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核电环评报告书
内陆核电厂对水库环境的影响——以咸宁核电厂为例

cearPowerPl t l an
Z A G X a f g T A is a H N aj n S A G A h o g S A X a g o g&WA n H N i e , I N X n hn, UA G Y nu , H NG U N Z i n , H i d n o n h n NG Yi g
关键词 :内陆厂址 ; 成宁核电厂; 富水水库 ; 环境影响评价
I a to l n u l a o r p a t o e e v i e v r n e t a e o a n n 。 mp c fi a d n ce rp we ln n r s r o r n i m n :a c s n Xi n i g Nu n o
a in d s a e o ee e c s s2. 6 X 1 t o e r t fr f r n e f h i 0 0~ mGy o i /d,ls h n t e b c g o n aa a d i tr a in lr c mme d d l t T e e s t a h a k r u d d t n n e n t a e o o n e i . h mi
咸宁核电厂环境影响报告书

咸宁核电厂环境影响报告书(选址阶段)(简本)咸宁核电有限公司二○○八年七月项目名称:咸宁核电厂环境影响报告书(选址阶段)(简本)评价单位:苏州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法人代表:束国刚证书编号:国环评证甲字第 1904 号目录第一章概述1.1 核电厂建设规模和建设性质1.2 建设目的1.3 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依据1.4 评价标准第二章厂址与环境2.1 厂址地理位置2.2 人口分布2.3 土地利用及资源概况2.4 气象2.5 水文2.6 地质地震2.7 厂址区域环境现状第三章电厂3.1 厂区规划及平面布置3.2 反应堆和蒸汽-电力系统3.3 电厂用水和散热系统3.4 输电系统3.5 专设安全设施3.6 放射性废物系统和源项3.7 化学物质排放3.8 生活废物3.9 放射性物质运输第四章电厂施工建设过程对环境的影响第五章电厂运行的环境影响5.1 散热系统和其他非放射性因素的环境影响5.2 正常运行的辐射影响第六章电厂事故的影响6.1 最大可信事故辐射影响6.2 放射性物质运输事故6.3 制定和实施应急计划的可行性第七章流出物监测和环境监测7.1 运行前的环境监测7.2 运行期间的环境监测方案设想7.3 运行期间流出物监测方案设想第八章厂址筛选第九章电厂建设和运行的效益分析第十章公众参与第十一章 CPR1000机组替代方案11.1 正常运行的环境辐射影响11.2 事故工况的环境辐射影响第十二章结论第一章概述1.1核电厂建设规模和建设性质咸宁核电厂规划建设四台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机组,采用“一次规划,连续建设”的模式开展工作。
根据国家对内陆核电建设的统一部署,湖北省人民政府与中国广东核电集团有限公司于2008年3月4日签署了合作开发湖北核电项目的框架协议,明确湖北大畈核电项目的投资业主由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变更为中国广东核电集团有限公司。
2008年7月12日,中国广东核电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签订了《湖北大畈核电项目前期成果、资产转让协议》,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将湖北大畈核电项目所有前期工作成果及资产移交给中国广东核电集团有限公司。
咸宁核电厂周围土壤放射性水平调查

分别为 : 瑚u , 2 7 . 1 —4 3 . 4 B q / k g ( 干) ; T h , 5 1 . 5—6 6 . 2 B q / k g ( 干) ; R a , 2 8 . 9~4 2 . 7 B q / k g ( 干) ; K, 3 8 8 ~8 6 l B q / k g
组成。
核 电厂 运行 前环境 本底 调查是 核 电站建设 中
的一项 重要 工 作 。咸 宁核 电厂 是 内陆核 电站 , 以 富水水 库 为水源 , 系长 江 中游 下段 南岸一 级 支流 。 在核 电厂本 底调 查之前 对 厂址周 围环境 辐射 本底 进 行初 步调查 , 目的是 初 步 了解 核 电厂址 周 围半 径 1 5 k m范 围 内的辐射 本底情 况 。湖北 省 辐射 环
咸 宁核 电厂拟 建于 湖北省 咸宁 市通 山县大 畈 镇 附近 的狮子 岩 , 厂址处 于 富水 水库 中段北 岸 , 属 滨 湖 电厂 。厂址 所 在 的狮 子 岩 山体 为丘 陵 地 , 地
貌为剥蚀 、 侵蚀作用所 形成的低矮丘陵和低 山。 厂区地 段 由耕 地 、 林地 、 果 园以及部 分旱地 和荒 地
作者简介 : 李少婷 ( 1 9 8 0 一) , 女, 2 0 0 3 年毕业 于武汉化工学 院环境工程专业 , 学士 ; 2 0 0 6 年毕业于武汉工程 大学环境
工程专业 , 硕士 ; 注册环境影响评价工程 师 , 注册核安全工程师。
-・・— —
3 4 - - - - — —
成 宁 核 电 厂 周 围土 壤 放 射 性 水 平 调 查
( 干) ; S r , < 0 . 5 4 ~2 . 1 8 B q / k g ( 干) ; ” C s , <0 . 5 4~ 4 . 9 7 B q / k s ( 干) 。 关 键 词 : 环 境 放 射性 水 平 ;核 电 站 ; 土壤 ; 帅 S r ; 研C s 中 图分 类 号 :X 8 3 7 文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 0 0 4 . 6 3 5 6 ( 2 0 1 3 ) 0 3 — 0 0 3 4 — 0 3 表 1 咸 宁 核 电厂 周 围土 壤 采 样 点 点 位 信 息
核电站环评报告书的格式与内容(新)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一总则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的规定,结合我国核电发展的具体情况,制定本导则。
2. 本导则规定了核电厂营运单位向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提交的拟建核电厂环境影响报告书中所应包含的内容和标准格式。
如果报告书的编写大纲经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认可,其内容已为申请核电厂厂址审批、申请核电厂建造许可证、反应堆首次装料提供了充分依据,则具有不同书写格式的报告书也是可以接受的。
3. 本导则适用于各种热中子堆型的陆地固定式核电厂。
4.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的规定,营运单位必须在申请核电厂厂址审批、申请核电厂建造许可证、反应堆首次装料和核电厂退役等四个阶段前分别提交环境影响报告书。
本导则只规定了前三个阶段的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内容和标准格式,核电厂退役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内容和标准格式另有专门的导则规定。
(1)申请审批厂址阶段环境影响报告书本阶段报告书中,应提供足够的环境资料,特别是关于厂址周围区域人口分布、工业交通状况、自然资源与生态、气象、水文以及地质地震等资料。
该报告书可以在资料调研、现场踏勘、以及利用参考电厂的数据资料的基础上编制。
这个阶段评价的重点,是从保护环境的观点出发,通过研究厂址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判定所选厂址的适宜性。
并根据厂址的主要环境特征,对核电厂的工程设计提出环境保护方面的要求,申请厂址批准书。
(2)申请建造许可证阶段环境影响报告书本阶段报告书中,通过就地调查和(或)实验的手段,提供核电厂所在地和可能受影响地区的实测环境资料。
提供核电厂源项的设计参数、核电厂废弃物质的设计排放量和有关环境保护设施的设计资料,进而评估核电厂的潜在环境影响。
这个阶段评价的重点,是论证厂址和核电厂的工程设计能否满足保护环境的要求,从设计上保证环境保护设施得到落实,申请核电厂建造许可证。
宁德核电厂三、四号机组环境影响报告书

宁德核电厂三、四号机组环境影响报告书(设计阶段)(简本)福建宁德核电有限公司二○○九年六月项目名称:宁德核电厂三、四号机组环境影响报告书(设计阶段)(简本)评价单位:苏州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法人代表:束国刚证书编号:国环评证甲字第 1904 号目录第一章概述1.1项目概况1.2评价标准第二章厂址与环境2.1 厂址地理位置2.2 人口分布2.3 土地利用及资源概况2.4 气象2.5 水文2.6 地质地震2.7 环境质量现状第三章电厂3.1 厂区规划及平面布置3.2 反应堆和蒸汽-电力系统3.3 电厂用水和散热系统3.4 输电系统3.5 专设安全设施3.6 放射性废物系统3.7 化学物质排放3.8 生活废物3.9 放射性物质运输第四章电厂施工建设过程对环境的影响第五章电厂运行的环境影响5.1 散热系统运行的影响5.2 正常运行的辐射影响5.3 其它影响5.4 退役第六章 电厂事故的环境影响6.1 电厂放射性事故6.2 放射性物质运输事故6.3 其它事故第七章流出物监测和环境监测7.1 运行前的环境监测方案7.2 运行期间的环境监测方案7.3 运行期间流出物监测方案7.4 质量保证计划第八章应急准备第九章公众参与第十章结论第一章 概述1.1 项目概况本项目核电厂名称为“宁德核电厂”,由福建宁德核电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并负责电厂建成后的运营和管理。
福建宁德核电有限公司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于2006年3月23日在福建省宁德市注册成立,公司的投资方为广东核电投资有限公司、大唐国际发电股份有限公司和福建省煤炭工业(集团)公司,三个股东方所持股比分别为46%、44%和10%。
宁德核电厂一期工程四台机组建设规模为4×1000MW级压水堆核电机组,采用CPR1000压水堆核电机组。
根据初步计划,三号机组于2014年7月投入商业运行,四号机组于2015年3月投入商业运行。
苏州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受福建宁德核电有限公司的委托,针对宁德核电厂三、四号机组开展环境影响评价。
咸宁核电有望成我国内陆“首核”

咸宁核电有望成我国内陆“首核”
近日,不少网站刊发新闻我国首座内陆核电站将在湖南开工,引起国人关注。
该新闻所指的中核集团湖南桃花江核电公司近日证实,该核电项目只是在当地开展科普宣传工作,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为能够早日开工进行前期准备,而不是网站新闻标题所说的即将开工。
事实上,这已经不是该核电站第一次引起外界关注。
一个月前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湖南团连续第二年以全团名义,向大会提出尽早启动内陆核电项目的建议。
建议认为,桃花江核电项目已经完全具备了开工建设的条件,希望国家尽快明确有关的计划和要求,推动项目按照2014 年启动、2015 年准备、2016 年开工的时间表有序推进。
据了解,湖南桃花江核电站、湖北大畈核电站和江西彭泽核电站是2008 年初冰雪灾害之后,首批拿到国家发改委路条(即同意开展前期工作的批复)的内陆核电站。
截至2013 年底,有着内陆第一核电站之称的湖南益阳桃花江核电项目签约金额近160 亿元,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6.3 亿元。
咸宁核电有望成为我国内陆首核、华中最大风电项目利川齐岳山风电场渐入佳境、在北煤南运大通道沿线布局系列电厂2 月24 日,湖北能源集团董事长肖宏江对媒体称,该集团正多管齐下发电,为的电力供应提供保障。
咸宁核电项目进展顺利已投入34 亿元铺路
日本大地震后,各地核电进展放缓。
肖宏江称,咸宁核电有望成为我国内陆首核。
湖北能源集团代表省政府与中广核集团合作,设立湖北核电公司、咸宁。
湖北省生态环境厅关于通山至武宁高速湖北段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

湖北省生态环境厅关于通山至武宁高速湖北段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北省生态环境厅•【公布日期】2021.04.16•【字号】鄂环审〔2021〕67号•【施行日期】2021.04.1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公路,环境影响评价正文湖北省生态环境厅关于通山至武宁高速湖北段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鄂环审〔2021〕67号咸宁市交通运输局:你单位《关于申请审批通山至武宁高速湖北段环境影响报告书的请示》及相关材料收悉。
经研究,现批复如下。
一、该项目(项目代码:2020-421224-48-02-053355)位于咸宁市通山县,公路起点位于通山县南林桥镇咸通高速南林桥收费站(桩号K0+000),对接咸通高速公路,并与杭瑞高速相连,终点位于九宫山风景区鄂赣省界(桩号K46+700),对接江西段。
项目共设置桥梁13672米/40座,其中特大桥1102米/2座、大桥11873米/29座、中桥623米/7座、小桥74米/2座;设置隧道12077米/10座,其中特长隧道3445米/1座(九宫山2号隧道,隧道总长6765米,其中湖北境内3445米)、长隧道5245米/2座、中隧道1447米/2座、短隧道1940米/5座;配套建设收费站3处(南林桥收费站、厦铺收费站、九宫山收费站),服务区(厦铺服务区)、养护工区各1处,管理分中心(1处)与九宫山收费站同址共建。
该项目为《湖北省交通运输发展“十三五”规划》中的规划道路,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项目涉及生态保护红线206.3782平方公顷,湖北省人民政府已出具《关于咸宁(通山)至九江(武宁)高速公路不可避让生态保护红线论证意见的函》。
项目穿越九宫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九宫山国家地质公园、九宫山省级森林公园,湖北省林业局已出具同意线路穿越的意见。
在全面落实环境影响报告书及本批复提出的各项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后,项目建设产生的不利环境影响可以得到缓解和控制。
咸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咸宁核电厂址保护办法的通知-咸政规〔2018〕2号

咸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咸宁核电厂址保护办法的通知正文:----------------------------------------------------------------------------------------------------------------------------------------------------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咸宁核电厂址保护办法的通知咸政规〔2018〕2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咸宁高新区管委会:现将《咸宁核电厂址保护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咸宁市人民政府2018年3月27日咸宁核电厂址保护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贯彻实施《湖北省能源发展战略规划(2008—2020年)》对发展核电的要求,加强对不可再生的核电厂址资源保护,确保咸宁核电厂址条件符合核电建设和运营要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核动力厂环境辐射防护规定(GB6249—2011)》等法律、法规及国家标准,结合咸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咸宁核电厂址保护是指在咸宁核电厂址及周边区域统一设定一定范围的保护区,并控制该区域内除核电相关设施以外的大型开发性项目建设和人口机械增长,确保厂址相关条件符合核安全、核应急等核电建设和运营要求。
第三条核电厂址保护坚持遵循统筹规划、依法管理、严格保护、保障权益的原则。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相关单位要统筹协调,维护厂址保护区内的群众和核电企业的权益。
第四条市核电领导小组领导核电厂址保护工作,市核电办公室负责咸宁核电厂址保护的组织协调工作,通山县核电办负责咸宁核电厂址保护工作的组织实施。
市、县两级规划、国土、建设、水利、交通、电力、环保、公安、林业、安监、旅游、农业、渔政等相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厂址保护工作。
咸宁核电有限公司及保护区内的其他单位、个人应当遵守本办法及核电厂址保护规划,配合各级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落实厂址保护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咸宁核电厂一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设计阶段)(简本)咸宁核电有限公司二○一○年八月咸宁核电厂一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设计阶段)(简本)评价单位:苏州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法人代表:束国刚证书编号:国环评证甲字第 1904 号目录第一章概述1.1 核电厂概况1.2 建设目的1.3 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依据1.4 评价标准第二章厂址与环境2.1 厂址地理位置2.2 人口分布2.3 土地利用及资源概况2.4 气象2.5 水文2.6 地质地震2.7 环境质量现状第三章电厂3.1 厂区规划及平面布置3.2 反应堆和蒸汽-电力转换系统3.3 电厂用水和散热系统3.4 输电系统3.5 专设安全设施3.6 放射性废物系统和源项3.7 化学物质排放3.8 生活废物3.9 放射性物质运输第四章电厂施工建设过程对环境的影响第五章电厂运行的环境影响5.1 电厂运行的非放射性环境影响5.2 正常运行的辐射影响5.3 其它影响5.4 退役第六章电厂事故的影响6.1 最大可信事故辐射影响6.2 放射性物质运输事故6.3 其它事故6.4 应急准备第七章流出物监测和环境监测7.1 运行前环境监测7.2 运行期间环境监测7.3 运行期间流出物监测第八章应急准备第九章公众参与第十章结论第一章概述1.1 核电厂名称及其业主本项目名称为“咸宁核电厂”,规划建设4台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机组,由咸宁核电有限公司投资建设。
咸宁核电有限公司由中国广东核电集团有限公司和湖北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按60%和40%的出资比例组建,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要求在湖北省咸宁市注册成立。
咸宁核电有限公司将负责咸宁核电厂建成后的运营和管理。
1.2 建设规模和规划咸宁核电厂规划建设四台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机组,采用“一次规划,连续建设”的模式,即针对四台百万千瓦压水堆核电机组的规划容量进行厂区总体规划,并开展场地平整工作,按顺序连续建设四台核电机组。
咸宁核电厂一号机组计划于2011年4月核岛主体工程浇筑第一罐混凝土(FCD),单台机组建设周期为56个月,于2015年12月投入商业运行。
每两台机组建设的间隔为8个月。
1.3 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依据(1)国家相关法规、标准和导则;(2)相关管理和技术文件。
1.4 评价标准1.4.1 放射性影响评价标准(1) 正常运行工况(包括预计运行事件)下的剂量约束值按《核电厂环境辐射防护规定》(GB6249-86)的规定,每座核电厂放射性流出物向环境排放对公众造成的剂量约束值为0.25mSv/a。
本次环境影响评价确定咸宁核电厂一、二号机组向环境释放的放射性物质对公众中任何个人造成的有效剂量不高于0.12mSv/a。
(2) 事故条件下的剂量限值依据国家标准《核电厂环境辐射防护规定》(GB6249-86)针对设计基准事故的剂量控制要求:— 在每发生一次大事故(工况Ⅲ)时,公众中任何个人(成人)可能受到的有效剂量控制在5mSv以下,甲状腺当量剂量控制在50mSv以下;— 在每发生一次重大事故(工况Ⅳ)时,公众中任何个人(成人)可能受到的有效剂量控制在0.1Sv以下,甲状腺当量剂量控制在1Sv以下。
(3) 正常运行工况下的放射性流出物排放量控制值根据《核电厂环境辐射防护规定》(GB6249-86)的要求,每座核电厂气载放射性流出物年排放量控制值为:— 惰性气体:2500TBq;— 碘:75GBq;— 粒子:200GBq。
每座核电厂液体放射性流出物年排放量控制值为:— 除氚外核素:750GBq;— 氚:150TBq。
1.4.2 非放射性影响评价标准(1) 水环境咸宁核电厂的排水口位于富水水库,根据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湖北水功能区划的批复(鄂政函[2003]101号),富水水库保留区主要水功能为渔业和农业用水,水质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Ⅲ类标准。
主要项目的控制值为:— BOD5:4 mg/L— COD :20 mg/L— 氨氮:1.0 mg/L— 总磷:0.2mg/L— 石油类:0.05mg/L(2) 污水排放咸宁核电厂污水处理站的出水水质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基本控制项目最高允许排放浓度的一级标准A标准和《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18920-2002)的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可用于浇洒道路、绿地和车辆清洗等。
污水处理后的出水主要水质指标应达到:— BOD5≤10mg/L;— CODCr≤50mg/L;— SS≤10mg/L;— 氨氮(以N计)≤5mg/L;— 磷酸盐(以P计)≤0.5mg/L;— p H=6~9。
(3) 厂界噪声咸宁核电厂厂界噪声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的Ⅲ类标准:昼间65dB(A);夜间55dB(A)。
厂址周围的村庄噪声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1类标准:昼间55dB(A),夜间45dB(A)。
(4) 电磁辐射咸宁核电厂运行时对环境造成的电磁辐射执行《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HJ/T24-1998)和《高压交流架空线路无线电干扰限值》(GB15707-1995)的相关限值:— 工频电场限值:4kV/m。
— 工频磁场限值:采用国际辐射保护协会关于对公众全天辐射时的工频限值0.1mT作为工频磁场的推荐限值。
— 无线电干扰:在距输电线路边相导线投影20m距离处、测试频率为0.5MHz的晴天条件下允许值不大于55dB(μV/m)。
第二章厂址与环境2.1 厂址地理位置咸宁核电厂位于咸宁市通山县大畈镇大坑村附近的狮子崖,濒临富水水库中段北岸,属滨湖电厂。
厂址距武汉市约100km(NNW方位),距咸宁市38km(WNW方位),距通山县城区18km(WSW方位),距大畈镇2.7km(SW方位),反应堆厂房中心点坐标为:— 1#核岛中心坐标:纬度:29°40’38.3880”;经度:114°40’51.7766”;— 2#核岛中心坐标:纬度:29°40’44.7129”;经度:114°40’54.6980”。
咸宁核电厂选址阶段,根据咸宁核电厂厂址周围环境特征、最大可信事故后果计算,确定以电厂四台机组半径1000m范围的包络区域为非居住区边界。
目前,该区域范围内主要为水面、荒地、园地和部分耕地。
咸宁核电厂规划限制区定为厂址周围半径5km的区域。
2.2 人口分布咸宁核电厂半径80km评价区范围内,截止2008年底的总人口数为6172668人,按评价区面积计算,平均人口密度为307人/km2,低于湖北省的同期平均人口密度328人/km2,高于咸宁市的同期平均人口密度255人/km2和江西省的同期平均人口密度264人/km2。
咸宁核电厂半径5km范围内的人口总数为15766人,其中,距厂址最近的居民点是位于厂址NW方位1.2km处的大畈镇大坑村的下屋窦自然村,人口数为139人,最大居民点是位于厂址SW方位约2.7km处大畈社区居委会,人口数为1888人。
咸宁核电厂半径15km范围内的人口总数为118660人。
其中,涉及的千人以上重要居民点有44个,其中最大的居民点是位于厂址SSE方位11.6km处的九宫山镇韩家村,人口数为4153人。
咸宁核电厂半径80km范围内最大的人口中心是NNE方位约71.5km的黄石市黄石港区,有城区人口208473人,距离厂址最近的人口中心是厂址WSW方位约18km 处的通山县通羊镇,为通山县政府所在地,有城镇人口79811人。
咸宁核电厂半径15km范围内的流动人口,主要是位于厂址WSW方位5.1km处的隐水洞景区,全年游客接待数量约为50万人,旺季日平均接待游客数量为三千人。
2.3 土地利用和资源概况(1) 工业企业咸宁核电厂厂址半径15km范围内共涉及湖北省咸宁市通山县通羊镇、黄沙铺镇、九宫山镇、燕厦乡、慈口乡、大畈镇,以及黄石市阳新县的王英镇共7个乡镇,其中大部分属乡村地区,以农业为主,工业基础比较薄弱。
(2) 交通目前咸宁核电厂所在通山县是以106国道为主干线构成的公路交通网贯通各乡镇及行政村。
厂址半径15km范围内除106国道外,还有通山至富有、大畈至慈口、通山至黄沙、富有至新庄等县级公路和已建成的核电专用公路。
咸宁核电厂厂址周围无高速公路通过,目前离厂址最近的高速公路为京珠高速咸宁段,位于厂址WNW方向约53km。
待高坑互通、通山互通、红港互通、宁樟、阿深互通建成后,则通过核电专用公路可快速进入杭瑞高速、京珠高速和大广高速至全国各地。
(3) 陆域资源和水域生态咸宁核电厂半径15km范围内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文物古迹,无国家级保护珍稀野生动植物,位于厂址WSW方位约5.1km处的隐水洞景区,是湖北省省级地质公园和国家4A级风景旅游区。
咸宁核电厂厂址半径15km范围无草场、野生珍稀植物和国家保护动植物,厂址所在的狮子岩山体为丘陵地,地貌为剥蚀、侵蚀作用所形成的低矮丘陵和低山,植被良好。
厂区地段耕地、林地、果园以及部分旱地和荒地组成。
富水流域无国家级保护鱼类和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鱼类》的鱼类,水库坝下河段有鳤、长吻鮠两种湖北省级保护鱼类。
2.4 气象咸宁核电厂所在区域地处亚热带,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冷夏热,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干湿分明,变率较大。
冬季受欧亚大陆北部南下的冬季风控制,偏冷干燥;夏季受南方海洋来的夏季风影响,高温多雨。
主要灾害性天气有倒春寒、大暴雨、水灾、洪涝及夏旱、伏旱等。
(1) 区域气候。
区域内累年平均气温在16.6~17.3℃。
全年平均气温以1月份最低,为 4.2~4.8℃,极端最低气温为-12.1℃;7月份平均气温最高,为28.0~29.2℃,极端最高气温为42.1℃。
厂址所在地通山的累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8.4%。
区域内最小相对湿度在4~12%之间。
区域内累年平均降水量在1384mm~1626mm之间,蒲圻年降水量为区域内最大,为1626mm,江夏年降水量最小,为1384mm。
区域内由蒲圻到修水一线以南区域,年平均降水量大于1600mm,通山的累年平均降水量为1561mm,沿嘉鱼、咸宁到黄石一线以北地区,年平均降水量1400mm。
(2) 当地气象条件厂址地区年平均降水量为1242.1mm。
其中,6月份的降水量最大,为162.2mm;12月份最少,为13.7mm。
小时最大降水量出现在2006年4月份,为51.1mm/h。
厂址气象塔各层的年平均风向频率分布有一定程度相似性差异,各高度出现频率最多的风向均为E。
其中,10m高度处,出现最多的为E风向风频为9.6%,其次为NNW,风频9.1%;气象塔高层30m、80m和100mE风向的风频分别为11.3%,18.8%和18.2%,而30m、80m和100m高度的出现次多的风向也均为ENE,风频为9.6%、9.8%和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