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作业第10次答案

合集下载

第10章机械能、内能及其转化综合训练 2021-2022学年北师大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含答案)

第10章机械能、内能及其转化综合训练  2021-2022学年北师大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含答案)

第10章机械能、内能及其转化综合训练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的四个实例中,在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上与其他三个实例不同的是()A.烧煮食物B.锯条发烫C.屁股“冒烟”D.搓手取暖2.甲柴油机的效率比乙柴油机的效率低,这表明()A.甲的功率比乙小B.甲做的功比乙少C.甲消耗的柴油多D.甲柴油机将内能转化成机械能的百分比小3.经常下厨的小关发现,同时用相同的煤和燃气灶加热质量相等、初温相同的水和食用油,油的温度总是升高得快些.这是因为A.水的比热容小,吸热后温度升高得慢B.油的比热容小,吸热后温度升高得快C.在相同的时间内,水吸收的热量较多D.在相同的时间内,油吸收的热量较多4.单缸四冲程汽油机铭牌上标有“3000r/min”,则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在压缩冲程中,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B.在工作过程中,汽油机每秒钟完成100个冲程,做功25次C.只有做功冲程是燃气对外做功D .汽油机和柴油机的点火方式不同5.在下列实例中,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 .寒冷的冬天,双手互搓,手的温度升高B .将冰冻食物放在水中解冻,水变凉C .刚煮熟的鸡蛋放在冷水中,鸡蛋的温度降低D .夏天,阳光曝晒广场上的石凳,石凳温度升高6.质量相等、温度相同的铜块和水放出相同的热量后,再把铜块放入水中后它们之间( )A .不发生热传递B .热量由水传给铜C .温度由铜传给水D .热量由铜传给水 7.关于比热容,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比热容可用来鉴别物质B .水的比热容较大,可用作汽车发动机的冷却剂C .一桶水的比热容比一杯水的比热容大D .沙的比热容较小,所以沙漠地区昼夜温差较大8.用一重锤从相同的高度落下分别敲击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钢块和铅块,重锤打在钢块上时,重锤会跳起,跳起高度为h ,打在铅块上时,重锤跳起高度为5h (c 铅<c 钢),这时( ) A .钢块的温度比铅块高B .钢块与铅块的温度一样高C .铅块的温度比钢块高D .无法判断谁的温度高9.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 .0℃的水的内能为零B .冰熔化成水的过程内能增加C .30℃的水比20℃的水所含的热量多D .热量总是由内能大的物体传递给内能少的10.如图所示是跳水运动员跳板跳水时的情景,跳板跳水运动有起跳、腾空、落水几个阶段,若不计空气阻力,从腾空到落水的过程中( )A .动能增加,机械能增加B .重力势能减小,机械能减少C .动能先减小后增大,机械能不变D .重力势能先减少后增大,机械能不变二、填空题11.椰子从树上下落的过程中,动能越来越_____,重力势能越来越_____。 12.某辆行驶的小轿车,其正常工作时的能量转化情况如图所示,若输入的化学能为2000J ,输出的动能为300J 。

初三上册课堂作业本物理答案新课堂作业本物理九上答案

初三上册课堂作业本物理答案新课堂作业本物理九上答案

初三上册课堂作业本物理答案新课堂作业本物理九上答案第一次运动和声音的世界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B2.B3.D4.D5.D6.A7.C8.C9.B10.B11.ABD12.ACD二、非选择题13.2.80cm;2.8cm14.河岸(青山);竹排15.物体在一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物体运动的快慢;米/秒;米每秒;m/;km/h;1m/=3.6km/h16.响度;音调;音色;快慢;高17.传递信息;响度18.振动;声音19.介质;无线电(波)20.3.13;4.76;5.13第二次多彩的光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A2.C3.D4.C5.A6.A7.ABD8.ABD二、非选择题9.3.0某108;漫10.1.6;2;左右;上下;不变11.折射;虚;反射;虚12.(略)13.(1)凸透镜的中心(2)缩小(3)倒立(4)放大放大第三次力、力与运动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C2.B3.A4.D5.C6.B7.D8.C9.C10.D11.B12.ABC13.ACD14.ACD15.AD二、非选择题16.相互17.增大压力、增大18.4、619.作图略20解:(1)G1=m1g=900kg某10N/kg=9某103N(2)∵G=mg∴m2=G2/g=1.5某104N÷10N/kg=1.5某103kg=1.5t 第四次密度与浮力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D2.B3.D4.D5.A6.A7.D8.D9.B10.A11.B12.ABC13.ABC14.AD二、非选择题15.不变16.20、竖直向上、上浮17.小于、增大、上浮18.2.7g/cm3、2.7g/cm3第五次压强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D2.D3.A4.A5.A6.A7.A8.B9ABD10ABC二、非选择题11.相等;不相等12.减小压强,增大压强。

13.靠拢;小14.(1)海绵(或物体)的形变程度(2)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3)丁(4)等于15.解:(1)小华受到的重力G=mg=40kg某10N/kg=400N(2)小华在单脚滑行时对冰面的压力F=G=400N她单脚滑行时对冰面的压强p=F/S=400N/1.5某10-3m2=2.67某105Pa当小华双脚站立时,她对冰面的压强变小,因为压力不变,受力面积变大。

厦门大学大学物理实验理论作业参考答案(供参考)

厦门大学大学物理实验理论作业参考答案(供参考)

参考答案第二题:<1> 8100000010.09979246.2⨯±)( 米/秒 或 810000001.0997925.2⨯±)(米/秒<2> 710004.0183.4⨯±)(尔格/卡<3> 3105.07.1-⨯±)( 卡/克度<4> 31002.088.9⨯±)(第三题:<1> 2.05.8±<2> 210)02.046.7(⨯±或2746±<3> 0008.00027.0±<4> 3.06.6523±第五题:<1> 3.01<2> 0.35<3>3102⨯<4>7.80<5> 3.0第六题:分不确定度的算术合成和几何合成两种情况。

1) 不确定度的算术合成:这里因为161.25的末尾数数量级最大,所以最终结果保留到百分位,后面小于五舍去。

这里因为0.01的末尾数数量级最大,所以最终结果保留到百分位,对不确定度项只进不舍。

2) 不确定度的几何合成:第七题:=3.142*2.14*2.14/4=3.60 cm 2(π比R 多取一位有效数字,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第八题:令cm A 04.020.10±=,cm B 03.001.3±=,当两式相加时,令B A N +=,则N=10.20+3.01=13.21 (cm)算术合成法:)(07.021.13)(07.003.004.0cm U N cm U N N±=±∴=+=Θ 几何合成法:)(05.00025.00009.00016.0)03.0()04.0(22cm U N ==+=+=Θ 05.021.13±=±∴N U N (cm) 当两式相乘时,令B A N ⨯=,则 算术合成法:)(5.0306.01204.02cm AU BU U B A N =+=+=Θ 几何合成法:011.000012.0)01.303.0()20.1004.0()()(2222==+=+=B U A U N U B A N Θ 第十题:<1> 算术合成:z y x z y x N U U U U zf U y f U x f U 2++=⨯∂∂+⨯∂∂+⨯∂∂=几何合成:222222)2()()()(z y x z y x N U U U U z f U y f U x f U ++=⨯∂∂+⨯∂∂+⨯∂∂=<2> 算术合成:][2]22[B A B A B A Q BU AU k BU AU k U B f U A f U +=+=⨯∂∂+⨯∂∂=; 几何合成:令22,B E A P ==, 则22222222][][]2[]2[22]2[]2[B A B A E P E P Q BU AU k BU AU k U U k U k U k U +=+=+=+= <3> 2224A L A A f +=∂∂, A L L f 2-=∂∂ 算术合成:几何合成:22222222222224)(4)()42()4)(()()(A ALU L U A U A ALU A U L A U L f U A f U L A A L A L A f ++=+⨯+=⨯∂∂+⨯∂∂= <4> 230230)1(2,)1(2--+-=∂∂+-=∂∂at tV a V at aV t V t t , 算术合成:几何合成:第十一题: 解:平均值:34.3101101==∑=i i d d (mm) 平均值标准误差:009.0910)34.3(1012=⨯-=∑=i i d σ (mm)因为测量次数为10次,在置信概率为68.3%时,t 因子06.168.0=t ,则A 类不确定度值为:01.068.0==σt U A (mm) 游标卡尺的误差为均匀分布,则B 类不确定度值为:012.0302.03==∆=仪B U (mm) 因此合成不确定度为:02.022=+=B A U U U (mm) 结果不确定度表示:02.034.3±=±=U d d (mm) 相对不确定度为:%6.0%10034.302.0%100=⨯=⨯=d UE ,其置信概率为68.3%。

高三2024年11月10日高中物理作业 动量守恒定律

高三2024年11月10日高中物理作业 动量守恒定律
其中
联立解得
2.(1)C
(2)D
(3)见解析
(4)①见解析;②见解析;③
【详解】(1)当蹦床压力为零时,运动员在空中,当再次出现压力时,说明运动员再次落回蹦床,根据图像可知运动员在空中的最长时间为
运动员做竖直上抛运动,跃起的最大高度为
故选C。
(2)小孩处于平衡状态,则
所以
故选D。
(3)实际蹦床运动的开始阶段,运动员在一次次的向下和弹起中,空中到达的最大高度越来越高,这是因为运动员在接触蹦床的过程中,腿部用力蹬,对自身做了功,把他自身体内的化学能转化为自身的机械能,所以在空中到达的最大高度越来越高了。
(4)①小球从A到B做自由落体运动,从B到C小球先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加速运动,后做加速度逐渐增大的减速运动,小球下落过程的v-t图像如图所示
②小球在C点时,速度为零,设此时弹簧被压缩的长度为x,从A到C过程根据动能定理可得
由于弹簧是被压缩,解得
当小球向上的加速度为g时,设此时弹簧压缩长度为x1,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2024年11月10日高中物理作业
1.如图所示,两根轻绳连接质量为m的小球P,右侧绳一端固定于A点,左侧绳通过光滑定滑轮B连接一物块Q,质量相等的物块Q、N通过一轻弹簧连接,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状态时,小球P位于图示位置,PA、PB两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分别为53°和37°,此时物块N与地面的压力恰好为零。现将小球P托至与A、B两点等高的水平线上,两绳均拉直且恰好无弹力,由静止释放小球P。已知PA绳长为L, , ,重力加速度为g,求:
解得
由于
因此
故小李同学观点不正确;
③当小球受到的重力与弹簧弹力大小相等时,小球的速度最大,此时动能最大,设此时弹簧压缩量为x2,则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1-2课后作业【10】及答案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1-2课后作业【10】及答案

1.关于α、β、γ三种射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α射线是原子核自发发射出的氦核,它的穿透能力最强B.β射线是原子核外电子电离形成的电子流,它具有中等的穿透力C.γ射线一般伴随着α或β射线产生,它的穿透力最强D.γ射线是电磁波,它的穿透力最弱【解析】α射线是不稳定原子核放出的由两个中子和两个质子组成的粒子流,它的电离本领最大,穿透力最弱,β射线是原子核内一个中子转化为一个质子时放出的高速电子流,其穿透力和电离能力都居中,γ射线是跃迁时放出的光子,它的穿透力最强,故正确答案为C.【答案】 C2.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β射线的粒子和电子是两种不同的粒子B.红外线的波长比X射线的波长长C.α粒子不同于氦原子核D.γ射线的贯穿本领比α粒子的强【解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人们发现了X、α、β、γ射线,经研究知道X、γ射线均为电磁波,只是波长不同,可见光、红外线也是电磁波,由电磁波谱知红外线的波长比X射线波长要长,另外,β射线是电子流,α粒子是氦核,从α、β、γ三者的穿透本领而言,γ射线最强,α粒子最弱,故正确选项为B、D.【答案】BD3.将α、β、γ三种射线分别射入匀强磁场和匀强电场,图中表示射线偏转情况正确的是( )【解析】已知α粒子带正电,β粒子带负电,γ射线不带电,根据正、负电荷在磁场中运动受洛伦兹力方向和正、负电荷在电场中受电场力方向,可知A、D正确.【答案】AD4.近几年来,我国北京、上海、山东、洛阳、广州各地引进了十多台γ刀,治疗患者5 000余例,效果极好,成为治疗肿瘤的最佳仪器.令人感叹的是,用γ刀治疗时不用麻醉,病人清醒,时间短,半小时完成手术,无需住院,因而γ刀被誉为“神刀”.据报道,我国自己研制的旋式γ刀性能更好,即将进入各大医院为患者服务.问γ刀治疗肿瘤主要是利用( )A.γ射线具有很强的穿透本领B.γ射线具有很强的电离作用C.γ射线具有很高的能量D.γ射线很容易绕过障碍物到达目的地【解析】医院里用γ刀治疗肿瘤是利用γ射线具有很强的穿透性,然后利用其携带的很高能量使肿瘤细胞汽化从而达到治疗效果.【答案】AC5.如图3-1-6所示,a为未知天然放射源,b为薄铝片,c为两平行板之间存在着较大电场强度的匀强电场,d为荧光屏,e为固定不动的显微镜筒.实验时,如果将强电场c撤去,从显微镜内观察到荧光屏上每分钟闪烁亮点数没有变化;如果再将薄铝片b移开,则从显微镜筒内观察到的每分钟闪烁亮点数大为增加.由此可判定放射源所发出的射线可能为( )图3-1-6A.β射线和α射线B.α射线、β射线和γ射线C.β射线和γ射线D.α射线和γ射线【解析】α粒子的贯穿本领很小,一张薄纸就可把它挡住,β射线能穿透几毫米厚的铝板,γ射线能贯穿几厘米厚的铅板.撤去电场后,荧光屏上闪烁亮点数没有变化,说明原先能到达荧光屏的射线不带电,故放射源放出的射线中有γ射线.撤去薄铝片,闪烁亮点数大为增加,说明放射源发出的射线中有α射线,故选项D 正确.【答案】 D6.(2018·嘉兴高二检测)在天然放射性物质附近放置一带电体,带电体所带的电荷很快消失的根本原因是( )A.γ射线的贯穿作用B.α射线的电离作用C.β射线的贯穿作用D.β射线的中和作用【解析】本题考查三种射线的特点.由于α粒子电离作用较强,能使空气分子电离,电离产生的电荷与带电体的电荷中和.故正确选项为B.【答案】 B7.1895年,德国科学家伦琴发现了________,X射线是频率极高的________,具有很强的________,可使荧光物质________.【答案】X射线电磁波穿透力发光8.如图3-1-7所示为α、β、γ射线穿透本领示意图,图中从上到下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3-1-7【答案】α射线β射线γ射线9.一置于铅盒中的放射源发射的α、β和γ射线,由铅盒的小孔射出,在小孔外放一铝箔,铝箔后的空间有一匀强电场.进入电场后,射线变为a、b两束,射线a沿原来方向前进,射线b发生了偏转,如图3-1-8所示,则图中射线a为________射线,射线b为________射线.图3-1-8【解析】三种射线中α射线穿透力最弱,不能穿透铝箔,β是高速电子流,带负电,在磁场中能发生偏转,而γ是一种电磁波,在磁场中不发生偏转.所以射线a为γ射线,射线b为β射线.【答案】γβ。

初中物理鲁教版《八年级上》《第三章 光现象》《第六节 看不见的光》课后练习试卷【10】含答案考点及解析

初中物理鲁教版《八年级上》《第三章 光现象》《第六节 看不见的光》课后练习试卷【10】含答案考点及解析

2018-2019年初中物理鲁教版《八年级上》《第三章光现象》《第六节看不见的光》课后练习试卷【10】含答案考点及解析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1.有一种电动牙刷,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干净又舒服,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动牙刷发出的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

B超声波能传递能量。

C超声波的音调很低所以人听不到。

D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超声波能在空气中传播,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B、超声波可传递能量,说法正确,符合题意;C、超声波的频率高于20000Hz,频率太高,不在人耳的听觉范围之内,所以听不到超声波,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D、超声波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考点:声音的综合利用2.列车上的乘客从车窗看到地面上的树木向北运动,他选择的参照物是()A.地面B.树木C.列车D.地面上的行人【答案】C【解析】乘客看到树木向北运动,而树木本身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故所选取的参照物相对于地面是向南运动的.故选取列车为参照物。

3.如图所示,扬声器播放音乐时,放在纸盒上的小纸片会不断地跳动。

这个实验是用来研究A.声音产生的原因B.声音传播的条件C.音调是否与频率有关D.乐音与噪声的区别【答案】A【解析】A、在实验中,由纸片的跳动可以认识到扬声器的振动,这是一种转换的思想也可理解为放大法.扬声器振动时,听到了声音,由此可知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由此可知A正确.B、要研究声音传播的条件,实验中应体现人耳与声源之间介质的有无及种类,而此现象中只是观察的现象小纸片会不断地跳动,故B错误.C、要研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实验中应重在体现物体振动快慢与音调的高低,而此现象中只是观察的现象小纸片会不断地跳动,故C错误.D、要研究乐音与噪声的区别,实验中要出现这两种声音,然后加以比较,而此现象中只是观察的现象小纸片会不断地跳动,故D错误.故选A.4.我们可以用路程来描述物体的运动,还可以从初位置到末位置作出一条线段来表示物体位置的变化.如图,某物体分别沿两条路径从M点运动到N点:第一次先从M到P,再从P 到N;第二次直接从M到N.则物体的两次运动()A.路程相等,位置的变化相同B.路程不等,位置的变化不同C.路程相等,位置的变化不同D.路程不等,位置的变化相同【答案】D【解析】由图可知,物体第一次通过的路程是MP+PN两段线段,第二次通过的路程是MN,从数学知识知,MN<MP+PN;但前后两次位置的变化都是线段MN.故选D.5.宋代文学家范仲淹在脍炙人口的不朽名篇《岳阳楼记》中写道:“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文中 ( )A.“皓月”是人造光源B.“皓月”是自然光源C.“静影沉璧”是反射形成的虚像D.“静影沉璧”是折射形成的虚像【答案】C【解析】静影沉璧的意思是静静的月影却像沉在水中的碧玉,是人从水面看到的月亮的虚像,所以是月光通过水面反射而形成的.皓月指的是月亮,月亮靠反射太阳光,本身不能发光,所以皓月不是光源.故选C.6.关于声波的说法错误的()A.固体、液体中也有声波存在B.随着音叉的不断振动,在空气中形成了疏密相问的波动,并向远处传播C.声波除了能使人耳的鼓膜振动,让人们觉察到声音外,它还能使其他物体振动D.声波也可以在真空中传播【答案】D【解析】A、固体、液体中也有声波存在,故A正确;B、随着音叉的不断振动,在空气中形成了疏密相问的波动,并向远处传播,故B正确;C、声波除了能使人耳的鼓膜振动,让人们觉察到声音外,它还能使其他物体振动,故C正确;D、声波是靠介质传播的,但它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D错误;故选D.7.关于电视机的遥控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遥控器是利用激光进行遥控的B.遥控器是利用紫外线进行遥控的C.遥控器是利用红外线进行遥控的D.遥控器利用可见光进行遥控的【答案】C【解析】解:红外线可以用在遥控器上,遥控器发出红外线,实现了无线控制家中的用电器,方便人们的生活.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红外线和紫外线具体应用的了解情况,平时要注意观察身边的现象.8.由于洗衣机没有放稳所产生的振动噪声,最好的处理方法是()A.调节洗衣机的底脚,使其平稳着地B.在房间里戴上耳塞C.关上房间的门窗D.在洗衣机里加更多的水【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减弱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由于洗衣机没有放稳所产生的振动噪声,最好是调节洗衣机的底脚,使其平稳着地,在声源处减弱噪声,选A。

数学物理方程作业汇总

数学物理方程作业汇总

第2次数学物理方程习题答案第七章6、一根杆由截面相同的两段连接而,两段的材料不同,弹性模量分别是EⅠ和EⅡ,密度分别是ρ1、ρ2.试写出衔接条件。

解:两段杆的接点设为x=0。

其波动方程分别为:011211111111>=-<=-x u Eu x u E u xx tt xx ttρρ在连接处,由于该波的振幅是连续的 ,于是有: )1(01101+-===x x u u在交接处的应力应该相等,这是由于相互作用力相等而得由于 xu n u xu n u ∂∂-=∂∂∂∂=∂∂111111 所以有:)2(01111011+-==∂∂=∂∂x x xu SE xu SE第3次第4次1、求解无限长弦的自由振动。

设弦的初始位移为)(x ϕ,初始速度为)(x a ϕ'-。

解: 泛定方程: ∞<<∞-=-x u a u xx tt 02初始条件:⎪⎩⎪⎨⎧'-====)()(00x a u x u t t t ϕϕ对于一维无界的弦振动,其解可用达朗贝尔公式:⎰+-+-++=atx atx d a at x at x t x u ξξψϕϕ)(21)]()([21),(其中:)()(x a x ϕψ'-= 对于积分项,有:)]()([21)(21)]([21at x at x d d a a at x at x at x at x +--=='-⎰⎰-++-ϕϕξϕξξϕ 所以,其解为: )()]()([21)]()([21),(at x at x at x at x at x t x u -=+--+-++=ϕϕϕϕϕ则只有右行波,是一行波,不是驻波。

8、半无限长的弦,初始位移和速度都是0,端点作微小振动t A u x ωsin 0==。

求解弦的振动。

解:将半无限长的弦拓展为无界空间的弦。

则其泛定方程为:∞<<∞-=-x u a u xx tt 02初始条件为:⎩⎨⎧<≥=⎩⎨⎧<≥===0)(00)(0000x x x u x x x u t tt ψϕ 其中)(x ϕ、)(x ψ为待定,(因为该两等于0时,方程只有0解) 边界条件:t A u x ωsin 0== 该泛定方程的达朗贝尔解为:⎰+-+-++=atx at x d aat x at x t x u ξξψϕϕ)(21)]()([21),( 将边界条件代入达朗贝尔解,得:⎰-+-+=atatd a at at t A ξξψϕϕω)(21)]()([21sin注意到:当0≥x 时,有0)(,0)(==x x ψϕ。

济南稼轩中学初中物理九年级全册第十章《机械能,内能及其转化》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济南稼轩中学初中物理九年级全册第十章《机械能,内能及其转化》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是汽油机工作循环中的一个冲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冲程是汽油机的做功冲程,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B.该冲程是汽油机的压缩冲程,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C.该汽油机工作时冒黑烟,说明汽油燃烧不充分,其热值变小D.该汽油机的效率越高,在做相同功的情况下消耗的能量越多2.下列数据,符合生活实际的是()A.汽油机的效率可以达到99%B.一初中生从一楼走上三楼,做功约3000J C.中学生正常骑自行车,功率约为1W D.中学生小明跳绳的功率约为1000W3.一杯热水变凉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水的内能增加B.水的温度不变C.水含有的热量减少D.水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减慢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吸收热量时温度一定升高B.非晶体在熔化时,熔点一直在升高C.物体放出热量温度不一定降低D.晶体熔化时温度不变,不吸热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美味佳肴的香气四溢,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做无规则运动B.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减少C.锯木时锯条温度升高,说明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内能D.0摄氏度的物体不具有内能。

6.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烧开的水具有内能B.抛在空中的篮球具有内能C.水结成冰后,就不具有内能D.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加7.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杯水倒出一半,杯内剩余水的比热容变小B.热量都是从内能大的物体向内能小的物体传递C.水和砂石放出相等热量,水的温度降低得较多D.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吸收相等热量,煤油温度升高得较多8.如下图甲、乙、丙、丁是单缸内燃机一个工作循环有四个冲程,该内燃机工作时飞轮转速为2400r/min,以下说法正确的是()甲 乙 丙 丁A .该内燃机一个工作循环有四个冲程,正确的顺序是丙、甲、丁、乙B .如图丙是做功冲程,机械能转化为内能C .汽油机和柴油机的吸气冲程吸入的都只是空气D .汽油机和柴油机的构造相似,柴油机在压缩冲程中对气体的压缩程度更高 9.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着斥力B .阳光下可看到灰尘在空气中飞舞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C .铁棒很难被拉断说明分子间存在着引力D .糖在热水中溶解的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 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汽油机的做功冲程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B .沿海地区昼夜温差小,主要原因是水的比热容较小C .热机效率不是定值,与外界条件有关D .酒精灯内的酒精用去一半后,酒精的比热容减小 11.关于热现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汽油机的做功冲程是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B .打气筒在打气时,筒壁发热主要是通过做功改变了内能C .现代火箭用液态氢作燃料,是因为氢的热值大D .热机所做的有用功越多热机的效率越高 12.下列有关分子动理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桂花飘香,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B .墨水在热水中扩散的快,表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C .固体很难被压缩,表明固体分子间存在斥力D .压紧的铅块能结合在一起,表明分子间只存在引力二、填空题13.将一壶质量1.5kg 、初温20℃的水烧开,水需要吸收的热量为__J ;实际烧开此壶水,所提供的热量远大于此值,原因是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次作业解答(第5章机械振动)一、选择题
1.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D
(A)物体在某一位置附近来回往复的运动是简谐振动;(B)质点受到回复力(恒指向平衡位置的力)的作用,则该质点一定作简谐运动;
(C)小朋友拍皮球,皮球的运动是简谐运动;
(D)若某物理量Q随时间t的变化满足微分方程
,则此物理量Q按简谐运动的规律在变化(是由系统本身性质决定的)。

解:物体在线性回复力作用下产生的运动称简谐运动;
若系统的运动规律满足一个二阶线性常微分齐次方程,
则该系统作简谐运动。

2.对一个作简谐运动的物体,下面哪种说法是正确的?C (A)物体处在运动正方向的端点时,速度和加速度都达到最大值;
(B)物体处于平衡位置且向负方向运动时,速度和加速度都为零;
(C)物体处于平衡位置且向正方向运动时,速度最大加速度为零;
(D)物体处在负方向的端点时,速度最大,加速度为零。

解:由速度和加速度的变化规律和物体受力分析知:物体处
于位移最大处时,速度最小,加速度最大;物体处于平衡位置时,速度最大,加速度为零; C是正确的。

3.系统作简谐运动时,物体受力为线性回复力,可表示为__ f = -kx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