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大学城绿地设计
广州大学城中心区城市设计深化及控制性详细

大学城中心区(小谷围综合发展机会展文化共享区)城市设计深化及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1 项目背景广州大学城的发展为提升广东省和广州市的高等教育水平,促进经济和城市发展提供了重要机会。
建设广州大学城的目标之一是引导广州中心城市的“南拓”。
为了保护现有的城市结构并作为分散大都市区政策的一部分,城市未来将向拥有广阔发展空间的东面和南面发展。
广州的南面现状主要为农田、村庄和丘陵,将发展为新的会展区、生物岛、大学城、广州新城和一定数量的基于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的工业区。
其中广州大学城的规划建设将是广州大都市区南拓发展轴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的广州大学城坐落在小谷围岛及其南岸地区,总面积43.3平方公里(其中小谷围岛约18平方公里)。
大学城的发展应作为珠江三角洲整体的一部分,充分利用其特有的气候环境特征和现有自然风景。
广州大学城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元素是通过主要的区域高速公路和新建的交通系统,加强中心区和南岸发展区的可达性。
在这些发展的背景之下,大学城必将强有力的促进广东省知识经济发展。
广州大学城总体规划广州大学城的规划是基于各种组织原则和规划概念,包括:“TOD(交通引导发展)”的概念,“组团生长”的结构概念,“网络组织”的功能概念,“生态优先”的设计概念和“数字化”虚拟城市的概念。
这些概念把广州大学城的空间结构组织成等级清晰的系统,形成了大学城发展的框架。
1交通引导发展规划中有重要意义的是发展一个综合的交通系统,这个系统联系了多种交通方式,形成了城市交通向外延伸的网络。
地铁线从广州中央商务区向南延伸,从小谷围岛中心通过,是联系大学城和广州城市南拓轴的主要的交通基础设施。
主要的区域公路位于岛的东部和西部,服务于往返城市的车流,联系着通往各个大学校区的一系列环路。
沿着内环路,是一条轻轨铁路系统,在几个换乘的节点与地下公共交通连接。
放射性的道路和支路则进一步完整了交通的网络,构成一个有着清晰的层次结构的交通系统。
2 组团生长作为“特殊功能的城”,广州大学城的功能布局围绕7个大学组团组织,其中的5个在小谷围岛。
基于景观视野的城市设计方法初探——广州大学城中心区城市设计研究

多样的人群 。
这种多中心轴线的空间结构既容纳了服务于局部 的功能 个大学城发展轴线具 有重 要意义的设施和项 目。
.
又包含 了对于整
() 2 基于生态理念的湿地生态廊道 ( 2 。中心 区的生态廊道贯穿始终 通 图 ) 过一系列的池塘水体 ( 大部分 已经存在 )及滨水湿地环境 在现有地形 的最低
9玎 迪 l 三 鬲鬲 4一 浴 o z 0 T z 王
—■豳
—'—●
特点的 中心 来连 贯中心 区的各个片 区。这些 “ 中心 ”联 系紧密
'= l 露 皂 -
t _
●
袅旅 泣馆 船
嘉
互为补充 共同服 务于整个大学城区 。在发展 中轴上 集合 了各种特色的场所 形成 了 丰富而协调 的城市 环境 每个独特 的节点都是活 动的中心和 目的地 能够凝聚
【 文章编号】 1 0 —1 2 ( 0 6 1 0 9 0 2 9 20 )1 0 3 4 0 3
【 图 分 类 号】 T 4 中 U9 8
塘水体及滨水湿地环境所组成 的自然 生态 系统 ,体现 了中
心 区独 特 的场 所 特 征 。
【 文献 标 识码】 B 【 者 简 介1 作 孙 一 民 .华 南理 工 大学 建筑 学院 教 授 ,博 士生 导 师 。 李 敏 稚 .华 南 理 工 大 学 建筑 设 计 研 究 院 博 士 生 张 春 阳 华 南 理 工 大 学 建筑 学 院教 授
工大学建筑学院与美国 S S K公司组成 工作组 .对中心 区 A AI
南北综合发展 区进行城市设计深化及控 制性详细规 划工作 。+ S B A G公司完成 20 0 3年 6月 一9 ,由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和美 国 月
校园公共空间设计

校园公共空间设计一个大学校园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建成,它的建造是百年大计,其场所精神的营造更要经过岁月的沉淀。
校园公共空间设计将深刻影响校园发展,包括其场所精神的形成、教学的质量,甚至学生个性化的发展等,因此对它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很多新建的校园中,由于规模巨大,建设速度快,缺乏长远持续发展的考虑,因此影响了使用者的感受和使用需求。
本文对已建成及改造的、正在进行建设的大学校园公共空间进行归类、分析,并从规划、建筑、景观三方面提出校园公共空间的综合设计要求。
一、校园公共空间的规划模式——整体考虑、层次丰富大学园区的主体空间框架是在老校园的架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除了常见的串联式、组团式和均质式三种布局形式外,更多的是综合几种结构形式并依据用地特点而设计。
新的校园生活已走向多元化、现代化,综合、灵活的布局形式能为使用者提供更多样化的活动场所。
归纳起来,大学校园主要还有开敞式布局、集约式布局及综合式布局三种。
开敞式布局的校园空间形态较为自由,并不形成强烈的围合形态,多与地形良好结合,形成自然的空间关系。
但由于缺乏建筑对空间领域的控制,容易造成尺度的不适。
如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就是一个开敞式布局,虽然其中有图书馆及主体教学楼形成校园主轴,但外部空间尺度巨大,仍无法围合与限定空间,应注意空间节奏的控制,以多种手段强化。
集约式布局多在小而精的学校建设中出现。
它以建筑为主,强调空间的集约化利用,一般来说外部空间比例较小。
在我国香港这个人多地少的城市,集约式布局的校园最为常见。
香港大学、香港演艺学院、香港理工学院都是这类实例。
广州大学城广州美术学院分校区、中国美术学院新校区也属于集约式的布局,特别在中国美术学院新校园里,除了必需的体育与活动场地,校园就是建筑,建筑也就是校园。
进入建筑也就是进入了校园,重点开发了中央教学楼的内部空间,在比较苛刻的条件下设计出了动人的空间艺术形象。
综合式布局的校园多数应用于大型的综合型新建校园。
岭南水乡与花城的融合——广州大学校区园林绿化设计

图 1 广 州 大 学 区位 图
2 0 年初 ,经 广东省人 民政府 同 南部 、珠 江三 角洲腹地 ,在北 纬2 。 02 2 意 ,在 番 禺区新造 镇小谷 围 岛及其 南 2 ’至 2 。 0 ’ 、 东 经 1 3 1 6 3 5 。 4’至 1
岸地 区建设 广东省 “ 州大学 城” , 广
Ke r sEc l g r c d n e d s n a c r n ee vr n n o d t n ; u to ia c a a tr t s Gu n z o i ywo d : oo yp e e e c ; ei c o d gt t n i me t n i s S b r p c h r ce i c ; a g h u C t g i Oh o c i o l s i y
为 主 )。 此 外 还 存 有 一 定 数 目 的 名 树 适当安排 多层次 ,多样化绿化 配置。
果 ,合理 搭配各 种大 小 、阴阳 、常绿 或落叶 、观花或观 叶的植物。 木 ,注 重 其 生 态 效 应 及 景 观 整体 效
( u n z o r a P a ni g a d e i n S r e s e e r h n ti u e G a g h u 1 0 0 C n G a g h u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b n l n n n D s u v y R s a c l s t t , u n z o 5 0 0 , hia) g
维普资讯
 ̄ n  ̄a e tn ig& Dein a d cp P  ̄ n n s g
岭南水 乡与花城 的融合
— —
广 州大 学 校 区 园林 绿化 设 计
—
I tg ain o eCh r ceit so o t ie l g s n lwe t n e r t ft a a tr i f u hrv rVia e d F o r o h sc S l a Ciy
校园绿地设计案例分析ppt课件

未来的绿地设计将更加注重不同文化背景和不同群体的需求,设计中将融入更多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元素。
未来趋势
加强学科交叉融合
建议和展望
创新设计理念
完善政策法规
增强公众参与意识
通过对校园绿地设计未来趋势的分析,以及对现有案例的比较研究,我们提出了一些具有前瞻性和针对性的建议。这些建议不仅有助于提高校园绿地的设计水平,也有利于推动校园环境的整体改善和提升。同时,我们希望通过这些研究和分析,能够引起更多人对校园绿地的关注和重视,共同为打造更加美丽、健康、和谐的校园环境贡献力量。
总结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校园概述
绿地设计特点
植被与景观
案例三:上海交通大学
05
校园绿地设计的分析与评价
可持续性分析
设计是否具有可持续性,是否考虑到环保和节能等方面的因素。
设计分析
空间布局分析
空间布局是否合理,是否符合功能需求,是否有利于学生的活动和学习。
色彩搭配分析
色彩搭配是否美观,是否符合校园文化和学生的审美需求。
收集国内外相关文献和资料
梳理现有理论和观点,进行分类整理
针对典型案例进行深入剖析和比较
01020302校园绿地的定义与特点
校园绿地是指大学校园内的公共绿地,包括草坪、花坛、喷泉、园林小品等。
这些绿地旨在为学生和教职工提供一个休息、交流、活动和观赏的空间,同时也要体现校园文化和环境特色。
校园绿地的定义
植物配置分析
植物配置是否科学,是否符合当地的气候和生态环境特点,是否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评价标准和方法
是否满足学生的使用需求,是否提供足够的活动和学习空间。
功能性评价
广州大学城绿地规划说明书

广州大学城(小谷围岛)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说明书第一章区位与概况一、概况本次规划设计的地块位于小谷围岛,为整个大学城校区,面积大约15平方公里。
规划地块四面环水,岛上人口密度低,主要为耕地与林地。
二、地理区位及用地规模广州大学城位于番禺区最北部,西邻洛溪岛、北邻生物岛、东邻长洲岛。
与琶洲岛举目相望,规划研究范围约15平方公里。
距广州市中心约17公里,距市桥约13公里,距广州新城约17公里。
大学城的区位条件具有以下优势:1、广州城市空间发展关系上,广州大学城选址正好位于广州的南拓轴上和都会区中,有利于实现良好的城市功能互动,提高广州城市建设的综合效益。
2、广州产业空间发展关系上,广州大学城位于以IT产业为特色的广州新兴产业轴上,通过轴上的产业实体互动,形成“学、研、产”一体化的城市创新基地,有利于知识创新、产业创新和科技创新,提高广州市的综合竞争力。
3、交通区位上,广州大学城位于“广州高速公路交通、轨道交通、普通道路交通、宽带网络信息交通”四位一体的城市交通网络体系中,大学城的多元交通需求可以得到最大程度的满足。
4、文化区位上,广州大学城附近既有以黄埔军校为代表的近代史迹文化,又有以余荫山房和宝墨园为代表的传统与现代岭南园林文化,还有以琶洲国际会展中心和广州生物岛为标志的现代岭南生态文化,更有广州各高校的校园文化,周边地区浓郁的文化氛围有利于广州大学城校园文化的建设。
5、广州旅游网络体系中,广州大学城正好处在“三线一中心”的东南水乡旅游线上,校园文化与旅游的结合将使广州大学城成为广州旅游的一个新亮点。
三、自然条件3.1、地形地貌广州小谷围岛四周环水,以低丘陵冲击平原为主。
基地内有众多山丘,最高处40~45M,一般20~25M,较低15~20M。
另有水塘、河涌多条,许多已连成带片。
3.2、地震区划根据最新国家标准《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小谷围岛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地震的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65s。
广东药学院教学区规划设计

广州大学城组团Ⅱ以交融共享以及校 际交流为设计的主要 入点,组团的核心 部位将可以共享的建筑物和运动场地集中 设置, 形成校际间共享的生态公园。 广东药 学院教学区遵循组团设计原则,将体育运 动场地置于校园西侧,成为生态公园一部 分。 同时, 我们综合考虑了基地独特条件、 岭南地域特色、 现代教育理念、 校园规划和 建设的基本要求等多方面的因素,力图营 造出一个具有山水诗意的生态环境、整体 相宜的空间形态与通透错落的建筑造型的 整体化校园,为学校可持续性发展和人文 积淀提供较好的初始环境。 二、规划构思 1. 山水诗意的生态环境 基地内自然环境优越, 丘陵起伏、 绿树 成荫,一座覆盖着郁郁葱葱的荔枝林的山 体坐落其中。 在规划中, 我们强调尊重自然 环境, 因地制宜, 使自然景观成为校园环境 的主体和特色,营造出基地固有的场所精 神。 我们完整保留了山体, 其中覆盖了荔枝 林的部分成为校园中心生态绿地的主体, 而植被相对较少的部分将建为林木茂盛的 中草药公园, 充分体现药学院学科特色。 同 时我们根据地形地貌, 适当开挖低洼用地, 规划成蜿蜒的水面。 校园内山水相连, 形成 诗山画水般的校园环境。 2. 整体相宜的空间形态 基地面积不大, 地块狭长, 而建筑面积 较多, 用地相当紧张。 如何在如此高密度的 情况下,创造疏朗开阔而又层次丰富的整 体校园外部空间, 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 首先, 我们将建筑相对集中, 形成整体 化的建筑群体,从而为校园留出更多大面 积、 完整的外部空间。 同时, 建筑的整体化 便于设施的共享使用和管理;具有更大的 弹性,可根据学科的发展灵活调整各院系 的用房;联系更为便捷, 师生可通过连廊方
5 14
11
4
6 9 10
1 12
15
13 7 3 2
浅析广州大学城景观环境建设的形象对策

作者 简介 : 王 志敏 ( 1 9 6 9 一 ) , 女, 天津人 , 大学本科 , 讲师, 研 究方 向 :
耕, 不仅 能改 善土壤通透性 , 保持墒情 , 还 可清除杂草 。
国‘
现 代 园 艺
应 与城 市 有 强 烈 的合 作 与 互
动 的联 系 , 这
2 0 1 3年第 3期
决 定 人 们 对 该 区
域 的总体 印象【 “ 。 广 州 大 学 城 有 一 个 完 善 的道
城 市设计 要素—— 道路 、 边界 、 区域 、 节点 和标志 , 分 析
了广 州大学城从这几个方 面着手树 立与其它 区域有所 区别 的形 象对策。 广州大学城 发展规划采用 了 “ T O D ” f 交通 引导开 发) 的发展 理念 、 “ 组 团生长 ” 的结构 理念 、 “ 网络 组织 ”
运 出绿地 , 避免复活 。
育规律, 合理选择除草剂的种类及使用方法。 总之 , 不管用 什么防治方法 , 都应在杂草结籽之前 进行 。否则 , 杂草种子一旦成熟散播 , 防治效果会大打
折扣 。
园林 绿 化 。
( 收稿: 2 0 1 2 — 1 1 - 1 7 )
5 . 2 . 2 中耕 除草 。生 长季节每 次灌水 或 降雨后 及时 中
串联起来 。( 图1 1
的重复修剪 , 还可 以防止杂草花 、 果、 种子 的形 成 , 以减
少种源。
方法不能控制时 , 可考虑使用化学除草剂。 在选择使用
该方法时 , 应根据 目的栽培植物与杂草 的种类 、 生长发
5 , 2 清除措 施
5 . 2 . 1 人工拔除 。斩草要除根 。当绿地 内杂草进入萌发 季节后 ,会陆陆续续 出现很多杂草 的小 苗 ,其根 系尚 浅, 。此时可组织人力彻底拔除 , 拔除后 的杂草要及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