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洲成因分析

合集下载

地形地貌地质作用过程类答题模板——2023届高考地理专题复习+

地形地貌地质作用过程类答题模板——2023届高考地理专题复习+

地形地貌地质作用过程类答题模板1.三角洲形成过程①入海口附近河段的输沙量大,流水沉积提供物质保障。

河流输沙量的大小会受流域的植被、地面坡度、土质、降水以及河流上遊河段泥沙沉积数量等因素的综合影响。

②入海口附近河段底部坡度小,利于降低河流速度,促進河流泥沙沉积。

③波浪和潮流的侵蚀、搬运作用弱,与河流泥沙沉积对抗作用弱,有利于三角洲的发育。

因此三角洲形成的必要条件:①河口有泥沙可堆积;②河口处水流速度减缓;③水下坡度较缓,有沉积的空间;2.辫状水系形成过程①洪水期:在流水侵蚀、搬运作用下,洪水从上游带来大量的泥沙,并沿许多深泓线堆积,形成水下浅滩。

②洪峰过后的枯水季节:许多浅滩出露水面,成为沙岛,沙岛与沙岛之间是多股的河道,它们忽分忽合,交织如辫。

③再次洪水来时:有些沙岛不被淹没,有些被淹没的可能被水流斜切而过,其上形成新的槽道。

3.冲积洪积平原形成过程在山区,地势陡峭,洪水期水流速度快,携带大量的砾石和泥沙;当水流流出山口时,由于地势突然变缓,河道变开阔,水流速度减慢,河流搬运的物质在山麓地带堆积,形成冲(洪)积扇;冲(洪)积扇不断扩大而彼此连合,形成广阔的洪积—冲积平原4.河曲以及嵌入式河曲形成过程河曲的形成:①环流作用使河流一岸受冲刷,另一岸堆积,形成河曲。

②河床底部泥沙堆积形成障碍,使水流向一岸偏移,形成河曲。

④由于河床两岸岩性不一致或构造运动造成两岸差异侵蚀而形成的河曲嵌入式河曲:先是在由松散沉积物组成的平原和盆地中形成了“蛇曲”,后地壳的持续抬升,河流下蚀增加,隆升的地壳形成山地,而蛇曲则保持原形嵌在山谷之中。

5.丹霞地貌形成过程丹霞地貌:含铁的碎屑物在地势低洼处沉积并固结,形成红色砂砾岩;地壳抬升与挤压形成(垂直节理发育)中低山脉;流水沿岩层裂隙侵蚀,并在重力崩塌、风力侵蚀等外力作用下,形成山体相互分离,四壁陡立的丹霞地貌形态。

雅丹地貌:地壳抬升,湖盆出露干涸(或气候干旱,蒸发旺盛),物理风化,形成裂隙,风力侵蚀,平坦地面被吹蚀成各种形状。

珠江三角洲城镇群体空间形态历史变迁及其动因

珠江三角洲城镇群体空间形态历史变迁及其动因

珠江三角洲城镇群体空间形态历史变迁及其动因提要:本文从区域整体的角度,考察和分析从秦至鸦片战争前珠江三角洲城镇群体空间形态的历史演变过程,归纳出这一地区城镇群体空间形态的历史特征,并挖掘其背后形成的深层原因。

揭示了珠江三角洲区域城镇发展的特殊性:其形成是长时间历史积累的结果,与其独特的地理区位、地理条件和帝国的政策有关。

关键词:珠江三角洲、城镇群体、城镇空间形态、历史特征Abstract: this pape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whole area,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from qin to opium war in the pearl river delta town before group space form the historical evolution process, induces the towns in the area the history of the space form groups feature, and mining the deep cause of the formation of the behind. The pearl river delta area reveals the particularity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owns: its formation was long time the result of the historical accumulation, and its unique geographical location, geographic conditions and empire of the policies.Key words: the pearl river delta, town, town group space form, characteristic history当今城市的发展态势,正朝着区域城镇化和城镇区域化的方向发展,珠江三角洲地区正是当代中国城镇空间发展群体化的典型地区,其形成独具地方特色。

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 专题强化练(十一)原因措施类-人教版高三全册地理试题

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 专题强化练(十一)原因措施类-人教版高三全册地理试题

专题强化练(十一) 原因措施类(限时25分钟)1.(2019某某某某调研)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树木年轮(简称树轮,如图1所示)是树木在生长过程中受季节影响而形成的,一年产生一轮。

春夏季节,树木材质疏松,颜色较浅,称为早材;秋冬季节,树木材质紧密,颜色较深,称为晚材。

同一年的早材和晚材合称为一个年轮。

我国学者利用采自黄某某区冰川雪线高度以下的祁连圆柏树轮资料,重建了该地区河流过去近400年的径流变化。

祁连圆柏在0℃以下生长缓慢,该地区气候资料如图2所示。

研究表明,祁连圆柏树轮宽度与降水量呈正相关。

(1)【原因措施类】在分析祁连圆柏树轮时,以前一年10月到当年9月作为一个研究的时间段,而不是从1月到12月,试指出其原因。

(2)【原因措施类】分析夏季降水减少时,祁连圆柏树轮变窄甚至缺失的原因。

(3)【分析评价类】研究发现1657—1695年,祁连圆柏树轮间距持续增大,请推测该时段河流径流量的变化趋势并说明理由。

(4)【开放探讨类】祁连圆柏的寿命一般只有几十年到几百年,但我国学者却建立了该地区4 600多年的树轮宽度年表,试指出其研究方法。

(1)题,读材料可知,树木年轮是树木在生长过程中受季节影响而形成的,一年产生一轮。

祁连圆柏在0℃以下生长缓慢,所以祁连圆柏树轮以前一年10月到当年9月作为一个研究的时间段的原因是该区域10月下旬温度降到0℃以下,树木生长缓慢;从前一年10月到当年9月正好增加了一个年轮。

第(2)题,读材料可知,祁连圆柏树轮宽度与降水量呈正相关。

夏季降水减少时,树木缺少水分;气温较高,导致树木的蒸腾和土壤的蒸发强,该地位于半干旱地区,土壤水分不足,树木生长受限,故树轮变窄甚至缺失。

第(3)题,读材料可知,祁连圆柏树轮宽度与降水量呈正相关。

树轮间距持续增大说明降水增多,从而使河流径流量增大,所以河流径流量增大。

第(4)题,树木即使死亡,年轮也可保留。

按年代先后把活树的年轮序列与其之前地层中的树轮序列相衔接,即可得到很长时间的树轮宽度年表。

珠江三角洲的成陆过程

珠江三角洲的成陆过程

历史地理第五辑珠江三角洲的成陆过程周源和现代的珠江三角洲,一方面已具有优越 的水土条件,成为我国商品粮的主要基地,也 是水果、蔗糖、鱼桑的重要产地,堪称华南的经济重心地区。

另一方面,由于它仍然经不 起大洪水鲁大台风的袭击,地下水位很高,涝渍严重,成为农业高产、稳产的障碍;同时还 威胁着本区及其工业重镇广州、佛山的安全; 随着三角洲的口门淤积、河床日浅、航道淤废,我国南方大港一黄埔港业已受到严重 威胁。

三角洲的现状和问题,迫切地需要采珠江三角洲岸线变迁图—58—取全面、综合整治。

现代三角洲是历史发展的结果。

研究珠江三角洲的历史地理过程,有助于当前的综合整治工作。

中山大学、南海海洋研究所、珠江三角洲相互穿捕而镶嵌发展。

因此同一区内可能有很古老的村镇,也有很晚近的新村」它的成陆顺序不是一律地自北而南、自西而东,而是在南北、东西之间往往在两个相反的方向同塢合整治办公室、华南师大,都在研究三角洲时涨出陆地。

这种“凝结核寫篥镶嵌式“的成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本文在汲取他们的研究顺序和型式是三角洲上孤丘错落的地形特点成果基础上,结合历史文献,试图勾画三角洲历史时期的演变过程。

决定的。

认识珠江三角洲成陆峙点的意义在于帮助我们正确分析三角洲的成陆过程。

同时由于本区集水面积纬度差别不大,形成各一、制约珠江三角洲成陆的地质、地理因素江汛期集中,其时又值东南季风壅水强烈,加 上潮差不大,都是有利于三角洲泥沙大量沉积,使含沙量不高的珠江系统成;为我国各大分析珠江三角洲的历史地理变化,不能离开地质基础的制约和地理诸因素的综合影响.直接影响珠江三角洲形成,则在冰后期至五、六千年前,海*淹没了整个大陆架并伸入珠江口山间谷地,形成珠江溺谷湾,使五桂山、黄杨山脱离大陆形戒岛屿,并在四千年前潯侵达到最大阶段①。

此后基面大致稳定,历史时期珠江三角洲的发育史,大致从此时开始。

'地质构造对珠江三角洲形成有明显的影响。

三角洲上东、西、北三面山体逼临平原P 正是构造在地形上的反映勺区内二组构造线(NE-SW,NW—SE)又基本上控制了西江、北江和东江的流向,决定了区内河系的大势和格局。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大气臭氧污染现状及成因分析以合肥市为例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大气臭氧污染现状及成因分析以合肥市为例
∗通信作者:张劲松( 1983-) ,男,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环境监测与治理。 zhangjinsong305@ qq. com
环 境 工 程
448
2020 年第 38 卷增刊
0 引 言
1 材料与方法
臭氧( O 3 ) 是 光 化 学 烟 雾 的 重 要 组 分, 可 以 影 响
( ECOTECH 的 EC9841 ) 由 化 学 发 光 法 检 出。 VOCs
在线 监 测 使 用 高 低 碳 分 析 仪 ( synspec GC955-611 /
到整个长三角地 区 O3 污 染 的 进 一 步 控 制。 因 此 若
811) 经气相色谱分析。 气象参数利用 DAVIS 气象 站
的 O 3 污 染 将 难 以 得 到 较 好 的 解 决 [ 7-9] 。 所 以 , 厘 清
1. 2 数据分析
气质量 的 关 键。 现 有 研 究 表 明, 对 流 层 O3 污 染 成
NO x 比值 法 和 EKMA 曲 线 法 共 同 分 析。 VOCs / NO x
传 输 、沉 降 ,以 及 平 流 层 向 下 输 送 等 影 响 , 在 不 同 区
provided references to other cities.
Keywords: Hefei; quantization of in-situ and transported O 3 ; PANs; source apportionment of VOCs
12 04
“ opposite” to O 3 , with the highest in winter and the lowest in summer. In summer, the high concentration of O 3 mainly came

高考地理地貌成因真题(三角洲、冲积扇等)

高考地理地貌成因真题(三角洲、冲积扇等)

例1:(2008全国卷)读图6,完成下列要求。

(3)指出G河没有形成明显三角洲的原因,并加以分析。

(16分)答案:(3)①入海口附近,泥沙不易沉积,因为地形高差大,河流落差大,流速大。

②入海泥沙较少,因为G河在M点以上多流于盆地中,流速较小,易于泥沙沉积;且从纬度位置和地形看,流域内热带雨林广布(植被覆盖率高),水土流失较轻。

例2:(2012福建卷)图 13 示意中国东部某区域,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大力发展文化、软件和信息服务、商贸流送、金融保险等新兴服务出口。

积极支持东部地区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进一步提高能源、土地、海洋等资源的利用效率。

(2)分析R 河河口地段多沙洲的自然原因。

(8 分)答案:(2)河流径流量大,携带泥沙量大;位于河流入海口,地势低平,流速缓慢,以堆积作用为主,泥沙大量堆积;地处海陆交界地带,海水的顶托使堆积作用增强,在 R 河的河口地段形成众多的沙洲。

例3:(2012北京卷)读图10,回答下列问题。

(2)简述图中滦河三角洲的成因。

(6分)答案:(2)在滦河河口附近,流速减缓,泥沙堆积,形成三角洲。

例4:(2010全国卷I)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个题。

(注意在试题上作答无效)葡萄的糖分含量越高,酿制出的葡萄酒酒精度越高。

葡萄生长过程中,特别是成熟期的光照及昼夜温差与其糖分积累呈正相关。

图5a中甲、乙两地均为优质葡萄产地。

图5b 为乙地典型的葡萄种植园景观。

世界上酒精度最高(16.2度)的优质葡萄酒就是使用乙地及其附近所产的葡萄酿制而成的.(2)分析乙地葡萄种植园地表鹅暖石堆积的原因。

(8分)答案:(2)乙地位于(罗讷河)河流出山口附近。

河流出山口前,穿行于峡谷,水流急,可携带砾石;河流出山口后,流速变缓,携带的砾石首先在此处堆积。

(2009安徽文综33)根据材料和图9,结合所学知识疆罗布泊水面在古代曾经超过3000平方千米,100多年前尚存500多平方千米,1972年完全干涸。

高考地理小专题——三角洲的形成(无答难)

高考地理小专题——三角洲的形成(无答难)

高考地理小专题——三角洲的形成典型试题一: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黄河三角洲是当今我国乃至世界各大河三角洲中海陆交迁最活跃的地区,特别是黄河口地区陆速车之快世所少见,但在淤进造陆的同时,三角洲也受到海洋动力的侵蚀作用。

黄河三角洲是典型的滨海混地生态系统,是中国暖温带地区最完整、最广阔,最年轻的新生湿地生态系统,同时也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材料二: 1987-1992年黄河口地区海岸线演变图材料三:1950~2000年黄河利津站(黄河入海口附近)水沙统计图(1)结合材料三,简述1990-2000年黄河入海泥沙减少的自然原因。

(2)分析1987-1992年图中虚线框内黄河口海岸线变化的主要特点及原因。

(3)分析近年来黄河中游地区农业结构调整对三角洲发育的影响。

(4)简述黄河三角洲湿地对鸟类生存的意义。

典型例题二:(14分)珠江三角洲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近年来,该地的一部分劳动力指向性和原料指向性企业向省内的边远地区转移,并在本省边缘地区产生集群效应。

(1)近年来,由于入海泥沙减少,黄河三角洲增长速度明显减慢。

请简要分析黄河入海泥沙减少的原因。

(3分)(2)河口地带是城市发育的理想场所,但黄河河口却没有形成大城市,试分析原因。

(3分)(3)简要叙述两个三角洲气候特征的共同点及其对农业的影响?(2分)(4)从珠江三角洲工业区位条件的变化,分析该地区产业转移的原因。

(6分)典型例题三:读下图及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30分)材料:多瑙河上游接纳了被誉为“滑雪天堂”的阿尔卑斯山区较多的河水,中、下游流经地区经济发达,并以铁门为界。

下表为M城市各月平均降水量统计表。

(1)分析多瑙河三角洲湿地广布的原因。

(6分)(2)说出多瑙河在M城干流段冬季至春季径流量总体变化的特点,并分析原因。

(8分)(3)简析在多瑙河铁门建水电站的有利自然条件,并分析其下游地区农业生产的积极影响。

(10分)(4)分析多瑙河三角洲没有形成重要港口城市的原因。

3.3探秘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__高一地理鲁教版(2019)必修一随堂检测(含解析)

3.3探秘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__高一地理鲁教版(2019)必修一随堂检测(含解析)

解析:水库运行后,水库拦沙,到达下游的泥沙减少,该河段河岸质地变得不再松散,辫状 河道慢慢转向弯曲型河道,黄河乌兰布和沙漠段河道形态由辫状向弯曲型转变;水库运行后, 空气湿度增加,利于植被恢复,固沙作用增强,风沙入黄量减少,③④正确。①②错误。D 正确。故选 D。 8.答案:B 解析:读图可知,河段Ⅱ沿着隐伏断层侵蚀发育,横向摆动受到约束,下蚀加快,河流弯曲 度下降,长度缩短,河流两岸坡度增大,河槽深度变深,河流改道频率下降。故选 B 项。 9.答案:C 解析:读图可知,河段Ⅲ两岸主要分布低坡度台地和高平原,地势较平坦,河流流速慢,河 水易泛滥改道,形成网状河,C 项正确。冻土会阻碍河水下渗,引起河流泛滥改道,利于形 成网状河。读图可知,河段Ⅰ冻土发育,冻土阻碍河水下渗的作用更强,更容易形成网状河, 与事实相反,A 项错误。河段Ⅲ两岸植被茂密,对河流的束缚作用更强,不利于形成网状河, 因此植被不是主要影响因素,B 项错误。三个河段均位于嫩江上游,降水差异不大,D 项错 误。 10.答案:A 解析:读图可知,嫩江上游河段Ⅰ冻土最为发育,冻土层厚,气候变暖会加快冻土解冻,使 河床侵蚀加剧,加快河型演化,A 项正确。 11.答案:(1)从①到③流水的侵蚀搬运作用减弱,沉积作用增强。 (2)三角洲成因:河流携带泥沙,流到入海口处地形平缓;加上海水顶托作用,河流流速变 慢,泥沙沉积,形成三角洲。 (3)①。特点:呈扇形。变化:从扇顶到扇缘地势越来越低;沉积物颗粒变小;沉积物磨圆度 越来越好;分选性越来越好。 解析:(1)①地位于河流上游,②地位于河流中游,③地位于河流入海口,从①地到③地由 于地形地势逐渐平缓,河流侵蚀作用逐渐减弱,堆积作用逐渐增强。 (2)③处位于河流入海口,容易形成三角洲地貌。成因,地势平缓,河流堆积作用增强,泥沙 沉积;再加上海水的顶托作用,河流流速减缓,加快泥沙沉积,最终形成三角洲。 (3)①。形态:呈扇形。变化:地势从扇顶到扇缘逐渐降低;沉积物颗粒逐渐变小;沉积物分 选性越来越好;磨圆度越来越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微专题
三角洲成因分析
汕头市实验学校 刘曼虹
思维建模
三角洲
泥沙 沉积
思维建模
三角洲
泥沙 沉积
沙源 输沙
思维建模
沙源
泥沙
三角洲
输沙
沉积
降水强度大 地势高差大 植被覆盖率低 土质疏松 流量大
流速快
思维建模
三角洲
泥沙 沉积
沙源 输沙
降水强度大 地势高差大 植被覆盖率低 土质疏松 流量大
河口处流速
河口处地势高差 海潮顶托作用
沉积空间
河口处河道变窄
链接高考
距起始点距离/km
下图示意在黄河三 20
角洲近岸海域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监测 2m
剖面上,不同年份水深 15 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
点的距离。起始点是位
于海岸一侧的固定点。 10 1975 1980 1985 1990 1995 2000
推测1992~1997年期间黄河三角洲面积变化
流速快
河口处流速慢
思维建模
三角洲
泥沙 沉积
沙源
降水强度大 地势高差大 植被覆盖率低 土质疏松
输沙
流量大 流速快
河口处流速
河口处地势高差小 海潮顶托作用强
黄河 三角洲
思维建模
沙源
泥沙
降水强度大
地势高差大 ?
植被覆盖率低
土质疏松
输沙
流量大 流速快
沉积 河口处流速
河口处地势高差小
?
海潮顶托作用强
链接高考
伊犁河流量较大、搬运泥沙能力强;伊犁河有多条支流入湖, 泥沙量大;河口地势较平坦,流速减慢,泥沙沉积较易沉积; 乙河为时令河,流量小,携带泥沙的能力较弱;乙河入湖处地 势起伏较大,泥沙不易沉积。
思维建模 泥沙
三角洲
沉积
降水强度
沙源
地势高差 植被覆盖率
土质
流量
输沙
流速
河口处流速
河口处地势高差 海潮顶托作用
指出G河没有 形成明显三角洲的 原因,并加以分析。 (16分)
思维建模
泥沙
无三角洲
沉积
沙源
降水强度 地势高差 植被覆盖率
土质
输沙
流量
流速
河口处流速
河口处地势高差 海潮顶托作用
思维建模 泥沙
无三角洲
沉积
沙源
降水强度 地势高差
植被覆盖率高 ?
土质
输沙
流量
流速慢 ?
河口处流速
河口处地势高差大
海潮顶托作用弱 ?
特征并简析其原因
2005 年
拓展
泥泥变沙沙化量
三三角变角洲化洲面积
沉沉积积作
用变化
降水强度
沙源
地势高差 植被覆盖率
土质
流量
输沙
流速
河口处流速
河口处地势高差 海潮顶托作用
沉积空间
河口处河道变窄
思维建模 泥沙
三角洲
沉积
降水强度
沙源
地势高差 植被覆盖率
土质
流量
输沙
流速
河口处流速
河口处地势高差 海潮顶托作用
思维建模 泥沙
三角洲
沉积
降水强度
沙源
地势高差 植被覆盖率
土质
流量
输沙
流速
河口处流速
河口处地势高差 海潮顶托作用
沉积环境
河口处河道变窄
黄河口及其附近地区的卫星影像图 (图中左下角日期为拍摄日期)
拓展
泥泥变沙沙化量
三三角变角洲化洲面积
沉沉积积作
用变化
降水强度
沙源
地势高差 植被覆盖率
土质
流量
输沙
流速
河口处河道变窄
链接高考 指出G河没有形成明
显三角洲的原因,并加以 分析。(16分)
① 入海泥沙量较少(2分),因为从纬度位置和地形看,流域内热 带雨林广布(植被覆盖率高)(2分),水土流失较轻,泥沙来源少 (2分);且G河在M点以上多流于盆地中(2分),流速较小,易于 泥沙沉积(2分) 。 ②入海口附近,泥沙不易沉积(2分),因为地势高差大,河流落 差大,流速快(2分)。
沉积环境
河口处河道变窄
沉积环境
河口处河道变窄
伊 犁 河 三 角 洲
巴尔喀什湖位于亚洲中部,是一个内陆冰川堰塞湖。流经
中国新疆的伊犁河,接纳了大量的来自天山的冰雪融水注 入巴尔喀什湖西部, 形成伊犁河口三角洲
例2 巴尔喀什湖位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东南部。下图为巴
尔喀什湖及其附近地区等高线图。伊犁河(甲河)从南面注 入巴尔喀什湖,入湖水量占总入湖水量的80%~90%,并 在其河口处形成了一定规模的河口三角洲,河口及沿岸处发 育了规模较小的湿地。
与乙河相比,伊犁河湖
口三角洲更明显,试解释其
原因。(8分)
例2 巴尔喀什湖位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东南部。下图为巴
尔喀什湖及其附近地区等高线图。伊犁河(甲河)从南面注 入巴尔喀什湖,入湖水量占总入湖水量的80%~90%,并 在其河口处形成了一定规模的河口三角洲,河口及沿岸处发 育了规模较小的湿地。
与乙河相比,伊犁河湖 口三角洲更明显,试解释其 原因。(8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