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声、民族、通俗三种唱法的起源和区别

合集下载

声乐三大唱法及简介

声乐三大唱法及简介

声乐三大唱法及简介声乐三大唱法及简介美声唱法起源于欧洲,它的产生不仅与欧洲音乐的发展过程有着密切联系,而且作为人类文化意识形态的一部分,它同样也是社会、时代发展的产物。

那么声乐有几种唱法呢?具体是怎么样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收集的声乐三大唱法及简介,欢迎欣赏。

简介:美声唱法(意大利文:Bel canto)又称"柔声唱法"。

它要求歌者用半分力量来演唱。

当高音时,不用强烈的气息来冲击,而用非常自然、柔美的发声方法,从深下腹(丹田)的位置发出气息,经过一条顺畅的通道,使声音从头的上部自由地放送出来(即所谓"头声")。

民族唱法(意大利文:Nazionale cantanti)是由中国各族人民按照自己的习惯和爱好,创造和发展起来的歌唱艺术的一种唱法。

民族唱法包括中国的戏曲唱法、说唱唱法、民间歌曲唱法和民族新唱法等四种唱法。

通俗唱法(又名流行唱法)始于中国二十世纪30年代得到广泛的流传。

其特点是声音自然,近似说话,中声区使用真声,高声区一般使用假声。

很少使用共鸣,故音量较小。

演唱时必须借助电声扩音器,演出形式以独唱为主,常配以舞蹈动作、追求声音自然甜美,感情细腻真实。

声乐三种唱法1、美声唱法美声唱法注重发声的'技巧性和规范性,强调声音的共鸣和掩盖,在生理上要求喉头向下使喉咙充分打开,追求具有强烈穿透力的“面罩集中点”以获得高质量的声音效果。

要求演唱者深入理解歌词,力求自然质朴,追求高度的艺术表现。

同时培养声音的美学观念,提高鉴赏力,使演唱更加合乎美声的要求。

2、民族唱法民族唱法主要是指演唱民族风格较强的声乐作品时所用的技术方法及一些规律。

它们既是从戏曲、曲艺、民歌这些民族传统唱法中提炼和继承下来的,同时又借鉴和吸收了西洋唱法中优秀的结果。

民族唱法注重歌唱发声的自然性,强调行腔与咬字的有机结合,主张“字”正才能“腔”圆的基本观点,追求“字清”而“韵正”的传统格式。

民族唱法、美声唱法和通俗唱法的区别与联系

民族唱法、美声唱法和通俗唱法的区别与联系

民族唱法、美声唱法和通俗唱法的区别与联系引言唱法是指在音乐表演中,人们通过声音的发声和技巧的运用,传达情感和表达艺术性的一种方式。

民族唱法、美声唱法和通俗唱法是不同文化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三种不同的唱法形式。

本文将探讨这三种唱法的区别与联系,并分析它们的特点和应用。

民族唱法民族唱法是指在特定民族文化中发展起来的一种唱法方式。

不同的民族有各自独特的声音特点和唱法传统,因此民族唱法具有强烈的地域性和文化特色。

民族唱法注重表达情感和故事叙述。

它通常采用特殊的音域、音调和发声方式,以传递民族文化的魅力和精神内涵。

比如,在中国的民族唱法中,常见的有京剧唱腔、苏州评弹等,具有岭南音乐、北方音乐等不同风格的唱法。

与其他两种唱法相比,民族唱法更注重声音的变化和表现力,通过一系列独特的技巧和发声方式,展现出民族音乐的独特美感。

同时,民族唱法也经常与舞蹈、乐器等形式结合,增强艺术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美声唱法美声唱法是西方古典音乐中最常见的唱法方式之一。

它注重声音的清晰、纯净和技巧性,以展示歌唱者的声音音质和技巧水平。

美声唱法强调声音的技巧性和音质的优美。

它要求歌唱者能够掌握正确的发声方式、呼吸控制、声音共鸣等技术要点,以达到声音音质的完美。

同时,美声唱法也讲究音乐语言的准确和演唱的技巧性,以确保音乐作品的完整性和艺术性。

美声唱法通常应用于歌剧、室内乐和合唱等西方古典音乐形式中。

它对歌唱者的音域要求较高,追求声音的高度和广度,以展示出音乐的壮丽和感染力。

通俗唱法通俗唱法是现代流行音乐中常见的唱法方式之一。

随着流行音乐的发展,通俗唱法逐渐成为了一种独特的表演形式。

不同于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通俗唱法更加注重个人的表演风格和个性化的演唱方式。

通俗唱法强调歌曲的表达和情感的传递。

它通过灵活的音色和独特的表现方式,将歌曲的情感和故事传递给听众。

通俗唱法注重歌唱者个人的表达能力和舞台展现力,追求音乐的时尚和个性化。

它不拘泥于传统的唱法规范,而是更加注重创新和变化。

通俗唱法技巧:民族唱法、美声唱法和通俗唱法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通俗唱法技巧:民族唱法、美声唱法和通俗唱法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通俗唱法技巧:民族唱法、美声唱法和通俗唱法有什么区别与联系通俗唱法技巧 No.1 声情并茂唱好通俗音乐要想唱好通俗音乐,首先歌者肯定要做到 "声情并茂'!声:指的是发声的技能(也就用那些动作去唱歌)情:演唱时所要表达的一种心情或一种气氛(一般被视为是不是投入,是不是有歌者的气质)就算一个发声技能超群的人,他的声音还是会有瑕疵的,因为在声乐表现中,人声始终是精益求精的,假如缺少了感情的支撑,那他充其量是一部发声机器,而且是有瑕疵的。

反之,假如凭一时之勇,一时之情去发泄的话,那就往往脱离不开K歌,叫喊等行为了。

误区:声、情两者不能良好的结合起来,盲目训练导致成为一个麻木的发声工具,而过分的热忱似火又太简单染上市井演唱之气,今后就难改了!No.2 声、情入手探规律我们下面就分为声、情这两方面来探讨通俗音乐的演唱规律!当然,在字面表达以及动作训练的过程中,是以声为主,情为辅,但盼望大家在运用表演的过程中反之,衡之。

提高声乐技能主要分为四大门功课:气息,发声,传声,咬字。

情:在一开头的时候,主要是要能听得出好声音的"质',"气',"词',"乐'。

(在演艺,观赏歌曲的过程中要学会从感性变为理性再回到感性)许多人盲目的练习唱歌,但他并不知道在唱歌的过程中,声的四大部门都在工作,这才叫唱歌,练习是有效的。

但同时,歌曲演唱的好坏是在观赏一个整体,一个心情,不是在检验这四门功课的凹凸!No.3 什么是气息?既然谈到四门功课,我们就来一一阐述一下:首先,什么是气息?唱歌必需用气,通俗音乐中的气,是由一呼一吸这两个动作交替构成的。

(决不要有第三个动作产生,例如停顿、重吸、重呼、偷气、漏气等)就一呼一吸而言,唱歌是呼的艺术,切勿本末倒置。

(现在市面上,大多的练气方法,太强调吸气,这样会大大减弱歌者的表现力量,沟通力量)练习要领:要用气,就要一呼一吸,交替工作,稳定气口,连贯动作。

通俗唱法、民族唱法、美声唱法的区别

通俗唱法、民族唱法、美声唱法的区别

通俗唱法、民族唱法、美声唱法的区别声乐的唱法基本有三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唱法,源自意大利的美声唱法,20 世纪80 年代以来盛行的通俗唱法。

这三种唱法各具特色,在嗓音运用上也存在异同。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相关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一、呼吸的运用
美声唱法有一整套训练呼吸的方法,可见其对呼吸的重视,它多运用胸腹式联合呼吸,要求吸得深而饱满,气息流畅自如,声音托在气上。

民族唱法要求气沉“丹田”,即用横膈膜呼吸。

民歌手中,有意识运用深呼吸的人不多,由于某些风格的需要,大多利用胸式呼吸。

但民歌唱法在呼与吸的控制上还是有相同之处的,引用著名歌唱家吴雁泽先生的一句话叫做“吸气一大片,呼气一条线”。

通俗唱法不太讲究呼吸的深度,以胸式呼吸为多,吸气部位偏高,只有少数艺术型歌手,演唱深情类歌曲时,呼吸才运用较深。

二、喉位的区别
美声唱法要求喉头下降,保持在吸气时的低部位,喉咙打开,特别要把喉咙低部打开,发音管拉长,稳定喉器。

认为呼吸是歌唱的动力,开喉是发声的关键。

民族唱法认为喉咙打开的大小或喉位的高低,应就作品风格的需要而定,不能千篇一律地要喉咙开大,允许喉头上下挪动,唱山歌或某些风格性作品时,喉头可上移。

从以上比较可以看出,民族唱法较美声唱法的喉位略偏高喉咙打开得也较小些。

而通俗唱法男女声都以真声为主,喉位普遍偏高,喉咙打开不大,一切服从风格的需要。

三、共鸣方面的对比
美声唱法讲究混合共鸣,强调整体歌唱感,整个声区充分发挥共。

美声、民族和通俗的唱法

美声、民族和通俗的唱法

美声、民族和通俗的唱法美声、民族和通俗的唱法本文介绍的美声、民族和通俗唱法的声乐基础知识,提供给大家学习参考。

美声唱法是产生于17世纪意大利的一种演唱风格。

以音色优美,富于变化;声部区分严格,重视音区的和谐统一;发声方法科学,音量的可塑性大;气声一致,音与音的连接平滑匀净为其特点。

这种演唱风格对全世界有很大影响。

现在所说的美声唱法是以传统欧洲声乐技术、尤其是以意大利声乐技术为主体的演唱风格。

在文艺复兴思潮的影响下,逐渐产生了歌剧,美声唱法也逐渐完善。

佩里根写出意大利最早的歌剧《达芙妮》,1600年又写出了歌剧《犹丽狄茜》。

作曲家的创作,使歌剧突破了以往的唱法。

歌剧中要求咏叹调和宣叙调相结合;要求合唱和重唱相结合;宣叙调需要足够的气息支持,要求明亮优美的声音能穿透交响乐送到观众耳边。

歌剧的出现,使美声唱法趋于完善。

美声唱法传入我国,是在五四运动以后,并逐步在我国古老的大地上生根,发芽。

美声唱法对我国声乐艺术无疑是起了巨大推动作用。

近年来我国年青选手纷纷在国际声乐比赛中获奖,更进一步说明运用美声唱法来解释和表达外国声乐作品的艺术水准已达到相当水平。

但如何使中国声乐走向世界?如何把美声唱法的优点不断的与我国声乐艺术、语言特点相结合而形成中国声乐学派,这还有大量艰苦细致斩工作,需要广大的专业和业余的声乐爱好者去不懈的努力。

意大利文中称美声唱法为Bel canto。

我国在开始引进这种唱法时,把Bel canto翻译为“美声唱法”,并把学习这种唱法的人统称为“美声学派”。

其实Bel canto这个词意大利语的真正含义是“完美的歌唱”。

我们仔细分析一下,“美声唱法”与“完美的歌唱”之间,在含义上是不尽一致的。

“完美的歌唱”不仅仅包括声音,它还应该包括歌唱的内容及歌唱者的风度、仪表、气质等等。

而“美声唱法”很容易的被顾名思义地理解为具有“美好声音”的唱法。

把“完美的歌唱”理解为“美好的声音”,用田玉斌老师的话说,这种不全面、不准确的理解,使我国的声乐在发展中走了一些弯路。

声乐三种唱法分析

声乐三种唱法分析

声乐三种唱法分析声乐三种唱法分析引导语:就美声唱法、民族唱法、流行唱法这三种唱法而言,因为唱法模式不同,故而风格也会有所不同。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声乐三种唱法分析,欢迎参考阅读!一、传统美声唱法美声唱法是意大利[Bel Canto]的中译文,是指真正意大利传统的声乐学派,已有三百年的历史了。

它具有一整套的科学的发声原理,高难度的歌唱技巧,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和表现程式,演唱时其铿锵有力、明亮结实、带金属的嗓音、穿透性和持久力强、高音毫不费劲的特点和优美抒情的风格,区别于德国、法国、俄罗斯等声乐学派,它是以演唱意大利古典歌剧选曲[咏叹调]著称。

代表人物有:卡鲁索、斯基帕、吉利、比约林、帕瓦罗帝等。

谁也不能否认传统美声是门伟大的艺术,有过它的鼎盛黄金时代。

但它也是从中世纪欧洲的游唱歌手们自己编曲,自己演唱到后来逐步形成的一门独立的声乐艺术。

但后来直到现在由于越来越纯技术化,并一味追求高难度技巧。

学唱美声越来越复杂,再加之对人的嗓音条件要求非常严格,以至到了一般人无法染指的地步。

在与他的兴盛时期相比而言,其实是一直在衰落的。

美声讲究声音的纯度、浓度、光亮度。

二、中国民族唱法1.传统的民族唱法传统的民族唱法以真声为主,大多采用腹式吸气法,其特点是气吸得深,但量少,而形成的吸气管道比较长,不利于高、中、低声音的统一。

共鸣以头、鼻腔共鸣为主,辅以喉、咽、口腔,加上少量的胸腔。

形成一个上至头腔、下通喉腔和胸腔的垂直柱状的共鸣通道,以求达到最佳的象戏曲的亮点共鸣效果,与美声唱法的`混合共鸣有所不同。

相对来说,民族唱法由于咬字和润腔等技法的运用,在共鸣腔管的使用上,比美声唱法要细一些和短一些,以求突出民族性。

喉咙打开适度,喉咽腔不要求开得太宽,喉结相对稳定。

放松下颚,抬高上颚。

这样获得的共鸣集中在头鼻腔。

2.民族新唱法民族新唱法由于借用了美声的胸腹式联合呼吸方法,吸气量足,易于控制,高音区主要以头控共鸣为主,增加了真假声的混合,发出来的声音亮丽、集中、穿透力强。

通俗唱法,美声唱法,民族唱法之区别

通俗唱法,美声唱法,民族唱法之区别

通俗唱法,美声唱法,民族唱法之区别一、流行观点的产生通俗唱法,据有关资料显示,国外没有这种提法。

我们讨论三大唱法—通俗、美声、民族唱法时,只针对国内情况而言。

通俗唱法这个名词,是同国内,大陆地区提出来的。

最早大约可以追溯到八十年代初期。

那时邓丽君的被批判为“靡靡之音”的歌声大举入侵大陆地区。

大陆的老百姓知道了有一种完全不同于传统的美声和民族歌唱的另外一种歌声。

于是有了“通俗歌曲”的提法。

有了通俗歌曲的提法,就有人认为唱这种歌曲应该用不同于演唱美声和民族歌曲的方法去演唱。

“通俗唱法”便顺理成章地被提了出来。

(具体什么人提出来的,现在已很难考证)。

有了通俗唱法的提法,就有人拿它去和美声唱法,民族唱法进行比较,以便找出它们之间的区别。

在这种情况下,当时产生了一个非流行的观点:美声唱法唱声,民族唱法唱字,通俗唱法唱情。

这种观点,道出了三种唱法的一些重要的特点。

但由于这一观点对三种唱法的区分不合乎逻辑学的要求,因此并不为所有人接受,以至于至今仍有人坚持认为三种唱法没有区别。

即认为只有一种唱法,美声唱法。

对于不同的歌唱,那只是美声唱法的不同的应用方式而已。

也有人从国外没有“通俗唱法”这一提法的情况出发来否定通俗唱法的存在……。

弄清三种唱法的区别是一个在理论上十分重要的问题。

同时也会对教学和演唱产生重大的影响。

下面,我们从这一流行的观点—美声唱法唱声,民族唱法唱字,通俗唱法唱情入手来展开关于三种唱法之区别的讨论。

二、不合逻辑的划分逻辑学告诉我们,划分应该依据同一的标准。

用美声唱法唱声,民族唱法唱字,通俗唱法唱情来对三种唱法进行划分。

显然违背了逻辑学上的这一要求。

吐字和声音只是歌唱的形式,而感情是其所表达的艺术内容,都不在一个层面上。

就吐字和声音的关系而言,吐字是方法,声音是结果,二者同样不在同一层面上。

美声唱法的唱声怎么解释呢?指美声对歌声有特别的要求吗?如果是,那么民族唱法,通俗唱法对歌声同样有要求,只是要求各不相同吧了。

三种歌唱方法

三种歌唱方法

三种歌唱方法一、美声唱法1.美声唱法的渊源美声一词起源于意大利,原文为BelCanto。

意大利语的真正含义是“美好的歌唱”,它不仅是一种发声或歌唱的方法,还是一种歌唱的风格和流派。

美声唱法实际上是从西欧专业古典声乐的传统唱法发展起来的,从文艺复兴以后逐步形成美声唱法。

当时的西方音乐更多是建立在多声部教堂音乐、复调音乐基础上,唱法本身脱离了宗教音乐的影响。

最初的歌剧以阉人代替女声来唱,由女中音代替男青年来唱。

随着歌剧剧情的发展,出现一些情感激烈的戏剧性唱段,阉人的歌唱满足不了表达剧情激烈发展的需要,于是歌唱家们努力探索、钻研、改进自己的唱法,以适应剧情的需要,这样就产生了今天表现力丰富多彩的美声唱法。

2.美声唱法的特点美声唱法的特点之一,首先是它采用喉头位置相对偏低的发声方法,因而产生了一种明亮,丰满、松驰、圆润,具有一种金属色彩的、富有共鸣和垂直感的优美华丽的音质;其次是它的气息连贯畅通,声音统一、宽厚灵活、刚柔兼备,富有弹性、韧性细腻的演唱风格。

二、民族唱法1.中国民族唱法的渊源从广义上讲'民族唱法包括戏曲、曲艺、民歌唱法等等。

从狭义上讲,民族唱法主要是指演唱民族风格较强的声乐作品时所用的演唱方法。

中国的民族唱法既吸取了戏曲、曲艺传统声乐中的精华,又借鉴了西洋科学的发声方法,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以中国文化为背景,以民族语言为基础,以科学发声为原理的中国式声乐艺术形式。

中国民族声乐的发展有着几千年的悠久历史。

远古时期,就有了表现劳动和爱情的歌曲。

春秋战国时期,由孔子整理的《诗经》中就有三百首谱成了歌曲。

从屈原的《楚辞》中的九歌,到唐朝的《唐大曲》;宋代的《诸宫调》、《杂剧》;元代的《元曲》、《南曲》;明代的《昆曲》和清代的《京剧》等,经过长期的实践与探索,初步形成了最基本的民族歌唱艺术,为以后的民族声乐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民族唱法在传统唱法的基础上,学习和借鉴了西洋唱法的表现特点,而且更注重歌唱的咬字和吐字及韵味,力求声音清脆、甜美,使民族唱法及表现形式更为大众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声、民族、通俗三种唱法的起源和区别
一:美声唱法(柔声唱法):它要求歌者用半分力量来演唱。

当高音时,不用强烈的气息来冲击,而用非常自然、柔美的发声方法,从深下腹(丹田)的位置发出气息,经过一条顺畅的通道,使声音从头的上部自由地放送出来(即所谓“头声”)。

这种唱法是从宗教音乐的背景中诞生的,最早源自“阉人歌手”。

“阉人歌手”所创造的一整套歌唱
方法被保留下来,经整理改良并发扬光大,逐渐成为意大利古典唱法的一种特殊发声方法和声音
形式,即美声唱法。

美声唱法形成后,陆续向欧洲其它国家扩展,“五四”之后进入中国,成为音乐教
育的重要部分。

意大利文中称美声唱法为Bel canto。

我国在开始引进这种唱法时,把Bel canto翻译为“美声
唱法”,并把学习这种唱法的人统称为“美声学派”。

其实Bel canto这个词意大利语的真正含义
是“完美的歌唱”。

我们仔细分析一下,“美声唱法”与“完美的歌唱”之间,在含义上是不尽一致的。

“完美的歌唱”不仅仅包括声音,它还应该包括歌唱的内容及歌唱者的风度、仪表、气质等等。

而“美声唱法”很容易的被顾名思义地理解为具有“美好声音”的唱法。

把“完美的歌唱”理解为“美好
的声音”,这种不全面、不准确的理解,使我国的声乐在发展中走了很多的弯路。

在很大程度上
把美声唱法理解为只重视声音,声音高于一切,而忽略了其它方面的学习。

因此致使不少学习
美声唱法的学生,在学习和实际歌唱中,要么重声不重字,要么重声不重情,甚至有的歌者非
但不重字和情,就连声音也是装腔作势,唱起歌来很是吓人。

我本人还是很爱听爱唱美声作品的。

但是,要想唱好美声唱法不是一年二年能学会的,在意大利也得要学个六年八年的,才能
算是一般般的,在我国,要想学好美声唱法还是有很多的条件制约我们学不好美声唱法的,比
如我们的国语字节;我们的身体条件等等方面。

二:民族唱法(中国唱法):起源于我国,它已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

大家都知道,我们是一个
多民族国家,我们就不算一些少数民族的声乐文化传统。

就占人口最多的汉族来说,都有着非
常惊人的十分丰富的声乐文化传统。

这种传统的形成,是在漫长的岁月中经过长期的歌唱实践,由语言特点、歌唱习惯、生活格调、乐曲性质等因素的影响所累积起来的。

它和西方的歌唱艺
术相比较,我个的观点是,民族唱法完全不输于西方的歌唱艺术,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比西
方歌唱艺术要丰富灿烂得多,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一个民族都有她本民族的民俗文化
和歌唱艺术,非常的丰富多彩。

希望大家好好发扬我们的国家的艺术瑰宝。

在中国传统的歌唱活动中,歌唱方法大致可分为两种基本类型:民族的唱法 (指唱民歌、山歌
小调)和戏曲的唱法 (指戏曲、曲艺)。

不论是哪种唱法,都有着极大的个性化和地域差异化。


在戏曲中,不仅生旦、老旦、净、丑发声有所差异,就是同一行当每人也不尽相同。

京剧的四
大名旦 [梅、程、尚、荀]就各有各的用声方法。

至于唱民歌、哼小调唱法更是各色各样了。

以往,戏曲中都是以男代女表演的,这样就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发声方式但是这种方声方法很是
不自然不真实,一般人也很难学会和唱得好。

这就是为什么那些年头,要想学唱,必需要有很
高的天份,这个天分份也就是和我们一般人不同的人声发音,用现在的话说,可能是古宫庭太监现在的同性恋那类人吧。

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不自然的歌唱现象虽**见减少,但其歌唱方法的影响,却明显存在着,从而使后者在继承的问题上,必须考虑吸取什么和怎样吸取。

到了本世纪初期,“美声”歌唱形式和歌唱方法传入我国,新式音乐教育的普及和新式音乐学府的出现,为声乐文化增添了丰富的色彩。

于是,在民间和戏曲两类唱法之外,又加上了“美声唱法''。

这种唱法的传入又是多渠道的,如;意大利、俄罗斯、英国、美国、德国、法国、品种多样,风格五彩缤纷。

这种声乐的百花齐放,使许多歌唱家在歌唱实践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相互影响、相互补充、相互交流以及相互矛盾的现象。

经历了半个多世纪,如今传统的与外来的结合已较协调,彼此相互渗透融合,逐渐形成新的民族声乐体系。

这种体系是根据我国汉语语音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遵循咬字的准确清新,发声舒畅圆润、歌唱流利动听、表情纯朴细致真挚、风格浓郁亲切等等传统的声乐美学原则,在几代人的歌唱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

民族唱法是现今我国主要的一种声乐演唱艺术,它注重歌唱的气息、呼吸、喉头的稳定,声音位置的强化,歌唱的共鸣原则,音响的要求“高位置、靠前”,高位置靠前的歌声宏亮、圆润、清脆、明亮,这与传统唱法基本一致。

民族唱法在歌唱中还强调“字正腔圆”、“以情带声,声情并茂”的原则。

许多歌唱家在很好地学习和继承中外“民族”和“美声”唱法与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了完美的结合和创新,演唱了许多深受广大听众欢迎的各类歌曲。

蒋大为、阎维文、彭丽媛、宋祖英等是当今民族唱法的优秀代表。

但是我人个认为,李双江的歌唱方法很是值得好好的发扬和学习。

到了今天,民族唱法不再是50年代60年代那种唱法和唱腔了,它由当代的音乐人的研究和探索,已发展成了代表当代中国国人的一种唱法,在世界声乐领域享有很高的评价和声誉。

借用“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句话,现在很多理论家又将这种民族化流行音乐称为“世界唱法”(World Music)。

因此,中国民族化流行唱法(也就是社会上有一些人叫的“民通唱法”)也必然会成为当今世界流行唱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张迈演唱的《黄河源头》、李娜演唱的《青藏高原》、朱哲琴演唱的《阿姐鼓》《一个真实故事》刘欢演唱的《去者》、杭天琪演唱的《前门情思大碗茶》;近年如凤凰传奇演唱的《月亮之上》《自由飞翔》乌兰托娅演唱的《套马杆》央金兰泽演唱的《遇上你是我的缘》等等一大批的优秀歌手和作品,在海内外很受人们欢迎。

三:流行唱法(通俗唱法):“流行音乐”源自英语“Popular Music”,简称“POP”。

泛指非古典音乐。

非古典音乐包括摇滚乐、爵士乐、民谣、说唱音乐、灵歌、布鲁斯以及歌舞剧,乃至各种流行音乐。

这些非古典音乐即流行音乐的歌唱方法统称流行唱法。

她是现代工业文明的产物,通过麦克风的扩音作用,不需要歌唱者用多大的音量,就可以将声音扩大、传远。

所以通常来讲,流行唱法在音量上不及美声宏亮。

正由于其音量相对较小,不需要刻意的将声音扩大,所以嗓音贴近平常的语言的音量,而与听众的心理距离也较近,符合一般人的审美习惯,容易被人所接受。

由于音量的减小,一般的流行唱法难度相应地降低,没学过声乐的人或许也能唱,体现出大众化的特点。

当然,流行唱法同样也讲究发声技巧和艺术性,专业歌手和业余歌手在
音质上往往具有明显的区别,尤其是对发声技巧较高的摇滚唱法和其它接近美声唱法的流行唱法,没有经过专业的训练,要唱好还是很有难度。

比如张靓影演唱的《天下无双》;王菲演唱的《红豆》;周杰伦演唱的《黑色幽默》;阿信演唱的《死了都要爱》等等这些曲目如果没有专业
训练是很难唱好的。

有一些朋友是唱上去了,唱出来的也是假声,但是太假了,假得自已都听
不下去了,能行吗?
流行唱法嗓音形式有多样性的,目前总结出来的用嗓形式分别有:1:真声2:假声3:混声4:轻声 5:气声 6:喊声 7:哑声 8:泣声 9:挤声 10:颤声 11:真假转音 12:真声假唱 13:
强音弱唱这13种用嗓形式。

但是大家一定要记住,不管用什么声唱歌,真声是基础,要是真
声唱不好,别的什么声音形式都是唱不出来的,只有唱好了真声,别的声音才有可能唱好。


一些朋友老是好高鹜远,总想唱一些高难度的,大尺度的歌曲,总以为只有唱好了这些歌,才
算王者,才算了不起,才算唱歌,这种想法是很错误的。

没有好的真声基础就不要谈什么声乐
技巧,更不要说什么嗓音形式了。

真声!必须用心的好好的练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