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绿地规划设计教案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教案:城市园林绿地规划一、教学目标:1.了解城市园林绿地规划的概念和作用。
2.掌握城市园林绿地规划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3.能够分析和评价不同城市园林绿地规划方案。
二、教学准备:1.教材:城市规划教程、城市园林规划手册。
2.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
三、教学过程:1.引入:展示一些城市园林绿地规划的成功案例,引发学生对于城市园林规划的兴趣和思考。
2.讲解:讲解城市园林绿地规划的概念和作用,以及其与城市规划的关系。
3.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选择一座城市进行城市园林绿地规划的案例研究,并进行分析和总结。
4.小组展示:让各小组介绍他们的研究成果,包括城市园林绿地规划的原则和方法以及方案的可行性和优劣势。
5.教师点评:对各小组的研究成果进行评价和点评,引导学生对城市园林绿地规划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讨。
6.讲解:讲解城市园林绿地规划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包括环境适应性原则、生态原则、景观原则等。
7.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的原则和方法,选择一座城市进行城市园林绿地规划设计,包括土地利用、植被配置、路网布局等方面。
8.展示和评价: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设计成果,并进行讨论和评价,交流各自的设计思路和理念。
9.总结:对整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城市园林绿地规划对于城市的重要性和价值,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四、教学验收:1.学生能够准确地解释城市园林绿地规划的概念和作用。
2.学生能够举例说明城市园林绿地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关系。
3.学生能够查阅相关资料,进行案例分析和总结。
4.学生能够设计和评价城市园林绿地规划方案。
五、教学反思:本教案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既满足了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又培养了学生的分析和创新能力。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和展示,增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意识。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避免纯粹灌输和机械记忆。
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教学设计-公园绿地规划设计.

项目七公园绿地规划设计(8学时)任务1 某综合性公园规划设计分析(4学时)一、学习型工作任务上图是建设单位提供给设计单位的设计项目基地现状图,要求根据实际情况将该基地设计为一处现代化的湿地主题公。
基地位于江苏省泰州新城区内,基地被一条废弃的公路分割为几个不规则地块,南侧为鱼塘和农宅,北侧为农田,东侧紧邻江苏省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
图中红线内域为规划用地,面积近200亩,粗的蓝线为现有河道,四周为居住用地。
设计要求遵循“利用为主,改造为辅”的原则,体现以人为本和生态和谐的设计思想。
二、教学目标1.能力目标掌握公园绿地规划设计的方法和程序。
2.知识目标掌握公园绿地规划设计的相关知识。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够编制设计文本,提高写作能力。
三、教学组织设计1.学生角色作为学生,认真听取教师对公园绿地理论知识的讲述,并做好周围环境分析,按照城市广场绿化设计的原则及相关规范提出设计草案。
2.教学情景主要在多媒体教室进行实践训练教学,但学生可事先参观一些场地,以便增加一定的感性认识。
3、教学材料参考教材、相关规范资料、相关设计资料等。
4.教学过程事先为学生准备“公园绿地设计现状图”。
先通过教师讲解公园绿地规划设计的原则、程序、方法、规范等内容。
学生能够提出一个概念性设计草案。
四、第二课堂活动设计根据相关资料,提出概念性设计草案。
五、其他说明教师提前一次课把绿化现状及设计说明发给学生预习。
课堂讨论:问题1:试比较中国与美国在城市公园分类上的区别?问题2:简述综合性公园规划设计的程序?问题3:以设计图纸为例试比较详细设计与施工图设计的区别?问题4:简述综合性公园功能分区和景观布局的内容,以及两者的区别?问题5:以图示为例阐述公园主入口设计的常用手法有哪些?问题6:简述公园园路的类型及区别?问题7:简述公园建筑设计的要点?问题8:简述公园植物种植设计的要求?任务2 其他专类公园规划设计要点比较(4学时)一、学习型工作任务什么是植物园?什么是动物园?什么是纪念性公园?什么是儿童公园?什么是体育公园?什么是主题公园?设计者一旦接受到设计任务后,首先应确认项目的主题,再根据相关的知识和要求进行合理规划和深入设计。
《园林绿地规划设计》课件

案例分析
案例1 案例2
案例3
中心公园 湖畔景观 社区花园
城市中心的公共绿地,提供休 闲、锻炼、社交等功能。
围绕人造湖策划的景观设计, 融合水景和绿化元素,供人们 欣赏和放松。
为社区居民提供的小型花园, 鼓励居民参与和自我管理。
总结和结论
园林绿地规划设计是创造美丽和可持续的城市空间的重要途径。通过满足人 们的需求,保护自然环境,促进社会发展,园林绿地为城市居民提供了宝贵 的资源和机会。
2 促进健康
接触自然环境和户外活动 对身心健康有益,减轻压 力和促进运动。
3 环境保护
园林绿地能够提供生态系 统服务,保护水源,减少 土壤侵蚀,并提供野生动 植物栖息地。
规划和设计的步骤
1
问题分析
了解需求和目标,分析现有问题和限制条件。
2
概念设计
提出创新的设计理念,包括空间布局、景观元素和功能设施。
城市公园
城市公园是城市居民休闲和娱乐 的重要场所,也是社交交流和身 心健康的中心。
植物园
植物园是研究、保护和展示植物 多样性的场所,可以提供教育和 休闲的机会。
屋顶花园
屋顶花园是提供城市绿化,并减 少城市热岛效应的创新方式,也 可以改善城市空气质量。
园林绿地的重要性
1 提升生活质量
园林绿地提供了与自然互 动的机会,让人们从都市 喧嚣中得到休息和放松。
3
详细设计
制定详细的规划和施工图纸,确保设计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
规划和设计的原则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教案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绪论[教学目标]了解城市园林绿地规划研究的对象一、城市园林绿地规划研究的对象城市园林绿地规划研究的对象:城市园林及绿化城市园林绿地规划研究的总课题是如何最大限度地全面发挥园林绿化的综合效益,即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生态效益:体现在最大限度地提高绿地率和绿视率,提高单位面积绿地中的叶面积指数,合理布置稳定的人工植物群落,并研究复层结构人工植物群落的建立。
绿地生态效益的发挥主要依靠绿色植物。
树木的减尘率是30.8%—52%,草坪的减尘率为16.0%—39.3%,松科、柏科、木兰科、忍冬科、槭树科、桑科、桃金娘科等科中的许多植物对结核杆菌有抑制作用。
松树可分泌挥发萜烯类的物质,对结核病人康复有良好作用。
桦、柞、栎、稠李、椴、松、冷杉可分泌杀菌物质,能杀死白喉、结核、霍乱和痢疾等病原菌。
2、社会效益:体现在把现代社会生活活动组织到公共绿地中去。
3、经济效益:间接经济效益:绿地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吸收有害气体、净化空气、调节气候等生态效益方面进行定量计算,一年之内可提供了价值7.02亿元的间接经济效益。
直接经济效益:在不破坏园林景观的条件下结合生产,如出售切花、间移树木、出售盆景、利用修剪树枝做其他用途等可创造直接经济效益。
2、我国城市园林绿化概况1)1949~1952年(经济恢复时期)该阶段主要特点是:全国各城市以恢复、整理旧有公园和改造、开放私园为主,同时积极开辟苗圃,大量育苗,增加树木种类,为城市绿化打下了物质基础。
2) 1953~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这阶段的主要特点:全国各城市结合旧城改造、新城开发和市政卫生工程,大量新建公园。
对原有的公园进行充实提高。
在公园规划设计上,主要学习苏联文化休息公园的模式,强调公园功能分区,注重群众性文体活动。
3) 1958~1965年——受“左”的思想的影响4) 1966~1976年——拨乱反正,解放思想5)1977~1989年——初步建设6) 1989~2009年——快速发展第一章、城市论[教学目标]1、了解城市的产生和定义。
园林绿地规划教案—园林植物与环境

《园林绿地规划》课时授课计划使用班级:使用时间:教师姓名:教,研室:课次:5课型:理论教学手段:多媒体授课章节:第四章园林的组成要素第一节园林植物(二)教学目的:1熟悉园林植物的观赏特性2 .熟悉园林植物的与环境的关系重点难点:园林植物与环境的关系思考题:1依据光照强度的不同,园林植物分哪几类?3 .依据植物对水分的不同要求,植物分哪几类?4 .依据植物对土壤的不同要求,植物分哪几类?5 .园林植物的六大器官分别有何观赏特性?第四章园林的组成要素第一节园林植物(二)二、园林植物与环境1、对光的要求♦对光照强度的要求◊阳性植物喜在太阳直接照射下生长的植物,一旦阳光不足或在荫蔽环境就生长不良或不能生长。
落叶松、油松、侧柏、水杉、杨、柳、榆、柳树、椿树、槐树、刺槐、乌柏、泡桐、火炬树、乔松、梢木、香樟、樟树等乔木;玫瑰、黄刺玫、连翘、榆叶梅、锦鸡儿、花椒、桎柳、枸杞、月季、红花绣线菊、等灌木;石竹、大丽花、矢车菊、一串红、唐菖蒲、晚香玉及紫茉莉、半支莲等草花和野牛草、结缕草等草坪植物都是阳性植物。
它们因长期在阳处生长,光照强,本身蒸腾强度大,土壤蒸发量也大。
故园林建设的基础和骨干。
◊阴性植物自然生长于荫蔽环境,不宜全光照射•,若植于全光照下则生长不良,甚至很快死亡的植物。
多为草本植物及部分低矮灌木。
人参、西洋参、三七、黄连、虎耳草、秋海棠、牛耳草、玉簪、一叶兰、鹿蹄草、龟背竹、多数苔麻、蕨类植物都为阴性植物,木本植物中的瑞香、紫金牛、百两金、八角金盘、石血等为阴性植物。
另有如扶芳藤、西洋常春藤、卫矛、垂丝卫矛、东陵八仙花、锦带花等是具有耐阴力的耐阴植物。
阴性植物都生长在森林下部,一旦森林到破坏,失去遮蔽后暴露于强光下,它们就难以生存而死亡;耐阴植物则可继续生长。
园林中可以利用它们的喜阴和耐阴习性,将其植于林下,形成复层混交景观,使之更接近于自然生态,又能更好地保持水土;还可以进行盆栽或直接植于室内,改善室内环境。
公园绿地规划设计电子教案

公园绿地规划设计公园绿地规划设计一、公园规划设计基础知识二、(一)概念三、综合性公园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为城市提供了大面积的绿地,且具有丰富的户外游憩内容,适合各种年龄和职业的居民进行一日或半日以上的游赏活动。
它是群众性的文化教育、娱乐、休息场所,并对城市面貌、环境保护、社会生活起到重要的作用。
四、五、(二)综合性公园的功能六、1、政治文化方面七、2、游乐休憩方面八、3、科普教育方面九、十、(三)综合性公园的类型十一、1、市级公园十二、2、区级公园十三、十四、(四)面积和位置的确定十五、1、面积十六、面积不少于10hm2,10-50m2/人。
十七、游人容量为服务范围的15%-20%;5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全市性综合公园至少容纳10%的游人。
十八、结合城市规模、性质、用地条件、气候、绿化状况、公园在城市中的位置与作用等因素来考虑。
十九、二十、2、位置: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来考虑。
二十一、方便居民使用二十二、利用不宜于工程建设及农业生产的地形二十三、具有水面及河湖沿岸景色优美的地段二十四、现有树木较多和有古树的地段二十五、有历史遗址和名胜古迹的地方二十六、公园规划应考虑近期和远期相结合(留有发展用地)二十七、二十八、(五)公园的游人容量二十九、公园游人容量是指游览旺季高峰期时同时在公园内的游人数。
三十、公园游人容量是确定内部各种设施数量或规模的依据,也是公园管理上控制游人量的依据,通过游人数量的控制,避免公园因超容量接纳游人,造成人身伤亡和园林设施损坏等事故,并为城市部门验证绿地系统规划的合理程度提供依据。
三十一、公园游人容量应按下式计算:三十二、C=A/Am三十三、式中C——公园游人容量(人);三十四、A——公园总面积(㎡);三十五、Am——公园游人均占地面积(㎡/人)。
三十六、三十七、(六)项目与活动内容三十八、1、活动内容三十九、观赏游览、安静休息、文化娱乐、儿童活动、老年人活动、体育活动、政治文化和科普教育、服务设施、园务管理四十、四十一、2、设置因素四十二、当地人们的习惯爱好四十三、公园在城市中的地位四十四、公园附近的城市文化娱乐设置情况四十五、公园面积的大小四十六、四十七、(七)公园规划设计的原则四十八、贯彻园林绿化建设方面的方针政策四十九、继承和革新我国传统造园艺术,吸取国外的先进经验五十、表现地方特色和风格五十一、满足游览活动的需要,设置人们喜爱的各种内容。
园林绿地规划教案

第一章绪论一、园林◆园林: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
◆园林艺术有高低雅俗之分,而没有不是艺术的园林。
◆园林包括:庭园、宅园、小游园、花园、公园、植物园、动物园、城市广场等,随着园林学科的发展,还包括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或国家公园的游览区以及休养胜地。
二、绿地◆绿地:凡是生长植物的土地,不论是自然植被或人工栽培的,包括农林牧生产用地及园林用地,均可称为绿地。
◆城市园林绿地包括了环境和质量要求较高的园林,又包括了居住区、工业企业、机关、学校、街道广场等普通绿化的用地。
三、中国传统园林的特点◆效法自然的布局中国园林以自然山水为风尚,有山水者,加以利用、无地利者,常叠山引水。
而将厅、堂、亭、榭等建筑与山池树石融为一体,成为“虽由人作,宛若天开”的自然式山水园。
◆诗情画意的构思我国古典园林与传统诗词、书画等文学艺术有密切联系。
园林中的“景”不是自然景象的简单再现,而是赋予情意境界,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寓意于景,联想生意。
组景贵在“立意”,创造意境。
◆园中有园的手法在园林空间组织手法上,常将园林划分为景点、景区,使景与景间既分隔又有联系,而形成若干忽高忽低、时敞时闭、层次丰富、曲折多趣的小园。
明清的私家园林更创造了在“咫尺山林”中开拓空间的优异效果。
◆建筑为主的组景园林由山水、植物、道路和建筑组成,而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建筑不但占地多(据调查占15—50%),且园林建筑常居主景的控制地位,居于全园的艺术构图中心,并往往成为该园的标志。
即使在各景区,亦均有相应的建筑成为该景区的主景。
◆因地制宜的处理自南北朝以来,中国园林即根据南北自然条件的不同而有南宋北宋之说。
又自秦汉始即根据宫苑和私家园林条件要求不同而各自发挥其性。
至今中国园林已有北方宫宛、江南园林、岭南庭园等不同风格的园林。
园林绿地规划教案—道路绿化规划设计

《园林绿地规划》课时授课计划使用班级:使用时间:教师姓名:教`研室:课次:16课型:理论教学手段:多媒体授课章节:第六章各类绿地规划设计第一节居住区绿化规划设计第二节道路绿化规划设计教学目的:1.掌握居住区绿地的种类、绿地标准、绿地的规划原则2.掌握道路绿化的形式、基本要求;掌握道路绿地的种植设计重点难点:居住区绿地的规划布局,道路绿化的树种选择思考题:1.住区绿地分哪几类?居住区公共绿地有哪些内容?2.道路绿化断面布置形式有哪几种?如何选择行道树?第六章各类绿地规划设计第二节道路绿化规划设计一、道路绿化的作用1、卫生防护作用2、组织交通的作用3、美化市容4、防御作用二、道路绿化设计1、行道树的种植形式◆树池式在人行道狭窄或行人过多的街道上经常采用树种植行道树,形状可方可圆,其边长或直径不得小于1.5m,长方形树池的短边不得小于1.2m,长短边之比不超过1:2,方形和长方形树池易于和道路及其两侧建筑物取得协调,故应用较多,◆树带式种植带是在人行道和车行道之间留出一条不加铺装的种植带。
种植带在人行横道处或人流比较集中的公共建筑前面中断。
2、行道树的树种选择行道树的生长环境条件差,无论是日照,通风,水分和土壤等因素,都不能与一般园林和大自然中生长的树木相比拟,除辐射温度高,空气干燥,有害烟尘、气体多以外,还要受到种种人为和机械的损伤,再加上管网线路的限制,无不影响着树木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因此能适应这种环境条件的行道树种不多,在选择时应注意:◆适应当地环境,移植易成活,生长迅速而且健康的树种;◆管理粗放,对土壤、水分、肥料要求不高,耐修剪、病虫害少,抗性强的树种;◆树干要挺拔、树形端正、体形优美的、树冠冠幅大,枝叶茂密、遮荫效果好的树种;◆要求树种为早发芽展叶,落叶晚而且落叶期整齐的树种;◆要求树种为深根性的、无刺、花果无毒、无臭味、落果少、无飞毛的树种;◆要求树种为树龄长,材质优良的树种。
3、街道树的定干高度行道树定干高度应根据功能要求,交通状况和树木分枝角度大小来定,从卫生防护意义上来讲,行道树的树冠越大,分枝点越低,对改善和保护环境卫生的作用也愈显著,但也不能低于2m,以免影响人来往通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案规范:
学员编号:
培训班:
中等职业学校
课程开发教案
课程名称园林规划设计
拟授课专业园林
使用教材《园林规划设计》
主讲教师(学员)
职称讲师
学员单位
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制
年月
教案
2 3
1 2
3
2
填表说明:1. 教学内容:简明扼要的概括讲授的内容。
2. 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所采用的方法,如课堂讲授、案例教学、教学讨论、启
发式教学。
3. 教学手段:辅助教学的手段,如黑板+粉笔、多媒体、模型、实物讲解、挂
图讲解、音像材料等。
4. 教学过程设计:是教案的重点,应较翔实的规划教学组织、教学方法和手段。
5. 小结:指本次课程教学内容的总结,应提纲挈领,重点突出。
6. 授课体会:对本次教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的思考及改进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