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技术发展与展望

合集下载

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技术分析

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技术分析

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技术分析随着电力系统的快速发展和智能化水平的提升,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技术成为电力系统领域的热点研究和发展方向。

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技术是指利用先进的信息通信技术和智能化控制策略,实现对配电网故障的快速诊断、定位和隔离,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本文将对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技术进行深入分析,并探讨其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能源结构的转型和电力系统的智能化发展,传统的配电网系统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供电可靠性低、响应速度慢、设备老化等问题。

在这种背景下,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技术应运而生,旨在提高配电网的供电可靠性和智能化水平,降低系统故障对用户造成的影响,实现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技术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供电可靠性: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技术能够快速诊断故障点位置,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隔离,最大限度地减少故障对用户的影响,提高配电网的供电可靠性。

2. 促进电力系统智能化发展: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技术依托先进的信息通信技术和智能化控制策略,实现了电力系统的智能化监测、诊断和控制,推动了电力系统向智能化方向的发展。

3. 适应新能源接入:随着新能源的大规模接入电力系统,配电网接入点的数量不断增加,系统运行复杂性也大幅提升。

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技术能够有效应对这一挑战,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技术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核心在于实现对故障的快速诊断、定位和隔离。

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借助多种先进的技术手段,其关键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智能感知技术: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技术依托先进的传感器技术和智能感知算法,实现对电力系统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和感知,为故障的快速诊断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

2. 快速诊断算法:针对配电网中常见的各类故障,需要开发出高效、准确的故障诊断算法,通过分析系统的运行数据和状态信息,快速准确地识别故障点位置,为后续隔离控制提供依据。

3. 智能隔离控制策略:针对不同类型的故障,需要制定相应的智能隔离控制策略,通过合理调整系统拓扑结构和切换设备状态,将故障隔离至最小范围,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用户的影响。

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技术分析

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技术分析

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技术分析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技术成为了电力系统领域的研究热点。

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技术可以对电力系统进行快速故障识别、定位和恢复,提高了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本文将就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技术的技术原理、关键技术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一、技术原理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技术是指在配电网中通过实时监测和分析系统运行状态,自动识别故障点以及对故障点进行快速定位和隔离的技术。

其核心原理是利用先进的传感器和智能控制算法,对配电网中的各个节点进行实时监测,并根据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快速响应并自动对故障进行处理,以实现故障自愈的目的。

具体来说,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技术原理:1. 实时监测:利用先进的传感器和监测设备对配电网中的电压、电流、功率等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并将监测到的数据传输至中心控制系统。

2. 数据分析:中心控制系统利用先进的数据分析算法对监测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识别出故障点并给出相应的控制命令。

3. 快速定位:一旦发生故障,中心控制系统能够快速定位故障点所在位置,并告知配电网中的开关设备进行相应操作。

4. 隔离恢复:中心控制系统通过远程操控配电网中的开关设备,将故障点进行隔离,并恢复其他正常运行的回路,以实现故障自愈。

二、关键技术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技术的实现离不开一系列关键技术的支持,包括传感技术、通信技术、数据处理技术、控制算法等。

这些关键技术的发展和创新直接影响着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技术的性能和应用效果。

1. 传感技术: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技术需要大量的传感器来实现对配电网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因此传感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至关重要。

高精度、低成本的传感器技术能够有效提高系统的监测性能和可靠性。

2. 通信技术:配电网中各个设备之间需要进行实时通信,以便中心控制系统能够迅速响应并下达控制命令。

因此通信技术的稳定性和高效性对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技术来说至关重要。

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技术分析

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技术分析

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技术分析智能配电网是通过运用先进的通信、信息、传感等技术,将传统的电力系统升级为更加智能化、分布式的电力系统。

在智能配电网中,自愈控制技术是一项重要的技术,它能够实现对配电系统中出现的故障、异常,进行自动检测、定位和恢复,以提高配电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1. 智能设备:智能配电网需要配备先进的智能设备,包括智能感知器、智能开关、智能变压器等。

这些设备可以实现对电流、电压、功率等进行实时监测,并可以进行自动控制和调节。

2. 智能通信:智能配电网需要建立起智能化的通信系统,通过高速、可靠的通信网络,实现配电设备之间的信息交互和控制。

这样可以实现配电系统的实时监测、远程控制和故障快速定位。

3. 智能分析:智能配电网需要配备智能分析系统,通过对配电系统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实现对故障和异常的预测和诊断。

这样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自动修复。

4. 智能优化:智能配电网需要通过优化算法和控制策略,实现对电力的分配和调节。

这样可以在保证电力质量的前提下,实现电力的节约和最优化。

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技术能够有效提高配电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减少停电时间,提高供电质量。

它还能提高配电系统的运行效率,降低电力损耗,实现对电力的有效控制和调度。

尽管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技术有很多优势,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智能配电网的建设投入较大,需要进行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

智能配电网面临着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的问题,需要加强对通信网络的保护和管理。

智能配电网还需要与传统电力系统进行兼容,确保其稳定运行。

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技术研究与实现

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技术研究与实现

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技术研究与实现一、引言智能配电网是一种集成了先进智能传感器、通信和控制技术的配电系统。

它能够实现对配电网状态的实时监测、分析和控制,从而提高配电网的可靠性、灵活性和经济性。

然而,由于配电网存在着复杂的结构和多变的负荷,导致故障发生的频率较高。

为了提高智能配电网的自动化水平和故障处理能力,研究和实现智能配电网的自愈控制技术变得尤为重要。

二、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技术概述1. 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技术的定义与目标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技术是指利用智能传感器、通信和控制技术,对配电网故障进行实时监测、诊断和处理的一种技术。

其目标是实现故障的快速定位、隔离和恢复,从而提高配电网的可靠性和供电质量。

2. 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技术的关键技术与方法(1)智能传感器技术:智能传感器能够实时采集配电网的电压、电流、功率等参数信息,并将其传输给控制中心。

智能传感器的应用能够提高配电网的监测精度和响应速度。

(2)通信技术:通信技术是实现配电网监测和控制的基础。

通过通信网络,控制中心能够获取配电网传感器的数据,并向配电设备发送控制命令。

常用的通信技术包括有线通信和无线通信。

(3)数据分析与处理技术:配电网的故障数据通常是庞大而复杂的。

通过数据分析与处理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识别故障类型,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4)智能控制技术:智能控制技术是配电网自愈控制的核心。

它基于实时的故障数据和系统模型,通过自动化的控制算法对故障进行定位、隔离和恢复。

三、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技术的研究进展1. 故障定位与诊断智能配电网的自愈控制技术首要任务是对故障进行定位与诊断。

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故障特征提取、故障诊断算法设计等方面。

常用的故障定位方法包括线路电流法、矩阵方法等。

2. 故障隔离与恢复故障隔离与恢复是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的重要环节。

通过故障隔离与恢复,可减少发生故障的范围和时间,提高配电网的可靠性和供电质量。

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故障判别算法设计、隔离控制器的设计等方面。

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技术分析

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技术分析

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技术分析
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技术是指基于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通过实时监测、
快速分析和自动响应的方式,实现配电网故障快速定位、隔离和恢复的一种技术。

该技术
可以提高配电网的可靠性、安全性和经济性,减少故障停电时间和影响范围,提高能源利
用效率。

1.监测技术:包括传感器、监测系统、通信技术等,用于实时监测配电网各个节点的
运行状况、故障信息和负荷状态等。

2.数据处理技术:利用大数据技术对配电网监测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和挖掘,提取有
用的信息和规律,为后续决策和控制提供依据。

3.故障诊断技术:通过对监测数据的分析和判断,快速确定发生故障的位置和类型,
并采取合适的措施进行隔离和恢复。

4.自动控制技术:采用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配电网自动运行和自动化控制,包括自
动开关、自动切换、自动负荷调节等。

5.安全保障技术:针对配电网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采取措施加强安全监测和管理,确保配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基于以上技术,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技术可以实现以下功能:
2.自动隔离和恢复:在出现故障情况时,系统可以自动将故障部分与正常部分区分开来,自动切换到备用线路,实现自动化的隔离和恢复。

3.实现故障过程的可视化:通过对监测数据的实时展示和后续数据分析,可以对故障
过程进行可视化展示,方便管理人员进行决策和控制。

4.提高电网经济性:自动控制技术可以实现对负荷的自动调节,提高电网的能源利用
效率,降低用电成本。

总之,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技术是未来配电网发展的趋势,可以提高配电网的可靠性、安全性和经济性,在未来的发展中将会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智能分布式配电网自愈控制系统设计

智能分布式配电网自愈控制系统设计

智能分布式配电网自愈控制系统设计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清洁能源的发展,智能分布式配电网自愈控制系统的研究和应用变得日益重要。

传统的配电网存在着线损率高、安全性差、供电可靠性低等问题,而智能分布式配电网自愈控制系统的引入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

在传统的配电网中,供电中断问题常常会导致用户用电需求无法满足,影响用户生活和生产。

而智能分布式配电网自愈控制系统可以实现故障时自动切换、快速恢复供电,提高供电可靠性和连续性。

随着我国能源需求的增长和清洁能源政策的实施,智能分布式配电网自愈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应用已经成为能源领域的研究热点。

通过智能化的分布式控制和监测,可以实现配电网的快速自愈和智能调度,提高供电质量和稳定性,满足用户不同的用电需求。

对智能分布式配电网自愈控制系统进行深入研究和设计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和意义。

1.2 研究意义智能分布式配电网自愈控制系统设计的研究意义在于提高配电网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降低电网故障对用户的影响,为新能源接入提供支撑。

随着电力需求的增长和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智能分布式配电网自愈控制系统设计的研究可以有效地提高电网的自愈能力,快速地恢复电网故障,减小故障范围,减少停电时间,提高供电可靠性。

智能分布式配电网自愈控制系统设计能够实现对电网设备和系统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和智能控制,提高电网运行的灵活性和自适应性,为未来智能电网的建设奠定基础。

研究智能分布式配电网自愈控制系统设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发展前景。

通过不断完善自愈控制系统设计,可以提高配电网的自动化水平,提高电网运行效率,降低运行成本,为电力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和健康运行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持。

1.3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设计智能分布式配电网自愈控制系统,通过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和智能算法,实现对配电网故障的自动定位和隔离,并通过智能控制方法实现故障恢复或转移,从而提高配电网的可靠性和供电质量。

智能电网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展望

智能电网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展望

智能电网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展望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能源需求不断增加,传统的电网系统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电力的需求。

因此,智能电网技术应运而生。

智能电网是一种通过数字化技术控制和监测电力系统的智能化系统,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可靠、更高效、更安全的电力服务。

本文将探讨智能电网技术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展望。

一、智能电网技术的发展现状1.市场现状随着人们对能源需求加剧,智能电网市场逐渐升温。

根据市场调研报告,全球智能电网市场规模已从2016年的110亿美元增至2020年的21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5%。

预计到2025年,智能电网市场规模将达到36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1%。

智能电网将成为未来能源行业的重要方向。

2.技术现状智能电网技术是多种科技领域的交叉融合,如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电力系统技术等。

智能电网技术的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先进的计量设备计量设备是智能电网中最基础的技术,能够实现对电能的准确计量和监测,进而实现精细化管理和调度。

目前,先进的计量设备已经实现了对电能的高精度监测和实时数据传输,极大地提高了智能电网的运行效率。

(2)智能配电网技术智能配电网技术是智能电网的核心。

通过对配电网进行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可以实现对电能的智能分配和管理。

目前,智能配电网技术已经实现了对电能的远程监控、故障自愈、负荷均衡等功能。

(3)新能源接入技术智能电网是新能源接入的基础,通过智能电网技术可以将新能源产生的电能高效地接入电网。

当前,新能源接入技术已经实现了对太阳能、风能等多种新能源的智能接入和管理。

(4)电力负荷预测技术通过对电力负荷的预测,可以实现对电能的精准配送和供需平衡。

目前,电力负荷预测技术已经实现了对电力负荷的智能预测和实时调度,有效保障了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二、智能电网技术的未来展望智能电网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数字化水平不断提高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升级,智能电网的数字化水平将不断提高。

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技术分析

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技术分析

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技术分析
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技术是指通过智能化的设备和系统,对配电网中出现的故障或异
常情况进行实时监测、识别和处理,以实现配电网的自动恢复、自主调节和优化运行的技术。

在故障或异常情况发生时,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系统可以通过自动切换、分流、绕行
等手段,实现对电力设备的快速切除和切入,使得故障影响范围最小化。

系统还可以通过
动态调节网络拓扑结构、负荷分布等方法,对电网进行自主平衡和优化调整,以保证电力
系统的稳定运行和供电质量。

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配电网的安全性、稳定性和效率。

通过自动
化监测和控制,可以减少故障和停电的发生。

通过智能化的优化调整,可以提高电网的负
荷率和供电可靠性。

通过实时监测和反馈,可以快速定位和解决故障,缩短故障恢复时间,提高恢复速度和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技术的实现需要综合考虑技术、经济和社会等多
方面因素。

需要建立相应的监测和控制系统,包括传感器、通信设备、计算机等。

还需要
进行合理的网络规划和拓扑设计,以满足电力系统的运行要求。

还需要对电力设备进行智
能化改造和升级,以提高其自愈控制的能力。

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技术是一项现代化的电力系统管理技术,可以提高电力系统的稳
定性和可靠性,降低故障发生率和停电损失。

随着智能化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熟,智能配
电网自愈控制技术有望得到广泛应用,并对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智能化和可持续发展起到
积极的推动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技术发展与展望
配电网是联系主网和电力用户的关键环节。

近年来,我国电网企业将建设改造资金向配电网倾斜,配电网络架构得到极大改善,分布式电源消纳能力增强,允许其最大程度接入,同时鼓励电力用户参与电网互动。

随着先进传感与测量技术、一二次融合设备、自动控制方法以及决策支持系统等在配电网中的推广应用,配电网的智能化水平得到显著提升,实现自愈控制是配电网智能化的重要标志。

标签:智能配电网; 自愈控制; 同步相量测量; 支撑技术; 架构设计;
1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需求分析
1)电源侧需求:我国分布式新能源发展迅速,到2020年分布式电源(主要是分布式光伏)装机容量可达1.87亿kW,2030年可达5.05亿kW。

分布式电源具有数量多、范围广、容量小、随机性、间歇性等突出特点,其大规模分散接入增大了配电系统协调控制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2)负荷侧需求:电动汽车、柔性可控及双向互动等多元化负荷随机无序接入,给配电网安全可靠运行带来巨大影响,同时也极大增加了实现自愈控制分析、判断与决策的难度。

3)对供电可靠性与供电质量的提升需求:电力企业正在大力推进世界一流配电网建设,与世界上部分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供电可靠性仍有待提高。

2015年,英国供电可靠率达到99.999993%,美国的用户年均停电时间为0.41h,日本仅为0.1h。

国家能源局《配电网建设改造行动计划(2015—2020年》中明确了2020年目标,中心城市(区)供电可靠率达到99.99%,用户年均停电时间不超过1h,供电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城镇地区供电可靠率达到99.88%以上,用户年均停电时间不超过10h;综合电压合格率达到98.65%。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居民生产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将对供电可靠性和供电质量提出更高要求。

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是以不间断电网运行和不损失供电负荷为基本控制目标,基于先进健全的量测体系与快速精准的在线状态评估与诊断,及时发现消除随时可能存在的运行风险,快速处理各类故障,应对系统内外各种扰动与冲击,在故障情况下能够维持连续运行、快速处理故障并恢复正常供电。

因此,自愈控制无疑是保障电力电子化特征愈发凸现的现代智能配电网在不同状态下安全可靠运行的重要手段。

2基于同步相量測量的自愈控制新支撑技术
2.1快速感知技术
大规模分布式电源、电动汽车接入智能配电网的源、荷变化快速,运行状态复杂多变,微型同步相量测量装置在配电网中的推广应用,将极大提升智能配电
网的可观测性。

利用?PMU高密度同步量测数据,并与原有的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数据相融合,基于多时间尺度混合量测的配电网状态估计、高频动态状态估计、运行风险评估、故障快速诊断分析等关键技术,实现智能配电网运行状态的准确快速感知。

基于同步量测信息的快速感知技术实现方法见图1。

配电网相对于高压输电网而言,点多面广,网络结构复杂,支路短且数量庞大,部分区域量测点占比较低,三相不平衡突出,传统的配电网状态估计方法存在计算效率低、数值稳定性以及估计结果收敛性差等问题,基于?PMU和SCADA 混合量测数据,采用引入中间变量和等式约束的二次约束二次估计或加权最小二乘法等方法,可获得良好的配电网静态状态估计精度和速度。

基于?PMU高密度同步相量量测数据,采用改进卡尔曼滤波或快速分解等方法,可实现高频动态状态估计。

基于精准的混合量测静态状态估计和高频动态状态估计结果,采用最大方差偏离、电流相角或随机理论等方法,能够实现配电网运行风险评估与趋势预警。

另外,为应对大规模分布式电源、电动汽车接入引起的配电网故障电流多源和故障特征多变且易受谐波/噪声干扰等问题,基于?PMU提供的同步相量和同步波形采用模糊聚类或神经网络等方法,实现对智能配电网多类型、弱特征故障的快速诊断分析与准确定位。

2.2精准协调控制技术
大规模分布式电源、电动汽车经电力电子变换器接入,供需强互动、多变换器相互作用使得配电网动态行为复杂化,抗扰动能力差,且易引起谐振和低频振荡。

为保障智能配电网安全可靠运行,需利用高密度?PMU量测数据,基于同步相量的孤岛无缝切换与稳定控制、动态特性优化、精准合环、快速故障恢复等控制方法,深度挖掘分布式电源、柔性负荷等可调控潜力,充分发挥分布式电源在主网故障情况下应有的供电支撑作用,实现智能配电网资源利用率的最大化。

基于同步相量的精准协调控制技术实现方法见图2。

高比例电力电子变流器接口的分布式电源接入,使配电网呈现低惯量、控制复杂等特点,当电网发生停电事故时,可将配电子网转化为孤岛自治运行,以减小停电面积,保障对重要负荷的持续供电。

与以同步发电机为主要电源的传统电网相比,低惯量配电网孤岛的离并网无缝切换与稳定运行更具挑战性,基于?PMU高密度同步相量数据,通过引入惯性环节切换或基于有功-相角下垂控制的有功补偿方法,实现配电孤岛无缝切换与运行稳定控制。

采用半不变量概率潮流计算或区间理论合环电流计算,分析判断合环风险,形成合环控制策略,实现精准合环控制。

基于配电网孤岛的离并网无缝切换与稳定运行及精准合环控制技术,并通过采用不确定二层规划、混沌离子群、机会约束规划等方法,实现快
速故障恢复控制,以缩短停电时间,缩小停电区域,提升供电可靠率。

另外,由于分布式电源、电动汽车充电桩等可控源荷具有各自控制系统,再加上光伏等分布式电源出力的间歇性和随机性,导致配电网存在不良动态问题。

基于?PMU高密度同步相量数据,采用能量动态补偿或附加控制等方法,可实现对智能配电网动态特性的平抑和改善作用。

3结语
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是保障大规模分布式电源、柔性负荷、用户互动负荷等高渗透接入配电网安全可靠运行的重要手段。

本文基于国内外自愈控制技术研究现状,深入分析了新形势下自愈控制功能实现的迫切需求,结合微型同步相量测量装置等新产品应用所带来的可观测能力提升以及海量高密度同步相量数据,提出了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新支撑技术、实现方法及其功能体系架构,为自愈控制功能的实现与提升提供了新思路。

配电网是智能电网和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的重要领域,随着“三型两网”建设的快速推进,我国将构建形成能源流、业务流和数据流“三流合一”的能源互联网,逐步普及推广即插即用智能终端、一二次融合智能设备、电子标签、传感器、智能测量等先进设备,深化应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以及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功能工程实现的瓶颈问题将迎刃而解,应用前景广阔,对提高我国大规模配电网安全、可靠、经济运行水平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赵江河.智能配电网的体系架构设计探讨[J].供用电,2016,33(10):2-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