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备第9章

合集下载

GB25201-《建筑消防设施的维护管理》

GB25201-《建筑消防设施的维护管理》

GB 25201-2010 (一)《建筑消防设施的维护管理》前言本的4.2~4.6、5.2、6.1、7.1、第8章、第9章、第10章为强制性的,其余为推荐性的。

本的附录A~附录E均为规范性附录。

本由部提出。

本由全国消防化技术会消防管理分技术会(SAC/TC 113/SC 9)归口。

本起草单位:部消防局、厅消防局。

本主要起草人:李淑惠、刘激扬、丁余平、周广连、廖平、冯婧钰、李锦成、陈秉安、张先来、张梅红、郭玲玲、刘喜娟、唐卫君、王宗存。

引言建筑消防设施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设置,是探测火灾发生、及时控制和扑救初起火灾的重要保障。

对建筑消防设施实施维护管理,确保其完好有效,是建筑物产权、管理和使用单位的法定职责。

为引导和规范建筑消防设施的维护管理工作,确保建筑消防设施完好有效,依据国家现行法律法规和消防技术,制定本。

1.范围本规定了建筑消防设施维护管理的内容、方法和要求。

本适用于在用建筑消防设施的维护管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的引用而成为本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

然而,鼓励根据本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

GB/T 14107 消防基本术语第二部分GA 503 建筑消防设施检测技术规程GA 767 消防控制室通用技术要求3.术语和定义GB/T 14107中确定的乙级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

3.1 巡查 exterior inspection对建筑消防设施直观属性的检查。

3.2 检测 test依照相关,对各类建筑消防设施的功能进行测试性的检查。

4.总则4.1 建筑消防设施的维护管理包括值班、巡查、检测、维修、保养、建档等工作。

4.2 建筑物的产权单位或受其委托管理建筑消防设施的单位,应明确建筑消防设施的维护管理归口部门、管理人员及其工作职责,建立建筑消防设施值班、巡查、检测、维修、保养、建档等制度。

《建筑设备安装工程》课件 第9章 建筑供配电系统

《建筑设备安装工程》课件 第9章  建筑供配电系统
建筑设备安装工程
第9章 建筑供配电系统
第使用1节规范说建明筑供配电系统概述
一、电力系统
电力系统是由发电厂、电力网和用电设备组成的统一整体。电力系统 如图9-1所示。
图9-1 电力系统示意图
第9章 建筑供配电系统
(一)架空线路
使在用民规用范建筑说的明室外配电线路中,架空线路是经常采用的一种配电线路
第9章 建筑供配电系统
四、三相四线制
使用规范说明
目前,电力系统都采用三相交流电,即采用三相三线制输电、三相四 线制配电。
低压系统多数采用的三相四线制供电方式,如图9-3所示。此类单向 负载是连接在三相电源的任意一根相线和零线上工作的,其连接方式如 图9-4所示。
图9-3 三相四线制电路
图9-4 单向负载与电源连接的方法
第9章 建筑供配电系统
使用规范说明
图9-8 标准层电气工程平面图
第9章 建筑供配电系统
使用规范说明
图9-9 电气工程系统图
第9章 建筑供配电系统
第使用3节规范说各明类型工业、民用供电系统
一、小型民用建筑设施的供电系统
小型民用建筑设施的供电系统只需要设立一个简单的降压变电所,把 电源进线电压为6~10 kV经过降压变压器变为低压380/220 V,其供电 系统如图9-10所示。
图9-2 架空线路结构
第9章 建筑供配电系统
二、额定电压等级
使用规范说明
电力网的额定电压等级有:220 V、380V、3 kV、6 kV、10 kV、35 kV、110 kV和220 kV等。
三、用电负荷种类
用电负荷是指用电设备所消耗的功率。 在电力系统中,根据用电设备在生产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不同,以 及供电中断对人身和设备安全的影响,将用电负荷分为三个等级。 ① 一级负荷 ② 二级负荷 ③ 三级负荷

建筑设备课件第九章

建筑设备课件第九章
36V电压。 12V、24V、36V为我国规定的安全电压三
个等级。
一、安全电流和安全电压
1.4.安全电压的条件 (1)因人而异 手有老茧、身心健康、情绪乐观的人电阻大,
较安全; 皮肤细微、情绪悲观、疲劳过度的人电阻小,
较危险。 (2)与触电时间长短有关 触电时间长,情绪紧张,发热出汗人体电阻
直接电弧烧伤是与电击同时发生的。电弧温度 高达900℃以上,可造成大面积、大深度的烧伤, 甚至烧焦、烧掉四肢及其他部位。
高压电弧的烧伤较低压电弧严重,直流电弧的 烧伤较直流交流电弧严重。发生直接电弧烧伤时, 电流进、出口烧伤最为严重。
2.2.电伤
(2)皮肤金属化 是在电弧高温的作用下,金 属熔化、汽化,金属微粒渗入皮肤,使皮肤伤 害。皮肤金属化多与电弧烧伤同时发生。
是将雷电流引入大地的通道。引下线的材料多采用 镀锌扁钢或圆钢。图为利用柱筋作为引下线时,在柱 筋上设置的测试点做法。
防雷装置
2.引下线
高层建筑的外墙有大量的 金属门窗等金属导体,易遭 受雷击,称侧雷击。
为防止侧雷击,将建筑物 外墙圈梁内敷设圆钢与引下 线连接成环形导体,称均压 环。
外墙的金属导体与附近的 均压环连接,可以有效防止 侧雷击。
2.1.3.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
当供电系统中出现对地短路时,或有雷电流流 经输电线入地时,都会在接地体上流过很大的电 流,使接触电压Ujc和跨步电压Uja都大大超过安 全电压,造成触电伤亡。为此接地体要做好,使 接地电阻尽量小,一般要求为4Ω。
2.2.电伤
(1)电烧伤是电流的热效应造成的伤害,分为电 流灼伤和电弧烧伤。
减小,危险大; 若可迅速脱离电源,则危险小。
一、安全电流和安全电压
1.4.安全电压的条件 (3)与皮肤接触的面积和压力大小有关

施工机械设备使用安全规定(5篇)

施工机械设备使用安全规定(5篇)

施工机械设备使用安全规定(1)机械设备应按其技术性能的要求正确使用。

缺少安全装置或安全装置已失效的机械设备不得使用。

(2)严禁拆除机械设备的自动控制机构、各种限位器等安全装置,及监测、指示、仪表、警报等自动报警、信号装置。

其调试和故障的排除应由专业人员负责进行。

(3)新购或经过大修、改装和拆卸后重新安装的机械设备,必须按出厂说明书的要求和《建筑机械技术试验规程》的规定进行测试和试运转。

新机(进口机械按原厂规定)和大修后的机械设备执行《建筑机械走合期使用规定》。

机械设备的冬季使用,应执行《建筑机械冬季使用规定》。

(4)处在运行和运转中的机械严禁对其进行维修、保养或调整作业。

(5)机械设备应定期进行保养,当发现有漏保、失修或超载带病运转等情况时,有关部门应停止其使用。

(6)机械设备的操作人员必须身体健康,并经过专业的培训考试合格,在取得有关部门颁发的操作证或驾驶执照、特殊工种操作证后,方可独立操作。

(7)机械作业时,操作人员不得擅自离开工作岗位或将机械交给非本机操作人员操作。

严禁无关人员进入作业区和操作室内。

工作时,思想要集中,严禁酒后操作。

(8)机械操作人员和配合工作人员,都必须按规定穿戴劳动保护用品,长发不得外露。

高处作业必须挂好安全带,不得穿硬底鞋或拖鞋。

严禁从高处投掷物件。

(9)进行日作业两班及以上的机械设备均须实行交接班制。

操作人员要认真填写交接班记录。

(10)机械进入作业地点后,施工技术人员应向机械操作人员进行施工任务及安全技术措施交底。

操作人员应熟悉作业环境和施工条件,听从指挥,遵守现场安全规则。

(11)现场施工负责人应为机械作业提供道路、水电、临时工棚或停机场地等必须的条件,并消除对机械作业有妨碍或不安全因素。

夜间作业必须设置有充足的照明。

(12)在有碍机械安全和人身健康场所作业时,机械设备必须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操作人员必须配备适用的安全防护用品,并严格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注册消防师考试笔记及历年真题(第九章 建筑设备防火防爆)

注册消防师考试笔记及历年真题(第九章  建筑设备防火防爆)

第九章建筑设备防火防爆(2分)平均不超82.5℃,输煤廊不超过130℃。

一是要注意平均温度,不是最低温度,二是可燃粉尘和纤维的厂房可以采用热水但是三是受到水、水蒸气的作用能引起自燃、爆炸或产生爆炸性气体的厂房不适用循环热水取暖。

】或采用不燃材料隔热。

当温度小于等于100℃时,距离降到爆炸下限25%以下。

且其排风设备也不应和其他房,竖向不宜超过5层。

10m。

10.防火阀(70℃动作)安装在通风空调管道上的以下部位:/h,事故时12次/h。

消防水泵房6次/h。

柴油发电机房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防火隔墙和1.50h的不燃烧体楼板分隔,采用甲级防火门柴油机三种火灾:固体表面火灾。

电气火灾。

柴油火灾。

15.公共厨房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防火隔墙,隔墙上的门窗应为乙级防火门窗。

同时,餐厅建筑面积大于1000㎡的餐馆或食堂,宜设置自动灭火装置且应在燃气或燃油管道上设置紧急事故自动4.00T/h、以煤为燃料的锅炉房,可采用三级18.锅炉房宜独立建造,锅炉房的门应直通室外或直通安全出口。

外墙开口部位的上方应设置宽度不小于1.0m的不燃性防火挑檐或高度不小于1.2m19.油浸变压器室、高压配电装置室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20.10kV以下的箱式变压器与建筑物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考点:建筑防爆(一)有爆炸危险厂房的总体布局检查要求:(1)有爆炸危险的甲、乙类厂房宜独立设置。

(2)有爆炸危险的甲、乙类厂房的总控制室应独立设置;分控制室宜独立设置,当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3.00h的防火隔墙与其他部位分隔时,可贴邻外墙设置。

(3)净化有爆炸危险粉尘的干式除尘器和过滤器宜布置在厂房外的独立建筑内,且建筑外墙与所属厂房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10m。

对符合一定条件可以布置在厂房内的单独房间内时,需检查是否采用耐火极限分别不低于 3.00h的防火隔墙和1.50h的楼板与其他部位分隔。

(二)有爆炸危险厂房的平面布置检查要求:(1)有爆炸危险的甲、乙类生产部位,宜布置在单层厂房靠外墙的泄压设施或多层厂房顶层靠外墙的泄压设施附近。

非结构构件

非结构构件
刚性支撑管网
柜式设备支座
水箱、冷却塔支座 锅炉、压力容器支座
1.12
功能级别,建筑物设防类别为:
甲类
乙类
丙类
一级
一级
一级
一级
一级 一级 一级 一级 二级 一级
一级 二级
二级
二级 二级 二级 二级 三级 二级
二级 二级
三级
二级 三级 三级
三级 三级 二级
2.0
2.0
1.5 1.5 0.7 2.0 0.7 1.5
1.8
第9章 非结构构件
9.2 非结构构件的抗震计算
9.2.1 等效侧力法 1. 计算表达式 对只在一个楼层有支点的附属系统,称为单支点系统,为简化计算通过对大量建筑不同楼
层上的不同周期的附属系统反应的计算结果进行统计,直接给出附属系统的地震作用简化 公式,即等效侧力法。非结构构件的水平地震作用标准计算表达公式为
1.14
第9章 非结构构件
9.. 计算表达式 楼面反应谱是计算非结构构件和设备地震作用的有效方法。其中楼面反应谱为对于 应于结构设计所用地面反应谱,即反映支承非结构构件的结构自身动力特性、非结 构构件所在的楼层位置,以及结构和非结构阻尼特性对地面地震运动的放大作用。 当采用楼面反应谱发时,非结构构件通常采用单质点模型,其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 宜按下式公式计算:
1.4
第9章 非结构构件 9.1 概 述
9.1.2 非结构的抗震设防目标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对室内生活和工作环境的要求日渐提高,非结构构件的 造价与总造价的比例也随之提高。为保障人们的生活、生产和社会活动的 正常运行,减少经济损失,非结构构件的抗震设防就显的十分重要。
非结构构件的抗震设防目标,原则上要与主体结构三水准的设防目标相协调, 但同时对非结构构件有同主体结构不同的性能要求。在多遇地震下,建筑 非结构构件不宜有破坏。机、电设备应能保持正常运行功能;在设防烈度 地震下,建筑非结构构件可以容许比结构构件有较重的破坏,但不得危及 生命,机电设备应尽量保持运行功能,即使遭到破坏也应能尽快恢复,特 别是避免发生次生灾害的破坏;在罕遇地震下,各类非结构构件可能有较 重的破坏,但应避免重大次生灾害。

建筑机械设备安全操作规程完整

建筑机械设备安全操作规程完整

第一章大型设备操作规程 (4)第一节推土机 (4)第二节振动压路机 (8)第三节打夯机 (9)第四节装载机 (11)第五节挖掘机 (15)第六节变压器 (15)第七节高低压开关柜 (15)第五节变压器 (15)第二章起重机械安全操作规程 (21)第一节塔式起重机 (21)第二节汽车式(轮胎式)起重机 (26)第三节履带式起重机 (30)第三章混凝土及钢筋机械安全操作规程34第一节混凝土搅拌机 (34)第二节混凝土输送泵 (36)第四节混凝土搅拌运输车 (40)第四节混凝土泵车 (43)第四章钢筋加工设备 (47)第一节钢筋切断机 (47)第二节钢筋弯曲机 (49)第三节钢筋调直机 (51)第四节点焊机 (52)第五节对焊机 (54)第五章打桩机设备 (55)第一节旋挖钻机 (55)第二节潜水泵 (59)第六章机械安全操作规程 (61)第一节木工带锯机 (61)第二节木工圆锯机 (63)第三节平刨机(手压刨) (65)第四节圆盘锯 (68)第五节交流电焊机 (69)第六节直流电焊机 (70)第七章特殊工种安全操作技术规程 (72)第一节电气安装(电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72)第二节气焊工操作规程 (74)第三节起重机司机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75)第四节起重指挥人员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77)第五节架子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79)第八章一般工种安全操作规程 (82)第一节钢筋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83)第二节木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84)第三节混凝土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88)第四节油漆工安全操作规程 (90)第五节测量工安全操作规程 (92)第六节普通工安全操作规程 (93)第九章工程施工安全操作规程 (94)第一节外线及电缆工程作业规程 (94)第二节设备吊装安全操作规程 (96)第三节“十不吊”操作规定 (98)第四节吊装作业人员安全操作规程 (100)第五节支撑作业安全操作规程 (102)第六节高处作业人员操作规程 (106)第一章大型设备操作规程第一节推土机一、起动前准备1•起动前,检查各部位螺丝应紧因;电器线路无短路损坏;燃油、润滑油、液压油,冷却系统应充足无泄漏。

建筑设备第三版答案 (2)

建筑设备第三版答案 (2)

建筑设备第三版答案第一章: 建筑设备概述建筑设备是指用于供应和分配建筑内或附属设施中的能源、水、空气和其他物质的系统和设备。

它们在建筑物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建筑提供了必要的功能和舒适性。

本章将介绍建筑设备的基本概念和分类,以及其在建筑项目中的重要性。

1.1 建筑设备定义建筑设备是指为建筑物和其附属设施提供能源和服务的系统和设备。

这些设备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供暖、通风、空调、电气、给排水、消防、电梯等。

1.2 建筑设备分类根据功能和使用领域的不同,建筑设备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供暖通风空调系统:包括暖气系统、空调系统和通风系统,用于调节建筑内部的温度、湿度和空气质量。

2.给排水系统:用于供应和排除建筑物内的水。

包括自来水系统、给水管道、排水管道、卫生间和厨房设备等。

3.电气系统:包括供电系统、照明系统、电力配电系统和电气设备等,用于提供电力供应和照明。

4.消防系统:用于检测和控制火灾,并提供疏散逃生通道和消防设备。

5.电梯系统:用于运输人员和物品的垂直交通系统。

6.其他系统:包括安全监控系统、建筑自动化系统、太阳能系统、可再生能源系统等。

1.3 建筑设备在项目中的重要性建筑设备在建筑项目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以下是建筑设备在项目中的几个重要方面:1.能源效率:建筑设备可以通过提供高效的能源利用和管理,帮助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2.舒适性:建筑设备可以调节建筑内部的温度、湿度和空气质量,提供舒适的室内环境,从而提高人员的工作和生活质量。

3.安全性:消防系统和安全监控系统可以确保建筑物和人员的安全,减少火灾和事故的发生。

4.可持续性:采用太阳能系统、可再生能源系统等绿色建筑设备可以减少对非可再生能源的依赖,提高建筑的可持续性。

5.经济性:合理选择和配置建筑设备可以降低建设和运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第二章: 建筑设备设计与选型建筑设备的设计和选型是建筑项目中的重要环节,它涉及到多个方面,包括系统设计、设备选型和规划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2.2 供热系统的形式
1.自然循环热水供暖系统
2.机械循环热水供暖系统的主要形式 3.分户计量采暖系统的形式
1.自然循环热水供暖系统
图9-3 重力循环热水供暖系统的工作原理图 1—散热器 2—热水锅炉 3—供水管路 4—回水管路 5—膨胀水箱
1.自然循环热水供暖系统
图9-4 重力循环供暖系统 a)双管上供下回式系统 b)单管顺流式系统 1—总立管 2—供水干管 3—供水立管 4—散热器供水支管 5—散热器回水支管 6—回水立管 7—回水干管 8—膨胀水箱连接管 9—充水管(接上水管) 10—泄水管(接下水道) 11—止回阀
同,可分为上分、中分、下分(或上供、中供、下供)三种形式。 (2)单管式热水供暖系统 单管式热水供暖系统构造简单,节省 管材,造价低。 (3)水平串联热水供暖系统 水平串联的散热器不宜过多,过多 时除后面的水温过低而使散热器片数过多外,管道的胀缩问题 处理不好易漏水。
(4)同程式和异程式系统 上述各种系统,因为各立管距总立管
9.1.1 房间热平衡
1)通过围护结构两侧传出的热量Q1。
2)由门窗缝隙渗入的室外空气吸热量Q2。 3)由外门、外墙的孔洞等侵入的室外空气吸热量Q3。 4)通过其他途径散失的热量。
9.1.2 围护结构的基本耗热量
1.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
2.围护结构的基本耗热量计算 3.采暖设计室内计算温度 4.采暖设计室外计算温度 5.温差修正系数 6.地面传热系数的计算
1.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
表9-1 常用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K值
2.围护结构的基本耗热量计算
图9-1 建筑围护结构的传热途径及表面传热系数
3.采暖设计室内计算温度
表9-2 居住及公共建筑室内计算温度
4.采暖设计室外计算温度
在计算围护结构的基本耗热量时,假定传热过程是在稳定状态下进行的,
即围护结构的各种传热参数都不随时间而改变,其中室外计算温度也是采 用某一个固定值。 根据(GB 50019—2003)《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的规定,采暖室外 计算温度应采用当地历年平均每年不保证5d的日平均温度,各地区供暖设 计室外计算温度可参见有关设计手册。
第9章 建筑供热采暖系统
9.1 建筑设计热负荷
9.2 采暖系统的形式 9.3 供热采暖系统的安装 9.4 散热设备 9.5 低温地板辐射采暖 9.6 高层建筑供暖系统 9.7 供热热源概述
9.1 建筑设计热负荷
9.1.1 房间热平衡
9.1.2 围护结构的基本耗热量 9.1.3 围护结构的附加耗热量 9.1.4 冷风渗透和冷风侵入耗热量 9.1.5 建筑耗热指标
2.体积热指标法
表9-7 供暖面积热指标推荐值
2.体积热指标法
表9-8
9.2 采暖系统的形式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9.2.1 供热采暖系统的分类
9.2.2 供热系统的形式 9.2.3 机械循环热水供暖系统的压力分布
9.2.1 供热采暖系统的分类
1)按采暖系统使用热媒可分为热水采暖系统和蒸汽采暖系统。
2)按采暖系统中使用的散热设备可分为散热器采暖系统和热风 采暖系统。 3)按采暖系统中散热方式的不同分为对流采暖系统和辐射采暖 系统。
3.高度修正耗热量
对于民用和工厂的辅助建筑,房间高度在4m以下时,不进行高度附加;房
间高度大于4m时,每增高1m,应附加的耗热量为房间围护结构总耗热量 (包括围护结构基本耗热量和其他修正耗热量)的2%,但总的附加值不超过 15%。楼梯间不考虑高度修正,因为楼梯间的散热器尽量布置在底层,已 考虑了垂直方向热空气的上升。 因此,围护结构的传热耗热量为基本耗热量与附加耗热量之和,即 Q = Q′+Q″ (9-4)
1.面积热指标法
2.体积热指标法
1.面积热指标法
利用面积热指标法计算建筑物的供暖设计热负 荷,可按下式进行概算 Qn=Fqf×10-3( 9-8 ) 式中 Qn——建筑物的供暖设计热负荷(kW); F——建筑物的建筑面积(m2); qf——建筑物的供暖面积热指标(W/m2),它表 示每1m2建筑面积的供暖设计热负荷,见表9-7。
9M14.tif
9M15.tif
图9-16 同程式热水供暖系统
图9-17
集中采暖、分户计量的采暖系统形式
3.分户计量采暖系统的形式
(1)双管系统 从安装形式上分,双管系统分为两种形式,一种
9.1.4 冷风渗透和冷风侵入耗热量
1.冷风渗透耗热量
2.冷风侵入耗热量
1.冷风渗透耗热量
表9-6 门窗缝隙渗入的空气量L /(h· m)]
2.冷风侵入耗热量
在冬季,外门开启时,由于风压和热压的作用,会有大量的冷 空气侵入室内。把这部分空气加热到室内温度所消耗的热量称 为冷风侵入耗热量。
9.1.5 建筑耗热指标
1.自然循环热水供暖系统
图9-5 单管上供下回式系统 1—散热器 2—锅炉 3—供水管 4—回水管 5—膨胀水箱 6—上水管及阀门 7—排水管
1.自然循环热水供暖系统
图9-6 单户式系统 1—散热器 2—膨胀水箱 3—小型锅炉
2.机械循环热水供暖系统的主要形式
(1)双管热水供暖系统 双管热水供暖系统按供水干管的位置不
的水平距离不相等,各立管水循环环路总是不相等的,这种系 统称为异程式系统。
9M7.tif
9M8.tif
图9-9
机械循环双管下分式系统
9M10.tif
图9-11 机械循环双管上供上回式采暖系统
图9-12
机械循环单管垂直顺序式热水供暖系统
图9-13 带闭合管段的 单管垂直式热水供暖系统 1—立管 2—支管 3—闭合管
5.温差修正系数
表9-3 温差修正系数a值
6.地面传热系数的计算
图9-2
地面传热地带的划分
表9-4 不保温地面的总传热阻及传热系数
9.1.3 围护结构的附加耗热量
1.朝向修正耗热量
2.风力修正耗热量 3.高度修正耗热量
1.朝向修正耗热量
表9-5 朝向修正率
2.风力修正耗热量
风力修正耗热量是考虑室外风速变化而对外围护结构传热基本 耗热量的修正。我国冬季各地平均风速不大,一般为2~3m/s, 为简化计算可不考虑修正。只对建造在不避风的高地、湖(河) 边、海岸、旷野上的建筑物或城镇、小区内特别高出的建筑物, 在垂直的外围护结构的基本耗热量的基础上再附加5%~ 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