋅⋅===100101101.01.0222底数的小数点移动一位,平方数的小数点移动二位. 立方呢?12.有理数混合运算顺序:· 先算乘方,再乘除,后加减; · 同级运算,从左到右进行;· 如有括号,先算括号内的运算。
13.科学记数法:把一个数记成a ×10n(101<≤a ,n 是整数)的形式,这种记数法叫科学记数法.19. 216000精确到千位表示为:( ),近似数2.14的准确数X 的范围是( )一、实数的概念及分类1、实数的分类正有理数有理数 零 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实数 负有理数正无理数无理数 无限不循环小数负无理数实数 正实数负实数2、无理数无理数抓住“无限不循环”,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类:(1)开不尽方的数,如32,7等;(2)化简后含有π的数,如3π+8等;(3)有特定结构的无限不循环小数,如0.1010010001…等; 二、平方根、算数平方根和立方根 1、平方根a 的平方根(或二次方跟):a ±,a 的算术平方根a ,a 的负平方根—a ,0的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都是0一个数有两个平方根,他们互为相反数; 零的平方根是零; 负数没有平方根。
a (a ≥0) 注意a 的双重非负性: 0≥a (a ≥0)==a a 2 -a (a <0) ;如 0x-1101x x -≥∴= =⨯⨯⨯⨯a n a a a a 个数 幂3、立方根:a 的立方根(或a 的三次方根) 注意:33a a -=-=一个正数有一个正的立方根; 一个负数有一个负的立方根; 零的立方根是零。
四、实数大小的比较(1)数轴比较: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2)求差比较:,0b a b a >⇔>- ,0b a b a =⇔=- b a b a <⇔<-0(3)求商比较法:设a 、b 是两正实数,;1;1;1b a ba b a b a b a b a <⇔<=⇔=>⇔>1.代数式的概念:用运算符号(加、减、乘、除、乘方、开方等)把数与表示数的字母连接而成的式子叫做代数式...。
单独的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
(注意:代数式中不含有“=、>、<、≠”等符号。
)2.代数式的书写格式:①带分数与字母相乘时,应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如a ⨯312应写作a 37;②除法运算转为分数的写法,如4÷(a-4)应写作44-a ; ③在表示和(或)差的代差的代数式,把代数式括起来再写单位,如)(22b a -平方米3.代数式的系数: 代数式中的数字中的数字因数叫做代数式的系数......。
如3x,4y 的系数分别为3,4。
注意:①单个字母的系数是1,如a 的系数是1;②只含字母因数的代数式的系数是1或-1,如-ab 的系数是-1。
a 3b 的系数是14.代数式的项:代数式7262--x x 表示6x 2、-2x 、-7的和,6x 2、-2x 、-7是它的项,其中把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符号跟着走)5.单项式6.系数:单项式前面的数字因数叫做这个单项式的系数。
7.单项式的次数: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
8.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
其中,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不含字母的 项叫做常数项。
9.多项式的次数:多项式里次数最高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10.整式:单项式与多项式统称整式。
(a 和1x不是单项式,不是整式) 11.同类项: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
常数也是同类项12.合并同类项: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成一项,叫做合并同类项。
注意:最后结果一定要合并到不再含有同类项为止。
13.去括号时符号变化规律: 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不变; 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反。
例:a+(b-2c)-(e-2d)=a+b-2c-e+2d1.等式的性质:1、c b c a b a ±=±=那么如果,2、cb c a c b a bcac b a =≠===那么如果那么如果),0( , 2.解方程步骤:解一元一次方程一般要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未知数的系数化为13.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常用公式:(1)行程问题: 距离=速度·时间 时间距离速度= 速度距离时间=;(2)工程问题: 工作量=工效·工时 工时工作量工效= 工效工作量工时=; 工程问题常用等量关系: 先做的+后做的=完成量(3)顺水逆水问题:顺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逆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水流速度=(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顺水逆水问题常用等量关系: 顺水路程=逆水路程(4)商品利润问题: 售价=定价10几折 , %100⨯-=成本成本售价利润率; 利润问题常用等量关系:售价-进价=利润(5)储蓄问题:本金+利息=本息和, 利息=本金×利率×期数 本息和=本金+利息 , 利息税=利息×税率(20%)1.点、线、面、体统称为几何图形。
几何图形分为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
2.直线性质:两点确定一条直线3.比较线段的长短比较线段长短的两种方法:①圆规截取比较法; ②刻度尺度量比较法.用刻度尺或圆规可以画出线段的中点,线段的和、差、倍、分;线段性质: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两点间的线段长度,叫做这两点之间的......距离..。
) 4.角的度量与表示角: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角也可以看成是由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而成的。
平角..,. 周角..5.角度数的换算:1°=60分,1′=60秒6.角平分线:从一个角的顶点引出的一条射线,把这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这条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
7.互余、互补:∠1+∠2=90°(互余)∠1+∠2=180°(互补)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8:直线相交对顶角相等垂直:两直线相交所构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是直角,则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他们互为垂线,它们的交点叫做垂足。
①在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②连结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