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课件(所有课时)
苏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升华和凝华》精品课件

条件是 放出 热。
一、升华:
1、定义: 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
2、条件:升华吸热。
二、凝华:
1、定义: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 2、条件: 凝华放热。
生活中的升华现象
★冰冻的衣服也能晾干
升华
冰
水蒸气
(固态) 吸热 (气态)
4
人工降雨
人工降雨是利用干冰在云层中 升华降温,水 蒸气遇冷 凝成华小冰晶,小冰晶下落遇到热的 气流成 成小熔水化珠,小水珠越结越大下落到 地面就形成雨。
人工降雨
干冰
升华
(固态二氧化碳)
热
空气中的 水蒸气
凝华 液化
二氧化碳气体 冰晶 小水珠
遇到暖空 气后,冰 晶熔化
雨
想想议议
液
汽
升
化
化
凝
华
华
凝
熔
雪团降落下来,这就是雪。
4
云
的
形
成
由于白天气温高,地表水大量蒸发成水蒸气,当 水蒸气上升到冷的高空以后,一部分 液化成为小
水滴,一部分 凝成华小冰晶,天空中的云就是由
大量的小水滴和小冰晶组成的。
5
雨
的
形
成
高空中的水蒸气不断 液化成水,云越聚越厚,就 要开始下落,在下落过程当中随着温度升高,云
中的小冰晶也 熔成化小水滴,与云中原有的小水
巩固练习
4.火箭在飞行时,外壳会与空气发生摩擦 而产生高温,因此在火箭外壳上涂有一层特 殊材料,以防止火箭外壳温度过高,其原理
是( A)
A.材料升华吸热使外壳的温度降低 B.材料不传热使温度不升高 C.材料升华放热使外壳的温度降低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苏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声现象1.1声音是什么课时精讲(含答案)

.振动产生的;二胡靠振动产生的•4•笛子发出的声音是由 —气,发出的声音是由 _ 【知识点2】声音的传播5•图甲实验中,敲击衣架的声音通过空气传入人耳, 这说明 (填“固体”“液体”或“气体”)能传声;图乙实验中,敲击衣架的声音通过细绳传入人耳, 这说明 ________ (填“固体”)能传声;图丙实验中,仍能听到水中手机的声音, 说明液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振动发声;对着一个空瓶子吹“液体”或“气体”“能”或“不能”第一章声现象一、声音是什么【知识点1】声音的产生1•声音是由物体 _________ 产生的, ________ 停止,发声也停止 • 2•将敲响的锣面用手一按,响声就立即消失了,下列原因正确的是 ()A. 声波传到锣内去了B. 锣面的温度升高了C. 锣面停止了振动D. 以上说法都不对3•我们把正在________ 的物体叫作声源,下列物体中, _____________ (填字母)不是声源. 6•“山间铃响马帮来”这句话中,铃声是由铃中的金属珠子撞击铃壁产生振动而发出的,山 间小路上的人们听到的远处传来的声音是通过 ___________________ 传入人耳的.7•如图所示,两个小纸盒、一根铜线做成的“土电话”表明---* - -r ・IB >J ^A.气体能够传声B.固体能够传声C.只有铜线能够传声D.只有纸盒能够传声8.如图所示为“嫦娥一号” 探月卫星撞击月球的图片月球表面没有空气,下列描述“嫦娥号”卫星撞击月球时的词语中,比较符合实际清况的是()A.尘土飞扬B.声振寰宇C.不绝于耳D.响彻云霄【知识点3】声波与回声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声音是一种波,物理学称其为.10.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被__________ 回来,形成__________ .11.在驰名中外的北京天坛里,有三处堪称奇观的声学建筑:回音壁、三音石和圜丘.如图所示,当游客在圜丘顶层的天心石上说话时,听到的声音格外响亮,这是建筑师利用声音的反射,使________ 与原声混在一起,声音得到加强造成的音响效果【知识点4】声速与声能12.声音从空气传到水中,它的传播速度将()A.变大B.变小C.不变D.不能确定13.小俞正对着山崖大喊一声,经过2s听到回声,那么小俞与山崖之间的距离大约是—m(空气中声速取340 m/s ).这种方法_________ (填“能”或“不能”)用来测量地月之间的距离. 14.[多选]小钢把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小芳在另一端击打铁管,小钢先后听到两次响声,由下表可知()v/(m s^1)A.B.先听到的是由铁管传来的响声C.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比在铁(棒)中快D.声音在铁(棒)中传播比在空气中快15•通常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 m/s,人耳能分清两个声音的间隔应大于0. 1 s,若人站在一幢楼前拍巴掌且能听到回声,则他离楼的距离应()A.大于17 mB.大于34 mC.小于17 mD.小于34 m16.百米赛跑时,站在终点的计时员在听到发令枪声后开始计时与看到发令枪冒烟开始计时相比,测得的成绩将变__________________ (填“好”或“坏”).17•如图所示,将点燃的蜡烛放在扬声器旁,让扬声器对准烛焰,当扬声器播放音乐时,烛焰会______________ ,说明声波具有___________ .【精选作业】1•如图所示,说话时放在喉咙处的手感到颤动,这让我们体会到(A.发声的物体在振动B.声音能通过固体传播C.真空不能传播声音D.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2•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时,用正在发声的音叉去接触一个悬挂着的泡沫塑料球,如图所示,看到泡沫塑料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的目的是()A.使音叉尽快停止振动B.使振动放大利于观察C.使振动延迟D.使声波多次反射3.关于声音的传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我们听到的声音通常都是靠空气传来的B.将要上钩的鱼被岸上的脚步声吓跑,说明声音可以在水中传播C.深夜,我们将耳朵贴近地面可听到远处的脚步声,说明固体可以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D.15 C时,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X 108m/s4.下列活动中,主要靠空气柱的振动而演奏出美妙音乐的是()&吹料区打慣板匸演賽编钟①拉湖5.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A.我们听到远处传来的火车汽笛声就知道发声体一定还在振动B.物体停止振动后还能发出很弱的声音C.一切振动的物体都能发声,但人不一定能听到D.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6.四川雅安芦山发生的强烈地震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其中一个原因是发生地震时人们没有采取合理的自救措施.若一个人在地震时被埋在废墟下面,以下自救措施合理的是()A.就地静止等待B.大声呼救C.使劲向有缝隙的地方钻爬D.用硬物敲击墙壁、水管等传出声音7.如图所示,小朋友将木棍贴在墙与耳朵之间,敲击墙壁时,通过木棍听到的声音比平时听到的敲击声更清晰.这个现象说明()A.声音只在固体中传播B.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的小C固体传播声音的效果比空气好D.声音在液体中能传播8.暖水瓶的瓶胆夹壁中是真空的,小明想利用它来探究真空能否传声,他把音乐贺卡里的电子发声器悬挂于瓶内,根据听到的声音进行判断.在他设计的下列几组比较因素中,最合理的是()A.塞上瓶塞和不塞瓶塞进行比较B.把瓶胆放在近处和远处进行比较C.用一个完好的和一个己经漏气的瓶胆进行比较D.将音量大小不同的芯片先后放入瓶胆中进行比较9.“如果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变为I m/s,那么我们周围的世界会有什么变化?”关于这一问题的讨论,一名学生提出了下列四个有关的场景,不正确的是()A.教室内的学生能更清楚地听到老师的讲课声B.汽车的喇叭不能冉起到原来的作用C.乐队在会场内的演奏效果将变差D.我们听到万米高空传来客机声时,却不能看到该客机10.如图所示的现象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物理学中把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作法.我们能听见扬声器发出的声音,说明声音可以在______________ 中传播.嗽販旳抵隔扬声器发声时小发声的音叉上下跳动址片上下跳动微起水花11.把一只耳朵紧贴在桌面上,用一只手塞住另一只耳朵,当用另一只手敲击桌面另一端时,你可以听到敲击声,同时也会感到桌面在____________ ,这个声音是通过__________ 传来的, 这说明12.为减小室外的声音对室内的影响,人们常常选用真空玻璃安装在窗户上,这样做的原理是 ______________ ;很多城市在一定区域内禁放烟花爆竹,燃放爆竹时,若离得太近,强烈的爆竹声能引起耳膜__________ ,导致耳膜破裂,造成严重伤害.13•如图,这是央视《是真的吗》某期节目的画面:把塑料桶底钻一个圆孔,用厚塑料膜蒙住桶口,圆孔正对几米远处叠放的纸杯,拍打塑料膜,在听到拍打声的同时,会看到纸杯纷纷落下•听到的声音是物体__________ 产生的,纸杯被击落的现象说明声音具有______________14•如图,这是我国首台自主研制的作业型深海载人潜水器一“蛟龙号”,设计的最大下潜深度为7 000米级,对我国开发利用深海资源具有重要意义•潜水器在深海与海面上的母船是通过水声通讯系统传递信息的,其声音是通过 _________ 这种介质传播的•若某海域海水传播声音的速度约为 1 500 m/s,则“蛟龙号”下潜至 6 000 m深的海底后,潜航员的声音至少需要___________ s才能传到海面的母船上•15•常温下,在长为884 m的金属管A的一端敲击一下,在另一端先后听到两个声音,相隔2.43 s.请结合题意并根据下表中给出的数值,回答下列问题常温时声音在一些介质中的传播速度/(m • s=)(1)常温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________ m/s.(2)常温时声音在金属管A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________ m/s.(3)该金属管A可能是由制成的.16.一辆汽车以30 m/s的速度在山崖的正前方行驶,司机按响喇叭2s后听到回声,则司机按响喇叭的时候汽车距山崖多远?参考答案—、声音是什么1•振动振动2.C3•发声 A4•空气柱弦空气柱5•气体固体能小听不到真空6•空气7.B 8.A9•声波10.反射回声11.回声12.A13.340 不能14.BD15.A16.好17.晃动能量【精选作业】1-9.ABDACDCCA10.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转换空气11.振动桌子固体可以传声12.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或真空不能传声)振动13.振动能量14.液体(海水)415.(1)340 (2)5 200 ⑶铁16.所求距离:370m亲爱的读者:1、B e honest rather clever 20.7.197.19.202016:0616:06:04Jul-2016:062、By感谢你W的e阅读,祝您;*生涵愉愉。
2020最新苏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套)精品课件

最新版八年级上册物理课本
2020最新苏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全套)精品课件
引言
2020最新苏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全套)精品课件
一、奇妙的物理现象
2020最新苏教版八年( 全套)精品课件目录
0002页 0046页 0048页 0092页 0094页 0096页 0098页 0100页 0116页 0186页 0188页 0212页 0236页 0299页 0361页 0391页 0449页
最新版八年级上册物理课本 一、奇妙的物理现象 第一章 声现象 二、声音的特性 综合实践活动 第二章 物态变化 二、汽化和液化 四、升华和凝华 第三章 光现象 二、人眼看不见的光 五、光的反射 一、光的折射 三、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五、望远镜与显微镜 第五章 物体的运动 二、速度 四、世界是运动的
苏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4.1光的折射 课时精讲(含答案)

第四章 光的折射 透镜一、光的折射知识点1 光的折射现象1. 如图所示的四种情景中,不属于光的折射的是()2. 小明在一湖畔看到:鸟在水中飞翔,鱼在白云中穿游,青山倒立在水中.这些景物中,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A.鸟B.鱼C.白云D.青山3. 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实验中会观察到玻璃板中的“烛焰像”看起来比蜡烛A 本身的烛焰要暗一些,主要是因为烛焰发出的光射到玻璃板表面时,有一部分发生了.知识点2 实验:探究光的折射特点 4. 某同学在做“探究光的折射特点”实验,如图所示是光从空气射入 水中时的光路.实验发现,折射光 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 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 于法线的两侧.通过实验还得到如 下数据,(1) 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结论:①光从空气斜射到水中时,将同时发生 和 .②光从空气斜射到水中时,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变化关系:入射角增大,折射角 (填“增大”或“减小”),且折射角总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入射角.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到水面时,反射角等于 .(2) 请你对该同学上述探究实验得出光的折射特点的过程作出评价.是否存在不足?答: (填,“是”或“否”);请简要说明理由: .5.小宇用如图所示装置将一细光束斜射到空气中,用于探究“光的折射特点”.(1)为了更清晰地观察水中的光路,可以采用的办法是,实验中(填“能”或“不能”)看见反射光线.(2)实验的折射光路如图所示,可以判定折射角(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入射角,增大入射角,观察到折射角(填“增大”或“减小”).(3)若不断增大光在水中的入射角,会观察到的现象是入射角增大到一定值时,. 知识点3 光的折射特点6.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中时,折射角入射角;当光从水或玻璃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入射角;当光垂直射到水或玻璃表面时,传播方向.7.如图所示,光线AO的折射光线可能沿(填“OB”“OC”或“OD”)方向传播.8.一束与水面成50°夹角的光线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则折射角( )A.小于50°B.大于50°C.大于40°D.小于40°9.一束光线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当入射角逐渐增大时,折射角将( )A.保持不变B.逐渐增大,但总小于入射角C.逐渐减小D.逐渐增大,但总大于入射角10.人在河岸上看到水中的鱼,下面的光路图能正确表示该现象的是( )知识点4 光的折射的应用11.观察如图所示的漫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人看到的“水底”比实际的水底浅B.人看到的“水底”是虚像C.人能看到水底是因为光线从空气射向水中D.人产生了错误的判断是光的折射导致的12. 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到某液面上发生反射和折射,入射光线与液面成30°角(如图),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的夹角为83°,则反射角为 ,折射角为.13. 如图所示是从水中的A 点射向空气的两条光线,请在图中画出对应的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14. 一束激光射向一块玻璃制成的三棱镜,如图所示,请画出这束光穿过三棱镜的大致传播方向.15. 如图,有经验的渔民在用鱼叉捕鱼时,会把鱼叉 (填“正对着他看到的鱼”“对着他看到的鱼的下方”或“对着他看到的鱼的上方”),从而捕到鱼.这是因为光从 中斜射入 中时,发生了折射.16. 如图所示,玻璃水缸底部有一块小雨花石(未画出) ,人眼在A 点看到雨花石在B 点,要使从A 点射出 来的一束极细的激光能照到缸底的雨花石上,则 激光应射向( )A. B 点B. B 点左方C. B 点右方D. B 点下方17. 如图所示的飞机,一架是实际的,一架是人从潜水艇中看到的虚像,请作出人看到飞机的光路图,并保留作图痕迹.【作业精选】1. 下列词语描述的现象与“潭清疑水浅”相同的是 ( )A.杯弓蛇影B.树影斑驳C.鱼翔浅底D.波光粼粼 2. 小明在家中做“研究光的传播”实验,玻璃缸中盛有清水,沿缸壁轻轻注入浓糖水,从侧壁 水平照射激光,看到缸内光的路线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个现象是光的反射现象B.这个现象是光的色散现象C.当搅拌缸中的水后,观察到光的路线依然是弯曲的D.当搅拌缸中的水后,观察到光的路线是直的3. 同学们在湖水里看到了“云在水中飘,鱼在云上游”的美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中的鱼是光的折射所形成的虚像B.水中的云是光的折射所形成的实像C.水中的鱼是光的反射所形成的虚像D.水中的云是光的反射所形成的实像4. 把一块长方体玻璃砖压在有“科学”两字的书上,如图所示,图中“科学”两字是( ) A. 变浅的虚像 B. 变浅的实像C. 变深的虚像D. 变深的实像 5. 在研究光的折射特点时,小明让一束激光沿白纸板照射,把手指放于S 点时刚好接收到红色的亮点, 然后将玻璃砖放于白纸板上,激光经玻璃砖向右侧 照射,如图所示.他将手指放于哪一点才可能接收到 红色的亮点( ) A.放于S 点 B.放于B 点C.放于A 点D.无论哪一点都可以6. 如图所示,将刻度尺斜插入水中,从水面上看去,水中尺子的刻度( ) A.变得疏了 B.变得密了C.一部分变疏一部分变密D.疏密没有变化7. 如图所示,一束光线斜射入容器中,并在容器底形成一光斑O ,这时向容器中逐渐加水,则光斑 O 的位置将( ) A.慢慢向右移动 B .慢慢向左移动 C.慢慢向上移动D.仍在原来位置不动 8. 如图所示,有一条光线从玻璃斜射入空气中,则折射角为度,界面的边是玻璃.9. 如图所示,射水鱼向树叶上的昆虫射水,使昆虫落入水中成为它的食物,它想要射到昆虫,就应偏向所看到的昆虫的 (填“下方”或“上方”)射水.岸上的人要用激光笔照射射水鱼,如果对着看到的射水鱼的下方照射,那么他 (填“能”或“不能”)照射到射水鱼.10. 如图,不透明容器底部A 处有一光源,没向容器中加水时在侧壁B 处形成一个亮的光斑.当向 容器中加水至EF 处时,亮斑在B 点的 ,当水面到达CD 处时,亮斑在B 点的 .(填“上方”“下方”或“原处”) 11. 《康熙几暇格物编》中记载:“置钱碗底,远视若无,及盛满水时,则钱随水光而显现矣.”如 图所示,把铜钱放在碗底B 处后加适量水,从 A 处恰好看到铜钱的像在E 处,用激光笔从A 点向 处(用图中字母表示)照射,可照 亮铜钱.加满水,从A 处看到像的位置将 (填“变高”“变低”或“不变”). 12. 如图所示,在一个深坑正中央P 点趴着一只青蛙,它能看到的视野范围如图a 所示;若坑中灌满了水,青蛙仍在P 点,它的视野将发生变化,请在图b 中利用光路图确定青蛙视野的大致范围,并按图a 的方法表示出来.13. 人眼看到斜插入水中的筷子发生弯折(如图甲),请在图乙中法线两侧画出能正确说明产生这一现象原因的一条入射光线及对应的折射光线14. 在探究“光从空气斜射入水和油中时,哪种液体对光的偏折本领较大”的实验中,小明提出如下实验 方案:先让一束入射光从空气直接斜射入透明的空水 槽中,记录光斑位置(如图甲所示),接着分别倒入 适量的油和水(如图乙所示),再用一束光斜射入油 和水中,记录对应的光斑位置,通过分析就可得到 实验结论.(1) 实验时,同学们在水槽底部贴上一把自制纸质刻度尺,这样做的目的是 .(2) 小明的实验方案中存在明显问题,请你帮他指出来: .(只要指出一处即可)(3) 某小组同学根据修改后正确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后,所记录的三次光斑的相对位置如图丙所示,经分析可知:光从空气斜射入水和油中时, 对光的偏折本领较大.(4) 图丁中c 点为实验C 所形成的光斑,请在括号内用字母a 、b 、d 标出其余三次实验所形成的光斑的对应位置.参考答案一、光的折射1. B2. B3. 折射4. (1)①折射 反射 ②增大 小于0°(2)是 没有换用其他透明介质做此实验5. (1)在水中加入少许牛奶(其他答案合理即可) 能(2)大于增大(3)观察不到折射光线6. 小于大于不变7. OD 8. D 9. B 10. C 11. C12. 60°37°13. 如图所示.14. 如图所示.15. 对着他看到的鱼的下方水空气16. A17. 如图所示.【作业精选】1. C2. D3. A4. A5. C6. B7. B8. 60 右9. 下方不能10. 下方原处11. E 变高12. 如图所示.13. 如图所示.(1)记录每一次光斑的位置(2)没有控制液体的深度、入射点和入射角相同 (3)油(4)d a b1、Be honest rather clever 20.7.197.19.202016:0316:03:59Jul-2016:032、By reading we enrich the mind; by conversation we polish it.二〇二〇年七月十九日2020年7月19日星期日3、All things are difficult before they areeasy.16:037.19.202016:037.19.202016:0316:03:597.19.202016:037.19.2020 4、By other's faults, wise men correct theirown.7.19.20207.19.202016:0316:0316:03:5916:03:59 5、Our destiny offers not the cup of despair, but the chalice of opportunity. So let us seize it, not in fear, but in gladness. Sunday, July 19, 2020July 20Sunday, July 19, 20207/19/20206、I have no trouble being taken seriously as a woman and a diplomat [in Ghana].。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册课件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册课件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册课件第一单元走进物理世界第一章声音的发生与传播知识点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物体振动产生声波,声波通过介质(如空气、水、金属等)传播到人的耳朵,引起听觉。
知识点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知识点3:声音的传播速度是有限的,声速可以用“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来衡量。
一般来说,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米/秒。
第二章光的传播知识点1: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当光遇到不透明的物体时,会在物体后面形成阴影,这种现象称为光的直线传播。
知识点2: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
当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现象。
知识点3:光的折射现象可以用折射定律来描述。
折射定律规定了光线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和角度之间的关系。
第三章光的色散知识点1:白光是由不同颜色的光组成的。
当白光通过一个三棱镜时,会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这种现象称为光的色散。
知识点2:光的色散可以用牛顿实验来证明。
牛顿实验中,白光通过一个透镜后被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这种现象表明了不同颜色的光具有不同的折射率。
第二单元运动和力第四章机械运动知识点1:机械运动是指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
机械运动的快慢可以用速度来描述。
知识点2:速度可以通过位移和时间的比值来定义,表示物体在一定时间内运动的距离。
速度的单位是米/秒,符号为m/s。
知识点3:匀速直线运动是指速度保持不变的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是一个定值,与时间无关。
第五章参照物和相对运动知识点1:要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需要选择一个参照物作为标准。
参照物可以根据需要任意选择,但通常选择地面或地面上静止的物体作为参照物。
知识点2:相对运动是指两个物体相对于同一参照物的位置随时间的变化。
相对运动可以用来描述两个物体之间的相对位置和相对速度。
第六章力与运动状态的变化知识点1: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精品课件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174张ppt)

动能与势能
动能
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 公式为$E_{k} = frac{1}{2}mv^{2}$。
势能
物体由于位置或高度而具有的能量,常见的有重力势能和 弹性势能。重力势能公式为$E_{p} = mgh$。
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在一定条件下,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如自由落体运 动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光的合成
不同颜色的光可以通过棱镜重新组合成白光。这是因为不同波长的 光在棱镜中具有不同的折射率,从而在另一侧重新组合。
光谱分析
通过对物质发出的光谱进行分析,可以了解该物质的组成和性质。
06
第五章:运动和力
物体的运动
总结词
描述物体的位置随时间的变化
详细描述
物体的运动是指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通过研究物体的 运动,我们可以了解物体速度、加速度等运动状态的变化 规律。
总结词
掌握牛顿第二定律及应用
详细描述
牛顿第二定律指出物体所受的合外力等于其质量与加速度 的乘积,即F=ma。通过测量物体的质量和加速度,可以 计算出物体所受的合外力。牛顿第二定律在解决动力学问 题时具有广泛应用,如求加速度、力、动量等物理量。
重力与弹力
总结词
理解重力的概念及产生原因
详细描述
重力是指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是物体所受的力之一。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方向竖直向下。地球上 不同位置的重力加速度略有不同,但通常近似为9.8m/s²。
重力与弹力
总结词
掌握弹力的概念及产生条件
详细描述
弹力是指物体发生形变后恢复原状时对施加形变物体产生的反作用力。弹力的产 生条件是施加形变和恢复原状两个过程的存在。弹力的方向与施加形变的方向相 反,大小与形变程度有关。常见的弹力有支持力和压力等。
苏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套课件

次声波的特点和应用
1、特点:
• 没有什么障碍物能阻挡它; • 传播过程中很难被介质吸收,能量
损耗少。
2、危害和应用:预报地震、台风
完成练习
(1)人的听觉范围是
,超声
波的频率范围是
,次声波的频
率范围是
,
(2)超声波的特点:
(3)次声波的特点:
小结
•可听声:(20Hz~20000Hz) • 超声波:高于20000Hz
苏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八年级物理(上册) 全套课件
第一章 声现象
声的世界
试一试: 探究声音的产生
纸、橡皮筋、笔帽、水怎样使它们发出 声音?比比谁的方法多?谁的方法特别?
方法交流:
思考: 上述物体发声与不发声时有什么不同?
物体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特点?
做一做: 讲话时,声带在振动吗?发声的尺贴近
小结
一、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二、声音的传播要依靠介质
(气体、液体、固体) 三、声音是一种波,声波具有能量
四、声音的传播速度
二、乐音的特性
活动1.3 探究声音的强弱与什么因素有关
• 思考:要使鼓声更响些,你会怎么做? • 设计:想出一种能显示鼓面振动幅度
大小的方法
信息快递:
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 振动的幅度称为振幅。
声音的响度还与人耳到声源的距离有关,越近, 响度越大;
另外,声音集中沿某个方向传播,响度增大。
信息快递:
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
【做一做】将一根20cm长的尺子 先伸出桌面15cm左右,拨动尺子, 然后伸出桌面7cm左右,用同样 的力度再拨动尺子。注意两次听 到声音的高低有什么不同?看到的 振动有什么不同?
器材 秒表、尺子、人耳 实验设计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册课件

光的反射
总结词
光的反射是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发生方向改变的特性。
详细描述
当光遇到障碍物时,会按照"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的规律发生反射,这一现象是 日常生活和工程中常见的现象。光的反射定律是几何光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对 于理解光的传播规律和光学仪器的工作原理具有重要意义。
光的折射
总结词
光的折射是光在传播过程中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发生方向改变的特性。
THANK YOU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 同,通常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
,其次是液体,气体中最慢。
声音的传播需要时间,距离越远 ,传播时间越长。
声音的特性
01
02
03
音调
声音的高低特性,由声源 振动的频率决定。频率越 高,音调越高。
响度
声音的强弱特性,由声源 振动的幅度决定。幅度越 大,响度越大。
音色
声音的品质特性,由声源 的振动模式决定。不同物 体发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 音色。
凹透镜成像规律
只能成正立、缩小的虚像,且虚像在透镜的同侧。
透镜成像公式
1/f=1/u+1/v,其中f为焦距,u为物距,v为像距。
透镜的应用
放大镜
利用凸透镜的聚焦和放大作用 ,用于观察细小物体。
眼镜和望远镜
利用透镜组合,矫正视力或观 测远处物体。
摄影和投影仪
通过透镜实现物体的成像,用 于摄影和放映电影等。
电功率的概念
电功率是表示用电器消耗电能快慢的物理量,单位是瓦特 (W)。电功率越大,用电器消耗电能越快。
电功率的计算
电功率的计算公式是 P = UI,其中 P 是电功率,U 是电 压,I 是电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课件( 所有课时)目录
0002页 0107页 0119页 0215页 0288页 0347页 0362页 0403页 0429页 0528页 0604页 0691页 0736页 0760页 0808页 0890页 0928页
最新版八年级上册物理课本 一、奇妙的物理现象 第一章 声现象 二பைடு நூலகம்声音的特性 综合实践活动 第二章 物态变化 二、汽化和液化 四、升华和凝华 第三章 光现象 二、人眼看不见的光 四、平面镜 第四章 光的折射 透镜 二、透镜 四、照相机与眼睛 视力的矫正 综合实践活动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三、直线运动
最新版八年级上册物理课本
苏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课件( 所有课时)
引言
苏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课件( 所有课时)
一、奇妙的物理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