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剂论文
专科药学毕业论文【5篇】

专科药学毕业论文【5篇】转眼间大学生活即将结束,众所周知毕业生要通过最后的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一种的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形式,那么毕业论文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人见人爱的我分享的5篇《专科药学毕业论文》,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将不胜荣幸。
专科药学毕业论文篇一[关键词]中药师;临床药学服务;重要作用临床药学是临床工作与药学相互连接的纽带,两者之间的密切结合是提高医疗质量、指导临床安全合理用药、保障患者医疗安全的的重要途径。
我国的临床药学已有近二三十年的历史,目前普遍存在进展较慢,发展不均衡等许多问题,临床药学的价值和重要性没有体现出来[1]。
中药师要为中医的临床工作提供更多、更新的药学服务,就要求中药师不断拓宽专业知识、熟悉现代管理的模式、规范药品的管理,还要不断研发新技术、新剂型,提高中药专业整体素质,充分密切配合临床工作,还要积极开展临床药师工作,全方位发展,才能为中医临床提供更好的支持[2]。
实践证明,临床药学的核心是“临床”,是医、药结合共同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途径,现代药学的服务模式是将药学与临床有机地结合,充分合理利用药学领域中的知识为临床诊断、治疗服务[3]。
其目的也就是要提高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
笔者就临床实际工作中的一些经验,讲述药学服务在临床药学活动中必须考虑的几点问题。
1 .中药师必须符合临床药学服务中的要求临床药学服务工作中,中药师必须具备广泛的知识,扎实的基本功,能应付一些突如其来的事件。
中药师是指国家在中药生产和中药流通领域实施执业中药师资格制度。
中药师必须具备扎实的业务能力,对中药材、中成药、中药饮片、中医药保健品的各个环节非常了解,对中药的原料、产地、炮制、保存等,通过实践工作,能够非常熟悉。
在医师和患者之间起到连接作用,能够协助医生在正确的时机为患者开具药物和剂量正确的处方,还要避免药物间不良相互作用,能够解决影响药物治疗的相关因素等方面的问题。
对于患者,能够帮助其充分了解处方的使用方法、药物的炮制和服用方法,充分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
药学专业毕业论文范文三篇

范文一:中西药配伍禁忌探讨摘要:中西医结合发展的今天,怎样联用中西药才能增强疗效、避免产生不良反应,达到合理用药的目的,已经成为困扰临床医师的问题,也是临床药师研究的重要内容。
本文将就不恰当的中西药联用时药物所发生的理化性质的改变、药理变化,导致药物的治疗效果的降低、毒性反应的增加等问题进行总结讨论。
关键词:药物不良反应合理配伍用药安全引言:中西药配伍,已成为当今临床治疗的一个手段,中西药配伍,有此能提高疗效,降低毒副作用,但有些却降低疗效或产生毒副反应,中药的应用和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经过长期实践有了一定的认识,而中西药的配伍禁总在临床上却重视不够,常存在不合理用药现象。
现从药理化学和药理学两方面讨论中西药的配伍禁忌。
一、理化性质改变。
导致疗效降低或毒性增加1、形成沉淀含有鞣质的地榆、石榴皮、五倍子、大黄等中药以及麻仁丸、利胆片等中成药与某些西药制剂联用会使其理化性质发生改变:如与四环素类、红霉素等甙类,麻黄素、阿托品等生物碱以及亚铁盐制剂、碳酸氢钠制剂联用会产生沉淀,影响吸收。
2、形成络合物含有槲皮素的中药柴胡、桑叶、槐角及含有这些中药的制剂与含各种金属离子的西药合用会形成络合物,影响吸收。
3、酸碱中和五昧子、女贞子等酸性中药与氧氧化铝、氨茶碱等碱性西药合用,煅龙骨、煅牡蛎、硼砂等碱性中药与胃蛋白酶合剂、乙酰水杨酸等酸性西药合用都会起中和反应,使药效降低甚至失去药效。
二、药理变化。
导致疗效降低或毒性增加1、药动学变化(1) 硼砂、海螵蛸、瓦楞子、皂角等碱性中药及其制剂与心得安、氯丙嗪、硫酸亚铁等联用会使其吸收降低,与奎宁、氯奎、强力霉素、新斯的明联用会使其从尿排出,促使血药浓度降低,与奎尼丁联用会导致排出减少,血药浓度增加而引起中毒。
⑵碱性中药如硼砂、煅牡蛎等,使尿液酸化药等解离增多,排泄加快,使作用时间和作用强度降低。
(3) 中西药配伍后,不同药物的血浆蛋白结合率不同,使药物的血药浓度有所变化,从而影响其组织结合。
药学毕业论文优秀3篇

药学毕业论文优秀3篇药学是连接健康科学和化学科学的医疗保健行业,它承担着确保药品的安全和有效使用的职责。
那么要是要写药学的论文3000字该怎么写?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写作药学毕业论文3000字,山草香整理分享了3篇药学毕业论文。
摘要:药学实验教学是理论教学的重要补充,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为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更多的高级应用型药学人才,吉林医药学院在四年制本科生中探索开展药学综合实验教学,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药学;综合实验;教学一、引言药学是以现代医学、化学为主要理论指导,研究、开发和生产用于治病防病药物的一门科学,涉及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理学、药物分析学、生药学及微生物与生化制药学等多门学科[1]。
近年来,随着药学行业的飞速发展,药品企业对于应用型、复合型和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而传统的药学教学模式下的实验教学多伴随各自的理论课开设,实验内容以验证性实验为主,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已不能满足当代人才培养的需要[2]。
面对这一新的变化、新的形势,吉林医药学院从2023年开始对传统的药用植物学、生药学、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药剂学和药物分析等课程内容进行精选和整合,在药学、药物制剂和临床药学本科学生中开设药学综合实验,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药学综合实验课程的基本构建第一,药学综合实验内容的选择。
药学综合实验在实验设计上按照从天然药用植物中开发新药和通过化学合成研发新药两条主线进行。
吉林医药学院组织相关课程专家、教授对现有实验教学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和反复论证,最终选取“三黄药片的制备与质量检查;对乙酰氨基酚的合成、鉴定、含量测定及其制剂的制备和质量检查;盐酸小檗碱控释片的制备及释放度的测定”三个实验作为药学综合实验的教学内容。
[3]第二,药学综合实验的教学安排。
其一,开设时间。
药剂学研究论文药剂学研究题目大全

药剂学研究论文药剂学研究题目大全
I. 药剂学基础研究论文题目
1. 药剂学中药制剂的开发与应用研究
2. 药物释放技术在药剂学中的应用探索
3. 药剂学中纳米材料的应用研究
4. 药剂学中基因传递系统的研究与发展
5. 口服制剂的研究与改进
II. 药剂学临床研究论文题目
1. 药剂学在治疗癌症中的应用研究
2. 新药开发中的药剂学考量
3. 药剂学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研究
4. 药剂学在传统中药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5. 递送系统在药剂学中的临床应用
III. 药剂学制剂工艺研究论文题目
1. 制剂工艺对药物性质的影响研究
2. 制剂工艺优化与改进
3. 制剂工艺在药剂学中的应用前景
4. 药物稳定性与制剂工艺的关系研究
5. 新型制剂工艺的研究与开发
IV. 药剂学安全性研究论文题目
1. 药物安全性评价与药剂学研究
2. 药剂学中毒性评估方法的研究与应用
3. 药剂学中药物副作用的研究与控制
4. 药剂学中质量控制与安全性研究
5. 药物传输系统的安全性评估研究
以上是一些药剂学研究论文的题目,希望能给您提供一些灵感和创意,祝您研究顺利!。
药学专业论文

药学专业论文我国对药学专业的学生要求很高,具有较高的入学门槛,药学专业为我国提供了很多医学人才,提高了我国的医疗水平。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药学专业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药学专业论文篇1浅议医院药学中的合理用药目前,在我们国家医院中使用抗生素的现象十分普遍,进而造成抗生素滥用的情况发生。
针对这种情况,卫生部出台了相关的控制政策,该院根据相关政策制定了相应的控制方案和规则,主要是以药师为主要控制对象,对该院2011年1月―12月期间进行就诊的患者的临床用药要进行合理化干预,目前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使得抗生素的应用频率得到了大大的减少,同时实现了其的合理利用率。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对该院进行就诊的人数和门诊使用抗生素的患者以及医院感染情况、住院患者使用抗生素的频率、抗生素的DDDs、抗生素费用占全部药费比例、排序前10位抗生素的DDDs进行统计和分析。
1.2 用药频度用药频度(DDDs)使用限定日剂量(defined daily dose DDD)法来对用药频度进行分析,主要和药物说明书的规定用量和使用次数来进行评价。
DDDs=该药品的年消耗量/该药的DDD值[3]。
1.3 方法该次研究主要是以每个单独科室为单位,对各科室进行合理分工,同时分配工作和明确工作的任务目标。
安排经验丰富的主任医师和经验丰富的药师对合理使用抗生素的知识以及滥用抗生素的危害等情况进行授课。
由骨干药师,在各个科室指导抗生素的临床合理使用,并负责审查处方中抗生素使用的合理性,对合理处方予以纠正。
解答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在临床中遇到的困难及疑难问题和指导。
对抗生素进行分级管理,并且根据临床医生级别施行抗生素处方权限管理。
1.4 统计方法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5]。
2 讨论抗生素的过度使用将会造成多种危害和资源浪费,包括抗生素自身,药师干预可以明显降低抗生素的使用率,能促进药物的合理应用[6]。
中药制剂技术论文模板(10篇)

中药制剂技术论文模板(10篇)学院通过多次举办校企合作研讨会及对多家医药企业进行走访与调研,与企业一线工作人员共同探讨决定,中药制药技术专业坚持为地方区域经济,为北药事业的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以热爱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和文化修养,面向医药卫生行业,能从事中药制剂生产、中药饮片加工、药品质量检验等岗位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1.2分析就业岗位,进行课程定位针对学生毕业后可从事的工作岗位任务进行分析,将中药原药材的鉴定与炮制、中药制剂的生产与质量检验、生产工艺的质量监控、常用制药设备的使用与维护等所需知识与技能进行了整合,形成了学习领域中的“中药炮制技术”“中药制剂技术”“中药制剂检测技术”“中药制药设备”等四门专业核心技能课程。
1.3课程性质“中药制剂检测技术”是在分析化学、中药化学、中药鉴定学、中药制剂技术、微生物学等前导课程的基础上开设的课程,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应用现代分析方法和技术,对中药制剂质量进行检测控制的一门综合性应用课程。
1.4课程目标针对中药制剂质量检验岗位的要求及能力,参照初中级中药检验工的标准,将课程培养目标确定为:(1)知识目标。
学会如何使用药品标准、检品取样的方法、检品的前处理、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检查(常规、杂质、微生物)及含量测定的方法等。
(2)职业能力目标。
能熟练运用所学中药制剂检测技术与方法对中药原辅料、半成品、成品及包装材料进行质量检验;能熟练操作检验仪器及做好仪器的维护;会配制各种常用的试剂、缓冲液;能熟练运用计算公式进行计算并进行判断;正确填写药品检验原始记录及药品检验报告书。
(3)素质目标。
养成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树立“质量第一、依法检验”的思想,培养正确操作、仔细观察、认真记录的良好习惯;具有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严谨、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2课程设计与实施2.1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从中药制剂质量检验岗位(初、中级中药检验工)的知识、技能和素质要求入手,将中药制剂质量控制和管理人员的工作情境转化为学习情境,依托中药生产企业生产中药制剂形态不同而具体检验项目也有所不同,对课程实施了项目化教学,包括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的实施及考核方式的进行性设计,均是以项目为基础的。
关于药剂学论文的综述

药剂学论文的综述关于药剂学论文的综述药剂学是研究药物配制理论、生产技术以及质量控制等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技术学科。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药剂学论文的综述,欢迎来参考!【关键词】药剂学;现代药剂学;新技术;基础研究1药剂学概念药剂学是研究药物配制理论、生产技术以及质量控制等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技术学科。
其基本任务是研究将药物制成适宜的剂型,保证以质量优良的制剂满足医疗卫生工作的需要。
由于方剂调配和制剂制备的原理和技术操作大致相同,将两部分合在一起论述的学科,称药剂学。
现代药剂学有很大发展,还包括生物药剂学、物理药剂学等。
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剂型及制剂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剂型的基础理论、制剂的生产技术、产品的质量控制以及临床的合理应用,研究、设计和开发药物新剂型及新制剂是其核心内容。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高分子材料学、分子药理学、生物药物分析、细胞药物化学、药物分子传递学及系统工程学等学科的发展、渗入以及新技术的不断涌现,药物剂型和制剂研究已进入药物传递系统(drug delivery system,DDS)时代,缓控释、透皮、靶向、大分子药物给药系统及基因转导系统已逐渐成为其发展主流。
2现代药剂学的发展在现代药剂学的发展中,首先对药剂学的基础理论方面的研究,有较大提高,回溯到50年代中,药剂学原来分为调剂学与制剂学,自从60年代以来,由于对药物制剂在体内的生物效应有了新的认识,改变了过去的“化学结构唯一决定药效论”的片面看法。
而进一步认识到药物的剂型在一定条件下能较大程度地改变经效,这就是生物药剂学的观点。
随着生物利用度理论的深入研究,进一步明确如何通过剂型选择、处方设计及工艺改革来影响药物从剂型中释放出来的速率,即改善药物的溶出和吸收,以提高药物制剂的生物利用度,使药物在体内发挥充分疗效。
其次在新剂型的研究方面,近年来着重研控制释放的种种剂型以达到缓释、恒释的目的,或探索靶向输送的各种剂型以及使药物引向病变部位达到较高的浓度,避免或减少药物对正常器官和组织的毒副作用。
药剂毕业论文

药剂毕业论文药剂学论文篇一指导患者合理用药是药学服务的关键,也是其核心。
作为医院窗口的门诊药房,其服务质量的好坏对医院的形象和医院效益有直接影响。
为此,笔者所在医院药剂科积极采取应对措施重新定位,从转变观念入手,从门诊药房改革入手,改变模式,开发药房药学服务的各项功能来提升药房药学服务质量,让门诊药房成为医院的文明窗口。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业务素质门诊药房药剂人员不仅要具备优良的职业道德具有为患者服务的崇高理想,而且还要具备扎实的业务知识和精湛的技术,加强学习,加快知识更新,提高自身业务水平,丰富知识底蕴,掌握最新的药品信息,以及超高交流技巧。
为此笔者所在医院药剂科经常组织一些相关的业务学习,不断增强药剂人员的业务素质,鼓励药剂人员进行本专科的在职学习,进一步提高自身专业知识。
这样才能在工作中掌握主动权,工作起来才会得心应手。
2、健全门诊药房的工作制度为保证门诊药房工作的顺利开展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必须完善门诊药房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门诊药房的内部管理,并健全对药房工作人员的激励机制。
如:(1)药剂人员在工作中表现良好,取得突出成绩或做出突出贡献的,应从精神上予以表扬,从政治上给予鼓励。
(2)药剂人员无工作责任心,对患者服务态度差,工作粗心大意,无制度观念的,应对其批评教育。
若违反相关药房制度并产生不良影响和后果的,在批评教育的基础上,还应给予适当的处分和(或)经济处罚。
(3)要不断增强工作的透明度,对药房工作人员实行挂牌上岗,勇于接受群众的监督。
3、加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加强对患者心理的了解,多进行换位思考,以“急患者之所急,想患者之所想”的服务观念作为指导思想,这对改善门诊药房的服务质量极为重要。
到医院就诊的患者在感觉身体不适的同时,也承受着心理上的压力,心情较为焦虑、烦躁。
给予温和、友善的服务态度会使他们身心都得到安慰,相反不好的态度容易使他们受到刺激,造成不必要的医患矛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甘肃农业大学《中药药剂学》课程论文题目:中药缓释制剂的类型、制备工艺及开发现状学院:农学院专业:中草药栽培与鉴定年级:2008级学号:2008012004 姓名:赵洁任课老师:邱黛玉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11月5日摘要:中药药剂学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药剂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合理应用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
其任务是;(1)继承和整理中医药学中有关药剂学的理论、技术与经验,为发展中药药剂奠定基础。
(2)充分吸收和应用现代药剂学的理论研究成果,加速实现中药剂型现代化。
(3)加强中药药剂学基本理论研究,是加快中药药剂学“从经验开发向现代化科学技术开发”过渡的重要研究内容。
(4)积极寻找药剂新辅料,以适应中药药剂某些特点的需要。
中药制剂从传统的丸剂、散剂、膏剂、丹剂和酒剂等剂型发展为现在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结合西药的制剂方法的一门新学科。
现今已开发许多成熟的剂型,如中药注射剂、栓剂、外用膏剂、栓剂、片剂、胶囊剂、气雾剂、喷雾剂和粉雾剂等。
随着经济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兴剂型。
例如;缓释制剂、控释制剂、靶向制剂及迟释制剂等几种类型。
这些新剂型的出现使得中药在开发利用方面取得很大的进步。
也是中药走向世界有了充分条件。
中药缓控释制剂研究起步较晚,发展也较慢,处在初级阶段,但近年来,中药复方缓控释制剂的研究报道逐年增加,研究广度和深度显著加强,已成为当前中药制剂研究的前沿和热点。
关于中药制剂药剂的新药剂型------缓释制剂一缓释制剂的概述缓释制剂系指用药后能在较长时间内持续缓慢释放药物以达到延长药效目的的制剂。
缓释制剂的特点:1、服用方便。
一般制剂常需一日数次给药,而缓释制剂通常只用每日给药1-2次。
服用剂量小。
2、缓释药较一般制剂作用徐缓,避免了一般制剂频繁给药后,因血药浓度起伏过大而出现有效血药浓度的忽高忽低。
保持平稳的血药浓度,避免峰谷现象。
3、毒副作用较一般制剂小。
二缓释制剂类型的特点[1]1 内服缓释制剂的片剂类型1.1 骨架型片剂不同骨架材料与药物混合制成的骨架片,由于释药机制不同又可分为水溶性骨架片、肠溶性骨架片、不溶性骨架片。
(1)水溶性骨架片指采用亲水性胶体物质,加入适当的缓释剂与药物混匀制片,当其在体液中吸水膨胀后,药物也可以随着高分子物质溶解逐渐释放出来。
常用的亲水胶体物质有:CMC、HPMC、PVP等。
(2)脂溶性骨架片以脂肪类、蜡类等物质为基质,药物分散其中,在消化道被消化液逐渐溶蚀释放的药物制剂。
脂肪、蜡类等物质在此亦称阻滞剂或溶蚀性骨架。
常用的溶蚀性骨架物质有硬脂酸、氢化植物油、硬脂酸丁脂、蔗糖单(双)硬脂酸、单硬脂酸甘油酯等。
(3)不溶性骨架片即将药物分散于不溶性的骨架材料中,服用后在消化液中先对表面药物溶解,释放(速释部分),后对骨架片进行渗透,进入无数的微孔之中,药物溶解,释放(缓释部分)。
1.2 薄膜包衣片随着合成高分子材料的产生与发展,包衣方法在缓释口服制剂中的地位突出。
目前主要分为糖衣、薄膜衣、半薄膜衣、肠溶衣4种。
(1)糖衣系指在片心之外包一层以蔗糖为主要包衣材料的衣层。
糖衣是最早应用的包衣类型,目前国内外中西药片,丸剂广泛应用。
包衣材料有糖浆、胶浆、滑石粉、白蜡等,包糖衣主要是为了矫正不良味道。
(2)薄膜衣是指在片心之外包一层比较稳定的高分子聚合物衣膜。
片剂包薄膜衣的作用在于保护片剂不受空气中湿气、氧气等作用。
增加稳定性,并可掩盖不良气味,且比糖衣的负面影响小。
包半薄膜衣,先包数层粉衣层,再按上法包薄膜衣。
(3)肠溶衣指在37℃人工胃液中2h以内不崩解或溶解,洗净后在人工肠液中1h 崩解或溶解,并释放出药物的包衣片。
包肠溶衣的目的一方面是有些药物对胃刺激太大或易受胃液破坏,另一方面,只在肠道作用吸收的药物或需要其在肠道保持较久时间以延长作用的药物,将其包上肠溶衣,使它安全通过胃到肠内崩解或溶解而发挥疗效。
1.3多层片指由两层或多层组成的片剂。
各层含不同药物,或各层药物相同而辅料不同。
这类片剂有两种,一种上、下两层或多层;另一种是先将一种颗粒压成片心,再将一种颗粒包压在片心之外。
形成片中有片的结构。
制成多层的目的是:(1)避免复方制剂中不同药物之间的配伍变化;(2)制成长效片剂,一层由速效颗粒制成,另一层由缓释颗粒制成如复方氨茶碱片;(3)改善片剂的外观。
1.4胶囊剂囊壳中由于填充物剂型不一样而有复合粒胶囊、片芯胶囊、缓释小丸胶囊、骨架型颗粒胶囊。
缓释胶囊主要是将囊内的药物利用固体分散技术,用水不溶性高分子聚合物,肠溶性材料,脂质材料等为载体制成不同释放速度材料载体或包衣,制备缓释胶囊剂。
固体分散技术是提高难性药物溶出度有效方法之一,以提高药物生物利用度的目的。
2 外用缓释制剂2.1膜剂膜剂是近年来国内外研究和应用进展很快的剂型,临床很受欢迎,可用于口服、口腔、眼科、耳鼻喉科、创伤、烧伤、皮肤及妇科等,但随着TTS的不断发展,一些膜剂尤其是鼻腔、皮肤用药膜亦可起到全身作用,选用适当的成膜材料做辅料,可制成缓释膜剂。
2.2注射剂注射用缓释制剂分油溶液型和混悬型注射剂。
其原理是基于较小药物的溶出速度可减少扩散速度而达到缓释目的。
乳浊液型注射剂,指水不溶性液体药物如挥发油、脂肪油等在乳化剂和机械力的共同作用下分散在注射用水中制成的乳浊液,分散相微粒大小在1~10μm范围内,供静脉注射的乳剂,微粒应控制在1μm左右。
混悬液型注射剂是对某些水难溶性药物或因在水溶液中不稳定而制成水溶性衍生物的药物;固体颗粒可定向分布的药物,或需要长效的药物,适宜制成水或油的混悬液。
2.3微囊剂微囊是利用天然或合成高分子材料或共聚物(囊膜材料)将药物包裹而成的一种新的剂型。
三中药缓释制剂的研究进展情况目前,已有一些中药有效成分、有效部位及一些中药复方正在开展中药缓释制剂的研究,这些药物之所以选择缓控释制剂一般从下面两个方面考虑:一是从临床适应症上,主要以病情较重、病程较长、需要长期服药的慢性疾病为主,其中以抗癌、抗肿瘤药物居多。
如从防己科植物粉防己Stephaniarandra S. Moore 的干燥根中提取的粉防己碱制备缓释片,从槐角(Fructus sophorae)中分离得到的金雀异黄素制备成壳聚糖微球[2],白及Bletillastriata (Thunb.) Reichb. F 中提取的白及胶被制备成白及微球[3];其次是用于心血管疾病治疗的中药,如麝香(Moschus)的主要有效成分麝香酮制备的人工麝香缓释片[4]、复方丹参骨架缓释片(由丹参和三七组成)[5]等;再次是用于慢性胃炎、胃溃疡以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等慢性病的治疗,如左金胃漂浮缓释片[6]、雷公藤胃漂浮缓释片[7]、甘草胃漂浮型控释片[8]等;雷公藤缓释片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9],葛根黄酮缓释胶囊用于治疗高血压引起的颈强项痛[10]。
二是从中药的有效成分或有效部位具有生物半衰期短,在胃肠道有特定的吸收位,用药剂量窄,毒副作用大或者生物利用度低等生物药剂学的特性上考虑,需要制备成缓释制剂。
如川芎嗪是由伞形科植物川芎Ligusticumchuanxiong Hort.的根茎提取的有效成分,川芎嗪经胃肠道给药后,大部分在胃肠道迅速吸收,为了提高其生物利用度而制备成缓释片[11,12]。
从菊科植物短葶飞蓬Erigeron breviscapus (Vant.) Hant.-Mazz 中提取的黄酮类成分灯盏花素的血浆半衰期很短而被制备成脂质体[13]。
已有些中药缓控释制剂申请了专利,有代表性的专利有马钱子生物碱脂质体及其制备方法、复方白芨微球、中药丹参有效部位及其缓释制剂与医药用途和制备方法、灯盏花素缓释胶囊及其制备方法、生脉缓释胶囊及其制备方法、含中药环维黄杨星D的缓释微丸和胶囊及制备方法、齐墩果酸口服缓释片剂的制备方法、复方丹参缓释片及制备方法等;有些中药缓控释制剂获得新药证书,如银杏叶缓释片、冠心苏合缓释胶囊、灯盏花素缓释片、黄杨宁缓释片、银杏叶提取物缓释胶囊、舒压缓释片、灯盏花素缓释胶囊、珍菊降压缓释胶囊等;也有些中药缓控释制剂被批准进入临床研究,如灯盏花素缓释片(治疗脑血管疾病)、黄杨宁缓释片(治疗心脏病)、银杏叶缓释片(治疗脑血管疾病)和苦参素缓释片(治疗乙肝)等十余个品种;已有上市的中药缓控释制剂有雷公藤双层片和正清风痛宁缓释片两个品种。
四缓释制剂的制备方法缓释剂型作用机制主要包括减小药物溶出速度;减小药物扩散速度。
其制作主要是根据其作用机制进行制备。
1 减小溶出的速度常见方法:①适当增大难溶性药物的粒径,使其吸收减慢而延长药效;②将难溶性盐类药物混悬于植物油中成油溶性注射剂,药物需先从油相分配至水相而到达缓释的作用;③将药物保藏溶蚀性骨架中;④将药物保藏在亲水物质中;⑤将药物与高分子化合物生成难容性盐或酯等。
2 减小扩散速度所采用的方法有包衣;制成不溶性骨架片剂;制成微囊;制成植入剂;制成乳剂;增加黏度以及扩散速度。
现今开发的中药缓释剂型的注射剂主要有;注射用微乳、注射部位持续释药的脂质体、缓控释微球、缓控释微乳剂等。
已有报道的中药缓释脂质体有苦参碱脂质体[14]、细辛脑脂质体、黄芩苷固体脂质体[15]、姜黄素脂质体[16]等,中药缓释微球有人参皂苷Rgl 壳聚糖载药微球[17]、淫羊藿苷壳聚糖/明胶微球[18]、白及微球[4]等。
中药缓释微乳剂有鸦胆子油亚微乳注射剂,薏苡仁油亚微乳注射剂,大蒜油亚微乳等。
五结论随着药物给药系统研究的迅速发展,原有的中药制剂已难以满足临床治疗的需要。
加快中药缓释制剂的研究开发,是中药药剂学学科发展的需要,是临床应用的需要,是中药在现代条件下寻求发展的需要。
但是中药大都是复方制剂,中药缓控释制剂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要取得突破是任重而道远[19],必须在独特的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进行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并结合药理学和毒理学研究,得到新的现代中药,同时需要创新中药缓控释制剂的体内外评价方法,从而提高中药的疗效,降低毒性,提高中药的研发水平。
总之,中药缓释制剂是中药制药工业发展和社会需要发展的必然趋势,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参考文献[1] 蒋慧萍浙江东阳,东阳市人民医院中药制剂的类型特点及临床误用分析[2] 吴婉莹, 李云谷. 金雀异黄素壳聚糖微球的制备方法[J]. 中国中药杂志, 2002, 27 (5): 353.[3] 黎维勇, 杜端明, 冯敢生, 等. 白及微球的研制及其肝动脉栓塞实验研究[J].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1999,28(1):62.[4] 郭波红, 程怡, 董峥. 人工麝香缓释片的制备工艺研究[J]. 时珍国医国药, 2007, 18 (11): 2708.[5] 张玉祥, 邱蔚芬, 王林. 复方丹参骨架缓释片的研制[J]. 中医药导报, 2007, 13 (8):85.[6] 赵新慧, 刘陶世, 段金廒. 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对左金胃漂浮缓释片的漂浮性能和药物释放特征的影响[J]. 中成药, 2007, 29 (7): 988.[7] 张伟, 宋洪涛, 林方清. 雷公藤胃漂浮缓释片的制备和质量评价[J]. 中草药, 2009, 40 (2): 210-214.[8] 胡志方, 郭慧玲, 胡律江. 甘草胃漂浮型控释片的药剂学初步研究[J].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5, 17 (4): 34.[9] 李瑞琳, 刘沛霖, 昊旭初, 等. 雷公藤缓释片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及实验研究[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1996, 16(1):10. [10] 魏凤环, 田景振, 王永刚. 葛根黄酮缓释胶囊的配方筛选与制备[J]. 中药材, 2005, 28 (2): 134.[11] 魏颖慧, 李三鸣. 磷酸川芎嗪双层漂浮缓释片的制备及其体外漂浮性能考察[J]. 中国药学杂志, 2006,41(14):1089-1092.[12] 何文, 罗云, 王芳, 等. 磷酸川芎嗪缓释片的研制[J]. 广东药学院学报, 2003, 19 (3): 214.[13] 吕文莉, 郭健新, 平其能. 灯盏花素脂质体的制备及其理化性质的测定[J]. 中国天然产物, 2004, 2 (5): 289.[14] 潘峰, 胡春梅, 潘黎军, 等. 粉防己碱阿霉素脂质体的制备与体外释放度的研究[J]. 中草药, 2009, 40 (2):215-220.[15] 刘硕, 仵文英, 席枝侠, 等. 黄芩苷脂质体的包封率测定和体外释放度考察[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08,28 (5): 342[16] 王兰, 葛雪梅, 郑艳, 等. 姜黄素及其脂质体的稳定性评价[J].食品科技, 2009, 34 (4): 240.[17] 吴帆, 范燕, 胡帆, 等. 人参皂苷Rgl 壳聚糖载药微球的研究[J].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学报, 2008, 4 (4):207.[18] 张爱华, 姚康德. 淫羊藿苷壳聚糖/明胶微球的制备及其体外释放研究[J]. 高分子通报, 2006, (4): 60.[19] 魏元锋, 张宁, 冯怡, 等. 中药缓控释给药系统发展的问题[J].中草药, 2009, 40(5): 822-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