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教案21隋唐时期的科学技术
隋唐的科学技术教学案

学科:历史备课组:七年级历史组主备人:龚欢青执行时间:课题隋唐的科学技术课时第1课时课型:新课总第个教案学习过程学法指导【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李春设计和主持建造赵州桥;隋唐时期已发明雕版印刷术;《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的最早标有年代的雕版印刷品;僧一行实测子午线;药王孙思邈。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发掘历史信息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本课学习,认识到隋唐时期科学技术在当时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增强对祖国历史的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学习重点】:1、隋朝李春设计和主持建造赵州桥。
2、雕版印刷术的发明。
【学习难点】:僧一行测量子午线和药王孙思邈请同学们认真阅读学习目标,明确本课的学习任务一、引入新课:教师由隋唐的政治大一统,经济繁荣,引入新课,展示学习目标。
二、自主学习方案【看了书,填一填】(相信自己,我能行。
通读课本,试着完成下面的知识要点)阅读教材第26~29页,在课本上标出下列知识点(打下划线部分)1、隋朝工匠李春设计和主持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的最古老的石拱桥。
2、我国早在商代就知道刻字技术,战国时,刻石和印章开始出现。
隋唐时期我国已发明雕版印刷术。
3、晚唐印制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年代的雕版印刷品。
后来,雕版印刷术传到朝鲜、日本等地。
4、唐玄宗时,在世界上首次主持实测出子午线长度的是僧一行,本名张遂。
他制定出《大衍历》,形成了我国古代成熟的历法体系。
他还在世界上首次发现恒星移动现象,比英国天文学家哈雷提出的恒星自行观点早了近 1000 年。
5、认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主张医生不贪,有同情心,对患者一视同仁的是隋唐的是孙思邈,著有《千金方》,后世尊称他为“药王”。
6、唐政府组织编著的《唐本草》,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第一部由政府正式颁布的药典,被唐政府列为医校教科书。
三、课堂导学方案1、观察赵州桥图,说一说它有哪些特点?答案:(1)低弧长跨,单拱跨河。
(2)拱上加拱,敞肩结构。
中国史教案21隋唐时期的科学技术

二、杰出的医药学家思邈及其著作《千金方》
1、首先对先秦及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医药学的发展作一个简要的回顾?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认识。扁鹊的四诊法,成为中医的传统诊病方法流传至今。东汉的张仲景和华佗使中医学达到一个新高峰,张仲景写了《伤寒杂病论》被尊为医圣,华佗首创的全身麻醉及健身操被尊为神医。
学生回答
以旧带新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二、讲授新课
一、建筑的成熟
1、投影展示赵州桥及石雕图片,同时展示杜德源关于此桥的诗句,提问学生对此桥有什么了解可以和大家分享,此桥设计和建造有哪些独到之处?老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总结:赵州桥建于隋代大业年间(605~616年),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它的设计者是民间工匠李春。这些知识学生已比较熟悉,因而教师应重点突出:赵州桥的设计和建造技术,标志着我国桥梁建筑的成熟。赵州桥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敞肩拱桥,既能减轻桥身重量,又利于水流量大时排洪;桥的大拱跨度大,桥面平缓,又有利于车马行人,这种技术和造型都在古代堪称一绝,被誉为“奇巧固护,甲于天下”。它经历了多次地震的考验,承受了各种车辆、人畜无数次的反复重压,至今安然横跨在河之上。它是我国古代桥梁建筑中的瑰宝,在欧洲,“敞肩拱”造型的桥梁直到14世纪才在法国出现,比赵州桥晚了7个世纪。
初一
授课时间
课题
第21课隋唐时期的科学技术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基础知识:雕版印刷术和火药的发明,隋唐天文学和历法的成就,隋唐医学的发展,隋唐建筑的成熟;
隋唐的科学技术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隋唐时期的科学技术发展状况,认识这一时期科学技术的重要性和影响。
2.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隋唐时期的主要科技成果,提高学生对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认识。
3.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隋唐时期的科技发展背景2. 隋唐时期的农业技术进步3. 隋唐时期的医药学发展4. 隋唐时期的数学和天文学成就5. 隋唐时期的手工业技术创新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隋唐时期的农业技术进步、医药学发展、数学和天文学成就、手工业技术创新。
2. 教学难点:隋唐时期科技成果的国内外影响及其历史意义。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隋唐时期的科技成果,增强学生对历史的直观感受。
2. 采用案例分析法,深入剖析隋唐时期的典型科技成就,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隋唐时期科技发展的原因和影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4. 采用提问法,激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历史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隋唐时期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关注这一时期的科学技术发展。
2. 教学内容讲解:分别讲解隋唐时期的农业技术进步、医药学发展、数学和天文学成就、手工业技术创新。
3.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隋唐科技成果,进行深入剖析,让学生了解其历史意义。
4.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探讨隋唐时期科技发展的原因和影响,分享讨论成果。
5. 总结与评价:对隋唐时期的科技成果进行总结,评价其在我国科技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隋唐时期科技成就的理解程度。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思考深度。
3. 课后作业:检查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4. 期中期末考试:设置有关隋唐科技成就的试题,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1课 隋唐时期的科学技术教学设计 京改版-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隋唐时期的科学技术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知道李春和赵州桥,孙思邈和《千金方》,雕版印刷术和火药的发明。
通过让学生列举隋唐名列世界前茅的科学技术成就,培养学生归纳所学历史知识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赵州桥文物图的观察思考,归纳其建筑特点;通过对比雕版印刷与手抄笔录的优缺点,渗透历史比较学习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赵州桥反映我国古代桥梁修建的高超水平,在世界桥梁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以此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励后人阅古奋今的报国情感。
通过隋唐科学技术成就在中国和世界的影响的教学,增强学生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解,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教学重点:设计精巧的赵州桥;雕版印刷术和火药的发明教学难点:内容多板书设计:一、设计精巧的赵州桥:李春二、杰出的医药学家孙思邈三、雕版印刷术和火药的发明导入新课:自隋统一,结束了几百年的割据分裂状态,至唐灭亡,期间虽也发生过一些战争,但总的来看,国家处于相对安定的局面下。
从开皇之治,经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国家经济繁荣,国力强大,中外交往频繁。
各族人民经过共同努力,创造了辉煌灿烂的隋唐文化。
隋唐文化是中国封建文化的高峰,无论是在科学技术、医学还是在诗歌、建筑、绘画等方面,都有显著的成就和伟大的创造。
本节课,我们共同了解一下隋唐文化在科技方面的表现。
讲授新课一、设计精巧的赵州桥:隋唐的建筑已达到相当成熟阶段。
建筑规模宏大,气魄雄浑,整齐而不呆板,华美而不纤巧。
尤其在桥梁工程方面,有突出成就。
1、赵州桥赵州桥是隋朝杰出工匠李春设计和主持建造的。
赵州桥横跨在洨河上,原名安济桥,它的所在地属赵县,即今某某赵县,因此人们称它为赵州桥。
请同学们把赵州桥与颐和园里的十七孔桥、玉带桥相比,它们在外观和结构上有什么不同?李春这样设计赵州桥有什么好处?(学生观察、对比、思考并回答)赵州桥的建筑,结构科学,坚固耐用,防洪省料,造型美观。
具体描述桥的规模、形状和特点。
《隋唐的科学技术》教学设计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中华书局版)第6课隋唐的科学技术
片边讲解)
2004年“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获得世界粮食奖,这相当于粮食领域的诺贝尔奖。
2006年,世界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铁路一一青藏铁路通行,它被誉为“天路”。
这是我国建立的,世界第一大的水电工程一一三峡大坝,它的主体已于2009年全面投入使用。
中国现代建筑技术的代表:2008年在奥运会中投入使用的国家体育场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
2003年中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这是航天英雄杨利伟遨游太空。
2012年,中国神舟九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并实现与天宫一号首次载人空间交会对
接。
2012年“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第五次下潜创7062米新纪录,推动深海运载技术的发展。
中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导航卫星成功发射,推动导航和定位技术的发展。
2012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一辽宁号航空母舰首航。
此时此刻,此情此景,你肯定有许多心里话要说,请大家畅所欲言!
听了大家的肺腑之言,老师也深有感触:的确,科技发展水平反映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核心竞争力。
希望同学们倍加珍惜我们今天和平安定的幸福环境,奋发努力,将来长大了,为建设我们现代化的伟大祖国贡献出自己的力量!祝愿祖国明天更加美好!最后,让我们一起大声喊出我们的口号!学生畅谈感想!
学生齐声:
与科学共进!与
祖国同行!
体会我国现代科
技的伟大成就,激发
学生民族自豪感,培
养学生树立科技是第
一生产力的思想。
增强历史学习的
责任感,培养学生科
学精神,激发学生的
爱国主义情感。
隋唐时期的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

隋唐时期的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隋唐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里,中国在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上都有很多伟大的成就。
它们不仅在当时对中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且在世界上也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接下来本文将分别从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两个方面来分析隋唐时期的成就。
一、隋唐时期的科学技术1.码头建筑学在隋唐时期,中国的造船业十分兴盛。
据史书记载,唐朝时期建造的龙舟就有七十余艘之多。
为了适应这种情况,人们不断创新,发明了很多关于船只的科学技术,比如码头建筑学。
唐代的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唐玄宗下令修建鄞州惠世县江乐堤,这在当时被称为“人间第一码头”。
它不仅规模庞大,而且结构非常复杂。
它采用了复式坡道、绞车吊篮等多种现代化形式,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码头建筑之一。
2.火药隋唐时期的火药也是世界上最早的。
据史料,《武经总要》中就有一组介绍火药制作的图解,其中详细描述了火药的制作方法。
同时,唐皇朝也规定生产火药的工艺必须保守,以制止泄露。
唐代将火药应用于军事领域,从而在战场上获得了巨大的优势。
3.农学唐朝时期,农学方面的研究也十分广泛。
隋唐时期的农民根据土地的特点和气候条件,研究出适宜种植的农作物,并自创耕作方法。
如唐代李时中所著《农桑辑要》这部农学著作,对前代农业实践的结果进行了总结,并加以改进和发展,为后代的农业生产提供了依据。
二、隋唐时期的文学艺术1.诗歌隋唐时期被称为中国古代诗歌的鼎盛时期。
唐代的诗歌更是被誉为“诗的黄金时代”。
唐代有很多著名的诗人,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王之涣等。
他们的诗歌以豪放、气势磅礴、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而著称于世。
2.绘画隋唐时期的绘画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高峰,成为中国绘画的重要阶段。
唐代画家张择端创作了《千里江山图》,他用浓墨重彩的笔触,勾勒出中国南低、中高、西北孪生的山水风光和风情人物,表现了大唐盛世的繁荣和兴旺。
3.戏曲隋唐时期的戏曲产生了很大的变化,这是戏曲的重要历史时期。
第6课 隋唐的科学技术

第6课隋唐的科学技术1.知道隋朝李春设计和主持建造赵州桥的史实,结合图片思考赵州桥的特点,认识赵州桥在桥梁史上的地位,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2.讲述隋唐时期雕版印刷术的发明及《金刚经》的历史地位,认识中国古代的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3.阐述孙思邈关于卫生保健的主张,提高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知识的能力。
4.重点:隋朝李春设计和主持建造赵州桥;雕版印刷术的发明。
1.赵州桥(1)右图是:赵州桥。
(2)设计者:隋朝著名的工匠李春。
(3)位置:今河北赵县洨河上。
(4)历史地位: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单孔大拱桥,至今已有1300 多年的历史。
比欧洲同类桥梁的出现早了1000 年。
被誉为“天下之雄胜”。
(5)影响:赵州桥的建成,极大地推进了我国桥梁建筑技术的发展。
在现代桥梁建造中,依然应用赵州桥的设计原理和修建技术。
*议一议:观察图片,请你谈谈赵州桥设计巧妙之处在哪里?①平拱式既增加了桥的稳定性和承重能力,又方便人畜通行,还节省了石料。
②两个敞肩式小拱,增强了桥的泄洪能力,减轻了桥的自重,而且造型美观。
2.雕版印刷(1)时间:出现于隋朝,唐朝中叶以后,在全国推行。
(2)中心:成都、长安、洛阳等印书业中心。
(3)代表:世界上现存最早有确切时间记载的雕版印刷品是唐朝后期印制的《金刚经》。
(4)影响:印刷术后来传到国外,推动了世界文化的发展。
*议一议:印刷术曾被誉为人类“文明之母”。
如果没有印刷术,我们的学习和文化生活将会有哪些困难?①许多人没有书读,要读书就得去抄书。
②不可能阅读到报纸,不可能出现知识经济时代等。
3.“药圣”孙思邈(1)生活时代:右图邮票中的人物是隋唐时期著名的医学家孙思邈。
(2)主要贡献:他撰写了《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内容丰富,收集了5300多个药方,记载了800多种药物。
(3)尊称:他被后世尊称为“药圣”。
(4)影响:《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流传到国外,为朝鲜、日本等国医学者所研习,在国际医学界有很大的影响。
第21课 隋唐时期的科学技术

第21课隋唐时期的科学技术
【课程标准】
【教材分析】
本课是本册书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中的一课。
众所周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学技术上承秦汉,在数学,农学和地理学等方面的成就皆超过前代,并为隋唐时期我国科学技术的繁荣奠定了基础,因而在我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同时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学生情况分析】
初一学生处于向青年过渡的转型期,独立性与依赖性并存,求实性与想象性共具,他们崇尚亲自发现世界,解释世界,同时,他们的的认知水平,独立探究意识及逻辑推理的能力均有待正确引导。
通过将近一个学期的学习,初一学生已对课改理念有了一定的认识,具备了一定的查阅资料,处理信息,小组合作探究,阅读普及性的历史读物等能力,对于圆周率,物候,中国主要的名川大河等已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与本课有关的资料也很容易通过网络或图书资料查阅到,因而学生的自主学习有一定的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学生能叙述祖冲之推算圆周率的史实,知道《水经注》,《齐民要术》是中国古代地理学,农学领域的重要著作。
过程与方法:
学生能制作三国两晋南北朝科技成就表格;讨论“祖冲之,贾思勰和郦道元为什么能在科学的道路上取得成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们祖先的聪明才智,增强民族自豪感并学习这些古代著名科学家注意实践,刻苦钻研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讲述法、问题教学法、启发式探究活动课。
【教学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印刷术及火药在宋朝由阿拉伯人传入西方,对世界的贡献?
老师总结
阅读后发言讨论
自由讨论发言
教学重点
赵州桥和印刷术、火药。
教学难点
隋唐文化发达的原因
教学用具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提问启发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视频导入:奥运会开幕式上截取的四个片段,造纸、印刷、火药和指南针,让学生说说这四项发明的时间?指南针最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西汉已经可以制造早期的植物纤维纸;而印刷与火药是何时出现的学生不太了解,从而导入本课的学习,在隋唐时期这两项技术出现,并且在文化、建筑诸多领域取得了前所未有成就并推动着世界的进步。
三、雕版印刷术和火药的发明
雕版印刷术和制造火药这两项技术是我国劳动人民最早发明的。隋唐时候,雕版印刷术就已经出现了;唐朝中期的书籍里,记载了制成火药的配方。火药用于军事,始于唐朝末年,其中最早使用火药的武器是火箭。投影打出《金刚经》和火箭图片。为什么雕版印刷术和制造火药这两项技术在隋唐时出现?
1、雕版印刷为什么会出现?条件有:纸的改进、隋唐以前有刻字印刷术(印章和拓碑);人们的需要:这时经济文化发展,人们需要佛经、诗集、音律书、教材、历法和医药等科技书,民间开始使用雕版印刷,一版制成印书无数,大增加了书的产量(熟练工匠一日可印两千张)和种类,对文化发展起了什么作用?
2、隋唐是我国古代建筑的成熟时期,其重要标志就是隋朝设计的赵州桥和唐朝扩建的长安城。它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宏大繁荣的城市,也是我国古代宏伟、严整的方格网道路城市规划的典范。长安城对日本平城京(今日本奈良)及平安京(今日本京都)的设计、建造,都有较大的影响。
二、杰出的医药学家思邈及其著作《千金方》
1、首先对先秦及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医药学的发展作一个简要的回顾?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认识。扁鹊的四诊法,成为中医的传统诊病方法流传至今。东汉的张仲景和华佗使中医学达到一个新高峰,张仲景写了《伤寒杂病论》被尊为医圣,华佗首创的全身麻醉及健身操被尊为神医。
学生回答
以旧带新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二、讲授新课
一、建筑的成熟
1、投影展示赵州桥及石雕图片,同时展示杜德源关于此桥的诗句,提问学生对此桥有什么了解可以和大家分享,此桥设计和建造有哪些独到之处?老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总结:赵州桥建于隋代大业年间(605~616年),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它的设计者是民间工匠李春。这些知识学生已比较熟悉,因而教师应重点突出:赵州桥的设计和建造技术,标志着我国桥梁建筑的成熟。赵州桥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敞肩拱桥,既能减轻桥身重量,又利于水流量大时排洪;桥的大拱跨度大,桥面平缓,又有利于车马行人,这种技术和造型都在古代堪称一绝,被誉为“奇巧固护,甲于天下”。它经历了多次地震的考验,承受了各种车辆、人畜无数次的反复重压,至今安然横跨在河之上。它是我国古代桥梁建筑中的瑰宝,在欧洲,“敞肩拱”造型的桥梁直到14世纪才在法国出现,比赵州桥晚了7个世纪。
认识文化与科技相互促进的辩证作用
自由发言
感受他精湛的医术,并认识来源于崇高的医德和刻苦钻研的精神,树立以德为先的意识。
参透科技科学技术发展总是已有条件和时代要求的产物。(举证:现代信息爆炸,印刷术变化激光照排和网络传输。)
拓展思维,提高综合分析能力。
教学小结
隋唐文化发达的原因:国家强盛,经济繁荣。隋朝的统一,使全国的社会秩序安定下来,南北的经济文化得到交流;唐朝从太宗的“贞观之治”到玄宗的“开元盛世”,封建经济高度发展,政治相对稳定的时间也较长,这就为文化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开明、兼容的文化政策。倡导科举考试,大力兴办学校,突破了选拔人才对门第出身的种种限制,并且不断增加考试科目,拓展考核范围。在思想文化上,不管是外来的佛教文化还是中国的道教文化,统治者大都能兼收并蓄。由于封建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唐朝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望,而且对外交通发达,使唐和亚、欧、非之间的往来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盛况,在中外文化互相吸收、互相促进的过程中,隋唐文化更加丰富多彩。继承传统文化。
反馈
印刷术及火药在宋朝由阿拉伯人传入西方,对世界的贡献?
作业
课堂练习册
板书设计
一、设计精巧的赵州桥
1、隋朝建筑成熟的标志——赵州桥:隋朝李春、最古老的石拱桥
2、唐朝建筑成熟的标志——长安城:棋盘格局
槐树岭学校教案No:21
学科
历史
授课人
王新华
课型
NEWLeabharlann 班级初一授课时间课题
第21课隋唐时期的科学技术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基础知识:雕版印刷术和火药的发明,隋唐天文学和历法的成就,隋唐医学的发展,隋唐建筑的成熟;
2.能力培养:通过对隋唐文化繁荣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正确认识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关系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赵赵州桥及印刷术的观察和比较,归纳赵州桥的特点,渗透比较历史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认识文化与科技之间的相互促进作用的辩证关系,感受隋唐时期中国为世界进步直到的重大进步。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隋唐时期,我国疆域辽阔,南北统一,经济发达,中外文化交流频繁,在继承前代文化和吸收外来文化的基础上,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
观察两张文物图,自由发言讨论。
观察投影长安的棋盘格局和平城京、平安京的设计。
回忆回答问题
利用小学旧知识引发兴趣,同时通过对图的观察和思考归纳出桥的建筑特点。
感受建筑的成熟及对外的影响。
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和连贯的认识。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二、讲授新课
2、隋唐医学的成就,在教学中要突出唐朝医学家孙思邈及其著作《千金方》,指出《千金方》全面总结了唐朝及以往各代的医药学成果,并有许多创见,在中国医药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指导学生阅读104页小字及《备急千金要方》然后谈谈他贡献在哪些方面?学生很可能局限于写书,老师应展开思路:书对中国及国外医学发展的影响、他所树立的医德对后世医生的影响,因此被尊为“药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