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期末复习(简答、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基础生物化学复习题目及答案

基础生物化学复习题目及答案

第一章核酸一、简答题1、某DNA样品含腺嘌呤15、1%(按摩尔碱基计),计算其余碱基的百分含量。

2、DNA双螺旋结构就是什么时候,由谁提出来的?试述其结构模型。

3、DNA双螺旋结构有些什么基本特点?这些特点能解释哪些最重要的生命现象?4、tRNA的结构有何特点?有何功能?5、DNA与RNA的结构有何异同?6、简述核酸研究的进展,在生命科学中有何重大意义?7、计算(1)分子量为3 105的双股DNA分子的长度;(2)这种DNA一分子占有的体积;(3)这种DNA一分子占有的螺旋圈数。

(一个互补的脱氧核苷酸残基对的平均分子量为618)二、名词解释变性与复性分子杂交增色效应与减色效应回文结构TmcAMPChargaff定律三、判断题1 脱氧核糖核苷中的糖苷3’位没有羟基。

错2、若双链DNA 中的一条链碱基顺序为pCpTpGpGpC,则另一条链为pGpApCpCpG。

错3 若属A 比属B 的Tm 值低,则属A 比属B 含有更多的A-T 碱基对。

对4 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染色体均为DNA 与组蛋白的复合体。

错5 核酸的紫外吸收与pH 无关。

错6 生物体内存在的核苷酸多为5’核苷酸。

对7 用碱水解核苷酸可以得到2’与3’核苷酸的混合物。

对8 Z-型DNA 与B-型DNA 可以相互转变。

对9 生物体内天然存在的DNA 多为负超螺旋。

对11 mRNA 就是细胞种类最多,含量最丰富的RNA。

错14 目前,发现的修饰核苷酸多存在于tRNA 中。

对15 对于提纯的DNA 样品,如果测得OD260/OD280<1、8,则说明样品中含有蛋白质。

对16 核酸变性或降解时,存在减色效应。

错18 在所有的病毒中,迄今为止还没有发现即含有RNA 又含有DNA 的病毒。

对四、选择题4 DNA 变性后(A)A 黏度下降B 沉降系数下降C浮力密度下降 D 紫外吸收下降6 下列复合物中,除哪个外,均就是核酸与蛋白质组成的复合物(D)A 核糖体B 病毒C端粒酶 D 核酶9 RNA 经NaOH 水解的产物为(D)A 5’核苷酸B2’核苷酸C3’核苷酸 D 2’核苷酸与3’核苷酸的混合物10 反密码子UGA 所识别的密码子为(C)A、ACUB、ACTC、UCA D TCA13 反密码子GψA 所识别的密码子为(D)A、CAUB、UGCC、CGU D UAC五、填空题1 核酸的基本结构单位就是核苷酸。

大学生物化学考试名词解释,简答题库

大学生物化学考试名词解释,简答题库

名词解释:1、结构域:分子量较大的蛋白质在形成三级结构时,肽链中一些肽段可形成结构较为紧密、功能相对独立的特定区域称为结构域(domain),常包含多个超二级结构。

2、氨基酸的等电点:在某一PH值溶液中,氨基酸解离成阳离子和阴离子的趋势及程度相同,成为兼性离子,呈电中性,此溶液的pH 值称该氨基酸的等电点。

3、蛋白质的等电点:在某一PH值溶液中,蛋白质解离成阳离子和阴离子的趋势相同,成为兼性离子,呈电中性,此溶液的pH值称该蛋白质的等电点。

4、蛋白质的变性:在某些物理因素或化学因素的作用下,蛋白质特定的空间构象被破坏,从而引起理化性质改变,生物活性丧失,这种现象称为蛋白质变性。

5、酶的活性中心:酶的必需基团在一级结构上可能相距很远,但在空间结构上彼此靠近,组成具有特定空间结构的区域,能和底物特意地结合并将底物转化为产物,这一区域称为活性中心。

辅酶或辅基参与组成酶的活性中心。

6、同工酶:同工酶是指在同种生物体内,催化同一种化学反应,但酶蛋白的分子结构和理化性质、免疫学特性都有所不同的一组酶。

7、酶的别构调节:一些代谢物与关键酶活性中心以外的某个部位可逆地结合,使其构象改变,活性也随之改变,这种调节称为酶的变构调节。

又称别构调节。

8、共价修饰:酶蛋白多肽链上的某些化学基团在另一种酶的催化作用下与某种化学基团发生可逆的共价结合,从而引起酶活性的改变,这种调节称为酶的化学修饰,也称共价修饰。

9、酶的竞争性抑制:竞争性抑制剂的化学结构与底物的化学结构相似,两者能够共同竟争同一酶的活性中心,结果影响了酶与底物的结合,使有活性的酶分子数减少,导致酶促反应速度下降,这种作用称为竞争性抑制作用。

竟争性抑制作用的强弱取决于抑制剂浓度与底物浓度的相对比例。

10、底物水平磷酸化:代谢物脱氢、脱水时,引起分子内能量重新分布,形成高能化学键,将底物分子中的高能键的能量直接转移给ADP 生成ATP的过程,称之为底物水平磷酸化。

生物化学试题及答案(期末用)

生物化学试题及答案(期末用)

生物化学试题及答案(期末用)生物化学试题及答案维生素一、名词解释1、维生素二、填空题1、维生素的重要性在于它可作为酶的组成成分,参与体内代谢过程。

2、维生素按溶解性可分为和。

3、水溶性维生素主要包括和VC。

4、脂脂性维生素包括为、、和。

三、简答题1、简述B族维生素与辅助因子的关系。

【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维生素:维持生物正常生命过程所必需,但机体不能合成,或合成量很少,必须食物供给一类小分子有机物。

二、填空题 1、辅因子;2、水溶性维生素、脂性维生素;3、 B族维生素;4、 VA、VD、VE、VK;三、简答题 1、V 需要该因子的酶生化作用有机辅因子名称及符号 B 1脱羧酶转移羧基 TPP(焦磷酸硫胺素) B 2FMN(黄素单核苷酸)氧化酶传递氢(电子) FAD(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 CoA-SH(CoA) B 3酰化酶转移酰基 acylcarrier protein (ACP) (酰基载体蛋白) +NAD(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CoⅠ) B 5各种脱氢酶传递氢(电子) +NADP(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CoⅡ) B 6转氨酶、脱羧酶转移氨基 PLP(磷酸吡哆醛/胺PMP) B 7各种羧化酶参与CO固定 2BCCP(生物素羧基载体蛋白) B 11转移甲基、亚甲基一碳单位代谢的各种酶类亚胺甲基、甲酰基 FH或THFA(四氢叶酸) 4B 12变位酶转移甲基脱氧腺苷钴胺素生物氧化一、名词解释1.生物氧化2.呼吸链3.氧化磷酸化4. P/O比值二、填空题1.生物氧化是____ 在细胞中____,同时产生____ 的过程。

3.高能磷酸化合物通常是指水解时____的化合物,其中重要的是____,被称为能量代谢的____。

4.真核细胞生物氧化的主要场所是____ ,呼吸链和氧化磷酸化偶联因子都定位于____。

5.以NADH为辅酶的脱氢酶类主要是参与____ 作用,即参与从____到____的电子传递作用;以NADPH为辅酶的脱氢酶类主要是将分解代谢中间产物上的____转移到____反应中需电子的中间物上。

生物化学名词解释(必考)期末考试复习

生物化学名词解释(必考)期末考试复习

生物化学名词解释(必考)期末考试复习生物化学名词解释(必考)期末考试复习名词解释1、基因组:单倍体细胞中的全套染色体为一个基因组,或是单倍体细胞中的全部基因为一个基因组。

2、基因簇:基因家族中的各成员紧密成簇排列成大串的重复单位,定于染色体的的特殊区域,属于同一个祖先的基因扩增产物。

3、基因家族:真核细胞中,许多相关的基因常按功能成套组合,被称为基因家族。

4、基因探针:带有可检测标记(如同位素、生物素或荧光染料等)的一小段已知序列的寡聚核苷酸。

可通过分子杂交探测与其序列互补的基因是否存在。

5、基因敲除:指一种遗传工程技术,针对某个序列已知但功能未知的序列,改变生物的遗传基因,令特定的基因功能丧失作用,从而使部分功能被屏蔽,并可进一步对生物体造成影响,进而推测出该基因的生物学功能。

6、基因芯片:利用原位合成法或将已合成好的一系列寡核苷酸探针分子以预先设定的排列方法固定在固相支持介质表面,形成高密度寡核苷酸序列,并与样品杂交,通过检测杂交信号的强度及分布来进行分析。

7、断裂基因:在基因内部插入不编码序列使一个完整的基因分隔成不连续的若干区段的基因称为断裂基因。

8、调节基因:编码那些参与基因表达调控的RNA和蛋白质的特异性DNA序列。

9、操纵基因:是操纵子中的控制基因,在操纵子上一般与启动子相邻,通常处于开放状态,使RNA聚合酶能够通过它作用于启动子而启动转录。

10、看家基因:是一类典型的结构基因,维护细胞基本功能所必需,在所有有机体的细胞中表达。

其中一部分基因序列比较保守。

11、结构基因:编码蛋白质或RNA的基因。

12、假基因:具有与功能基因相似的序列,但由于有许多突变以致失去了原有的功能,所以假基因是没有功能的基因,常用ψ表示。

13、端粒:线状染色体末端的DNA重复序列。

14、端粒酶:在细胞中负责端粒的延长的一种酶,是基本的核蛋白逆转录酶,可将端粒DNA 加至真核细胞染色体末端。

15、反义链:在基因的DNA双链中,转录时作为mRNA合成模板的那条单链。

生物化学复习参考

生物化学复习参考

生物化学复习参考生物化学复习参考名词解释(10*3)5、增色效应:核酸变性后,双螺旋解体,碱基堆积不存在,藏于螺旋内部的碱基暴露出来,使得变性后的DNA对260nm紫外光的吸光率比变性前明显升高,这种现象称为增色效应。

6、减色效应:变性的核酸复性后,其溶液的A260值减小,最多可减小至变性前的A260值,这种现象程减色效应7、分子杂交:热变性的DNA单链,在复性时并不一定与同源DNA互补链形成双螺旋结构,它也可以与在某些区域有互补序列的异源DNA单链形成双螺旋结构,这样形成的新分子为杂交DNA分子。

9、酸碱催化:狭义的酸碱催化就是H+离子或OH-离子对化学反应速度表现出的催化作用。

在生物体内进行的酶促反应,H+和OH-直接作用相当弱。

广义酸碱催化是指在酶促反应中组成酶活性中心的极性基因,可作为酸或碱通过瞬间向底物提供质子或从底物分子抽取质子,相互作用而形成过渡态复合物,使活化能降低,加速反应进行。

11、亲核催化:指酶分子中具有非共用电子对的亲核基团攻击底物分子中具有部分正电性的原子,并与之作用形成共价键而产生不稳定的过渡态中间物,活化能降低。

13、变构酶:也称别构酶,指某些酶分子表面除活性中心外,还有和底物以外的某种或某些物质特异结合的调节中心,当调节物结合到此中心时,引起酶分子构象变化,导致酶活性改变,这类酶称为变构酶。

15、诱导酶:指细胞中加入特定诱导物后诱导产生的酶,含量在诱导物存在下显著提高,这种诱导物往往是酶的底物或底物类似物。

18、转录:是遗传信息从DNA流向RNA的过程。

即以双链DNA 中的确定的一条链为模板,以A TP、CTP、GTP、UTP四种核苷三磷酸为原料,在RNA聚合酶催化下合成RNA的过程。

19、逆转录:指在RNA模板上合成出与其碱基顺序相对应的DNA的过程。

22、半不连续复制:DNA复制时,前导链上DNA的合成是连续的,后随链上是不连续的,故称为半不连续复制。

25、反密码子:指tRNA反密码子环中的三个核苷酸的序列,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通过碱基配对,识别并结合到mRNA的特殊密码上。

生化简答题与名词解释

生化简答题与名词解释

生物化学(仅供参考)简答题:一、蛋白质的二级结构,主要有哪几种?答:二级结构既肽链主链的局部构象,尤其是那些有规律的周期性的结构,其中有一些非常的稳定,而且在蛋白质中广泛存在,常见的二级结构包括α-螺旋、β–折叠、β–转折,另外把那些没有规律性的局部构象称为无规则卷曲。

二:何为蛋白质的两性电离?答:蛋白质是两性电解质,在蛋白质分子中可解离的基团除再每条肽链上的氨基末端和羧基的末端外,还有肽链侧链上那些可电离的基团。

蛋白质分子在溶液中是解离成正离子还是解离成负离子,既取决于其分子上酸性基团还是碱性基团的多少以及俩者的相对比例,同时还受该溶液PH值影响。

在酸性较强的溶液中,碱性基团被抑制,则蛋白质分子解离成正离子,带正电荷,在碱性较强的溶液中,碱性基团解离被抑制,则蛋白质分子解离成负电荷,带负电。

这种现象被称为蛋白质的俩性电离。

三、简述DNA双螺旋结构的特点?答:1、两个链平行,核苷酸绕同轴但方向相反。

2、磷酸脱氧核糖主链位于螺旋的外侧,碱基位于螺旋内侧。

3、每10个核苷酸螺旋上升一圈,螺距3.4nm直径2nm。

4、两条链之间形成氢键有碱基互补配对规律5、双螺旋稳定性氢键与碱基堆积力。

四、蛋白质的α-螺旋结构?答:是单股右手螺旋,主链由-C-Cα、-N-重复构成,在螺旋的内侧,侧链在氨基酸侧链,在螺旋外侧,每个螺距5.4nm ,含3.6个氨基酸残基。

五、生物体内RNA种类以及功能?答:RNA有rRNA、tRNA 和mRNA三种。

rRNA与蛋白质构成核蛋白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tRNA携带、运输活化的氨基酸;mRNA是蛋白质合成的模板,三种RNA均参与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六、比较DNA与RNA在分子组成和结构的异同点?答:相同点:分子组成都含有碱基、戊糖和磷酸,碱基A、G、C。

分子结构上单核苷酸是基本结构单位,并以3′5′-磷酸二脂键相连成一级结构。

不同点:比较项目DNA RNA化学组成戊糖脱氧核糖核糖碱基AGCT AGCU分子结构二级结构的双螺旋,真核生物三级结构为核小体RNA为单链发夹形结构tRNA的二级结构为三叶草型结构,三级结构为倒L型细胞内分布细胞核其次为线粒体细胞浆其次为细胞仁生理功能遗传信息的储存与传递遗传信息传递参与蛋白质合成七、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答:在底物浓度较低时,反应速度随着底物浓度的提高而加快,两者成正比例关系;此后,随着底物浓度继续提高,反应速度还在加快,但是变化幅度越来越小,不再成正比例关系;最后,即使底物浓度在提高,反应速度也已经基本不变。

生物化学期末复习(简答、名词解释)

生物化学期末复习(简答、名词解释)

⽣物化学期末复习(简答、名词解释)⽣物化学期末复习(简答、名词解释)1. 什么是物质代谢?什么是能量代谢?⼆者之间的关系如何?答:物质代谢:研究各种⽣理活性物质(如糖、蛋⽩质、脂类、核酸等)在细胞内发⽣酶促反应的途径及调控机理,包含旧分⼦的分解和新分⼦的合成;能量代谢:研究光能或化学能在细胞内向⽣物能(ATP)转化的原理和过程,以及⽣命活动对能量的利⽤。

能量代谢和物质代谢是同⼀过程的两个⽅⾯,能量转化寓于物质转化过程之中,物质转化必然伴有能量转化。

2. 中间代谢:消化吸收的营养物质和体内原有的物质在⼀切组织和细胞中进⾏的各种化学变化称为中间代谢。

3. 呼吸商(respiratory quotient 简称RQ):指⽣物体在同⼀时间内,释放⼆氧化碳与吸收氧⽓的体积之⽐或摩尔数之⽐,即指呼吸作⽤所释放的CO2 和吸收的O2 的分⼦⽐。

4. ⾃养型⽣物:为能够利⽤⽆机物合成有机物的类型,⼜分为光合⾃养——绿⾊植物,和化能⾃养——硝化细菌等。

5. 异养型⽣物:不能⾃⼰合成有机物,必须依靠⾃养⽣物制造的有机物⽣存。

6. 简述活体内实验及其意义。

答:1)⽤整体⽣物材料或⾼等动物离体器官或微⽣物细胞群体进⾏中间代谢实验研究称为活体内实验,⽤“in vivo”表⽰。

2)活体内实验结果代表⽣物体在正常⽣理条件下,在神经、体液等调节机制下的整体代谢情况,⽐较接近⽣物体的实际。

7. 活体外实验:⽤从⽣物体分离出来的组织切⽚,组织匀浆或体外培养的细胞、细胞器及细胞抽提物进⾏中间代谢实验研究称为活体外实验,⽤“in vitro”表⽰。

8. 简述代谢途径的探讨⽅法答:1)代谢平衡实验;2)代谢障碍实验(代谢途径阻断实验);3)使⽤抗代谢物;4)代谢物标记追踪实验;5)测定特征性酶;6)核磁共振波谱法。

9. 简述糖的⽣理功能答:1)作为⽣物体的结构成分;2)作为⽣物体内的主要能源物质;3)在体内转变为其他物质;4)作为细胞识别的信息分⼦。

生物化学:名词解释&简答题

生物化学:名词解释&简答题

名词解释1、等电点(PI):在某一pH的溶液中,氨基酸或蛋白质解离成阳离子和阴离子的趋势或程度相等,成为兼性离子,呈电中性,此时溶液的pH称为该氨基酸或蛋白质的等电点。

2、模体(序)(motif):在蛋白质分子中,有两个或三个具有二级结构的肽段在空间上相互接近,形成一个具有特殊功能的空间结构,称为motif3、结构域(domain):在多肽链上相邻的模序结构紧密联系,形成二个或多个在空间上可以明显区别的局部区域,各自行使其功能。

4、DNA变性:在一定理化因素作用下,DNA双螺旋的空间构象破坏解体,但其一级结构仍完整的现象称变性。

5、DNA复性:变性DNA经过一定处理重新形成双螺旋DNA的过程称复性。

6、Tm值:融解温度,在DNA发生热变性时,紫外光吸收值达到最大值50%时的温度称为融解温度(Tm值)。

在Tm值时,DNA分子内50%的双螺旋结构被解开。

7、Km:米氏常数,单底物反应中酶与底物可逆地生成中间产物和中间产物转化为产物这三个反应的速度常数的综合,是酶的特征性常数之一,其值等于反应速度为最大速度一半时的底物浓度。

8、酶的竞争性抑制作用:有些抑制剂与酶的底物结构相似,可与酶的底物竞争酶的活性中心,从而阻断酶与底物结合形成中间产物。

由于抑制剂与酶的结合是可逆的,抑制程度取决于抑制剂与酶的相对亲和力和与底物浓度的相对比例,这种作用称为竞争性抑制。

9、同工酶(Isoenzyme):具有相同催化作用,但酶分子结构,理化性质和免疫学性质不同的一类酶。

10、糖酵解(glycolysis):在缺氧状况下,葡萄糖或糖原分解为乳酸的过程称为糖酵解。

11、乳酸循环(Cori cycle):在肌肉中葡萄糖经酵解生成乳酸,乳酸经血循环运到肝脏,肝脏又将乳酸异生成葡萄糖,葡萄糖释放释入血液后又被肌肉摄取,这种代谢循环途径称为乳酸循环。

12、三羧酸循环(tricarboxylic acid cycle):由活性二碳化合物(乙酰CoA)与草酰乙酸缩合成柠檬酸开始,以四次脱氢、二次脱羧再生成草酰乙酸完成循环反应过程,成为三羧酸循环,又称kerb 循环和柠檬酸循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章糖代谢1. 什么是物质代谢?什么是能量代谢?二者之间的关系如何?答:物质代谢:研究各种生理活性物质(如糖、蛋白质、脂类、核酸等)在细胞内发生酶促反应的途径及调控机理,包含旧分子的分解和新分子的合成;能量代谢:研究光能或化学能在细胞内向生物能(ATP)转化的原理和过程,以及生命活动对能量的利用。

能量代谢和物质代谢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能量转化寓于物质转化过程之中,物质转化必然伴有能量转化。

2. 中间代谢:消化吸收的营养物质和体内原有的物质在一切组织和细胞中进行的各种化学变化称为中间代谢。

3. 呼吸商(respiratory quotient 简称 RQ):指生物体在同一时间内,释放二氧化碳与吸收氧气的体积之比或摩尔数之比,即指呼吸作用所释放的 CO2 和吸收的 O2 的分子比。

4. 自养型生物:为能够利用无机物合成有机物的类型,又分为光合自养——绿色植物,和化能自养——硝化细菌等。

5. 异养型生物:不能自己合成有机物,必须依靠自养生物制造的有机物生存。

6. 简述活体内实验及其意义。

答:1)用整体生物材料或高等动物离体器官或微生物细胞群体进行中间代谢实验研究称为活体内实验,用“in vivo”表示。

2)活体内实验结果代表生物体在正常生理条件下,在神经、体液等调节机制下的整体代谢情况,比较接近生物体的实际。

7. 活体外实验:用从生物体分离出来的组织切片,组织匀浆或体外培养的细胞、细胞器及细胞抽提物进行中间代谢实验研究称为活体外实验,用“in vitro”表示。

8. 简述代谢途径的探讨方法答:1)代谢平衡实验;2)代谢障碍实验(代谢途径阻断实验);3)使用抗代谢物;4)代谢物标记追踪实验;5)测定特征性酶;6)核磁共振波谱法。

9. 简述糖的生理功能答:1)作为生物体的结构成分;2)作为生物体内的主要能源物质;3)在体内转变为其他物质;4)作为细胞识别的信息分子。

10. 糖的分解途径有哪些?答:糖酵解、糖的有氧氧化、磷酸戊糖途径11. 简述血糖中糖的来源?答:食物中多糖的消化吸收;乳酸、氨基酸、甘油等物质的糖异生;自身糖原的降解。

12. 糖酵解:是将葡萄糖转变成乳酸并同时生成 ATP 的一系列反应,是一切有机体中都存在的葡萄糖降解途径。

13. 简述糖酵解的过程答:1)己糖磷酸酯的生成:葡萄糖→果糖-1,6-二磷酸2)丙糖磷酸的生成(磷酸己糖的裂解):果糖-1,6-二磷酸→2 分子磷酸丙糖3)丙酮酸的生成:甘油醛-3-磷酸→丙酮酸4)乳酸的生成:丙酮酸→乳酸14. 简述糖酵解的特征答:1)反应部位在胞液2)不需氧的产能过程(底物水平磷酸化)1 G→2 ATP,Gn(G)→3 ATP3)终产物乳酸:释放入血,进入肝脏代谢;分解利用;乳酸循环。

4)有 3 步不可逆反应反应不可逆15.简述调节糖酵解过程的关键酶及其调节方式答:三个关键酶:己糖激酶、果糖磷酸激酶、丙酮酸激酶。

二种调节方式:变构调节、共价修饰调节。

16. 糖的有氧氧化:生物体在有氧条件下,将葡萄糖(糖原)降解为CO2和H2O 并产生能量ATP的过程。

17. 简述糖的有氧氧化的反应过程答:第一阶段:葡萄糖→→丙酮酸(胞液)第二阶段:丙酮酸→→乙酰 CoA (线粒体)第三阶段:乙酰 CoA →→ CO2 + H2O + ATP(三羧酸循环)(线粒体)18. 三羧酸循环(Tricarboxylic acid Cycle, TAC):指乙酰 CoA 和草酰乙酸缩合生成含三个羧基的柠檬酸,反复进行脱氢脱羧,又生成草酰乙酸的重复循环反应的过程。

19. 糖酵解过程中产生的NADH+H+ 通过什么途径进入线粒体?产物分别是什么?答:糖酵解过程中产生的NADH+H+ 分别通过磷酸甘样穿梭系统和丙酮酸穿梭系统进入线粒体,分别产生FADH2 和NADH+H+ 进入呼吸链。

20. 简述三羧酸循环的反应特点答:循环一周氧化 1 分子乙酰 CoA;脱氢 4 次(2H) ——3(NADH+H+)、1(FADH2);2 次脱羧(2 CO2)。

关键酶:柠檬酸合酶;异柠檬酸脱氢酶;α-酮戊二酸脱氢酶系。

循环的中间产物:--起催化剂作用,本身无量的变化;--不能直接通过循环氧化为 CO2 和H2O;--可参与其他代谢反应,为保证循环而需补充21. 简述有氧氧化的生理意义答:有氧氧化是机体获得能量的主要方式三羧酸循环是体内糖、脂肪和蛋白质三大营养物质分解代谢的最终代谢通路三羧酸循环是三大物质代谢相互联系的枢纽22. 请计算葡萄糖有氧氧化生成的 ATP第一阶段:葡萄糖→2 丙酮酸葡萄糖→葡萄糖-6-磷酸 -1果糖-6-磷酸→果糖-1,6-二磷酸 -12*甘油醛-3-磷酸→2*甘油酸-1,3-二磷酸 2 NAD+ 2x2.5 或 2x1.52*甘油酸-1,3-二磷酸→2*甘油酸-3-磷酸 2x12*烯醇式丙酮酸磷酸→2*丙酮酸 2x1共生成:5 或 7 ATP第二阶段:2*丙酮酸→ 2*乙酰CoA NAD+ 2*2.5第三阶段:三羧酸循环2*异柠檬酸→2*α-酮戊二酸 NAD+ 2*2.52*α-酮戊二酸→2*琥珀酰 CoA NAD+ 2*2.52*琥珀酰CoA →2*琥珀酸 2*12*琥珀酸→2*延胡索酸 FAD 2*1.52*苹果酸→2*草酰乙酸 NAD+ 2*2.5共生成:20 ATP全过程共生成:30或32 ATP。

23. 磷酸戊糖途径(胞液):葡萄糖-6-磷酸→→核糖-5-磷酸 + NADPH第一阶段:氧化反应—葡萄糖-6-磷酸脱氢、脱羧生成 NADPH、CO2第二阶段:非氧化阶段——一系列基团的转移24. 葡糖-6-磷酸→核酮糖→甘油醛-3-磷酸和果糖-6-磷酸进入酵解途径。

因此,磷酸戊糖途径也称磷酸戊糖旁路。

25. 磷酸戊糖途径的生理意义答:产生核糖-5-磷酸,为核酸合成提供磷酸核糖产生 NADPH+H+①作为供氢体参与脂肪酸及胆固醇等合成②是谷胱甘肽还原酶的辅酶③作为羟化酶系的辅酶,参与生物转化26. 简述糖异生的概念、反应部位及原料答:概念:从非糖化合物转变为葡萄糖或糖原的过程部位:主要在肝、肾细胞的胞浆及线粒体原料:主要有乳酸、甘油、生糖氨基酸等27. 糖异生的关键酶答:丙酮酸羧化酶;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果糖-1,6-二磷酸酶;葡萄糖-6-磷酸酶。

28. 底物循环:作用物的互变分别由不同酶催化其单向反应,这种互变循环称之为底物循环。

29. 简述糖异生的生理意义答:1)保证饥饿情况下血有糖浓度的相对恒定2)糖异生作用有利于乳酸的回收利用3)协助氨基酸的分解代谢4)有助于维持酸碱平衡30. 糖原储存的主要器官及其生理意义答:1)肌肉:肌糖原,180~300 g,主要供肌肉收缩所需 2)肝脏:肝糖原,70~100 g,维持血糖水平31. 糖原的合成:由葡萄糖合成糖原的过程,主要在主要在肝脏、肌肉细胞的胞浆中进行。

32. 简述糖原合成的特点答:1)糖原合成酶催化的反应需要引物(多聚葡萄糖)2)糖原合成酶是关键酶3)分枝酶形成分枝4)每增加一个葡萄糖,消耗 2 ~Pi5)UDP-Glc 是葡萄糖的供体(葡萄糖的活性形式)6)糖原合成全过程是在细胞质中进行33. 糖原的分解:指肝糖原分解成为葡萄糖的过程,在肝细胞的胞浆进行。

34. 糖原分解的特点答:磷酸化酶是关键酶,磷酸化酶只作用于α-1,4 糖苷键,磷酸化酶催化至距α-1, 6 糖苷键 4 个葡萄糖单位时作用停止;脱支酶转移 3 个葡萄糖基至邻近糖链末端,并水解α-1, 6 糖苷键生成游离葡萄糖;糖原分解全过程在胞质中进行。

35. 简述血糖的去路答: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并提供能量;合成糖原;转变成脂肪、氨基酸、核糖等;随尿排出体外。

36.什么是新陈代谢?它有什么特点?什么是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答:1)物质代谢指生物利用外源性和内源性构件分子合成自身的结构物质和生物活性物质,以及这些结构物质和生物活性物质分解成小分子物质和代谢产物的过程。

2)能量代谢指伴随着物质代谢过程中的放能和需能过程。

37.糖类物质在生物体内起什么作用?答:糖类可作为:供能物质,合成其它物质的碳源,功能物质,结构物质。

38.什么是糖异生作用?有何生物学意义?答:糖异生作用是指非糖物质转变为糖的过程。

动物中可保持血糖浓度,有利于乳酸的利用和协助氨基酸的代谢;植物体中主要在于脂肪转化为糖。

39.什么是磷酸戊糖途径?有何生物学意义?答:是指从6-磷酸葡萄糖开始,经过氧化脱羧、糖磷酸酯间的互变,最后形成6-磷酸果糖和3-磷酸甘油醛的过程。

其生物学意义为:产生生物体重要的还原剂-NADPH;供出三到七碳糖等中间产物,以被核酸合成、糖酵解、次生物质代谢所利用;在一定条件下可氧化供能。

40.三羧酸循环的意义是什么?糖酵解的生物学意义是什么?答:1)三羧酸循环的生物学意义为:大量供能;糖、脂肪、蛋白质代谢枢纽;物质彻底氧化的途径;为其它代谢途径供出中间产物。

2)糖酵解的生物学意义为:为代谢提供能量;为其它代谢提供中间产物;为三羧酸循环提供丙酮酸。

41.ATP是磷酸果糖激酶的底物,但高浓度的ATP却抑制该酶的活性,为什么?答:因磷酸果糖激酶是别构酶,ATP是其别构抑制剂,该酶受ATP/AMP比值的调节,所以当ATP浓度高时,酶活性受到抑制。

42.三羧酸循环必须用再生的草酰乙酸起动,指出该化合物的可能来源。

答:43.核苷酸糖在多糖代谢中有何作用?答:核苷酸糖概念;作用:为糖的载体和供体,如在蔗糖和多种多糖中的作用极限糊精44.EMP途径:又称糖酵解或己糖二磷酸途径,是细胞将葡萄糖转化为丙酮酸的代谢过程45.HMP途径:葡萄糖经过几步氧化反应产生核酮糖-5-磷酸和CO2 核酮糖-5-磷酸发生同分异构化或表异构化而分别产生核糖-5-磷酸和木酮糖-5-磷酸上述各种戊糖磷酸在无氧参与的情况下发生碳架重排,产生己糖磷酸和丙糖磷酸。

46.TCA循环:丙酮酸氧化脱羧生成乙酰辅酶A,乙酰辅酶A在三羧酸循环(TCA)彻底进行氧化生成CO2+H2O和ATP47.回补反应:酶催化的,补充柠檬酸循环中间代谢物供给的反应,例如由丙酮酸羧化酶生成草酰乙酸的反应。

48.糖异生作用:由简单的非糖前体转变为糖的过程。

糖异生不是糖酵解的简单逆转。

虽然由丙酮酸开始的糖异生利用了糖酵解中的七步进似平衡反应的逆反应,但还必需利用另外四步酵解中不曾出现的酶促反应,绕过酵解过程中不可逆的三个反应。

49.有氧氧化:系指糖、脂肪、蛋白质在氧的参与下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大量能量,供二磷酸腺苷再合成三磷酸腺苷。

50.无氧氧化:指在缺氧或供氧不足的情况下,组织细胞内的糖原,能经过一定的化学变化,产生乳酸和水或乙醇和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一部分能量的过程,也称糖酵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