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的传统文化有哪些

中国的传统文化有哪些
中国的传统文化包括许多方面,以下是一些主要的传统文化:
儒家文化: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仁爱、道德、礼仪等传统价值观念。
道家文化:道家思想强调自然、自由、无为而治、保持平衡的生活方式,强调谦虚、无欲、柔软而有力等观念。
佛教文化:佛教是从印度传入中国的一种宗教,它强调超脱尘世的思想以及慈悲与智慧。
中国音乐:中国传统音乐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以及极高的艺术价值。
民俗文化:中国传统民俗文化包括许多习俗、节庆、民间传说和传统手工艺等,它们不仅体现了中国人民的传统文化和信仰,也是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古籍文化:中国古籍文化包括四大名著、十三经、《史记》、《全神词》、《道德经》等经典,它们不仅记录了古代中国的历史、文化和思想,也对后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园林文化:中国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园林景观不仅具有观赏性和艺术性,也代表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空间意识和生活方式。
此外,还有剪纸、风筝、中国织绣(刺绣等)、中国结、泥人面塑、龙凤纹样(饕餮纹、如意纹、雷纹、回纹、巴纹)、祥云图案、凤眼、千层底、檐、鹫等传统手工艺和艺术形式。
总的来说,中国的传统文化丰富多彩,体现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中华传统文化内容大全

中华传统文化内容大全
中华传统文化丰富多彩,包括了以下方面的内容:
1. 儒学: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远的影响,涉及道德、政治、社会、礼仪、教育等多个方面。
2. 道家思想:强调个体的自由和自立,注重自然和道德的关系,强调生命力、自然节律和平衡。
3. 佛家思想:讲求人的内心培养和觉悟,提倡智慧、慈悲和无限制的爱。
4. 中国书法: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格,堪称东方文化的瑰宝。
5. 中国绘画:中国绘画博大精深,流派极为丰富,从古代到现代,历经演变,堪称中华文化艺术的代表之一。
6. 中国剪纸:流传千年的中国民间手工艺术,形式多变,有着且不同的寓意和文化内涵。
7. 中草药医学:中草药医学是中国传统文化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有助于调理内外平衡,促进健康。
8. 中国音乐:中国音乐悠久深厚,从古代宫廷音乐到民间音乐,有着独特的风格和韵律。
9. 中国民间故事:中国民间故事包罗万象,寓意深刻,塑造了众多具有中华文化特色的经典形象,是中华传统文化极为重要的一部分。
10. 中国古典文学:中国古典文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包括了诗词、散文、小说等多种形式,具有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代表着中华文化的价值观和精神传统。
中国的传统文化有哪些

中国的传统文化有哪些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成果根本的创造力,是民族历史上道德传承、各种文化思想、精神观念形态的总体。
中华传统文化主要由儒、佛、道三家文化为主流组成。
儒家、佛家、道家三家文化,高扬道德,为国人提供了立身处世的行为规范,以及最终的精神归宿。
在儒、佛、道三家文化基础上派生出的各种艺术,是其具体表现形式。
1中国传统文化有哪些1、琴棋书画:笛子、二胡、古筝、萧笛、鼓、古琴、琵琶。
中国象棋、中国围棋;中国书法、篆刻印章、文房四宝、木版水印。
国画、山水画、太极图等。
2、传统文学:主要是指诗词曲赋。
《诗经》、《楚辞》。
如四大名著(《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聊斋志异》等。
3、传统节日:中国有各种各样的传统节日,很多事情有各种礼仪和习俗。
4、中国戏剧:京剧、越剧、秦腔、潮剧、昆曲、湘剧、豫剧、曲剧、徽剧、河北梆子、皮影戏、川剧、黄梅戏、粤剧、花鼓戏、巴陵戏、木偶戏、梨园戏、歌仔戏、庐剧等。
5、中国建筑:亭阁牌坊、园林寺院、钟塔庙宇、亭台楼阁、民宅。
6、语言文字:汉语是我国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也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文字。
我国除汉族使用汉语外,回族、满族、畲族也基本转用汉语。
7、医药医学:中医、中药、《黄帝内经》、《针灸甲乙经》、《脉经》、《本草纲目》、《千金方》、《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等。
8、宗教哲学:儒、道、释〔佛〕、周易、阴阳、五行、八卦、占卜、风水、面相等。
9、民间工艺:潮绣、剪纸、风筝、中国织绣(刺绣等)、中国结、泥人、面人、面塑、纹样(饕餮纹、如意纹、雷纹、回纹、巴纹、祥云)、千层底等。
10、中华武术:太极拳、咏春拳、武当拳、形意拳、少林武术、南拳、剑术等。
11、地域文化:中土文化、潮汕文化、江南文化、塞北岭南、大漠风情、蒙古草原、黑土地、青藏高原、桂林山水、中原文化、巴陵文化等民风民俗。
12、衣冠服饰:汉族衣冠服饰始于黄帝,备于尧舜,各朝代形制不同,中国还有受其他民族文化影响而诞生的服饰。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简介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五千多年文明积淀的精髓,包括了广泛而丰富的艺术、哲学、伦理、文学、音乐、绘画、建筑等方面。
以下是对几个主要方面的简要介绍:
1.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强调仁爱、孝道、忠诚、礼仪等价值观念,
并提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儒家经典如《论语》、《大学》和《中庸》等被视为教育和行为准则。
2.中国书法:中国书法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通过用毛笔描写汉字,表达情感和美感。
楷书、行书、草书和隶书等不同风格的书法具有独特的韵味和艺术价值。
3.国画:国画是以水墨为主要材料,以线条、色彩和构图表现事物形态的艺术形式。
山水
画、花鸟画和人物画是国画的三大流派,它们追求意境的抒发和内在的审美感受。
4.古典音乐:古典音乐是中国传统音乐的一种形式,以它独特的旋律、节奏和乐器演奏方
式而闻名。
琵琶、古筝、二胡和笛子等乐器常用于演奏古典音乐作品。
5.昆曲和京剧:昆曲和京剧是两种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戏曲形式。
昆曲以其缓慢的唱腔、优
美的舞姿和精湛的表演技巧而著称;京剧则以其高亢的唱腔、夸张的表演和华丽的戏服而吸引观众。
6.饮食文化:中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包括八大菜系和各地的特色小吃。
它注重食物的色
香味形,并强调食物与季节、地域和人体健康的关联。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丰富的智慧和价值观念,对塑造中国人民的思维方式、行为准则和审美标准产生了深远影响。
列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列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1. 中国书法: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珍贵和精湛的艺术形式,它包含了许多古老的文字、完美的结构,以及细腻的笔触。
从东汉开始,书法艺术就伴随着中国的历史、文化、宗教,不断传承并发展,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
2. 中国国画:中国国画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最古老、最具有特色的艺术形式之一。
中国国画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哲学思想和西方绘画技法,创造出一种独特的美学格调。
中国国画具有抽象的理念和多种技法手法,很多作品都非常有意境,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象征。
3. 中国民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源远流长、影响深远,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中国民乐是一种综合艺术,既包括乐理、音乐创作、演奏、演唱,也含有舞蹈、杂技、操技等多种艺术表演形式。
它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文化创作的发展成就,变化跨越千年,历史渊源深远。
4. 中国武术:武术是中华悠久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国的传统体育项目。
武术是以拳术为基础,融合各种多种中国民族特有的武术技艺,并以体能训练和形体动作发展而成的一种全面性身心运动。
通过接受武术训练,能够提高自身肌肉耐力、静力水平,增强免疫力和抗疲劳能力,还有助于减少疾病等。
5. 中国文戏:中国文戏有着悠久的历史,历史上有23种文戏形式,其中包括京剧、昆曲、豫剧等,是一部汇集优秀艺术元素的巨作,它融合了中国古典诗词、音乐、舞蹈、歌咏等元素,具有极强的艺术受众魅力。
中国文戏以其丰富多彩的民族特色而享誉世界,是中国大地上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6. 中国折扇:传统的中国折扇是一种象征着优雅、文明和高尚的艺术品,千百年来一直被用作宫廷和富有人家佩带。
中国折扇有着千古艺术瑰宝之美,其书画雕刻精致细腻,反映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此外,中国折扇有着新颖的造型设计,图案独特,能够表达人们最深情厚意的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范围

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范围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博大精深的概念,包括了几千年来在中国传承发展的文学、哲学、艺术、宗教、道德、礼仪、科技等多个领域的文化传统。
以下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范围:1.文学与经典:古典文学:中国古代文学包括诗歌、散文、楚辞等。
古典小说:著名的古典小说四大名著等。
2.哲学与思想:儒家思想:以孔子、孟子等为代表,注重伦理道德和家庭伦理。
道家思想:以老子、庄子为代表,强调无为而治、道教观念。
法家思想:以荀子、韩非子为代表,强调法治和权谋。
3.艺术与建筑:绘画:中国画有山水画、人物画、花鸟画等多种风格,著名画家如米芾、文徵明等。
书法:中国书法有篆书、隶书、楷书等,被视为艺术和审美的表达。
建筑:古代宫殿、寺庙、园林等建筑,如故宫、长城、扬州的个园等。
4.宗教与哲学:儒教:儒家思想的传承,注重礼仪、家庭和社会伦理。
道教:强调道教观念,追求无为而治,注重个体修行。
佛教: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形成了独特的中国佛教文化。
5.戏曲与音乐:京剧、豫剧、粤剧等: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代表,结合音乐、舞蹈、戏曲表演等。
古典音乐:如琴、瑶琴、箫等传统乐器的演奏,以及古典音乐作品的创作。
6.科技与医学:四大发明:指中国古代的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
中医学:以经络学说、针灸、草药治疗为特色的传统医学。
7.礼仪与家风:儒家礼仪:传统的礼仪观念和仪式,强调尊重、孝道等。
家风:家族文化,传统的家族观念和家族文化的传承。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它代表了几千年来中国人民的思想、道德、审美和生活方式。
这些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社会依然具有深远的影响,被认为是中国文化的宝贵遗产。
中国传统文化(优秀9篇)

中国传统文化(优秀9篇)中国传统文化(优秀9篇)中国传统文化篇一我国是一个有着丰富文化底蕴的国家,其中也不乏有很多的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中秋节……今天我就给大家说说端午节。
为什么端午节会在每年的阴历五月初五过呢?那是因为我国古代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屈原在这一天遭人迫害,被迫投江而死,人们为了纪念他,就将他投江死亡的这日定为“端午日”。
在我国,端午节这天有很多的民间习俗,包粽子是大家最喜欢的习俗,这天,一家人会围坐在一起包粽子,有说有笑,其乐融融,粽子熟了,大家又会坐在一起吃粽子,香喷美味的粽子香飘满了屋;赛龙舟也是我国端午节传统的节目,亲朋好友相伴而行,到江边观看龙舟比赛,看,一艘龙舟快速的驶过来了,激起了江边观赛人的热情,大家为它鼓掌加油。
在我的家乡,每到端午节,每家每户还会准备一些艾草,插在大门和窗户上,我问奶奶“为什么要在门上插草呢?”奶奶说“这是咱这的习俗,插上艾草,蚊虫蛇蚁就会远离咱家,让咱家人都健健康康的。
”家里有小孩的,还会给小孩的衣服上挂上做的“五毒葫芦”,祈求保佑孩子健康。
这些虽然只是一些习俗,但却在我们家乡形成了一种文化。
端午节虽然只是众多节日中的一个,却给我们带来了欢乐,也让我增长了知识,愿端午节的传统文化能够继续传承。
中华文化对世界面临难题的启示篇二中华文化的当代意义不仅在于对中华民族生命发展具有重要性,对当代中国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性,从人类生活面临的矛盾冲突也可进一步了解中华文化的价值所在和当代意义。
当代人类生活面临着五大冲突急需解决,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他人、人与自我(心灵)、文明与文明的矛盾冲突,这些矛盾冲突有史以来一直不同程度地存在,但现代性的展开加剧了这些矛盾,冲突日趋紧张,已经成为世界的难题。
人们已经越来越认识到,仅靠西方现代性的价值是不可能解决这些矛盾、化解这些冲突的。
有识之士把眼光转向包括中华文明在内的其他文明。
中华文化的“天人合一”,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有利于化解人与自然的紧张;“忠恕之道”秉承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精神,有利于处理人与人的矛盾冲突;“和而不同”的态度有利于处理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群己合一”之道有利于解决个人与社会的矛盾。
中国100种传统文化介绍

中国100种传统文化介绍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传统文化的国家。
在这个广袤的土地上,孕育着各种各样独特而深厚的传统文化。
下面将介绍中国100种传统文化。
1. 中国书法:中国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深远的内涵而闻名于世。
2. 中国绘画:中国绘画历史悠久,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 中国音乐:中国音乐源远流长,包括古代宫廷音乐、民间音乐以及戏曲音乐等多种形式。
4. 中国舞蹈:中国舞蹈形式多样,包括古典舞蹈、民间舞蹈以及少数民族舞蹈等,每种舞蹈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5. 中国戏剧:中国戏剧有着悠久的历史,包括京剧、豫剧、越剧等多种戏曲形式。
6. 中国杂技:中国杂技是一种集体艺术形式,包括各种技巧和表演形式,展示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7. 中国武术:中国武术历史悠久,包括太极拳、剑术、刀术等多种武术形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8. 中国茶艺:中国茶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通过泡茶和品茶的过程,展示了中国人的礼仪和文化修养。
9. 中国园林:中国园林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融合了自然景观和人工构筑,展示了中国人对自然的热爱和追求。
10. 中国建筑:中国建筑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包括古代宫殿、庙宇、园林等,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
11. 中国服饰:中国传统服饰包括汉服、唐装、民族服装等多种形式,展示了中国人的审美和文化传统。
12. 中国瓷器:中国瓷器以其精美的工艺和独特的装饰而闻名于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3. 中国剪纸:中国剪纸是一种传统手工艺,通过剪纸艺术展示了中国人的创造力和艺术才华。
14. 中国刺绣:中国刺绣是一种精湛的手工艺,通过刺绣艺术展示了中国人的细腻和精神追求。
15. 中国民间故事:中国民间故事包括神话传说、寓言故事等,通过故事的形式传递了中国人的智慧和价值观念。
16. 中国传统节日:中国传统节日包括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多种形式,是中国人民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统文化
摘要: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包括古文、诗、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传统节日、饮食、建筑、中医等都属于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范畴。
限于篇幅,本文只从中国传统文化几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中国诗歌文化中国节日文化中国饮食
文化
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它是我们中华民族智慧创造的结晶。
几千年来,蕴藏着丰富营养的中国传统文化以其独特的民族特性不仅深深影响着中华民族的发展,同时也对世界的文化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因此,它足以使所有的中华儿女引以自豪和荣耀。
二、中国诗歌文化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秀丽的山川孕育出了诗的灵气,朴实的人民培育出了诗的魂魄。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凿井而饮,耕田而食。
帝力于我何有哉?”一副世外桃源的祥和景象。
纵然是在刀耕火种的荒蛮时代,头顶着的是炎炎烈日,踩着的是滚烫的土地,挥洒的汗水仍浸润着浓浓诗意。
从仲尼编辑的《诗经》走来,从屈原悲叹的《离骚》走来,诗歌的韵律在中华大地亘古不息。
在中国的诗歌文化领域中,唐朝绝对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诗歌从涓涓细流汇成了滔滔大河。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雄浑高古的《登幽州台歌》如彗星破空而过,留下了长长的尾翼让人仰望。
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贺知章的“碧云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张若虚的“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刘禹锡的“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在唐代烨烨生辉的璀璨星空中,不得不要提到两个人——李白和杜甫。
从诗歌史的地位上来说,两者都是继往开来、沾溉百世的人物,李白是把中国
诗歌推向全面发展的“先驱”,杜甫则把诗歌的创作提到了现实主义空前未有的高度。
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说:“不能为太白之飘逸,太白不能为子美的之沉郁。
”在诗歌创作上,李白的诗歌飘逸俊美,如《将进酒》中,“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一去不复回!“把黄河在天地之间浩荡奔流的气势从分表现出来,意境开阔,具有非凡的气势和浪漫主义情怀。
而杜甫的《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描绘了一幅惨淡的秋景画面,全诗笼罩在悲凉的气氛中,同时也反映诗人的凄凉之感。
三、中国传统节日文化
中国节日传统文化,在悠悠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一点点积淀、凝聚、流传至今。
春节、元宵、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等,这些节日历久沧桑,凝聚着历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情感,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延不衰,以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令人陶醉向往,以约定俗成的民间礼仪陶冶和锤炼着民族的个性和品格,欢乐祥和的氛围弘扬着民族美德和精神。
这里以春节为例子,详细介绍一下春节的来历。
春节,在我国大约有四千年的历史了。
它是我国民间最热闹和、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古代的春季,是指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时节,南北朝以后才将春节改在一年岁末,并泛指整个春季,这时大地回春,万象更新,人们便把它作为新的一年的开始。
到了辛亥革命的民国初年,该农历为公历后,便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
直到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才把正月初一的新年定为春节,因而至今仍有许多人将过春节叫过年。
关于年,还有一个传说。
人们常把春节说成“过年“,而”年“的最初含义与今天根本不同。
据说,在远古的时候,世界上有一种凶恶的野兽叫”年”。
它生长得比骆驼还大,跑起来比风还快,吼起来比雷还响。
它一出来,见人吃人,见畜伤畜。
天神为了惩罚年,把它锁紧深山,只许它一年出山一次。
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发现了“年”有“三怕”——怕红颜色、怕响声、怕火光。
于是,有一年腊月三十晚,大伙在门口贴上红纸,不断地打鼓放鞭炮,晚上屋里彻夜点上灯。
“年”晚上来了,家家灯火通明,放鞭炮,吓得它不敢进村。
从此以后,”年”就没有再敢出来。
后来,人们才把防“年”、“驱年“,变成安安稳稳地过年了。
四、中国饮食文化
在中国,有“民以食为天”的说法,可见,饮食文化在百姓日常生活的重要性。
中华文明五千年,饮食文化也随着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五千年,呈现出极大特点。
其一,风味多样。
我国一直就有“南米北面”的说法,口味上有“南甜北咸东酸西辣”之分,主要是巴蜀、齐
鲁、淮扬、粤闽四大风味。
其二,四季有别。
中国人善于根据四季变化搭配食物,夏天多吃清淡爽口食物,冬天多吃味醇浓厚食物。
其三,讲究美感。
中国人吃食物不仅讲求味,还讲究欣赏之美,无论是个红萝卜,还是一个白菜心,都可以雕出各种造型,还讲究食材,食具,以及环境的搭配与和谐。
其四,注重情趣。
中国人喜欢给食物取一些富有诗意的名字,例如“炝凤尾”、“蚂蚁上树”、“狮子头”、“叫花鸡”等。
其五,中和为最。
《古文尚书·说命》中就有“若作和羹,惟尔盐梅”的名句,意思是要做好羹汤,关键是调和好咸(盐)酸(梅)二味。
中和之美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的审美理想。
就中华饮食文化的深层内涵来说,可以概括为“精”、“美”、“情”、“礼”。
这四个字,反映了饮食活动过程中饮食品质、审美体验、情感活动、社会功能等所包含的独特文化意蕴,也反映了饮食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密切联系。
“精”,是对中华饮食文化的内在品质的概括。
孔子说过:“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这反映了先民对于饮食的精品意识。
“美”,体现了饮食文化的审美特征。
中华饮食之所以能够征服世界,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它美。
这种美,是指中国饮食活动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是指它给人们所带来的审美愉悦和精神享受。
“情”,是对中华饮食文化社会心理功能的概括。
吃吃喝喝,不能简单视之,它实际上是人与人之间情感交流的媒介,是一种别开生面的社交活动。
“礼”,是指饮食活动的礼仪性。
中国饮食讲究“礼,这与我们的传统文化有很大关系。
《礼记·礼运》中说:“夫礼之初,始诸饮食。
”“三礼”中几乎没有一页不曾提到祭祀中的酒和食物。
礼指一种秩序和规范。
精、美、情、礼,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概括了中华饮食文化的基本内涵。
四者环环相生、完美统一,便形成中华饮食文化的最高境界。
我们只有准确是把握“精、美、情、礼”,才能深刻地理解中华饮食文化,因则也才能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饮食文化。
结束语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中永恒的主题,它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无论是诗歌文化、节日文化还是饮食文化,它们具有无限的价值,值得我们不断去发掘,而同时传承这些文化的精髓,则更是我们每位中华儿女义不容辞的责任,只有这样,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新时代里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中国传统民族文化》《文化百科》
《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