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地质灾害调查的工作方法
地质灾害调查工作方案

地质灾害调查工作方案地质灾害是指因地质原因而引发的自然灾害,它在我国也是非常普遍的一种灾害。
为了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需要对地质灾害进行调查并得出合适的对策。
下面是一个关于地质灾害调查工作方案的文档。
1. 工作背景随着我国建设的不断加速,越来越多的人口和财产向自然环境中扩展,因此,地质灾害可能会带来更大的影响。
为了做好地质灾害隐患的调查和防治工作,本文提出以下方案。
2. 工作目标地质灾害调查目标:调查本地区防汛、防灾、防震等的基础信息,包括土地利用状况、地形与地貌、地下水位、地质构成、地震地貌、天气气候等因素,分析各种因素对本地区地质灾害影响程度,及其发生规律和趋势。
3. 调查内容3.1 土地利用状况统计土地利用信息,明确土地利用面积和土地分布,特别是对于一些容易发生地质灾害的区域要特别注意;3.2 地形与地貌对本地区地形、地貌进行详细的地质调查,包括地形剖面、地质构造、地质灾害和物质运动规律等,并制定详细的调查报告;3.3 地下水位通过钻孔、测井、地质雷达等进行调查,了解本地区地下水位的分布以及影响因素;3.4 地质构成调查地质构造,研究地壳构造和地球物理特征,收集地质材料,绘制地质图和矿产储量图;3.5 地震地貌对本地区的地震地貌进行调查和研究,了解地震地貌的发育、变化规律和地震活动特征;3.6 天气气候对本地区的气候进行调查,发展气候预报技术,开发早期警报系统。
4. 调查方法4.1 野外调查采用地质测量、钻探、勘探、观测、测量和测试等方法进行野外调查,了解地质环境和隐患情况;4.2 室内研究对野外所得资料进行仔细分析、整理、归纳、统计,采用数字序列、模拟方案、客观评估等方法进行分析和判断;4.3 数据处理采用电子计算机数据分析处理技术等方法处理和分析各种材料所获数据。
5. 具体步骤5.1 组织调查队伍成立地质灾害调查组,由相关专家和技术人员组成,明确每个人员的职责和任务;5.2 制定调查计划根据调查目标和工作任务,制定适当的调查计划,明确工作进度和目标;5.3 野外实地调查深入实地勘察,收集资料,绘制调查图、地质图和矿产储量图;5.4 整理、分析和汇总资料对野外勘探所获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汇总,形成详细的调查报告;5.5 提出防治措施根据调查结果,总结地质灾害的特点与规律、评估灾害的危险性,提出防治方案和措施,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地质灾害调查工作方案

地质灾害调查工作方案一、调查目的:本次地质灾害调查工作的目标是为了了解该地区的地质灾害情况,及时掌握和评估现有和潜在的地质灾害危险,为防范地质灾害,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提供科学依据。
二、调查范围和内容:本次调查的范围为特定地区的区域范围,包括地质灾害易发区域、潜在危险区域以及已发生地质灾害区域。
调查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1、地形地貌的实地勘探和测绘,对地形地貌进行详细的地质解剖,进一步了解目标区域的地质构造、地震活动、地貌变化等情况。
2、现场灾情调查,对已发生的地质灾害进行详细记录,包括灾害类型、灾害规模、灾害影响范围、人员财产损失等情况,并结合当地气候、地形、地质背景等因素,分析灾害的成因和发展趋势。
3、潜在危险点的勘查,通过现场地形地貌观察和调查,结合历史资料及科技手段,判断目标区域的潜在灾害点,进行详细的危险点排查。
4、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根据以上调查结果,选择合适的评估方法,对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危害程度、风险评估等进行分析和评估,并提出相应的预警和预防措施。
5、制定相应的普及教育和防范措施,对地质灾害的发展趋势进行评估,结合当地的气候、地形、地质背景等因素,制定针对性的普及教育方案,定期开展地质灾害防范宣传和演练活动,提高公众的防灾意识和应急能力。
三、调查方法和工作流程:1、现场实地勘查和测量:采用现场实地观察和测量相结合的方式,对目标区域进行详细勘查,确定地质灾害类型、发生位置、规模、影响范围等情况,结合各种地质背景资料,对勘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制定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2、数据采集和整理:对目标区域的历史灾害情况进行调查和整理,收集地质、气象、水文等相关数据和资料,开展技术分析和研究工作,为地质灾害的评估和防范提供科学依据。
3、风险评估和预警:根据调查结果,结合自然及社会因素,对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危害程度、风险评估等进行分析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预警和预防措施。
4、防灾宣传和技术支持:根据定期进行防灾宣传教育、提高公众防灾意识,并在发生地质灾害时,为灾区提供技术支持和人员援助等方面的工作。
地质灾害调查

地质灾害调查地质灾害是因为地质构造异动、地质作用或自然灾害等原因引发的自然灾害,如地震、火山喷发、洪水、滑坡、泥石流等。
这些灾害经常会对人类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危害,因此对于地质灾害的调查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讨论地质灾害调查的一些基本知识和方法,以及这些调查的意义和应用。
地质灾害调查的意义地质灾害调查是识别、评估和管理地质灾害风险的基本手段,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然灾害的类型和范围,评估灾害对人口、财产和环境的影响,制定应对措施,减轻灾害带来的损失。
在地质灾害防治方面,地质灾害调查是开展科学防灾减灾工作的基础。
地质灾害调查的方法地质灾害调查的方法包括野外调查、遥感调查、室内分析、模拟计算等多种技术手段。
1.野外调查野外调查是地质灾害调查的基本方法,它是在灾害发生地点进行的实地调查,通过目视观察、测量、采样等手段,获取有关地质灾害的信息。
野外调查应该包括以下几项内容:1)调查地层结构、物化条件和岩性等,以了解地形起伏变化、土地开发程度、地下水等情况,为后续的调查提供依据;2)对于明显的地质灾害,如滑坡、崩塌等,应该进行详细测量,测定其规模、形态、位置和稳定性等参数,并记录下相关信息;3)采集现场样本、岩芯和土样等地质资料,进行室内分析和实验,为后续工作提供依据。
2.遥感调查遥感调查是利用航空遥感、卫星遥感等手段,获取地表信息,进行地质灾害调查的一种方法。
遥感调查可以大规模、快速地获取数据,并且可以在不进入危险区域的情况下获取高精度的数据。
但是,由于地质灾害造成的地表异常往往很小,有时难以被遥感探测到。
因此,遥感调查需要与野外调查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3.室内分析室内分析是指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野外调查和遥感调查获得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和解释的方法。
室内分析包括对样本进行分析、对野外和遥感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等。
室内分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调查的效率和准确性,但是需要有专业的知识和判断力才能发挥作用。
地质灾害调查工作方案

地质灾害调查工作方案地质灾害是指在地质环境下,由于自然因素或人类活动等原因引起的地质过程,而对人类生命、财产、生态环境等造成威胁、危害或损失的现象。
地质灾害调查工作涉及到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灾害防治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针对地质灾害调查工作的方案进行探讨和说明。
一、调查工作准备在进行地质灾害调查之前,需要做好以下准备工作:1、组织调查人员为了确保调查工作能够顺利进行,需要对调查人员进行合理的调配,确定调查组织架构和人员数目,选拔专业人才,确保调查人员能够胜任各种调查任务,避免出现工作重叠和疏漏。
2、确定调查范围和调查目标根据受灾等级和灾害类型,确定调查范围和调查目标,制定调查方案和调查目标,明确任务等级和优先次序,确保工作有序开展。
3、做好调查工具和设备准备准确、科学、高效的调查工作,需要有有效的调查工具和设备。
在调查前,需要检查设备是否正常,必要时进行调试、维修或更换。
二、调查工作流程1、地质灾害调查工作流程基本流程包括:调查准备、实地调查、数据整理和报告编制。
2、实地调查实地调查是调查工作的重要环节,主要包括下述三个方面:(1)对所调查区域进行综合考察,确定重点调查对象。
(2)收集与地质灾害相关的信息,包括灾害发生和演化过程、传统防治措施及其效果、灾害性质与规律、可能的地质灾害隐患等。
(3)对现场开展实地调查,记录现场情况并开展分类识别和评价,综合分析灾害的成因及可能出现的影响。
三、输出成果1、数据整理在调查工作结束后,需要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确保数据的公正性、准确性和可信度。
2、报告编制在数据整理和分析完成后,需要编写相应的调查报告,向相关部门汇报调查成果。
报告中应详细记录调查过程、调查结果和分析结论等内容,提出可能出现的地质灾害隐患和应对措施。
同时,针对灾害地区的特点和实际情况,提出个性化、系统化的灾害防范方案和实施措施,为地方工作提供参考。
总结:地质灾害是人类面临的重要灾害之一,为了预防和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必须开展有效的调查工作。
论述1∶50000地质灾害详细调查的工作方法和调查内容

RESOURCES/WESTERN RESOURCES2020年第六期基础地质南雄市位于广东省韶关市东北部,属浈江水系。
调查区域地形地貌较复杂,水系较发育,人类活动较频繁,使本来就较脆弱的地质生态环境急剧恶化,原有不良地质现象现在发展成为地质灾害。
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连年发生,给当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或构成严重威胁,已成为南雄市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
1.南雄市地质灾害背景南雄市东连江西省信丰县,东南邻江西省全南县,西南比邻始兴县,西北与仁化县接壤,北邻江西省大余县,东西极限84km,南北极限52km。
地理坐标范围:东经113°55′30″~114°44′38″,北纬24°56′59″~25°25′20″,全市面积2326.18km 2。
全市管辖17个镇和1个街道办事处,215个村委会,2483个自然村。
交通以铁路、公路为主,韶赣高速、G323、S224、S342以及韶赣铁路贯穿全境,县道、乡道通往各镇及行政村,“村村通”简易公路通往边远山村。
根据资料,截至2019年3月,南雄市共有地质灾害点60处,其中崩塌35处,滑坡20处,泥石流5处,共造成7人死亡,5人受伤,损毁农田72.8公顷(1092亩),损坏房屋1530m 3,直接经济损失185.33万元。
可见,进一步做好地质灾害易发区的地质灾害详查工作,对有效开展当地地质灾害群测群防预警和专业监测相结合的监测预警技术应用示范、建立地质灾害群测群防预警信息管理系统十分必要而且紧迫。
特别是近些年来,地质灾害对南雄市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危害呈上升趋势,给当地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地方经济发展带来了极大影响。
而开展南雄市1∶5万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工作,建立地质灾害数据库,为各级地方政府建立和完善地质灾害防御体系,探索区内地质环境承载力、合理开发利用地质环境,实施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工程、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制定经济发展规划等提供相关基础资料,具有重要意义。
地质灾害排查工作方案

地质灾害排查工作方案
地质灾害是指由地质因素引起的、具有危害性的自然灾害,如山体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
针对地质灾害排查工作的重要性,我们制定了以下方案:
1. 排查范围确定
•初步确定排查范围为全市范围内的潜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域,重点关注山区、河流附近地段。
2. 排查目标
•确认可能出现地质灾害的地段,包括但不限于山体、河流岸边等易受地质灾害影响的区域。
3. 排查方式
•(1)人员排查:派遣地质专家和工作人员实地勘察,利用专业装备检测地质构造,发现地质异常现象。
•(2)技术手段辅助:利用遥感技术、地质雷达等先进技术手段,全面分析地质特征,提升排查效率。
4. 排查流程
•(1)制定排查计划:根据排查范围和目标,编制详细的排查计划,确定任务分工和时间安排。
•(2)实地勘察:按照计划,组织人员赴各地进行实地勘察,重点关注地质构造异常、地表沉降等现象。
•(3)数据整理分析:整理排查数据,分析各地段地质特征,评估潜在地质灾害风险。
5. 排查结果处理
•(1)制定整改方案:针对发现的地质灾害隐患,及时制定整改方案,加固地质结构,减少灾害风险。
•(2)提出预警建议:根据排查结果,提出潜在地质灾害的预警建议,提醒相关部门和群众注意防范。
6. 排查成果应用
•将排查所得数据整理成报告,形成地质灾害排查档案,为未来的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通过以上地质灾害排查工作方案,我们将全面提升潜在地质灾害的排查效率和
准确性,为地质灾害防范提供重要支撑。
关于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关于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调研报告: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情况一、引言地质灾害是指在地球表面或地下由于地质环境变化而引发的灾害性事件。
对于一个区域而言,地质灾害的发生不仅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严重影响。
因此,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调研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报告将对某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进行调研,以便为进一步的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参考。
二、调研目的和方法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了解某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调研方法主要包括实地考察、访谈和文献资料收集。
三、调研结果1. 地质灾害发生情况通过对历年来地质灾害发生情况的统计和分析,发现该区地质灾害主要包括滑坡、泥石流和地面沉降等。
其中,滑坡是最常见的地质灾害类型,占发生次数的60%以上。
2. 防治措施针对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该区采取了一系列的防治措施。
其中,加强监测和预警体系的建设是最重要的一项。
通过安装监测设备和定期巡检,可以实时监测地质灾害的发生状况,及时采取应急措施。
此外,该区还加大了对易发地段的整治力度,实施了梯级防洪工程和人工护岸等措施,以削弱地质灾害的危害程度。
第1页/共2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3. 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尽管该区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上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现有的监测设备和预警系统还不够完善,需要进一步提升技术水平和数据共享机制。
其次,对于已发生的地质灾害,应加大事后评估和恢复工作的力度,及时修复受损设施和恢复生态环境。
最后,政府和社会各界应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地质灾害防范意识和能力。
四、结论本次调研的结果显示,某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为了进一步提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效果和水平,建议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加强监测和预警体系的建设,不断提升技术水平和数据共享机制;加大对易发地段的整治力度,实施更多的防灾减灾措施;加强事后评估和恢复工作,及时修复受损设施和恢复生态环境;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地质灾害防范意识和能力。
论述地质灾害详查的工作方法和调查内容

论述地质灾害详查的工作方法和调查内容本文以地质灾害区域云南省景东县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际地质灾害详查项目的具体方法,阐述区域地质灾害详查的一般工作方案。
在充分收集已有资料的基础上,开展景东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工作,以遥感、地面调查、测绘、工程勘查为主要手段,调查包括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6种主要地质灾害类型,以滑坡、崩塌、泥石流为调查重点。
标签:地质灾害详查景东景东县位于云南省西南部,普洱市北端,属澜沧江水系和红河水系流域。
区内新构造运动强烈,地形地貌多样,山高谷深,水系发育,人类活动频繁,使本来就十分脆弱的地质生态环境急剧恶化,原有不良地质现象部分已成为地质灾害,新的地质灾害也层出不穷。
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连年发生,给当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或构成严重威胁。
地质灾害已成为景东县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
1云南省景东彝族自治县地质灾害背景景东县位于云南省西南部、普洱市北端,地处东经100°22′-101°15′、北纬23°56′-24°50′之间。
东与南华县、楚雄市、双柏县接壤;南与镇沅县相依;西同云县隔澜沧江相望;北和南涧、弥渡两县相连。
东西宽61公里、南北长73公里,幅员面积4532平方公里,其中山区占95.5%,坝区占4.5%。
全县辖13个乡(镇),166个村民委员会,3个社区。
县城所在地锦屏镇海拔1171米,公路里程距省会昆明市477公里,距普洱市驻地279公里。
县城与邻县(市)均有公路相通。
各乡镇及部分行政村均通公路,但由于公路等级低,部分路段晴通雨阻现象突出。
数据显示,截止2010年底,全县地质灾害隐患点共有539处,因地质灾害已造成53人死亡,财产损失近1亿元,其中包括13个乡镇,143个村民委员会。
可见,进一步做好地质灾害高发区的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工作,对有效开展当地地质灾害群测群防预警和专业检测相结合的检测预警技术应用示范、建立地质灾害群测群防预警信息管理系统十分必要并且紧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地质灾害调查的工作方法Analysis for working methods of geological disaster investigation十堰分部彭明会【摘要】十堰市地形起伏变化大,人类工程活动强烈,地质灾害发育,因此地质灾害调查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同时地质灾害调查工作也是地质灾害预防和治理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先期工作环节。
本文遵照地质灾害调查的一般方法,按照调查工作顺序,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和经验,对地质灾害的调查工作提出了一些新的认识。
【Abstract】Shiyan City terrain changes, the strong human engineering activities, geological hazards, geological disaster investigation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while the investigation of geological disasters, geological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anagement of essential aspects of the work in advanc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general method of geological disaster investigation, the order of the investigation, combined with the practice and experience of work, put forward some new understanding of the investigation of geological disasters.【关键词】地质灾害;调查阶段;工作方法;实践和认识【key words】Geological disasters; investigation stage; Working methods; practice and understanding十堰市地貌基本轮廓为三面环山向东开口的不完整簸箕状,地形起伏变化大,地貌形态多样,降雨丰沛,人类工程活动强烈,因而地质灾害发生种类多、分布广、频率高、危害大〔1〕。
当地质灾害将要发生或发生后,为了避免人民生命财产进一步遭受地质灾害的威胁,明确相关责任,采取及时合理的治理措施,进行地质灾害调查,是必不可少的工作。
现就地质灾害调查工作中的一些浅显认识总结一下,供大家交流探讨。
一般来说,地质灾害调查阶段分为调查前准备阶段、调查阶段和报告编写(资料分析)阶段三阶段。
1调查前准备阶段调查阶段的工作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调查前准备工作。
调查前准备工作总结如下:1.1确定调查区域位置,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调查区域交通、自然地理及经济概况、城镇(或乡村)规划及建筑经验等信息。
1.2查阅、研究相关基础资料,了解调查区域地质概况、地质构造与区域地壳稳定性、水文气象条件、水文地质条件概况、矿产资源分布及开采概况以及人类工程活动概况等信息。
1.3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调查区域所属地质灾害分布与易发程度分区类型及特征、地质灾害种类、规模、发育程度、历史、威胁(或可能威胁)对象及程度,初步分析引发次生灾害的可能性。
1.4查阅相关的法律法规、技术规范、模范报告文本,对调查工作形成初步认识。
1.5准备并携带基础性区域资料、必要调查文本、调查器材:⑴基础性区域资料如区域地形地质图、区域地质构造图、区域地质灾害防治区划图、区域地质矿产综合利用图、区域城镇(或乡村)总体规划图等;⑵调查文本如合同文本、委托函、备案文件、所需资料清单、调查表(卡)等,文本形式尽可能规范并留有变更空间,电子版和纸质版同时准备;⑶调查器材如罗盘、钢卷尺、皮尺、照相机、GPS、地质锤、经纬仪、水准仪等。
2.调查阶段调查阶段工作质量将直接影响到地质灾害调查精度与成果质量,是其最重要的阶段,只有遵循合理的调查原则,明确调查任务及要求,选择合适的调查方法,进行地质灾害调查,才能使调查工作取得应有的成效。
2.1确定调查原则一般来说,应遵循“尊重事实、科学分析、合理定论、公平公正”的原则〔2〕。
2.2明确任务要求根据委托方委托,依照相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确定调查任务及要求。
一般而言,调查任务应包括下列内容:2.2.1查明调查区域内地质灾害(以下称灾源)分布、种类、规模,发生频率、活动历史、发育程度、形成条件,危害性、影响范围及程度;2.2.2查明调查区域内社会经济条件,受危害对象(以下简称受灾体)类型、分布、抗灾能力,受害程度、表征现象及特征,受灾原因;2.2.3查明灾源与受灾体之间的内在联系;2.2.4给出客观完整的地质灾害影响调查分析结论,提出合理防治措施及建议;2.2.5提交地质灾害调查报告。
2.3选择调查方法调查方法有向委托方了解情况、收集相关资料、调查走访当地群众、现场勘查、地球物理勘探、室内(外)试验、综合分析研究等方法。
一般应根据实际情况,考虑方法自身的适用性,方法之间的互补性、互验性,以及技术和经费之间的可行性,灵活选取多种方法结合使用。
2.4进行现场调查2.4.1确定调查范围根据调查任务及要求,参照相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结合实际地质环境条件和地质灾害种类,确定调查范围。
各类地质灾害的调查范围可依据下表1〔3〕进行划定:表1 各类地质灾害调查范围参照表2.4.2地质环境条件调查地质环境条件调查内容一般包括:区域地质背景(所处的构造位置、构造单元、活动性断裂、区域地震历史及灾情等)、气象水文条件、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及其工程地质性质、地质构造及区域地壳稳定性、水文地质条件、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条件的影响等内容。
2.4.3灾源调查⑴灾源位置、分布,所属场地概况,所在地段地形地貌、地质环境条件;⑵灾源种类、规模、特征、历史、致灾原因:灾源种类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并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增加调查灾种;⑶灾源影响(或可能或影响)范围、效应、强度;⑷当地治理地质灾害经验,过去所采取的治理措施及成效,计划采取的治理措施及预计成效。
下表2〔4〕介绍了各类地质灾害的的一些特征,调查过程中可参考。
表2 各类地质灾害特征一览表672.4.4受灾体调查地质灾害会影响发生区域及周边一定范围内的道路、桥梁、耕地、边坡岸堤、河道、房屋以及其他可能受影响对象的安全,所以对受灾体进行调查,也是调查工作的重要环节。
⑴受灾范围(或可能遭受地质灾害影响的范围),受灾对象、位置、分布,表征现象、特征、程度、历史,分类统计分析结果:受灾体类型可划分为人口、房屋建筑、公路、铁路、航道、桥梁、生命线工程、水利工程,生活和生产构筑物、室内外设备及物品、农作物、林木、土地资源、地下水等矿产资源以及其它共15类,地质灾害对其破坏程度见下表3〔5〕;表3 地质灾害对各类受灾体的破坏程度一览表注:×--明显损失;△--一般损失;○—基本无损失⑵调查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及生态破坏程度;⑶受灾体过去所采取的防灾、补救措施及成效,计划采取的防灾、补救措施及预计成效,当地防灾、补救措施的经验;⑷受灾体受灾原因及过程分析,受灾体受影响的大小;⑸受灾体利益相关人的意见或建议。
2.4.5灾源和受灾体相互关系调查⑴将灾源影响效应与受灾体受灾原因进行分析比对,初步形成相互影响关系认识:灾源对受灾体的影响效应主要有威胁人类的生命安全、破坏建筑设施、交通设施、生命线工程、水利工程、破坏农作物以及树木、土地资源、水资源、室内财产等9种形式;⑵现场寻找证据并以合适的方式记载保存;⑶调查走访利益相关人和当地居民的意见或建议。
以上地质环境条件调查、灾源调查、受灾体调查、灾源和受灾体相互关系调查,并非按序独自进行,而是穿插跟踪、齐头并进的,调查过程中要尽可能的搜集相关信息的纸质和电子资料,用相机和纸笔记录现场调查信息,并多画示意图。
具体调查工作可同时参照《技术要求》之7.2地质灾害调查内容与要求进行。
3报告编写阶段3.1整理分析资料对已有资料及野外调查成果进行综合分析,编制相关图件,研究灾源类型、分布、成因及变化规律、危害性,受灾体受灾原因、程度损失评价,确定灾源对受灾体产生的不良作用关系,并进行定性、半定量的评价,研究应给出的结论、意见或建议。
3.2编制报告提纲为了能使调查报告全面反映调查工作过程,准确阐述调查分析方法,充分利用调查工作成果,合理定论调查分析结论,提出必要的意见和建议,有必要编制调查报告提纲。
报告提纲一般包含下列内容:第一章前言包括调查区域位置、交通、自然地理及经济概况,任务由来、任务要求、工作方法及完成的工作量等内容。
第二章依据的法律法规、技术规范第三章地质环境条件第四章地质灾害现状及其成因分析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结合现场实际情况,有侧重的对地质灾害现状进行介绍,分析成灾原因。
第五章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全面分析地质灾害致灾效应及灾源与受灾体之间的联系,评价受灾损失。
第六章结论及建议给出完整客观的调查结论,提出合理意见或建议。
〔6〕3.3撰写报告以前期工作成果为素材、以报告提纲为框架撰写报告,报告内容力求真实、准确、全面、简洁、有针对性。
3.4组织报告评审因为地质灾害调查技术含量高、不确定因素多,调查结论关系到各相关利益人的利益和责任,也影响到被调查区域地质灾害的认识、认定工作,为保障调查质量及合法性,须依据相关规定组织专家及相关人员进行报告评审,并严格按照评审意见修改报告内容(必要时需进行补充调查工作),以保障报告质量和合法性。
参考文献:〔1〕市国土资源局.湖北省十堰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R〕. 2008-9-4.〔2〕彭明会.竹山县桥东煤矿采矿生产活动对周边部分居民房屋的影响调查分析报告〔R〕. 鄂永地灾评〔2012〕字第107号.2012-7.〔3〕鄂土资发〔2004〕69号. 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S〕.〔4〕罗元华,张梁,张业成.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方法〔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8.〔5〕龙庆.排除法在地质灾害评估中的应用〔J〕.永业行论坛.2012年,2.〔6〕安建国. 丹江口市习家店镇油瓶观村(花栗堡)三组滑坡地质灾害应急调查报告〔R〕.201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