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物理学重点概念个人总结

合集下载

半导体物理讲座心得体会

半导体物理讲座心得体会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半导体产业在我国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作为一名对半导体行业充满兴趣的学生,我有幸参加了由我国知名半导体专家主讲的半导体物理讲座。

通过这次讲座,我对半导体物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半导体物理的重要性半导体物理是研究半导体材料、器件及其应用的学科,它是半导体产业发展的基石。

随着我国半导体产业的崛起,半导体物理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本次讲座让我深刻认识到,半导体物理不仅是半导体产业发展的关键,也是我国科技自主创新的重要支撑。

二、半导体物理的基本概念1. 半导体材料半导体材料是半导体物理研究的基础。

讲座中,专家详细介绍了半导体材料的分类、特性以及制备方法。

我了解到,半导体材料具有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导电性能,其导电性能可以通过掺杂、掺杂浓度等手段进行调节。

2. PN结PN结是半导体器件的核心部分。

讲座中,专家对PN结的形成、工作原理以及特性进行了深入讲解。

我了解到,PN结在正向偏置和反向偏置下具有不同的导电性能,这使得PN结在电子器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3. 晶体管晶体管是半导体器件中最基本的放大器。

讲座中,专家介绍了晶体管的结构、工作原理以及分类。

我了解到,晶体管是半导体产业发展的关键,其性能直接影响到电子器件的性能。

三、半导体物理在器件中的应用1. 集成电路集成电路是半导体产业的核心产品。

讲座中,专家介绍了集成电路的发展历程、设计方法以及制造工艺。

我了解到,集成电路的发展离不开半导体物理的支撑,其性能的提高离不开对半导体材料、器件和工艺的不断研究。

2. 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电池是一种利用半导体材料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器件。

讲座中,专家介绍了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材料选择以及性能优化。

我了解到,太阳能电池的研究与半导体物理密切相关,其性能的提高需要不断优化半导体材料和器件。

3. 激光器激光器是一种利用半导体材料产生激光的器件。

讲座中,专家介绍了激光器的工作原理、材料选择以及性能优化。

半导体物理的心得体会

半导体物理的心得体会

半导体物理的心得体会半导体物理学作为现代电子技术的重要基础,对于了解材料特性、器件设计与制造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学习半导体物理学,我深刻认识到半导体材料的特殊性质以及对电子学发展的巨大贡献。

下面我将从晶体结构、能带理论、载流子行为以及PN结构等方面进行总结与分析。

一、晶体结构晶体结构是理解半导体物理学的基础。

晶体结构的完美排列使得半导体材料具有一定的导电性能。

晶体结构的种类包括立方晶系、六方晶系等等。

通过了解晶体结构,我明白了导电特性与晶格结构之间的密切关系,这使得我更好地理解了半导体器件的工作原理。

二、能带理论能带理论是理解半导体导电性质的关键。

半导体材料的导电行为与其电子能带的填充情况密切相关。

通过学习能带理论,我了解了半导体材料中导带和价带的能级分布情况,以及能带之间的能隙。

同时,我还了解到掺杂对材料导电性质的影响,N型半导体和P型半导体之间的差异。

能带理论为我深入理解半导体器件的工作原理提供了基础。

三、载流子行为载流子是半导体材料的导电活性粒子,对于半导体器件的性能起着决定性作用。

学习半导体物理学,我了解到半导体材料中存在着电子和空穴两种载流子。

电子是valence带中被激发到conduction带的粒子,而空穴则是原子缺陷引起的带内能级。

通过对载流子行为的研究,我明白了不同的载流子浓度和迁移率对半导体器件的性能影响。

因此,在半导体器件设计和集成电路制造过程中,合理控制载流子行为至关重要。

四、PN结构PN结构是最基本也是最常见的半导体器件结构之一。

通过学习半导体物理学,我了解到PN结构的形成与掺杂技术有密切关系。

PN结构的正向偏置和反向偏置使半导体器件能够应用于二极管、三极管等各种电子元件中。

此外,通过掌握PN结构的工作原理,我还能够理解光电二极管、太阳能电池等新型半导体器件。

总结通过学习半导体物理学,我对半导体材料的特性、器件设计和制造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晶体结构、能带理论、载流子行为以及PN结构等方面的知识为我提供了一个全面的半导体物理学认知框架。

半导体物理学概念总结

半导体物理学概念总结

半导体物理学概念总结
半导体物理学是研究半导体材料及其在电子学和光学中的性质和行为的学科。

以下是对半导体物理学概念的总结:
1. 半导体材料,半导体是一种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材料。

它的导电性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具有在一定条件下可控制的电导率。

2. 禁带宽度,半导体中的电子处于能带中,禁带宽度是指价带和导带之间的能量差。

当禁带宽度较小时,半导体易于导电。

3. 载流子,半导体中的载流子包括电子和空穴。

电子是带负电荷的载流子,而空穴是带正电荷的载流子。

4. 杂质,在半导体中加入少量的杂质可以改变其导电性能。

掺杂可以分为n型和p型,分别引入额外的自由电子或空穴。

5. PN结,PN结是半导体器件中常见的结构,由n型半导体和p型半导体组成。

在PN结中,会出现内建电场和整流特性。

6. 肖特基结,肖特基结是由金属和半导体组成的二极管。

它具有低反向漏电流和快速开关特性。

7. 光电子学,半导体在光照射下会产生光生载流子,这一特性被广泛应用于光电子学领域,如光电二极管和太阳能电池。

8. 晶体管,晶体管是半导体器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放大和控制电流。

它的发明对电子技术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半导体物理学中,以上概念都是非常重要的,它们构成了半导体器件和电子技术的基础。

研究半导体物理学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现代电子器件的工作原理,也对半导体材料的开发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以上总结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半导体物理学的基本概念。

(完整word版)半导体物理知识点总结.doc

(完整word版)半导体物理知识点总结.doc

一、半导体物理知识大纲核心知识单元 A:半导体电子状态与能级(课程基础——掌握物理概念与物理过程、是后面知识的基础)半导体中的电子状态(第 1 章)半导体中的杂质和缺陷能级(第 2 章)核心知识单元 B:半导体载流子统计分布与输运(课程重点——掌握物理概念、掌握物理过程的分析方法、相关参数的计算方法)半导体中载流子的统计分布(第 3 章)半导体的导电性(第 4 章)非平衡载流子(第 5 章)核心知识单元 C:半导体的基本效应(物理效应与应用——掌握各种半导体物理效应、分析其产生的物理机理、掌握具体的应用)半导体光学性质(第10 章)半导体热电性质(第11 章)半导体磁和压阻效应(第12 章)二、半导体物理知识点和考点总结第一章半导体中的电子状态本章各节内容提要:本章主要讨论半导体中电子的运动状态。

主要介绍了半导体的几种常见晶体结构,半导体中能带的形成,半导体中电子的状态和能带特点,在讲解半导体中电子的运动时,引入了有效质量的概念。

阐述本征半导体的导电机构,引入了空穴散射的概念。

最后,介绍了Si、Ge 和 GaAs 的能带结构。

在 1.1 节,半导体的几种常见晶体结构及结合性质。

(重点掌握)在 1.2 节,为了深入理解能带的形成,介绍了电子的共有化运动。

介绍半导体中电子的状态和能带特点,并对导体、半导体和绝缘体的能带进行比较,在此基础上引入本征激发的概念。

(重点掌握)在 1.3 节,引入有效质量的概念。

讨论半导体中电子的平均速度和加速度。

(重点掌握)在1.4 节,阐述本征半导体的导电机构,由此引入了空穴散射的概念,得到空穴的特点。

(重点掌握)在 1.5 节,介绍回旋共振测试有效质量的原理和方法。

(理解即可)在 1.6 节,介绍 Si 、Ge 的能带结构。

(掌握能带结构特征)在 1.7 节,介绍Ⅲ -Ⅴ族化合物的能带结构,主要了解GaAs 的能带结构。

(掌握能带结构特征)本章重难点:重点:1、半导体硅、锗的晶体结构(金刚石型结构)及其特点;三五族化合物半导体的闪锌矿型结构及其特点。

半导体物理归纳总结

半导体物理归纳总结

半导体物理归纳总结半导体物理是研究半导体材料及其在电子器件中的应用特性的学科领域。

在过去几十年里,半导体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本文将对半导体物理的一些重要概念和原理进行归纳总结,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半导体器件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

1. 半导体的基本概念半导体是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一类物质,具有中等电导率。

它的导电性质可以通过控制掺杂和温度来进行调节。

常见的半导体材料有硅和锗,它们的物理性质决定了半导体器件的性能。

2. 半导体材料的能带结构半导体材料的能带结构直接影响其导电性质。

能带是描述电子能量和电子分布的概念。

在半导体中,价带是最高的填满电子的能带,而导带是电子可以自由移动的能带。

半导体的导电性取决于导带和价带之间的能隙大小。

3. 掺杂与载流子掺杂是将某种杂质引入到半导体材料中,以改变半导体的导电特性。

掺杂可以分为施主掺杂和受主掺杂两种。

施主掺杂会引入额外的自由电子,增加半导体的导电性,而受主掺杂引入额外的空穴,减少导电性。

掺杂后产生的自由电子和空穴被称为载流子,它们在半导体中的运动导致了电流的流动。

4. pn结及其特性pn结是由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相接触形成的结构。

在pn结中,p区富含空穴,n区富含自由电子。

当p区和n区相接触时,会发生空穴和自由电子的复合过程,形成耗尽区。

耗尽区内形成了电场,阻止了进一步的复合。

这种特殊的结构使得pn结具有整流特性,即在正向偏置下电流可以流动,而在反向偏置下电流几乎不流动。

5. 半导体器件的应用半导体器件包括二极管、场效应晶体管、晶体管等,它们在各种电子设备中起着重要作用。

二极管是一种具有单向导电性的器件,广泛应用在电源供电和信号处理中。

场效应晶体管是一种高度可控的电流放大器,常用于放大和开关电路。

晶体管则是一种功率放大器,被广泛应用在音频和无线通讯领域。

总结:半导体物理是一门涉及半导体材料特性和器件应用的重要学科。

通过对半导体的能带结构、掺杂与载流子、pn结特性以及器件应用的介绍,我们对半导体器件的工作原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半导体物理主要概念

半导体物理主要概念

半导体物理主要概念在现代科技和电子领域中,半导体材料具有重要的地位。

半导体物理学涉及了许多核心概念,这些概念对我们理解半导体材料的性质和应用至关重要。

本文将重点介绍一些关键的半导体物理主要概念。

1. 能带理论(band theory)能带理论是解释固体材料电子结构的核心理论。

它描述了原子的电子如何在固体中形成能带(电子能量分布的区域)。

根据能带理论,固体材料中的电子可以填充到不同能量的能带中。

价带是离自由电子最近的能带,其中填满电子的能带称为价带;离自由电子最远的能带是导带,其中可以存在自由电子。

价带和导带之间的能量间隔称为能隙(band gap),是一个半导体的重要参数。

有无能隙区分了导电性质和绝缘性质的半导体。

2. 禁带宽度(band gap width)禁带宽度,也称能隙宽度,是半导体能带理论的一个重要概念。

禁带宽度是价带和导带之间的能量差异。

半导体材料根据禁带宽度的不同,可以分为直接带隙半导体和间接带隙半导体。

直接带隙半导体的价带和导带在动量空间中的最小距离很小,电子可以通过发射或吸收光子以较高的效率进行能带跃迁。

而间接带隙半导体的最小距离较大,电子的能带跃迁一般需要借助缺陷或其他粒子的参与。

3. 斯特克斯位移(Stark effect)斯特克斯位移描述了外加电场对半导体能带结构的影响。

当半导体材料中存在电场时,它会改变价带和导带的能量分布,导致能带发生位移。

斯特克斯位移是半导体器件如光电二极管等的基础理论。

4. 谐振频率(resonant frequency)谐振频率是指在某种特定的条件下,半导体材料会表现出共振特性。

半导体材料中的晶格结构和电子能级之间的相互作用会导致谐振频率的存在,这在电子器件的设计和性能优化中发挥重要作用。

5. 载流子(charge carrier)载流子是指在半导体材料中能够自由移动的电荷粒子。

在半导体中,载流子通常可以分为两类:电子和空穴(空穴可以看作是价带内缺少电子导致的正电荷)。

半导体课程总结心得体会(2篇)

半导体课程总结心得体会(2篇)

第1篇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半导体技术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大学期间,我有幸学习了半导体课程,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我对半导体技术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以下是我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心得体会。

一、课程概述半导体课程是一门研究半导体材料、器件及其应用的学科。

它涵盖了半导体物理、半导体器件原理、集成电路设计等多个方面。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我们可以了解到半导体技术的基本原理、发展历程、应用领域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二、课程内容回顾1. 半导体物理在半导体物理部分,我们学习了半导体材料的性质、能带结构、载流子输运等基本概念。

通过对半导体物理的学习,我了解到半导体材料是如何通过掺杂、能带调控等手段实现导电性的。

此外,还学习了半导体器件的基本原理,如二极管、晶体管等。

2. 半导体器件原理在半导体器件原理部分,我们重点学习了晶体管的工作原理、特性及其在集成电路中的应用。

通过对晶体管的学习,我认识到晶体管是现代电子技术的基础,其性能直接影响着集成电路的性能。

3. 集成电路设计集成电路设计部分主要介绍了集成电路的基本概念、设计方法、工艺流程等。

通过学习,我了解到集成电路设计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电路性能、工艺制程、成本等多方面因素。

4. 半导体技术发展与应用在半导体技术发展与应用部分,我们了解了半导体技术的应用领域,如通信、计算机、消费电子等。

同时,还学习了我国半导体产业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三、学习心得体会1. 深入理解半导体技术的重要性通过学习半导体课程,我深刻认识到半导体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半导体技术是信息时代的基石,它的发展对国家经济、国防、民生等领域都具有重要意义。

2. 培养严谨的学术态度在半导体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我逐渐养成了严谨的学术态度。

在学习过程中,我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努力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3. 提高创新能力半导体技术发展迅速,新理论、新技术层出不穷。

在学习过程中,我努力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敢于质疑、勇于探索,为我国半导体技术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半导体物理的心得体会

半导体物理的心得体会

半导体物理的心得体会一、引言在学习半导体物理的过程中,我不仅仅学到了有关半导体材料、器件以及其应用的基本知识,更重要的是领悟到了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和方法。

本文将从我的学习体会出发,对半导体物理进行探讨和总结。

二、半导体材料的基本性质半导体材料是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材料,具备一些独特的特性。

比如,它的电导率随着温度的变化而改变,且在室温下的电导率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

另外,半导体材料还具备自激活和本征导电的特性,这些性质使得半导体物理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三、半导体器件的工作原理半导体器件是半导体物理的重要应用之一,常见的半导体器件包括二极管、晶体管和光电二极管等。

通过研究半导体器件的工作原理,我们可以深入理解半导体材料的特性。

以二极管为例,它是由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结合而成。

当施加正向偏置电压时,P型半导体中的空穴向N型半导体中的电子进行扩散,并发生复合现象,导致电流通过。

而当施加反向偏置电压时,由于内建电场的作用,电流无法通过二极管,呈现出绝缘体的特性。

通过对这些器件的研究和理解,我们可以设计和改进各种半导体器件,以满足不同的应用需求。

四、半导体物理的应用领域半导体物理广泛应用于电子、光电、通信、信息技术等领域。

在电子领域,半导体材料和器件被广泛用于集成电路、计算机硬件、智能手机等电子产品中,推动了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

在光电领域,半导体材料可以通过受激发射产生激光,同时也可以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实现光电转换。

在通信领域,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离不开半导体材料和器件的支持。

在信息技术领域,半导体材料在存储器件、传感器件以及量子计算等方面的应用具有重要价值。

可以说,半导体物理的应用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五、我对半导体物理的心得体会在学习半导体物理的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物理学与工程技术的紧密联系。

只有深入理解半导体物理的原理和机制,才能够在实践中应用和创新。

而且需要不断学习和关注最新的科研进展,以跟上发展的步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i:导带:硅的导带极小值位于k空间[100]方向的布里渊区中心到布里渊区边界的0.85处;导带极小值附近的等能面是长轴沿[100]方向的旋转椭球面;在简约布里渊区共有6个这样的椭球。

价带:价带具有一个重空穴带,一个轻空穴带和由于自旋-轨道耦合分裂出来的第三个能带;价带极大值位于布里渊区的中心;重空穴有效质量为0.53m0,轻空穴有效质量为0.16m0;第三个能带的裂距为0.04eV。

Ge:导带:锗的导带极小值位于k空间的[111]方向的简约布里渊区边界;导带极小值附近的等能面是长轴沿[111]方向旋转的8个椭球面;每个椭球面有半个在简约布里渊区内,因此,在简约布里渊区内共有4个椭球。

价带:价带具有一个重空穴带,一个轻空穴带和由于自旋-轨道耦合分裂出来的第三个能带;价带极大值位于布里渊区的中心;重空穴有效质量为0.36m0,轻空穴有效质量为0.044m0;第三个能带的裂距为0.29eV。

主要特征:禁带宽度E g随温度增加而减小E g:Si0.7437eV Ge1.170ev 间接能隙结构。

本征激发:当温度一定时,价代电子受到激发而成为导带电子的过程称为本征激发。

(温度升高,载流子浓度增大,空穴密度增大,本征激发加剧)
有效质量意义:它概括了半导体内部势场的作用,使得在解决半导体中电子在外力作用下的运动规律时,可以不涉及到半导体内部势场的作用;特别是有效质量可以直接由实验测定,因而可以很方便地解决电子的运动规律。

性质:1.电子的有效质量概况了半导体内部的势场作用;2.在能带底部附近,电子的有效质量是正值;在能带顶部附近,电子的有效质量是负值;对于带顶和带底的电子,有效质量恒定;3.有效质量与能量函数对于k 的二次微商成反比,能带越窄,二次微商越小,有效质量越大。

内层电子的能带窄,有效质量大;外层电子的能带宽,有效质量小。

因此,外层电子在外力作用下可以获得较大的加速度。

特点:决定于材料;与电子的运动方向有关;与能带的宽窄有关。

空穴:空穴是几乎充满的能带中未被电子占据的空量子态。

价带电子被激发到导带后,价带中存在空着的状态。

这种空着的状态将价带电子的导电作用等效为带正电荷的准粒子的导电作用。

特征:1.带正电:+q;2.空穴浓度表示为p;
3.E p= -E n;
4.m p* = -m n*。

浅能级杂质:将很接近于价带顶的受主能级和很接近于导带底的施主能级称为浅能级。

将产生浅能级的杂质称为浅能级杂质。

其特点为:施主电离能:ΔE D<<E g;受主电离能:ΔE A<<E g。

深能级杂质:施主杂质能级距离导带底,或受主杂质能级距离价带顶都较远时,该能级为深能级,相应的杂质称为深能级杂质。

其特点为:施主电离能:ΔE D≮E g;受主电离能:ΔE A≮E g。

散射:载流子在半导体中运动时,便会不断地与热振动着的晶格原子或电离了的杂质离子发生作用,或者说发生碰撞,碰撞后载流子速度的大小及方向就发生改变即载流子在半导体中运输时遭到了散射。

外加电场载流子与晶格能量交换:电场存在时,载流子从电场中获得能量,随后又以发射声子的形式将能量传给晶格,这时平均的说,载流子发射的声子数多于吸收的声子数。

电阻率与杂质浓度关系:材料越纯电阻率越大。

电阻率与温度的变化:AB段:温度很低,本征激发忽略,载流子主要由电离杂质提供。

BC段:温度继续升高(包括室温)杂质全部电离,本征激发不十分显著,晶格振动散射为主要杂质。

C段:温度继续升高,本征激发很快增加,大量本征载流子产生远远超过迁移率减小电阻率影响,本征激发为主要矛盾。

迁移率与杂质浓度和温度的关系:
相同温度下,浓度越高,迁移率越小;杂质浓度相同时,温度越高,迁移率越小。

外加电场载流子与晶格能量交换:电场存在时,载流子从电场中获得能量,随后又以发射声子的形式将能量传给晶格,这时平均的
说,载流子发射的声子数多于吸收的声子数。

非平衡载流子:如果对半导体施加外界作用,破坏了热平衡的条件,就导致其处于与热平衡状态相偏离的状态,称为非平衡态。

处于非平衡状态的半导体,其载流子浓度不再是n0、p0,而是比它们多出一部。

比平衡状态多出来的这部分载流子称为非平衡载流子(或过剩载流子)。

非平衡载流子的复合:产生非平衡载流子的外部作用撤除后,由于半导体的内部作用,使它由非平衡态恢复到平衡态,过剩载流子逐渐消失。

非平衡载流子复合时释放能量的方式有三种:
发射光子:伴随着复合,将有发光现象,常称为发光复合或辐射复合;
发射声子:载流子将多余的能量传给晶格,加强晶格的振动;
将能量给予共他载流子,增加它们的动能,称为俄歇复合。

复合类型:按复合过程的微观机构,分为直接复合和间接复合:
1.直接复合:电子在导带和价带之间的直接跃迁,引起电子和空穴的直接复合。

2.简接复合:电子和空穴通过禁带的能级(复合中心)进行复合。

按复合过程发生的位置,分为体内复合和表面复合。

理想pn结模型:(1)小注入条件:注入的少数载流子浓度比平衡多数载流子浓度得小得多。

(2)突变耗尽层条件:外加电压和接触电势差都降落在耗尽层上,耗尽层中的电荷是由电离施主和电离受主的电荷组成,耗尽层外的半导体是电中性的。

因此,注入的少数载流子在p区和n区是纯扩散运动;(3)通过耗尽层的电子和空穴电流为常量,不考虑耗尽层中载流子的产生及复合作用;(4)玻耳兹曼边界条件:在耗尽层两端,载流子分布满足玻耳兹曼统计分布。

pn结接触电势差:平衡pn结的空间电荷区两端间的电势差VD
pn结接触电势差影响因素:接触电势差V D 和pn结两边的杂质浓度、温度、材料的禁带宽度有关。

在一定温度下,突变结两边的掺杂浓度越高,V D越大;禁带宽度越大,n i 越小,V D越大。

表面层的状态:多数载流子堆积状态、平带状态、耗尽状态、反型状态、深耗尽状态。

耗尽层:在靠近表面的一定区域内,价带顶位置比费米能级低得多,根据波尔兹曼分布,表面处空穴浓度将较体内空穴浓度低得多,表面层的负电荷基本上等于电离受主杂质浓度。

反型:随外加电压增大,表面处禁带中央能值E i下降到E F以下时,就出现反型层。

从深耗尽状态向平衡反型状态的过渡过程:开始,表面层处于深耗尽状态;由于深耗尽下耗尽层中少数载流子浓度近似为零,远低于其平衡浓度,故产生率大于复合率,耗尽层内产生的电子-空穴对在层内电场作用下,电子向表面运动而形成反型层,空穴向体内运动,到达耗尽层边缘与带负电荷的电离受主中和而使耗尽层减薄;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反型层中少数载流子的积累逐渐增加,而耗尽层宽度则逐渐减小,最后过渡到平衡的反型状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