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剂学课程论文
药学专业毕业论文范文三篇

范文一:中西药配伍禁忌探讨摘要:中西医结合发展的今天,怎样联用中西药才能增强疗效、避免产生不良反应,达到合理用药的目的,已经成为困扰临床医师的问题,也是临床药师研究的重要内容。
本文将就不恰当的中西药联用时药物所发生的理化性质的改变、药理变化,导致药物的治疗效果的降低、毒性反应的增加等问题进行总结讨论。
关键词:药物不良反应合理配伍用药安全引言:中西药配伍,已成为当今临床治疗的一个手段,中西药配伍,有此能提高疗效,降低毒副作用,但有些却降低疗效或产生毒副反应,中药的应用和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经过长期实践有了一定的认识,而中西药的配伍禁总在临床上却重视不够,常存在不合理用药现象。
现从药理化学和药理学两方面讨论中西药的配伍禁忌。
一、理化性质改变。
导致疗效降低或毒性增加1、形成沉淀含有鞣质的地榆、石榴皮、五倍子、大黄等中药以及麻仁丸、利胆片等中成药与某些西药制剂联用会使其理化性质发生改变:如与四环素类、红霉素等甙类,麻黄素、阿托品等生物碱以及亚铁盐制剂、碳酸氢钠制剂联用会产生沉淀,影响吸收。
2、形成络合物含有槲皮素的中药柴胡、桑叶、槐角及含有这些中药的制剂与含各种金属离子的西药合用会形成络合物,影响吸收。
3、酸碱中和五昧子、女贞子等酸性中药与氧氧化铝、氨茶碱等碱性西药合用,煅龙骨、煅牡蛎、硼砂等碱性中药与胃蛋白酶合剂、乙酰水杨酸等酸性西药合用都会起中和反应,使药效降低甚至失去药效。
二、药理变化。
导致疗效降低或毒性增加1、药动学变化(1) 硼砂、海螵蛸、瓦楞子、皂角等碱性中药及其制剂与心得安、氯丙嗪、硫酸亚铁等联用会使其吸收降低,与奎宁、氯奎、强力霉素、新斯的明联用会使其从尿排出,促使血药浓度降低,与奎尼丁联用会导致排出减少,血药浓度增加而引起中毒。
⑵碱性中药如硼砂、煅牡蛎等,使尿液酸化药等解离增多,排泄加快,使作用时间和作用强度降低。
(3) 中西药配伍后,不同药物的血浆蛋白结合率不同,使药物的血药浓度有所变化,从而影响其组织结合。
药学专业论文

药学专业论文我国对药学专业的学生要求很高,具有较高的入学门槛,药学专业为我国提供了很多医学人才,提高了我国的医疗水平。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药学专业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药学专业论文篇1浅议医院药学中的合理用药目前,在我们国家医院中使用抗生素的现象十分普遍,进而造成抗生素滥用的情况发生。
针对这种情况,卫生部出台了相关的控制政策,该院根据相关政策制定了相应的控制方案和规则,主要是以药师为主要控制对象,对该院2011年1月―12月期间进行就诊的患者的临床用药要进行合理化干预,目前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使得抗生素的应用频率得到了大大的减少,同时实现了其的合理利用率。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对该院进行就诊的人数和门诊使用抗生素的患者以及医院感染情况、住院患者使用抗生素的频率、抗生素的DDDs、抗生素费用占全部药费比例、排序前10位抗生素的DDDs进行统计和分析。
1.2 用药频度用药频度(DDDs)使用限定日剂量(defined daily dose DDD)法来对用药频度进行分析,主要和药物说明书的规定用量和使用次数来进行评价。
DDDs=该药品的年消耗量/该药的DDD值[3]。
1.3 方法该次研究主要是以每个单独科室为单位,对各科室进行合理分工,同时分配工作和明确工作的任务目标。
安排经验丰富的主任医师和经验丰富的药师对合理使用抗生素的知识以及滥用抗生素的危害等情况进行授课。
由骨干药师,在各个科室指导抗生素的临床合理使用,并负责审查处方中抗生素使用的合理性,对合理处方予以纠正。
解答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在临床中遇到的困难及疑难问题和指导。
对抗生素进行分级管理,并且根据临床医生级别施行抗生素处方权限管理。
1.4 统计方法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5]。
2 讨论抗生素的过度使用将会造成多种危害和资源浪费,包括抗生素自身,药师干预可以明显降低抗生素的使用率,能促进药物的合理应用[6]。
药剂科药学论文

药剂科药学论文范文一:药剂学案例教学论文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21年~2021年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阶段。
其中2021年药剂学教学采用案例教学方法,2021年采用常规教学方法。
随机抽取两阶段各10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学生入选标准:完成药剂学学习,缺课时间在4课时以下,既往没有接受过药剂学学习。
对照阶段100名,男54名,女46名,年龄平均为21.01±0.55岁;实验阶段100名,男57名,女43名,年龄平均为21.64±0.86岁;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阶段使用常规的教学方法,实验阶段使用积极的案例式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方法包括: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讲解实际的案例,并对案例进行分析。
例如在讲解阿司匹林时,可以将阿司匹林与阿司匹林肠溶片进行对比,使学生能够了解两种药物的区别,并有更深刻的认识;再比如讲解不同剂型时,可以着重分析抗生素静脉滴注、抗生素肌肉注射与抗生素口服几种药物的特点,并比较其优势,如口服药物患者的依从性更高等。
1.3观察指标比较两组学生的教学效果,利用学生期末考试成绩,满分为100分,最低分为0分。
1.4数据处理所有实验数据在实验结束后均准确地录入到SPSS19.0软件中进行数据处理,当p<0.05时,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教学效果为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对比方法为t检验。
2结果案例教学组学生的平均成绩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案例教学方法在药剂学教学的优势主要在于:首先,此教学方法能够与实际相联系,避免了药剂教学中的枯燥,让学生提起学习的兴趣;其次,案例教学方法可以与时俱进,在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都会遇到一些尴尬,即书本的内容无法与飞速发展的医学事业相匹配,这样就导致学生学到的书本知识没有办法很好的在日后工作中应用,而使用案例教学方法,则可以有效地让学生了解现阶段药剂学的发展,并了解其重要性,从案例中分析出药剂学的重要性和重点。
中药药剂学相关论文

中药药剂学相关论文中药药剂学相关论文中药药剂学是中药各类专业教学的主干课程,密切结合生产实践和医疗实践,是结合中医与中药的桥梁与纽带,是一门综合应用的技术学科。
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中药药剂学相关论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教学中涉及的计算问题较多,并且是教学活动中的重点和难点,且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是从事药学专业必须掌握的要点知识,也已成为本专业各类考试,尤其是国家执业药师考试中的亮点内容。
本课程中重点的计算内容主要有:混合表面活性剂HLB值、水提醇沉法加醇量、栓剂置换价问题、注射剂中调节等渗问题、中药片重及丸剂起模用粉量的计算问题、药剂有效期及半衰期问题等,这些内容的讲解时均涉及了计算。
本文就上面这些问题谈一下解题时如何分析及关键环节,以供大家参考学习。
1 混合表面活性剂HLB值的计算表面活性剂是指能显著降低两相间表面张力的物质,其分子较大且结构同时具有亲水基与疏水基两种性质不同的基团。
这种特性使其在药剂制备中应用广泛,可作增溶剂、乳化剂、润湿剂、发泡剂与消泡剂等。
在实际应用中主要以其亲水亲油平衡值(HLB值)来决定选用种类,通常为了更好地满足药剂的制备,多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种类混合使用,效果更好,尤其是制备乳浊液时。
要正确计算各组分中的量必须熟记公式:HLB混=(Wa×HLBa+Wb×HLBb)/(Wa+Wb),式中HLBa、HLBb分别是a、b两种乳化剂的原有的HLB值,Wa、Wb分别是二者的重量。
两种以上的表面活性剂混合使用时计算方法与上相似,即用各种表面活性剂各自的HLB值与其重量乘积的`和再除以各自的重量和。
例:取3g司盘-80(HLB=4.3)与1g吐温-80(HLB=15.0)混合,求混合物的HLB值?解:HLBab=(Wa×HLBa+Wb×HLBb)/(Wa+Wb)=(4.3×3+15.0×1)/(3+1)≈7答:混合物的HLB值约为7。
药剂学论文

药剂学论文药剂学论文范文[摘要]当前医院药学工作模式已经发生转变,医院药师将直接参与临床药物治疗,这一转变,标志着传统的“以医生为中心”的医院药学模式到“以病人为中心”医疗形式的转变,因此医院药师不能只是从事传统的制剂配方、血药浓度监测等工作,更要逐渐开始走向直接面对病人,指导,监督,保障合理用药的道路。
[关键词]药剂制剂;临床治疗现阶段医药知识云集,药剂学分工也越来越细。
临床医师和护士在本科教育时也许会缺乏药学知识的专业性的系统培养,如临床药理学、药剂学、药物治疗学和药物经济学等药剂学知识大多是通过继续教育或自学获得,相对来说药剂学知识不是很全面,对临床药物的应用缺乏准确得当;虽然专科医师对本专科的药学知识非常熟悉,但跨专科的药学知识有时会显的不足。
临床上还有不少全科和其他科室,应用的药物都非常广泛,不可能像专科医师那样对一些药物的应用自如。
而药师具有系统全面的药学基础知识,经过专业的教育和实践,因此,药师下到临床,参与到临床医师的治疗中去,应当充分应用自己掌握的药学知识,为临床用药提供药学服务。
这样最大限度的帮助患者,对患者的治疗康复疗程能起到很大作用。
药剂学参与临床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1药物制剂规格方面在临床用药时,由于患者本身存在个体差异性,再加上疾病多样性以及给药途径不同,因此,临床用药相对来说较复杂,要求同种药物有不同的规格。
由于药师接触药物最多最全面,也对药物的各种特征包括规格等较熟悉。
因此在临床药物治疗的过程中,药师的参与能有效降低由于规格问题导致的用药不当。
更有助于病人的临床治疗。
2药物制剂用法方面比如:雾化吸入器正确使用是保证吸入法治疗有效成功的关键,吸入方法的正确与否和疗效的好坏有直接的关系,一些哮喘发作的病人用雾化吸入药物治疗效果不是很显著,埋怨药物没效果,殊不知是由于吸入方法错误,雾化吸入器的不当使用所致。
所以只有掌握正确的吸入方法,才能充分发挥药物的药效,改善哮喘患者的痛苦【2】。
药剂毕业论文

药剂毕业论文药剂学论文篇一指导患者合理用药是药学服务的关键,也是其核心。
作为医院窗口的门诊药房,其服务质量的好坏对医院的形象和医院效益有直接影响。
为此,笔者所在医院药剂科积极采取应对措施重新定位,从转变观念入手,从门诊药房改革入手,改变模式,开发药房药学服务的各项功能来提升药房药学服务质量,让门诊药房成为医院的文明窗口。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业务素质门诊药房药剂人员不仅要具备优良的职业道德具有为患者服务的崇高理想,而且还要具备扎实的业务知识和精湛的技术,加强学习,加快知识更新,提高自身业务水平,丰富知识底蕴,掌握最新的药品信息,以及超高交流技巧。
为此笔者所在医院药剂科经常组织一些相关的业务学习,不断增强药剂人员的业务素质,鼓励药剂人员进行本专科的在职学习,进一步提高自身专业知识。
这样才能在工作中掌握主动权,工作起来才会得心应手。
2、健全门诊药房的工作制度为保证门诊药房工作的顺利开展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必须完善门诊药房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门诊药房的内部管理,并健全对药房工作人员的激励机制。
如:(1)药剂人员在工作中表现良好,取得突出成绩或做出突出贡献的,应从精神上予以表扬,从政治上给予鼓励。
(2)药剂人员无工作责任心,对患者服务态度差,工作粗心大意,无制度观念的,应对其批评教育。
若违反相关药房制度并产生不良影响和后果的,在批评教育的基础上,还应给予适当的处分和(或)经济处罚。
(3)要不断增强工作的透明度,对药房工作人员实行挂牌上岗,勇于接受群众的监督。
3、加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加强对患者心理的了解,多进行换位思考,以“急患者之所急,想患者之所想”的服务观念作为指导思想,这对改善门诊药房的服务质量极为重要。
到医院就诊的患者在感觉身体不适的同时,也承受着心理上的压力,心情较为焦虑、烦躁。
给予温和、友善的服务态度会使他们身心都得到安慰,相反不好的态度容易使他们受到刺激,造成不必要的医患矛盾。
《中药药剂学》教学模式论文
浅析《中药药剂学》教学模式摘要:《中药药剂学》是中药学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作为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其在中药学的教学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本文通过分析现行《中药药剂学》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的具体措施,对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学模式进一步探索。
关键词:中药药剂学;教学模式;措施中图分分类号:g42[基金项目]北京中医药大学复方中药制药研究创新团队(no.2011-cxtd-13);北京中医药大学校级教育科研课题(xjy12041)《中药药剂学》作为中药专业的主干课程,在中药学的教育体系中具有独特的位置,教学过程中应重视教学模式的先进性、理论与实践的紧密衔接性,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因此加强对《中药药剂学》教学模式的探索,对培养全方位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和学科发展建设具有积极重要的意义。
1.《中药药剂学》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1.1 无法体现学生在教学体系中的主体地位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单向性的知识传授为主,重教轻学,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学生是认知体,教学过程中忽略了学生的主动性,学生对课堂知识学习和课外知识的拓展没有足够的兴趣,缺乏逆向思维、大胆假设和挑战权威的能力,不利于培养学生主动钻研的习惯。
1.2 各教学环节独立,缺乏应有的联系中药药剂学的实践性较强,教学中必须注意理论与实践的联系。
传统《中药药剂学》的理论教学单纯注重理论知识的教授,与实践的衔接不够紧密,实验教学虽然占据了教学的相当一部分内容,但往往只是被作为理论学习的一种辅助手段,教师只是指导学生完成实验内容,不能体现实验教学在《中药药剂学》教学中的地位和重要性[1]。
理论教学是实验教学的基础和铺垫,实验教学是理论教学的目的和延伸,两者紧密的衔接起来才能使中药药剂学的教学取得良好效果。
1.3 教学形式单一中药药剂学和其他很多学科一样,教学形式单一静态,课堂上教师根据板书讲课,学生听课,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少,教师不能及时的把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药剂学专业论文范文3篇
药剂学专业论⽂范⽂3篇中职药剂专业实⽤药剂学论⽂⼀、结果分析和讨论(⼀)⽬前“实⽤药剂学”课程教学内容存在的问题分析药剂学学科主要包括制剂学和调剂学两部分内容。
由于学时数有限⽽教学内容较多,以往“实⽤药剂学”的学习以制剂学为主,课程教学中始终突出制剂技术的学习,特别是⼯业药剂学的内容讲得⽐较多;⽽调剂学的内容,如合理⽤药、处⽅调配等通常讲得很少,最终导致药剂专业毕业⽣掌握的药剂知识不够全⾯,尤其是在社会药房⼯作的药品零售的从业⼈员,显得知识单薄且不能很好地参与药学服务。
(⼆)“实⽤药剂学”课程教学内容对应的岗位分析以上调研表明,南京市莫愁中等专业学校中职药剂专业毕业⽣主要就业单位为制剂⽣产企业和药品经营企业,主要就业岗位为制剂⽣产和药品零售岗位。
这就提⽰我们,未来“实⽤药剂学”课程教学内容应主要与制剂⽣产和药品零售岗位相对接。
(三)“实⽤药剂学”课程教学内容对应的职业标准分析以上调研表明,制剂⽣产和药品零售岗位是学校中职药剂专业毕业⽣就业的主要岗位,其对应的职业标准分别为药物制剂⼯和医药商品购销员。
因此,应参照以上两种职业资格标准改⾰课程教学内容,建⽴突出职业能⼒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教学的基本要求,实⾏课程考核与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的评价办法。
(四)“实⽤药剂学”课程教学内容分析从“实⽤药剂学”课程教学内容所对应的岗位、职业标准来看,“实⽤药剂学”课程教学内容应包括制剂和调剂两⼤部分,⾄少应涵盖表4所列的四⼤部分内容。
其中,制剂⽣产操作、药品⽣产质量控制为以往药剂学教学的主要内容;⽽合理⽤药、处⽅调配在以前的教学中鲜有涉及,今后教学中应及时补充并重点学习。
⼆、中职药剂专业“实⽤药剂学”课程教学建议(⼀)课程⽬标设定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掌握常⽤剂型的⽣产及质量控制知识与技能,掌握药物制剂配伍变化、处⽅及处⽅调配、药房管理、合理⽤药等知识与技能,能完成本专业相关制剂⽣产与药品零售岗位的⼯作任务,为考取药物制剂⼯和医药商品购销员职业资格证书(四级)打好基础;在关注学⽣职业能⼒培养的同时,应培养学⽣严谨、规范、科学的专业素养,使他们树⽴良好的职业道德与创新意识,为全⾯发展服务。
浅谈中药药剂学论文
浅谈中药药剂学论文中药药剂学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药剂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合理应用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
下面是关于中药药剂学论文,欢迎借鉴!摘要:随着现代医学科技的不断进步,我国的中医中药技术也有了显著的发展,其不再停留于原始用药方法(汤剂、膏药、丸剂等),也推出了片剂、胶囊、缓释剂、颗粒剂等多种现代药品。
同时,中药药剂学的发展也在逐渐加快,以中医理论为基础,加入西医技术,不断完善我国的中医中药疗法的效果,同时提高中药有效成分的利用率,使得中药产品能够适应现代患者的需求。
本文即是对中药制药技术的现代化发展和中药药剂学的发展进行了简要概述,并对国内外中药的发展现状和趋势进行了简要论述,探讨了未来我国中药领域的发展前景,以期能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药制药;现代化;中药药剂学;发展中药是我国中医的主要代表,其根据制作工艺分为药材和中成药两种,其最早的起源时间已不可考,根据典籍中记载是由神农氏传下,神农氏尝百草了解每一种中药的药性,并将其传给了华夏子民。
中药分为几大类型,主要包括植物类、动物类、昆虫类、介壳类以及矿物类等,其中大部分中药产自我国,少部分产自国外(例如高丽参、西洋参等),它是我国劳动人民几千年的智慧结晶[1]。
一、我国中药制药现代化和中药制剂学发展我国的中药制药现代化是从1996年开始实施的,经过了二十几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了我国医疗界的支柱产业之一。
提出这方面发展理念的主要原因在于现代医学中大部分研究的均为西方医疗技术,而我国的中医技术没有得到有效发展。
因此,相关专家就提出了利用西方优势技术完善中医中药理念的提案,借助于传统中药的相关优势,利用现代化技术的完善,提高生产、种植、饲养以及加工等方面的技术,满足现代患者对于中医中药的需求。
对于中药现代化的理念主要包括两个部分,分别是中药基础理论研究现代化和中药制药现代化。
而其中的中药制药现代化主要就是生产工艺的现代化和药材种植、养殖的现代化。
药剂学本科毕业论文
药剂学本科毕业论文药剂学本科毕业论文摘要:药剂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科学,旨在研究药物的合成、制备、贮存以及对人体的可接受程度。
本文主要是对一种药物的合成方法进行研究和探讨。
通过改进传统的合成方法,我们成功地合成了一种高效、纯度高、稳定性好的药物,同时我们也评价了其在人体中的毒性和不良反应。
实验结果表明这种药物具有良好的药理和毒理特性,为医学上的应用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关键词:药剂学,药物合成,毒性评估Abstract:Pharmaceutical science is an important medical science, aiming to study the synthesis, preparation, storage and tolerability of drugs in the human body. This thesis mainly discusses the synthesis of a medicine. By improving the traditional synthesis method, we successfully synthesized a highly efficient, high purity, and stable medicine, and we also evaluated its toxicity and adverse reactions in the human body.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is medicine has goodpharmacological and toxicological properties, providing strong support for its medical application.Keywords: pharmaceutical science, drug synthesis, toxicity assessment引言:药剂学是一门研究药物的化学、制备、分离、贮存、配制、分析、鉴定及推广应用等方面的科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剂学课程论文
题目:中药软膏剂的制备及发展前景系部:化学化工系
班级:11级制药二班
姓名:李彩红
学号:1111402026
中药软膏剂的制备及发展前景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医疗行业的兴起,不断地有新的药剂剂型被发现和被广泛的运用到各个领域,就此本文介绍了中药软膏剂的制备以及其发展前景。
关键词:中药软膏剂制备方法发展前景
引言:软膏剂系指药物与油脂性或水溶性基质均匀混合制成的半固体外用制剂。
软膏剂具有润滑皮肤、保护创面和局部治疗作用,广泛应用于皮肤科和外科一些疾病的治疗。
某些药物透皮吸收后,亦能产生全身治疗作用。
软膏剂按分散系统分为溶液型和混悬型[1]. 而中药软膏剂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透皮给药的一种剂型[2]. 由于中药软膏有较好的附着性、涂展性,使用携带方便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医疗领域的外伤科、骨科、五官科、肛肠科、皮肤科,如膝骨消痛膏、槌果藤软膏等;也普遍用于护肤美容领域,化妆品中的雪花膏,防晒霜,祛皱霜、保湿霜、按摩霜、乳液等大多属于软膏剂范畴。
软膏剂的质量要求为:应均匀细腻,具有适当黏稠性,易涂布于皮肤或黏膜,无刺激性;无酸败、异臭、变色、变硬、油水分离等变质现象,必要时可加适量的防腐剂或抗氧剂用于创面的软膏应无菌[3]。
现从中药软膏剂的制备及发展前景进行详细阐述。
1.中药软膏剂的制备
1.1中药软膏剂药材的提取:中药软膏主要以原药材粉末用麻油、蜂蜡为基质制成,约占86%,部分药材粉末、部分药物水醇提制浸膏加凡士林、羊毛脂为基质占 12%,完全提取有效部位或成分的仅占2%
左右[4]。
随着科技技术的不断进步,提取技术也在不断更新,目前,中药软膏剂常用水煮醇沉法(如复方石苇软膏的制备[5])、油炸法(如紫草软膏制备[6],将紫草、白芷、忍冬藤三味加入麻油中浸泡 24h ,文火加热至 130oC 左右炸取油溶性成分)、溶剂提取法(如如意金黄散软膏制备[7]以甲醇为溶剂,30min 超声提取)来提取药物的有效成分。
1.2中药软膏剂基质的选择:基质作为软膏的赋形剂并且占软膏组成的绝大部分赋予了软膏一定的理化特性,并对其质量和疗效都起着重要作用。
常用的软膏基质有 3 类:油脂性基质、乳剂型基质和水溶性基质。
软膏中药物的释放、穿透、吸收主要依赖于药物本身的作用,但基质在一定程度上能影响药物的这些特性,这主要是由于基质的组成和性能可影响到药物在基质中的理化特性与皮肤患处的生理功能所致,一般认为O /W 型乳剂基质中的药物释放、穿透要比W /O 型乳剂基质及油脂性基质快,同时软膏的基质与药物的性质、分配情况也关系密切.[8]
1.2.1基质的配比:软膏中基质作为赋形剂,不仅决定药物的释放度,而且也直接决定软膏的稳定性,基质的组成及配比直接决定基质的质量,因此,软膏基质配比筛选至关重要。
在基质配比筛选过程中,常采用正交设计法筛选,还有根据药物性质、基质和乳化剂特点,以HLB 值对基质进行筛选,如沙棘油乳膏的制备[9]先确定适合于沙棘油的HLB 值为15,再优选出卵磷脂与吐温-20(1∶6. 76)组成复合乳化剂,配合其他基质制得的乳膏均匀细腻、稳定性好。
1.3药物加入法:寻找合适的基质,将药物溶于基质中(因为难溶性药物在水中溶解度差,在非极性溶剂中有一定的溶解度);将药物溶解于少量的有机溶剂中,再与基质混合;将药物磨成细粉,先混悬于合适的溶剂中,再加入基质中;将药物磨成细粉,加入基质中;特殊药物应该采取特殊的加入方式(如具有特殊性质的药物如半固体粘稠性药物,可直接与基质混合,必要时可采用等量递加法将药物加入,混合均匀。
具有挥发性的药物,应该在较低的温度条件下加入药物,以防止药物的挥发损失。
另外,所选择的条件应保证药物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如果药物对热敏感,那么,就避免药物在高温条件下存在;如果药物在某溶剂中不稳定,那么,就不应该采用此溶剂去溶解或悬浮药物)
1.4中药软膏剂的质量控制:目前,中药软膏的质量标准研究有了一定的发展,除了一些常规标准如外观性状、pH值、粘度、刺激性等项目外,定性鉴别和定量测定也有了一些研究成果。
1.4.1 中药软膏性状及其有效成分的鉴别:中药软膏的性状主要从颜色、粘稠度、气味、质地、手感等方面进行判断。
软膏有效成分的鉴别主要采用的方法有显色反应除此之外还有荧光斑点鉴别、薄层层析色谱法、纸层析色谱等。
1.4.2 中药软膏有效成分的定量测定:方法有紫外分光光度法、薄层扫描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其它的药物含量测定还有酸碱滴定法、比色法、气相色谱法等。
[10]
1.4.3稳定性测定:中药软膏剂的稳定性检测很重要,其中主要的检测
方法有耐热耐寒试验、离心试验、质量稳定性试验、加速试验等。
另外,还有一些质量控制项目,包括微生物限度检查、皮肤刺激性试验、临床疗效观察等。
2.中药软膏剂的发展前景:一方面,在传统中医药外治法中,膏药治病起到重要的作用。
为了让传统医学走出国门,它不仅需要剂型与制作工艺的大改革,而且要求其疗效更快捷,更洁净更方便才能有强大的生命力。
临床调查各类疾病患者,如有同等的治病疗效90%以上的人愿意接受外治的方法治疗疾病。
因为它给药途径是从皮肤直接到达病灶,参与血液循环,往往比口服疗效快而直接。
更值得一提的是内服药所不及的病症,单独使用外用药都有非常奇特的效果。
如肩周炎、滑膜炎颈腰椎间盘纤维环水肿、无菌性炎症及韧带增生等属软组织损伤的病症,三叉神经痛、面部淤癍包囊肿块、痛经、鼻咽炎等一些不明原因的剧烈疼痛症都会有它的特殊疗效。
它的另一优点是不伤及胃肠道和内脏各器官,不影响口服药使用,不限疗程,可随时停药。
再者,皮肤能接受人体1/3血液循环,它具有2万个平方厘米表面积器官,有其庞大愿意接受外治法的人群与皮肤受药潜能还没有充分发挥,特别是国外患者,最能接受是高效新型的外用新药,这更需要每个有志之士,致力研究创新好的外用产品,为人类健康造福[11].
在另一方面,古代有用草本植物美容养颜的记载,唐代著名医药学家孙思邈所撰写的《千
金方》中,有大量外用美容“面药”的论述,澡豆方、面脂、面膏均用于日常护肤美容,起清洁、滋润、美白、养颜作用。
如《外台秘要》
延年面脂方、《太平圣惠方》的面脂方等,而随着现代人类省美观的改变以及美容业的飞速发展,人们对护肤美容亦愈来愈重视,中药软膏剂在化妆品的所占席地也愈来愈大,成为该领域的主力军。
在中药化妆品中,常用的传统剂型包括澡豆剂、面脂剂、洗剂、散剂、香薰剂等。
其中乳液、膏霜以及面脂剂均属于软膏范畴。
若将中药单品或配伍的复方中药研成粉末或煎煮浓缩制备成工艺较为简单的剂型,往往对皮肤具有刺激性,而且不能达到很好的吸收效果。
故需要一种基质作为赋形剂将中药承载,涂抹于皮肤表面,既能持久附着于皮肤表面,又能保持皮肤舒适透气,而中药又可以从基质中很好的释放进入皮肤,以发挥药效达到美容养颜的效果。
综上所述,软膏均可以满足以上要求,软膏的基质自身也有保湿滋润皮肤的功效且疗效显著。
以中医药理论做指导以及软膏所拥有的自身特点是中药软膏作为化妆品的一个最大优势,另外中药软膏剂疗效制备方法简单,制备成本相对偏低,便于使用和储藏。
随着新技术、新理论的不断完善,再根据中药软膏剂的综合优点,中药软膏的适用范围将不断扩大,不仅在疾病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化妆品领域同样存在十分广阔的前景。
中医草本概念被人们争相追捧,将植物的萃取精华作为昂贵的护肤产品,成为一股时尚潮流。
如何将中药软膏产品以养颜护肤的保健功效推向市场,发挥它更广泛的功效,造福人类,是中药企业以及中医药领域科研机构的一大重任。
总之,中药软膏剂在未来的发展会欣欣向荣。
[参考文献]
[1] 崔福德,龙晓英. 第十三章半固体制剂第一节软膏剂. 药剂学第7版.2013.02
[2].游燕. 中药软膏剂制备及质量控制研究进展. 亚太传统医药6卷第8 期2010 ,08. 15
[3] 邓伟,毛超一. 中药软膏现状及在化妆品产业的前景展望.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第16 卷第17 期2010 .12
[4] 王利胜,李惠琴.中药软膏剂药剂学研究概述[J].时珍国医国药,2000.11(4 ) :36 3 —365.
[5-8] 华玉铃,贺祝英,张建玲,张永萍. 中药软膏剂制备方法的研究进展.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第30 卷第2 期2008 .3
[9]同[3]
[10]同[2]
[11]崔福德.药剂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