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补实施方案
牧草补贴方案

牧草补贴方案背景介绍我国农业是经济的支柱之一,畜牧业是农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我国畜牧业的不断发展,畜牧业用草料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
为了满足畜牧业用草料的需求,也为了保护我国生态环境,各级政府不断加大对草原畜牧业的支持力度。
其中,牧草补贴方案就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政策。
什么是牧草补贴方案?牧草补贴方案,是指政府为鼓励畜牧业发展和提高草原生态环境质量而制定的补贴政策。
通过对草原牧民进行补贴,鼓励他们采取一些草原保护和发展措施,提高草原的种植面积和生产效益,增加畜牧业用草料的供应量。
同时,也能够有效促进畜牧业的发展和完善草原生态环境建设。
牧草补贴方案的实施情况我国在推行牧草补贴方案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我国牧草补贴的覆盖面积一直在不断扩大。
2019年,全国共有识别牧草地面积超过1.5亿亩,其中草原质量达到优良的面积超过6000万亩。
同时,各级政府也在不断加大对牧草补贴的力度,确保其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
牧草补贴方案的实施效果牧草补贴方案在我国畜牧业和草原生态环境方面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首先,它有效地提高了草原畜牧业的水平和生产效益,推进了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农民增收增福作出了积极贡献。
其次,它也保护了草原环境和生态系统,推进了草原建设和保护,促进了草原生态系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牧草补贴方案的优缺点牧草补贴方案的优点主要有:1.促进了畜牧业的发展和提高了草原的生产效益。
2.保护了草原环境和生态系统,推进了草原建设和保护。
3.促进了农民增收增福,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和社会地位。
牧草补贴方案的缺点主要有:1.存在资金不足、管理不当等问题。
2.容易出现乱补乱办的现象,需要加强监督和管理。
3.部分地区存在滥用政策、弄虚作假的问题,影响了政策的实施效果。
牧草补贴方案的未来发展趋势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牧草补贴方案的未来发展趋势十分广阔。
预计未来,政府将继续加大对牧草补贴方案的支持力度,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资金投入、加强管理监督、强化技术支持等方面,使得牧草补贴方案能够更好地为农民增收增福,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保护草原环境,继续发挥其重要作用。
牧草补贴方案

牧草补贴方案
介绍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不断加剧和牦牛养殖的快速发展,牧草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为了提高牦牛养殖的质量和效益,国家农业部门针对牧草生产和养殖行业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其中之一就是实施牧草补贴方案。
牧草补贴的对象
根据国家规定,牧草补贴的对象主要是养殖牛、羊、马、鹿等家畜和野生牦牛等动物饲料的生产单位和个体养殖户。
牧草补贴的标准
各个省份的牧草补贴标准略有不同,但大致都是按照生产的牧草种类、生产量、品质等来进行补贴。
具体来说,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牧草补贴标准:
•良种草补贴标准为每亩 200 元至 400 元;
•按毛仙草、狗牙根、波斯菊、紫花苜蓿、大田草等常见草种进行补贴,每亩补贴金额为 50 元至 300 元不等;
•按牧草产量来进行补贴,每亩牧草产量 2000 斤以上的每斤补贴0.1 元至 0.3 元不等。
牧草补贴的申请流程
一般来说,牧草补贴需要在每年的特定时间内进行申请。
具体的申请流程因地区而异,但一般需要申请人填写相应的申请材料,包括牧草品种、生产量、品质等信息。
申请材料经过审核后,符合要求的就可以获得相应的补贴。
牧草补贴的作用
牧草补贴能够对参与牧草生产的个体户和经营单位提供资金的支持,从而提高牧草的质量和产量。
通过提高牧草的质量和产量,不仅可以改善养殖动物的生产环境,提升牛羊等畜产品的品质,还能够增加养殖户的经济收益,并提高畜牧业的整体发展水平。
结论
总之,牧草补贴是国家为了支持畜牧业和提高养殖效益而实施的一项重要政策和措施。
它能够提供资金支持,鼓励农民和养殖单位增加牧草产量和质量,促进畜牧业的快速发展。
草原生态保护补助金管理方案(二篇)

草原生态保护补助金管理方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资金是国家为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加强草原生态保护,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促进农(牧)民持续增收,维护国家生态安全而设立的___。
为了加强资金监督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指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资金包括草畜平衡奖励、牧草良种补贴和绩效考核奖励资金。
第三条对于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资金的管理,县、乡、村应当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加强协调,密切配合。
县财政部门按照省、市实施方案要求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所需的工作经费和业务经费,会同农牧部门制定资金分配方案,确保资金及时到位,监督检查补贴资金使用和管理情况。
县农牧部门负责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落实的协调工作,编制实施方案,复查核实各项数据,指导乡镇划定草畜平衡区域及面积,核定农户的补助金额等。
各乡(镇)人民政府是落实草原补奖政策的责任主体,应全面负责草原面积摸底核实、基本草原划定、草原承包到户、补奖资金的兑付、各项数据的采集录入等具体工作。
各村委会负责将草原承包到户、补奖资金公平公正地核实分解及发证到户等工作。
第四条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资金的实施应遵循“先实施、后补助”、“公平、公开、公正”和“农户直接受益”的原则。
第五条县财政部门要设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资金专账,下设草畜平衡奖励、牧草良种补贴和绩效考核奖励资金明细账户,分别核算,专款专用。
第二章草畜平衡奖励第六条草畜平衡奖励对象为是承包草场处于草畜平衡区并履行草畜平衡义务的农(牧)户。
第七条草畜平衡区域要按照草原生态、牧业生产和社会发展实际,结合主体功能区划,以乡镇或村为基本单位划定。
第八条草畜平衡奖励资金是按照省市确定的草畜平衡奖励标准,在核实牧户草畜平衡面积和落实年度草畜平衡任务的基础上,按规定给农户落实草畜平衡的奖励资金。
第九条草畜平衡奖励标准。
按照国家草畜平衡奖励政策,结合省市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政策实施方案,我县为黄土高原区,每亩按___元给予补助。
绿化补栽方案范文

绿化补栽方案范文一、前言。
咱这一片儿的绿化啊,就像人的头发,要是秃了一块儿,那可不好看。
所以呢,之前有些地方绿化没弄好,现在咱们得给它好好补栽一下,让整个环境变得美美的。
二、现状分析。
1. 缺失情况。
咱先看看都哪儿缺绿了。
经过仔细巡查,发现小区[具体区域1]像个谢顶的脑袋,好几块草坪都秃噜了,只剩下黄土朝天,可能是之前被调皮的小孩子或者宠物给霍霍了。
还有那[具体道路两旁],原本种的一些小树苗,现在东倒西歪的,缺了好几棵,就像掉了牙齿一样,特别难看。
2. 原因探究。
为啥会这样呢?一方面,部分居民没有好好爱护绿化,在草坪上走来走去,还让宠物在上面大小便。
另一方面呢,可能之前种的时候啊,那些小树苗就没种稳当,再加上风吹雨打,就坚持不住倒下了。
而且啊,土壤肥力可能也不够,就像人没吃饱饭,没力气,植物也长不好。
三、补栽计划。
# (一)补栽植物选择。
1. 草坪类。
对于那些秃了的草坪,咱们就种那种耐践踏、长得快的马尼拉草。
这马尼拉草就像打不死的小强,生命力顽强得很。
小朋友在上面偶尔跑一跑,它也能很快恢复生机,不会像娇小姐一样,一踩就完蛋。
2. 树木类。
在道路两旁缺失树苗的地方,咱们种上桂花树。
桂花树不仅长得挺拔好看,就像一个个小卫士站在路边,而且到了秋天,满街都是桂花香,那味道简直能把人的魂儿都勾走。
# (二)补栽时间安排。
1. 草坪补栽。
咱们得挑个好时候,就选在春季([具体月份])。
这个时候啊,就像给小草选了个出生的黄道吉日,天气不冷不热,雨水也比较充足,小草种下去就像掉进了蜜罐,能茁壮成长。
2. 树木补栽。
桂花树的补栽也安排在春季。
这个时候种树,就像是在春天这个大摇篮里种下一个个希望,树的根系能趁着这个好时候,在土里欢快地扎根,为以后的茁壮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 (三)补栽地点规划。
1. 草坪补栽区域。
按照之前查出来秃的地方,用石灰或者小彩旗给标记出来。
像[具体区域1]、[具体区域2]这些地方,一块一块地规划好,就像给每个小草家庭划分好宅基地一样,让它们各就各位。
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实施方案

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实施方案__县20__年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实施方案根据海东财政局《关于下达20__年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资金的通知精神》和《__区20__年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方案》的要求为了认真开展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工作全面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将草原草畜平衡奖励资金和牧民生产资料综合补贴等政策措施落实到每位受益农牧户现结合我县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工作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基本情况(一)社会经济情况: __县位于青海东部农业区,地理位置为北纬36016′-36046′东经1020__′-102047′地势南北高中间低湟水河自西向东横贯全境根据地形、地表形态和海拔高度不同明显分为川、浅、脑三个地区。
全县年均气温5—7℃,历年平均降水量333.7mm,大于或等于0℃年积温1780--3242℃干燥度2.5—1.9。
土壤类型有灰钙土、栗钙土、黑钙土和高山草甸土。
__县拥有土地总面积3050km2,辖设19个乡镇354个行政村全县总人口28.3万人有耕地37.1万亩年产各类粮食6800多万公斤 20__年末全县存栏各类牲畜草食畜82.34万头(只、匹)。
其中牛存栏3.33万头、羊存栏18.69万只、马存栏0.19万匹、驴存栏0.64万头、骡存栏0.91万头。
20__年全县畜牧业产值4.67亿元。
(二)天然草原资源和利用情况: 1、草原资源利用通过落实草原生态补助奖励机制乡村两级草原面积实际量算和核定全县天然草原总面积242.17万亩可利用草原面积177. 6万亩草原类型有荒漠草原类、山地草原类、山地草甸类、高寒草甸类。
全县目前承包草原面积242.13万亩承包草畜平衡面积177.57万亩20__年天然草原生态监测测定全县草原平均可食产草量为174.23公斤/亩全县天然草原理论载畜量为14.82 万标准羊单位。
目前在天然草原上放牧草食畜折合14.75万羊单位其中20__年年末存栏草食畜12.92万个羊单位出栏1.83万个羊单位。
草坪修补施工方案

草坪修补施工方案1. 引言草坪在日常使用和气候变化的影响下,往往会出现损坏、枯死或破损等问题。
为了保持草坪的美观和功能性,草坪修补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套草坪修补施工方案,以指导修补草坪并保持其长久的健康生长。
2. 准备工作在开始修补草坪之前,需要做一些准备工作。
首先,清理草坪表面的杂草、枯叶和其他杂物。
可以使用草坪割草机和除草工具来完成这项任务。
其次,将土地平整,移除任何凹陷或高出的地面。
最后,根据需要购买适当的草坪草种和修补材料。
3. 草坪修补方法3.1 补种补种是修补草坪的常用方法之一。
下面是补种的步骤:步骤一:准备土壤使用耙子将地面的土壤松散起来,去除任何杂质。
如果土壤贫瘠,可以添加适量的有机肥料来改善土壤质量。
步骤二:选择适当的草坪草种根据所在地区的气候和阳光照射情况,选择适合的草坪草种。
常见的草坪草种包括蓝草、修剪型杂交禾草等。
购买高质量的草坪种子,确保种子的新鲜度和纯度。
步骤三:播种将种子均匀地撒在需要修补的区域,可以使用播种器或手动撒播。
然后轻轻地将种子压实,帮助种子与土壤接触。
步骤四:浇水修补地区需保持湿润,每天浇水一到两次,以保持土壤湿润,有利于种子发芽。
浇水过程要轻柔,避免冲走种子。
步骤五:育苗管理等待草坪种子发芽并生长。
在种子发芽后,草坪一般需要经过几个星期的养护才能够正常使用。
在这个过程中,要适当施肥和维持适当的浇水量。
3.2 草坪修补补丁补丁修补适用于小面积的草坪破损。
下面是补丁修补的步骤:步骤一:准备材料准备所需的草坪修补补丁材料,包括草坪修补补丁片、适当尺寸的锄头、铲子、培土和种子。
步骤二:清理破损区域用锄头和铲子清理破损的草坪区域,将松散的草皮和土壤去除。
步骤三:培土在清理后的区域上铺一层培土,培土的厚度应与周围的草坪表面相匹配。
步骤四:放置草坪修补补丁片将草坪修补补丁片放置在培土上,并稍微压实。
确保补丁片与周围草坪平齐。
步骤五:播种在修补区域上撒播适当类型的草种,与周围草坪草种一致。
草补林改资金运用实施方案

草补林改资金运用实施方案为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推进林业生态化、可持续发展,国家提出了“草补林”政策。
该政策旨在通过种植草地改善生态环境,通过植树造林增加森林覆盖率。
为了实现“草补林”政策的顺利实施,需采取有效措施运用资金,以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
二、资金运用原则1. 项目资金应合理有效地运用于草补林项目,以使项目达到预期目标。
2. 资金应公开透明地管理和运用,以确保项目的合规性。
3. 资金应优先投入到生态敏感区域、退耕还林区域、生态补偿区域等需要重点治理的区域。
4. 资金应按照项目计划分批次拨付,以确保项目的有序推进。
三、资金运用方式1. 草补项目实施发放补贴通过发放补贴的方式,激励农民、牧民积极参与草补林项目。
补贴标准应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2. 草补项目技术指导资金为了确保项目的技术可行性和可持续性,应向草补林项目提供技术指导资金,如提供技术咨询、技术培训等。
3. 草补项目生态保护资金草补林项目的生态保护是项目顺利实施的前提,因此应向项目提供必要的生态保护资金,以确保项目的生态保护工作得到充分的保障。
4. 草补项目监管资金为确保项目的合规性和有效性,应向草补林项目提供监管资金,以确保项目的规范实施。
四、项目监管措施1. 加强资金管理,确保项目资金的合规性和透明度。
2. 加强项目监理,确保项目实施的质量和进度。
3. 加强项目宣传,增强项目的社会知晓度和可持续性。
五、结语草补林政策的实施需要充分的资金支持和有效的资金运用。
本实施方案旨在为草补林项目的资金运用提供指导,以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和有效推进。
牧草补贴方案

牧草补贴方案随着人们对健康食品的需求增加,牛、羊等畜牧业的养殖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而养殖业的关键是牧草,因此提高牧草产量和质量,助力畜牧业发展的每个环节都显得至关重要。
为此,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牧草补贴方案,以帮助农民改善牧草质量和产量。
1. 牧草补贴基本情况1.1 补贴对象补贴对象包括:农民、合作社、企业等。
参与7年有一定育种实力的单位可申请高额补贴。
1.2 补贴方式补贴金额按照申报的补贴内容,按亩计算,资金来源于地方财政和国家财政两个渠道。
1.3 补贴标准牧草补贴标准根据补贴对象不同,可适当浮动,下面列出常见的三种补贴标准:•一般补贴标准:每亩补贴200元人民币。
•优惠补贴标准:每亩补贴400元人民币,且具备以下条件可优先获得优惠补贴:–通过畜牧部门的协助引进新型草种并试种;–科学施肥,提高牧草产量;–制出优质牧草干草,用于牛羊的冬季养殖。
•高额补贴标准:每亩补贴800元人民币,且须符合以下条件:–成立畜牧企业或育种合作社;–申报育种经验或拥有相关育种资质证书;–通过科学的育种、种植和管理,提高牧草产量和质量;–成功研发新型牧草品种,或者得到正式认证的新型品种。
2. 申报流程2.1 申报地点在县农业部门申报,或在当地的农村信用合作社、农业技术推广站、农民专业合作社、驻村工作队直接申报。
2.2 申报资料申请补贴需要提交以下资料:•企业或合作社注册资料;•土地承包合同、土地证、指标认定证等相关文件;•户主身份证、土地承包合同、田块图及选择作物的证明材料等。
2.3 审核评估当地农业部门对提交的资料进行审核并进行实地查验,确定可补贴面积和补贴标准。
2.4 发放补贴当审核通过后,按照补贴标准进行发放补贴。
3. 补贴效果及意义牧草补贴方案的实施,不仅帮助畜牧业提高生产效益,同时也提升了农民收入水平,推动了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同时,这一方案还有以下几个积极的影响和意义:•促进了新型牧草品种的育种和推广;•增加农村收入,有效缓解农民就业和贫困问题;•优化农业结构,推动农业转型升级;•扩大了畜牧业市场,促进畜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草原生态保护与建设并重,自然恢复与工程措施并举”的指导方针,强化阿拉善盟草原的战略地位和作用,尽快扭转草原生态环境总体持续退化的趋势。
按照“四保一完善”,即保生态、保收入、保稳定、保供给、完善相关制度的总体要求,以“整合项目、集中连片、整体推进、普惠提标”的方式,逐步保护和改善天然草原生态环境,增加农牧民收入,促进农牧区经济社会稳定与繁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长足发展。
3.2 建设原则
1、承包到户原则。
享受禁牧补助和草畜平衡奖励政策的草场,必须是承包到户的草场。
依法流转草场其禁牧补助或草畜平衡奖励资金仍归原承包人,并严格执行禁牧或草畜平衡制度。
2、牧民受益原则。
享受补贴对象,必须是本地户籍且拥有草原承包经营权证的牧民。
补贴资金按“一卡通”形式直接发放到户。
3、集中连片原则。
项目安排要以嘎查为基本单位,集中连片进行推进。
按照草场退化沙化程度和草场承载能力,科学划分禁牧区和草畜平衡区。
4、产业扶持原则。
鼓励牧民转移转产,在牧民自愿的前提下引导农牧民向二、三产业发展。
3.3 建设目标
到“十二五”末,力争使草原生态持续退化的局面得到显著改善,单位面积产草量明显增加;全盟禁牧区植被盖度平均达到25%,比2010年提高5个百分点,年均增加1个百分点;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大幅度提高,年均增长14%,生活质量综合提升。
通过三年的时间,按4:3:3比例,达到减畜102.4927万羊单位的目标。
9、效益分析:通过补奖机制的实施,草牧场实行全年禁牧或草畜平衡,给草原生态提供了一个更新复壮、休养生息的机会,草牧场植被得以自然恢复。
可使退化、沙化草原的植被覆盖度由目前的15%提高到20-25%,植物高度增加5-10厘米,产草量提高10%以上。
使草原退化、沙化现象得到有效治理,草原生态系统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
项目的实施也有利促进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变和牧区传统产业结构的调整,不仅使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提高,而且对增加农牧民收入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2.5.2存在的问题
在肯定这些年草原生态保护建设成果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存在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是在退牧还草项目实施中,基本上以嘎查为单位整体实施,由于人均草场面积差异大,造成人均享受禁牧补贴严重不均衡,补奖机制实施中需要统筹调整,缩小差距。
二是实施退牧禁牧,绒毛价格
上涨,从事传统畜牧业牧民收入明显高于退牧禁牧区牧民,草原生态保护项目需提高标准。
三是2002年至2006年退牧还草项目已到期,草原植被初步恢复,生态退化问题得到有效遏制,如不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将可能导致禁牧地区牧民大批返牧继续从事草原畜牧业,已取得的生态治理成果将有可能前功尽弃,已建立的农牧民社会保障体系也将难以维继。
需要衔接好现有草原生态保护政策,使牧民群众收入不减少、禁牧不反弹。
2、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职责
市政府于2011年3月14日,成立西昌市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工作领导小组。
各相关乡镇亦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抽调各相关精干人员,专门负责落实本乡镇补奖政策工作的具体事务。
明确责任主体和工作分工,市乡(镇)人民政府是第一责任人,畜牧、财政等相关部门按照政府的要求明确工作职责和责任人,市政府将补奖政策的落实纳入政务和民生目标考核,层层落实目标责任,签订责任书。
建立目标、任务、资金责任“到乡、到村、到组、到户”的责任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做到组织领导到位、监督管理到位、考核奖惩到位,形成强大工作合力。
3、落实配套工作经费,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为确保项目顺利实施,5月初市政府配套60万元工作经费。
4、开展调查,分析协调基本数据,突出重点落实任务
以83年全国草调资料为依据,在充分分析第一手资料的情况下,坚持生态优先、以人为本,统筹兼顾草原生态、牧民生计、牧业生产的工作思路,坚持适度集中,成片推进,突出重点,兼顾全面的原则,确立以村或组为基本单元,将高山生态脆弱、生存环境恶劣以及位于大江大河水源涵养区域的乡镇或村组作为享受生产资料补贴的牧户,将工作重点集中突出在21个乡镇实施,并与各相关乡镇积极协调,核准全市草原承包牧户21200户,承包可利用天然草原94万亩,占全市的100%;实施草原生态补助奖励牧户21160户;划定我市5.2万亩的禁牧实施乡镇和禁牧区域,涉及130户;划定88万亩实施草畜平衡的乡镇和区域,涉及21137户。
5、加强生态补奖系统录入和实施方案编制
由于部、省系统的调整和调试,我市利用国庆节和彝族年放长假的时间,抽调37人次,历时15天,突击完成了今年实施生态补奖21200户的相关信息录入到草原生态补助奖励机制管理信息系统,并对已录入的基础信息进行了多次核对,确保录入信息准确无误。
7、建立完善牧户资金兑现账户
为确实将补奖资金安全及时兑现到牧户手中,各项目乡镇与就近的金融网点衔接,将牧户手中的各种信用卡进行整合和新办理,做到全部补奖资金通过“一卡通”直接兑现到牧户手中。
为缓解开户压力,市农村信用联社还在洛古波乡新成立了分社。
目前,西昌市农村信用联社的各分社正加紧为牧户办理信用卡。
截止12月6日已有11个乡镇的牧户交了银行信
息,其余10个乡镇,正在办理中。
8、加强舆论宣传
2月20日,西昌电视台,西昌新闻栏目做了西昌市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的专题报道;2月22日,《凉山日报》作了题为“五年国家投入6792万元西昌市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前期工作全面启动”的报道。
各相关乡镇结合三干会、护林防火或召开各村专题会议并由村开到组、组开到户,认真学习讲解部、省、州建立草原生态补奖政策的相关文件,使项目实施区牧户对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的目的意义、牧户的确认、实施草原禁牧、草畜平衡的要求和相关补助标准做到户户有明白人。
9、加强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
市畜牧局多次组织各站室人员认真学习、研讨相关文件,并于2010年12月27日、2011年1月28日、2月22日、9月28日召开了局机关各站室和相关乡镇畜牧兽医站人员参加的建立草原生态补奖机制工作培训会,就相关文件精神和表格、数据、标准逐一进行了分析和讲解,统一了口径和标准。
市畜牧局举全局之力,抽调精干人员成立了16个业务指导组,实施对口包乡,责任落实到组到人。
分别对21个项目乡镇开展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截止11月25日,已对各项目乡镇开展技术培训63次,技术指导372次。
10、积极与科研院所衔接
凉山草原多为高山草原,山地地形复杂,气候恶劣、山势起伏大。
山里流传一句“闻其声,见其面,走一天”。
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机制,开展草原监理工作难度极大。
为提高草原监理工作的效率,降低工作成本,市畜牧局积极与西昌学院汽电学院衔接,合作寻求将现代电子科技技术引入草原监理工作中,提高天然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机制制度和责任的全面落实,目前合作的《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民族地区草原远程监测系统的开发》项目已在凉山州科学技术局立项。
为确保我市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的有效实施,加强技术支撑和技术指导。
我市于2011年,力邀我省草原老专家郭万祥研究员和省草原总站肖飙研究员,深入项目实施区开展实地调研,为今后我市天然草原植被的恢复、人工种草的实施奠定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