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中国美丽乡村之金陵茶文化旅游村 ——江宁街道牌坊社区黄龙岘茶文化旅游村

合集下载

“2021中国最美乡村百佳县市”榜单发布 美景变“钱”景,它们的秘籍是什么

“2021中国最美乡村百佳县市”榜单发布 美景变“钱”景,它们的秘籍是什么

“2021中国最美乡村百佳县市”榜单发布美景变“钱”景,它们的秘籍是什么?乡村是每个中国人的精神故乡,美丽乡村是美丽中国的底色,也是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

按照党的十九大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20字总要求,近年来,各地纷纷掀起了美丽乡村建设的高潮,一幅幅生活安逸、环境优美、乡风淳朴的美丽乡村画卷,正在华夏大地徐徐展开。

近日,“2021中国最美乡村百佳县市”榜单新鲜出炉,福建省三明市泰宁县、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安徽省宣城市绩溪县、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吉林省通化市集安市、江西省吉安市井冈山市、山西省长治市沁源县、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阳朔县、福建省南平市武夷山市、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市夺得了前十佳。

用数字赋能美丽乡村建设作为望山见水的生态大花园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践行者,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在生态发展方面频交高分答卷,位列“2021中国最美乡村百佳县市”榜单第四名,可以说实至名归。

据德清县委书记敖煜新介绍,德清县在浙江省率先建立并实施生态补偿机制,按照“谁受益、谁补偿”和多元筹资、文|《小康》·中国小康网记者 袁帅定向补偿的原则,对处于水源地的镇(街道)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项目的建设实施补偿。

2017年,德清县又探索跨行政区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与余杭区签订了《东苕溪流域水环境补偿机制协议》,设立了每年1500万元的跨行政区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2019年,首届美丽中国田园博览会在德清开幕,德清更是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撬动经济发展”的实践经验成功入围“践行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典范案例”。

随着社会发展及国家政策推动,美丽乡村建设逐渐成为一种趋势。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如何让广大乡村的“美丽资源”变身“美丽经济”成为各县市面临的共同问题。

德清县莫干山镇不仅入选首批中国特色小镇名单,还掀起了一场民宿风潮,实现了“叶子”变“票子”。

数字变革是德清县成功的一大秘籍。

乡村旅游开发案例:【乌村】体验式的精品农庄

乡村旅游开发案例:【乌村】体验式的精品农庄

乡村旅游开发案例:【乌村】体验式的精品农庄乌镇,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深厚文化的千年古镇。

随着乌镇古镇旅游的蓬勃发展,为响应建设“美丽中国”的号召、推进建个大乌镇带动设“美丽乡村”的进程,乌镇国际旅游区围绕“116个小乌镇”的战略目标,依托乌镇旅游的品牌效应和虹桥村优越的地理位置及生态优势,启动了乌村项目。

定位于“体验式的精品农庄”乌村项目定位于“体验式的精品农庄”进行开发,强调对乡村肌理保护基础上,引进国际先进的“农庄度假”理念,营造具有典型江南水乡农耕文化的传统生活氛围,打造成适应现代人休闲度假的“桃花源”。

乌村,位于乌镇西栅历史街区北侧500米,系紧依京杭大运河而立的历史古村落,总面积450亩。

全村围绕江南农村村落特点,以精品农产品种植加工区、农事活动体验区、知青文化区、船文化区等构成四大板块,内设酒店、民宿、餐饮、娱乐、景观等一系列适应游客“吃住行游购娱”的配套服务设施,与乌镇东西栅景区联袂互补,是古镇古街古村落的新型旅游度假目的地景区乌镇转型大背景下的试点之作与国内其他新农村开发项目相比,乌村有着得天独厚的先天优势,以及无法比拟的基因血统。

作为乌镇旅游下一期工程,乌村紧邻乌镇西栅,低于沪苏杭旅游黄金三角地的核心,坐拥中国最优质的客源基地、最具特色的江南水乡风景名胜,游客爆棚的5A级景点。

乌镇的旅游的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很容易辐射给乌村。

如此优质的客源地市场,估计举国上下,几乎无人能比。

2015年全年乌镇景区游客接待量应该超过800万人次。

如何在基础上,进行有效的客流分享,提高旅游体验质量,进而增加旅游频次和客单价,都是摆在乌镇旅游面前的重要课题。

乌村的开发,应运而生。

乌村代表的新型乡村旅游和庄园经济,与东栅西栅代表的古镇旅游相比较,风格自有不同。

同时,乌村提供的乡村农俗和原生态自然体验,完全可成为现有景区文化体验的补充。

这些均有助于做大乌镇全域范围的旅游经济,增强各景点的联动效应。

因此,乌村景区开发依托乌镇成熟景区大客流量,打造创新旅游体验的试验田,旨在完善乌镇全域旅游功能布局。

漫游醉美黄龙岘 尽享茶乡慢生活 金陵茶文化旅游村——黄龙岘欢迎您!

漫游醉美黄龙岘  尽享茶乡慢生活  金陵茶文化旅游村——黄龙岘欢迎您!

漫游醉美黄龙岘尽享茶乡慢生活金陵茶文化旅游村——黄龙
岘欢迎您!
佚名
【期刊名称】《群众》
【年(卷),期】2014(000)006
【摘要】黄龙岘茶文化旅游村位于江宁西部,紧邻西部乡村生态环线,南接汤铜公路,距南京市区40公里,距东山新城30公里,距邻省马鞍山12公里,交通便利,区位优越。

村内主产的黄龙岘茶叶(龙针、龙毫)更是茶香四溢,口味醇厚,深受南京及周边民
众的喜爱。

【总页数】1页(PF0004-F000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592
【相关文献】
1.新时代城镇化背景下建设特色乡村的发展探析\r——以南京黄龙岘大庄村\"百工坊\"特色乡村规划建设为例 [J], 孟翔
2.利益相关者理论视角下乡村旅游景区与周边环境协调发展研究--以南京市黄龙岘茶文化村为例 [J], 谷静;
3.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特色生态乡村发展路径研究——以南京市黄龙岘村为例 [J], 王晋鲁[1];于小玉[1];于璐瑶[1];刘宽[1];罗楷川[1]
4.文旅融合下的美丽乡村茶文化景观提升策略研究
——以黄龙岘为例 [J], 晏辞;逯鹤
5."产业吸纳社会":休闲旅游发展的运作机制与组织基础
——以黄龙岘茶文化村为例 [J], 秦祥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金陵茶文化村黄龙岘村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蝶变之路

金陵茶文化村黄龙岘村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蝶变之路

金陵茶文化村黄龙岘村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蝶变之路
江宁金陵茶文化村——黄龙岘村党建引领
乡村振兴的“蝶变”之路
黄龙岘村隶属江宁街道牌坊社区,占地0.91平方公里,50多户村民。

过去的黄龙岘村交通闭塞、经济落后。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由交通建设集团和江宁街道共同打造的黄龙岘村先后被评为中国最美休闲乡村等多项荣誉。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

黄龙岘村通过落实“四变兴农、五新强村”工程,打造“茶乡浓情”党建品牌等举措,实现了茶乡振兴“八得八变”。

1、实施“三兴”工程,树立乡村产业振兴新地标。

通过坚持品牌兴农、特色兴农、科技兴农着力构建接二连三的“乡村+”现代农业、休闲旅游、商贸文创的产业链条。

2、实施“三改”工程,打造乡村生态宜居新样板。

坚持“一村一品、一村一韵”,通过改进基础设施、改善生活环境、改优生态风貌,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和乡村环境。

3、实施“三化”工程,打造体现乡风文明新家园。

从倡导核心文化、挖掘乡土文化、培育乡贤文化出发,创建党建品牌,挖掘晏公庙等人文典故,吸引老党员、老教师等乡贤,推动黄龙岘村发展。

4、实施“三治”工程,打造基层治理有效新样板。

健全“自治、法治、德治”乡村治理体系,实施网格治理、村民自治、党群共治,深入推进乡村发展战略。

5、实施“三带”工程,打造乡村生活富裕新模式。

通过创业带就业、先富带后富、国企带集体,为村民创造更多致富新“门路”。

6、。

_中国茶文化第一村_迷人的晓起村_景点简介(1)

_中国茶文化第一村_迷人的晓起村_景点简介(1)

晓起村的运茶古道还明显保留着独轮 车磨损的沟槽
婺源县的许多山村至今还在使用独轮 车运送茶叶和粮食
中国茶文化第一村 网址: w ww . cw hcun. com 地址: 中国江西省婺源县江湾镇晓起村
电话: 0793- 7297518 邮编: 333213
265
山村茶亭
在上晓起村的村口坡地上 , 有一座传统样式的凉亭横跨在运茶古道之
上晓起村极富诗情画意的 品茗乐园 在上晓起村南面的高山顶上, 有上百亩茶园, 茶树得天独厚, 生长得很 好, 是真正的高山茶 。山上遍地野果鲜花, 香气弥漫, 被茶树所吸收, 造就独特的香气 、 滋味, 是 本村特产晓起毛峰、 晓起毛尖的主要生产基地之一 。登高望远, 满目青绿, 远处群峰叠翠 , 近处 267
266
上晓起村口的茶园
品茗乐园
在上晓起村的村口, 人们用石块砌起石坝将晓溪拦住, 抬高水位 , 形成
宽阔的水面, 当地称之为 水口 。 水口岸边, 古树参天 , 浓荫蔽日 , 溪水清澈见底 , 水声潺潺, 风 景极为优美。更为难得的是, 村民们早已在树下种上茶树, 生长得相当旺盛 , 只要除了杂草, 摆 上桌椅, 插上阳伞, 就成了一座天然的品茶乐园。 岸边种上鲜花 , 树上悬挂喇叭 , 播放着幽雅的 古曲 , 在此品茗 , 远离尘世的喧嚣, 让心灵得到一次净化 。
上晓起传统生态茶作坊外景
捻茶机具
上晓起村的许多茶农都添置有单人使用的捻茶机具 。上部是木制的捻
轮, 下部为一座凿刻有条纹的石盘, 揉捻茶叶时将杀青过的茶叶放在石盘上, 双手握住上部木 质捻轮不停地转动, 就可将茶叶揉捻好 。
上晓起村茶农使用的单人揉捻机
上晓起村的茶农在使用单人揉捻机
269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旅游景观规划设计探析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旅游景观规划设计探析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旅游景观规划设计探析摘要: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与推进,促进了大量的人才、技术、资金等生产要素向乡村流动,为乡村旅游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如何从宏观的规划和建设视角出发,进一步提高乡村旅游景观规划和设计的质量,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探讨。

本文基于乡村振兴的大环境,分析研究乡村旅游景观设计的必要性,以乡村的自然环境和人文风情为研究基础,分别研究乡村旅游景观的设计原则及设计要点,旨在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旅游目的地,解决乡村景观“千篇一律”的难题,推进乡村旅游的转型升级,促进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乡村振兴;景观规划;乡村景观;设计要点1乡村旅游景观规划设计的意义乡村旅游景观设计是以乡村的自然、田园等生态风貌以及院落、民俗等人文资源为基础,通过规划整合与设计,打造独具当地特色的乡村旅游空间,全方位的呈现本土乡村的独特性。

乡村旅游能够吸引周边的城市居民回归自然田园,深入感受乡风民俗,从而实现乡村文化的活化与复兴,实现多产业融合发展,对于保护乡村生态环境,促进乡村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有效助力农业产业结构升级,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1.1保护乡村的生态环境现阶段,人类与自然的关系面临危机,其根源在于“过分重视经济、而忽视环保”的旧有理论。

采用科学的策略去构建并设计乡村景观,将保护生态环境作为首要任务,保护好这些具有独特旅游价值的自然风光,既能够增强农村生态系统的均衡性和稳定度,又能够使丰富的农村风貌得以呈现。

乡村的景观规划和建设,不仅符合乡村振兴战略中对生态宜居的核心需求,而且还能够缓解人与自然的紧张关系,为构筑优质农村以及提升生态环境做出了有益的贡献。

1.2促进乡村的一体化发展乡村旅游的景观规划与设计,具有较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在经济方面,能够通过指导农民进行园艺产业,促进当地特色农产品销售等,为农村的劳动力市场创造更多的职位,拓宽村民的收入途径。

在社会影响方面,乡村旅游吸引都市的游客来参观乡村的旅行,了解乡村的风土人情,激活乡村经济;农民在项目的运营中学习前沿观点和知识,有效增强他们的技能和修养,全面提升村民的素质,进而增进城乡的交流与互动,推动城乡之间的精神文明融合,促进乡村旅游产业的一体化发展。

2022中考时政专题14建设美丽中国青山定不负我习题(原卷板)

2022中考时政专题14建设美丽中国青山定不负我习题(原卷板)

2022年中考道德与法治二轮专题复习时政14:建设美丽中国青山定不负我一.选择题(共20小题)1.2021年5月11日,国务院公布了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

7月20日,中央明确提出,修改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提倡适龄婚育、优生优育,实施三孩生育政策。

如表所示是“我国第七次人口普查部分数据”。

由此可看出我国施行“全面三孩”政策的主要原因是()大陆人口总数(亿)0~14岁人口占人口比重(%)15~59岁人口占人口比重(%)60岁及以上人口占人口比重(%)人口增长率(%)第六次(2010年)13.416.6070.1413.260.57第七次(2020年)14.117.9563.3518.70.53 A.人口出现负增长B.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C.为提升社会消费能力D.出生人口男女性别比偏高2.1980年我国开始实行独生子女政策,2016年全面放开二孩政策,依据新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目前我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

“三孩”政策的实施说明()A.我国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已经改变B.我国已不再实施计划生育政策C.人多力量大,人口越多越有利于经济发展D.人口政策应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而调整3.2021年4月16日至8月8日,十多头原本栖息在中国云南西双版纳的野生亚洲象走出丛林,象群这趟走了很远,110多天,1300多公里,走了大半个云南。

迁徙中,大象感受到人们的特别关怀,当地人没有伤害它们,放任其直接在农田里觅食。

当地人的善意和关怀正帮助大象寻找新的栖息地,人们在车里观察、守卫、照亮道路,借助无人机监测迁徙。

这折射出()①我国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②人们尊重、善待、顺应自然③我国已建成环境友好型社会④我国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A.①③B.②③C.①③D.②④4.习近平在二〇二二年新年贺词中指出,近年来,我走遍了黄河上中下游9省区。

无论是黄河长江“母亲河”,还是碧波荡漾的青海湖、逶迤磅礴的雅鲁藏布江;无论是南水北调的世纪工程,还是塞罕坝林场的“绿色地图”;无论是云南大象北上南归,还是藏羚羊繁衍迁徙这些都昭示着,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2014年度cctv十大最美乡村名单美丽中国乡村行

2014年度cctv十大最美乡村名单美丽中国乡村行

2014年度CCTV十大最美乡村名单美丽中国乡村行[美丽中国乡村行]长寿巴马风情之旅(20140110)[美丽中国乡村行]嘉陵江边的新武胜(20140108)[美丽中国乡村行]从这里出发--瑞金(20140106)[美丽中国乡村行]魅力江口(20140102)[美丽中国乡村行]吴起之旅(20131226)[美丽中国乡村行]舞动的村庄(20131224)[美丽中国乡村行]2013寻找最美乡村颁奖典礼(20131222)[美丽中国乡村行]畅游中国雪乡(上)(20131219)[美丽中国乡村行]武义慢生活(20131217)[美丽中国乡村行]黔江的奇山怪水(20131213)[美丽中国乡村行]秋收苗韵(20131211)[美丽中国乡村行]寻找白马王子之旅(20131209)[美丽中国乡村行]长在树根上的村庄(20131205)[美丽中国乡村行]探游中国牡丹画第一村(20131203)[美丽中国乡村行]香邀永联醉美三鲜(20131129)[美丽中国乡村行]惠民兵法之旅(20131127)[美丽中国乡村行]新疆昌吉的色彩(20131125)[美丽中国乡村行]我们家乡有一宝--龙胜寻宝鸡血玉(20131121)[美丽中国乡村行]我们家乡有一宝--文玩核桃(20131119)[美丽中国乡村行]飘逸在长发上的山寨(20131115)[美丽中国乡村行]龙井朝鲜族风情之旅(20131113)[美丽中国乡村行]探游鄂州梁子湖(20131111)[美丽中国乡村行]莱芜秋意之旅(20131107)[美丽中国乡村行]探秘古栈道(20131105)[美丽中国乡村行]招远黄金之旅(20131101)[美丽中国乡村行]走进共和国摇篮——瑞金(20131030)[美丽中国乡村行]傈僳蜂情(20131028)[美丽中国乡村行]体验长岛慢生活(20131024)[美丽中国乡村行]寻找白马王子之旅(20131022)[美丽中国乡村行]曲阜穿越游(20131018)[美丽中国乡村行]原生态凤山游(20140109)[美丽中国乡村行]京西古道上的村庄(20140107)[美丽中国乡村行]思南寻奇之旅(20140103)[美丽中国乡村行]橘红西山古村寻美(20131227)[美丽中国乡村行]盘县寻古游(20131225)[美丽中国乡村行]珠海乡村海趣之旅(20131223)[美丽中国乡村行]畅游中国雪乡(下)(20131220)[美丽中国乡村行]游走黄平(20131218)[美丽中国乡村行]辽中趣味之旅(20131216)[美丽中国乡村行]探秘青州之旅(20131212)[美丽中国乡村行]芦笙斗马节(20131210)[美丽中国乡村行]盘县生态之旅(20131206)[美丽中国乡村行]沐川踏竹寻古之旅(20131204)[美丽中国乡村行]步步高之旅(20131202)[美丽中国乡村行]草原大赛马(20131128)[美丽中国乡村行]德昌探秘之旅(20131126)[美丽中国乡村行]我们家乡有一宝--蓝田玉传奇(20131122)[美丽中国乡村行]我们家乡有一宝--和田寻宝(20131120)[美丽中国乡村行]我们家乡有一宝——腾冲访翠(20131118)[美丽中国乡村行]黄河流过的村庄——龙湾(20131114)[美丽中国乡村行]火山热海寻美食(20131112)[美丽中国乡村行]沙漠胡杨之旅(20131108)[美丽中国乡村行]秋游阳澄湖(20131106)[美丽中国乡村行]通天河“西游记”之旅(20131104)[美丽中国乡村行]从这里出发——瑞金(20131031)[美丽中国乡村行]沔城踩藕游(20131029)[美丽中国乡村行]东港别样风情之旅(20131025)[美丽中国乡村行]草原大赛马(20131023)[美丽中国乡村行]中牟生态休闲之旅(20131021)[美丽中国乡村行]红色热土美食之旅(20131017) 2014中国十大最美乡村浙江衢州市大陈村大陈村,已有600余年历史,山环水潆,林木葱郁,是徽州汪氏后裔聚居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丽中国美丽乡村之金陵茶文化旅游村
——江宁街道牌坊社区黄龙岘茶文化旅游村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建设“美丽中国,美丽乡村”惠农政策,根据区委、区政府建设江宁新五朵金花村要求,江宁街道牌坊社区与江宁区交通建设集团以牌坊社区黄龙岘环境优势为依托,全力打造黄龙岘茶文化特色村品牌。

一、基本概况情况
1、牌坊社区情况介绍
牌坊社区位于江宁区西部仅临长江地区,地处苏皖交界,与安徽马鞍山市接壤,山清水秀,环境优美,资源丰富,区位交道优势明显,省道337汤铜公路沿村而过,当前西部旅游大道横穿全村。

社区前身是由原黄龙岘林场和牌坊村合并而成,合并后占地面积8.2平方公里,下设20个村民小组,现有622户、2100多人,耕地面积2100亩,山林面积5000亩。

社区现有一个区级小(一)型水库——牌坊水库,原江宁河水系,集水面积3.2平方公里,总库容339.5万立方,现已做为后备饮用水资源。

2、黄龙岘茶文化旅游村情况介绍
黄龙岘属丘陵山地,海拔高度200米左右,一年四季分明,常年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20 ℃,无霜期较长,全年无霜期300天左右,雨水充沛,土壤肥沃,呈酸性,非常适宜茶叶生长和发育。

黄龙岘村位于江宁街道东南部,紧邻西部旅游道路联一线,南接汤铜公路,交通便利,区位优越;村庄东邻战备水库、西接牌坊水库,四周茶山、竹林环绕,环境优美,得天独厚;村内主产
的黄龙岘茶叶更是茶香四溢,口味醇厚,深受南京及周边民众的喜爱。

该村现有住户36户,自然村近90公顷,茶园近2000亩,其中村集体茶园450亩,村民种植茶园约1500亩。

黄龙岘山岭绵延起伏,山间云蒸雾绕,山上松杉青翠,竹林遮天蔽日,林间泉水潺潺,百鸟和鸣。

这里树木葱茏、茶园满山、飘香弥散,灵动着诗情画意,造化了人间仙境;这里山涧、泉池星罗棋布,水质清澈甘冽,与群山交相辉映,战备、牌坊两大水库如有璀璨的明珠点缀其间;这里远离城市,15公里范围内没有工矿企业,无任何污染源及噪音,清幽静谧。

这里地理优越、气候宜人,孕育了品牌卓越的纯天然黄龙岘牌茶。

黄龙岘地区有很多历史故事:小彤山下有千年古驿道,是南京中华门通往皖南的必经山道,这条驿道见证了黄龙岘的历史变迁;黄龙岘有娘娘坟的传说,讲述了朱元璋妃子的故事;黄龙岘有座晏公庙,是百姓纪念晏公、祈福保平安的地方。

在旅游村建设中,为了更好的开展工作我们建设了一座公共服务中心,该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坐落于原黄龙岘林场场部,总建筑面积2744平方米,一层建筑面积2172平方米,二层建筑面积572平方米,其中一站式服务大厅面积155.5平方米,多功能会议室276.4平方米,图书阅览室80.6平方米,世代服务室92.2平方米,健身康复室69.1平方米,综治室60.5平方米,娱乐活动室69.2平方米,托老室95平方米,志愿者服务室69.1平方米,书记、主任、财务办公室均为25平方米。

此外为了能让游客前来品尝我们当地特产黄龙岘茗茶,我们发
挥想象建造了一座黄龙岘大茶馆,该大茶馆总建筑面积为764平方米,其中上层为296平方米,下层为468平方米。

今年,我社区始终坚持以“争创美丽乡村示范村、打造最宜居住乡村”统揽全局,立足于乡域特色,认真谋划新农村建设总体思路,把握重点、强化措施、狠抓落实,扎实有序地在全村开展了新农村建设。

试点的黄龙岘村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实现了“三新一带动”,即全村茶叶品牌新发展,农民生活新提高,村容村貌新变化,带动村民发家致富新模式。

二、发展中特色理念打造
在推进“美丽中国,美丽乡村”,打造黄龙岘茶文化特色村项目过程中,社区与区交通集团加强配合,当前发展模式和方向都向着目标稳步前进,下步我们设想将以“1+6”党建促发展模式发展我们的特色,努力打造“美丽乡村党建工作品牌”。

一是支部引导开发公司,实现党群促开发打造品牌互赢。

支部与开发公司共同参与黄龙岘茶文化特色品牌打造,积极鼓励支部党员参与到品牌项目建设中来,支部成立党员志愿队伍,利用节假日人流量较大时,为游客解说当地特色文化,加强景区宣传,劝说一些不文明现象和矛盾纠纷,以点带面带头实施项目打造,针对不同群体,因地制宜打造个性化、一体化全方位旅游文化项目,促进旅游项目旅游品牌灵活打造,从而达到互惠共赢的目的。

二是支部督促合作社,共谋支部与集体跨跃发展。

社区早在2006年就成立了江宁区黄龙岘龙毫茶叶专业合作社,成员有陈崇新、王国宝、丁伯荣、冯俊、胡从富、周明、余保平、刘炳全、许开荣、赵玉龙、陈有海、陈有宝、张德全、陈锡安、程家生15人组成。

该合作社
的成立是为让加入的社员投入资金打响品牌效应,然后进行利润分红,是集茶叶的管理、采摘、生产、包装和销售为一体的运营模式,为了让农户得到最大利益,以此吸引更多农户加入进来,达到互惠共赢的最终目的。

此后在支部牵头带动下,让社区所有茶农们加入合作社,利用合作社集散成群、积少成多的优势,统一包装、经营、宣传、推广黄龙岘茶叶特色品牌。

后期针对黄龙岘茶叶管理制作这块,支部将利用党员远程教育系统对茶农进行系统的培训,最大挖掘茶叶特色内涵,确保我们旅游村以茶文化为名打出茶叶特色办出水平,办出质量,办出品牌。

三是支部帮扶协会,努力提升特色品牌。

今年五月,黄龙岘茶文化旅游村即将开园迎客,但农家乐经营水平、管理能力不足的弊端将不断显现,对于打造重点品牌仍然存在技术上的空缺,为此党支部要在第一时间与餐饮技术部门商讨培训方案,方案敲定之后,联系农户及时参加培训,包括炒茶技术培训、烹饪技能培训、服务管理培训、政策法律培训、礼仪着装培训。

此外,支部应利用社区现有党员远程教育资源,安排专人收集农户在经营方面的提问,及时发布及时传达给农户。

此外支部还应带领农户利用党日党课学习机会让广大农户走出去学习其他地区农家乐项目先进理念和特色做法,切实提高农家乐经营农户的服务水平和接待能力。

四是支部结合研究所,做大做强黄龙岘茶文化特色品牌。

针对未来黄龙岘绿茶与茶业市场的发展趋势,结合本地区茶叶产业发展的特色及研究所的学科优势,支部将积极与黄龙岘茶叶品质研究所紧密商讨未来茶叶的发展方向。

针对黄龙岘当地地域、土壤、气候等特点,对本地茶叶进行茶树种质资源及遗传育种研究、茶叶次级代谢产物研
究、茶叶加工技术研究、有机茶栽培技术研究、茶叶经济贸易方面的研究等。

研究茶叶产业发展的经济规律,通过名牌战略,借用市场作用,统一黄龙岘茶叶名牌,争取做大做强黄龙岘茶文化。

五是支部监管,让旅游村管理办公室发挥职能效应。

黄龙岘茶文化旅游村管理办公室是直接对黄龙岘整体开发管理部门,支部加强对其监管,办公室组织服务志愿者队伍与党员志愿者队伍加强协作对旅游景区进行宣传文明、服务劝导指引,对沿街店铺进行联合巡视谨防消费欺诈问题发生,确保宣传到位、服务到位、管理到位、人员到位。

六是支部督促,让物业管理美化新村深入人心。

黄龙岘茶文化旅游村物业管理公司,是在响应区委区政府打造美丽乡村号召下必要的产物。

年初在黄龙岘茶文化旅游村党支部的引领下成功办取了工商执业执照,并招聘工作人员已经投入到旅游村保洁当中,在以后工作中,支部将会发挥主观能动性,发动“爱绿护绿”老党员主动宣传环卫工作,身先士卒作表率,为其他村民指点帮助,让全民动员起来共同参与到爱护环境,共同打造美丽乡村建设中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