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小论文

合集下载

近代中国百年屈辱史史资料论文

近代中国百年屈辱史史资料论文

近代中国百年屈辱史史资料论文我国的近代史既是让人印象深刻,又是一段让人心痛不已的屈辱史。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推荐的近代中国屈辱史论文,供大家参考。

近代中国屈辱史论文篇一:《中国近代史论文——论中国近代革》[摘要]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也是一部中国人民为求民族复兴,国家富强的民族奋斗史。

民族民主革命是他的主题,旧、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他的内容。

回顾中国近代史,探索中国近代史上的革命历程。

[关键词]中国近代史、民族民主革命、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族主义革命。

中国的近现代发展史,是一卷被鲜血浸满鲜血又惨遭蹂躏的长卷。

中国人民饱受列强的欺压与凌辱,深受国弱民贫的危害。

鸦片战争的屈辱、联军侵华的无奈、日本扩张的悲惨遭遇……但同时,就其本质与主流上来说,中国近现代史又是中国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民族民主革命、艰苦探索的历史。

1840年,英国发动了世界知名的鸦片战争,中国历史的发展从此发生了巨大的转折。

鸦片战争以前中过是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鸦片战争以后,通过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中国的主权遭到破坏。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利用侵略特权,疯狂地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逐渐把中国市场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逐步解体,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

中国的社会矛盾也由阶级矛盾转化为民族矛盾,革命任务也发生变化,由反对本国的封建统治转变为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反对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任务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鸦片战争掀开了中国近代史的第一页,也拉开了中国革命的序幕。

面对帝国主义的入侵,我们不得不拿起武器,保卫自己的祖国,实现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

中国革命的目标是争取国家与民族的独立和富强,革命性质是民族民主革命。

革命因为前后期的领导阶级分别是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而又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族主义革命两个时期。

民主政治建设是一个国家实现近代化的重要内容。

中国近代史论文

中国近代史论文

中国近代史论文中国近代史是一个丰富而复杂的话题,涵盖了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中国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巨变。

本文将重点探讨近代中国的社会运动和政治变革,并分析这些变革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19世纪末,中国陷入了一系列的危机和问题。

这个时期被称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也是中国面临着严重挑战的开始。

西方列强的侵略、外商的压榨、农民的贫困和政府的腐败成为了中国社会的主要问题。

社会运动在这个时期迅速兴起,寻求改变中国社会命运的方法。

其中最重要的社会运动之一是五四运动。

1919年的五四运动以反对巴黎和约为起点,迅速演变成了一场反对列强侵略和封建主义的抗议活动。

这一运动对中国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激发了一个新的政治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的兴起。

五四运动的领导者们认为,只有通过社会主义革命和无产阶级的领导,中国才能从西方列强和封建主义的控制下解放出来。

1919年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共产党的兴起孕育了许多其他的社会运动,如反帝反封建、土地革命和文化运动。

这些运动为中国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改变。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也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在中国社会主义革命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是毛泽东。

毛泽东的思想和领导才能对中国社会运动和政治变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农村包围城市的思想到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毛泽东塑造了现代中国的发展道路。

虽然他的政策和行动在当时引起了许多争议和批评,但不可否认的是,毛泽东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是巨大的,他的思想和领导奠定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基础。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社会进一步发生了一系列的变革和转变。

1978年的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使中国走上了一条经济发展的道路。

在这个时期,中国从中央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引入了外资和技术,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迅速增长。

这个时期的改革和开放也带来了中国社会文化的变革,包括对个人自由和言论自由的追求。

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在改革开放中进一步推进。

中国近代史论文2000字(通用3篇)

中国近代史论文2000字(通用3篇)

中国近代史论文2000字(通用3篇)中国近代史论文2000字篇1摘要:众所周知,1840年以来,亡国灭种的危机一直威胁着千年古国。

在中华民族危难之际,一代民族精英觉醒:林则徐的开眼看世界,洪秀全领导的反清农民起义---太平天国运动,康有为的戊戌变法等。

然而,正是他们在民族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挺身而出,为反对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同仇敌忾,英勇奋斗,前赴后继,拼搏不息,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可歌可泣的悲壮篇章。

关键字:爱国;救世;危机;新潮;出路正文:1840年,中国爆发了鸦片战争,近代史的序幕亦从此拉开,中国也从几千年的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随着中国闭关锁国的大门猛然被对世界打开,众多的外国资本蜂拥而至,同时这也引起了国内封建集团的极力抵触,外国资本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同人民大众的矛盾日益突出,在中华民族危难之际,一代民族精英觉醒。

一、林则徐林则徐为民办实事,虽居高位,但清廉自好,勤于职守,循法秉公,被老百姓誉为“林青天”。

林则徐敢于学习外国先进科学技术的精神,受到人们高度赞扬,被称为“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个人”。

他打破以“天朝”自居的妄自尊大和闭关锁国的保守思想,肯于了解外国情况,吸收新事物。

林则徐经世派主要是提倡经世致用的主张,清朝统治的衰落和日益严重的社会危机引起了一些有识之士的忧虑,迫使他们去反思造成社会危机的原因,探求挽救衰世的办法,开始提倡经世致用思想。

他一面积极备战,增设西洋大炮,一面积极了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军事、经济情况,设立译馆,翻译外文书报、律例、军事技术等著作,先后辑有《四洲志》、《华事夷言》、《滑达尔各国律例》等,成为中国近代最早介绍外国的文献。

他还是第一个了解国际法,运用国际法与英国人作斗争的中国人。

虽然林则徐对西方认识比较肤浅,接触西学的目的是出于外交、军事的需要,但毕竟开创了中国近代学习和研究西方的风气,对中国近代维新思想起到启蒙作用。

禁烟不禁商在广东期间,林则徐大举禁烟,并于1839年6月3日把收缴的英美商人的二百多万斤鸦片在虎门当众销毁。

大学近代史结课论文3000字

大学近代史结课论文3000字

大学近代史结课论文3000字在大学课程教学中,近代史的学习对于学生更好的了解我国的历史有很大的帮助。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推荐的大学近代史3000字论文,希望大家喜欢!大学近代史3000字论文篇一《中国近代史的变迁》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有关中国近代史的发展以及自己不成熟的看法。

关键字:中国近代史;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一、中国饱受的多个不平等条约我国和世界上其他国家一样,按照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不断地向前发展着,到了封建社会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已经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萌芽。

但是,到了十九世纪四十年代,这种独立发展的进程中断了,资本主义列强用大炮、鸦片和廉价的商品,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并逐步和中国封建统治者勾结,来实现他们独霸中国的目的。

这样,中国便一步步地沦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从此,中华民族成了一个被压迫的民族。

首先,1840年6月英国以武力侵略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

英国侵略军烧杀抢掠,在中国的领土上横行霸道。

1842年8月,英国侵略者又强迫清政府签定了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

次年,英国又强迫清政府签定了《南京条约》的附件。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从封建社会逐渐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开始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从此,中国人民开始了反对外国侵略者,同时反对本国封建统治者的斗争;中国历史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鸦片战争中,清政府耗费大量军费,大大加重了人民负担。

此后,洪秀全领导的规模巨大的太平天国起义爆发了。

1853年,太平军占领了南京,定都天京,太平天国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还派了两支人马分头北伐和西征。

后来,湘军疯狂反扑,太平军连连失利。

1855年,石达开指挥西征军大败湘军,太平天国进入军事上的全盛时期,大平天国军事上取得很大胜利的时候,领导人之间,发生了尖锐的内部战争。

1864年6月,洪秀全病逝。

论中国近代史小论文

论中国近代史小论文

中国近代史从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为止。

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是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中国现代史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开始,直到现在。

从1949年10月新中国建立到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是新民主主义社会,从1956年底至今是社会主义社会。

整个中国近代史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一部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中国人民的血泪史,就是一部中国人民的革命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抵抗侵略的抗争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打倒帝国主义以实现民族解放、打倒封建主义以实现人民富强的斗争史。

整个中国现代史是中国人民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历史时代,是从遭受侵略奴役的弱国变为世界政治舞台上起到举足轻重作用的强国的时代,是中国社会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中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

在中国近现代史的这170年中,中国的社会制度一共发生了三次变化。

第一次社会制度变化是,中国由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这一变化开始于1840年鸦片战争,在鸦片战争之前,中国仍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制国家。

但由于清王朝这个封建地主政权腐朽没落、妄自尊大,固步自封,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逐渐落后,所以封建制度已危在旦夕。

而新兴的工业国家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向中国倾销鸦片,并借林则徐虎门销烟之机,以"保护通商"为名侵略中国。

经过鸦片战争,1842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中英《南京条约》,再加上之后的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以及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这一场场强加给中华民族的灾难引起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巨烈动荡,使中国从此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西方资本主义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向中国大量输出商品和资本,逐渐冲击着中国封建经济。

中国近代史历史论文

中国近代史历史论文

中国近代史历史论文中国近代史是一个充满波澜的时期,经历了许多重大的变革和事件。

从清朝末期到建国初期,中国经历了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国共内战等一系列重大事件,这些事件对中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段时间里,中国社会经历了巨大的动荡和变革,这些变革不仅影响了中国本土,也对世界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

清朝末期,中国社会面临着许多问题,封建制度的崩溃、外国列强的侵略以及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这些问题使得清朝政府的统治岌岌可危。

辛亥革命的成功推翻了清朝政府,建立了中华民国,这标志着中国政治制度的转变。

然而,新的政权面临着许多内外问题,国内的军阀混战、外国列强的干涉以及经济发展的困难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国家的稳定和发展。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思想解放和文化运动,它标志着中国青年的觉醒和民族意识的觉醒。

这场运动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方面推动了中国的思想解放和文化发展,另一方面也激发了中国民众的民族自尊心和抵抗外来压迫的决心。

五四运动揭开了中国现代思想解放和文化运动的序幕,为中国的现代化奠定了思想和文化基础。

国共内战是中国近代史上一场重要的政治斗争,它最终导致了中华民国政府的失败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权的建立。

这场战争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不仅改变了中国的政治格局,也影响了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国共内战的结束标志着中国政权的和平转移,这为中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治条件。

在中国近代史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的起伏和曲折,但中国始终在不断地发展和变革中前行。

中国在近代史上的经验和教训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宝贵的启示,这些启示对我们认识和理解中国近代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过对中国近代史的研究和反思,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把握中国的历史发展规律,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另一场重大的历史事件。

在抗日战争中,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抵抗,最终战胜了日本侵略者。

中国近代史论文

中国近代史论文

中国近代史论文中国近代史是指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的历史时期,涵盖了清末民初、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新中国成立后的时期。

这段历史是中国社会变革的重要阶段,经历了大规模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革。

今天,我们将探讨中国近代史的演变和影响。

中国近代史的起点可以追溯到19世纪40年代的鸦片战争。

作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鸦片战争,这场战争标志着中国与西方列强的冲突。

战争结果极为不利,中国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失去了主权和领土。

这使得中国社会陷入了混乱和危机。

接下来的几十年中,中国经历了一系列的改革和革命。

其中最著名的是辛亥革命,也被称为中国的第一次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

这次革命不仅改变了政治格局,还为中国社会带来了新的理念和思想。

然而,在辛亥革命之后,中国陷入了内战和混乱的时期。

直到1927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才发动了南昌起义,开启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进程。

这一时期的重要事件包括红军长征和延安整风运动等。

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又一重要时期。

这场战争是中国人民抵抗日本侵略的斗争,持续了8年。

尽管中国面临着巨大的困难,但最终中国人民取得了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杰出贡献。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近代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具有了自主的发展道路,并开始进行一系列的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

这一时期的重要事件包括土地改革、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

改革开放是中国近代史的又一个重要转折点。

在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中国决定进行经济改革开放,并引入了市场经济,这使得中国在经济发展和国际事务中日益崛起。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并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和贸易国。

通过对中国近代史的回顾,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社会经历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巨大变革。

这段历史不仅是中国社会的发展历程,更是全球政治经济格局变化的见证。

中国近现代史论文

中国近现代史论文

中国近代史纲要论文内容提要: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抵御外来侵略的历史,是一部争取民族独立的历史,是一部推翻反动统治的历史,是一部实现人民解放以及将中国又落后的农业国改编为先进的工业国,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的历史。

关键词:近代史、侵略、革命、胜利一、反对外国侵略者的斗争(一)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中国战败。

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

1856年,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1858年清政府分别与英、法、美签订了《天津条约》。

1860年,清政府与英法两国签订了《北京条约》。

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战争,1895年签订《马关条约》。

1900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以签订《辛丑条约》结束。

(二)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鸦片战争时期,中国人民与爱国军官便掀起了反对外来侵略的斗争。

鸦片战争开始后,许多爱国官兵英勇奋战,拼死抵抗。

在中日甲午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后期,太平军曾多次重创外国侵略者。

台湾人民也曾多次反抗侵略者。

1900年,义和团与八国联军进行了殊死搏斗。

正是由于中国人民的前赴后继、英勇斗争,才是我们国家和名族历尽劫难,屡遭侵略而永不灭亡。

二、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一)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太平天国是中国历史上空前规模的农民运动,前后坚持了14年之久,势力先后扩展到18个省,其规模之大,时间之长,影响之深,达到了历代农民战争的高峰。

(二)洋务运动、维新运动洋务运动是在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过程中和第二次艳片战争结束后兴起的。

当时,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交织一起,内忧外患一起袭来,面对统治危机,地主阶级统治集团内部的洋务进行了一系列“自救”活动。

中日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以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等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一场维新救亡运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近代史小论文
近代史应是相对历史与绝对历史的辩证统一,我们现在所说的中国近代史,其研究对象的时间范围,一方面是相对的,不断变化的(也即所谓“与时俱进”);另一方面,又是相对稳定的,包含了一些具有绝对的历史时间的内容。

中国的近代,过去讲80年,不久前讲110年,都曾有其道理,有其划分的依据,但现在看来都已远远不够涵盖的了。

至少在目前和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晚清史、民国史乃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内容都是应该包括在里面的。

这是相对历史与绝对历史的辩证统一。

近代史是一门真正“与时俱进”的学问,千万不要被以往既有的种种分歧及其理论束缚住我们自己的手脚和遮挡住自己的视野。

而从目前乃至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再回过头来看中国的近代,我们应该能够把握住一些属于共性的东西,应该能够感受到直到目前为止的这个时代所特有的脉动或主旋律。

但这需要我们从更大的时间尺度上加以把握,从更深的认识层次上加以发掘,而不能满足于或停滞于既有的认识及其理论说明。

中国曾经就是一个世界。

过去的两千多年,主要是体系内的互动,是中国自身不断走向一体化的过程。

近代以来的中国,主要面临的是体系外的互动。

是否走向全球一体化,如何走向全球一体化?
中国没有独立的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而且中国本身曾经就是一个“世界”。

自战国秦汉以来,在前人称为“天下”而现在被称为“中国”的这片土地上,我们的先人充分展示了自己的聪明和才智,曾长期走在世界的前列,大一统帝国的文官统治制度,士农工商的稳定社会结构,笑傲世界的四大科学技术发明,等等……都是中华民族之于世界的伟大贡献。

然而,在近代以来,中国确实落伍了。

这种落伍,有这样的问题困扰:在一个有着四大发明的伟大国度,为什么不能发展起近代科学的体系?
西欧的近代化,其加速发展,离不开美洲的发现,在相当程度上也离不开来自遥远的东方的信息。

可是反过来,我们有没有想过:明清两代的闭关自守,之所以愈演愈烈,不也正是对外来信息的一种本能的保护性的反馈吗!
一个对内高度发达已到烂熟程度的文明,对外来信息的这种显得过于“脆弱”的保护性反馈,看上去很奇怪,然而却是历史的事实。

所谓“内战内行,外战外行”的说法,正是对于这种反馈的从机理上的最为生动的写照。

晚清的中法战争,中国的陆军在镇南关和谅山打了胜仗,但最终的结果却是“不败而败”。

我们当然可以指责清政府的腐败和对外的软弱无能,但当时的中国政府因为国内政局不稳,只能急于求和。

攘外必先安内,“稳定”压倒了一切。

这种对外“相互关联”的过度的保护性反馈,并不能真正地起所谓的“保护”作用,反而加速了中国自身既有体系或秩序的更新。

换句话说,正是对外的“相互关联”破坏了中国原有的体系或秩序。

由于我们的历史包袱太重,国家又太大,所谓“历史悠久,地大物博,人口众多”,是否走向世界,如何走向世界,始终是困绕近代以来的中国人的大问题。

魏源的《海国图志》,国人自己并不重视,但却惊醒了我们的东邻。

西学的东渐,中国传统的饱学之士多抱敌视或怀疑的态度,反而是“苦力王”的国度“太平天国”能够加以接受。

这个问题迄今仍具有现实的意义。

因为历史并不是笔直地走一条路。

这期间仍会有许多的反复和曲折。

近代以来中国经历了多次对外战争,惟有抗日战争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即使是“惨胜”,也毕竟是中国人民的胜利。

战争教育了人民,人民赢得了战争。

抗日战争成了中国复兴的枢纽。

中国的近代,从治经由乱再到治,这是经历了一个周期的过程,也即所谓“始衷终”的发展变化。

中国的近代,又是一个急剧变化加速发展的过程,翻天覆地的大变化,即所谓“亘
古未有之巨变”。

这一急剧变化的过程,应该有其转折点。

这一转折点,或其变化的枢纽,到底是在什么时候?不同的人们可能会有一些很不相同的看法。

比如说甲午战争,或者是戊戌变法,甚至是五四运动。

都有其一定的道理。

主要是看研究者们究竟是从什么样的角度去看历史。

历史,尤其是近代史,是胜利者写的。

这只是一种简化了的说法。

历史之所以成为现在的这个样子,而不是其他别的什么样子,并不是宿命的,决定论的。

正如一些自然科学家所指出的:“某些事件只走一条路,并非因为它们不能走另一条路,而是因为它们绝对不可能倒退回去。


——07电商1班张迪
200713510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