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氨酸

合集下载

赖氨酸

赖氨酸

4.4 发酵法
发酵法是工业生产赖氨酸最重要的方法。其原理是利用
微生物的某些营养缺陷型菌株,通过代谢控制发酵,人为
地改变和控制微生物的代谢途径来实现L-赖氨酸的生产。生
物合成赖氨酸的途径有两种:一种是通过2-氨基己二酸途径
(酵母、链孢霉合成赖氨酸)。另一种是通过2,6二氨基庚二
酸途径(细菌、蓝藻、高等植物)。 具体流程如下所示
目前,国际上赖氨酸产生菌种的生产一般用采用糖蜜发酵和淀 粉水解糖(或纯糖)发酵
三、菌种选育
3.1 赖氨酸在微生物体内的代谢路径
2 3
4
1
3.2 菌种选育
(1)降低支路代谢流 切断或减弱支路代谢,降低支路代谢相关酶的表达量或活性或
敲除支路代谢相关基因构建营养缺陷性同样会增加赖氨酸的表达量 。 降低由天冬氨酸半醛生成高丝氯酸的量,继而蛋氨酸、苏氨酸的合 成量也会降低,生成的Thr的量不足以与Lys共同对天冬氨酸激酶(AK) 起协同反馈抑制作用 ,在分支代谢途径中,几种末端产物同时都过 量,才对途径中的天冬氨酸激酶(AK)具有抑制作用,若某一末端产 物单独过量则对途径中的第一个酶无抑制作用。L一赖氨酸和L一苏 氨酸对天冬氨酸激酶有协同反馈抑制作用。
葡萄糖
AK
天冬氨酸
AK- 天冬氨酸激酶
发展前景
5.1 赖氨酸生产状况及消费情况
赖氨酸是世界上仅次于味精的第二大氨基酸,目前全球赖氨酸 的生产能力近6O万t。下列各表分别列举了近几年国内外赖氨 酸的生产及消费情况
5.2 赖氨酸生产状况
目前,世界上赖氨酸的总生产能力约6O万t/年美国ADM公司是目前 世界上最大的赖氨酸生产企业,现有生产能力l5.89万t/年,占世界市场的 4O%以上我国赖氨酸工业起步较晚,8O年代初国内有十几家生产厂,但产能 均很小,大的也不超过数百t/年。经过2O多年的发展,通过与国外公司的合 作及技术、装备的引进,某些企业的生产也初具规模。目前,我国较大的赖氨 酸生产企业有5家以上,能力已达6.5万t/年。但受国外赖氨酸进u的 冲击,产量不足4万t/年。随着国内畜牧养殖业和饲料工业的蓬勃发 展,国内赖氨酸市场需求量快速增长,进口数量逐如下表

赖氨酸的生产工艺

赖氨酸的生产工艺

1.赖氨酸概述 2
赖氨酸广泛存在于动物蛋白质中,赖氨酸 的生产最早是用酸水解酪素,经分离谷氨 酸后制得,其后又从血粉中提取 猪血粉中 赖氨酸含量约9%~10% ,但这种方法,工艺 比较复杂,产量受到限制,
1.赖氨酸概述 3
1960年以来,日本用营养缺陷型的谷氨酸 菌株直接发酵生产赖氨酸,其产量不断扩 大,
2.赖氨酸的性质 1
赖氨酸盐酸盐的化学式为C6H14O2N2·HCl, 含氮量为15.34%,相对分子质量182.65,
由于游离的赖氨酸易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 碳,故制取结晶比较困难,一般商品都是 赖氨酸盐酸盐的形式,
2. 赖氨酸的性质 2
赖氨酸的化学名为2,6-二氨基己酸,具有 不对称的α-碳原子,故有两种光学活性 的异构体 L/D型 ,
氨水+氯化铵洗脱
通过调节氨水与氯化铵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1,可直接使赖氨酸成单盐酸盐形式存在, 不需在中和,
洗脱剂 3
3 氢氧化钠洗脱 特点是没有氨味,容 易操作,但在洗脱液中Na+含量较高,影响 赖氨酸的提纯精制,
洗脱剂 4
洗脱剂的浓度对洗脱效果有影响,一般来 讲,为了分离只能用适当浓度的洗脱剂, 如果洗脱剂浓度太高,达不到洗脱目的, 如果洗脱剂浓度太低,洗脱时间长,收集不 集中,赖氨酸浓度低,
赖氨酸发酵工艺及控制要点 8
生物素对赖氨酸生物合成的影响 在以葡 萄糖,丙酮酸为唯一碳源的情况下,添加过 量生物素 200~500μg/L ,赖氨酸积累量 显著增加,因为生物素量增加,促进了草酰 乙酸的合成,增加了天冬氨酸供给,
生物素对赖氨酸生物合成的影响 续
另一方面,过量生物素使细胞内合成的谷 氨酸对谷氨酸脱氢酶起反馈抑制作用,抑 制谷氨酸的大量合成,使代谢流转向合成 天冬氨酸的方向进行,

赖氨酸相对分子质量

赖氨酸相对分子质量

赖氨酸相对分子质量赖氨酸(Lysine)是一种重要的氨基酸,也是人体所需的八种必需氨基酸之一。

它在蛋白质合成、骨骼生长和修复以及体内代谢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赖氨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46.19。

赖氨酸是一种碱性氨基酸,它的化学结构中含有两个胺基(NH2)和一个羧基(COOH),这使得它具有碱性特性。

赖氨酸主要存在于植物和动物蛋白质中,尤其是肉类、乳制品和大豆等食物中含量较高。

赖氨酸在人体内发挥着许多重要的生理功能。

首先,赖氨酸是蛋白质合成的关键成分之一。

在人体内,蛋白质是由氨基酸通过肽键连接而成的。

赖氨酸作为一种必需氨基酸,参与了蛋白质的合成过程,维持了人体正常的生长和发育。

赖氨酸还参与了体内骨骼的生长和修复。

赖氨酸可以促进体内钙的吸收和利用,对维持骨骼的健康起到了重要作用。

赖氨酸还可以帮助人体合成胆碱,促进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

赖氨酸还参与了体内代谢过程。

赖氨酸可以转化为肌氨酸和肌酸,进而参与肌肉的能量代谢,提供能量供给。

赖氨酸还可以转化为精氨酸,参与体内氮的代谢过程,维持氮平衡。

赖氨酸在人体内的合成能力有限,大部分需要通过食物摄入。

一般来说,肉类和乳制品是赖氨酸的丰富来源,特别是牛肉、鸡肉、鱼类、奶酪和酸奶等。

此外,豆类和坚果也含有一定量的赖氨酸,适量的摄入这些食物可以满足人体的赖氨酸需求。

赖氨酸在人体内的供给不足可能会导致一些问题。

赖氨酸缺乏可能影响蛋白质的合成,进而影响人体的生长和发育。

另外,赖氨酸缺乏还可能导致免疫力下降、贫血和肌肉退化等问题。

因此,保证足够的赖氨酸摄入对于维持人体健康非常重要。

赖氨酸作为一种必需氨基酸,在人体内发挥着重要的生理功能。

它参与了蛋白质合成、骨骼生长和修复以及体内代谢过程,对于人体的生长发育和健康维护至关重要。

我们可以通过食物摄入来获得足够的赖氨酸,保持人体的正常功能。

赖氨酸的药用标准

赖氨酸的药用标准

赖氨酸的药用标准
赖氨酸是一种必需氨基酸,它具有重要的药理作用,如促进生长、增强免疫力和改善记忆等。

在医药领域,赖氨酸被用于治疗营养不良、贫血、食欲不振、生长发育不良、骨折、结核病等多种疾病。

关于赖氨酸的药用标准,具体如下:
1.赖氨酸的分子式为C6H14N2O2,分子量为146.19。

2.赖氨酸的物化性质包括熔点215°C,几乎无臭,易溶于水和甲酸,
难溶于乙醇。

在溶解度方面,它在0度、20度、40度、60度和80度的溶解度分别为40g/100ml、63g/100ml、96g/100ml、131g/100ml和大于131g/100ml。

赖氨酸的质量标准通常包括AJI92、USP26、FCCIV等。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赖氨酸的药用标准可能会因具体药品的配方、用途和生产商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如有需要,建议您咨询相关的专业技术人员。

赖氨酸实验报告

赖氨酸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赖氨酸的提取与鉴定一、实验目的1. 掌握赖氨酸的提取方法。

2. 了解赖氨酸的鉴定方法。

3. 探究赖氨酸在不同生物样品中的含量。

二、实验原理赖氨酸是一种必需氨基酸,广泛存在于动物和植物中。

本实验通过酸水解法提取赖氨酸,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其进行鉴定。

紫外分光光度法是基于分子中某些基团对紫外光的吸收特性进行定量分析的原理。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鸡蛋、鸡肉、牛肉、豆类、小麦等。

2. 实验仪器:酸度计、紫外分光光度计、离心机、天平等。

四、实验步骤1. 赖氨酸的提取(1)称取一定量的生物样品,加入10倍体积的0.1mol/L盐酸溶液,搅拌均匀。

(2)将混合液煮沸30分钟,使蛋白质变性。

(3)冷却后,加入1mol/L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至7.0。

(4)加入10倍体积的95%乙醇,静置过夜。

(5)离心去除沉淀,收集上清液。

(6)将上清液用95%乙醇进行醇沉,离心去除沉淀。

(7)将沉淀用少量蒸馏水溶解,得到赖氨酸溶液。

2. 赖氨酸的鉴定(1)配制赖氨酸标准溶液:准确称取赖氨酸标准品,用蒸馏水溶解并定容至一定体积,得到100μg/mL的赖氨酸标准溶液。

(2)测定吸光度:将赖氨酸标准溶液和样品溶液分别进行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测定波长为258nm。

(3)绘制标准曲线:以赖氨酸浓度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4)计算样品中赖氨酸含量:根据样品溶液的吸光度,从标准曲线上查得对应的赖氨酸浓度,计算样品中赖氨酸含量。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赖氨酸的提取本实验成功提取了鸡蛋、鸡肉、牛肉、豆类、小麦等生物样品中的赖氨酸。

2. 赖氨酸的鉴定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成功鉴定了赖氨酸。

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为0.5~5.0μg/mL,相关系数R²=0.998。

3. 赖氨酸含量测定不同生物样品中赖氨酸含量如下:鸡蛋:3.5mg/g鸡肉:4.2mg/g牛肉:5.0mg/g豆类:2.8mg/g小麦:2.0mg/g六、实验结论1. 本实验成功提取了鸡蛋、鸡肉、牛肉、豆类、小麦等生物样品中的赖氨酸。

赖氨酸作用机理

赖氨酸作用机理

赖氨酸作用机理一、赖氨酸简介赖氨酸(Lysine)的化学名称为2,6-二氨基己酸。

赖氨酸是人体必需的一种氨基酸,一种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

我们知道,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主要成分,由氨基酸组成。

在合成蛋白质的各种氨基酸中,赖氨酸是最重要的一种,少了它,其它氨基酸就受到限制或得不到利用,科学家称它为人体第一必需氨基酸。

由于谷物食品中的赖氨酸含量很低,且在加工过程中易被破坏而缺乏,故称为第一限制性氨基酸。

赖氨酸是人类和哺乳动物的必需氨基酸之一,机体不能自身合成,必须从食物中补充。

赖氨酸主要存在于动物性食物和豆类中,谷类食物中赖氨酸含量很低。

赖氨酸在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增强机体免疫力、抗病毒、促进脂肪氧化、缓解焦虑情绪等方面都具有积极的营养学意义,同时也能促进某些营养素的吸收,能与一些营养素协同作用,更好地发挥各种营养素的生理功能。

二、赖氨酸的作用机理赖氨酸只有L-型被生物体吸收。

游离的赖氨酸易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制取结晶比较困难,一般商品都以赖氨酸盐酸盐的形式存在。

赖氨酸易溶于水,与其他氨基酸相比,赖氨酸是通过口服最容易吸收的一种。

摄入体内的赖氨酸,首先以主动运输的方式从小肠腔进入小肠黏膜细胞,然后通过门静脉进入肝脏;在肝脏,赖氨酸与其他氨基酸一起参与蛋白质的合成。

赖氨酸的分解代谢也在肝脏中进行,它与酮戊二酸缩合形成酵母氨基酸,酵母氨基酸再转变为L-α-氨基己二酸半醛,最终转化生成乙酰辅酶A。

与其他氨基酸不同,赖氨酸不参与转氨基作用,且脱氨基反应不可逆,因此赖氨酸的分解代谢极为特殊。

赖氨酸是生酮氨基酸,因此可以参与形成D-葡萄糖、脂类,最终产生能量。

人体吸收实验显示,赖氨酸补充剂的吸收率与食物蛋白质中赖氨酸的吸收率相同,说明赖氨酸补充剂是改善膳食赖氨酸缺乏的一个有效途径。

研究发现,在进食后的5—7小时内,赖氨酸被快速转运到肌肉组织。

与其他必需氨基酸不同,赖氨酸更多蓄积在肌肉组织的细胞内,提示肌肉组织是游离赖氨酸在体内的贮存库。

提取赖氨酸的方法

提取赖氨酸的方法

提取赖氨酸的方法赖氨酸是一种重要的氨基酸,对人体的生长发育和健康起着重要作用。

因此,研究人员一直在寻找高效的赖氨酸提取方法。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赖氨酸提取方法。

一、酸提取法酸提取法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赖氨酸提取方法之一。

该方法利用酸的溶解作用,将赖氨酸从原料中提取出来。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 将待提取的原料加入酸性溶液中,使赖氨酸与酸发生反应。

2. 将反应液过滤,得到赖氨酸酸盐溶液。

3. 将赖氨酸酸盐溶液进行中和,得到赖氨酸。

二、碱提取法碱提取法是另一种常用的赖氨酸提取方法。

该方法利用碱的溶解作用,将赖氨酸从原料中提取出来。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 将待提取的原料加入碱性溶液中,使赖氨酸与碱发生反应。

2. 将反应液过滤,得到赖氨酸的碱盐溶液。

3. 将赖氨酸的碱盐溶液进行酸化,得到赖氨酸。

三、生物法生物法是一种新兴的赖氨酸提取方法,利用生物技术手段从微生物中提取赖氨酸。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 选取含有高赖氨酸产量的微生物菌株。

2. 将微生物进行培养,促使其产生赖氨酸。

3. 对培养液进行提取和纯化,得到赖氨酸。

四、分离提取法分离提取法是一种利用物理或化学手段将赖氨酸与其他成分分离的方法。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 选取合适的分离技术,如离子交换、层析等。

2. 将待提取的原料与分离介质进行接触,使赖氨酸与其他成分发生分离。

3. 通过洗脱等步骤,得到纯净的赖氨酸。

五、固相萃取法固相萃取法是一种利用吸附树脂将赖氨酸吸附并分离的方法。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 将赖氨酸样品溶于适当的溶剂中。

2. 将溶液与固相吸附树脂接触,使赖氨酸被吸附。

3. 通过洗脱等步骤,得到纯净的赖氨酸。

六、其他方法除了以上提到的方法,还有一些其他方法可以用于赖氨酸的提取,如膜分离技术、超临界流体萃取等。

这些方法都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研究人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赖氨酸的提取方法有很多种。

不同的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情况,研究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赖氨酸的提取工作。

赖氨酸的生产工艺

赖氨酸的生产工艺

赖氨酸的生产工艺赖氨酸(Lysine)是一种重要的氨基酸,是人体必需的八种氨基酸之一。

由于人体无法自行合成赖氨酸,所以必须通过饮食摄入。

赖氨酸广泛存在于各种蛋白质中,是肉类、乳类和鱼类中含量较高的氨基酸。

赖氨酸的生产工艺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发酵法,另一种是化学合成法。

发酵法是目前主要采用的生产赖氨酸的工艺。

具体步骤如下:1. 选取含有赖氨酸的微生物菌种,常用的菌种有毛细管和球孢菌。

2. 培养微生物菌种,提供适宜的培养基,包括碳源、氮源、矿物质等。

在培养过程中控制好温度、pH值和氧气供应等条件,促进菌种的生长和代谢。

3. 通过发酵过程,使菌种产生大量的赖氨酸。

发酵一般分为两个阶段,前期是生长期,后期是产酸期,通过优化发酵条件和添加适宜的调节剂,可以提高产酸期的赖氨酸产量。

4. 分离赖氨酸产物,一般采用离心、过滤和浓缩等步骤,以得到纯度较高的赖氨酸产品。

5. 进行精制和干燥处理,通过蒸发浓缩、结晶、离子交换和干燥等工艺,得到最终的赖氨酸产品。

化学合成法是另一种生产赖氨酸的工艺,但由于其步骤复杂、成本高、对环境的影响大等因素,目前较少采用。

化学合成法的步骤如下:1. 选择适宜的起始物质,常用的起始物质有铵盐和丙酮醇。

2. 通过一系列化学反应,包括氨基化、羟化、还原和缩合等步骤,合成赖氨酸。

这些反应需要控制好温度、压力和催化剂等条件,以确保反应的进行。

3. 通过提取、分离和精制等步骤,获得纯度较高的赖氨酸产品。

4. 进行干燥处理,使赖氨酸产品达到合适的含水量,增加存储稳定性。

综上所述,赖氨酸的生产工艺主要有发酵法和化学合成法。

发酵法是目前主要采用的工艺,通过培养微生物菌种,使其产生大量的赖氨酸。

化学合成法则通过一系列的化学合成反应来合成赖氨酸。

这两种工艺各有优劣势,选择合适的工艺需要综合考虑产量、成本、环境影响等因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赖氨酸1.基本技术知识:赖氨酸,英文名:lysine,也称为L -赖氨酸盐酸盐,是人体必需氨基酸之一,能促进人体发育、增强免疫功能,并有提高中枢神经组织功能的作用。

赖氨酸为碱性必需氨基酸。

由于谷物食品中的赖氨酸含量甚低,且在加工过程中易被破坏而缺乏,故称为第一限制性氨基酸。

众所周知,赖氨酸是一种人类和动物必需的氨基酸之一,学名二氨基己酸。

按其光学活性可分为L型(左旋)、D型(右旋)和DL型(消旋)3种构型,其中只有L型赖氨酸才能为生物体所利用。

通常所说的商品赖氨酸均指L型赖氨酸。

饲料中添加赖氨酸,能增进动物食欲,促进生长。

在动物的成长阶段添加赖氨酸可以降低原料成本。

赖氨酸的工业化生产随市场细分及政策导向调整,目前饲料级赖氨酸产品有主要有3种形(1)赖氨酸盐酸盐。

由于其纯度高,颗粒均匀,抗潮性能优越,在全球市场已被广泛接受。

但该产品生产工艺复杂,能源与水的成本费用相对较高,污染较重,成为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

(2)赖氨酸硫酸盐。

近年来,赖氨酸硫酸盐的工业化生产得到快速的发展。

此产品充分克服了赖氨酸盐酸盐能耗与水耗大的缺点,几乎没有“三废”污染,生产成本方面也具有相当高的竞争优势,但易吸潮,产品稳定性较差,对生产技术也提出更高的要求。

(3)液态赖氨酸。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生产技术的进步,液态赖氨酸也步入规模化生产的进程。

此产品具有更低的生产成本,但由于是液体商品,其运输难度及用户使用难度大而限制了该产品的大规模应用。

2.主要应用领域2.1赖氨酸在医药上的应用赖氨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合成人体激素、酶及抗体的原料,参与人体新陈代谢和各种生理活动,赖氨酸是人体必需氨基酸,在各种氨基酸输液配方中基本上都有。

赖氨酸还可作为利尿药的辅助治疗剂,治疗因血中氯化物减少所致的铝中毒;可与酸(如水扬酸)作用生成盐,以减轻不良反应;与蛋氨酸合用能抑制重高血压病;同时赖氨酸也是优良的血栓预防剂。

近年来研究发现,赖氨酸对营养不良、乙型肝炎、支气管炎病有一定疗效;赖氨酸与亚铁化合物一起治疗贫血,效果显著。

据国外报道,将赖氨酸加入四环素中,可以消除四环素在治疗中的副作用。

2.2赖氨酸在食品上的应用2.2.1食品营养强化剂赖氨酸是人体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即人类食品中最为缺乏的一种氨基酸,它是合成大脑神经再生性细胞和其它核蛋白以及血红蛋白等重要蛋白质所需的氨基酸,当食物中赖氨酸含量不足时,就会限制其它氨基酸的利用。

营养专家认为,若在食物中添加1g赖氨酸,就相当于增加10g可利用的蛋白质,儿童食用添加了赖氨酸的食物,其智力发育、体格发育、血浆蛋白的含量以及对疾病的免疫力等均比较高。

年老体弱者的食物中添加少量赖氨酸,可明显增加胃蛋白酶的分泌,使食欲增加。

人体在不同生长阶段对赖氨酸的需求量为幼儿99mg·kg-1,儿童44mg·kg-1,成人12mg·kg-1。

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将赖氨酸加入大米、面条、罐头、啤酒、饼干及营养型软饮料中,深受消费者欢迎。

2.2.2食品除臭剂食品加工贮藏过程中产生的异臭大多是由羟基化合物引起的。

赖氨酸的ε-氨基能与羰基化合物的羰基反应,可以消除异臭。

并能改善食品的色、香、味及质地。

2.3赖氨酸在饲料上的应用畜牧业使用赖氨酸已获得显著效果。

畜禽的幼小动物对赖氨酸需求量较高,在其饲料中添加赖氨酸,能增进食欲,促进生长。

畜禽饲料中未被利用的赖氨酸含量比较低的饲料源,添加赖氨酸后可有效利用。

在动物的成长阶段添加赖氨酸,可以降低原料成本。

表1~3分别列举了生猪,肉仔鸡及蛋鸡日粮中赖氨酸的添加量。

一般认为,鱼虾比畜禽需要更多的蛋白质,为畜禽的2~4倍,尤其是对赖氨酸需求量最高。

表4表5分别列举了草鱼及虾类饲料中赖氨酸的添加量?赖氨酸还是一种环保物质,它的使用可以减少畜禽饲料的总用量,以减少畜禽粪便。

3 生产方法二步发酵法(又称前体添加法)50年代初开发的二步发酵法以赖氨酸的前体二氨基庚二酸为原料,借助微生物生产的酶(二氨基庚二酸脱羧酶),使其脱羧后转变为赖氨酸。

由于二氨基庚二酸也是用发酵法生产的,所以称二步发酵法。

70年代后,日本采用固定化二氨基庚二酸脱羧酶或含此酶的菌体,使内消旋2,6-二氨基庚二酸脱羧连续生产赖氨酸,改进了这一工艺。

尽管这样,该工艺仍较复杂,现已被直接发酵法取代。

直接发酵法广泛采用的赖氨酸生产法。

常用的原料为甘蔗或甜菜制糖后的废糖蜜、淀粉水解液等廉价糖质原料。

此外,醋酸、乙醇等也是可供选用的原料。

直接发酵法生产赖氨酸的主要微生物有谷氨酸棒状杆菌、黄色短杆菌、乳糖发酵短杆菌的突变株等3种。

这种方法是在50年代后期开发的。

70年代以来,由于育种技术的进展,选育出一些具有多重遗传标记的突变株,使工艺日趋成熟,赖氨酸的产量也得到成倍增长。

工业生产中最高产酸率已提高到每升发酵液100~120g,提取率达到80~90%左右。

酶法主要用生产尼龙原料己内酰胺时生成的大量副产物环己烯为起始原料,用化学方法合成DL-氨基己内酰胺,然后以此作为酶反应的底物,经罗伦氏隐球酵母生产的L-氨基己内酰胺水解酶,和从奥巴无色杆菌菌体中分离到的α-氨基己内酰胺外消旋酶共同作用,转变为L-赖氨酸。

该工艺由于反应速度快,原料便宜,产酸率高,已投入工业生产。

4.国内生产情况中国的赖氨酸产业起步较晚。

20世纪90年代前,国际赖氨酸市场处于高度垄断状态,市场主要由日本味之素公司、美国ADM公司、德国巴斯夫公司、日本协和发酵公司和韩国希杰公司等控制。

1990年,广西赖氨酸厂(现更名为“广西桂元赖氨酸有限公司”)赖氨酸盐酸盐生产线投产,这是我国第一家利用国产技术生产千吨级赖氨酸的企业。

为了满足国内的市场需求,该企业随后进行了第一次扩产改造,1993年生产能力提高到3 000 t/年。

2000年以前,我国赖氨酸年生产能力达到2.3万t。

2000年前后,由于美国、韩国、印尼等国对我国赖氨酸进行低价倾销,使我国赖氨酸发展停滞不前,在2000—2001年仅大成建成年生产能力为 1.5万t赖氨酸装置。

2002—2005年我国赖氨酸生产能力进入快速发展期,其中比较重要的事件如下。

(1)2002年,大成年生产能力扩产到5万t;丰原建成年产5 000 t 赖氨酸装置。

我国2002年生产能力达到8.8万t。

(2)2004年,随着日本协和发酵公司在美国、墨西哥工厂的关闭,全球至少存在10万t的供应缺口,这给国产赖氨酸企业带来了一个很好的机遇。

与此同时,国内的赖氨酸技术也逐步成熟,这时一些具备原料优势和能源优势的企业开始逐渐涉足赖氨酸市场,在一些国外赖氨酸大公司的积极参与下,国内赖氨酸项目建设犹如雨后春笋。

已投产的赖氨酸企业继续扩大产能:大成赖氨酸年生产能力扩产到24万t,丰原扩产到5万t。

高利润的回报,使更多的淘金者加入赖氨酸的生产行列,涌现出一批新的生产企业,如:宁夏伊品赖氨酸2.5万t装置、河南衡氵育0.6万t装置、四川品源0.5万t装置、江苏菊花1万t装置等纷纷投产,使2004年我国赖氨酸年生产能力达到47万t左右。

(3)2005年赖氨酸生产能力仍处于扩张之中。

川化味之素扩产成功,年生产能力达到3.2万t;聊城希杰年生产能力6万t的赖氨酸装置建成投产;山东西王年生产能力为3万t建成投产;广东星湖年生产能力为4万t建成投产。

这使得2005年我国赖氨酸生产能力达到63.8万t。

(4)2006年赖氨酸产能上升趋势不减。

聊城希杰新建3万t的98%赖氨酸生产线,吉林大成继续扩大产能,总能力达到30万t,山东西王建成65%赖氨酸硫酸盐生产线。

产能的上升使2006年底中国赖氨酸生产企业总产能超过70万t。

国内赖氨酸发展呈以下几个特点:4.1产能和产量飞速发展2001年我国赖氨酸的年生产能力还不足5万t,但在近几年,赖氨酸的市场需求随着饲料工业的发展急速增长,从而拉动了生产,使产能和产量有了飞速的发展。

2006年国内赖氨酸年生产能力已增长到70万t。

2006年全球总生产能力约154万t。

其中,中国占世界总生产能力的45%(见图1)。

2000年,我国赖氨酸产量仍然仅有1.77万t/年,2006年已达到35万t/年(以98.5%计),年均增长率64.5%。

2006年,仅大成集团的赖氨酸产量已超过25万t,其中国内销售量约为20万t。

4.2产品由单一化逐渐丰富赖氨酸产品由单一的赖氨酸盐酸盐(98%)占领销售市场,转变为赖氨酸盐酸盐、赖氨酸硫酸盐、液体赖氨酸产品在市场上均有使用。

且65%赖氨酸硫酸盐产品市场份额不断扩大,成为赖氨酸生产企业竞争的热点。

5.国内市场随着饲料工业、食品工业、医药工业的不断发展,国内市场对赖氨酸的需求不断扩大,2001年国内赖氨酸的消耗量为8.2万t,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且以每年约16%的速度迅速增长,市场潜力巨大,前景看好。

5.1中国赖氨酸市场的供求关系转变2000年中国赖氨酸的消费量约7万t,到2006年消费量已达到约24万t,年均增长率22.8%。

从中国赖氨酸的消费情况(见表1)来看:2002年以前中国赖氨酸主要依靠进口供应;2003年国产与进口的赖氨酸基本持平;2004年中国的赖氨酸市场供应状况发生重大变化,彻底打破了进口赖氨酸占市场主导地位的格局(见图2)此后,国产赖氨酸供应不仅越来越多地占据消费量主导地位,而且还大量出口欧美等国际市场。

5.2饲料工业的发展带动赖氨酸行业发展。

我国是世界第二饲料生产大国。

2001年,生产配合料301万t,年增长速度为19%;添加剂预混料浓缩饲料、配合饲料的比例接近1:5:19,饲料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配合饲料产品总体合格率保持在90%以上,饲料产品质量连年递增;正大、希望等20多家企业的饲料生产量占全国生产总量的30%以上,大型企业稳步发展。

我国饲料业的发展,势必带动赖氨酸行业长足的发展。

5.3食品添加剂工业的发展带动赖氨酸行业的发展。

我国是13亿人口的大国,13亿人口每天消耗量最大的是食品。

2001年食品工业产值已达9千多亿元,在全国工业总产值中占第一位。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对食品有了新的要求,营养食品、功能食品、保健食品、绿色食品等已成为食品消费的新热点,而作为食品添加剂重要组成部分的赖氨酸,对生产这些产品的品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食品添加剂行业的发展,赖氨酸行业也会不断的发展。

5.4医药工业的发展带动赖氨酸行业的发展。

对于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每天的药品消耗也是巨大的,2001年,药用氨基酸原料产量达到5000多吨,为1994年的8倍,复方氨基酸注射液产量约为1亿多瓶,每年以15%~20%的速度递增。

医药行业的快速发展,必将对赖氨酸行业的发展起到一定推动作用。

6.2010年上半年我国酸进出口情况6.1出口状况上半年我国累计出口赖氨酸85 247t,较去年同期增加10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