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试卷(word版,含解析答案)

合集下载

2024年云南省中考历史真题卷及答案解析

2024年云南省中考历史真题卷及答案解析

2024年云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卷(全卷两个大题,共29个小题,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1.本卷为试题卷。

考生必须在答题卡上解题作答。

答案应书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2.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 经过考古学家的长期发掘,在北京人居住的洞穴中发现了厚达6米的灰烬积层,灰烬中有很多石块、兽骨和朴树籽等。

这一考古发现,可用来说明北京人()A. 学会了制作陶器的方法B. 已经掌握农作物种植技术C. 居住于半地穴式圆形房屋D. 使用火并会长时间保存火种2. 商鞅变法中,废井田,开阡陌,允许土地自由买卖;鼓励耕织。

这些措施有利于()A. 促进经济发展B. 增强军队战斗力C. 提高行政效率D. 强化旧贵族特权3. 西汉以后,我国的冶铁技术、漆器、井渠法等传入大宛、安息,甚至西传至更远的罗马。

这主要得益于()A. 丝绸之路的开辟B. 文成公主入藏C. 江南地区的开发D. 市舶司的设立4. 下图是小云同学学习隋唐这一单元后绘制的思维导图。

据图可以判断隋唐的时代特征是()A. 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B.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C.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D.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5. 北宋时,中央派文官到地方任知州;设转运使统管地方财政;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驻地定期更换。

这些措施意在()A. 加强中央集权B. 削弱宰相权力C. 丰富市民生活D. 发展海外贸易6. 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为了有效管辖如此广阔的疆域,元朝创立了()A. 分封制B. 郡县制C. 三省六部制D. 行省制7. 我国古代建有一项宏伟工程,蜿蜒于高山、深谷之中。

它最初的定位与作用是以军事防御为主,后来逐渐成为各民族交往的纽带。

重庆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word

重庆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word

重庆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word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关于重庆历史的描述,错误的是:A. 重庆是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城市B. 重庆在宋代被称为“巴郡”C. 重庆是中国抗战时期的重要城市D. 重庆是中国四大直辖市之一答案:B2. 重庆的“山城”之称源于:A. 地形多山B. 气候多雨C. 历史悠久D. 经济发达答案:A3. 重庆在历史上曾是:A. 清朝的首都B. 明朝的首都C. 元朝的首都D. 唐朝的首都答案:A4. 重庆的“红岩精神”与下列哪段历史相关:A. 抗日战争B. 解放战争C. 抗美援朝D. 文化大革命答案:B5. 下列哪项不是重庆的著名景点:A. 长江三峡B. 武隆天生三桥C. 洪崖洞D. 故宫答案:D6. 重庆火锅的起源可以追溯到:A. 清朝B. 明朝C. 元朝D. 唐朝答案:A7. 重庆在下列哪个时期开始成为直辖市:A. 1949年B. 1954年C. 1997年D. 2001年答案:C8. 重庆的“两江新区”是指:A. 长江和嘉陵江B. 长江和黄河C. 嘉陵江和涪江D. 长江和珠江答案:A9. 下列哪项不是重庆的特产:A. 重庆小面B. 重庆火锅C. 重庆酸辣粉D. 杭州丝绸答案:D10. 重庆的“解放碑”是为了纪念:A. 抗日战争胜利B. 解放战争胜利C. 抗美援朝胜利D. 文化大革命胜利答案:B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重庆是中国西南地区的______城市。

答案:重要2. 重庆的简称是______。

答案:渝3. 重庆的市花是______。

答案:山茶花4. 重庆的市树是______。

答案:黄葛树5. 重庆的市歌是______。

答案:《重庆之歌》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 简述重庆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

答案:重庆在抗日战争中是中国的临时首都,也是重要的军事、政治和文化中心,为中国抗战提供了坚强的后方支持。

2. 描述一下重庆的地理位置。

答案:重庆位于中国西南部,地处长江上游,东邻湖北、湖南,南靠贵州,西接四川,北连陕西,是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

2024年河南省中考历史真题卷含答案解析

2024年河南省中考历史真题卷含答案解析

2024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试试卷历史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6页,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满分50分,考试时间50分钟。

2.开卷考试,可查阅参考资料,但应独立答题,禁止交流资料。

3.本试卷上不要答题,请按答题卡上注意事项的要求,直接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选择题(共20小题,20分)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正确选项的字母代号涂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1. 《史记》记载商纣王封周文王为西伯时,赐他“弓矢斧钺,使得征伐”;在描绘周武王指挥牧野之战时,“左杖黄钺,右秉白旄(máo)以麾”。

据此推测,下图玉钺在当时可能是()河南偃师二里头出土的玉钺A. 最高祭祀权的代表B. 高级生产工具C. 军事统帅权的象征D. 诸侯国的徽标2. 战国时期的这些农具(见下图)虽貌不惊人,但其锋利已经悄无声息地划开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这里的“锋利”可以理解为()河南辉县出土的铁犁头河北易县出土的铁镰刀河南辉县出土的铁锤口A. 较高生产力水平B. 频繁的兼并战争C. 新兴的小农经济D. 宽松的社会氛围3. 早在西周就已出现的瓦当,到西汉时一改原来的简单、朴素,变得纹饰繁多,构思奇巧,集绘画、浮雕、工艺美术和书法于一身。

材料强调了西汉瓦当()A. 建筑用途广泛B. 史料价值突出C. 艺术价值较高D. 材料来源丰富4. 曹魏建立后,百姓购买物品、计算物价皆普遍使用布帛或谷物。

北魏孝文帝时,北方很多地方“犹以他物交易,钱略不入市”。

该现象从本质上反映了这一时期北方()A. 铸币金属匮乏B. 币制较为混乱C. 农业技术落后D. 商品经济衰退5. 宋朝时,雕版印刷术使用更加普遍,“转相摹刻,诸子百家之书,日传万纸”,对文化发展是一个明显推动。

这主要说明宋朝时期()A. 儒家思想备受推崇B. 技术推动文化发展C. 活字印刷普遍使用D. 文化助力技术创新6. 元朝汪大渊《岛夷志略》记载,澎湖“隶泉州晋江县,至元(忽必烈年号)间立巡检司”,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每年征收盐税中统钞十锭二十五两。

2024年中考历史试卷(附答案)

2024年中考历史试卷(附答案)
C. 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行D.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10. 研究“古代希腊、罗马历史”时,下列史料中可信度最高的是()
A. 神话《月桂女神》B. 遗址帕特农神庙
C. 电影《斯巴达克斯》D. 传说罗马城起源
11. 这个帝国的重要性绝非仅体现在它的“武功”,更体现在“文治”成就,如深刻影响了后来欧洲各国法律发展的《查士丁尼法典》。材料中的“帝国”指()
15.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多年来,中国向44个最不发达国家提供免关税待遇,对全球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接近30%,让全世界共享中国发展红利。这说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A. 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B. 适应了文化多样化趋势
C. 维护了国际和平与安全D. 推进了社会信息化建设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40分)
A. 目的B. 条件C. 经过D. 影响
5.1727年,清朝设置驻藏大臣,以监督西藏地方的管理事务;1762年,清朝设立伊犁将军,为新疆南北两路的最高军政长官。以上官职的设置旨在()
A. 加强海防B. 安定边疆C. 发展交通D. 繁荣经济
6. 某班设计主题为“中华大地·英才辈出”的板报,下列历史人物所在版块的标题是()
毛泽东写信给鞍钢全体职工祝贺:
“我国人民现正团结一致,为实现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而奋斗,你们的英勇劳动就是对于这一目标的重大贡献。”
——摘自《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3)材料中的成就得益于我国政府实行了哪一重大举措?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举措的历史意义。
19. 某历史小组以“赓续·创新”为主题开展探究学习,请你参与完成。
【19题答案】
【答案】(1)著作:《史记》;地位: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2)①李时珍;②使人类对客观世界世界的探索向前迈了一大步。

四川省泸州市2022年中考历史试题真题(word版,含答案+解析)

四川省泸州市2022年中考历史试题真题(word版,含答案+解析)

四川省泸州市2022年中考历史真题试卷一、选择题。

1.(2022·泸县)台湾历史学家许停云先生在《万古江河》中指出:“周人小国寡民僻居西部,面对东部的广土众民,不能不设计一套统治机制—封建亲成,以藩屏周’的制度”。

这一制度是()A.禅让制B.世袭制C.分封制D.郡县制【答案】C【知识点】西周的分封制【解析】【分析】C.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里显示的是周人小国寡民,难以对全国进行有效管辖,于是实行一套分封亲戚的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就是西周实行的分封制,故选项C 符合题意;A.禅让制,不符合题意;B.世袭制,不符合题意;D.郡县制,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

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读懂题干含义,再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理解回答,注意读懂材料含义是解题的关键,这是文言文,要注意理解。

2.(2022·泸县)中国文明社会经过长期的沉积和发酵,到战国时期出现了文化大喷发,思想大爆炸,造就了中国思想史上的黄金时代。

其中“文化大喷发”“思想大爆炸”是指()A.诸侯争霸B.私学兴起C.商鞅变法D.百家争鸣【答案】D【知识点】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解析】【分析】D.依据题干信息“ 到战国时期出现了文化大喷发,思想大爆炸,造就了中国思想史上的黄金时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瓦解,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此时的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各陈其说,史称“诸子百家”,各学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的观点不同,学派之间展开激烈的辩论,相互抨击;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这一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历史上称为“百家争鸣”,故选项D符合题意;A.诸侯争霸,不符合题意;B.私学兴起,不符合题意;C.商鞅变法,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

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理解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这样简单有效。

2022年山东省青岛市中考历史【试卷】(word版)(含解析)(教师适用)

2022年山东省青岛市中考历史【试卷】(word版)(含解析)(教师适用)

2022年山东省青岛市中考历史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榫卯(sǔn mǎo),是利用凹凸结构相互咬合实现连接的木构件工艺(见下图)中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榫卯木构件出土于浙江河姆渡遗址。

河姆渡人可能利用这项技术()榫卯结构示例图A.制作精美玉器B.制作青铜农具C.建造干栏式房屋D.建造半地穴式房屋【答案】C【解析】从题干“榫卯木构件出土于浙江河姆渡遗址”可推断出河姆渡人可能利用这项技术建造干栏式房屋,故选C项;榫卯木构件不能制作精美玉器,排除A项;河姆渡人没有进入青铜时代,排除B项;半地穴式房屋为半坡人居住,排除D项。

2.战国时期,秦国通过变法打破了贵族阶层世袭,建立了军功爵制,将战功作为升迁的主要依据。

这种改变直接有利于秦国()A.稳定社会秩序B.发展社会经济C.提高军队战斗力D.实现民族交融【答案】C【解析】从题干“建立了军功爵制,将战功作为升迁的主要依据”可知秦国的将士要想获得爵位就必须获取军功,这有利于激发将士的积极性,提高军队的战斗力,故选C 项;军事力量是稳定社会秩序的因素之一,但军功爵制是间接实现,排除A项;社会经济发展与生产力有关,与军功爵制无关,排除B项;战国时期是一个大动乱、大变革的时代,秦国并没有实现民族交融,排除D项。

3.据下图判断,秦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是()A.皇帝制度B.丞相制度C.太尉制度D.郡县制度【答案】D【解析】从图片可知“皇帝、太尉、丞相、御史大夫、郡、县”可知此图描述的是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

秦朝在地方设立郡守、县令,所以秦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是郡县制度,故选D项;皇帝制度的对象是皇帝;与地方行政无关,排除A项;丞相的职能是辅助皇帝,掌管百官,与地方行政不符,排除B项;太尉制度属于秦朝中央行政模式,排除C项。

4.以下文物能够反映汉朝历史的是()A刻有文字的甲骨B司母戊鼎C“汉并天下”瓦当D契丹鸡冠壶【答案】C【解析】本题的关键词为“反映汉朝历史”,“汉并天下”瓦当是在陕西省西安市汉长安城遗址出土的西汉时期的瓦当,故选C项;刻有文字的甲骨反映的是商朝的历史,排除A项;司母戊鼎反映的是商朝的历史,排除B项;契丹鸡冠壶是辽代特有的陶瓷器型,排除D项。

2024初中中考历史考试试卷及解析

2024初中中考历史考试试卷及解析

初中中考历史考试试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在下列各题中,从A、B、C、D四个选项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1.在中国历史上,谁是“以法治国”的代表人物?A.孔子B.孟子C.韩非子D.老子2.下列关于商鞅变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实行连坐法B.统一度量衡C.鼓励耕织D.废除井田制3.战国时期,哪个国家最终完成统一天下?A.楚国B.齐国C.秦国4.光绪帝推行的戊戌变法的主要倡导者是:A.李鸿章B.康有为C.曾国藩D.洪秀全5.第一次鸦片战争是哪一年开始的?A.1840年B.1850年C.1860年D.1870年6.下列哪一事件标志着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结束?A.天津条约签订B.北京条约签订C.南京条约签订D.辛丑条约签订7.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发起者不包括:A.陈独秀C.李大钊D.孙中山8.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哪个城市召开?A.北京B.上海C.南京D.武汉9.下列关于“长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主要由中国共产党领导B.发生在抗日战争期间C.途经了多个省区D.是为了避免国民党军队的围剿10.日本投降,标志着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发生在:A.1943年B.1944年C.1945年D.1946年11.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于哪一年?A.1947年B.1948年C.1949年D.1950年12.下列哪一条约使得中国彻底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状态?A.《辛丑条约》B.《南京条约》C.《马关条约》D.《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1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部宪法颁布于:A.1949年B.1954年C.1978年D.1982年14.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谁被称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通才”?A.达芬奇B.米开朗基罗C.拉斐尔D.但丁15.世界上第一位环球航行成功的人是:A.哥伦布B.达伽马C.麦哲伦D.库克船长16.1812年的“拿破仑远征俄国”最后的结局是:A.拿破仑成功征服俄国B.拿破仑大败,俄军获胜C.拿破仑未能征服俄国但达成和解D.双方战成平局17.美国南北战争的领导者林肯的著名演讲是:A.《解放奴隶宣言》B.《葛底斯堡演说》C.《独立宣言》D.《对日宣战演讲》18.二战期间,“诺曼底登陆”是在哪一年进行的?A.1942年B.1943年C.1944年D.1945年19.冷战期间,美国提出的“马歇尔计划”主要是为了:A.帮助日本重建B.帮助欧洲重建经济C.对抗苏联的军事威胁D.推动东南亚经济发展20.苏联解体的年份是:A.1989年B.1990年C.1991年D.1992年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简述“五四运动”的背景和意义。

2024年安徽省中考历史真题卷及答案解析

2024年安徽省中考历史真题卷及答案解析

2024年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开卷)注意事项:1.历史试卷满分70分,历史、道德与法治的考试时间共120分钟。

2.本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题卷”共4页,“答题卷”共2页。

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答题过程中可以参考教科书和其他资料。

请独立思考,诚信答题。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 距今8000多年的内蒙古兴隆洼遗址,有半地穴式房址百余座,这些房屋排列整齐,内有石锄、石铲等生产工具及陶钵、陶罐等生活用具。

据此可知,当时该地区( )A. 处于旧石器时代B. 形成了早期国家C. 出现了定居生活D. 产生了贫富分化2. 下表为战国时期一些诸侯国实行的变法。

表中措施( )诸侯国名称部分措施魏国李悝变法“食有劳而禄有功”,根据功劳和能力选官楚国吴起变法“使封君之子孙,三世而收爵禄”,逐步废除旧贵族世官特权秦国商鞅变法“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宗室贵族如果没有军功,不能享受公族特权A 维护了周朝分封制度 B. 代表了农民阶级利益C 瓦解了封建社会秩序 D. 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3. 西汉建立之初,社会残破不堪,人民流离失所,人口锐减。

到了文景时期,“吏安其官,民乐其业,畜积岁增,户口寝息(人口逐渐增加)”。

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 )A. 休养生息B. 尊崇儒术C. 盐铁专卖D. 版图拓..展4. 贞观年间,唐太宗曾对大臣说:“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

”唐太宗这段话可用以研究()A. 科举取士制度B. 三省六部制度C. 藩镇割据现象D. 重文轻武政策5. 丝绸之路见证了陆上“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的盛况,也见证了海上“舶交海中,不知其数”的繁华。

元朝时,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均有了进一步发展,这()A. 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B. 加速了经济重心的南移C. 实现了美洲高产作物的传播D. 奠定了驿站制度的基础6. 乾隆年间,汪中主张给予未成婚而守节的女子改嫁自由,纪昀反对以严苛态度处理妇女和家庭问题,曹雪芹通过《红楼梦》讴歌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省乐山市中考历史试卷一.选择题1.时空意识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

与下图中①对应的朝代是()A.秦朝B.隋朝C.唐朝D.元朝2.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

下列对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基本阶段及其特征的归纳描述,正确的是()A.夏商周时期——中华文明的起源B.秦汉时期——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C.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D.明清时期——民族关系的发展与经济重心南移3.据表内容,可以推断该新式学堂创办于是()表京师同文馆的课程设置(部分)A.洋务运动时期B.戊戌变法时期C.辛亥革命时期D.新文化运动时期4.制作知识卡片是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

如图是陈雨同学制作的一张知识卡片,卡片横线上应填写()A.九一八事变B.七七事变C.西安事变D.八一三事变5.“到1998年,我国已有先后成立的内蒙古、新疆、广西、宁夏、西藏5个民族自治区和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旗)。

”这说明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政治协商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一国两制”6.古希腊雅典民主政治以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开启了西方民主制度的先河。

开启古希腊民主政治道路的是()A.贝壳放逐法的制定B.梭伦改革C.公民大会的成立 D.伯里克利改革7.古罗马国家由位于意大利台伯河畔罗马城发展而来。

罗马共和国时期没有君主,国家的最高官职是()A.元老B.元帅C.执政官D.元首8.宗教是对社会现实虚幻的反映,也是一种信仰和文化。

下列对世界三大宗教产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B.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C.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D.伊斯兰教、基督教、佛教9.新航路的开辟是人类挑战自然的伟大壮举。

“1492年8月3日从西班牙的巴洛斯港起航,驶入茫茫的大西洋……到了古巴、海地……一块新大陆被发现了。

”以上描述的是()A.迪亚士发现好望角B.达•伽马到达印度C.哥伦布发现美洲 D.麦哲伦完成环球航行10.“独立战争的枪声刚停息,他便解甲归田;第二届总统任期结束,他坚决放弃连任;尤其在帝位唾手可得之际,他更是视权力如草芥。

”材料中的“他”是()A.拿破仑B.华盛顿C.林肯D.罗斯福11.1871年3月28日,巴黎人民在《马赛曲》的乐曲声和“公社万岁”的欢呼声中,迎来了巴黎公社的诞生。

该政权是()A.革命群众组织B.工人团体组织C.国民自卫军组织 D.无产阶级的新型政权12.宣传画是舆论宣传的重要形式,隐含了丰富的历史信息。

如图是二战时期的宣传画。

体现该宣传画“团结”主题的国际组织是()A.国际联盟B.世界反法西斯同盟C.联合国D.欧洲联盟13.运用数据进行分析是历史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

以下对表2的解读,不正确的是()表2 20世纪50﹣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增长率(%)A.美国丧失世界经济霸主地位B.英美经济发展相对缓慢C.日本经济发展速度居各国之首D.联邦德国是西欧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14.如图所示油画以抽象派象征主义的形式,描绘出痛苦的人物和动物形象,揭露法西斯的野蛮,抗议战争的残酷。

该作品是()A.《最后的晚餐》B.《向日葵》C.《格尔尼卡》D.《和平鸽》二.非选择题15.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旧中国“屈辱外交”的历史。

从此,我国以崭新的外交形象活跃在世界舞台。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新中国外交大事年表(部分)(1)以下表述,与材料一信息一致的,请在答题卡上相应的括号内划“√”;违背了材料信息的,请在相应的括号内划“×”;材料信息没有涉及的,请在括号内划“○”。

①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②新中国成立初期,团结亚、非、拉美国家是我国外交的重点。

③美蒋特务制造了企图谋害周恩来等中国代表的“克什米尔公主号事件”。

④20世纪70年代,我国结束了同美国、日本长期对立的僵局,实现了关系正常化。

材料二1984年12月,中英两国政府正式签署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1987年中国和葡萄牙政府签署了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中英、中葡《联合声明》规定,中国政府在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后,分别成立由中央人民政府直接管辖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

——川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英、中葡《联合声明》的主要内容。

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其体现了哪一伟大构想?材料三(3)从材料三中你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至少写出两条)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其体现了新时期中国的什么外交政策?16.世界历史潮流波澜壮阔,大国崛起伴随政治文明发展。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仿佛经过漫长的中世纪,沉睡的人文精神重新觉醒了……好像度过沉滞悠长的停顿死亡,生命再次诞生,喜悦光明重临人间。

——美学家蒋勋材料二英国用光荣革命的非暴力手段,建立了一种新的政治制度……制度营造出一种宽松,自由和开放的环境。

否则,就难以想象,英国社会如何能在18、19世纪和平地实现现代化。

——钱乘旦《世界现代化历程》材料三(1)材料一描述的是哪一文化运动?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运动的实质。

(2)材料二中“新的政治制度”指的是什么?根据材料二,概括该制度对英国的影响。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说说促成大国崛起的主要因素。

17.在人类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中,苏俄首创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

某校九年级(1)班学生要举办一次以“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为主题的图文展,邀请你全程参与此次活动。

读图释史材料一(1)材料一中图1反映了俄国历史上哪一重大历史事件?该事件距今多少周年?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该事件的历史意义。

(2)根据图2,概括1913﹣1925年粮食产量的变化趋势。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1921﹣1925年变化趋势出现的政策因素。

文汇历史材料二美国作家维尔斯第一次来苏联的时候,称列宁是“克里姆林宫的幻想家”,表示出对社会主义的怀疑。

1934年当他第二次来到苏联的时候,他对斯大林说:“现在资本主义应该向你们学习,理解社会主义精神。

(3)根据材料二,指出维尔斯对社会主义认识的变化。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其认识变化的原因。

四川省乐山市中考历史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时空意识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

与下图中①对应的朝代是()A.秦朝B.隋朝C.唐朝D.元朝【考点】忽必烈建立元朝.【分析】本题以“中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1271﹣1368”为切入点,考查的是元朝的建立与灭亡.【解答】依据“中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1271﹣1368”可知与元朝的建立与灭亡有关.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次年定都大都.1276年元军占领临安,南宋灭亡.1367年,朱元璋发布讨元文告,派将军徐达率兵向北进取中原.1368年攻占元大都,标志元朝灭亡.故选D.2.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

下列对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基本阶段及其特征的归纳描述,正确的是()A.夏商周时期——中华文明的起源B.秦汉时期——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C.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D.明清时期——民族关系的发展与经济重心南移【考点】三国鼎立的形成;两晋南北朝的更替.【分析】本题以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为切入点,考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阶段特征.【解答】据所学知,中国历史,在三国时期出现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此后西晋实现了短暂统一,西晋灭亡后,黄河流域进入了十六国时期,南方则处于东晋的统治下,此后,南北方进入了南北朝并列的时代.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边疆少数民族的内迁和北方人的南迁,中国历史出现了民族融合的大趋势,因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特征为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故选C.3.据表内容,可以推断该新式学堂创办于是()表京师同文馆的课程设置(部分)A.洋务运动时期B.戊戌变法时期C.辛亥革命时期D.新文化运动时期【考点】洋务运动.【分析】本题考查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洋务派掀起一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兴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兴办了一批近代民用工业.洋务运动中,1862年成立的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解答】通过分析题干中京师同文馆课程计划表内容,联系所学可知:京师同文馆,是清末洋务运动期间中国政府官办的外语人才学校,以教授西方语言为主的官办教育机构,也是中国近代最早成立的新式教育机构.故选A.4.制作知识卡片是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

如图是陈雨同学制作的一张知识卡片,卡片横线上应填写()A.九一八事变B.七七事变C.西安事变D.八一三事变【考点】九一八事变和中国局部抗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九一八事变的时间与影响.【解答】据知识卡片信息可知,此事件是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蒋介石下令东北军不抵抗,次日清晨日军就占领了沈阳城.随后日军只用四个多月又陆续侵占了东北三省.全国人民反对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部队,组织起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的侵略;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等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了.故选A.5.“到1998年,我国已有先后成立的内蒙古、新疆、广西、宁夏、西藏5个民族自治区和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旗)。

”这说明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政治协商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一国两制”【考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分析】本题以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为切入点,主要考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解答】新中国成立后,为了解决民族问题,我国制定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全国已建立西藏、新疆等五个省级民族自治区和许多自治州、自治县等.民族区域自治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故“到1998年,我国已有先后成立的内蒙古、新疆、广西、宁夏、西藏5个民族自治区和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旗).”这说明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故选C.6.古希腊雅典民主政治以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开启了西方民主制度的先河。

开启古希腊民主政治道路的是()A.贝壳放逐法的制定B.梭伦改革C.公民大会的成立 D.伯里克利改革【考点】雅典民主政治.【分析】本题以古希腊雅典民主政治以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开启了西方民主制度的先河为切入点,主要考查了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内容.【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推动古希腊民主政治发展的杰出改革家,即梭伦、克利斯提尼、伯利克里,三者对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形成起到不断改革和完善的推动作用,即梭伦改革为民主政治奠基,克利斯提尼改革基本建立古希腊民主政治的体系,伯利克里改革最终将古希腊民主政治推向辉煌.故选B.7.古罗马国家由位于意大利台伯河畔罗马城发展而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