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斯福新政公开课(1)

合集下载

《罗斯福新政》精品课件1

《罗斯福新政》精品课件1
——1933.3.12罗斯福第一次“炉边谈话”
3月13日人们开始排起长龙 到银行存钱,4月银行存款额超 过了提取额。大约13500多家银 行复业,纽约股票交易所也重新 响起了电锣声,道琼斯股票行情 发报机传出了这样的一句话: “幸福的日子又来到了!”
《罗斯福新政》精品课件1
《罗斯福新政》精品课件1
2、1929年10月下旬,美国股票突然暴跌,一场空前的经济大 危机席卷了美国以及_整__个__资__本__主__义__世界。从1929年到_1_9_3_3_年, 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产量下降,贸易额减少2/3。大量企业 破产,银行倒闭,失业人数激增。
3、1933年,罗斯福就任总统,宣布实施新政,采用国__家__干__预___ 手段来扭转经济形势。主要内容:(1)整顿金融体系:通过 《__紧__急__银__行__法__案__》,对银行业进行整顿,恢复银行信用(2) 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通过《_国__家__工__业__复__兴__法_》,规定公平
合作探究一 1929-1933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福特汽车的生产线
建筑业
2、图示:经济危机发生的原因
根 生产社会化
生产资料私有制

生产力
不适应
生产关系


资本家盲目 扩大再生产
直 接 原 因
过度的贫富
产品总供给





大于



社会总购买力 剩
差距
全国性股票投机活动
股市崩溃
银行倒闭
企业破产
工人失业
果试验失败,就再试行一种办法,最重要的是要进行
试验。
──罗斯福
信念坚定 爱国为民 乐观自信 改革创新

第13课《罗斯福新政》【初中历史教学课件】(1)

第13课《罗斯福新政》【初中历史教学课件】(1)

第13课《罗斯福新政》【初中历史教学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罗斯福新政》,这是历史教材第四章第二节的内容。

我们将详细探讨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背景,以及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实施的一系列政策,旨在恢复美国经济和政治秩序。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对美国及全球的影响,理解罗斯福新政产生的背景。

2. 使学生掌握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和实施效果,认识到其在美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3.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激发他们对历史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罗斯福新政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效果。

教学重点:经济大危机的背景、罗斯福新政的主要政策及其对美国历史的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经济大危机时期的社会现象,引发学生对当时情况的关注,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详细讲解经济大危机的背景,引导学生认识罗斯福新政产生的必然性。

接着分析罗斯福新政的主要政策,如“新政三R”(复兴、救济、改革)等,以及这些政策对美国经济和政治的影响。

3.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模拟当时美国政府决策者,讨论如何解决经济危机。

4.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和PPT,讲解与分析罗斯福新政的典型例题。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教材后的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经济大危机背景2. 罗斯福新政复兴救济改革3. 罗斯福新政的影响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学生结合教材和课堂讲解,分析罗斯福新政对经济危机的解决效果,并谈谈自己的看法。

2. 答案:要求学生从经济、政治、社会等多方面进行分析,给出自己的观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是否成功引导学生认识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内容及其影响,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评价能力是否有所提高。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深入了解罗斯福新政在美国历史中的地位,以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专题六二罗斯福新政市公开课一等奖课件名师大赛获奖课件

专题六二罗斯福新政市公开课一等奖课件名师大赛获奖课件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结束
[材料三] 罗斯福新政期间,一些人激烈地抨击罗斯福,说 他“叛变了他的阶级”,其举措是“淡红色的社会主义”。
——据黄安年《美国社会经济史论》 (3)据材料三,说明反对者抨击罗斯福的依据。 [教你读史] 抓住“社会主义”等关键词进行分析。 [提示] 新政借鉴了社会主义国家管理经济的某些做法, 采取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新政中一些维护普通民众权益的 措施损害了资本家的利益。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结束
题组一 实干家罗斯福和施行新政
1.批评家往往说他“是独裁者,是个革命家,是会彻底推翻
美国现行政治制度的”。这位被称为是“独裁者”的美国
总统是
()
A.罗斯福 B.尼克松 C.里根 D.克林顿
解析:面对经济危机,罗斯福实行新政,由于行政权扩
大,对三权分立的民主制度构成了一定的冲击,因此被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结束
一、罗斯福新政成功的原因
因素
原因
时代潮流 新政顺应了时代的要求,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客观要求
美国有着雄厚的经济实力,使罗斯福政府有能力干预 经济实力
国家经济,如给予农民大量补贴、兴建公共工程等
美国独立战争以来形成的民主传统为新政的实施提 民主传统
供了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20 世纪 30 年代,国家干预经济和运用财政政策调整 理论依据 经济成为美国经济学界的强大思潮,为罗斯福新政提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结束
[材料二] 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 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 旧民主秩序的新运用。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第六单元18课《罗斯福新政》公开课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第六单元18课《罗斯福新政》公开课优秀教学案例
3.通过罗斯福新政的学习,培养学生对公平、正义、共享等价值观的认同,关注民生问题。
4.使学生明白改革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激发学生敢于创新、勇于实践的精神风貌。
5.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关注国家命运,为我国的发展献计献策。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以情境导入法,通过展示经济大萧条时期的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美国人民的生活困境,引发学生对罗斯福新政的兴趣。
(二)讲授新知
1.教师详细讲解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原因、过程和影响,包括金融改革、工业复兴、农业调整、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等方面。
2.以案例分析法,对罗斯福新政中的重要事件和.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罗斯福新政的原因、过程和结果,培养学生的史论结合能力。
2.创设模拟情境,如让学生扮演罗斯福政府官员、企业老板、普通民众等角色,进行情景模拟,使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内容和影响。
3.利用多媒体技术,如PPT、Flash等,制作生动直观的课件,展示罗斯福新政实施过程中的重要事件和成果,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4.结合地图、时间轴等工具,帮助学生理清罗斯福新政的发展脉络,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罗斯福新政对美国社会的影响有哪些?对其后续发展有何启示?”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2.学生分工合作,搜集资料、整理观点,共同完成讨论任务。
3.各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其他小组成员可进行评价和补充,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罗斯福新政的主要特点和影响。
五、案例亮点
1.情景创设:本节课通过展示经济大萧条时期的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美国人民的生活困境,引发学生对罗斯福新政的兴趣。这种情境导入法使得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和必要性,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初中历史罗斯福新政公开课一等奖优秀课件

初中历史罗斯福新政公开课一等奖优秀课件

以工代赈、社会 福利 复兴工业、农业 除旧立新,新在 何处?
新政的结 果
◘ 银行业重新焕发了生机 ◘ 工业生产逐渐恢复;劳资矛盾有所缓
和 ◘ 农民收入增加,农产品生产得以恢复 ◘ 提供工作机会,降低失业率;退休人
员获得养老金、失业者获得失业金、 残疾人和子女年幼的母亲获得补助
美国经济 逐渐摆脱危机
——罗斯福
1935的《社会保障法》:政府实行养老金和失业 保险制度,对儿童、残疾人、无谋生能力者提供救 济。
新政的措 施
田纳西水利工程中的水 坝
旧金山金门大 桥
新政的措 施
3R政策
救济(Relief)
复兴 (Recovery)
改革(Reform)
这些新政措施都是由国家实施 的。
特点: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 指导
新政的背 景
当时有人有100 美元,却想买一 辆福特汽车,该
怎么办?
银行破产
银行贷款 分期付款
不够还银行 贷款,怎么
办?
股市崩溃
股票投 机
赚钱还贷
生产更多商品
促进生产发 展
生产降低、 工人失业、 农民破产
购买更多商 品
生产相对过 剩
购买力提高 生活水平提

购买力下降
新政的措 施
寻危局表现 探新政举措
3月13日人们开始排起长龙到银行存钱,4月银
行存款额超过了提取额。大约13500多家银行复业,
纽约股票交易所也重新响起了电锣声,道琼斯股票
行情发报机传出了这样的一句话:“幸福的日子又
来到了!”
新政的措 施
措施二: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1933年《国家工业复兴法》:由政府调节工业生 产中的问题,各个工业企业制订本行业的公平经营规章, 规章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产品价格、销售市场的分 配……凡是接受法规的企业,一律发给印有“我们尽我 们的职责”的蓝鹰标志。1935年《全国劳工关系法》: 重申工人的权利,;雇主不得拒绝与工人进行集体谈判, 并根据该法成立了劳工关系委员会。1938年《公平劳动 标准法》:规定了企业工人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规定 每周工作40小时,最低工资每小时1美元。还禁止雇用 16岁以下的童工。

人教版(部编)九年级下册历史《第13课罗斯福新政》课件公开课(1)

人教版(部编)九年级下册历史《第13课罗斯福新政》课件公开课(1)
没有。因为“新政”没有消灭资本主义私有 制度,所以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国家的不治 之症,会周期性爆发。
感悟认识:罗斯福新政有什么局限性? (局限性:资本主义不能从根本上消灭经济
危机)
全课小结:
经济大危机
时间: 1929——1933年 发源地: 美国
特点: 时间长、范围广、破坏大
影响: 广大劳动人民饥寒交迫,流离失所。 (重点) 引发政治危机。
罗斯福新政 (重点)
目的:在资本主义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 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以消除经济危机。
中心措施:对工业的调整,通过《国家工 业复兴法》 成效、评价:P23第五 段
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通过学习1929——1933年 的经济大危机,认识到它是资本主义历史上 最深刻、破坏性最大的危机。
在危机的沉重打击下,主要资本主义国 家各自寻找对策。美国通过罗斯福新政,使 危机在很大程度上得到缓和,为资本主义国 家继续向前发展开创了一条新的道路。罗斯 福也因此成为自林肯以来最受美国和世界公 众欢迎的总统而永载史册。但德国和日本就 没有这么幸运了,它们走上了另外一条道路, 下节课我们将研究德国、日本为摆脱危机寻 求了什么出路。
第13课 罗斯福新政
巴黎和会 华盛顿会议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这一体系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 国家之间的矛盾,但不可能长期维 持下去。
一、“繁荣”及其崩溃
“繁荣”一时的经济
1.相对稳定时期:1924——1929年
2.表现:经济“繁荣”一时
国民生产总值创历史新高, 许多工业部门出现高涨局面, 工厂的电气化程度大大增强, 一批新的电器开始进入家庭。
其他措施:整顿金融、 缩减农业 大力兴建公共工程
(一举多得)

高中政治3.1罗斯福新政全省一等奖公开课PPT

高中政治3.1罗斯福新政全省一等奖公开课PPT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例1】 罗斯福认为,拯救国家的希望在于迅速克服经济崩溃的 威胁。1933年3月6日,他命令所有银行关闭4天,并禁止支付和出口 黄金。3月9日,国会召开特别会议,并在4小时之内通过紧急银行法。 财政部根据紧急银行法采取迅速行动,立即恢复了企业界信心。到 4月的第一个星期,货币便有10亿美元以上回流到银行,储藏者已将 黄金送返联邦储备银行,财政部官员则只需发行少量新联邦储备货 币。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4.国际影响。 罗斯福新政对其他西方国家经济政策的制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美国实施新政期间,德国、瑞典等国也纷纷采取一系列国家干预 经济的措施。各国政府干预经济的实践催生了凯恩斯经济学。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例2】 罗斯福实施新政,所采取的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与美国 传统的自由放任思想相抵触,但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 意义。其意义在于( )
一二三
三、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1.国内影响。 (1)积极作用: ①缓解了美国原本十分尖锐的社会矛盾,使生产力得到恢复和发 展,维护了资本主义制度。 ②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国家与垄断组织相 结合的现代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得以形成。 (2)局限性: 罗斯福新政“以巨额财政赤字刺激经济发展”的方针为美国此 后连年加剧的通货膨胀和扩大的财政赤字播下了种子。实践证明, 罗斯福新政并没有找到彻底解决资本主义矛盾的灵丹妙药。 2.国际影响。 罗斯福新政对其他西方国家经济政策的制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①消除了危机对美国经济的破坏 ②缓解了美国尖锐的社会矛盾 ③使生产力得到恢复和发展 ④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一二三
一、罗斯福新政的背景 1929—1933年,爆发了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这次 危机的爆发,再次证明市场不是万能的。完全自由放任的政策使资 本主义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

统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3课罗斯福新政公开课一等奖优秀课件

统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3课罗斯福新政公开课一等奖优秀课件

100
1925年美国消费者分期付款比例
80
60
40
20
0 汽车
家具 收音机 钢琴 录音机 家用电器
材料三:1925年美国消费者分期付款比例
分期付款流行
• 材料四:
• 在1923年年底,在典型的美国城市中心镇,每三个家庭中就有两辆汽 车,林德夫妇和他们的调查者们访问了中心镇的123个工人家庭, 发现其中60个家庭都有汽车。而这60个家庭中,26户人家的住房 都非常简陋,调查者们认为有必要问问他们家中是否有洗澡盆,结 果他们发现26户人家中的21家都没有洗澡盆。汽车竟然比洗澡盆还 快进入了这些家庭。
400万美元
——据黄安年译:《1917-1939年的美国》P102-117
据材料一,概括政府的主要措施?
政府提供救济,为孤苦老人、贫苦儿童、失业者的生活给以保障。
小组合作探究
有人说,面对贫困者发放救济款要比大规模兴建工程更经济、更快 捷和更省钱。如果你是罗斯福你会更赞同哪一种方式?说一说为什 么?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 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领 会罗斯福“以工代赈”的新政举措 中所蕴含的政治智慧所在,提升 学生的人文素养,涵养家国情怀 意识。
③ —重生中迎接新生—
探究二: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0 1933年 1935年
美国国民总收入增长示意图
一个挽救了现代资本主义——罗斯福开创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一个挽救了现代社会主义——邓小平改革使中国走上特色社会主语道路
启示:1.要依据国情不断进行改革创新 2.关注民生,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 3.直面困难,大胆创新
板书设计
(1)背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缓解了社会矛盾;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美国法西斯势力,挽
救了美国民主制度。(间接)
三、起死回生(影响)
材料四 最先举起国家干预经济理论大旗的英国经济学家凯恩 斯在写给罗斯福的公开信中说:“我们把您任总统之 日作为一个新经济时代的开端。”
思考:根据材料概括罗斯福新政的深远影响?
(3)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时代时期。(深远影响)
材料一 材料:资本主义制度就像一棵出现枯枝烂叶的树一 样,激进分子说:“把它砍倒。”保守分子说:“不要 动它。”我则采取折衷的办法:“让我们把它修剪一下, 这样我们既不会失去老树干,也不会失去新枝。” ——罗斯福 结合材料归纳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什么,有什么局限性? 实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活动探究一:
同学们都是罗斯福的“智囊团”成员,请帮 总统出谋划策吧!!
活动过程:总统组、金融组、工业组、农业组、社会 保障组的智囊团成员通过共享、讨论探究成果。 请结合课本归纳出各个方面的现状及解决措施。
总统的困惑
—政策的选择
最好的经济是完全自由的市场经济, 20世纪 30年代的欧洲流行一种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 最好的政府是不干预经济的政府。 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即扩大政府 开支,实行财政赤字、刺激经济、维持繁荣 ----自由放任主义政策 --凯恩斯主义
C.推行救济措施获得民意支持 D.突破宪法规定扩大总统权力
没体现
3.1937年到1939年间,美国所有股票的价值几乎都贬了一半,企 业破产率上升了50%,国债翻了一倍,失业率比1931年的16.3% 还高出0.9%。据此,下列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
材料解读:1937-1939年美国经济衰退
A.评价罗斯福新政应忠于历史本真 A B .新政已完全摆脱经济大萧条状态 1937 年初实行财政紧缩政策,削减公共工
学以致用:
到1935年初,新政成为公众激烈抨击或热情支持 的焦点,当时美国社会各派别持有多种认识:
认识:全面干预经济;依据:整顿金融体系(或监督工业生产 ,调整农业生产,以工代赈等),损害了大资产阶级额利益等 对新政的认识
派别 保守派与大商 对新政“大笔开支”、“敲诈富人计划”和“社会主义”不满,批 认识:改革不彻底;依据:经济危机未能完全消除 业领袖 评政府抛弃自由政策,某些批评者一提到罗斯福的名字都觉得反感。 或缓和劳资矛盾有限,保障措施不全面。代表的资
知识结构
背景
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胡佛反危机措施的失败 整顿财政金融体系、复兴工业 调整农业、社会救济与公共工程 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的局部调整
罗 斯 福 新 政
内容 措施 特点 实质
影响
使美国渡过了经济大危机,缓和了社会矛盾(直接) 遏制了法西斯势力,挽救了美国民主制度(间接) 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迎来了国家垄断资 本主义时期(深远) 不能根除经济危机(局限性)
一:病入膏肓(背景)
经济危机后美国社 会流传的一则悲凉的幽 默话:你必须排队才能 挤到窗口跳下去。
是什么让20世纪30年代的美 国人绝望和恐惧?
经济危机后,胡佛政府的自由放任 政策加剧了美国的政治和经济危机
二:对症下药(措施)
“我之所以取得了令人瞩目 的成就,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我 拥有一个美国历史上独一无二 的的‘智囊团’并能充分地发 挥它的作用。”我的智囊团里 有大学教授、社会工作者、工 人活动家、律师、金融家等, 正是这批智囊人物,成为我作 出决策时的主要思想来源。
B
B.在新政中得以延续和扩大
C.体现了国家全面干预经济 D.赢得了美国民众广泛认可 材料无关
2.图1是有关罗斯福新政的漫画《农民围着罗斯福跳舞》(WPA:公 共事业振兴署;PWA:公共工程管理局;AAA:农业调整法案)该 漫画表明新政( ) A.完善了政府公共设施 B.解决了农民失业问题
C
材料解读:农业,公共工程管 理局,公共事业振兴署等围着 罗斯福跳舞 图1 ,罗斯福特新政, 得到了人民的支持
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 无法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 (局限性)
三、起死回生(影响)
材料二
1200 1000 800 600 400 200 0 国民生产总值(亿美元) 1929 1933 1935 1939
失业率图
思考:根据材料概括罗斯福新政取得的成果
(1)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谷,实现了恢复发展。(直接)
以工代赈
维护社会稳定
方式: 减少盲目生产, 调整工业生产《全国工业复兴法》 抑制经济过热,调整企业和 国家立法 防止盲目竞争 核 心 劳资关系,体现新政的新
突破口
胡佛政府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新政
经济理论 自由主义 凯恩斯主义 国家加强对经济干预 特点 自由放任 经济模式 私人垄断资本主义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三、起死回生(影响)
参考论题:
中美关系的变化和中国经济的发展影响中国的罗斯福新政研究 中国的罗斯福新政研究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 说明:其他论题只要言之有理亦可。
胡 佛
主要特点:
政府运用经济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积极干预。
特效药?
凯恩斯
问题
金 股市崩溃 融 银行倒闭
具体措施
整顿银行,颁布《紧急银行 法》
目的
恢复银行信用
工 业 农 业 社 会
生产过剩 企业破产 农产剩余 《农业调整法》调整农业生产、 维护农产品价格, 价格猛跌 减耕减产,政府补贴 促进农业复苏 失业剧增 建立社保体系、 《社会保险法》 增加就业,扩大内需、 矛盾重重 保护劳工权利、《全国劳工关系》 缓和劳资关系
罗斯福新政
大成中学
轮椅上的神话
指导老师:张旭霞 授课老师:杨岳生
•考纲要求
年份 2018 2017 2016 2015
• 考情分析
1)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 2)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 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考点
地区﹒题号 无 无 无
新 课 标 全 国 Ⅰ 卷 文 罗斯福新政——社会保障(失业保 综·34 险制度)
1.1929—1933年,在胡佛担任总统期间,美国政府公共工程开支达 7亿美元,是1900年以来到1929年总和2.5亿美元的近3倍;在此 期间37000英里的公路在联邦政府的资助下建成、国家公园增长 40%、国家森林面积扩大了250万英亩、亚利桑那州的胡佛水坝于 1930年动工等等。胡佛总统的这些做法( ) 材料解读:政府实行有限的干预 A.放弃了自由放任经济政策
紧急银行法是恢复银行信誉,克服金融危机 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促进工业发展
B.全国工业复兴法
C
C.社会保险法
规定社会福利政策,会让无功者不劳而获,打击 劳动者的积极性 是调节劳资关系,缓和社会矛盾
D.全国劳工关系法
6、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自罗斯福入主白宫伊始,中国人即倾注了对其新政的极大关切 全国卷开放性试题(42题)的解题方法 之情。从20世纪30年代初到40年代中期,人们对大洋彼岸这一改革 (一)先读设问,明确要求(中国的罗斯福新政研究” ,论题 潮的反应之热烈,评论之广泛,无论就广度还是深度而言,可以说 明确,阐述史论结合) 是空前的。六七十年代有关罗斯福新政的成果较为匮乏。八九十年 (二)浏览材料,理解主旨(中国人对罗斯福的研究有具阶段性) 代中国又出现研究罗斯福新政的“高潮期”。这些前人文字,虽不 (三)找关键词,提炼观点(中国人与罗斯福的研究的关系) 无可挑剔之处,但更多的仍是相当具有文献价值之作,其中有的还 (四)联系知识,论述充分(限定时空范围,运用阶段特征,阐 有相当可贵的学术和思想价值。 述阶段性的原因、表现、作用等多角度、分层次论证) ——摘编自杨玉圣《中国人的罗斯福新政观》 (五)逻辑严谨、讲究格式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中国的罗斯福新政研究”自拟论 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所拟论题明确,阐述史论结 合)
产阶级利益,劳工社会地位依然低下等。 社会主义政党以及其他激进组织一度激烈抨击罗斯福改革不彻底, 激进的左派 攻击财富仍然高度集中在少数人手中,他们对整个资本主义制度产 认识:度过经济危机,经济恢复;生活水平 生怀疑。
多数民众
提高,缓和社会矛盾、遏制法西斯势力; 。 新政提高弱势群体地位,广大中下层民众对新政热情欢呼与讴歌,
论题: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影响中国的罗斯福新政研究(2分)
阐述:30年代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重视经济建设。二战时期, 中美同为世界反法西斯同盟,两国关系密切。罗斯福新政干预经济的手段以及取 得的成效,引起国人的重视,提高了国人对罗斯福新政研究的热情。(3分)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的冲突,中美两国在政治与意识形 态领域严重对抗,加之“左”倾思潮漫延,这一时期中国人对罗斯福新政的研究 寥寥无几。(3分) 20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中美建交,中美关系不断发展;同时中国实行改革开放 ,大力发展经济,进一步推动了对罗斯福新政的研究,出现“高潮期”。(3分) 总之,中国的罗斯福新政研究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不同时期的研究状况与国 内外政治环境以及中国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1分)
起死回生(评价) 三、起死回生(影响)
材料三 新政所采取的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公众对美国民
主制度的信心,由于经济逐渐复兴,人民生活好转,社会矛盾缓和, 社会趋于稳定,美国国内一度出现的法西斯组织没有了市场,美国 的自由民主制度不仅没有被破坏,且得到了巩固,所以新政遏制了 美国法西斯势力,使美国避免像德、日、意等国那样在危机的影响 下走上法西斯道路。正因为如此,有人说“新政挽救了美国的自由 民主制度”不是没有道理的。 思考:根据材料概括罗斯福新政取得哪些成果?
甚至把罗斯福视为“救星”。
谈谈你对罗斯福新政的认识, 请用具体的史实说明(可选取一种 或者多种派别的认识,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1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