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剂学课程论文

药剂学课程论文
药剂学课程论文

药剂学课程论文

题目:中药软膏剂的制备及发展前景系部:化学化工系

班级:11级制药二班

姓名:李彩红

学号:1111402026

中药软膏剂的制备及发展前景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医疗行业的兴起,不断地有新的药剂剂型被发现和被广泛的运用到各个领域,就此本文介绍了中药软膏剂的制备以及其发展前景。

关键词:中药软膏剂制备方法发展前景

引言:软膏剂系指药物与油脂性或水溶性基质均匀混合制成的半固体外用制剂。软膏剂具有润滑皮肤、保护创面和局部治疗作用,广泛应用于皮肤科和外科一些疾病的治疗。某些药物透皮吸收后,亦能产生全身治疗作用。软膏剂按分散系统分为溶液型和混悬型[1]. 而中药软膏剂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透皮给药的一种剂型[2]. 由于中药软膏有较好的附着性、涂展性,使用携带方便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医疗领域的外伤科、骨科、五官科、肛肠科、皮肤科,如膝骨消痛膏、槌果藤软膏等;也普遍用于护肤美容领域,化妆品中的雪花膏,防晒霜,祛皱霜、保湿霜、按摩霜、乳液等大多属于软膏剂范畴。软膏剂的质量要求为:应均匀细腻,具有适当黏稠性,易涂布于皮肤或黏膜,无刺激性;无酸败、异臭、变色、变硬、油水分离等变质现象,必要时可加适量的防腐剂或抗氧剂用于创面的软膏应无菌[3]。现从中药软膏剂的制备及发展前景进行详细阐述。

1.中药软膏剂的制备

1.1中药软膏剂药材的提取:中药软膏主要以原药材粉末用麻油、蜂蜡为基质制成,约占86%,部分药材粉末、部分药物水醇提制浸膏加凡士林、羊毛脂为基质占 12%,完全提取有效部位或成分的仅占2%

左右[4]。随着科技技术的不断进步,提取技术也在不断更新,目前,中药软膏剂常用水煮醇沉法(如复方石苇软膏的制备[5])、油炸法(如紫草软膏制备[6],将紫草、白芷、忍冬藤三味加入麻油中浸泡 24h ,文火加热至 130oC 左右炸取油溶性成分)、溶剂提取法(如如意金黄散软膏制备[7]以甲醇为溶剂,30min 超声提取)来提取药物的有效成分。

1.2中药软膏剂基质的选择:基质作为软膏的赋形剂并且占软膏组成的绝大部分赋予了软膏一定的理化特性,并对其质量和疗效都起着重要作用。常用的软膏基质有 3 类:油脂性基质、乳剂型基质和水溶性基质。软膏中药物的释放、穿透、吸收主要依赖于药物本身的作用,但基质在一定程度上能影响药物的这些特性,这主要是由于基质的组成和性能可影响到药物在基质中的理化特性与皮肤患处的生理功能所致,一般认为O /W 型乳剂基质中的药物释放、穿透要比W /O 型乳剂基质及油脂性基质快,同时软膏的基质与药物的性质、分配情况也关系密切.[8]

1.2.1基质的配比:软膏中基质作为赋形剂,不仅决定药物的释放度,而且也直接决定软膏的稳定性,基质的组成及配比直接决定基质的质量,因此,软膏基质配比筛选至关重要。在基质配比筛选过程中,常采用正交设计法筛选,还有根据药物性质、基质和乳化剂特点,以HLB 值对基质进行筛选,如沙棘油乳膏的制备[9]先确定适合于沙棘油的HLB 值为15,再优选出卵磷脂与吐温-20(1∶6. 76)组成复合乳化剂,配合其他基质制得的乳膏均匀细腻、稳定性好。

1.3药物加入法:寻找合适的基质,将药物溶于基质中(因为难溶性药物在水中溶解度差,在非极性溶剂中有一定的溶解度);将药物溶解于少量的有机溶剂中,再与基质混合;将药物磨成细粉,先混悬于合适的溶剂中,再加入基质中;将药物磨成细粉,加入基质中;特殊药物应该采取特殊的加入方式(如具有特殊性质的药物如半固体粘稠性药物,可直接与基质混合,必要时可采用等量递加法将药物加入,混合均匀。具有挥发性的药物,应该在较低的温度条件下加入药物,以防止药物的挥发损失。另外,所选择的条件应保证药物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如果药物对热敏感,那么,就避免药物在高温条件下存在;如果药物在某溶剂中不稳定,那么,就不应该采用此溶剂去溶解或悬浮药物)

1.4中药软膏剂的质量控制:目前,中药软膏的质量标准研究有了一定的发展,除了一些常规标准如外观性状、pH值、粘度、刺激性等项目外,定性鉴别和定量测定也有了一些研究成果。

1.4.1 中药软膏性状及其有效成分的鉴别:中药软膏的性状主要从颜色、粘稠度、气味、质地、手感等方面进行判断。软膏有效成分的鉴别主要采用的方法有显色反应除此之外还有荧光斑点鉴别、薄层层析色谱法、纸层析色谱等。

1.4.2 中药软膏有效成分的定量测定:方法有紫外分光光度法、薄层扫描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其它的药物含量测定还有酸碱滴定法、比色法、气相色谱法等。[10]

1.4.3稳定性测定:中药软膏剂的稳定性检测很重要,其中主要的检测

方法有耐热耐寒试验、离心试验、质量稳定性试验、加速试验等。另外,还有一些质量控制项目,包括微生物限度检查、皮肤刺激性试验、临床疗效观察等。

2.中药软膏剂的发展前景:一方面,在传统中医药外治法中,膏药治病起到重要的作用。为了让传统医学走出国门,它不仅需要剂型与制作工艺的大改革,而且要求其疗效更快捷,更洁净更方便才能有强大的生命力。临床调查各类疾病患者,如有同等的治病疗效90%以上的人愿意接受外治的方法治疗疾病。因为它给药途径是从皮肤直接到达病灶,参与血液循环,往往比口服疗效快而直接。更值得一提的是内服药所不及的病症,单独使用外用药都有非常奇特的效果。如肩周炎、滑膜炎颈腰椎间盘纤维环水肿、无菌性炎症及韧带增生等属软组织损伤的病症,三叉神经痛、面部淤癍包囊肿块、痛经、鼻咽炎等一些不明原因的剧烈疼痛症都会有它的特殊疗效。它的另一优点是不伤及胃肠道和内脏各器官,不影响口服药使用,不限疗程,可随时停药。再者,皮肤能接受人体1/3血液循环,它具有2万个平方厘米表面积器官,有其庞大愿意接受外治法的人群与皮肤受药潜能还没有充分发挥,特别是国外患者,最能接受是高效新型的外用新药,这更需要每个有志之士,致力研究创新好的外用产品,为人类健康造福[11].

在另一方面,古代有用草本植物美容养颜的记载,唐代著名医药学家孙思邈所撰写的《千

金方》中,有大量外用美容“面药”的论述,澡豆方、面脂、面膏均用于日常护肤美容,起清洁、滋润、美白、养颜作用。如《外台秘要》

延年面脂方、《太平圣惠方》的面脂方等,而随着现代人类省美观的改变以及美容业的飞速发展,人们对护肤美容亦愈来愈重视,中药软膏剂在化妆品的所占席地也愈来愈大,成为该领域的主力军。在中药化妆品中,常用的传统剂型包括澡豆剂、面脂剂、洗剂、散剂、香薰剂等。其中乳液、膏霜以及面脂剂均属于软膏范畴。若将中药单品或配伍的复方中药研成粉末或煎煮浓缩制备成工艺较为简单的剂型,往往对皮肤具有刺激性,而且不能达到很好的吸收效果。故需要一种基质作为赋形剂将中药承载,涂抹于皮肤表面,既能持久附着于皮肤表面,又能保持皮肤舒适透气,而中药又可以从基质中很好的释放进入皮肤,以发挥药效达到美容养颜的效果。综上所述,软膏均可以满足以上要求,软膏的基质自身也有保湿滋润皮肤的功效且疗效显著。以中医药理论做指导以及软膏所拥有的自身特点是中药软膏作为化妆品的一个最大优势,另外中药软膏剂疗效制备方法简单,制备成本相对偏低,便于使用和储藏。

随着新技术、新理论的不断完善,再根据中药软膏剂的综合优点,中药软膏的适用范围将不断扩大,不仅在疾病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化妆品领域同样存在十分广阔的前景。中医草本概念被人们争相追捧,将植物的萃取精华作为昂贵的护肤产品,成为一股时尚潮流。如何将中药软膏产品以养颜护肤的保健功效推向市场,发挥它更广泛的功效,造福人类,是中药企业以及中医药领域科研机构的一大重任。总之,中药软膏剂在未来的发展会欣欣向荣。

[参考文献]

[1] 崔福德,龙晓英. 第十三章半固体制剂第一节软膏剂. 药剂学第7版.2013.02

[2].游燕. 中药软膏剂制备及质量控制研究进展. 亚太传统医药6卷第8 期2010 ,08. 15

[3] 邓伟,毛超一. 中药软膏现状及在化妆品产业的前景展望.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第16 卷第17 期2010 .12

[4] 王利胜,李惠琴.中药软膏剂药剂学研究概述[J].时珍国医国药,2000.11(4 ) :36 3 —365.

[5-8] 华玉铃,贺祝英,张建玲,张永萍. 中药软膏剂制备方法的研究进展.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第30 卷第2 期2008 .3

[9]同[3]

[10]同[2]

[11]崔福德.药剂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1 .

药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如何提高药品销售行业竞争力 秦皇岛广播电视大学 10秋药学专王敏 摘要:医药行业为提高零售药店的市场竞争力,增加利润。应做到从员工层面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做到让顾客满意,让企业获得利润,然而,这并不容易实现,目前国内药品零售行业存在的一些问题值得我们探讨,我们应该分析顾客满意理念和顾客让渡价值理论,探讨提高顾客让渡价值的途径,提高药品销售人员的员工工作敬业度,让员工以业为本,学以致用,同时降低采购环节成本,但不能忽略药品质量,让药品销售行业决策者作出正确的营销决策。 当前,药店经营已进入微利时代,药品零售市场的“价格战”打破了原有的市场平衡,其直接结果是药店的赢利水平下降,而这使得药店的生存与发展空间受到威胁。因此,药店依据什么样的服务理念指导其经营行为,以提高其赢利水平和竞争能力,是在当前药品零售市场激烈竞争态势下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人拟就此论文作一探讨。 关键词:零售药店顾客满意利润 引言 医药行业是永远的朝阳产业,医药行业被人们称之为永远的朝阳产业,近四十年来一直以较高的速度发展。七十年代年均增长13%,80年代8.5%,1991-1995年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低潮期,经济衰落几乎遍及世界所有工业化国家,英国、美国甚至出现了经济负增长,但同期世界医药行业的年均增长仍达7.5%。预计从现在到2010年,医药行业的增长将维持在7%左右。虽然社会需求和整个经济发展速度有正相关性,经济衰退抑制了一部分需求,但是社会老龄化和人口的自然增长远远消减了衰退所引起的需求减少。因此经济衰退的社会需求的负面效应并不明显。一个新兴的医药企业能够成功与否不仅是取决于它的产品是否好坏,更重要的是看它经过详细,周密,准确的一系列市场调研以后制定出来的产品定位和营销方向,是否能以最快最好的方式方法准确的切入市场。当一个医药企业需要制定新的营销计划和策略时,都必须以市场情况为依据,产品卖点为导向,充分的了解和掌握与本企业营销相关的各种信息资料,这样医药企业才有可能作出正确,及时,有效的营销决策,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营销计划和营销策略。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开展完善的市场调查。市场调查是现代医药企业营销活动中一项不可缺少的经常性工作。也是为产品营销提供很重要的决策依据。 作为一名药学专业的学员,只学习书本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是不能学以致用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才能把我们所学的知识带给人们,所以,我深入到基层在药品销售岗位接受锻炼。初到药店工作,老同事向我说明了零售药店与医院药房的不同,医院药房的药师只需凭医师处方发药,而零售药店的顾客大多是对药品认识较少的非专业人员,所以,销售人员在对顾客销售药品时,要尽可能的多向顾客说明药品的用途及性能,对每一个顾客负责,我所在的药店经营的有中药、中成药、西药、非药及一部分器械,现将实习学习情况作一个总结报告。 一、基于顾客满意的药店服务理念 任何经营行为总是受某种服务思想或意识的影响和支配,这种服务主张、服务思想和服务意识被称为服务理念。服务理念是服务活动的基本指导思想,是企

最新编制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必读资料

天津交通职业学院 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编制工作规程 一、目的 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是课程教学的指导性文件,是教学计划的进一步具体化,是教师授课、编写教材的依据,是评估和检查教育、教学质量的依据,也是学生学习和考核的依据。为确保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编制及实施规范有序,保证人才培养达到质量标准,特制定本规程。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院所设置专业的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的选用、编制、审核、批准、发放、实施及更改。 三、责任分工及工作程序 1.各系负责分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选用国家教育行政部门颁发的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对没有适用的,由教研室组织制订,经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审定,系(部)主任同意后汇编成册,报教务处。 2.基础教学系及所属教研室:负责学院各专业的基础课、“两课”、健康教育、艺术鉴赏等课程的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的选定和编写工作。 3.体育工作部负责体育、军事理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的编写。 4.教务处报学院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终审,主管院长批准执行,并报上级主管部门备案。 5.系、部、教研室应对任课教师执行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的情况进行检查,确保课程教学大纲的执行。如发现问题应及时解决,妥善处理,并报教务处。 6.教务处负责对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提出指导性意见;并对各系、教研室、教师对教学大纲的执行情况进行抽查。 7.主管副院长负责对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的实施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决定奖惩。 四、工作要求 1.各专业各课程都必须有符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求的教学大纲(课程标

准)。凡已通过教学改革,进行课程体系整合序化的学院重点建设专业,应制定相应课程标准;一般专业或课程必须有教学大纲(后附考核方案)。 2.教学大纲编制和下达的时间 各系应在人才培养方案编制批准后,即组织教研室编制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并下达《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编制任务书》,应在二个月内编制出下一个学期应开课程的教学大纲; 教务处应于每学期放假一个月前将审查批准后的教学大纲(课程标准)下达到各系部;教务员应在放假前一个月内把《教学大纲》(课程标准)连同教学任务书一起下达到各系、任课教师。 3.教学大纲的编制、审核、批准、发放和更改。 教研室接到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编制任务书后,应在规定的时间内,按本程序的要求组织编制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并交专业负责人审核后报系部主任批准; 系部报经教务处审核后的教学大纲(课程标准),上交主管副院长批准后才能执行; 经主管副院长批准执行的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由教务处上报上级主管部门备案; 各系、教研室接到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后应及时连同教学任务书一起下达到任课教师; 对已经审批的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在执行过程中,如在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方面有较大变动,须由任课教师提出变动意见,教研室研究,并报系、教务处审查,经主管副院长批准后执行。 五、附件 1.《教学大纲编制要求》 2.《课程标准编制要求》 3.《考核方案制定要求》

药剂学(1)课程典型考点解析(2).doc

《药剂学(1)》课程典型考点解析(2)药剂学(1)是开放教育专科医科类药学专业的必修课。为了让考生更好地掌握本课程的考核重难点和中央电大命题的必修课程考试的出题方向,重庆电大的责任教师对中央电大历届的考试题进行了分析对比,针对考试内容总结出典型考点,对重要的考点进行了较详细的介绍和解析,总结出该考点可能拓展的考试方向。希望同学们在期末复习时将这些重要的考点认真消化以考出更好的成绩。 典型考点:液体制剂的处方分析、制备工艺及注意事项。 (一)考点扫描 该考点所在的内容是第二章液体制剂,液体制剂包括了混悬剂、乳剂、合剂、洗剂、搽剂和涂剂等等。此考核知识点就是它们的处方分析及制备。 (二)真题链接 [1](2007年1月) 简答题: 分析下列处方,并简述制备工艺。 炉甘石洗剂 [2](2005年1月) 简答题: 分析下列处方,并简述制备工艺。 炉甘石搽剂

[3](2005年7月) 简答题: 分析下列处方,并简述制备工艺与注意事项。 胃蛋白酶合剂 [4](2004年1月) 简答题: 分析下列处方,并简述制备工艺与注意事项。 鱼肝油乳剂 (三)考点解析 解[1]: 处方分析:炉甘石为主药,氧化锌为主药,甘抽为保湿剂,羧甲基纤维素钠为助悬剂,

蒸馏水为溶媒。 制备工艺:称取羧甲基纤维素钠0.15g,加20rnl蒸馏水,加热溶解而成胶浆。称取已过100目筛的炉甘石、氧化锌于研钵中,研磨均匀,加入羧甲基纤维素钠胶浆研成糊状,再加甘油研匀,最后加水至足量,研磨均匀即得。 解[2]: 处方分析:炉甘石、氧化锌为主药,用于治疗湿疹,晒斑和急性皮炎。液化酚为消毒防腐剂,甘油为保湿剂。芝麻抽为油相,氢氧化钙为水相。同时芝麻油中油酸甘油酯及游离脂肪酸同氢氧化钙作用,生成油酸钙皂作乳化剂。 制法:取炉甘石、氧化锌研细混合后加入芝麻油并混匀,徐徐加入新鲜配制的氢氧化钙溶液(其中含有甘油与液化酚)至全量,乳化完全即得。 解[3]: 处方分析:胃蛋白酶为主药,单糖浆为矫味剂、助悬剂,稀盐酸用于调节pH值约为2以保持胃蛋白酶的活力,橙皮酊为矫味剂,5%尼泊金乙酯醇液为防腐剂,蒸馏水为溶媒。 制法:将稀盐酸、单糖浆加入约800mL蒸馏水中,搅匀,再将胃蛋白酶均匀撒布于液面上,使其自然膨胀、溶解。将橙皮酊缓缓加入溶液中;另取约100mL蒸馏水溶解尼泊金乙酯醇液,将其缓缓加入上述溶解液中,再加入蒸馏水至全量,搅匀,即得。 注意事项:胃蛋白酶分子量为35500,其分解蛋白活力最大的pH范围是1.5—2.5,所以应采用稀盐酸调节本品pH约为2。配制时应分撒于上述液面上,不应激烈搅动,以防止粘结成团,且激烈搅拌会降低酶活性,本制剂不宜过滤,因胃蛋白酶等电点为2.75—3.00。在上述溶液中胃蛋白酶带正电荷,而用于过滤的滤纸、棉花等带负电荷,这样会因荷电相反而产生吸附胃蛋白酶的作用,对此可先用盐酸润湿滤纸与滤器以中和其表面电荷,消除吸附现象。配制时应同时注意水的温度。高于室温胃蛋白酶易失活。本品不宜与胰酶、氯化钠、碘、鞣酸、浓乙醇、碱以及重金属配伍,以防止降低其活性。 解[4]: 处方分析:鱼肝油为主药:阿拉伯胶和西黄耆胶为O/W型乳化剂;挥发杏仁油为矫味剂(或芳香剂);糖精钠为矫味剂(或甜味荆);氯仿为防腐剂;蒸馏水为乳剂的外相(或连续相)。 制备:取鱼肝油与阿拉伯胶粉置于干乳钵内,研匀后一次加入蒸馏水250ml,强力研磨至呈稠厚初乳,加入糖精钠水溶液(糖精钠加少量蒸馏水溶解)、挥发杏仁油及氯仿,然后缓缓加入西黄耆胶浆(西黄耆胶加入10ml的乙醇中摇匀后,一次加入蒸馏水200ml强力摇匀制得)。最后加入适量蒸馏水研和制成1000ml乳剂。

药学毕业论文范文

论苦玄参化学成分和定量分析研究进展 苦玄参为玄参科(scrophulariacea) 植物苦玄参picria felterrae lour.的干燥全草,为常用中药,系玄参科苦玄参属唯一的一种植物,为一年生草本,其性寒味苦,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功能。用于感冒风热、咽喉肿痛、痄腮、胃热腹痛、痢疾、跌打损伤、疖痈、毒蛇咬伤〔1,2〕等证。在民间传统应用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收载于中药材标准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现将其近年来在化学成分和质量分析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化学成分 迄今为止,苦玄参中的化学成分主要集中在葫芦苦素(cucurbitacin)三萜成分和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报道,国外对苦玄参进行研究,发现其有效成分主要为四环三萜苷类。三萜成分是苦玄参中最早被报道的一类化学成分,由于它们与葫芦科植物中的苦味素结构相似,所以也有文献将其称为葫芦苦素(cucurbitacin)〔3〕。成桂仁等自苦玄参药材中共分离鉴定了 6 个葫芦苦素类苷元、1 个皂酮、10 个皂苷〔4~17〕和 3 个黄酮〔18〕。王力生等〔19〕从苦玄参乙醇提取物的较低极性部位中分离鉴定了6个化合物,即n-benzoylphenylalanyl-l-phenylalaninol acetate①,1-羟基-7羟甲基蒽醌②,9,16-二羟基-10,12,14-三烯-十八碳酸③,5,7,4'-三羟基黄酮④,β-谷甾醇⑤和胡萝卜苷⑥。化合物①~③的13c-nmr数据为首次提供。邹节明等〔20〕用硅胶和mci柱色谱分离纯化,得到2个不含呋喃环的葫芦苦素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1,24-二酮-5,21-二烯葫芦素-3α-o-β-d-吡喃木糖基-16α-o-α-l-吡喃鼠糖苷(脱氢拜俄尼苷)和己降葫芦苦素f,其中前者为新化合物,后者首次从苦玄参中分离得到。此外,他们还用采用大孔树脂、硅胶柱色谱纯化得到一个新的三萜皂苷—11,22-三羰基-16α-羟基-(20s,24)- 环氧苦味素-5,23-二烯-2β-o-β-d-吡喃葡糖苷(苦玄参苷xi)〔21〕。现将已从苦玄参中分离鉴定的三萜成分和黄酮类化合物结构整理如下。 1.1四环三萜类苷及苷元 见表1~2,图1~6。表1四环三萜类苷及苷元结构式(略)表2四环三萜类苷及苷元结构式(略)表3黄酮类化合物结构式(略) 2定量分析 四环三萜苷类是苦玄参中主要活性成分,苦玄参ia和ib是其中的主要苷元,药理实验证明,苦玄参干浸膏有明显的抗炎及镇痛作用〔22〕。2014版《中国药典》正文未收载该品种,但有些以其为原料的中成药如妇炎净胶囊等已收载入《中国药典》(2014年版及2014版)〔23〕。目前学者对苦玄参质量分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苦玄参药材及其中成药中苦玄参苷ia含量的测定方面。 2.1高效液相色谱法 勇等〔24〕用rp-hplc法,采用c18 ods2柱(5 μm,4.6 mm×250 mm),以乙腈-0.3%磷酸(34∶66)为流动相,流速lml/min,柱温为25℃,检测波长为264 nm,对不同产地、不同采收季节苦玄参中苦玄参苷ia进行含量测定。结果显示,苦玄参苷ia进样量在0.42~2.10 μg的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平均回

药剂学毕业论文

药剂学毕业论文 范文一:PBL教学法药剂学毕业生实习探讨 摘要:本科毕业生带教实习时,运用PBL教学法结合立题、论文查询、实验方案制定及 结果处理分析等方面,探讨本科毕业带教实习注意事项,总结带教经验,为其他学科本科生 毕业实习带教提供参考。 关键词:药剂学;毕业实习;PBL教学法 药剂学是一门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学科,对学生综合能力要求很高。 药剂学专业本科毕业实习是本科学习阶段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实习可以将本科阶段所学理 论知识运用到实验实践中,充分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也初步培养本科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因此怎样带领和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和科研实践有机结合,顺利完成毕业实习便成为每位 实习带教老师要思考的重要问题。PBL教学法是“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的自我导向式学习,教师不再只是授课,而是把握教学的进度和方向,让学生自主地探索如何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到相应的知识[1]。PBL作为一种优秀的教学方法,已在世界多所医学院校逐渐推广应用,在国内已广泛渗透到普外科[2]、麻醉[3]、护理[4,5]、血液科[6]、检验科[7]、乳腺病科[8]等多个学科。笔者结合自己带教本科实习生的教学实践,将PBL教学法和药剂学专业本科学生的毕业实习相结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科研立题 立题是实习阶段的第一步,传统的带教方式是带教老师给出一个设计好的实验方案,学 生按照实验方案中的流程按部就班完成实验,不能很好理解立题依据,实验设计原理,这样 学生就很少思考为什么这么做,通过这样的实验设计解决了什么问题,不能把所学理论知识 和实验设计结合,在实习之初就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做这样的实验,失去了对实验兴趣和热情。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我们在实习之初,就将PBL教学理念和立题相结合。首先由带教老师提 出将要开展的科研项目,详细的介绍给全体实习生,同时提出该项研究应具备的基本能力, 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专业特长自由选择科研项目,学生的选择权得到了尊重,主动 性和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从而满怀信心地投入到毕业实习中去。 2论文查询与研读 确定指导老师和课题方向后,要求学生对将要开展的研究工作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论文查询与研读是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手段,通过研读学科具有前沿性的文献,了解学科 研究前沿,了解学科研究内容和进度,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通过哪些实验方法和手段能解决 这些问题。虽然学生在本科阶段已经学习了一些文献检索的知识,但大多数学生还不知道 如何将课堂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结合起来。因此带教老师要鼓励学生大量阅读所选科 研项目有关论文,积累科研项目有关基础知识,根据这些基础知识和实验目的,选择合适的 检索主题词,学会使用万方、维普、CNKI、Pubmed、ScienceDirect等数据库,轻松自如的

药物制剂设备课程标准

《药物制剂设备》课程标准 一、课程编码:012152 二、课程类型:B类课程 三、适用专业:三年制大专药学 四、参考学时、学分:总计36学时:理论30学时,校内实训6学时;2学分 五、课程性质 《药物制剂设备》是药学课程体系中的一门专业性课程,同时也是大专药学专业必修的核心课程。是研究制剂设备在药学领域中的地位和任务。通过学习使学 生理解设备的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能在药物制剂设备设计上奠 定理论基础;同时为培养有解决实际问题和设备维修技能的高端技能型实用人才 奠定基础。 六、课程定位 《药物制剂设备》在课程中以机械理论等为基础,研究药物制剂设备的学科。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熟练掌握设备维修基本操作方法,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初步的分析能力,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及熟练的操作 能力等,树立全心全意对为药学事业服务的思想,关爱、尊重科学,强化预防观念,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职业素质。 七、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是以三年制大专专业学生就业为导向,根据药学岗位所涵盖的工作任 务的需要而设置,经职业能力分析,以实际工作任务为引领,以药学从业人员所 应具备的职业能力为主线和依据。课程设计主要按学生就业岗位的特点,采用理 实统合、教练融合、工学结合、校企联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组合教学内容,并通过 仿真实验、小组讨论、医院见习等教学活动组织教学,实现融“教、学、做”为一体,充分体现药物制剂设备课程服务于专业课程的三年制大专药专业教育的课程定 位。 八、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将使学生掌握本学科重要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 实验技术,通过任务驱动、服务驱动来展开知识、技能的教学活动,突出在“做中学”,在“学中做”的高职办学特色,使学生全面掌握或理解制药设备、GMP等内 容。培养学生刻苦勤奋、严谨求实的学习态度,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较强 的团队协作能力,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和细心严谨的工作作风,能将相关理论知

药学毕业论文范文药学服务与医用指导

药学服务与医用指导 自踏入医学殿堂的那一刻起,我便深刻的认识到,“精医术,懂人文,有理想,能创新”是新时期下的药学工作者所应具备的素质。作为一名药学的学员,只学习书本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加强学习,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对病人进行用药指导,需要我们及时掌握大量的和最新的药学情报信息资源【1】。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把我们所学的知识带给人们,所以,我深入到基层在药品销售岗位接受锻炼。初到药店工作,老同事向我说明了零售药店与医院药房的不同,医院药房的药师只需凭医师处方发药,而零售药店的顾客大多是对药品认识较少的非专业人员,所以,销售人员在对顾客销售药品时,要尽可能的多向顾客说明药品的用途及性能,对每一个顾客负责。药学的学员目的是为了保证顾客用药的安全、合理、有效,指导病人安全合理的用药,是每一个药学人员都应该仔细思考的问题。在日常工作中,药学人员除了完成配方发药工作外,还要尽可能地为病人在诊疗中遇到的不方便提供帮助,如:向急需服药的病人提供水和一次性杯子。为了获得最好的医疗保健,病人有权利清楚地了解自己所用药物的基本知识,药学人员也有责任向病人说明药品的用法【2】。 1 医用指导的必要性

作为一名在药房工作的药学人员,我切实感受到对病人提供用药指导的必要性。对病人或者家属进行用药指导,提高病人接受治疗的依从性,是药物治疗安全有效的重要保证。现在越来越多的病人都会主动要求药学人员提供用药指导,如果药学人员不具备足够的药学知识,没有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对病人的询问回答得不到答复,是不能满足病人要求的,甚至会引起病人的不满。在日常工作中,药房工作已不仅仅是照方发药,重视病人以及其家属的用药指导,开展药学咨询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 2 病人用药指导 为了获得最好的医疗保健,病人有权利清楚地了解自己所用药物的基本知识,药学销售人员也有责任向病人说明药品的用法。用药指导的内容应该包括:正确的服药方法、服药的适宜时间、用药注意事项、潜在的不良反应等。 2.1 病人用药的依从性 掌握药品的服用方法,是病人正确服药的关键。在多数情况下,由于药房顾客多,因此药学人员往往只局限于照方取药,在药袋上写用药方法。而顾客在离开医院时,对拿到手的药不知道怎么服用并没有完全的了解,在服用时要注意什么,病人也不是很清楚,或者说是似懂非懂,这可能会导致病人不能完全或完全没有按照医嘱使用药物。在工作中经常会碰到如下情况:由于药效不明显,病人感觉已经好转,或者由于某些不适的副作用,病人可能会过早停药,这就导致了病人不依从性的产生。这些情

大专药学毕业论文

大专药学毕业论文 中西药配伍禁忌探讨 摘要:中西医结合发展的今天,怎样联用中西药才能增强疗效、避免产生不良反应,达到合理用药的目的,已经成为困扰临床医师的问题,也是临床药师研究的重要内容。本 文将就不恰当的中西药联用时药物所发生的理化性质的改变、药理变化,导致药物的治疗 效果的降低、毒性反应的增加等问题进行总结讨论。 关键词:药物不良反应合理配伍用药安全 引言: 中西药配伍,已成为当今临床治疗的一个手段,中西药配伍,有此能提高疗效,降低 毒副作用,但有些却降低疗效或产生毒副反应,中药的应用和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经过 长期实践有了一定的认识,而中西药的配伍禁总在临床上却重视不够,常存在不合理用药 现象。现从药理化学和药理学两方面讨论中西药的配伍禁忌。 一、理化性质改变。导致疗效降低或毒性增加 1、形成沉淀含有鞣质的地榆、石榴皮、五倍子、大黄等中药以及麻仁丸、利胆片等 中成药与某些西药制剂联用会使其理化性质发生改变:如与四环素类、红霉素等甙类,麻 黄素、阿托品等生物碱以及亚铁盐制剂、碳酸氢钠制剂联用会产生沉淀,影响吸收。 2、形成络合物含有槲皮素的中药柴胡、桑叶、槐角及含有这些中药的制剂与含各种 金属离子的西药合用会形成络合物,影响吸收。 3、酸碱中和五昧子、女贞子等酸性中药与氧氧化铝、氨茶碱等碱性西药合用,煅龙骨、煅牡蛎、硼砂等碱性中药与胃蛋白酶合剂、乙酰水杨酸等酸性西药合用都会起中和反应,使药效降低甚至失去药效。 二、药理变化。导致疗效降低或毒性增加 1、药动学变化 1硼砂、海螵蛸、瓦楞子、皂角等碱性中药及其制剂与心得安、氯丙嗪、硫酸亚铁等 联用会使其吸收降低,与奎宁、氯奎、强力霉素、新斯的明联用会使其从尿排出,促使血 药浓度降低,与奎尼丁联用会导致排出减少,血药浓度增加而引起中毒。 2碱性中药如硼砂、煅牡蛎等,使尿液酸化药等解离增多,排泄加快,使作用时间和 作用强度降低。

生物化学课程标准药学专业

生物化学课程标准药学 专业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生物化学课程标准 所属系部:基础医学部适用专业:药学专业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一、前言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生物化学是研究生物体的化学组成和生命过程中化学变化规律的科学,它是从分子水平来探讨生命现象的本质。生物化学既是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又与其它基础医学课程有着广泛而密切的联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生化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并能灵活运用生化知识解释疾病的发病机理,并采用相应的药物治疗;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相互沟通和团结协作的能力。 (二)设计思路 围绕药学专业的培养目标,结合后续课程和医疗岗位实际工作对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合理取舍生物化学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的重难点。根据教学内容,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方法和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将基础理论与药学知识进行对接。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功能、物质代谢、基因信息传递三大模块共八个章节。药学专业在第二学期开课,总学时48学时,其中理论42学时,实验6学时。 二、课程培养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系统掌握人体的物质组成、正常的物质代谢和基因信息传递的过程、特点及其生理意义。 2.熟悉生物化学的基本概念。 3.了解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 (二)能力目标 1.能运用生化知识从分子水平上阐明药物的作用机理。 2.能使用常规生化仪器来测定常用生化项目,并能解释其对疾病诊断的意义,为后期药学专业课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素质目标

1.注重职业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树立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医德医风。 2.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与人沟通、团结协作的整体观念。 三、课程内容、要求及教学设计

药学专业论文

药学专业论文 浅议医院药学中的合理用药 目前,在我们国家医院中使用抗生素的现象十分普遍,进而造成抗生素滥用的情况发生。针对这种情况,卫生部出台了相关的控制政策,该院根据相关政策制定了相应的控制 方案和规则,主要是以药师为主要控制对象,对该院2021年1月―12月期间进行就诊的 患者的临床用药要进行合理化干预,目前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使得抗生素的应用频率得 到了大大的减少,同时实现了其的合理利用率。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该院进行就诊的人数和门诊使用抗生素的患者以及医院感染情况、住院患者使用抗 生素的频率、抗生素的DDDs、抗生素费用占全部药费比例、排序前10位抗生素的DDDs进行统计和分析。 1.2 用药频度用药频度DDDs 使用限定日剂量defined daily dose DDD法来对用药频度进行分析,主要和药物说 明书的规定用量和使用次数来进行评价。DDDs=该药品的年消耗量/该药的DDD值[3]。 1.3 方法 该次研究主要是以每个单独科室为单位,对各科室进行合理分工,同时分配工作和明 确工作的任务目标。安排经验丰富的主任医师和经验丰富的药师对合理使用抗生素的知识 以及滥用抗生素的危害等情况进行授课。由骨干药师,在各个科室指导抗生素的临床合理 使用,并负责审查处方中抗生素使用的合理性,对合理处方予以纠正。解答抗生素的合理 使用在临床中遇到的困难及疑难问题和指导。 对抗生素进行分级管理,并且根据临床医生级别施行抗生素处方权限管理。 1.4 统计方法 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5]。 2 讨论 抗生素的过度使用将会造成多种危害和资源浪费,包括抗生素自身,药师干预可以明 显降低抗生素的使用率,能促进药物的合理应用[6]。从表1可见,门诊抗生素处方比例 一直较小,药师干预后,处方比例降低7%~8%,住院患者抗生素处方比例较高,为60%左右,经药学干预,下降至40%,效果明显。分析抗生素用药频度,在干预前每月DDDs在

《药剂学》教学大纲

《药剂学》教学大纲 大纲说明 课程代码:3835032 总学时:48学时(讲课48学时) 总学分:3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限选) 适用专业::生物工程本科 预修要求:药物化学、制药工艺学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任务: 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剂型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和合理应用等的综合性技术学科。药剂学是本专业的专业课,其任务是在学习物理化学,药物化学,药理学和药物分析等课程的基础上,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具有药物剂型和制剂的制备,生产以及质量控制和合理应用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为从事临床合理用药和提供安全,有效,稳定和使用方便的药品等工作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的: 1)掌握药剂学中的各种基本概念,是药剂学的重要内容。掌握概念要准确,应用要灵活。 2)掌握药剂学中各剂型的定义、特点、质量要求、制备工艺、制剂理论及质量控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掌握制剂处方设计、常用辅料的种类、特点和应用。 3)掌握生物药剂学及药物动力学基本概念和内容。 4)熟悉制剂临床合理应用。 5)熟悉药剂学的发展趋势。 6)了解制剂中常用设备的种类、性能、特点、使用方法及安全措施。 三、教学基本要求: 1)熟悉各种剂型的定义和特点,掌握主要剂型设计基础理论,基本处方分析,制备过程,质量要求(包括溶液剂,糖浆剂,混悬剂,乳剂,胶囊剂,滴丸剂,片剂,注射剂,滴眼剂,软膏剂,栓剂,浸出制剂,气雾剂,微囊剂,缓释制剂与控释制剂)。 2)了解重要敷料操作及主要设备的原理和应用。 3)掌握重要辅料的性能,特点,用途和常用量。 4)了解制剂中药物降解的途径,规律和影响因素,稳定性试验的基本方法。 5)了解现代新型给药系统的基本类型,特点和一般制备方法。 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原则性建议: 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体现“少而精、要管用”的原则,进行启发式的教学,对于紧密联系化学工艺设计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将理论知识融会贯通,从而服务于实践。引导学努力运用现代教学手段。 五、大纲使用说明: 本校四年制生物工程本科专业统一使用本大纲 大纲正文 第一章绪论学时:2学时 本章讲授要点:药物剂型概论(给药途径与药物剂型、药物剂型的分类),处方药与非处方药,GMP与GLP的内容;药剂学的概念与任务、辅料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药典与药品标准简介、药剂学的沿革和发展;药剂学的分支学科 重点:药剂学的定义、重要性、研究内容与任务 难点:剂型、制剂等名词的意义

药学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药学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药学是连接健康科学和化学科学的医疗保健行业,它承担着确保药品的安全和有效使用的职责。药学主要研究药物的来源、炮制、性状、作用、分析、鉴定、调配、生产、保管和寻找(包括合成)新药等。 药学专业毕业论文一: 解痉平喘药物主要包括β2-受体激动剂、抗胆碱药、茶碱类和炎症介质拮抗剂等;抗炎治喘类药包括糖皮质类固醇激素、炎症介质受体拮抗剂、肥大细胞膜稳定剂等。现就几种常用支气管哮喘治疗药物的合理使用报道如下。 一、茶碱 茶碱具有舒张支气管平滑肌、强心、利尿、扩张冠状动脉、兴奋呼吸中枢和呼吸肌等药理作用。本品与β2-受体激动剂联合应用时易于诱发心律失常,应谨慎使用并适当减少 剂量。茶碱的治疗窗窄,且存在较大个体差异,可引起心律失常、血压下降,甚至死亡,有条件时应监测茶碱血药浓度,其有效、安全血药浓度为6~15mg/L。影响茶碱代谢的 因素较多,如发热、妊娠、肝脏疾患、充血性心力衰竭及合用甲氰咪胍或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等药物,应引起重视。多索茶碱的作用与氨茶碱相同,但不良反应较轻。茶碱缓(控)释片口服后昼夜血药浓度平衡,平喘作用可维持12~14h,尤其适用于夜间哮喘症状 的控制。由于血药浓度平稳、维持时间长,比普通剂型的茶碱安全、有效,与糖皮质激素和抗胆碱能药物联用具有协同作用。 二、糖皮质激素类 可分为吸入型糖皮质激素和口服糖皮质激素。吸入型糖皮质激素局部抗炎作用强。通过吸气过程给药,药物直接作用于呼吸道,所需剂量小,且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进入血液的药物大部分被肝脏灭活,而使全身不良反应较小,吸入型糖皮质激素使用1w方可奏效。溶液型和气雾型制剂可造成患者声音嘶哑和口咽部真菌感染等症状。目前上市的药物中丙酸氟替卡松和布地奈德的全身不良反应较少,因此,吸入型糖皮质激素被推荐作为长期治疗持续性哮喘的首选药物。当吸入型糖皮质激素无效时,应尽早改用口服剂型。可选用半衰期短的泼尼松、泼尼松龙或甲基泼尼松龙等,采用每天或隔天清晨顿服的给药方式,以减少外源性激素对脑重体-肾上腺轴的抑制作用。严重急性哮喘发作时,应静脉给药,宜 选用琥珀酸氢化考的松或甲基泼尼松龙。 三、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

中药药剂学课程标准

《中药药剂学》课程标准 学院医药学系刘丽宁 一、前言 (一)课程定位 中药药剂学是高职中药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中的必修课、核心专业课。本课程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药剂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和合理应用等内容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 (二)课程设计 1.课程设计理念 理念:以“够用实用”为原则,以“淡化理论强化技能”为出发点,以“技能培养”为重点,以构建“岗位人、职业人、社会人”需要的经验和知识体系为准则,加强与医药行业企业进行合作,聘请行业技术骨干进校讲学。注重理实相结合,力求教、学、做一体化。在教学中充分体现职业型、实践性、开放性。 2.课程设计思路 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应以“体现高职特色,强化技能操作”为要务。做到:掌握中药常用剂型的概念、特点、制备工艺和质量控制等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中药调剂学的理论与方法,掌握现代中药药剂学的有关理论与技术;熟悉中药药剂新技术、新辅料、新工艺、新剂型,专用设备的基本构造与使用方法及保养方法等内容;了解国外制药学的发展。 教学内容模块整合,主要有四大模块:基本知识模块、技能知识模块、拓展知识模块、技能训练模块。各模块之间环环相扣,互为基础,又相互 — 1 —

独立。每一模块中包含多个教学情景,每一教学情景又是一个独立的教学模块, 本课程以课堂讲授、多媒体课件演示;结合实验室产品制作(教、学、做)、观看实际生产过程录像片;同时加大了企业现场观摩教学(理实一体)、生产车间参观(见习);毕业顶岗实习等多元化的模式与手段等。增强本课程的企业行业的参与度,聘请医药行业企业的技术骨干、岗位熟练工等讲解实践性强的环节。充分体现本课程的职业特色与技能培养的主线。 二、课程总标准 表1:课程总标准 — 2 —

药剂学论文

生物技术药物制剂研究现状及展望蛋白与多肽类药物剂型的研究现状和展望 生命科学学院 生131-1 吴定柳 201370501142 2015/12/28

综述蛋白与多肽类药物剂型的研究现状和展望 摘要:目的介绍多肤及蛋白质类药物在可注射性及非注射性系统药物释放系统中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研究的最新进展,为多肤及蛋白质类药物缓释制剂的研究与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查阅近几年来生物技术药物释放系统中多肽及蛋白质类药物的稳定性、半衰期及生物利用度研究资料分析归纳造成此类药物不稳定性、半衰期短、生物利用度低及个体差异严重的主要原因以及相应采取的处方及工艺学措施。结论蛋白质和多肽类药物的二级、三级以及空间结果受外界的温度、压力和pH影响较大。同时进入人体内也容易被各种酶类降解掉,使其药性减小或丧失,不能在体内长时间停留,它们的半衰期和生物利用度自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而药物剂型能够对药物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通过改善药物剂型的加工处方和工艺的方法来保护多肽和蛋白质类药物的药性。 关键词:蛋白质;多肽;稳定性;生物利用度;药物剂型 根据生物技术药物的含义,其物理化学性质的最大特点是分子量大。分子量较小的是多肽类药物,但其分子量也是接近或超过1000个道尔顿,而分子量较大的多数是蛋白类药物,如抗体其分子量可达到150kD。分子量巨大的直接后果是大多数生物技术药物都不能自由通过生物体内的各类生物屏障系统,因而生物技术本身通过口服、透皮或黏膜吸收的生物利用度底,药效不明显,通常采用的给药的方式是注射给药,这大大限制了药物的应用和病人的顺应性。很多研究者多年来一直想突破这一难题,但成功的例子寥寥无几,除了少数几个多肽、寡肽药物有口服、鼻喷剂上市外,其他的几乎都是以失败而告终。 我国在过去的二十里的生物技术药物一直以仿制为主,多数也只是多肽或细胞因子及胰岛素等分子量较小的产品。其中仅有的创新品种“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夜”,其上市剂型不够完善,需要在“-20℃冷藏保存,用前拿出,防止反复冻融”,它的使用方式极不方便。 即使是生物技术药物通过了生物的各种屏障系统,但在体内又遇到了另一个问题。由于生物分子的结构和功能对温度、pH、离子强度及酶等条件极为敏感,很容易被降解或失活。所就会大大影响了它的作用强度和作用时间,从而使生物技术药物治疗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我们就不得不通过多次给药和增加给药量才有可能达到治疗的效果。因此,如何使生物技术药物在制备、包装、贮存、运输、

药剂学教学大纲(药剂专业)

药剂学教学大纲 药物制剂专业 课程代码

《药剂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药剂学是药剂学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之一,是研究药物剂型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及合理用药的综合性应用技术学科。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药物剂型及制剂的设计、制备和生产、质量控制及合理用药的理论知识及基本技能,为从事药物制剂的设计研究、开发、生产及合理用药奠定基础。 二、课程基本要求 本课程分为掌握、熟悉、了解三种层次要求;“掌握”的内容要求理解透彻,能在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的学习和工作中熟练、灵活运用其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熟悉”的内容要求能熟知其相关内容的概念及有关理论,并能适当应用;“了解”的内容要求对其中的概念和相关内容有所了解。 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药物制剂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各种药物剂型的特点和质量要求;药物制剂的基本实验方法与技能。熟悉各种剂型所需的辅料,各种剂型的基本制备方法、制备工艺及质量控制方法。了解各个剂型制备的单元操作。为从事药物制剂的剂型设计开发、生产及管理等打下基础。 药剂学教学总时数为144学时(其中理论学时为76学时,实验学时为68 学时),教学课程共分19章。本课程大体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从一章到八章,主要内容为药物剂型概论;第二部分从九章到十五章,主要内容为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第三部分从十六章到十九章,主要内容为药物制剂的新技术与新剂型。 考试内容中“掌握”的内容约占70%,“熟悉、了解”的内容约占25%,超纲的内容占5% 。 本大纲的配套使用教材是普通高等学校“十五”规划教材《药剂学》第五版(崔福德主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年)。 三、课程基本内容、学时分配 第一篇药物剂型概论(34学时) 第一章绪论(3学时) 一、课程内容 掌握: 1、药剂学的定义及宗旨

药学专业毕业论文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毕业设计(论文) 省级电大:四川电大分校:成都铁路分校教学点:直属部指导老师:李培职称:副教授 学生姓名:黄凤学号:1451001457646 论文题浅谈药品不良反应及用药安全 专业:药学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制 2016年03月21日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如何安全、有效、合理的用药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近年来关于药物不良反应的

报道和讨论比较多,已引起了各方面的注意。临床上对药品的要求不仅仅局限于对疾病的治疗作用,同时也要求在治疗疾病的同时,所使用的药品应当尽可能少地出现ADR根据WHo 报告,全球死亡人数中有近1/7 的患者是死于不合理用药。在我国,据有关部门统计,药物不良反应在住院患者中的发生率约为20%,1/4 是抗生素所致。每年由于滥用抗生素引起的耐药菌感 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就达百亿元以上。合理用药始终与合理治疗伴行,是一个既古老又新颖的课题,也是医院药学工作者永恒的话题。医院药学工作的宗旨是以服务患者为中心、临床药学为基础,促进临床科学用药,其核心是保障临床治疗中的安全用药。目前公认的合理用药的基本要素:以当代药物和疾病的系统知识和理论为基础,安全、有效、经济及适当的使用药物。 关键词:用药合理;药品抗生素;不良反应;中药不良反应分析 目录 一、抗生素滥用,导致药物的不合理应用 (1) 二、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防止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2) 2.1 药品因素 (2) 2.2 患者自身的原因 (2) 2.3 其他因素 (3) 三、怎样做到安全用药 (3) 四、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 (4) 4.1 过敏反应 (4) 4.2 毒性反应 (5) 4.3 特异性反应 (6) 4.4 二重感染 (6) 4.5 抗菌药物与其他药物合用时可引发或加重不良反应. (6) 五、中药不良反应分析 (8) 5.1 中药引起不良反应的原因 (8) 5.2 提高中药安全应用的途径 (9)

药剂学课程标准课程名称药剂学课程代码230035课程类型专业资料

药剂学》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药剂学课程代码:230035 课程类型:专业课程课程性质:必修课 课程总学时:180 学时理论学时:90 学时 开课学期:第四学期适用专业:三年高职药学 先修课程:分析化学、有机化学、无机化学、药物化学、药理学 一、概述 (一)课程性质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制剂的处方设计、基本理论、制备工艺和合理应用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是药学类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它为学生今后从事药物制剂的生产、科学研究及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奠定基础,是药物制剂专业重要专业课。 (二)课程基本理念本课程标准以实践教学为先导,以拓展专业视野为契机。通过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的描述,展现课程的具体内容及应达到的目标。在教学方法上,主要采用讲授、提问、练习、讨论、实验、实践等不同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1、围绕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以“贴近岗位”的原则,在保证教学内容科学性、思想性的同时,注重与实际工作接轨,重视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 2、通过药剂学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三基”(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科学思维能力、科学分析能力、创新能力和实事求是的作风,为将来从事药品生产及检验工作奠定基础。 3、通过一些列实践实验环节,使学生了解社会现状,掌握医药企业工作环境及制备流程,关注医药相关信息动态,具有职业敏感度。 (三)课程设计思路 药剂学课程在第4 学期开设,总课时为180学时,其中理论90学时、实践90 学时,理论实践比例为1:1,课程框架及学时如下: 课程框架及学时

、课程目标 1、总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课堂讲授及实验教学,要求学生掌握药物制剂的剂型概念,制剂的基本理论,各药物剂型的含义、特点,制备方法及质量标准;制剂的实验方法与技能。熟悉制剂技术,制剂的单元操作。了解制剂处方设计前工作,制剂中常用设备的种类、性能、特点等。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开拓创新的能力。 2、具体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各类药物药剂的含义与特点。 2.掌握重点剂型的制备工艺与注意事项。 3.掌握各种剂型的主要质量评定方法。 【能力目标】 1?掌握药剂学常用仪器的使用。 2.具有药剂学的基本技能,能进行基本的剂型制作。 3.掌握各种剂型质量评定的技术与方法,了解更广泛的剂型检查与测定。 【素质目标】 1?具有勤奋学习、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

药学概论论文

对社会药学的初步认识 摘要:药物与社会中的每一个人,男人与女人,老人与小孩,病人及其家庭以及社会医疗保障系统均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样药物与国家的预算,立法与执法管理也有着密切的关系,并与社会经济发展,科技术进步产生相互影响。 药物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不按医嘱使用,误用,滥用所引起的不良反应,中毒,药源性疾病以及药物非医学使用所带来的不仅是生物现象,更多是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如药源性疾病造成的致畸、致聋、致残,吸毒引起的犯罪,酗酒引起的暴力和车祸伤人,吸烟造成的心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将消耗大量的卫生资源等,所以这些涉及社会的问题,仅从药和药学的角度考虑是无法解决的,必须与社会学、人文科学密切结合才能获得满意的解决,因此发展起了社会药学这门科学。它是应用社会学观点和方法研究药学,是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相结合的边缘学科,是综合应用社会学与人文科学和基础与临床医药学以及自然科学等学科的最新知识来改善病人的药物治疗。 社会药学有社会学,当然也离不开药学。药又分为传统药和现代药,传统药一般指各国历史上流传下来的,主要是动物、植物和矿物药,最博大精深的应书中国的传统药,即中药。早在商周时期,中医药学便有了萌芽,在已出图的殷商甲骨文中,便有大量疾病的名称。大约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典籍之一,东汉末期的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为中药学的发展奠定了一定基础,明代伟大医学家、药学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载药1892种,附图1109幅,附方11000多首,该书综合了16世纪以前动物学、植物学、矿物和冶金学等多学科知识,其影响超出了本草学范围,并于17世纪末,先后以多种文字译本传至海外。中药的应用涉及到各医学领域,如常见的感冒,则可用麻黄、桂枝等配伍;清热泻火则用石膏、知母、栀子等;风湿引起的各种疾病则用独活、防己,威灵仙等;安神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