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粒体脑病的护理PPT课件
合集下载
线粒体脑肌病教学课件

04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05
健康教育
01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健康饮食、适当运动等
03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及时发现并预防疾病
02
避免接触有害物质:如避免接触有毒化学物质、辐射等
04
增强免疫力:通过锻炼、饮食等方式提高身体免疫力,降低患病风险
社会支持
政府政策: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支持线粒体脑肌病的预防和治疗
线粒体脑肌病教学课件
演讲人
目录
01.
线粒体脑肌病的概述
02.
线粒体脑肌病的诊断
03.
线粒体脑肌病的治疗
04.
线粒体脑肌病的预防
线粒体脑肌病的概述
疾病定义
线粒体脑肌病是一种由线粒体功能障碍引起的疾病
01
主要表现为脑部、肌肉和神经系统的损伤
02
发病原因包括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
03
临床表现包括肌肉无力、认知功能障碍、癫痫等
言语治疗:针对语言障碍,进行言语训练和沟通技巧训练
药物治疗:根据病情,使用药物缓解症状,如抗癫痫药物、抗抑郁药物等
2341来自线粒体脑肌病的预防预防措施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健康饮食、规律作息、适当运动等
01
避免接触有毒有害物质,如化学品、辐射等
02
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相关疾病
03
增强自身免疫力,如接种疫苗、补充营养等
药物副作用:关注药物副作用,及时调整药物剂量和种类
药物作用机制:调节神经递质水平、改善线粒体功能等
药物剂量和疗程:根据患者病情和药物反应调整药物剂量和疗程
药物监测:定期监测药物疗效和副作用,调整治疗方案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05
健康教育
01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健康饮食、适当运动等
03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及时发现并预防疾病
02
避免接触有害物质:如避免接触有毒化学物质、辐射等
04
增强免疫力:通过锻炼、饮食等方式提高身体免疫力,降低患病风险
社会支持
政府政策: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支持线粒体脑肌病的预防和治疗
线粒体脑肌病教学课件
演讲人
目录
01.
线粒体脑肌病的概述
02.
线粒体脑肌病的诊断
03.
线粒体脑肌病的治疗
04.
线粒体脑肌病的预防
线粒体脑肌病的概述
疾病定义
线粒体脑肌病是一种由线粒体功能障碍引起的疾病
01
主要表现为脑部、肌肉和神经系统的损伤
02
发病原因包括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
03
临床表现包括肌肉无力、认知功能障碍、癫痫等
言语治疗:针对语言障碍,进行言语训练和沟通技巧训练
药物治疗:根据病情,使用药物缓解症状,如抗癫痫药物、抗抑郁药物等
2341来自线粒体脑肌病的预防预防措施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健康饮食、规律作息、适当运动等
01
避免接触有毒有害物质,如化学品、辐射等
02
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相关疾病
03
增强自身免疫力,如接种疫苗、补充营养等
药物副作用:关注药物副作用,及时调整药物剂量和种类
药物作用机制:调节神经递质水平、改善线粒体功能等
药物剂量和疗程:根据患者病情和药物反应调整药物剂量和疗程
药物监测:定期监测药物疗效和副作用,调整治疗方案
线粒体脑肌病演示ppt课件

影像学表现及评估方法
脑部影像学特征
脑梗死样改变
线粒体脑肌病患者脑部 MRI检查可见脑梗死样病 灶,T2WI和FLAIR序列呈 高信号,DWI序列呈低信
号。
脑萎缩
患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脑 萎缩,表现为脑室系统扩 大、脑沟增宽、脑回变小
。
基底节区钙化
部分患者基底节区可见对 称性Fra bibliotek化灶。肌肉影像学特征
01
线粒体脑肌病
汇报人:XXX
2024-01-19
CONTENTS
• 疾病概述 • 遗传学基础与线粒体功能 • 影像学表现及评估方法 • 实验室检查与辅助诊断技术 • 治疗策略及药物选择 • 预后评估与生活质量改善措施
01
疾病概述
定义与发病机制
定义
线粒体脑肌病是一组由线粒体DNA或核DNA缺陷导致线粒体结构和功能障碍、 ATP合成不足所致的多系统疾病,病变以侵犯骨骼肌为主,并可累及中枢神经系 统、心脏、肝脏、肾脏及内分泌系统等。
03
抗氧化治疗
线粒体功能障碍会导致氧化应激反应增加,因此抗氧化治疗也是线粒体
脑肌病的重要治疗策略。常用的抗氧化剂包括维生素C、E、谷胱甘肽
等。
并发症预防和处理措施
预防感染
线粒体脑肌病患者由于免疫力低下,容易感染。因此,预 防感染是重要措施之一,包括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接触感 染源、定期接种疫苗等。
营养支持
康复训练计划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训练计划,包括物理治疗、 言语治疗、职业治疗等,以提高患者的功能水平和生活质量。
家属教育和培训
为家属提供疾病知识教育和护理技能培训,使其能够更好地照顾患者 ,减轻患者的痛苦。
谢谢您的聆听
脑部影像学特征
脑梗死样改变
线粒体脑肌病患者脑部 MRI检查可见脑梗死样病 灶,T2WI和FLAIR序列呈 高信号,DWI序列呈低信
号。
脑萎缩
患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脑 萎缩,表现为脑室系统扩 大、脑沟增宽、脑回变小
。
基底节区钙化
部分患者基底节区可见对 称性Fra bibliotek化灶。肌肉影像学特征
01
线粒体脑肌病
汇报人:XXX
2024-01-19
CONTENTS
• 疾病概述 • 遗传学基础与线粒体功能 • 影像学表现及评估方法 • 实验室检查与辅助诊断技术 • 治疗策略及药物选择 • 预后评估与生活质量改善措施
01
疾病概述
定义与发病机制
定义
线粒体脑肌病是一组由线粒体DNA或核DNA缺陷导致线粒体结构和功能障碍、 ATP合成不足所致的多系统疾病,病变以侵犯骨骼肌为主,并可累及中枢神经系 统、心脏、肝脏、肾脏及内分泌系统等。
03
抗氧化治疗
线粒体功能障碍会导致氧化应激反应增加,因此抗氧化治疗也是线粒体
脑肌病的重要治疗策略。常用的抗氧化剂包括维生素C、E、谷胱甘肽
等。
并发症预防和处理措施
预防感染
线粒体脑肌病患者由于免疫力低下,容易感染。因此,预 防感染是重要措施之一,包括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接触感 染源、定期接种疫苗等。
营养支持
康复训练计划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训练计划,包括物理治疗、 言语治疗、职业治疗等,以提高患者的功能水平和生活质量。
家属教育和培训
为家属提供疾病知识教育和护理技能培训,使其能够更好地照顾患者 ,减轻患者的痛苦。
谢谢您的聆听
线粒体脑肌病疾病PPT演示课件

家族史
线粒体脑肌病多为母系遗传,因此详细的 家族史询问对于诊断至关重要。
B
诊断标准
结合临床表现、家族史和体征检查,医生可 以初步怀疑线粒体脑肌病。进一步的实验室 检查和辅助检查有助于确诊。
D
鉴别诊断相关疾病
01
多发性硬化症
这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与线粒体脑肌病有相似的神经系统
症状,但无肌肉病变和母系遗传特点。
04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
患者教育内容
疾病知识
向患者和家属介绍线粒体脑肌病 的病因、症状、诊断和治疗等方 面的知识,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
和应对疾病。
自我管理
教育患者如何进行自我监测和管理 ,包括观察病情变化、记录症状、 定期随访等,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 问题。
生活方式调整
指导患者调整生活方式,如合理饮 食、适当运动、保持充足睡眠等, 以改善身体状况和提高生活质量。
02 03
重症肌无力
这是一种由神经-肌肉接头传递功能障碍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表现 为骨骼肌无力和易疲劳。与线粒体脑肌病不同,重症肌无力无中枢神经 系统受累和母系遗传特点。
其他遗传性肌肉疾病
如肌营养不良症等,这些疾病也可能表现为肌肉无力和萎缩,但通常无 中枢神经系统受累。
实验室检查与辅助检查
血液生化检查
药物选择
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选择合适的药物,如抗癫痫药物、免 疫抑制剂等。
使用注意事项
严格遵守医嘱,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和禁忌症,及时调整用药 方案。
预后评估及影响因素
预后评估
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影像学表现 等,综合评估患者的预后情况。
影响因素
患者的年龄、病情严重程度、治疗及 时与否等因素都会影响预后情况。同 时,线粒体脑肌病的预后也与基因突 变类型、线粒体功能障碍程度等因素 有关。
《线粒体脑肌病》PPT课件

精选ppt
15
讨论
线粒体病是一组由线粒体DNA(mtDNA) 或核DNA(nDNA)缺陷导致线粒体结构 和(或)功能异常,线粒体内细胞呼 吸链及能量代谢障碍的疾病。
精选ppt
16
发病机制
线粒体是细胞内重要的生产能量的细胞器, 而线粒体DNA (mtDNA) 主要编码呼吸链及 与能量代谢有关的蛋白。
精选ppt
3
2年前患者自感活动后肢体乏力、 头晕、心率慢,无晕厥及意识丧失, 无胸痛、胸闷,无恶心及呕吐,经 休息后2分钟可以缓解,未予诊治。
精选ppt
4
5天前患者乏力、头晕加重,活动 耐量较前明显下降。就诊于我院门 诊,查心电图示:心室率44次/分 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图形,为求进一 步诊治而入院。
精选ppt
12
左三角肌活检
病理诊断:肌源性损伤,结合临床考 虑最终诊断:线粒体脑肌病—— Kearns—Sayre综合征
精选ppt
13
入院诊断
线粒体脑肌病 Kearns—Sayre综合征 心律失常 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精选ppt
14
入院后给予提升心率,改善心肌代谢, 大量维生素、辅酶Q10、ATP等综合治 疗。建议行起人工心脏永久性搏器植 入术,家属商议后放弃,自动出院。
精选ppt
20
线粒体脑病
包括Leber遗传性神经病、亚急性坏死 性脑脊髓病(Leigh病)、家族性原发 性进行性灰质萎缩症(Alpers病)
精选ppt
21
线粒体脑肌病
慢性进行性眼外肌瘫痪(CPEO) Kearns-Sayre综合征(KSS) 线粒体脑肌病伴高乳酸血症和卒中样发作
(MELAS)综合征 肌阵挛性癫痫伴肌肉破碎红纤维(MERRF)
一例线粒体脑肌病患者脑外伤后的护理PPT课件

THANKS
癫痫的护理
评估 患者入院后15天,颅内情况稳定,电解质基本正常, 出现无言语,上肢及头面部出现不自主活动
分析
1、癫痫和震颤是线粒体脑肌病常见的神经系统症 状,也是此类患者致死的重要因素。[5] 2、脑外伤后癫痫的发病率为1%~10%[6],而癫痫 发作可导致患者脑组织和脑神经进一步损伤。[7]
一例线粒体脑肌病患者 脑外Fra bibliotek后的护理神经外科 杨蕾
前言
线粒体脑肌病(ME)是一组少见的线粒体结 构和(或)功能异常所导致的以脑和肌肉受 累为主的多系统疾病,是因遗传基因的缺陷 所致的疾病,目前尚缺乏针对此类疾病的特 异性治疗[1],查阅文献尚无此类疾病患者发 生脑外伤后的护理经验。
病史介绍
患者王某;男;29岁;住院号:150674 诊断:创伤性珠网膜下腔出血
参考文献
[1]贾建平.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78-379.
[2]胡庆荣,尹元,唐志清.中枢性低钠血症的诊治体会[J].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3,6 (12):1194-1196. [3]畅涛,王莉,张毅,等. 脑外伤术后低钠血症48例临床因素分析[J]. 浙江临床医学. 2014,16(7):1119-1120. [4]金耀华,邢海云. 循证护理在重型脑外伤后盐耗综合征患者的应用研究[J]. 中国临 床实用医学. 2010,4(8):46-48. [5]张峻滔,陈蕊,漆学良△. 线粒体脑肌病的治疗进展[J]. 广东医学. 2015,36(24): 3877-3879. [6]Wang H,Xin T,Sun X,etal. Post-traumatic seizures a prospective, multicenter,large case study after head injury in China[J]. Epilepsy Res,2013, 107(3):272-278. [7]尹庆,杜爱燕. 1例脑外伤后癫痫并发多脏器衰竭的观察与护理[J]. 实用临床医药杂 志. 2016,20(6):204-208.
线粒体脑肌病护理课件

病因与发病机制
病因
线粒体脑肌病的病因多为遗传因素, 由线粒体DNA或核DNA的突变引起 。
发病机制
线粒体脑肌病的发病机制与线粒体功 能障碍有关,导致能量代谢异常和自 由基的过度产生,进而引起肌肉和神 经系统的损伤。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
线粒体脑肌病的症状多样,包括肌肉无力、肌肉萎缩、运动不耐受、视力障碍 、听力下降、认知障碍等。
日常生活习惯
强调健康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保持良好 的作息时间等。
家属在护理中的角色与培训
家属心理支持
指导家属如何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帮助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
护理技能培训
教会家属基本的护理技能,如协助患者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观察病 情变化等。
家属沟通技巧
指导家属如何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了解患者的需求并提供支持。
建议患者采用高蛋白、低脂肪、低碳水 化合物的饮食结构,适当增加膳食纤维
的摄入,以维持良好的消化功能。
对于吞咽困难的患者,应选择软食或半 流质食物,避免过硬、过热或有刺激性 的食物。同时注意保持口腔卫生,定期
进行口腔护理。
03
日常护理与生活指导
心理护理
01
02
03
心理疏导
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及 时进行心理疏导,帮助患 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04
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癫痫的预防与处理
01
02
03
04
总结词
癫痫是线粒体脑肌病常见的并 发症之一,预防和处理十分重
要。
定期评估
对患者的癫痫风险进行定期评 估,以便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
。
避免诱发因素
了解并避免可能诱发癫痫的因 素,如过度疲劳、情绪波动等
线粒体脑肌病通用课件

效果评估
定期对康复治疗效果进行评估,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和患 者的自我管理计划;常用的评估方法包括日常生活能力量表、 运动功能量表等。
PART 05
线粒体脑肌病的预防与护 理
预防措施与健康教育
预防措施
加强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避免近亲结婚,减少线粒体脑肌病的发生风险。
健康教育
普及线粒体脑肌病相关知识,提高公众对该疾病的认知和重视程度。
早期治疗
在疾病早期开始治疗,以防止 病情恶化。
个体化治疗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个体差异, 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长期治疗与监测
药物治疗需要长期坚持,并定 期进行病情评估和调整治疗方案。
常用药物及作用机制
维生素和辅酶
如维生素B1、B2、辅酶 Q10等,提供能量代谢 所需的营养物质,促进
线粒体功能。
抗氧化剂
线粒体脑肌病的症状多样,包括肌肉无力、肌肉萎缩、运动不耐受、视力障碍 等。
诊断
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家族史、实验室检查(如血乳酸升高、肌电图异常等) 以及基因检测结果,可以对线粒体脑肌病进行诊断。
PART 02
线粒体脑肌病的病理生理 学
线粒体功能与代谢
线粒体是细胞内的能 量工厂,负责氧化磷 酸化,产生ATP。
线粒体与细胞凋亡
当线粒体受到损伤时,会释放出凋亡 因子,如细胞色素C和Smac/DIABLO。
细胞凋亡是一种程序性细胞死亡过程, 对于维持组织稳态和器官功能至关重 要。
这些凋亡因子会激活Caspase酶,导 致细胞凋亡。
PART 03
线粒体脑肌病的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原则
针对线粒体功能障碍
治疗药物应针对线粒体功能障 碍,改善能量代谢。
如维生素C、E等,对抗 自由基损伤,保护线粒 体免受氧化应激的损害。
定期对康复治疗效果进行评估,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和患 者的自我管理计划;常用的评估方法包括日常生活能力量表、 运动功能量表等。
PART 05
线粒体脑肌病的预防与护 理
预防措施与健康教育
预防措施
加强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避免近亲结婚,减少线粒体脑肌病的发生风险。
健康教育
普及线粒体脑肌病相关知识,提高公众对该疾病的认知和重视程度。
早期治疗
在疾病早期开始治疗,以防止 病情恶化。
个体化治疗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个体差异, 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长期治疗与监测
药物治疗需要长期坚持,并定 期进行病情评估和调整治疗方案。
常用药物及作用机制
维生素和辅酶
如维生素B1、B2、辅酶 Q10等,提供能量代谢 所需的营养物质,促进
线粒体功能。
抗氧化剂
线粒体脑肌病的症状多样,包括肌肉无力、肌肉萎缩、运动不耐受、视力障碍 等。
诊断
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家族史、实验室检查(如血乳酸升高、肌电图异常等) 以及基因检测结果,可以对线粒体脑肌病进行诊断。
PART 02
线粒体脑肌病的病理生理 学
线粒体功能与代谢
线粒体是细胞内的能 量工厂,负责氧化磷 酸化,产生ATP。
线粒体与细胞凋亡
当线粒体受到损伤时,会释放出凋亡 因子,如细胞色素C和Smac/DIABLO。
细胞凋亡是一种程序性细胞死亡过程, 对于维持组织稳态和器官功能至关重 要。
这些凋亡因子会激活Caspase酶,导 致细胞凋亡。
PART 03
线粒体脑肌病的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原则
针对线粒体功能障碍
治疗药物应针对线粒体功能障 碍,改善能量代谢。
如维生素C、E等,对抗 自由基损伤,保护线粒 体免受氧化应激的损害。
《线粒体脑病》课件

线粒体脑病的预防措施
预防线粒体脑病的关键在于避免遗传因素,并采取一系列健康生活方式,如 合理膳食、适量运动、心理调节等,以减少疾病的风险和进展。
线粒体脑病的患者故事分享
张明:勇敢面对
张明是一位年轻的线粒体脑病患者,他通过积极治疗、康复训练和家庭支持,勇敢地面对疾 病,积极生活,并成为患者互助组织的倡导者。
《线粒体脑病》PPT课件
在线粒体脑病课件中,我们将探讨线粒体脑病的定义、症状和病因、分类、 诊断和治疗、预防措施以及患者故事分享。欢迎加入我们的学习旅程!
线粒体脑病的定义
线粒体脑病是一组罕见而复杂的遗传性疾病,主要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大脑。它是由线粒体内遗传缺陷引 起的,导致脑部功能异常和神经退行性变。
MELAS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线粒 体脑病,主要特点是脑损害、近 视、听力障碍、肌无力和代谢异 常等。
Leigh综合征
Leigh综合征是一种婴幼儿期起 病的线粒体脑病,表现为进行性 神经系统退行性变和代谢紊乱。
Kearns-Sayre综合征
Kearns-Sayre综合征是一种罕见 的线粒体脑病,表现为眼肌麻痹、 心脏传导阻滞和神经系统症状等。
杨霞:从容不迫
杨霞是一位线粒体脑病患者的母亲,她在照顾孩子的同时,坚定乐观地面对困难,不断学习 和寻找资源,为家庭营造温馨的环境。
王伟:不放弃希望
王伟是一位线粒体脑病患者,尽管他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但他始终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 不放弃希望,并通过参与医学研究为未来的治疗做出贡献。
总结和展望
线粒体脑病是一种复杂而罕见的疾病,对患者和家庭造成了巨大的影响。未来的研究和治疗将进一步提高诊断 准确性和治疗效果,为患者带来更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希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表现
5.慢性进行性外眼肌麻痹 (chronic progressive external ophthalmoplegia, CPEO) 可为家族性或散发性, 家族性发病的遗传方式目前 尚不能完全确定,部分为母 性遗传,也可以是常染色体 显性遗传。任何年龄均可发 病,但20岁以前发病者多见。 临床表现为眼球运动障碍、 眼睑下垂、短暂复视,多伴 有易疲劳和肢体近端无力。
临床表现
头痛表现为偏头痛或偏侧颅面痛,反复性呕吐
可伴或不伴偏头痛。皮质盲是本综合征的一个 非常重要的症状,30岁以下枕叶卒中的患者中, 14%为MELAS。局限性癫痫有时是MELAS卒 中发作的先兆,为本综合征的特征之一。其他 伴随症状有身材矮小、智能低下、肌力减退、 感音性耳聋和癫痫发作。
3 伴破碎红纤维的肌阵挛癫痫(myoclonus epilepsy with ragged red fiber,MERRF) 为母性遗传方式。40岁 以前均可发病,10岁左右起病多见。其主要临床特征 为小脑共济失调、肌阵挛或肌阵挛癫痫。母系亲属可 呈现部分表现型,如仅有耳聋或癫痫(包括失神发作、 失张力发作和强制阵挛发作)。伴随症状可有身材矮小、 精神运动发育迟缓、神经性耳聋、视神经萎缩、眼肌 麻痹、颈部脂肪瘤、周围神经病、心脏病和糖尿病。
此病于1962年由Luft首次采用改良Gomori Trichrome染色(MGT)发现肌纤维中有破碎红 纤维(或不整红边纤维)(ragged red fiber, RRF),并诊断首例线粒体肌病,继而发现此
类线粒体疾病也可同时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引 起多种线粒体脑肌病(mitochondrial encephalomyopathy)。本病为一组临床综合 征。
线粒体是细胞内氧化磷酸
化和合成三磷酸腺苷 (ATP)的主要场所, 为细胞的活动提供了能 量,所以有“细胞动力 工厂”之称。除了为细
胞供能外,线粒体还参 与诸如细胞分化、细胞 信息传递和细胞凋亡等 过程,并拥有调控细胞 生长和细胞周期的能力。
线粒体脑疾病定义
线粒体肌病(mitochondrial myopathy)是指因遗 传基因的缺陷导致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异常, 导致细胞呼吸链及能量代谢障碍的一组多系统 疾病。伴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者称线粒体脑病。
病因病理
线粒体是细胞内提供能量的细胞器,人类 mtDNA是长16569bp的环状双链分子,分轻链 和重链,含37个基因,主要编码呼吸链及与能 量代谢有关蛋白。mtDNA缺失或点突变使编 码线粒体氧化代谢过程必需的酶或载体发生障 碍,糖原和脂肪酸等不能进入线粒体充分利用 和产生足够的ATP,导致能量代谢障碍和产生 复杂的临床症状。
此PPT下载后可自行编辑修改
线粒体脑病的护理
医者人之司命,如大将提兵,必谋定而后战。
开始啦!请将手机调成静线粒体的功能是什么?
线粒体是一种存在于大多数细胞 中的由两层膜包被的细胞器, 直径在0.5到10微米左右。大 多数真核细胞拥有线粒体, 但它们各自拥有的线粒体在 大小、数量及外观等方面上 都有所不同。线粒体拥有自 身的遗传物质和遗传体系, 但因其基因组大小有限,所 以线粒体是一种半自主细胞 器。
临床表现
2 线粒体脑肌病伴高乳酸血症和卒中样发作 (mitochondrial encephalomyopathy with lactic acidosis and strokelike episodes, MELAS) 是一组以卒中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线粒体病,呈 母性遗传,80%以上的患者20岁以前发病。特 征性的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头痛和(或)呕吐、 皮质盲(偏盲)、偏身感觉障碍。
病因病理
线粒体是密切与能量代谢相关的细胞器, 无论是细胞的成活(氧化磷酸化)和细胞 死亡(凋亡)均与线粒体功能有关,特别 是呼吸链的氧化磷酸化异常与许多人类 疾病有关。
病因病理
由于受精卵线粒体均来自卵子,故线粒体病是与 孟德尔遗传不同的母系遗传方式。与常染色体 遗传病类似,但每一代发病个体多于常染色体 遗传病。母亲将mtDNA传递给子代,只有女 儿可将mtDNA传递给下一代。因每个细胞 mtDNA有多重拷贝,线粒体编码基因表现型 与细胞内突变型与野生型mtDNA的相对比例 有关,只有突变型达到某一阈值时患者才会出 现症状。
临床表现
4.Kearns-Sayre综合征(KSS)及Pearson综合 征 KSS多在20岁以前发病,多为散发,除眼外肌
瘫痪外伴视网膜色素变性和(或)心脏传导阻滞,还可 出现身材矮小、神经性耳聋和小脑性共济失调。 Pearson综合征为一组婴儿非神经系统紊乱症状,包 括全血细胞下降,胰外分泌功能紊乱,肝功异常,可 有肾功能衰竭,幸存者后期出现KSS表现。此二综合 征的遗传基础为mtDNA大量重复。
6.Leigh病 又称亚急性坏死性脑脊髓病(subacute necrotizing encephalomyelopathy)。为家族性或散发 性线粒体脑肌病。部分为母性遗传,部分为常染色体 隐性遗传。于出生后6个月~2岁内发病。典型症状为 喂食困难,共济失调,肌张力低下,精神运动性癫痫 发作以及脑干损伤所致的眼睑下垂,眼肌麻痹,视力 下降和耳聋。临床上见到幼儿出现反复发作的共济失 调,肌张力降低,手足徐动及呕吐症状应考虑此病。
临床表现
线粒体脑肌病常见的临床综合征依次分述如下: 1 线粒体肌病(mitochondrial myopathy) 主
要表现为以四肢近端为主的肌无力伴运动耐受 不能。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儿童和青年多见。 肌无力进展非常缓慢,可有缓解复发。患病几 十年后患者仍可生活自理。
婴儿线粒体肌病有婴儿致死性
和良性两种类型。致死性婴 儿肌病多发生在出生后1周, 表现为肌力、肌张力低下、 呼吸困难、乳酸中毒和肾功 能不全,多于1岁内死亡。良 性婴儿肌病表现为婴儿期内 肌力、肌张力低下和呼吸困 难,1岁以后症状缓解,并逐 渐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