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改革开放的展开分析

合集下载

教学设计8:3.1 伟大的改革开放

教学设计8:3.1 伟大的改革开放

伟大的改革开放一、教材分析1.课标要求:①阐明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长期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

②论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的根本方向,坚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

2.教材内容分析:本框题是2019年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一第三课的第一框题。

上承《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下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通过阐述改革开放的历程和取得的主要成就,引导学生感受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深刻变革。

相对于下一框题,本框题侧重从实践的角度阐释改革开放的历程和意义,因此,围绕议题采用“学生实践”的教学形式来展开。

二、学情分析在了解了实行改革开放原因的基础上,以及日常时政氛围的熏陶下,学生对改革开放的历程和意义有一定的认知,但这个认知非常表面,对于改革开放历程中发生的重大事件的原因,及其产生的影响没有直观而深入的感受,因此也就很难理解改革开放对中华民族的意义。

三、教学目标基于前面部分的分析,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通过了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取得的丰富成果,理解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和作出实行改革开放这一重大决策的伟大意义。

(这一教学目标主要指向政治认同)2.通过角色扮演,采访改革开放重大事件亲历者,近距离感受改革开放改变中国人民的面貌;搜集反映城市变迁的照片,从家乡的变革轨迹感悟改革开放给中国面貌带来的深刻变化;从数据的对比中,解读改革开放对中华民族复兴的意义,明确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自觉树立敢于担当的责任意识。

(这一教学目标主要指向政治认同、公共参与,也体现一定的科学精神)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2.教学难点:坚定道路自信和制度认同五、教学方法本课以“中国改革开放,究竟何以伟大”为议题进行议题式教学。

教学综合运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导学探究式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复杂的教学情境,以“人”“城”“国”三条线索组织课前准备及课堂教学活动。

第8课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

第8课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
青岛电冰箱总厂
(1984年刚上任青岛电冰箱总厂时) “欢迎我的是53份请调报告。上
班八点钟来,九点钟走人,十点钟时, 随便往大院里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 人。”
-------张瑞敏
这番话体现了怎样的一种生产经营局面?
工人积极性不高 国企发展困难
合作探究
材料:
国有企业改革,有必要,因为在计划经济体制下, 国家对企业统得过死,政企职责不分,企业的经营 权集中在政府手里,企业没有自主权;企业经营模 式单一,产品缺乏竞争力;分配中的平均主义严重, 以致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职工吃企业的“大 锅饭”。
(突破口)
实行多种经营 形式
利改税
实行“按劳分 配”为主的多
种分配政策
材料一
海尔原是集体所有制企业,发展过程中得到多种经济成分的加盟 和支持比如外资、吸纳股份等。
材料二
变革所有制结构
人事制度改革后:任全晓是海尔集团一线工人,在海尔这个充满 竞争的环境里,他刻苦钻研技术,聪明才智迸发出来了。合理化 建议一件接一件,小改小革一个接一个,自己也由一般员工提升 为班长。最近,他又为企业降耗34万多元,由班长晋升为车间主 任,并成为中共预备党员。他满怀深情的说:“是海尔的用人机 制给了我实现自身价值的上升空间!(海尔用人机制:“人人是 人才”、“人人平等”“企业给你舞台”。)
从中可以看出国有企业发展存在哪些问题?
合作探究
计划经济
政企不分,企 业没有自主权
经营模式单一
分配中平均 主义严重
松绑事件
1984年福建省的55位厂长、经理联名致 信给省委书记,发出“请给我们松绑”的呼 吁。
合作探究
计划经济
政企不分,企 业没有自主权
经营模式单一

第8课 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 (共32张PPT)

第8课 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 (共32张PPT)

经济 特区
线
沿海开 放城市

沿海经 济开放区 内地
不断扩大
加入 W980~1988 20世纪80年代 20世纪80年代 5个经济特区 14个沿海开放城市 7个沿海经济开放区 90年代
对外开放的成就
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给我国带来了资金、先进的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
1999年昆明成功举办世界园艺搏览会
重庆朝天门码头
重庆陈家坪立交
WTO
总 干 事 麦 克 穆 尔
第 四 次 部 长 级 会 议 主 席
约 瑟 夫 侯 赛 外 因 经 贸 卡 部 迈 长 尔 石 广 生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签字仪式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 2001.11.11) 石广生在卡塔尔首都多哈签字后同WTO总干事麦克· 穆尔举杯庆祝
企业活力增强
多种经营方式
C、分配政策: 按劳分配
职工积极性提高
改革目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城市经济改革重点
材料
二十年来,海尔集团由一个亏空147 万元的集体小厂,发展成为2004年 全球营业额1016亿元的中国第一品 牌,并在全世界获得越来越高的美 誉度。
对于海尔来讲,我常说这 句话,没有改革开放就没 有海尔,或者换句话说, 海尔就是改革开放的产物! (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 张 瑞敏)
小小电影院
一 二 一 探究点:对外开放的扩大
内 地
澳门特别行政区
1984年4月7日《人民日报》关于开放十四个沿海港口城市的报道
海尔集团创立于1984年,20多年的持续发 展,已成为在海内外享有较高美誉的大型国际 化企业集团。产品从1984年的单一冰箱发展到 拥有100多个大门类近20000多个规格的产品群, 并出口到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

八年级历史下册 3.9《改革开放》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 3.9《改革开放》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改革开放【教材分析】本课是《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九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关键的一课,是对前一课我党提出的伟大决策实施的具体阐述,主要讲述实行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在农村和城市全面展开,对外开放新格局的逐步形成。

改革开放体现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客观规律。

【学生情况分析】初中二年级的学生经过一年多对历史知识的系统学习,阅读分析能力和对某些历史问题的理解能力已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他们已初步具备了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比较理解问题的能力。

改革开放的史实对学生来说是一个相对久远的年代,他们生活在经济发达的今天,对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发生的巨大变化缺乏亲身体验,认识模糊而肤浅,对历史问题的理解过于表面化,对农村经济改革不熟悉,对国有企业的改革也陌生,难以把握改革开放的实质,难以理解课本中提到的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

因此,在安排本课教学时,教师要尽提供适量资料,设置问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深入浅出进行分析,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学习。

【设计理念】感知不是学习产生的根本动因,产生学习的根本动因是疑问。

没有疑问的教学是难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没有疑问学生就不会去思考,学习只能局限在表面的感知认识上。

本节课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设置问题,让疑问成为学习的动力与载体,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创造性地学习,感悟历史;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掌握新知识,在问题探究中放飞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在讨论交流中,学会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生成新知识,构建知识体系。

让学生主动关注民生、关注社会发展,关心国家大政方针。

感受改革开放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益处,从而拥护国家改革开放的政策。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以下基础知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决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迅速发展;某某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国有企业的改革。

2、了解改革开放基本史实,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释历史问题的能力。

初中历史人教八年级上册近代化的探索改革开放扩大教案

初中历史人教八年级上册近代化的探索改革开放扩大教案

第8课: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知道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了解国有企业改革的内容和主要作用,理解全方位改革开放的形成过程和形成特点;知道中共十四大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通过图文归纳对外开放的形成过程,培养历史知识梳理的能力。

通过《对外格局开放示意图》,培养提取信息,归纳信息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教材和补充材料来学习国有企业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扩大,进一步掌握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国有企业改革前后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认识到经济制度不适应生产力的开展会带来巨大的阻碍。

通过感知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变化让我们意识到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民族复兴之路,坚持坚定,深化改革开放的信念。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难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必要性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图示法导入新课:(学生思考并回答)我国改革开放是如何起步的?带来了什么成效?新课探究1改革重点从农村走向城市(学生看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教师讲述:1984年10,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召开,邓小平把他称为“很有特色的会议”,因为会议提出了经济体制改革新论断和新要求,那是什么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之后找出来。

城市经济改革的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应该怎么改呢?今天大家都来当改革家,我们一起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出示课件:上海天气热怎么解决;海尔工人改革前的状况,应采取什么措施?石家庄造纸厂存在什么问题?应采取什么措施?)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如何进行国有企业改革?结合实际感知城市改革的重要性(看课件以海尔为例)由此感知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总方针。

新课探究2对外开放的扩大(学生看课件了解对外开放的过程,并根据教材进行表述,特别强调对上海浦东的开放的重要性,总结对外开放的特点)感受并总结对外开放给我国带来的影响。

结合改革开放昨天和今天,我们有什么启示?新课探究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改革开放实践的成功,不但改变中国面貌,也促进了经济体制的改革。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 改革开放的展开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  改革开放的展开

馆。
一课一案 创新导学
★小组讨论 1.和小组同学先尝试解决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方法指导:①善于动脑思考,善于抓规律,多问几个为什 么,从中学习研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能力;②勇于 创新,提出比其他同学更新颖的观点,并以充足的理论依据证 明,培养创造性思维。 2.共同讨论下面的问题 (1)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什么能够激发起农民的生 产积极性?
一课一案 创新导学
★分享交流
1.展示交流
为纪念改革开放35周年,同学们回顾历史,总结成就,展望未 来,对“改革开放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进行探究。 (1)回顾历史 同学们认为:中华民族近百年艰苦卓绝的伟大复兴的历史。 关键是“中国新生”和“伟大转折”实现了国家的独立和富强。 请你说出开启这两个阶段的历史事件。 新中国的诞生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小岗村,是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下辖村,
因首先实行“大包干”而闻名全国。小岗村 从前是个出了名的穷村,1978年,十八位农民 以“托孤”的方式,冒着极大的风险,立下生 死状,在土地承包责任书上按下了红手印,创造了“小岗精神”,拉
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2008年9月30日,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
之际,胡锦涛总书记到小岗村视察。现有“中国十大名村、安徽省 历史文化名村”等美誉。右图就是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大包干纪念
归;1992年发表“南方谈话”,强调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
等)展望未来
今天中国的发展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你认为中华 民族伟大复兴之路将如何继续? 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增强综合国 力;大力发展科技,重视人才的培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 才强国战略;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作 风建设;坚持依法治国,健全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谈到两 点即可)

华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8课《历史转折与改革开放的起步》说课稿

华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8课《历史转折与改革开放的起步》说课稿

华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8课《历史转折与改革开放的起步》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华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8课《历史转折与改革开放的起步》是一节讲述中国近现代历史的课程。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围绕着改革开放的起步展开,包括改革开放的背景、原因、过程以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教材通过详细的文字描述、丰富的图片资料以及相关的历史事件,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对中国的历史背景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改革开放的具体内容和影响,可能还存在着一些模糊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深入理解改革开放的重要性和意义。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改革开放的背景、原因、过程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改革开放是中国的历史转折点,理解改革开放的重要性和意义。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改革开放的背景、原因、过程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难点: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和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历史思维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资料等教学辅助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和重要事件。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改革开放前的中国社会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改革开放的兴趣和好奇心。

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改革开放的背景、原因、过程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3.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观点,共同探讨改革开放的重要性和意义。

4.教师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讲解,详细阐述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和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5.课堂小结: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加深对改革开放的理解和记忆。

2016春中华书局版历史八下第8课《改革开放的展开》PPT课件

2016春中华书局版历史八下第8课《改革开放的展开》PPT课件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4.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 增强企业活力。
5.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6.国有企业改革目标: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特点:产权清晰, 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
7.形式: 公司制,股份制等。
三、对外开放——经济特区的建立
1.目的①加强同世界各国的交流与合作
第三单元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PPT教学课件
第8课 改革开放的展开
一、农村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 试点: 四川、安徽(安徽凤阳县小岗村) 2.原因: 人民公社,严重阻碍农业发展,广大农民缺乏劳
动的积极性。
3.形式:包产到户,包干到户→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4.作用:(P45)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
4.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改 对内改革
(农村乡镇企业发展)

城市:国有企业改革
开 放 对外开放 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自学P47-48的小字内容)
⑴ “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这里的春天是指? ⑵“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这里的圈是指? (3)“神话般的崛起座座城”最具代表性的是哪座?
PPT素材:./sucai/ PPT图表:./tubiao/ PPT教程: ./powerpoint/ 范文下载:./fanwen/ 教案下载:./jiaoan/
PPT课件:./kejian/ 数学课件:./kejian/shuxue/ 美术课件:./kejian/meishu/ 物理课件:./kejian/wuli/ 生物课件:./kejian/shengwu/ 历史课件:./kejian/lishi/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8课改革开放的展开》教学设计
辉县市胡桥乡第一初级中学
刘雪梅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8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关键的一课,是对前一课我党提出的伟大决策实施的具体阐述,主要讲述实行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在农村和城市全面展开,对外开放新格局的逐步形成。

本课包括三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一目,介绍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有企业的改革”一目,着重叙述了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以及国有企业改革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一目,着重叙述了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通过本课的学习有利于学生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我党制定的改革开放这一伟大决策的基本知识,认识到改革开放总方针的正确性,认识到改革开放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国之路。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知道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知道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一目的学习,使学生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通过指导学生利用《早期对外开放地区示意图》,说明经济特区、沿海对外开放城市、经济开放区的地理位置,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

引导学生以深圳等经济特区所取得的成就说明实行改革开放的总方针是完全正确的,使学生初步形成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农村、城市变化的描述,使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国之路,并逐步确立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通过了解自己身边的国企改革情况,使学生感受市场经济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好处,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增强学生承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
通过广州、厦门等在近代史上被开放为通商口岸,在现代史上被开放为沿海对外开放城市或经济特区的比较,使学生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国力强盛才能使国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道理,从而树立远大的理想。

【教学重难点】
重点: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难点: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景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第一段,思考,老人是谁?春雷指什么?引入新课。

二、老师解读课题,学生制定目标
三、学习新课: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已经确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百业待兴,那么,哪个行业最重要?首先要解决什么问题呢?
材料:1978年12月陈云在一次中央工作会议上说:“我们不能到处都紧张,要先把农民这一头安稳下来。

农民有了粮食、棉花、副食品、油、糖和其他经济作物就都好解决了。

摆稳这一头,就摆稳了大多数,七亿多人口就稳定了,天下就大定了。


2. 就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同一天,安徽凤阳小岗村发生了这样一幕:
材料:安徽省凤阳县梨园公社小岗生产队,队长严宏昌把18户农民召集到一起,私下立了一份将田地包干到户的生产契约:“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交和公粮,不再向国家伸手要
钱要粮。

如不成,我们干部坐牢割头也甘心,各位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活到十八岁。


小岗人用18个鲜红的手印揭开了中国农村改革最为壮观的一页。

这艰难的第一步,带动了全国亿万双农民的脚步。

可是,为什么当时社员们要立下如此悲壮的契约?请大家设身处地地想一想。

材料1.:凤阳花鼓戏: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嫁出,不见新娘进凤阳。

材料2:背景:在“左”倾错误影响下,我国农村的落后面貌长期没有大的改变。

为了能够解决吃粮的基本需要,农民群众曾在1957、1959、1962年实行过包产到组、到户的生产组织形式。

由于当时认为这是走“资本主义道路”,致使受到压制。

3. 以包产到户为主要内容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什么会在全国迅速推广?有什么意义?
材料1.:凤阳县农业生产三年三大步。

1980年产粮 5.02亿斤
1981年产粮 6.70亿斤
1982年产粮7.15亿斤
材料2: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

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农民赞扬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歌谣。

(二)国有企业改革的推进:
1.城市改革的重点是什么?国有企业是国家经济的支柱,为什么也要改革?
材料:“上班八点钟来,九点钟走人,十点钟时,随便往厂区大院里扔一个
手榴弹也炸不死人。

”——20多年前一段描述青岛电冰箱厂的文字
2. 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工人吃企业的大锅饭。

为了改变这种经营状况,我国采取哪些措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国有企业改革有哪些方面?
3. 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为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和整个改革开放指明了新的方向。

此后国有企业是如何加快步伐的?
4. 同学们知道青岛电冰箱厂后来的情况吗?
展示材料:美国纽约海尔集团大厦(图片)
教师说明:它就是中国家喻户晓的家电品牌——海尔集团。

对国有企业的改革,使海尔由一个亏空147万元的集体小厂,发展成为2008年全球营业额1220亿元的中国第一品牌,并在全世界获得越来越高的美誉度。

对比变化你有何感悟?
(三)经济特区的建立:
再放歌曲《春天的故事》第一段:“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
山……”
请同学们结合课本思考下列问题:
1.“画了一个圈”是指什么?
展示材料:上世纪70年代和21世纪的深圳代表性的图片
在第一批的经济特区中,深圳发展最快。

当初为什么选这个地方办经济特区?特区“特”在哪里?
2.为什么要画这样一个圈?(设立经济特区的作用)
出示材料:邓小平说: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开放的窗口。

3.这个圈后来是怎样扩大的?(【动态展示】《对外开放格局形势图》) 活动:用图示的形式总结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过程,并思考这一过程有何特点?
请同学将对外开放格局示意图补充完整。

4.出示老师自己到深圳游览时拍下的照片,学生体会变化,得出感悟。

5.合作探究:今天的对外开放城市与近代史上不平等条约中的开埠通商有何根本区别?
(四)反思历史 整合感悟
学生各抒己见,可以是对知识的整合,可以是学习本课的感悟,也可以是课堂表现等等。

五、结语,同时欣赏歌曲《走进新时代》,以图片展示改革开放的成就。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形式?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

3、什么是农民的责任、权利和利益?
包产到户,包干到户土地公有制

权:土地的使用权(而没有所有权)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企职责不分,企业的经营权集中在政府手里,企业没有自主权;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职工吃企业的大锅饭,各方面积极性不高,企业没有活力
国有企业改革
1、国有企业的情况如何?有何弊端?
政企不分,吃大锅饭
企业没自主权,职工积极性不高
2、国有企业改革
1)单一公有制多种所有制2)政企分开扩大企业自主权
3)按劳分配
企业活力增强
职工积极性提高
原因
著名侨乡,海外交往密切●靠近港、澳、台
对外陆路通道和港口
经济特区
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九、板书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