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毕业论文范文

合集下载

专科药学毕业论文【5篇】

专科药学毕业论文【5篇】

专科药学毕业论文【5篇】转眼间大学生活即将结束,众所周知毕业生要通过最后的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一种的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形式,那么毕业论文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人见人爱的我分享的5篇《专科药学毕业论文》,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将不胜荣幸。

专科药学毕业论文篇一[关键词]中药师;临床药学服务;重要作用临床药学是临床工作与药学相互连接的纽带,两者之间的密切结合是提高医疗质量、指导临床安全合理用药、保障患者医疗安全的的重要途径。

我国的临床药学已有近二三十年的历史,目前普遍存在进展较慢,发展不均衡等许多问题,临床药学的价值和重要性没有体现出来[1]。

中药师要为中医的临床工作提供更多、更新的药学服务,就要求中药师不断拓宽专业知识、熟悉现代管理的模式、规范药品的管理,还要不断研发新技术、新剂型,提高中药专业整体素质,充分密切配合临床工作,还要积极开展临床药师工作,全方位发展,才能为中医临床提供更好的支持[2]。

实践证明,临床药学的核心是“临床”,是医、药结合共同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途径,现代药学的服务模式是将药学与临床有机地结合,充分合理利用药学领域中的知识为临床诊断、治疗服务[3]。

其目的也就是要提高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

笔者就临床实际工作中的一些经验,讲述药学服务在临床药学活动中必须考虑的几点问题。

1 .中药师必须符合临床药学服务中的要求临床药学服务工作中,中药师必须具备广泛的知识,扎实的基本功,能应付一些突如其来的事件。

中药师是指国家在中药生产和中药流通领域实施执业中药师资格制度。

中药师必须具备扎实的业务能力,对中药材、中成药、中药饮片、中医药保健品的各个环节非常了解,对中药的原料、产地、炮制、保存等,通过实践工作,能够非常熟悉。

在医师和患者之间起到连接作用,能够协助医生在正确的时机为患者开具药物和剂量正确的处方,还要避免药物间不良相互作用,能够解决影响药物治疗的相关因素等方面的问题。

对于患者,能够帮助其充分了解处方的使用方法、药物的炮制和服用方法,充分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

药学专业毕业论文范文三篇

药学专业毕业论文范文三篇

范文一:中西药配伍禁忌探讨摘要:中西医结合发展的今天,怎样联用中西药才能增强疗效、避免产生不良反应,达到合理用药的目的,已经成为困扰临床医师的问题,也是临床药师研究的重要内容。

本文将就不恰当的中西药联用时药物所发生的理化性质的改变、药理变化,导致药物的治疗效果的降低、毒性反应的增加等问题进行总结讨论。

关键词:药物不良反应合理配伍用药安全引言:中西药配伍,已成为当今临床治疗的一个手段,中西药配伍,有此能提高疗效,降低毒副作用,但有些却降低疗效或产生毒副反应,中药的应用和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经过长期实践有了一定的认识,而中西药的配伍禁总在临床上却重视不够,常存在不合理用药现象。

现从药理化学和药理学两方面讨论中西药的配伍禁忌。

一、理化性质改变。

导致疗效降低或毒性增加1、形成沉淀含有鞣质的地榆、石榴皮、五倍子、大黄等中药以及麻仁丸、利胆片等中成药与某些西药制剂联用会使其理化性质发生改变:如与四环素类、红霉素等甙类,麻黄素、阿托品等生物碱以及亚铁盐制剂、碳酸氢钠制剂联用会产生沉淀,影响吸收。

2、形成络合物含有槲皮素的中药柴胡、桑叶、槐角及含有这些中药的制剂与含各种金属离子的西药合用会形成络合物,影响吸收。

3、酸碱中和五昧子、女贞子等酸性中药与氧氧化铝、氨茶碱等碱性西药合用,煅龙骨、煅牡蛎、硼砂等碱性中药与胃蛋白酶合剂、乙酰水杨酸等酸性西药合用都会起中和反应,使药效降低甚至失去药效。

二、药理变化。

导致疗效降低或毒性增加1、药动学变化(1) 硼砂、海螵蛸、瓦楞子、皂角等碱性中药及其制剂与心得安、氯丙嗪、硫酸亚铁等联用会使其吸收降低,与奎宁、氯奎、强力霉素、新斯的明联用会使其从尿排出,促使血药浓度降低,与奎尼丁联用会导致排出减少,血药浓度增加而引起中毒。

⑵碱性中药如硼砂、煅牡蛎等,使尿液酸化药等解离增多,排泄加快,使作用时间和作用强度降低。

(3) 中西药配伍后,不同药物的血浆蛋白结合率不同,使药物的血药浓度有所变化,从而影响其组织结合。

药学的毕业论文

药学的毕业论文

药学的毕业论文药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其教学工作的核心任务是培养职业能力,实践教学是药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药学的毕业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药学的毕业论文篇1探讨影响中药毒副作用的因素摘要:随着我国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自我保健的意识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

中药作为一种天然药材,虽然相对安全,但也不是绝对安全。

本文主要讲述了六个对中药毒副作用有影响的因素。

关键词:中药;毒副作用;影响随着我国中医药的发展,中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可见。

然而人们对中药的认识却存在着一定的误区,例如有的人认为中药不存在毒副作用,有的人却又认为中药有很强的毒性。

这两观点都是不正确的,我们不能够夸大中药的疗效与毒性,也不能够说其不存在任何毒副作用。

1对中药毒副作用的认识中药的毒性有着广义与狭义之分。

从广义上讲中药的毒性就是药物的偏性,只要是药物就会有一定的偏性存在,由此可见毒性具有普遍性。

金代医学家张子和曾经说过:“凡药有毒也,非止大毒、小毒谓之毒。

”从狭义上讲,中药的毒性指的是药物对人体的伤害性,许多药物是无毒的,因此,药物毒性具有特殊性,是少数毒药才具有的性能。

在《神农本草经》中将中药分为上中下三品,其根据就是中药有毒、无毒来进行分类的,由此可见对于中药的毒副作用的认识并不是从现代才有的,古代的医学家对此早有认识。

我国2005年版的《中国药典》将中药的毒性划分为大毒、有毒、小毒,就是依据狭义的中药毒性而划分的。

2影响中药毒副作用的相关因素2.1药物品种中药的毒副作用有很多都是因为药物品种的原因所引起的。

中药中将有些不同种的药物冠以同一名称,导致一些医者将一部分有毒的药物与无毒药物混用,常出现此类中毒事件。

例如木通有多种,有关木通、川木通、木通这三个品种,它们都蕴含有有毒成分马兜铃酸A、B、D及衍生物,但是其含量却是依次递减。

还有一些中药本身并无明显的毒副作用,但却有可能因为生长的环境而成为有毒的中药。

药学分析论文六篇

药学分析论文六篇

药学分析论文六篇药学分析论文范文11.1我院临床药师的用药分析:该处方合理。

吲达帕胺晨起服用,以免晚间服用频繁排尿影响睡眠,长期服用吲达帕胺,须定期监测电解质。

若血钾偏低,可赐予适当补钾治疗;坎地沙坦片属于长效降压药,一般成人1次/d,4~8mg必要时可增加剂量至12mg。

患者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且使用利尿药、钙拮抗剂和ARB3种降压药,在日剂量正常前提下坎地沙坦一日剂量均分2次给药,血药浓度更加平稳。

硝苯地平控释片需整片药片吞服,服药时间不受就餐时间的限制。

阿托伐他汀晚上服用由于胆固醇具有夜间合成较强的特点,而他汀类主要是通过限制胆固醇的合成起效的,故此类药物最好在夜间服用。

1.2医生和临床药师角度的用药分析比较:从医生的用药分析来看,分析的内容涵盖药物的选择、治疗的时间学、药物的副作用,较好地体现出临床思维。

临床医生在全面把握病情、药物、患者的有关状况下制订用药方案。

首先明确药物治疗目的,平稳掌握血压至目标水平且掌握其他心血管危急因素;然后选择合适的药物,需要兼顾考虑疾病的病因、诱因、发病机制、并发症用药、药物的药动学、不良反应和患者的其他因素如年龄、性别、生理特征、并发症、既往用药等。

该用药分析重视药物的比较,除了考虑疗效还要兼顾并发症、药物的不良反应;降压药服药时间与实现平稳降压也有很大的关系,正确的用药时间能够提高药效、削减不良反应和提高用药的依从性。

临床药师的用药分析着重从药物的用法用量、不良反应分析用药的合理性。

临床医生在分析用药时,药物选择的合理性更多是依据药物的药理作用是否与诊断相符、药物的剂量、不良反应与配伍禁忌是否影响治疗,至于药物的比较、是否是最佳的选择往往不做过多的分析。

目前临床药师的用药分析主要集中在是否符合用药规范的范畴,而不是集中到用药方案是否适合患者的病情。

这样的用药分析自然是以药物为中心,凸显了临床药师药物应用、药物疗效评价力量的不足,临床药学专业尚未解决将医学与药学学问有机结合的难题。

药学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药学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药学本科毕业论文范文药学专业发展的首要任务是药学人才的培养,那药学专业的毕业论文要怎么写呢?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药学本科毕业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药学本科毕业论文范文篇1浅谈药品不良反应与安全用药随着社会的发展,如何安全、有效、合理的用药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近年来关于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的报道和讨论比较多,已引起了各方面的注意。

临床上对药品的要求不仅仅局限于对疾病的治疗作用,同时也要求在治疗疾病的同时,所使用的药品应当尽可能少地出现ADR。

根据WHO报告,全球死亡人数中有近1/7的患者是死于不合理用药[1]。

在我国,据有关部门统计,药物不良反应在住院患者中的发生率约为20%,1/4是抗生素所致。

每年由于滥用抗生素引起的耐药菌感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就达百亿元以上[2]。

合理用药始终与合理治疗伴行,是一个既古老又新颖的课题,也是医院药学工作者永恒的话题。

医院药学工作的宗旨是以服务患者为中心、临床药学为基础,促进临床科学用药,其核心是保障临床治疗中的安全用药。

目前公认的合理用药的基本要素:以当代药物和疾病的系统知识和理论为基础,安全、有效、经济及适当的使用药物[2]。

下面结合临床工作实践,并结合文献,浅谈一下临床常见的药品不良反应与安全用药问题。

1 抗生素滥用,导致药物的不合理应用现如今医疗纠纷频发、医源性或药源性事件居高不下、医疗以及用药成本过高等,已成为多数国家、地区面临的问题,我国在这些方面也有许多相似之处。

合理用药的实践步履艰难,进展迟缓,远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

实际上,药物不良反应已成为危及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而抗生素的滥用现象在我国临床中已非常普遍。

有资料表明,我国三级医院住院患者抗生素使用率约为70%,二级医院为80%,一级医院为90%[3]。

抗生素的滥用,不仅使药物使用率过高、导致医药费用的急剧上涨,同时也给临床治疗上带来了严重的后果。

药学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药学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药学专业毕业论文范文药学是连接健康科学和化学科学的医疗保健行业,它承担着确保药品的安全和有效使用的职责。

药学主要研究药物的来源、炮制、性状、作用、分析、鉴定、调配、生产、保管和寻找(包括合成)新药等。

药学专业毕业论文一:解痉平喘药物主要包括β2-受体激动剂、抗胆碱药、茶碱类和炎症介质拮抗剂等;抗炎治喘类药包括糖皮质类固醇激素、炎症介质受体拮抗剂、肥大细胞膜稳定剂等。

现就几种常用支气管哮喘治疗药物的合理使用报道如下。

一、茶碱茶碱具有舒张支气管平滑肌、强心、利尿、扩张冠状动脉、兴奋呼吸中枢和呼吸肌等药理作用。

本品与β2-受体激动剂联合应用时易于诱发心律失常,应谨慎使用并适当减少剂量。

茶碱的治疗窗窄,且存在较大个体差异,可引起心律失常、血压下降,甚至死亡,有条件时应监测茶碱血药浓度,其有效、安全血药浓度为6~15mg/L。

影响茶碱代谢的因素较多,如发热、妊娠、肝脏疾患、充血性心力衰竭及合用甲氰咪胍或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等药物,应引起重视。

多索茶碱的作用与氨茶碱相同,但不良反应较轻。

茶碱缓(控)释片口服后昼夜血药浓度平衡,平喘作用可维持12~14h,尤其适用于夜间哮喘症状的控制。

由于血药浓度平稳、维持时间长,比普通剂型的茶碱安全、有效,与糖皮质激素和抗胆碱能药物联用具有协同作用。

二、糖皮质激素类可分为吸入型糖皮质激素和口服糖皮质激素。

吸入型糖皮质激素局部抗炎作用强。

通过吸气过程给药,药物直接作用于呼吸道,所需剂量小,且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进入血液的药物大部分被肝脏灭活,而使全身不良反应较小,吸入型糖皮质激素使用1w方可奏效。

溶液型和气雾型制剂可造成患者声音嘶哑和口咽部真菌感染等症状。

目前上市的药物中丙酸氟替卡松和布地奈德的全身不良反应较少,因此,吸入型糖皮质激素被推荐作为长期治疗持续性哮喘的首选药物。

当吸入型糖皮质激素无效时,应尽早改用口服剂型。

可选用半衰期短的泼尼松、泼尼松龙或甲基泼尼松龙等,采用每天或隔天清晨顿服的给药方式,以减少外源性激素对脑重体-肾上腺轴的抑制作用。

药学方面的毕业论文

药学方面的毕业论文

药学方面的毕业论文随着我国药学学科的发展,教学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药学方面的毕业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药学方面的毕业论文篇1浅谈生物制药技术摘要:现代生物制药技术是一项与制药产业结合极为密切的高新技术,不断为医药行业提供新产品、新剂型,为制药界开创一条崭新之路,正在改变生物制药业的面貌,为解决人类医药难题提供最有希望的途径。

文章分析了几项生物制药技术,并对生物制药的展望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生物制药技术一、生物制药技术简介1。

基因工程技术:激素和许多活性因子是调节人体生理代谢与机能的重要物质,其活性强,临床疗效明显,但这些物质自然界甚为稀少,从人体及动物中提取难度大,来源有限,无法满足临床需要,而现代生物制药技术却为临床提供了这类廉价、高效的药品。

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的激素类药物,一般从动物中提取,其资源缺乏,价格昂贵,利用基因工程手段将人或动物胰岛素合成基因分离后移植到微生物细胞中,并实现基因表达,这样用基因工程手段得到基因重组微生物被称为基因工程菌,利用基因工程菌在200L发酵灌中产生10克胰岛素相当于450千克胰脏中提取的产量。

人生长激素(简称HGH)是脑下垂体前叶分泌的由191种氨基酸组成蛋白质类激素,分子量为22000D。

以前,人生长激素只能从人脑垂体前叶中分离纯化,应用深受限制,而目前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动物细胞工艺可得到,并且与人生长激素相同,临床用于治疗垂体前叶HGH分泌障碍引起的侏儒症,促进烧伤及骨折等创伤性组织的恢复,也用于改善老年性肾萎缩的症状及治疗胃溃疡。

2. 酶及细胞固定化技术:微生物转化及酶催化工艺早已在制药工业中广泛应用。

酶与固定化技术结合弥补酶的不足,在制药界取得显著发展,如用大肠杆菌酞化酶生产6一APA、犁头霉素生产氢化可的松、乳酸菌转化蔗糖制备右旋糖醉等。

原西德BeohringerNannhein公司在青霉素酞化酶固定化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他们用聚丙酞胺凝胶包埋法制成微型小球状固定化酶已投人生产,其表面活性为100一150U/g,1kg固定化酶可生产500kg6一APA,能连续反应300次,他们用第二代工程菌的固定化酶转化率达到85%一90%,反应次数达900次,有人用固定化后活力可维持100天以上,固定化细胞、特别微生物细胞在抗生素、激素、氨基酸等药物的合成中得到广泛的研究和应用。

关于药学的毕业论文

关于药学的毕业论文

关于药学的毕业论文药学是现代国际交流中我国独具特色的优势之一。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药学的毕业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关于药学的毕业论文篇1浅探如何规范药房管理提高药房效率随着社会的发展,药房管理的机制、体制必然会向科学化管理、规范化管理、法制化管理转变,真正为广大群众提供高效、安全、价廉的药品。

门诊药房、病区药房、药库等医院药房系集技术、管理、经营于一体的综合性机构。

应该来说,药房在医院的经济活动和医疗业务中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药房的管理渗透于药房服务活动的全过程。

随着社会的发展,药房管理的机制、体制必然会向科学化管理、规范化管理、法制化管理转变,真正为广大群众提供高效、安全、价廉的药品,在坚持创造最大社会效益的前提下,在不增加患者负担的前提下,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步增长,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阐述了提升药房管理水平的具体途径,提升药剂人员素质的具体措施,提升药剂人员服务水平的具体内容。

现报告如下。

1 提升药房管理水平1.1 规范药品采购行为。

医院药房药品质量的重要保障渠道就是着力规范药品采购行为。

医院药房所购进的药品其供应商、生产商必须要具备药品经营生产资格。

尤其要优选GMP认证企业生产的药品,建立药品购进与验收制度,要把GSP认证的药品经营企业作为主供货渠道,所采购的药品必须符合《药品管理法》规定,坚决杜绝购进和销售假冒伪劣药品。

药品采购必需专人负责,专人审批,医院其他人员都不得擅自购入药品。

1.2 规范药品管理措施。

首先要规范有效期药品管理。

认真执行药品有效期登记制度,药房工作人员须定期检查库存药品的有效期,以书面化的形式,列出即将在本月过期的药品,从而为药物的调配使用提供最新的信息。

其次要规范药品存贮管理。

药品存贮要采取先进先出、推陈贮新的原则,避免发生药品的积压过期的情况,确保医院临床用药的安全性。

第三要规范贵重药品的管理。

药房必须要清点库存贵重药品数量、使用量,库存贵重药品必须做到登记数量与实际数量数目一致,做到账物相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苦玄参化学成分和定量分析研究进展苦玄参为玄参科(scrophulariacea) 植物苦玄参picria felterrae lour.的干燥全草,为常用中药,系玄参科苦玄参属唯一的一种植物,为一年生草本,其性寒味苦,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功能。

用于感冒风热、咽喉肿痛、痄腮、胃热腹痛、痢疾、跌打损伤、疖痈、毒蛇咬伤〔1,2〕等证。

在民间传统应用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收载于中药材标准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现将其近年来在化学成分和质量分析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化学成分迄今为止,苦玄参中的化学成分主要集中在葫芦苦素(cucurbitacin)三萜成分和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报道,国外对苦玄参进行研究,发现其有效成分主要为四环三萜苷类。

三萜成分是苦玄参中最早被报道的一类化学成分,由于它们与葫芦科植物中的苦味素结构相似,所以也有文献将其称为葫芦苦素(cucurbitacin)〔3〕。

成桂仁等自苦玄参药材中共分离鉴定了 6 个葫芦苦素类苷元、1 个皂酮、10 个皂苷〔4~17〕和 3 个黄酮〔18〕。

王力生等〔19〕从苦玄参乙醇提取物的较低极性部位中分离鉴定了6个化合物,即n-benzoylphenylalanyl-l-phenylalaninol acetate①,1-羟基-7羟甲基蒽醌②,9,16-二羟基-10,12,14-三烯-十八碳酸③,5,7,4'-三羟基黄酮④,β-谷甾醇⑤和胡萝卜苷⑥。

化合物①~③的13c-nmr数据为首次提供。

邹节明等〔20〕用硅胶和mci柱色谱分离纯化,得到2个不含呋喃环的葫芦苦素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1,24-二酮-5,21-二烯葫芦素-3α-o-β-d-吡喃木糖基-16α-o-α-l-吡喃鼠糖苷(脱氢拜俄尼苷)和己降葫芦苦素f,其中前者为新化合物,后者首次从苦玄参中分离得到。

此外,他们还用采用大孔树脂、硅胶柱色谱纯化得到一个新的三萜皂苷—11,22-三羰基-16α-羟基-(20s,24)- 环氧苦味素-5,23-二烯-2β-o-β-d-吡喃葡糖苷(苦玄参苷xi)〔21〕。

现将已从苦玄参中分离鉴定的三萜成分和黄酮类化合物结构整理如下。

1.1四环三萜类苷及苷元见表1~2,图1~6。

表1四环三萜类苷及苷元结构式(略)表2四环三萜类苷及苷元结构式(略)表3黄酮类化合物结构式(略)2定量分析四环三萜苷类是苦玄参中主要活性成分,苦玄参ia和ib是其中的主要苷元,药理实验证明,苦玄参干浸膏有明显的抗炎及镇痛作用〔22〕。

2014版《中国药典》正文未收载该品种,但有些以其为原料的中成药如妇炎净胶囊等已收载入《中国药典》(2014年版及2014版)〔23〕。

目前学者对苦玄参质量分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苦玄参药材及其中成药中苦玄参苷ia含量的测定方面。

2.1高效液相色谱法勇等〔24〕用rp-hplc法,采用c18 ods2柱(5 μm,4.6 mm×250 mm),以乙腈-0.3%磷酸(34∶66)为流动相,流速lml/min,柱温为25℃,检测波长为264 nm,对不同产地、不同采收季节苦玄参中苦玄参苷ia进行含量测定。

结果显示,苦玄参苷ia进样量在0.42~2.10 μg的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100.4%,rsd=1.64%(n=6)。

实验证明不同产地苦玄参中苦玄参苷ⅰa的含量不同,苦玄参采收季节不同是影响其含量的一个因素。

邹节明等〔25〕将超滤技术用于苦玄参等药材有效成分的分离提取,以提取物中有效成分(苦玄参苷ⅰa)的转移率、药液的膜通量和干膏(固体物)降低率3个考察指标作为评价的标准,对苦玄参水提液进行超滤实验,用hplc法测定苦玄参苷ia的含量,结果在超滤前药液中的含量约为0.28%,而超滤后在药液中能达到0.22%以上,转移率能够达到80%以上,干膏降低率达到了45%以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成远等〔26〕采用rp-hplc法测定、、亳州、樟树和5个产地苦玄参中苦玄参苷ia含量,色谱条件为:kro-masilc-18柱(4.6 mm×250 mm,5 μm),柱温35℃;流动相乙腈-0.5%醋酸=36∶64,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64 nm。

结果显示各地苦玄参药材中苦玄参苷ⅰa的含量差异较大,亳州和樟树所产苦玄参药材中苦玄参苷ⅰa的含量较高。

邹节明等〔27〕以hplc法测定苦玄参苷ia的含量为指标,筛选适用的大孔吸附树脂型号,评价树脂吸附与解吸工艺,结果表明苦玄参提取物精制适用hpd50号树脂,吸附阶段泄漏点和饱和点分别在1.5和l1左右,解吸阶段的适用乙醇浓度分别为50%,苦玄参苷ia含量可提高4倍以上。

甄汉深等〔28〕采用agilent zorbax eclipse xdb c8色谱柱(4.6 mm×150 mm,5 μm),以乙腈-0.5%醋酸(32∶68)为流动相,流速1 ml?min-1,检测波长264 nm,测定两种不同产地种植的苦玄参药材的茎、叶中苦玄参苷ⅰa的含量。

实验结果显示,苦玄参苷ⅰa在2.28~11.4 μg 围线性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1.1%,rsd=2.4%(n=5)。

两种产地叶中苦玄参苷ⅰa均明显高于茎。

胡慧玲等〔29〕用kromasil ods-1 hplc柱c18(250 mm×4.6 mm,5 μm),以乙腈-水-冰醋酸(38∶62∶0.5)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柱温40℃,检测波长264 nm,对妇炎宁片中的苦玄参苷ia进行了含量测定。

结果为苦玄参苷ia在线性围为0.1~0.6 μg围线性良好(r=0.999 5),平均回收率为101.22%,rsd=2.16%(n=5),10批样品的平均测定结果为3.44 mg/g。

2.2薄层扫描法邹节明等〔30〕采用薄层扫描法测定不同产地苦玄参的根、茎、叶中苦玄参苷ⅰa和ⅰb的含量,以甲醇为溶媒,超声提取苦玄参各药用部位,提取物经大孔树脂d101精制后,点于含1%cmc-na的硅胶gf254板上,以氯仿-甲醇-水(4∶1∶0.1)为展开剂展开后,用camag tlcⅲ型线性扫描仪测定,检测波长为268 nm,狭缝尺寸为8 mm×0.6 mm。

结果显示,苦玄参苷ⅰa的点样量在1.1~5.4 μg,苦玄参苷ⅰb在1.0~6.2 μg围与各自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分别为0.999 0和0.999 2,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3%和97.5%;在同一产地不同药用部位中,苦玄参苷ⅰa和ib的含量:叶中最高,茎中次之,根中最低;在同一药用部位中,叶中苦玄参苷ⅰa含量高于ⅰb,根和茎中苦玄参苷ⅰb含量高于ⅰa。

勇〔31〕采用双波长薄层扫描法分别测定炎肿化毒片、炎见宁片和妇炎净胶囊中苦玄参苷ⅰa的含量,用5%cmc-na的硅胶gf254板,展开剂为氯仿∶甲醇=4∶1,在紫外灯下(254 nm)检视定位,进行光谱扫描,扫描条件为:λs=270nm,λr=350 nm,sx=3,反射式锯齿形扫描。

结果表明苦玄参苷ⅰa的点样量在2.4~7.2 μg 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9%,rsd=1.8%(n=5)。

明廉〔32〕用同样的方法测定苦玄参中苦玄参苷ⅰa的含量,从测定结果来看,与成桂仁〔12〕报道从苦玄参中提取分离苦玄参苷ⅰa和ⅰb的收得率0.25%和0.17%基本一致。

2.3其他方法王力生等[33]以tlc为检测手段,考察d-101大孔吸附树脂对苦玄参总皂苷的吸附和洗脱条件,并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提取物中苦玄参皂苷的含量。

结果d-101大孔吸附树脂可以把苦玄参总皂苷含量由浸膏中的8.7%提高至27.3%,增加20%乙醇洗脱操作可进一步提高至52.1%;苦玄参总皂苷的最大吸收波长为261 nm,与苦玄参苷ⅰa一致。

苦玄参苷ⅰa在4.56~91.2 μg/ml与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6.3%。

结果表明,d-101大孔吸附树脂能有效富集并纯化苦玄参总皂苷;分光光度法测定苦玄参总皂苷含量具有快捷、准确的特点。

3结语苦玄参所含化学成分复杂,具有多种生物活性。

本文依据皂苷元母核将其归纳分类,为进一步探讨苦玄参的化学成分和构效关系研究提供了方便和依据。

苦玄参苷ia是苦玄参三萜部位中含量最高的成分,在干植物中的含量约为0.25%〔12〕,有中枢抑制作用和抗补体作用〔3〕,是苦玄参的主要活性成分,因此苦玄参定量分析方面报道最多的是苦玄参苷ⅰa的含量测定,各地苦玄参药材中苦玄参苷ⅰa的含量差异较大,含量的差异与很多因素有关,与采收的季节也有关系,因此,今后可对苦玄参的最佳采收期及最适加工方法进行进一步考究。

苦玄参苷ⅰa的含量测定方法比较发现,薄层扫描法测定含量时易出现斑点不清、拖尾等现象。

高效液相色谱法集分离和测定为一体,简便、稳定、重复性好,易与其他干扰成分分开,可作为苦玄参质量控制的研究方法。

【参考文献】〔1〕壮族自治区卫生厅.中药材标准(1900年版)〔s〕.:科学技术,1992:225.〔2〕中国药材公司.中国中药资源志要〔m〕.:科学,1994:1149.〔3〕ying huang, tess de bruyne, sandra apers, et al.complement-inhibiting cucurbitacin glycosides from fel-tarrae〔j〕.j. nat. prod.,1998,61:757.〔4〕成桂仁,金静兰,文永新,等.自苦玄参中分得五种新三萜化合物〔j〕.药学通报,1981,16:116.〔5〕福森,启泰,海富.环氧形苦玄参苷元的晶体机构〔j〕.物理学报,1981,30(8):1141.〔6〕成桂仁,金静兰,甘立宪.苦玄参酮ⅰ的结构〔j〕.植物学报,1982,24 (2):194.〔7〕成桂仁,金静兰,文永新,等.苦玄参化学成分研究ⅰ-苦玄参苷元ⅰ的结构〔j〕.化学学报,1982,40(8):737.〔8〕甘立宪,伍文超,周维善,等.苦玄参化学成分研究ⅱ-苦玄参苷元ⅱ和ⅲ的结构〔j〕.化学学报,1982,40(9):812.〔9〕甘立宪,周维善,成桂仁,等.苦玄参苷元ⅳ及其降解产物的结构研究〔j〕.植物学报,1982,24(1):59.〔10〕甘立宪,毛国清,伍文超,等.苦玄参化学成分的研究ⅴ-苦玄参苷元v 和vi的结构〔j〕.化学学报,1982,,40(10):926.〔11〕甘立宪,毛国清,伍文超,等.苦玄参化学成分的研究ⅵ-苦玄参苷元2及有关化合物的立体化学〔j〕.化学学报,1984,42(1):70.〔12〕成挂仁,金静兰,文永新,等.苦玄参化学成分的研究ⅶ-苦玄参戒ⅰa 和ⅰb的结构〔j〕.化学学报,1985,43.374.〔13〕金静兰,文永新,成桂仁,等.苦玄参化学成分的研究ⅷ-苦玄参苷ⅱ的结构〔j〕.化学学报,1987,45(10):1133.〔14〕成桂仁,金静兰,文永新,等.苦玄参苷a和b的结构〔j〕.植物,1984,,4(1):51.〔15〕lin youjun, chen zhongliang.new tetracyclic triperpene glycoside from picria fel-tarrae lour〔j〕.journal of asian natural products research,1998,1 (1):21.〔16〕gan lixian, chen yuqing, zhou weishan, et al.studies on triterpenoids and their glycosides from chinese medicinal herb picria fel-tarrae lour〔j〕.studies in organic chemistry (amsterdam),1986,26 (new trends natural product chemistry):95.〔17〕lihong hu, zhongliang chen, yuyuan xie.new triterpenoid saponins from picria fel-tarrae〔j〕.j. nat. prod.,1996,59 (12):1186.〔18〕huang, ying, de bruyne, tess, apers, et al.flavonoid glucuronides from picria fel-tarrae〔j〕.phytochemistry,1999,52(8):1701.〔19〕王力生,马学敏,郭亚健.苦玄参的化学成分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14,29(2):149.〔20〕邹节明,王力生,马学敏.苦玄参中一个新葫芦素成分的分离与结构鉴定〔j〕.药学学报,2014,39(11):910.〔21〕邹节明,王力生,郭亚健,等.苦玄参中一个新苦玄参酮苷的分离与结构鉴定〔j〕.药学学报,2014,40(1):36.〔22〕周芳,萍,勇,等.苦玄参干浸膏抗炎镇痛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4,13(4):244.〔23〕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ⅰ部〔s〕.:化学工业.2014:457.〔24〕勇,甄汉深,婧,等.hplc法测定苦玄参中苦玄参苷ⅰa的含量〔j〕.世界科学技术一中医药现代化,2014,8(6):28.〔25〕邹节明,阮征,建华,等.超滤技术分离中药有效成分的实验研究〔j〕.中国医药学报,2014,18(2):76.〔26〕成远,钟宏.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产地苦玄参中苦玄参苷ⅰa含量〔j〕.化学工程师,2014,2:37.〔27〕邹节明,陆浩,何斌,等.苦玄参、黄芩与黄柏的大孔树脂提取研究〔j〕.中草药,2014,34(3):222.〔28〕甄汉深,何翠薇,勇,等.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苦玄参药材中的苦玄参苷ⅰa含量〔j〕.科学院学报,2014,22(s):403.〔29〕胡慧玲,付超美,王战国.hplc测定妇炎宁片中苦玄参苷ⅰa的含量〔j〕.中成药,2014,29(3):附10.〔30〕邹节明,王力生,严海,等.tlcs法测定苦玄参中苦玄参苷ⅰa和ⅰb的含量〔j〕.药物分析杂志,2014,25(6):654.〔31〕勇.几种含苦玄参的中成药定性定量研究〔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杂志,2014,17(2):106.〔32〕明廉.苦玄参中苦玄参甙ⅰa的含量测定〔j〕.医学院学报,1997,10(6):698.〔33〕王力生,邹节明,郭亚健.d-101大孔吸附树脂纯化苦玄参总皂苷的研究〔j〕.中草药,2014,35(5):51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