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工建筑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
水工环地质勘查技术应用分析

水工环地质勘查技术应用分析水工环地质勘查技术是指在水工工程建设中,对地下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勘查和分析的技术。
水工工程建设需要对地下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准确的分析和评估,以确保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水工环地质勘查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提供工程建设所需的地下水文地质信息,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科学依据。
1. 地下水文地质调查:通过采取提取土样、水样、岩石样等不同的取样方法和技术手段,对勘察区域的地下水文地质条件进行详细调查,以获取地下水位、水文地质构造、水质特征等信息。
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分析和评估,可以确定工程建设中可能出现的地下水问题,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和预测依据。
2. 地下水动态监测:利用现代化的监测设备和技术手段,对勘察区域的地下水位、水质等进行实时、连续的监测和记录。
通过对地下水动态的实时监测,可以及时了解地下水水位变化、水质变化等信息,为工程建设提供更准确的设计和施工依据。
3. 地下水污染评价:通过采集和分析地下水样品,对地下水质量进行评价和分析。
通过对地下水中各种污染物的含量和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可以判断地下水是否受到污染,评估地下水资源的质量和可利用性。
对于水工工程建设中可能涉及到的地下水污染问题,可以提前预测和规避。
4. 地下水资源评价:通过对勘察区域的地下水位、水质等进行综合分析,对地下水资源进行评价。
通过评价地下水资源的状况和可利用性,可以确定工程建设中可能需要采取的地下水利用措施和技术。
5. 地下水文地质参数计算与分析:通过对勘察区域的地下水位、水质等进行测量和分析,计算和确定与水工工程建设相关的地下水文地质参数,如渗透系数、抗剪强度等。
通过这些参数的计算和分析,可以进行工程设计和施工的优化和调整,提高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水工建筑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

水工建筑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水工建筑工程是水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水利水电工程、港口码头工程、河道治理工程、防洪工程等各种类型的工程。
这些工程的建设不仅需要考虑技术和经济等因素,更要考虑地质条件对建筑工程的影响。
因此,本文将重点介绍水工建筑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
一、水工建筑工程地质条件水工建筑工程往往建立在地质条件较为特殊的地区,包括地形、地貌、地下水、土壤、岩石等方面的特点。
因此,为保证工程的安全可靠,必须充分了解选址处的地质条件,仔细评估工程的可行性。
下面分别介绍水工建筑工程中常见的地质条件。
1.地形和地貌地形和地貌是水工建筑工程建设中一个重要的地质条件,它们的高度、坡度、地面下沉、地面上升等地貌特征对工程的设计和施工都会产生影响。
以水利水电工程为例,地形起伏会直接影响水流速度、水位变化和水体容量等,因此在选址时要考虑地形对工程的影响。
在研究地形和地貌数据时,需要具体了解该地区的地质分布状况、地下水位、湿度等,以便对工程的建设做出更科学、更准确的判断。
2.地下水地下水是水工建筑工程中的另一个重要地质条件,往往会对工程建设产生很大的影响。
地下水的水位高低、水动力学特性、水化学特性等都会对工程的建设产生影响。
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需要通过合适的方法和技术确定地下水的水位、地下水流方向、地下水质量等,以便更加准确地进行工程设计和施工。
3.土壤和岩石土壤和岩石是水工建筑工程中的另一个关键地质条件,它们的力学特性会对工程的性能产生直接的影响。
在工程的建设过程中,需要对土壤和岩石进行完整的、准确的评估和分析,以便更好地选择建筑材料和技术。
在土壤方面,需要考虑土层的厚度、土的稠度以及其它工程建设和环保影响因素。
在岩石方面,需要考虑岩层的厚度、类型、层位、裂隙、岩性等,以便为工程选择最适合的建筑材料和技术。
二、水工建筑工程地质评价对选址区域进行地质评价是为了确保水工建筑工程的安全可靠,并且能够在确保环保的前提下,满足工程的建设需求。
水工建筑物工程地质一般规定

水工建筑物工程地质一般规定水工建筑物工程地质一般规定?1、混凝土坝和砌石坝重点强调勘察对坝基抗滑稳定具有控制作用的各类软弱夹层,这是因为近年来有些小水电站混凝土坝在坝基(肩)开挖中揭露有较多软弱夹层和泥化层而在勘察中未予发现,给设计、施工造成被动。
2、土石坝对地基要求较低,一般不全部去除覆盖层,而将坝壳根底置于软基上,如基岩埋藏较浅,防渗体宜直接衔接在岩基上。
鉴于一些小水电站清基时,常发现古河床,其埋深远大于现河床,古河床内冲积层成分复杂;另有一些土石坝由于坝基勘察深度不够,未发现存在的淤泥层,致使坝坡产生塌滑,因此,规范强调了对土石坝应重点勘察古河床切割深度、淤泥软土层、细粉沙层及其地震液化条件。
3、工程实践说明,泄水建筑物下游冲刷破坏严重,有时引起岸坡边坡失稳,因此强调勘察下游受冲部位岩(士)体坑冲刷性能。
4、小水电站地下建筑物施工的经验说明,影响洞室稳定条件的主要因素是进出口岩(土)体的完整和风化卸荷程度、边坡稳定条件、断层破碎带性状及其走向与洞室轴线的交角、洞室地下水活动情况、强透水带的分布、与地表连通情况、形成的外水压力等。
当前小型工程洞室设计仍采用传统的普氏理论,要求勘察单位分段提供、值,由于小型工程洞室不可能做很多勘探测试工作,因此围岩分类以定性为主,可采用《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SL、55—93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围岩工程地质分类。
5、压力管道地基最常见的不良地质问题,是管线布置地段山体整体稳定问题。
以往由于前期勘察工作深度不够,时有发现管路布置于滑坡体或卸荷变形体上给工程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强调勘察压力管道山体的稳定性。
6、引水明渠的边坡稳定是常见的病害。
以往由于勘察工作深度不够,渠线通过基岩顺向坡、滑坡、泥石流体,致使渠道改线或增加处理难度。
因此强调对渠线的不良地质问题要开展勘察。
水工建筑物的地基分类及特点、稳定计算

一、水工建筑物的地基分类水工建筑物的地基分为两大类型,即岩基和软基。
1.岩基是由岩石构成的地基,又称硬基。
2.软基是由淤泥、壤土、砂、砂砾石、砂卵石等构成的地基。
又可细分为砂砾石地基、软土地基。
(1)砂砾石地基是由砂砾石、砂卵石等构成的地基,它的空隙大,孔隙率高,因而渗透性强。
(2)软土地基是由淤泥、壤土、粉细砂等细微粒子的土质构成的地基。
这种地基具有孔隙率大、压缩性大、含水量大、渗透系数小、水分不易排出、承载能力差、沉陷大、触变性强等特点,在外界的影响下很易变形。
二、水工建筑物地基基础的施工特点地基基础工程,通常是指建筑物地基的处理和建筑物的基础两项工程的统称。
水利水电工程的地基基础工程通常具有如下特点:(一)直接事关建筑物安危对于水工建筑物来说,由于承受荷载复杂、运行条件的不利因素多,地基与基础非常重要。
水工建筑物的失事,约有一半是由于地基失稳或地基险情引发的。
(二)技术复杂,前期工作重要由于水工建筑物地基的地质条件复杂多样,其上部结构物的要求也复杂多样,因此地基与基础工程在许多情况下十分复杂。
为了避免或减少大的失误,减少损失,地质勘探工作应做细,需要在施工前进行必要的补充勘探或现场施工试验。
(三)隐蔽工程施工质量至关重要地基基础工程是隐蔽工程,工程完工以后难以进行直观的质量检查和评定,其质量缺陷在运行使用阶段方能暴露出来,一旦发生质量缺陷或事故,返工修补十分困难。
因此地基基础工程施工应当特别重视施工过程的质量检查和控制。
(四)施工工期短水工建筑物的地基基础工程常常利用枯水期施工,工期紧迫、干扰大,需要进行周密的组织与安排,应当尽量选择工效高的施工方法和机械。
(五)注重环境保护地基基础工程的施工,有的排弃水、废渣很多,施工噪声很大,对临近建筑物的震动大。
因此,应当根据工程和环境要求,选择对环境污染小的施工方法,并采取必要的环保措施。
三、水工建筑物对地基基础的基本要求1.具有足够的强度。
能够承受上部结构传递的应力。
水工环地质勘察重点及其新技术分析

水工环地质勘察重点及其新技术分析随着地球工程领域越来越受到关注,水工环地质勘察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水工环地质勘察的主要目的是评估水电、水利和环境工程所需的地质情况。
同时,水工环地质勘察也是未来设计和运营的重要依据。
本文将分析水工环地质勘察的重点和新技术。
1. 水文地质勘察水文地质勘察是水工环地质勘察的重点之一,是评估地下水资源和建设水利工程的必要步骤。
水文地质勘察需要研究地下水的组成、含水层结构、水位变化、水文地质条件、水文地质地图等方面的数据,以确定水文地质条件。
这些数据可以用于设计水利工程、保障城市用水及环境保护。
工程地质勘察是水工环地质勘察的另一个重点。
该勘察主要是为了评估在岩土体上建造水利和水电设施的稳定性。
该勘察可以确定土体中的岩体和土层结构、地震和滑坡等地质灾害风险,从而可以给出准确的地质设计参数。
环境地质勘察也是水工环地质勘察的重点之一。
该勘察主要是为了评估水利、水电和其他工程对环境的影响。
环境地质勘察需要研究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生态环境等方面的数据,以确定工程在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方面的短期和长期影响,提出有效的环境保护和修复方案。
1. 遥感技术遥感技术是一种获取、处理和分析遥感数据的方法,具有全球范围的覆盖和高分辨率的特点。
在水工环地质勘察中,遥感技术可以用于获取水文地质参数,如水文地质条件、水体面积和水位等。
这些数据可以用于水力建设规划、水资源管理和水域环保等方面。
遥感技术还可以用于评估生态环境,如绿色植被、湿地和土地利用等。
2. 激光扫描技术激光扫描技术是用激光束扫描和记录地表和岩石表面形态特征的一种高精度技术。
在水工环地质勘察中,激光扫描技术可以用于获取地下岩土体的三维几何特征,如水下岩体、地下洞穴和地下河流等。
这些数据可以用于岩体稳定性分析、地质建模和隧道设计等方面。
3. 地球物理勘察技术地球物理勘察技术是一种通过对地球物理场的测量来获取地下岩土体性质和构成的方法。
在水工环地质勘察中,地球物理勘察技术可以通过电磁波、重力、磁力和声波等物理测量方法,获取地下岩体和水文地质特征。
简述水坝类型及其对工程地质条件的要求

简述水坝类型及其对工程地质条件的要求一、我国水能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自然界中,水能资源是一种廉价的、不污染环境且具有再生性的能源,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开发利用它。
现今工业发达国家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一般均在40%以上,其中英国、法国、瑞士、意大利等国已超过90%。
我国地域辽阔,江河纵横,流域面积超出100km2的大江河有1500多条,水能资源十分丰富,理论蕴藏着6.76亿千瓦,居世界首位。
据统计,全国已建成的水库有近十万座,总库容数亿立方米,其中1亿立方米以上的大型水库数百座。
15m以上的水坝有18000多座,其中100m以上的高坝13座。
大、中型水电站96座,其中装机容量在25万千瓦以上的大型水电站21座。
葛洲坝、刘家峡、丹江口、新安江、龚咀、乌江渡、白山、新丰江等一批骨干工程,已为工农业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水坝的主要类型水坝起拦挡水流、抬高上游水位的作用,是水工建筑物中的主要建筑。
水坝类型较多,不同类型的水坝其工作特点和对工程地质条件的要求不同。
按筑坝的材料不同,主要可分为散体堆填坝和混凝土(或浆砌石)坝两类。
前者是适应于较大变形的柔性结构,又可分为土坝、堆石坝、干砌石坝等;而后者则是变形敏感的相对刚性结构,按结构又可分为重力坝,拱坝和支墩坝等。
1、土坝土坝是利用当地土料堆筑而成的历史最悠久、采用最广泛的坝型。
它有很多优点:①可以就地取材、造价相对较低;②结构简单,施工容易,既可以大规模机械化施工,又可以半机械化施工;③属柔性结构物,抗震性能好;④对地质条件要求低,几乎在所有条件下均可修建;⑤寿命较长,维修简单,后期加高、加宽均较容易,因此,在各国坝工建设中所占比例最大。
我国15m以上的水坝中,土坝占95%;美国土坝比例占45%,日本占86%。
有些国家采用这种坝型堆筑高坝,如前苏联、加拿大和美国。
2、堆石坝(干砌石坝)坝体用石料堆筑(干砌)而成,它也是一种就地取材的古老坝型。
现今由于机械化施工和定向爆破技术的不断发展,堆石坝已成为经济坝型的一种。
水工环地质勘察技术与应用研究

水工环地质勘察技术与应用研究水工环地质勘察技术与应用研究是指对水工工程建设项目及其附属设施的环境地质条件进行综合研究和评价的技术和方法。
水工环地质勘察是水工工程建设的前期工作之一,它的主要任务是确定工程场地的地质特征、地质构造、地下水位、地下水化学性质、岩石工程特性、地震烈度等,为水工工程的设计、施工和运营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围绕水工环地质勘察的技术和应用进行研究。
水工环地质勘察技术主要包括现场调查、野外勘探、实验室测试等方法。
现场调查是勘察的起点,通过对现场的观察和资料收集,了解工程场地的地形、地貌、植被、水系等自然因素,以及工程场地的历史环境、社会经济情况等人文因素。
野外勘探是对工程场地进行详细地质勘探的方法,包括地质钻探、地球物理勘探、地下水勘探等。
地质钻探是通过钻孔获取岩土样品和地下水样品,进行室内测试,分析岩土工程特性和地下水化学性质。
地球物理勘探是通过测量地球物理场(如地震波、电磁场等)的变化来推断地下岩石和土层的性质和分布。
地下水勘探是通过测量地下水位和水质来了解地下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状况。
实验室测试是对野外勘探获得的样品进行室内测试,包括岩土工程试验、地下水化学分析等。
岩土工程试验主要包括土质试验、岩石力学试验、地基承载力试验等,通过实验结果来评价岩土层的工程特性和稳定性。
地下水化学分析主要是对地下水中溶解物质的含量和组成进行测定,判断地下水的适用性和利用潜力。
水工环地质勘察技术在水工工程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研究工程场地的地质条件,可以确定工程的选址和布局,避免工程遭受地质灾害的风险。
通过地质钻探和地球物理勘探,可以了解地下岩石和土层的结构和性质,为水坝、水库等大型水工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科学依据。
水工环地质勘察技术可以帮助评估水工工程对环境的影响,从而制定合理的环保措施和风险防范措施。
通过地下水勘探和地下水化学分析,可以了解地下水的分布和质量,评价水工工程对地下水的影响,提出保护地下水资源的建议。
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的条件分析

基础精讲班水利水电工程管理与实务二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目录2F311000 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物及建筑材料[一级目录]1010 建筑物类型[二级目录]1011 建筑物类型1012 分等分级1013 耐久性1020 勘察测量[二级目录]1021 地质和水文1022 测量仪器1023 施工放样1030 材料[二级目录]1031 通用材料1032 混凝土1033 胶凝材料1034 外加剂1035 钢材1036 土工合成材料一、土石坝和堤防二、混凝土坝三、水闸四、泵站五、水电站六、渠系建筑物2F311021 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的条件与分析考情分析:单选题:2017(2),2019(2);多选题:2010(2),2011(2),2012[10月](2),2013(2),2018(2);案例题:2014(2),2018(2)。
20年预测:1-2分(★★)或4-5分(★★)。
一、二建重复:60%。
2F311021 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的条件与分析教材内容:一、水工建筑物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1.地质构造2.地形地貌条件3.水文地质条件二、水利水电工程地质问题分析1.坝基岩体的工程地质问题分析2.边坡的工程地质问题分析3.软土基坑地质问题分析4.基坑降排水5.渗透变形6.渠道主要地质问题分析三、施工地质工作(2019版教材新增加)2F311021 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的条件与分析分值分布:(水利大数据:李想)(考过16次,选择题10次,案例题6次)一、水工建筑物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选择题:2010(2),2012[10月](2),2013(2),2017(2),2019(2);二、水利水电工程地质问题分析选择题:2011(2),2018(2);案例题:2014(2),2018(2),|| 2010(1),2014(1),2015(1)。
三、施工地质工作(2019版教材新增加)四、补充:一建“初期”排水和“经常”性排水选择题:2007(1),2016(1),2017(1);案例题:2018(2),|| 2014(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工建筑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
件,对大水溪水库中导流兼取水隧洞工程、取水塔工程、围堰工程、弃渣场工程、施工营地工程以及永久上坝公路工程地质条件进行评价。
结果表明,该水库工程取水塔工程、弃渣场工程、施工营地以及永久上坝公路工程的地质条件良好,对于导流兼取水隧洞工程以及围堰工程,则需要做好边坡支护以及防渗处理,以保障工程建设质量。
[关键词]大水溪水库工程;面板堆石坝;地质条件
1工程概况
松桃县大水溪水库最大坝高51m,坝型为面板堆石坝,正常蓄水位高程551m,回水长度1.1km,总库容156万m3。
该水库主要功能是解决下游邻近乡村生活用水,同时考虑解决涉及灌面的灌溉用水。
即水库以人饮为主,灌溉次之,兼防洪功能。
规划水库工程规模为小(1)型工程,工程等别为Ⅳ等,主要建筑物大坝级别为4级。
为确保工程安全顺利施工,对工程导流兼取水隧洞工程、取水塔、围堰、弃渣场、施工营地等进行地质评价。
2大水溪水库工程水工建筑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
2.1导流兼取水隧洞工程地质条件评价
导流兼取水隧洞布置于右岸山体内,出露地层岩性为前震旦系乌叶组第一亚段(Ptbnbw1-a)中厚层至厚层板岩、变余砂岩等。
放空、导流洞为同一隧洞,即导流洞同时起到放空作用,内设引水管道,为无压隧洞,长329m,由进口明挖段、进口段、洞身段,出口段、出口明挖段等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