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学论文传奇人物胡雪岩失败原因分析
从胡雪岩对赌失败,看历史上“欧洲”的真正位置(上)

从胡雪岩对赌失败,看历史上“欧洲”的真正位置(上)胡雪岩,徽商的典型代表,中国近代著名的“红顶商人”,跟随清末名臣左宗棠南征北战,负责军费融资,物资采购,因而受左宗棠力挺力荐,其势力鼎盛时期官居二品,赏穿黄马褂。
然而,胡雪岩的结局,却是悲惨的,六十多岁时因为生意失败,导致其精心编织的政商系统倒塌,最后被革职抄家,含恨病亡。
至于胡雪岩生意失败的原因,众所纷纭。
有的说,是因为当时胡雪岩囤积生丝,和欧美商人对赌,结果后来欧洲生丝丰收,胡雪岩对赌失败,被迫抛售生丝,亏损严重,引发了后来的连锁反应。
有的说,是因为当时大环境不好,股市崩盘,胡雪岩当时开办的阜康钱庄有贷款给人炒股的业务,放出去的钱收不回来,形成呆账坏账,造成挤兑,钱庄破产关门。
还有的说,是因为晚清重臣李鸿章、左宗棠争权夺利,胡雪岩和左宗棠交好,不幸成为了政治斗争牺牲品。
笔者看来,祸不单行,福无双至,胡雪岩的悲剧,更可能是以上多重因素交织在一起的结果。
不过,本号所关心的,并非是晚清时期的政治经济这些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
本号最关心的是:晚清时期的“欧洲”,究竟在哪里?之所以提出这个问题,是因为笔者注意到一个细节:胡雪岩对赌生丝失败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当时欧洲的生丝丰收,改变了市场供求预期,导致胡雪岩不得不抛售生丝来缓解资金压力。
欧洲生丝丰收?改变供求预期?你不觉得,这种说法有些奇怪吗?奇怪在哪里呢?首先,蚕的孵化和生长,需要一定的温度条件,太低或者太高都不行。
其次,蚕的主要食物来源桑树喜欢温暖湿润的气候,因此大规模种植需要一定的水土条件,主要在南方进行。
北方虽然有柞蚕,但是因为生活习性的原因,只能野外放养,产量极不稳定,只占整体蚕茧产量的占到10%左右。
因此,根据相关统计,世界上95%的生丝,都出自亚洲。
这其中,中国生丝产量占到80%,印度生丝产量占到15%。
而在我国,生丝年产量排在前五位的省份是四川省、广西省、江苏省、浙江省、重庆市,全都分布在南方。
从胡雪岩的失败简析中国近代“商战”思想

从胡雪岩的失败简析中国近代“商战”思想【摘要】胡雪岩是清末著名商人,他的商业失败引发了人们对中国近代商战思想的思考。
本文首先分析了胡雪岩的商业经历及失败原因,探讨了中国近代商战思想的脉络,以及商战思想的现代价值。
接着从胡雪岩的失败中总结出对中国商战思想的启示,认为成功的商战必须注重团队建设和市场洞察。
结论部分指出胡雪岩的悲剧反映出中国商战困境,强调商战思想的重要性及应用前景。
通过对胡雪岩的故事深入探讨,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商战思想的精髓,提升商业竞争力,推动中国商战思想的发展与创新。
【关键词】胡雪岩,商战思想,失败原因,中国近代商战,现代价值,启示,困境,重要性,应用前景1. 引言1.1 胡雪岩的商业失败引发的思考胡雪岩作为清末民初的商业巨头,其一生经历了辉煌和挫折。
他创立的洋货行、纺织厂等产业在当时取得了极大的成功,成为中国商业史上的传奇人物。
胡雪岩的商业帝国最终走向破灭,给他本人和整个家族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这一悲剧深刻影响了中国近代商战思想的发展。
胡雪岩的失败引发了人们对商业经营的思考,对商业成功和失败的原因进行了深入探讨,探索了商业经营的规律和成功之道。
通过分析胡雪岩的商业失败,人们开始反思商业经营中的风险和挑战,认识到了市场竞争的残酷性和商业运作的复杂性。
胡雪岩的商业失败不仅是一场商业悲剧,更是一次商战思想的启示,引发了对商业理论和实践的深刻思考,推动了中国商战思想的发展和完善。
通过解析胡雪岩的失败,可以更好地认识中国近代商战思想的脉络和演变过程,从中汲取经验教训,探讨商业经营的规律和成功之道,为中国商战思想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2. 正文2.1 胡雪岩的商业经历及失败原因胡雪岩(1823-1885),字森甫,号稼轩,江苏常熟人。
他是清朝末年著名的实业家和财政家,被誉为“中国近代工商业的开拓者”。
胡雪岩在商业上取得了巨大成功,创办了天保公司、洪裕公司等多家实业公司,涉及纺织、造币、银行等多个领域。
历史趣谈胡雪岩是怎么破产的?胡雪岩有几个老婆?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胡雪岩是怎么破产的?胡雪岩有几个老婆?导语:胡雪岩是晚清著名徽商,是晚清中国首富,人称商圣。
放在现在,他的一些经商事例,仍然是许多商人研究的典范。
世人说:“为官须看《曾国藩》胡雪岩是晚清著名徽商,是晚清中国首富,人称商圣。
放在现在,他的一些经商事例,仍然是许多商人研究的典范。
世人说:“为官须看《曾国藩》,为商必读《胡雪岩》。
”并不是没有道理的。
中国古代的社会阶层划分为“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工六农七医八娼九儒十丐”,商人却不在此列,身份极为低下。
然而令人钦佩的是胡雪岩凭借商人的身份,在封建社会阶层极为严苛的境况下,创出了自己的一片天。
他凭借自己的聪慧,以及对大局的掌控,辅助左宗棠出兵。
被慈禧太后红顶戴和黄马褂,成为历史上的第一人!因此胡雪岩还有一个称号,便是“红顶商人”,借此突出其社会成就。
就是这样一个富可敌国的大商,最后的结局却并不是很好。
胡雪岩最后破产,散尽家财,就连自己的姬妾也被潜走,晚年黯然离世。
破产放在现在群雄并起,时机以便的时代,公司破产的确不是什么难以想象的事情。
但是那个时候的胡雪岩,资产雄厚,在朝廷中还有靠山,破产是让人难以想象的。
就像是苹果公司,如果苹果公司有一天宣布破产了,你们相信吗?虽然不能说以后,但至少现在苹果公司的破产是很难想象的。
一个富可敌国的大商,最后破产不可能是没有原因的,那么这个原因是什么呢?史料载:“光绪八年,岩办蚕丝厂,耗白银二千万两。
其高价收举国新丝数百万担,垄断丝业贸易。
外商怒,联拒购丝。
岩丝外运不成,至翌年夏,贱卖,亏千万两,家资损半,业即萎缩,谣言四起。
而各户官僚至庄提款,群起诈索,岩不堪重负。
是年十一月,闭各商号,生活常识分享。
胡雪岩的故事

胡雪岩的故事【最新版3篇】目录(篇1)1.胡雪岩的背景和早年经历2.胡雪岩的商业帝国3.胡雪岩的慈善事业4.胡雪岩的衰败和去世5.胡雪岩的遗产和影响正文(篇1)胡雪岩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商人和慈善家。
他出生于清朝末年,经历了中国历史上动荡的时期,但他却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创建了一个庞大的商业帝国,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胡雪岩的背景和早年经历胡雪岩,原名胡光墉,出生于浙江杭州一个贫寒家庭。
他的父亲是一名贫穷的读书人,无法供他上学,他只能在私塾外偷听老师讲课。
尽管如此,他仍然勤奋好学,通过自学,掌握了许多知识。
胡雪岩的商业帝国胡雪岩在年轻的时候,就开始从事商业活动。
他从经营小店开始,逐步发展,最终创建了一个庞大的商业帝国。
他的商业帝国涉及多个领域,包括金融、地产、医药、纺织等。
他的商业活动,不仅在中国,还涉及到东南亚和欧洲等地。
他的商业才能和经营策略,使他成为中国近代最成功的商人之一。
胡雪岩的慈善事业除了商业活动,胡雪岩还积极参与慈善事业。
他设立了“胡庆余堂”药馆,为贫苦百姓提供医疗服务。
他在杭州建立了“胡氏义学”,为贫苦子弟提供教育机会。
他在中国各地设立了多个粥厂和救济站,为灾民提供救济。
他的慈善事业,为中国的社会稳定和民生改善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胡雪岩的衰败和去世然而,胡雪岩的商业帝国并没有持续很久。
由于一系列的原因,包括政治动荡、市场变化、管理不善等,他的商业帝国开始衰败。
最终,他被迫宣布破产,他的财产和名声都化为乌有。
1885 年,胡雪岩在贫困和失望中去世,享年 62 岁。
胡雪岩的遗产和影响虽然胡雪岩的商业帝国已经消失,但他的遗产和影响却一直延续到今天。
他的故事,成为中国近代商业史上的经典案例,为后人提供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和教训。
目录(篇2)1.胡雪岩的背景介绍2.胡雪岩的商业生涯3.胡雪岩的成功之道4.胡雪岩的衰败及启示正文(篇2)胡雪岩,原名胡光墉,字雪岩,是我国晚清时期著名的商人、红顶商人的代表人物。
胡雪岩为何下场那么惨?因为他犯了商场的大忌

胡雪岩为何下场那么惨?因为他犯了商场的大忌胡雪岩一路走来都比较顺利,但却在最后栽了大跟头,无力回天,抑郁而终。
人生要随着自己的发展和形势的变化不断地进行阶段性的调整,有时候优点和缺点也是相互转化的。
胡雪岩失败的几大原因:(一)他缺乏宏大的眼光和总揽全局的气魄他缺乏宏大的眼光和总揽全局的气魄,凡事只关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没有意识到自己的一举一动都备受关注,没有意识到自己有那么大的影响力。
而且胡雪岩成功后太自大,以至于听不进别人的劝。
母亲就曾经和他说过:儿子啊,你不要老想着赚钱,你赚这么多钱干嘛。
王有龄仿佛看出了一些端倪,也很实在地对他说过:福兮祸所倚,小心驶得万年船,当事情越顺利的时候,越要战战兢兢,小心谨慎。
他最大的问题就是听不懂左宗棠的话中话。
左宗棠告诫他,就算你不为功名,为了明白道理,也要多读些书。
打开看点快报,查看高清大图(二)他没有深刻意识到政界和商界的本质差别他没有深刻意识到政界和商界的巨大差别。
胡雪岩实际上是左宗棠和李鸿章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那个时候,胡雪岩依靠左宗棠的同时,也是左宗棠非常关键的钱袋子。
而李鸿章恰恰就是看准了这一点,于是和盛宣怀联手,一起做掉了胡雪岩,最终影响了左宗棠的资金运转。
两大职场巨擘斗法,遭殃的往往都是旁边的小兵。
而且左宗棠并没有真正把胡雪岩当作是自己人,在胡雪岩遭难时,他并没有全力相救。
打开看点快报,查看高清大图(三)没有把家安顿好,大后方不稳定胡雪岩成功之后非常高调非常豪放,他大兴土木,骄奢淫逸,难免引来别人的非议和嫉恨。
说实话,最后的失败也是他自作自受,咎由自取。
天道忌满,人道忌全,上天损有余而补不足。
要知足常乐,适可而止,要学会让利于别人,而不要贪多求全,而只有守分,才会知足。
打开看点快报,查看高清大图《清代七百名人传·胡光墉传》记载:胡雪岩修建“第宅园囿,所置松石花木,备极奇珍。
姬妾成群,筑十三楼以贮之”。
“大起园林,纵情声色,起居豪奢,过于王侯,骄奢淫逸,大改本性。
论高阳《胡雪岩全传》的传奇叙事与历史反思

论高阳《胡雪岩全传》的传奇叙事与历史反思涂秀虹【摘要】Gao Yangvividly created a complex image Hu Xueyan in his novel The Biography of Hu Xueyan .By describing the ups and downs of Hu Xueyan’s life ,the novel broadly reflects the spe-cific times the historical figure lived in -the political and economic environment as well as the social culture and social life ,and explor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ese businessman with Chinese busi-ness ,Chinese political system and cultural tradition .T he novel contains a profound reflection on the success and failure of the business ,politics ,and national destiny ,which reflects Gao Yang’s pro-found knowledge of history .%高阳小说《胡雪岩全传》塑造了具有复杂人性的主人公胡雪岩形象,通过胡雪岩暴起暴落的人生历程的展现,广阔地反映了“历史的人”所处的特定时代---其政治经济风云与社会文化、社会生活情状,并努力探索中国商人与商业和中国政治国体、文化传统之间的关系。
小说对商业与政治得失成败、对民族命脉盛衰因缘的深沉思考,表现出高阳非凡的史识。
【期刊名称】《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4(000)002【总页数】5页(P44-48)【关键词】高阳;胡雪岩全传;故事构成;叙事态度;历史反思【作者】涂秀虹【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福建福州 35000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7.42胡雪岩(1823-1885),名光墉,字雪岩。
胡雪岩成功之道

胡雪岩成功之道胡光墉(1823年—1885年),字雪岩,徽州绩溪人,中国近代著名红顶商人,富可敌国的晚清著名企业家,政治家。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胡雪岩成功之道,欢迎阅读!胡雪岩的成功之道及失败教训胡雪岩,这个名字想必对很多人都不陌生,尤其对商界人士更是熟悉不过了。
历经一百多年,他的名字依然在我们的心中记忆犹新、念念不忘,这不仅是由于他在当时的商界风靡一时,更由于是他当年的那种忧国忧民、开仓济世的情怀跟敢于与洋人斗争的爱国精神。
虽然,在胡雪岩末年的时候事业崩溃,最后连家也被炒,但其留下的物业现在看来依然规模庞大,比如胡庆余堂就有着“北有同仁堂,南有胡庆余堂”的美誉。
胡雪岩,他可是一个时代的传奇人物。
从一个一无所有的放牛娃到富可敌国的杭州首富,又在仅仅三年的时间里跌回原形、一贫如洗,最终在62岁时郁郁而终。
在其短短的一生中,涉及的行业较多且规模较大,包括丝行、典当行、房地行、钱庄等。
在当时,被人民称为“胡大善人”、“胡大财神”等美誉。
而直到现在,我们也有“古有陶朱公,今有胡雪岩”的说法。
可见,胡雪岩的一生对我们的影响是较深的。
通过连续几天的时间,终于把连续剧《红顶商人胡雪岩》看完,结合曾仕强教授在百家讲坛节目主讲的《胡雪岩的启示》及相关资料进行总结,得出了以下的一些相关结论。
首先,我们先来探讨一下胡雪岩的成功之道。
在其事业的发展阶段,可谓是蒸蒸日上、势如破竹,就这样一度成为商界的红人。
他为什么能够在其事业上如此顺利呢?我想离不开一下的一些关键因素。
我们说,一时的成功很可能是因为机遇,但长期的成功总不能归咎于机遇吧!所以,我们就可以思索,探究其成功的原因就必须得从胡雪岩本身的修养说起。
下面我自己简单的归纳了一些其本身具备的几种修养。
一、良好的价值观,钱只是生活工具而非生活目的。
在胡雪岩的言行举止中,都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像战后的那段时间,胡雪岩给百姓免费送粥送药,为此还专门设立了胡庆余堂。
我们也可以从胡雪岩的话语中可以看出,比如在其去上海的船上,就跟罗四姑娘讲赚了钱之后就是要大把大把的甩出去。
胡雪岩

伏笔今天刚刚看完高阳“胡雪岩系列历史小说”的第7本——《灯火楼台》(三)。
这样,胡氏一生的轨迹便清晰了。
当然,小说只是小说而已,即使是被标榜为所谓“历史小说”的,中间有几分历史,亦未可知。
但是,即使只从我已经读完的这6本小说考量,亦可以思索一下:胡雪岩为什么会落败?毫无疑问,胡雪岩是聪明的、洞察世故人情的,又是精于在政商两界把握机会,懂得“中国特色的政治经济学”的。
他从一介大字不识几个的钱庄学徒起步,最后成为清同光年间富比王侯、声名赫赫的从二品顶戴、赏穿黄马褂的“红顶商人”,缘皆由此。
更重要的是,尽管他在功成名就之后,耽于奢华,察人不勤,但是他对人对事,常常怀有一份真诚、善良和磊落。
而这,是许多人在成功中途就会抛弃不见的心情。
高阳在《灯火楼台》(第三部)的《后记》中写道:我在写作中途,不断产生新的感慨。
其中最深刻的是:第一、胡雪岩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当英国瓦特发明蒸汽机,导致工业革命后,手工业之将没落只是时间的问题。
胡雪岩非见不及此,但为了维持广大江南农村养蚕人家的生计,不愿改弦易辙,亦不甘屈服于西洋资本主义国家雄厚的经济力量之下,因而在反垄断的孤军奋斗之下,导致了周转不灵的困境。
胡雪岩是不折不扣的民族资本家,如果在现代一定会获得政府的支持,但当时的当政者并无此种意识。
所以他的失败,可说是时代的悲剧。
第二,胡雪岩失败后,态度光明磊落,不愧为我乡的“杭铁头”。
第三,胡雪岩是李鸿章与左宗棠争夺政治权力、争议发展路线下的牺牲者。
我的思索,与高阳略同。
不同的是:我不认为胡雪岩的失败,是“时代的悲剧”。
在我看来,究其本质,不过是“时代背景下的悲剧”。
诸事由人。
做许多事情,表面看似乎“成败在天”,实则都是“成败由人”。
所谓“天”,不过是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表面的、潜在的种种规律。
成败在天,是因为人没有认识、更没有能够掌握、运用这些规律而已。
就胡雪岩的失败而言,起因是他名下的钱庄“上海阜康”发生挤兑,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文化学论文:传奇人物胡雪岩失败原因分析
胡雪岩从一个没有资本、没有政治背景的钱庄跑街伙计成长为大清王朝唯一一个官至正一品、赏穿黄马褂、赐紫禁城骑马,经营范围从钱庄、当铺、漕米、军火到药业、丝业的大商人,不可谓一个传奇。
而他又从拥有家资数千万、广田豪宅、富比王侯的“红顶商人”遽然沦为身无分文、无官无职而忧郁致死,更加剧了他人生的传奇性。
翻阅相关书籍,发现近人由于经济利益的推动,出于借鉴经验的目的,对胡雪岩事业成功原因的研究颇多,仅校图书馆藏书就有李津编著《胡雪岩:红顶商人叱咤商场的终极学问》(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年6月)、侯书森编《胡雪岩:财富人生》(中国华侨出版社,2001年2月)、司马烈人解译《胡雪岩操纵商道三十六计》(中国华侨出版社,2002年)、司马云飞编著《胡雪岩的处事与经商谋略》(中国物资出版社,2005年6月)、东方智编著《胡雪岩经商独门心法》(当代世界出版社,2004年)、明哲主编《胡雪岩商道启示录:一代商神掌控商道的12个要诀》(群言出版社,2005年11月)、欧阳居正解译《胡雪岩商诡:决定生意获利得势的20种变策》(中国华侨出版社,2003年)、曾道解译《胡雪岩掌控商道全书》(中国致公出版社,2002年)、子告解译《胡雪岩纵横商道36字决》(中国华侨出版社,2005年)等书,且都以高阳所著胡雪岩系列小说为蓝本。
但对于胡雪岩失败原因却甚少人问津,图书馆无一本书涉及失败原因的研究。
所以,我暂且也以高阳著胡雪岩系列为原始材料作一下分析。
首先,胡雪岩充当了左李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胡雪岩一生纵横商场,与官场人物相交甚密。
通过官商后台,打下一片江山。
他先以王有龄为靠山,后以左宗棠为靠山,一步步走向事业的辉煌。
然而,“福兮,祸之所伏”。
胡雪岩的生意之所以能够遍布大江南北,兼及海外,全赖官场势力庇护,然而其失败却也源于官场的倾轧。
官场成就了胡雪岩的事业,官场也摧毁了胡雪岩的事业。
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当时,左宗棠陕甘用兵成功后,入军机而又外放两江。
两江原来是李鸿章的地盘,官员多为李的亲信。
而李鸿章作为政坛新秀,与逐渐年老的左宗棠政见相左。
比如,在对法战争问题上,左主战,李主和。
两派矛盾日趋白热化。
这样,左宗棠一上任就必然先要清除其管辖区域内李鸿章的力量,并且很快的付诸行动。
当时李鸿章丁忧回籍,左宗棠趁机打击李的势力,引起了李派人员的强烈不满。
但是,情况突变。
由于国家危机,朝廷又起用尚在服丧期间的李鸿章,李上台后,制定了“倒左必先倒胡”的战略方针。
胡雪岩作为左宗棠的左臂右膀,得力助手,使得左李矛盾冲突的矛头直指他,而他尚不自觉,未做任何防御措施,不免失之大意。
其次,胡雪岩逆时代之潮流,囤积丝茧的做法使得资金周转
不灵。
当英国瓦特发明蒸汽机,导致工业革命后,手工业之将没落只是时间的问题。
而当时,第一次工业革命已然结束,机器生产代替手工生产已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沿海的江浙开放的通商地区也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生产机器。
但是,必然的,机器生产代替手工生产,会使得原来从事此项生产的广大手工业家庭破产。
胡雪岩不甘屈服于西洋资本主义国家雄厚的经济力量之下,他为了维护中国广大小农的利益,不惜高价买进蚕茧,囤积一段时间,使从事蚕茧加工的洋人工厂因无原料而倒闭,这样,就可以将原料卖给蚕茧加工的各小农家庭。
但是,此举无疑触怒了洋商。
因此,在胡雪岩钱庄挤兑风潮急需脱手求现时,洋商乘机压价,在反垄断的孤军奋斗之下,导致了周转不灵的困境。
他的失败,可说是时代的悲剧。
第三,商人的社会地位制约了胡雪岩的发展。
中国两千多年以来“重农抑商”的政策形成了“士、农、工、商”的阶层顺序。
中国历来不是一个重商的社会,而是个重官的社会。
封建政府给予了商人种种限制。
比如,对商业活动课以重税,商人之后代不得做官、不得参加科举、不得与其他阶层的人通婚,商人不能穿华贵的衣服、不能坐豪华的马车……但是胡雪岩的生意扯的很大很广,并且为了生意的方便,还捐官为四品道台,想要与官员平起平坐,。
胡雪岩不是不知道商人在中国的地位,他曾经说过:“人家外国人,特别是英国,做生意是第一等人。
我们这里呢,士农工商,做生意的,叫啥四民之末,现在更好了,叫做无商不奸。
”还说:“我跟你说一句,再大也大不过
外国人,尤其是英国人。
为啥?他是一个国家同你做生意。
……人家的政府,处处帮商人讲话,我们呢?”不能不说胡雪岩很清醒,但是,说归说,做归做,更主要的是他已经卷入官场无法自拔了。
随着官势而上,随着官势而下,胡雪岩实际上已经是身不由己了。
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当胡雪岩濒临破产时,朝廷并没有念在他功劳的份上,帮他度过难关,相反还要限期缴还朝廷欠银,抄家抵债。
第四,中国钱庄体制上的落后也是胡雪岩失败的原因。
这个时期西方资本已经走向集团化,银行已经成为了西方资本融资的主要形式,并且世界性的大银行都在中国设有分行。
而中国这个时期还是钱庄。
钱庄说到底还是个人资本、家族资本,它的规模始终无法与银行相比。
胡雪岩实际上是一个人与一些集团在竞争。
所以,当阜康钱庄出现挤兑风潮时,很快就濒临破产。
第五,胡雪岩历来的经商理念具有一种冒险性的接近赌徒赌博的性质。
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八个坛子七个盖,盖来盖去不穿帮就是本事。
”但“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最终,他的“八个坛子七个盖“经商行为穿帮了,造成了他信誉的严重下滑,当阜康钱庄被人恶意兑款时,很快就形成了挤兑形势,可谓推波助澜。
胡雪岩最初是依靠王有龄而发家的,而他用五百两的巨款援助落魄中的王有龄本身就是一种下赌注的行为。
第六,胡雪岩事业长期处于一种顺风顺水的状态,这使得他产生了一种侥幸的心理。
从他创业的第一天起,即使生意上遇到了拦路虎,比如资金短缺、关系无门路等情况,也被他以权谋的手腕迅速的解除了。
这样势必形成一种极强的自我膨胀感,认为自己无所不能。
在他后期性格上的反映就是不听人劝告,万事继续采取冒险做法而不留后路。
最终,不可一世的胡氏王朝就这样烟消云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