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变原理作业和答案(考试重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作业:

1.奥氏体形成机理,分为几个阶段?

答:1,A的形核2,A的长大3,A中残余碳化物的溶解4,A的均匀化

2.为什么亚共析钢在加热过程中也会有残余碳化物的形成?

答:随着温度的升高,长大速度比n>7.5时,就会有残余碳化物产生

3.影响奥氏体形成动力学的因素?(形成动力学即指形成速度)

答:1,加热温度T越高A形成速度越快2,钢的原始含碳量C%越高A形成速度越快3,原始组织越细A形成速度越快4,加热速度越快A形成速度越快5,合金元素存在即减弱A形成速度。(①影响临界点,降低临界点的加速,提高临界点的减速②影响C元素的扩散,A 形成速度降低③自身扩散不易,使A形成速度降低)

4.什么是起始晶粒度,实际晶粒度,本质晶粒度和他们的决定因素。

答:起始晶粒度:在临界温度以上,A转变刚完成,A晶粒边界刚刚相互接触时的晶粒大小。影响因素:形核率和长大速度之比,形核率越大,长大速度越小,起始晶粒度越小

实际晶粒度:在某一加热条件下得到实际A晶粒的大小。影响因素:加热和保温条件。

本质晶粒度:将钢加热到930℃±10℃保温3-8小时测得的A晶粒的大小,表征钢加热过程中A晶粒长大的倾向或趋势。决定因素:炼钢工艺

5.影响A晶粒长大的因素:

答:1,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温度越高长大越容易,时间越长长大越充分。温度主要影响。2,加热速度:加热速度越高A转变温度越高。形核率和长大速度越高,晶粒越细小

3,含碳量:一定温度下C%越高越容易长大,超过一定C%晶粒会越细小。4,合金元素:于C 形成强或中碳化物的元素抑制长大,P,O,Mn等促进,,Ni,Si无影响。5,原始组织:原始组织越细,A晶粒越细。

第二章

1.什么是珠光体片层间距?

答:一片铁素体F和一片渗碳体的厚度之和,用S0表示。

2.珠光体类型组织有哪几种?它们在形成条件,组织形态和性能方面有哪些不同?

答:分为片状P和粒状P两种。①片状P渗碳体呈片状,是由A以接近平衡的缓慢冷却条件下形成的渗碳体和F组成的片层相间的机械混合物,还可以细分为珠光体P,索氏体S和屈氏体T。性能主要取决于层片间距S0,强度和硬度随S0减小而增加,S0越小则塑性越好,过小则塑性较差。②粒状P是渗碳体呈粒状分布在连续的F基体上,可由过冷A直接分解而成,也可由片状P球化而成。还可由淬火组织回火而成,于片状P相比,硬度强度较低但塑性和韧性较好。

3.片状和粒状P的转变机理。

答:片状是形核长大的过程,有先共析相,(亚共析钢为F,过共析钢为Fe3C),在A晶界和相界处形核,交替长大。粒状是由片状P球化退火产生。

4.亚共析钢和过共析钢的先共析钢相和性能特点。

答:网状组织:沿A晶界呈网状分布。(尤其是网状Fe3C)使强度下降,脆性上升,工艺性能很差,加工性能下降

块状组织(亚共析钢):等轴块状。随铁素体增多强度硬度下降,塑性升高。

晶内片状组织(魏氏组织):针片状由晶界向晶内分布。使钢的韧性降低。

5.影响P转变动力学的因素。

①碳含量:对于亚共析钢随C%升高,孕育期增长,C曲线右移;对过共析钢,孕育期缩短,C曲线左移 2.奥氏体状态:A晶粒越细小,P转变速度越快;A均匀度:越均匀P转变速度越慢 3.A化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T越高时间越长,P转变速度越慢 4.应力和塑性变形:

拉应力有利于A转化成P,多向压应力不利于A转化;A状态下塑性变形有利于A转化 5.合金元素的影响:除Co外,其他所有的常用合金元素皆使珠光体转变的孕育期增长。

6.合金元素对P转变影响规律

答:大多数合金元素都降低形核率和转变速度。1,凡是使A1升高的都会促进P转变,反之则阻碍2,C化物形成元素会延缓P转变3,合金元素本身扩散不易,延缓P转变4,强碳化物形成元素:加热时溶入A中,延缓P转变;不溶解则促进P转变5,使Dac(C在A 中的扩散系数)上升的元素,加速P转变6,微量的B会强烈推迟P转变。当B含量上升则作用消失。

共析转变:由一种固相转变成完全不同的两种相互关联的固相的过程。

第三章作业

1.什么是马氏体相变,说明其转变特点?

答:凡是相变特征属于切变共格型的非扩散型相变都称为马氏体相变,特点:无扩散性,切变共格,浮凸现象,具有特定的位向关系和惯习面,变温性

2.Ms点和Md点的物理意义?

答:Ms:A,M两相自由能差达到相变所需要的最小驱动力时的温度。Md:可以获得形变M的最高温度。

3.说明(板条和片状)马氏体的组织形态特点?

答:板条马氏体空间形态为扁长条状,金相形态为相互平行排列的条状,片状马氏体立体形态为双凸透镜片状,金相形态为针状或竹叶状,且片与片之间互成一定角度。

4.说明(板条和片状)马氏体的机械性能和产生这些性能的原因?

答:一律都是高强度高硬度,板条马氏体塑性好,片状脆性大塑性差。板条M韧性高,塑性好是由于板条M的亚结构为高密度位错,位错可运动,则塑性好。片状M韧性差,塑性差是由于亚结构是孪晶,阻碍位错的滑移,淬火时内应力较大产生微裂纹。高强度高硬度是由于相变强化和固溶强化。

5.什么是相变塑性?

相变塑性:金属及合金在相变过程中塑性增加,往往在低于母相屈服强度时发生塑性变形的情况

6.40钢和40Cr钢相比,那种需要更长的奥氏体化时间?

答:40Cr钢需要更长的奥氏体化时间。原因:Cr可以提高临界点,使A形成速度下降。Cr 有很强的金属性,阻止C的扩散,使A形成速度下降。合金元素本身扩散不易,导致A形成速度下降,则奥氏体化时间边长。

7什么是奥氏体的稳定化现象?说明其产生的原因。

答:A的内部结构由于外界的影响而发生某种转变从而使A向M转变呈现迟滞的现象。原因:热稳定化:由缓慢冷却或冷却过程中停留引起,机械稳定化:由于M的产生,造成未转变的A的稳定化

第四章作业

1根据贝氏体中铁素体和碳化物的形态与分布特点不同,贝氏体可以分为哪几类?具体说明上贝氏体和下贝氏体的组织形态特征及其力学性能特点?

答:上贝氏体:平行分布的条状铁素体和夹杂于条间的断续条状碳化物的混合物(或称羽毛状B)强度低塑性韧性差,具有弓向性,分布不均匀

下贝氏体:片状的B-ɑ(贝氏体铁素体)片中分布着排列成行的细片状或粒状碳化物,以组成55-60度角与铁素体针长轴相交;强度硬度高塑性韧性好,无显微裂纹,无回火脆性,内应力小。

粒状贝氏体:等轴(块状)B-ɑ和岛状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