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剂学课程标准

合集下载

药剂学课程标准

药剂学课程标准

药剂学课程标准药剂学课程标准建议课时数:128适用专业:药品质量检测技术专业先修课程:药理学、微生物学开课单位:药学系一、前言(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专科药品质量检测技术专业的重要专业课之一。

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制剂的处方设计、基本理论、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和合理应用的综合应用性学科,具工艺学性质。

学习药剂学是药学生产、临床、经营管理服务等药学一线岗位的需要,是从事药学专业领域实际工作基本的职业能力和职业技能。

(二)设计思路本课程依据药品质量检测技术专业培养目标制定,在第三学期、第四学期学习。

课程融理论与实践教学为一体开展教学活动,通过对制剂基本理论、药物剂型、质量控制等方面的教学,使学生较系统地掌握本课程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与实际技能,为学生将来从事药品生产、医疗服务、临床应用等方面提供了发展平台。

本课程强调从掌握药剂学的基本概念、具体药物剂型的特点、制备工艺、质量控制等方面逐步深入展开教学。

本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安排总学时为128学时,理论70学时,实验、见习58学时。

二、课程目标(一)总目标要求学生掌握药剂学的基本概念、具体药物剂型的特点、制备工艺等药剂学的基本知识。

培养学生制剂生产和临床应用的执业能力,为学生从事药剂相关工作岗位奠定坚实的综合职业能力。

(二)具体目标四、实施建议(一)排课方式采用项目集中排课方式,要求每个项目教学任务与考核完成后才能进行下一个项目的教学。

(二)作业安排1、自学部分习题集及课后作业。

2、实验、见习报告的填写。

(三)课内与课外学时数要求课内教学按照课程标准要求,实际授课周数为32周,教学时数达到128学时,其中包括理论70学时,实验、见习58学时。

课外实习按照课程标准要求实习时数达到480学时。

(四)评价体系本门课程考核为实训项目考核,所有考核内容全部依据药剂学操作技能考核及评分标准对生产操作进行评分,最终以各项目得分进行加和得出期末总分。

实训项目考核满分为100分,合格为60分。

药剂学课程标准[详]

药剂学课程标准[详]

药剂学课程标准建议课时数:128适用专业:药品质量检测技术专业先修课程:药理学、微生物学开课单位:药学系一、前言(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专科药品质量检测技术专业的重要专业课之一。

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制剂的处方设计、基本理论、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和合理应用的综合应用性学科,具工艺学性质。

学习药剂学是药学生产、临床、经营管理服务等药学一线岗位的需要,是从事药学专业领域实际工作基本的职业能力和职业技能。

(二)设计思路本课程依据药品质量检测技术专业培养目标制定,在第三学期、第四学期学习。

课程融理论与实践教学为一体开展教学活动,通过对制剂基本理论、药物剂型、质量控制等方面的教学,使学生较系统地掌握本课程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与实际技能,为学生将来从事药品生产、医疗服务、临床应用等方面提供了发展平台。

本课程强调从掌握药剂学的基本概念、具体药物剂型的特点、制备工艺、质量控制等方面逐步深入展开教学。

本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安排总学时为128学时,理论70学时,实验、见习58学时。

二、课程目标(一)总目标要求学生掌握药剂学的基本概念、具体药物剂型的特点、制备工艺等药剂学的基本知识。

培养学生制剂生产和临床应用的执业能力,为学生从事药剂相关工作岗位奠定坚实的综合职业能力。

(二)具体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常用制剂的基本概念、基本的理论(2)熟悉常用制剂的生产制备流程,了解常用制剂的制备工艺(3)具备常用制剂的质量评定知识四、实施建议(一)排课方式采用项目集中排课方式,要求每个项目教学任务与考核完成后才能进行下一个项目的教学。

(二)作业安排1、自学部分习题集及课后作业。

2、实验、见习报告的填写。

(三)课与课外学时数要求课教学按照课程标准要求,实际授课周数为32周,教学时数达到128学时,其中包括理论70学时,实验、见习58学时。

课外实习按照课程标准要习时数达到480学时。

(四)评价体系本门课程考核为实训项目考核,所有考核容全部依据药剂学操作技能考核及评分标准对生产操作进行评分,最终以各项目得分进行加和得出期末总分。

药剂学课程标准课程名称药剂学课程代码230035课程类型专业

药剂学课程标准课程名称药剂学课程代码230035课程类型专业

《药剂学》课程标准课程名称:药剂学课程代码:230035课程类型:专业课程课程性质:必修课课程总学时:180学时理论学时:90学时开课学期:第四学期适用专业:三年高职药学先修课程:分析化学、有机化学、无机化学、药物化学、药理学一、概述(一)课程性质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制剂的处方设计、基本理论、制备工艺和合理应用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是药学类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

它为学生今后从事药物制剂的生产、科学研究及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奠定基础,是药物制剂专业重要专业课。

(二)课程基本理念本课程标准以实践教学为先导,以拓展专业视野为契机。

通过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的描述,展现课程的具体内容及应达到的目标。

在教学方法上,主要采用讲授、提问、练习、讨论、实验、实践等不同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1、围绕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以“贴近岗位”的原则,在保证教学内容科学性、思想性的同时,注重与实际工作接轨,重视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

2、通过药剂学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三基”(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科学思维能力、科学分析能力、创新能力和实事求是的作风,为将来从事药品生产及检验工作奠定基础。

3、通过一些列实践实验环节,使学生了解社会现状,掌握医药企业工作环境及制备流程,关注医药相关信息动态,具有职业敏感度。

(三)课程设计思路药剂学课程在第4学期开设,总课时为180学时,其中理论90学时、实践90学时,理论实践比例为1:1,课程框架及学时如下:课程框架及学时二、课程目标1、总目标通过本课程的课堂讲授及实验教学,要求学生掌握药物制剂的剂型概念,制剂的基本理论,各药物剂型的含义、特点,制备方法及质量标准;制剂的实验方法与技能。

熟悉制剂技术,制剂的单元操作。

了解制剂处方设计前工作,制剂中常用设备的种类、性能、特点等。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开拓创新的能力。

2、具体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各类药物药剂的含义与特点。

中药药剂学课程标准

中药药剂学课程标准

《中药药剂学》课程标准学院医药学系刘丽宁一、前言(一)课程定位中药药剂学是高职中药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中的必修课、核心专业课。

本课程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药剂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和合理应用等内容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

(二)课程设计1.课程设计理念理念:以“够用实用”为原则,以“淡化理论强化技能”为出发点,以“技能培养”为重点,以构建“岗位人、职业人、社会人”需要的经验和知识体系为准则,加强与医药行业企业进行合作,聘请行业技术骨干进校讲学。

注重理实相结合,力求教、学、做一体化。

在教学中充分体现职业型、实践性、开放性。

2.课程设计思路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应以“体现高职特色,强化技能操作”为要务。

做到:掌握中药常用剂型的概念、特点、制备工艺和质量控制等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中药调剂学的理论与方法,掌握现代中药药剂学的有关理论与技术;熟悉中药药剂新技术、新辅料、新工艺、新剂型,专用设备的基本构造与使用方法及保养方法等内容;了解国外制药学的发展。

教学内容模块整合,主要有四大模块:基本知识模块、技能知识模块推荐精选、拓展知识模块、技能训练模块。

各模块之间环环相扣,互为基础,又相互独立。

每一模块中包含多个教学情景,每一教学情景又是一个独立的教学模块,本课程以课堂讲授、多媒体课件演示;结合实验室产品制作(教、学、做)、观看实际生产过程录像片;同时加大了企业现场观摩教学(理实一体)、生产车间参观(见习);毕业顶岗实习等多元化的模式与手段等。

增强本课程的企业行业的参与度,聘请医药行业企业的技术骨干、岗位熟练工等讲解实践性强的环节。

充分体现本课程的职业特色与技能培养的主线。

二、课程总标准表1:课程总标准推荐精选推荐精选推荐精选三、学习情境(章、节)标准(提供以下个几个教学情境供各位老师参考)学习情境1:概述推荐精选推荐精选学习情境2:中药调剂推荐精选学习情境3:灭菌、防腐与空气净化(药剂卫生)推荐精选学习情境5:中药的浸提与纯化推荐精选学习情境7:浸出药剂推荐精选学习情境8:液体药剂推荐精选学习情境9:注射剂(附滴眼剂)推荐精选推荐精选推荐精选学习情境16:丸剂推荐精选推荐精选学习情境17:片剂推荐精选学习情境22: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概论推荐精选四、教学实施建议和要求(一)教材选用或编写要求1.使用教材推荐精选国家高职高专教材《中药药剂学》,主编:易生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2版。

中药药剂学课程标准

中药药剂学课程标准

中药药剂学课程标准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中药药剂学》课程标准学院医药学系刘丽宁一、前言(一)课程定位中药药剂学是高职中药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中的必修课、核心专业课。

本课程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药剂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和合理应用等内容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

(二)课程设计1.课程设计理念理念:以“够用实用”为原则,以“淡化理论强化技能”为出发点,以“技能培养”为重点,以构建“岗位人、职业人、社会人”需要的经验和知识体系为准则,加强与医药行业企业进行合作,聘请行业技术骨干进校讲学。

注重理实相结合,力求教、学、做一体化。

在教学中充分体现职业型、实践性、开放性。

2.课程设计思路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应以“体现高职特色,强化技能操作”为要务。

做到:掌握中药常用剂型的概念、特点、制备工艺和质量控制等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中药调剂学的理论与方法,掌握现代中药药剂学的有关理论与技术;熟悉中药药剂新技术、新辅料、新工艺、新剂型,专用设备的基本构造与使用方法及保养方法等内容;了解国外制药学的发展。

教学内容模块整合,主要有四大模块:基本知识模块、技能知识模块、拓展知识模块、技能训练模块。

各模块之间环环相扣,互为基础,又相互独立。

每一模块中包含多个教学情景,每一教学情景又是一个独立的教学模块,本课程以课堂讲授、多媒体课件演示;结合实验室产品制作(教、学、做)、观看实际生产过程录像片;同时加大了企业现场观摩教学(理实一体)、生产车间参观(见习);毕业顶岗实习等多元化的模式与手段等。

增强本课程的企业行业的参与度,聘请医药行业企业的技术骨干、岗位熟练工等讲解实践性强的环节。

充分体现本课程的职业特色与技能培养的主线。

二、课程总标准表1:课程总标准三、学习情境(章、节)标准(提供以下个几个教学情境供各位老师参考)学习情境1:概述学习情境2:中药调剂学习情境3:灭菌、防腐与空气净化(药剂卫生)学习情境5:中药的浸提与纯化学习情境7:浸出药剂学习情境8:液体药剂学习情境9:注射剂(附滴眼剂)学习情境16:丸剂学习情境17:片剂学习情境22: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概论四、教学实施建议和要求(一)教材选用或编写要求1.使用教材国家高职高专教材《中药药剂学》,主编:易生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2版。

药剂学课程标准

药剂学课程标准

药剂学课程标准建议课时数:128适用专业:药品质量检测技术专业先修课程:药理学、微生物学开课单位:药学系一、前言(一)课程性质本课程就是专科药品质量检测技术专业得重要专业课之一。

药剂学就是研究药物制剂得处方设计、基本理论、制备工艺、质量控制与合理应用得综合应用性学科,具工艺学性质。

学习药剂学就是药学生产、临床、经营管理服务等药学一线岗位得需要,就是从事药学专业领域实际工作基本得职业能力与职业技能。

(二)设计思路本课程依据药品质量检测技术专业培养目标制定,在第三学期、第四学期学习。

课程融理论与实践教学为一体开展教学活动,通过对制剂基本理论、药物剂型、质量控制等方面得教学,使学生较系统地掌握本课程得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与实际技能,为学生将来从事药品生产、医疗服务、临床应用等方面提供了发展平台、本课程强调从掌握药剂学得基本概念、具体药物剂型得特点、制备工艺、质量控制等方面逐步深入展开教学。

本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安排总学时为128学时,理论70学时,实验、见习58学时。

二、课程目标(一)总目标要求学生掌握药剂学得基本概念、具体药物剂型得特点、制备工艺等药剂学得基本知识。

培养学生制剂生产与临床应用得执业能力,为学生从事药剂相关工作岗位奠定坚实得综合职业能力。

(二)具体目标1。

知识目标:(1)掌握常用制剂得基本概念、基本得理论(2) 熟悉常用制剂得生产制备流程,了解常用制剂得制备工艺(3)具备常用制剂得质量评定知识四、实施建议(一)排课方式采用项目集中排课方式,要求每个项目教学任务与考核完成后才能进行下一个项目得教学。

(二)作业安排1、自学部分习题集及课后作业、2、实验、见习报告得填写。

(三)课内与课外学时数要求课内教学按照课程标准要求,实际授课周数为32周,教学时数达到128学时,其中包括理论70学时,实验、见习58学时。

课外实习按照课程标准要求实习时数达到480学时、(四)评价体系本门课程考核为实训项目考核,所有考核内容全部依据药剂学操作技能考核及评分标准对生产操作进行评分,最终以各项目得分进行加与得出期末总分、实训项目考核满分为100分,合格为60分。

《药剂学》课程标准

《药剂学》课程标准

《药剂学》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制药类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类平台课程,是在《化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基础》等课程基础上,开设的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课程,其任务是让制药类各专业学生掌握药品生产、药品质量检验、药品营销、临床调剂等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培养其行业通用能力提供课程支撑,同时也为相关专业后续课程学习奠定基础。

二、学时与学分72学时,4学分。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兼顾中高职课程衔接,高度融合药品生产与质量检验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和职业精神的培养。

1.依据制药专业类行业面向和职业面向,以及《中等职业学校制药类专业课程指导方案》中确定的人才培养定位、综合素质、行业通用能力,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突出药品生产、药品质量检验、药品营销、临床调剂及药品物流等能力的培养,结合学生职业生涯发展需要,确定本课程目标。

2.根据课程目标,以及药品生产、药品质量检验、药品营销等岗位需求,对接国家职业标准(初级)和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初级)中涉及药品生产、药品质量检验的基础理论知识、基础技能和职业操守,兼顾职业道德、职业基础知识、安全知识、相关法律法规知识,注重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反映技术进步和生产实际,体现科学性、前沿性、适用性原则,确定本课程内容。

3.以药品生产、药品质量检验、药品营销、临床调剂和药品物流等岗位典型的工作任务为主线,将相应的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有机融入所设置的模块和教学单元,依据学生认知规律和教学单元间的逻辑关系序化教学内容。

四、课程目标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掌握常用剂型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会指导药品生产、药品质量检验、药品营销、临床调剂和药品物流,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正确的职业观念。

1.掌握常用剂型的概念、特点、分类与质量要求,了解常用剂型的生产工艺、质量控制,了解药物新剂型、新技术、新工艺有关知识。

药剂学教学大纲(药剂专业)

药剂学教学大纲(药剂专业)

药剂学教学大纲药物制剂专业课程代码《药剂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药剂学是药剂学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之一,是研究药物剂型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及合理用药的综合性应用技术学科。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药物剂型及制剂的设计、制备和生产、质量控制及合理用药的理论知识及基本技能,为从事药物制剂的设计研究、开发、生产及合理用药奠定基础。

二、课程基本要求本课程分为掌握、熟悉、了解三种层次要求;“掌握”的内容要求理解透彻,能在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的学习和工作中熟练、灵活运用其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熟悉”的内容要求能熟知其相关内容的概念及有关理论,并能适当应用;“了解”的内容要求对其中的概念和相关内容有所了解。

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药物制剂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各种药物剂型的特点和质量要求;药物制剂的基本实验方法与技能。

熟悉各种剂型所需的辅料,各种剂型的基本制备方法、制备工艺及质量控制方法。

了解各个剂型制备的单元操作。

为从事药物制剂的剂型设计开发、生产及管理等打下基础。

药剂学教学总时数为144学时(其中理论学时为76学时,实验学时为68学时),教学课程共分19章。

本课程大体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从一章到八章,主要内容为药物剂型概论;第二部分从九章到十五章,主要内容为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第三部分从十六章到十九章,主要内容为药物制剂的新技术与新剂型。

考试内容中“掌握”的内容约占70%,“熟悉、了解”的内容约占25%,超纲的内容占5% 。

本大纲的配套使用教材是普通高等学校“十五”规划教材《药剂学》第五版(崔福德主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年)。

三、课程基本内容、学时分配第一篇药物剂型概论(34学时)第一章绪论(3学时)一、课程内容掌握:1、药剂学的定义及宗旨2、药剂学的相关术语(制剂、剂型、制剂学和调剂学)3、药物剂型的重要性4、药剂剂型的分类5、中国药典的概况、特点、沿革及其他药品标准6、GMP、GLP与GCP的概念熟悉:1、药剂学的任务2、药剂学的分支学科(工业药剂学、物理药剂学、药用高分子材料学和生物药剂学)3、熟悉生物药剂学剂学、药物动力学、临床药剂学的概念、研究范围及与药剂学之间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剂学课程标准
建议课时数:128
适用专业:药品质量检测技术专业
先修课程:药理学、微生物学
开课单位:药学系
一、前言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专科药品质量检测技术专业的重要专业课之一。

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制剂的处方设计、基本理论、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和合理应用的综合应用性学科,具工艺学性质。

学习药剂学是药学生产、临床、经营管理服务等药学一线岗位的需要,是从事药学专业领域实际工作基本的职业能力和职业技能。

(二)设计思路
本课程依据药品质量检测技术专业培养目标制定,在第三学期、第四学期学习。

课程融理论与实践教学为一体开展教学活动,通过对制剂基本理论、药物剂型、质量控制等方面的教学,使学生较系统地掌握本课程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与实际技能,为学生将来从事药品生产、医疗服务、临床应用等方面提供了发展平台。

本课程强调从掌握药剂学的基本概念、具体药物剂型的特点、制备工艺、质量控制等方面逐步深入展开教学。

本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安排总学时为128学时,理论70学时,实验、见习58学时。

二、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要求学生掌握药剂学的基本概念、具体药物剂型的特点、制备工艺等药剂学的基本知识。

培养学生制剂生产和临床应用的执业能力,为学生从事药剂相关工作岗位奠定坚实的综合职业能力。

(二)具体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常用制剂的基本概念、基本的理论
(2)熟悉常用制剂的生产制备流程,了解常用制剂的制备工艺
(3)具备常用制剂的质量评定知识
四、实施建议
(一)排课方式
采用项目集中排课方式,要求每个项目教学任务与考核完成后才能进行下一个项目的教学。

(二)作业安排
1、自学部分习题集及课后作业。

2、实验、见习报告的填写。

(三)课内与课外学时数要求
课内教学按照课程标准要求,实际授课周数为32周,教学时数达到128学时,其中包括理论70学时,实验、见习58学时。

课外实习按照课程标准要求实习时数达到480学时。

(四)评价体系
本门课程考核为实训项目考核,所有考核内容全部依据药剂学操作技能考核及评分标准对生产操作进行评分,最终以各项目得分进行加和得出期末总分。

实训项目考核满分为100分,合格为60分。

(五)教学方法与指南
1、教学中要积极改进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按照学生学习的规律和特点,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培养勇于实践的能力。

2、教学中应多采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方式,多采用适应科学技术和生产发展需要的教学手段,例如幻灯、投影、录象和现代教育技术。

3、尽量采用实际操作与参观相结合的方法,来提高学习效率。

4、要增加反复练习的次数,以保证熟练掌握。

(六)教学参考书
5.6.1《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化学工业出版社。

5.6.2《药剂学》崔福德,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六版。

5.6.3《药剂学》刘蜀宝,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第1版
五、教学评价
1、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过程评价包括平时学生的到课情况、课堂表现、作业本、实验报告、见习报告,结果评价主要是指最后的实验操作技能考核和理论知识考试。

2、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的比例为3:7。

3、本课程以百分制考核,60分为及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