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椎动物标本制作
实验6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标本制备与观察

内容与方法
1、动物预处理:取材前 3~4小时,腹腔注射 0.01%的秋水仙素。
2、取材:处死小白鼠,剥取股 骨,暴露骨髓腔,用4~5ml KCl 冲洗骨髓腔获得骨髓细胞,定容 至6ml。
4、预固定:加1mlCarnoy 固定液混匀,配平,离心 1000rpm/8分钟。
3、低渗:37度恒温水浴30分钟 ➢在酒精灯火焰过火2~3次, ➢做记号,凉干,染色
作业与思考题
1、绘制一个你所观察到的小鼠骨髓细胞 染色体中期分裂相。
2、本实验中秋水仙素、低渗液、固定液 各起什么作用?
3、简述实验中应注意那些关键问题?
目的与要求
1、掌握脊椎动物骨髓细胞染色体标本制备的 方法;
2、了解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
实验原理
➢ 小鼠骨髓细胞始终保持较强的分裂活性,且细胞 数量较多。
➢ 秋水仙素,可以抑制细胞分裂时的纺锤体形成,使处于 增殖状态的细胞停止在中期。注射到动物活体内,可以 收集到较多的中期分裂相的骨髓细胞。
5、固定:弃上清,再加 Carnoy 固定液至6ml刻度, 悬浮,静置20分钟,离心 同上。
6、制片:去上清液,加少量固定液, 混匀,滴片,
7、染色:Giemsa染色10分钟
取材:椎脱臼处死小白鼠,剥取股骨。
小白鼠骨骼标本
收集细胞:
➢ 暴露骨髓腔,
➢ 反复冲洗骨髓腔获得 骨髓细胞,
➢ 收集到离心管中,
动物骨骼标本制作

动物骨骼标本制作骨骼是指支持动物和人的体形,保护内部器官,供肌肉附着,作为肌肉运动杠杆的支架。
骨骼标本是供研究骨骼系统用的。
一般将骨骼经过剔肉、脱脂、漂白,并按照动物的自然状态、位置串连安装成整体的骨骼标本。
(一)准备工作 1.使用工具解剖刀:用来剥皮和剔肉。
剪刀:用来剪除肌肉和软组织。
镊子:用来夹取细骨和串装骨骼。
钢丝钳、钻子:用来串装骨骼。
漂骨骼缸:用来浸泡骨骼。
小型动物的骨骼可用标本瓶或广口瓶替代。
镀铬的夹钳:用来捞取骨骼。
尼龙线:串装时用来缚扎骨骼。
骨骼玻璃盒:用来盛放骨骼。
2.化工用品氢氧化钠(烧碱):有强腐蚀性,用作腐蚀附在骨骼上的肌肉。
氢氧化钠有强腐蚀性,处理时要特别小心。
过氧化氢(双氧水)或漂白粉:作为漂白剂。
汽油:用作脱脂剂。
乳胶:用来粘连骨骼。
(二)制做制做骨骼标本前,应先熟悉此种动物的骨骼位置和形态,以免在制做时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此处,我们以家猫为例介绍制做方法。
1.处死制做骨骼标本,要挑选口齿完整、新鲜的成猫。
猫性较凶猛,不容易接近,可以将盛猫的捕笼放入密闭容器内,用乙醚或氯仿麻醉致死。
也可将猫用水淹死。
2.剥皮将刚杀死约5分钟左右的猫,切断颈动脉放血,然后用水冲洗身上的污物和血渍,再进行剥皮。
从胸部中线剖开皮,直剖到肛门前为止,再切开口腔上下颌粘膜。
剥时,先从腹剖渐向背部剥离,剥到后肢,切断股关节,在尾骨处切断尾部。
剥到前肢切断肩关节。
剥皮后,再沿腹部正中线剪开体壁,挖去全部内脏,然后用水冲洗干净。
3.剔肉天热时如果剔肉工作当天不能完成,需要冷藏。
如果没有冷藏设备,最好在上午就开始剔肉,先剔去骨骼上大块肌肉,然后浸入配好的0.4~0.8%氢氧化钠溶液内过夜。
第二天洗去烧碱残液后再剔碎肉。
先剔躯干肉。
用解剖刀尖先从背部脊椎开始,顺着从颈椎到尾椎,将背部肌肉翻起,露出脊椎骨,然后用左手拉着背部翻起的肌肉,右手握解剖刀,刀口贴着脊椎骨将肌肉和骨骼分离。
以连着整块肌肉从背面向着腹面割离比较顺利,而且留附在骨骼上的碎肉也少。
动物剥制标本的制作

动物剥制标本的制作一、实验目的动物剥制标本是一种利用动物皮张制成的标本,适用于大部分脊椎动物,尤其是鸟类和哺乳类,在动物学教学和科研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剥制标本分为真剥制和假剥制两类。
真剥制就是将动物皮张还原为生活姿态加以展示。
所谓假剥制就是不再将皮张还原为原来动物的姿态,而是简单的展示皮张上体现的特征。
本实验为动物剥制实验中的真剥制。
二、实验用品1.工具:解剖刀,镊子,棉花,铁丝,剪刀,针线,解剖盘等。
2.材料:家兔3.药品:樟脑粉三、实验方法1.杀死家兔:利用折颈法2.清洁标本:如有血污沾染,用棉花醮少许冷水,细心将血污擦拭干净。
3.剥皮:将家兔头朝左侧腹面向上放在实验台上,自胸部中线处将毛分开,向后到肛门处纵向切开皮肤,切时不能过深,以见到肌肉为止,不要割开肌肉或腹腔,以防内脏和血污染毛皮。
再继续将腹部两侧,背部及后腿部的肌肉与皮肤分离,并从股骨近端处剪断,再将生殖器、直肠与皮肤连接处剪断,清除尾基部的结缔组织,用手轻轻捻搓尾部,使皮与肌肉松动,然后一手握住尾根,另一手用拇指和食指卡住尾根,然后用力拉出尾椎骨。
剥头部时,需特别注意,将毛皮继续上剥,用解剖刀边划割边上拉毛皮。
眼耳处要翻剥,千万不能割破皮肤,耳朵的软骨小心剪断,否则兔子的耳朵竖不起来。
沿着眼睑边缘细心地剖割,切勿割破眼睑和眼球。
眼球剥离后,继续剥到上下嘴唇的前端为止,保留少许上、下唇皮跟头骨相连。
随后用骨剪截断颈椎,使躯干和头骨分离。
前后肢要小心翻剥,后肢翻剥到脚踝处,留腓骨,剥净趾骨基部的肌肉(留下趾骨,便于生态整形),将皮上附着的脂肪和肌肉除净。
头骨放入水中煮熟,仔细的将脑髓,肉等都清理干净。
剥皮要特别小心,总体上是先剥身体再剥四肢,头部要特别小心。
标本制作方法范文

标本制作方法范文标本制作是指将动、植物等生物进行处理、保存和修饰,使其能够长期保存,并用于教学、研究等目的的过程。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标本制作方法。
一、干燥法干燥法是最常见也是最简单的一种标本制作方法。
它适用于干性植物、无脊椎动物和硬质脊椎动物的制作。
1.植物干燥法:首先,将植物拍平摆放在吸水纸上,然后用纸把植物包起来,并加上一些重物,以便植物的形态能够自然展开,并且保持干燥的状态。
通常需要定期更换吸水纸和重物,直到植物完全干燥。
最后,将干燥的植物贴在纸板上,并用透明塑料薄膜封装。
2.无脊椎动物干燥法:无脊椎动物干燥法与植物干燥法类似。
首先,将无脊椎动物放在吸水纸上,并用纸包裹起来。
接下来,用针将其形态展开并固定在吸水纸上,然后进行干燥处理。
最后,将干燥的无脊椎动物贴在纸板上,并用透明塑料薄膜封装。
3.脊椎动物干燥法:对于硬质脊椎动物,如鱼类、爬行类和鸟类等,可以通过注射硬化剂和干燥处理来制作标本。
首先,将动物进行解剖,去除内脏和软组织,然后用硬化剂进行注射以固定其形态。
接下来,将动物放置在吸水纸上进行干燥处理,过程中需定期更换吸水纸,直到完全干燥。
最后,将干燥的动物贴在纸板上,并用透明塑料薄膜封装。
二、液体浸泡法液体浸泡法主要适用于保存软脊椎动物的标本,如鱼类、两栖类和软体动物等。
1.泡制剂:首先,制备适合动物保存的泡制剂。
泡制剂包括醇、甘油、福尔马林等,具体选择根据保存目的和动物的特性来决定。
将动物完整地放入泡制剂中,浸泡一段时间。
时间的长短根据动物的具体情况来定。
浸泡结束后,将动物取出,适当清洗,并进行修饰。
最后,将修饰好的动物贴在纸板上,并用透明塑料薄膜封装。
三、冷冻法冷冻法主要适用于保存柔软而易腐烂的动物或组织样本,如软体动物和细胞等。
1.冷冻:将动物或组织样本迅速放入低温环境中,通常是零下80度或更低的温度,以冷冻样本并防止其腐败。
在冷冻过程中,要注意避免冻结和脱水引起的细胞破坏。
冷冻结束后,将样本贴在纸板上,并用透明塑料薄膜封装。
初一生物标本制作方法

初一生物标本制作方法一、植物标本制作。
1.1 压制标本。
首先呢,咱们要是想做植物的压制标本,那得挑个好时候去采集植物。
一般来说,植物生长最旺盛的时候就很合适,像春天或者夏天。
出去采集的时候啊,可别啥植物都采,得挑那些有代表性的、完整的植物。
比如说,你不能光采个叶子或者半拉花,得是整株植物,连根拔起也行,要是太大了,就取它比较有特点的一部分,像茎、叶、花、果都得有。
采回来之后呢,就把植物整理好,尽量让它保持自然的形态,把那些残枝败叶都去掉。
然后啊,就找几本厚书或者专门的标本夹。
在书本或者标本夹里先铺上几层吸水性好的纸,像卫生纸或者报纸都行,把植物平放在纸上,再用同样的纸盖在植物上面,就像给它盖被子似的。
然后就把书本或者标本夹夹紧,这时候就像给植物施了魔法一样,开始压制它啦。
刚开始的时候啊,每天都得换一次纸,为啥呢?因为植物里有很多水分,要是不换纸,纸就湿哒哒的,植物就容易发霉腐烂,那可就前功尽弃了。
等换了几次纸之后,植物变得干干的了,这压制标本就算大功告成了。
1.2 浸制标本。
再说说浸制标本吧。
这个就适合那些比较柔软、颜色鲜艳的植物,像花朵之类的。
先准备一个合适的容器,玻璃瓶就很不错。
然后呢,得配浸制液。
这浸制液就像魔法药水一样,有不同的配方。
常见的就是用福尔马林、酒精和水按照一定比例混合。
把采集来的植物洗干净,轻轻地放进浸制液里,就像把宝贝放进宝盒一样。
要注意啊,植物要完全被浸制液淹没,不能有一部分露在外面,不然那露出来的部分就会坏掉。
然后把容器密封好,放在阴凉的地方,这样浸制标本就做好了。
这个标本啊,就像把植物的美丽永远定格在那一刻似的,看着就赏心悦目。
二、动物标本制作。
2.1 昆虫标本。
制作昆虫标本可有趣了。
先得去捕捉昆虫,这就像一场小小的狩猎活动。
不过咱们可不能乱捕乱捉,得遵守法律法规。
捕捉到昆虫后呢,要是昆虫还活着,可不能直接就开始做标本。
得先用毒瓶把昆虫毒死,这毒瓶就像昆虫的“安乐窝”,让它在里面安安静静地死去。
蛇骨标本制作

脊椎动物的骨骼中包含大量形态信息,在分类学,解剖学等动物学科的研究中,骨骼结构和特征往往成为重要的形态描述、系统进化的判断依据,对于科学研究,学校教学演示,博物馆陈列有着重要意义。
蛇类隶属于爬行动物纲,是脊椎动物中的一个重要类群,蛇骨骼标本可以将蛇类的骨骼结构,运动功能等信息具体直观地展现出来。
做工精美,完整的蛇骨骼标本不仅具有较高的科研,陈列价值,更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蛇类的骨骼结构与其他脊椎动物不同:蛇没有附肢,蛇的脊椎与其颈椎、荐椎和腰椎没有明显区分。
所以在骨骼标本制作工艺上与其他脊椎动物有较大区别。
蛇类骨骼标本的制作主要分为去肉、脱脂、漂白、整形等四个核心步骤。
(一)工具、材料的选择1、工具:解剖剪刀、镊子、钳子;2、器皿:标本瓶、玻璃密封瓶、烧杯、量筒等;3、其他材料:标本台,白胶、万能胶、钢丝等。
(二)制作步骤详解1、去肉先将准备处理的蛇类进行清洗,用剪刀从泄殖腔口沿着腹部中线划开直至颈部,注意不要损坏两侧的肋骨尖端。
剥离表皮,清除内脏等组织并取下头部。
头部要与躯干分开处理。
去肉为整个蛇骨骼标本制作过程的关键所在,去肉是否彻底以及过程中对骨骼损伤程度,关系到整个标本的最终效果。
此步骤的具体操作方法需要根据蛇个体大小、固定情况等因素区别对待。
下面介绍几种简便易行,对骨骼损伤较小的方法。
方法1:虫蚀法此法适用于体长60~100cm蛇体,将清理好的蛇体包埋于黄粉虫中,控制好适宜黄粉虫生长的温湿度,黄粉虫会主动啃噬蛇的肌肉及软组织,直至剩下骨骼。
此外可以选用白腹皮蠹,埋葬虫等昆虫幼体进行处理。
此法的的优点在于节省时间和精力,处理后蛇骨骼大体完整;缺陷在于异味较大,细小骨骼较容易咬断或者遗失,故不适用于较小蛇体。
方法2:碱液溶蚀法碱液溶蚀法,顾名思义,将清理好的蛇体浸入浓度为7‰的氢氧化钠或者氢氧化钾溶液,同时可以通过加温至90℃左右加快反应速率。
此法的原理在于,肌肉组织等成分易被碱性溶液腐蚀,而骨骼主要成分是钙盐,不会与碱性溶液发生明显化学反应。
动物标本的制作技术

动物标本的制作技术一、动物浸制标本的制作浸制标本是采用保存液来防腐的标本。
如果保存得好,这种标本可以长期保存下去。
它能清晰地显示生物体的外部形态和内部构造,还能长期保持生物体的原来色泽。
脊椎动物标本的制作1.防腐动物整体标本浸制时,保存液不易渗入,时间一长,内脏容易腐败,要注入保存液防腐。
可用注射器套上针头,插入草蜥的头部、胸部和腹部,各注入少量10%福尔马林。
2.整形浸制标本的固定十分重要,要细心地从头部一直做到尾部,不能遗漏。
固定时解剖板或解剖蜡盘。
将注射过防腐剂的草蜥,背部朝上平放在解剖板上,头颈下面衬垫一团棉絮,使头部仰抬。
如果要使口张开,可在口内塞入一团棉絮。
将前肢、后肢、躯干和尾部按生态摆好,用大头针固定指、趾和尾,如果标本瓶短,可将尾巴弯曲。
草蜥的尾容易断,如果尾部断脱,可以用细竹丝插入,连接断尾,再整理姿态。
用毛笔蘸40%福尔马林,在蜥蜴皮肤上涂遍两次。
1小时以后,草蜥标本的前后肢的指,趾和尾尖部已经定形硬化,拔去大头针,取下浸在10%福尔马林里。
10%福尔马林用作过渡浸液,可以浸掉草蜥体内的黄液,以免正式上瓶时污染浸液。
标本要浸1~3个月,中间换新液3~4次,直到浸液不再发黄为止。
3.装瓶从10%的浸液中取出蜥蜴,用针穿好白丝线,在蜥蜴的胸部靠近前肢处和腹部靠近后肢处各穿过一条白线,将线缚在玻璃片上,在玻璃片的边缘上打结,尾部也可绑扎一条白线,使整个标本缚扎于玻璃片上,然后制做玻璃片的垫角,安装于玻璃片上,再装入已洗刷干净的标本瓶中。
将标本装入瓶后再加入保存液,盖好瓶盖。
瓶中的保存液不宜装得过满,液面不能接触瓶盖。
取树脂胶或蜡,用毛笔蘸着填入瓶盖与瓶身的缝隙处,直到填平为止,然后,在瓶身贴上标签。
保存浸制标本不宜放在阳光直射的地方,以防瓶口封蜡溶化,浸液挥发。
也不宜放置在零度以下的地方保存,防止浸液冰冻,玻璃破裂。
在搬动时,不能剧烈震动,且要放置平直,以免翻倒。
二、动物剥制标本的制作方法动物剥制标本的制作是指脊椎动物而言,也就是说脊椎动物的大部分种类都可以制成剥制标本,但在实际应用中,主要适用于哺乳类和鸟类,以及一些不宜采用浸制方法的其它各纲的大型种类,如鲸、鲨鱼、海龟等。
中小型脊椎动物头部骨骼标本制作的试验研究——以制作兔头骨骼标本为例

eo 3 0—5 0 tn。 . . % o o c nr t n o y r g n p rx d s o l e u e fc n e t i fh d o e e o i h u d b s d,i t e c n e tain e c e s 5 0 ,t e b n s ma e ao f h o c n rto x e d . % h o e yb
s ee o p cme k ltn s e i n,dfee t o c n rt n o d c me tma r d c i e e tr s l.I h st s ,t k h e h i k ltn i rn n e tai fme i a n y p o u e d f r n e u t n t i e t o ma e t e c p a c s eeo c o l
第2 7卷第 4期
21 0 0年 1 2月
阜 阳师范学 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Junl f uag eee C H g N t a Si c ) ora o yn ah ̄ o ee( a rl c ne F T u e
Vo . 127, No. 4 De c.2 O 0l
Absr c : h k ltnse i n i i otn ns inicrsac n e c ig o ez ooy I h rcs fma ig ta t T eseeo p cme s mp r ti ce t ee rh a dtahn ft olg . n tep oeso kn a i f h
s e i n o b i , i e e t o c n rt n fsd u h d o i e a d h d o e eo i r s d n te e d,w e h o c nr t n p cme f a b t df r n n e t i so o i m y rx d n y r g n p r xd a eu e .I h n r c ao h n t ec n e t i ao o o im y rx d x e d . % ,t e b n s ae e s r s wh n t ec n e tain i e rn e o . fs d u h d o i e e c e s5 0 h o e r a y t c a h; e o c n rt si t a g f1 8~2. % , h e ut o h o n h 0 t e rs l i te b s ;w e h o c n r t n i n e . % , h e u t sn t ny w re u s se t .I d i o la h te s e- s h et h nt e c n e tai u d r1 2 o s t er s l i o l o s ,b t o wat i o l a me n a dt n t b e c k l i o h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脊椎动物浸制标本的制作一、鱼类、两栖类、爬行类的整体浸制标本制作1. 整理姿态将新鲜的鱼用纱布包好,干燥致死。
然后用清水将鱼体表的粘液冲洗干净(勿损伤鳞片)。
用注射器从腹部向鱼体内注射10%的福尔马林溶液,以固定内脏,防止腐烂。
然后,将鱼的背鳍、臀鳍和尾鳍展开,用纸板及曲别针加以固定。
把整理好的标本侧卧于解剖盘内鱼体向解剖盘的一侧可适量放些棉花衬垫,特别是尾柄部要垫好,以防标本在固定时变形。
活的蛙、蜥蜴、蛇、龟等动物需放入大小适宜的标本缸或厚塑料袋内,用脱脂棉浸透乙醚或氯仿放入其中,盖严缸盖或封紧袋口,使动物麻醉。
待其致死后,再进行整形,按它们生活的姿态,用大头针固定在蜡盘上。
体形大的标本应事先在体内注射10%的福尔马林溶液。
2. 防腐固定加入10%的福尔马林溶液至浸没标本,作为临时固定,待硬化后取出。
3. 装瓶保存根据标本瓶的内径和高度截一玻璃片,将标本头朝上固定于玻璃板上。
用橡胶塞或软木塞剔好小槽做成4个玻片固定脚,分别嵌在玻片两侧,将带有标本的玻片缓缓装入标本瓶内。
最后,将10%福尔马林倒入瓶内至满,密封瓶盖。
4. 贴标签将注有科名、学名、中文名、采集地、采集时间的标签贴在瓶口下方。
标签贴好后,可在标签上用毛笔刷一层石蜡液,以防字迹褪色。
二、解剖标本的浸制制作解剖标本的制作目的是观察内脏。
按解剖的一般方法除去体壁,露出内脏。
如要展示某一器官系统时,须小心地除去不需要的部分。
展示部分的各器官要保持其自然位置,然后将其浸泡于10%福尔马林液中。
如要标明各器官名称,可用胶水将打印好(或用铅笔书写)的名词签贴在各器官上,待粘牢晾干后,浸入保存液中即可。
动物剥制标本的制作动物剥制标本是一种利用动物皮张制成的标本,适用于大部分脊椎动物,尤其是鸟类和哺乳类,在动物学教学和科研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一、常用防腐剂和化学物品(一)常用防腐剂防腐剂具有防止动物皮毛腐烂和受虫害侵袭的作用。
其配方有多种,其中含砷防腐剂由于防腐效果好,标本保存时间长,在剥制标本制作中得到广泛应用。
鉴于砷是剧毒物质,在购买、配制、使用和保管上通常会受到一定的限制。
下面介绍几种具有较好防腐功能的防腐剂,可酌情选择。
1. 三氧化二砷防腐膏配方:三氧化二砷50 g,普通肥皂40 g,棒脑10 g,水100 mL,甘油少许。
配制方法:取肥皂切成薄片,然后注入水,水浴加热使之融化,加入三氧化二砷及研磨成粉末状的棒脑,搅拌溶解后加入甘油,冷却后呈糊状。
使用时若觉太稠,可加适量温水调稀。
适用范围:主要用于鸟类剥制标本的制作。
2. 无砷防腐膏配方:冰片(茨二醇-2)11 g,95%酒精20 mL,苯酚1 mL,聚乙烯酸4 g,新洁尔灭3 g,水70 mL。
配制方法:将聚乙烯酸用20 mL水发透,水浴加热,使之透明。
取冰片溶于95%酒精中,加入苯酚、新洁尔灭和50 mL热水,最后缓缓加入聚乙烯酸液,搅拌均匀后即成透明稀糊状。
适用范围:各种脊椎动物剥制标本的制作。
3. 三氧化二砷防腐粉配方:三氧化二砷20 g,明矾(硫酸钾铝)70 g,樟脑10 g。
配制方法:将明矾、樟脑研磨成粉末后,与三氧化二砷混匀。
适用范围: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和哺乳类剥制标本的制作。
4. 无砷防腐粉配方:硼酸50 g,明矾30 g,樟脑20 g。
配制方法:将明矾、樟脑研磨成粉末后,与硼酸混匀。
适用范围: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和哺乳类剥制标本的制作,尤其适用于哺乳动物皮毛的临时防腐处理。
(二)其他常用化学物品酚醛、清漆、松香水、乙醚、白胶(聚醋酸乙烯)、各色油漆及颜料、石膏粉等。
二、常用材料和器具1. 铁丝用于制作动物标本支架,使标本保持生活时的形态。
2. 义眼义眼通常用黑色玻璃和无色透明玻璃烧制而成。
黑色部分为瞳孔,无色部分为虹膜。
后者可根据动物虹膜本身的颜色用油漆着色。
安装时将与义眼黑色部分相连的铁丝脚嵌入标本眼眶内即成。
另一种义眼为粒椒,又称黑珠义眼,是一种小的圆形黑色玻璃,同样具有铁丝脚,不需上色,嵌入标本眼眶内可代替眼球。
3. 充填物棉花、竹丝、棕丝、稻草、锯末。
4. 解剖器械解剖刀、剪刀、镊子、骨剪、解剖盘。
5. 其他器具钢丝钳、钢(木)锯、电钻(或手摇钻)、天平、针、线、毛笔、漆刷、标本台板等。
三、动物剥制前的处理(一)选材要求制作脊椎动物剥制标本,在选材上要求做到:①动物体要新鲜。
宜选用活体或死后不久的动物,否则由于皮肤腐烂而难以制成理想的外形标本。
②体形要完整。
包括动物体的皮肤应完整元损,四肢及其他外部结构(如喙、耳等)要齐全。
鱼类及爬行类要求体表鳞片完整;鱼类鳍条无残缺断裂;鸟类和哺乳类体表无大面积脱羽、脱毛现象。
(二)活体处死方法鱼类、两栖类、蛇类可用乙醚麻醉致死。
毒蛇在麻醉处死之后,用镊子在口腔近上颌骨处折断毒牙。
将毒牙冲洗后保存备用。
处死鸟类的方法有多种,常用手紧捏其胸部两侧,压迫胸腔使之无法呼吸而窒息,或将解剖剪从口腔伸入,剪断其食管两侧颈动脉,由口腔放血而处死。
后一种方法尤其适合初学者。
哺乳类如家兔除用乙醚麻醉处死外,还可采用耳缘静脉注射空气法处死。
动物被处死后,最好放置1~2 h,待血管内血液凝固后再进行剥皮,可减少血迹对毛皮的污染。
(三)测量和记录剥制前需对动物各部位长度作测量,并记录动物的性别、体形、体重、姿势、体色(包括虹膜、脚、喙等部位的颜色,鱼类体色容易变化,需作详细记录)、采集地、采集日期等。
以此作为教学、分类、科研的参考,同时也为标本填充、整形以及上色提供依据。
从而使剥制后的标本尽可能符合其生活时的形态,避免失真。
现将脊椎动物各纲代表种类在剥制前需要测量的主要项目分别叙述如下:1. 鱼类剥制前需要测量的主要项目全长:由吻端或上颌前端至尾部末端的距离。
体长:由吻端或上颌前端至尾部最后一尾椎的距离。
体高:由背鳍前到腹面的垂直距离。
尾长:由肛门到最后一尾椎的距离。
2. 两栖类剥制前需要测量的主要项目体长:自吻端至体后端的距离。
头长:自吻端至上下颌关节后缘的距离。
头宽:左右颌关节之间的距离。
吻长:自吻端至眼前角的距离。
后肢全长:自体后部正中部分至第四趾末端的距离。
前臂长:自肘关节至第三趾末端的距离。
胫长:胫部两端间的长度。
3. 鸟类剥制前需要测量的主要项目体长:自嘴端至尾羽端的距离。
嘴峰长:自嘴基生羽处至上嘴先端的直线距离。
翼长:自翼角(即腕关节)至最长飞羽先端的直线距离。
尾长:自尾羽基部至最长尾羽之先端的直线距离。
除以上列举的项目外,尚有翼展长、嘴裂、趾、爪等长度,视需要加以测定。
4. 哺乳类剥制前需要测量的主要项目体长:兽体仰卧伸直时,自吻端至肛门的距离。
尾长:自肛门至尾端的距离(不包括尾先端的毛)。
耳长:自耳基部至耳尖的距离(不包括耳尖的簇毛)。
肩高:自背脊水平线至足底水平线的距离。
臀高:自腰脊水平线至足底水平线的距离。
颈长:自耳后至肩峰的距离。
颈围:头部后面和胸部前面颈的周长。
胸围:前肢后端胸廓的最大周长。
前股周长:前肢最大部位的周长。
后肢周长:后肢最大部位的周长。
四、动物剥制标本制作的基本步骤和要求虽然脊椎动物种类繁多,外部形态、大小、皮肤的厚薄等差异也很大,动物剥制标本制作者的手法又有差异,但是一些基本步骤和方法是大同小异的。
现概述如下:(一)剥皮剥皮是剥制标本制作过程中最关键的一步。
因为皮毛的完整性直接影响到标本的外观和保存价值。
剥皮应注意以下几点:1. 在剥取动物皮毛前,应先了解被剥制动物的体形、皮肤、骨骼结构以及表皮衍生物着生的特点,做到心中有数,剥制时才能得心应手。
2. 根据动物形态的特点以及标本造型的需要,采用不同的剖口线,其中以胸部剖口的“胸剥法”最常用。
剖口时,入刀要浅,在不影响皮肤剥离的情况下,力求减少和缩小剖口。
3. 在鸟类和哺乳类动物剥制中应避免动物体的排泄(遗)物、血液等污染皮毛。
剥制前可通过轻轻挤压动物的腹部,使尿液、粪便排出,同时在口腔及肛门(或泄殖腔孔)内塞入棉球。
剥皮中遇出血,可用棉花或纱布止住,并在皮肤内侧与肌肉间撒上具吸湿作用的石膏粉,以尽量减少血液和脂肪等污染皮毛表面。
4. 动物的皮肤大多通过疏松结缔组织与其下方的肌肉组织相连。
剥皮一般采用手指或借助解剖刀的刀柄分离皮肤与肌肉。
对一些皮肤较薄处或皮肤与骨骼几乎直接相接处,应用手指甲或解剖刀紧贴骨表面慢慢地分离皮肤,以避免动物皮毛受损。
5. 剥制标本取用的虽然是动物的皮毛,但皮肤内仍允许留有少量的骨骼。
鱼类除需保留头骨外,尚需保留后带骨及各鳍鳍骨;陆生种类一般除保留头骨、四肢掌骨、指(趾)骨外,还需保留某些肢骨,以协同支架支撑标本。
因此,剥皮时对应保留和应去除的骨骼要十分清楚,贸然行事,制成的标本就难以达到造型的要求。
6. 对初学者而言,动物头部两个部位的剥离必须谨慎细致:一是耳道,二是眼窝。
剥至耳道时,应用解剖刀紧贴耳道基部或头骨,割断耳道:剥至眼窝时,要求沿着眼睑边缘细心地剖割。
这两个部位皮肤是否完整,直接影响到标本外形的美观。
7. 在剥至动物尾部时,应注意保持肛门或泄殖腔孔的完整性,此处皮肤的切割应靠近孔的内侧,使孔口仍处于闭合状态,以避免填充物外露。
8. 为使制成的标本达到长期保存的目的,需对剥取下来的动物皮毛作进一步处理。
处理方法:①清理皮肤内表面残留肌肉、脂肪;②清理骨骼表面残留肌肉;③清理脑髓。
用剪刀扩大枕骨大孔,然后用镊子夹取棉球伸入脑颅腔内掏尽脑髓。
(二)防腐动物皮毛能够长期保存,主要是防腐剂的作用。
要使标本达到长期防腐保存之目的,一是要选择防腐剂,二是在皮肤内表面涂好防腐剂。
涂防腐剂时要求做到:①及时。
剥取下来的皮毛应及时涂上防腐剂,尤其是夏季,耽搁时间一久,就有腐败、脱毛、脱鳞片的可能。
②皮肤内表面、保留骨的表面以及脑颅腔内均应涂抹防腐剂。
(三)制作支架和充填制作支架的目的是为了支撑动物的皮肤,其作用类似于体内的骨骼。
制架材料通常选用铁丝,不同动物由于体形不同,支撑的重量不同,所用的规格也不同,应以剥制前动物实体测量的结果为参考标准。
充填的方法通常有两种:一种是假体法。
根据动物实体测量的大小,先在铁丝支架上用填充物扎成形似动物实体的假体,然后再将此假体安装入动物皮张内,最后根据需要适当补充填充物。
此法的优点是充填基本上能做到一步到位,但对初学者来讲,难度较大且不易掌握。
另一种是充填法,即先将铁丝支架安装于皮张内,然后根据动物实体的大小,按部位逐步将填充物填塞到皮张内,直到形似实体。
此法的优点是由于填充物逐步到位,故可以随时调整充填程度,便于整形。
制作者可根据制作对象以及自身的制作技能水准来选择充填方法。
不管是采用何种充填方法,充填的程度均应以接近动物实体为度,要求制成的标本饱满而不失真。
由于填充物本身的弹性程度不一,因此对于富有弹性的填充物,充填量可适当大些,然后通过缝合收紧以及整形使充填度接近实体;对于一些弹性程度较小的填充物、充填量必须接近实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