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一次半途而废的简体字尝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35年:一次半途而废的简体字尝试

昨天的博文谈到民国创建之初召开国音统一会议的过程,有些读者留言建议谈谈简体字,我今天就来谈谈相关的史料。在确立了以北方话为基础的国语之后,下一个提上国语统一筹备委员会议事日程的重要问题就是制定简体字。当时的教育部长王世杰在1935年8月21日公布了第11400号教育部令,公布了第一批简体字表324个字(全文见文后附图)。

教育部国语推行委员会编辑的《国语周刊》在8月31日第205期就刊登了这次简化字推手之一黎锦熙先生的文章“简体字之原则及其推行办法”,但是却没有刊登这324个简体字,原因是简体字还没有制成锌版,无法与读者见面。直到10月12日第211期《国语周刊》才全文刊登了教育部8月21日颁布的《第一批简体字表》,但仍然没有制成铅字,所有简体字都以手写影印刊登,模糊难认。《国语周刊》随后在10月19日第212期上刊登了教育部的《各省市教育行政机关推行部颁简体字办法》和《第一批简体字选编经过》。

可以看出,我们今天使用的不少简体字,早在1935年就曾被正式颁布。举例来说,“学”(學)、“铁”(鐵)、“画”(畫)、“亲”(親)、

“机”(機)、“尔”(爾)、礼(禮)、“弥”(彌)、“离”(離)、“热”(熱)、“个”(個)、“灯”(燈)、“听”(聽)、“当”(當)、“党”(黨)、“虫”(蟲)等等,与新

中国成立后颁布的简体字完全相同。

那么,当时为什么要大力推动简体字呢?当时的教育部是这

样解释的,今天听起来也还是很靠谱:

我国文字,向若繁杂,数千年来,有图形文存,递改篆隶草书,以迄今整体字,率皆由繁复而简单,由诘曲而径直,由奇诡而平易,演变之迹,历历可稽。惟所谓正体字者,虽较简于原来之古文篆隶,而认识书写,仍甚艰难。前人有见此及此,于公私文书文字,往往改用简体,在章表经典,及通问书礼中,简体字亦数见不鲜。明儒黄氏宗羲,对于应用简体字,主张尤力,有“可省一半功夫”之语。而社会一般民众,于正体字书籍,虽多不能阅读,但于用简笔刊行之小说,誊写之账单,辄能一目了然。可知无论在文人学士,在一般民众间,均有深固之基础,广大之用途,已为显明之事实。近年来,政府与社会,虽渴望普及义务教育及民众教育,而效果仍未大著,其中原因很多,而字体繁复,亦为重大原因之一。于是谈教育普及者,多主择是通行之简体字,应用于教育,以资补救和进行。

为了慎重起见,当时简体字的选择遵循了三项原则:(1)述而不作,也就是说在已存的字中选择,不创造新字;(2)择社会上比较通用的简体字,优先采用;(3)原字笔画已经比较简单,不再求简。按照这些原则,当时教育部委托国语统一筹备委员会进行筛选,在1935年6月中旬选出简体字2400左右,这是第一草案。经过专家研究后将简体字数目减少到1200左右,成为第二草案报教育部研究。教育部将草案交由社会教育司详细研究,并征询黎锦熙、钱玄同、王怡等专家的意见,正式确定了324个简体字颁布使用,大多是宋元以来民间已经习用的俗体字。但是,仅在某些地方、局部人群中习用的俗体字没有收入,比如北平以“代”为“帶”,闽广以“什”为“雜”,苏浙以“叶”为“葉”,药方中以“姜”为“薑”,账本中以“旦”为“蛋”没有收入。值得提一句的是,那个饱受诟病的无心之“爱”(愛)也没有收入这一批简化字中。其实那个简化的“爱”字也早已经在民间使用,1908年宋氏三姐妹在美国乔治亚州梅肯(Macon)卫斯理安学院(WesleyanCollege)1908-1909

年度学生登记册上,可以看到宋愛林(即宋霭龄)的签名就用了简体字“爱”,可见这个“无心之爱”绝非某些人所说是1949年以后才出现的。

可惜,在可以想象的一片质疑和反对声中,在第一批简体字颁布仅仅6个月后,1936年2月当时的教育部奉行政院命

令,发布训令“简体字应暂缓推行”,这次简体字的推行就此夭折。其实,除了“保护传统文化”这样冠冕堂皇的理由之外,当时简体字在报刊上正式推行还有一个大麻烦,就是要重新制作铅字锌版,这是一笔不小的社会成本。不过,虽然官方没有坚持汉字简化的方针,但是经过这次一折腾,简体字在民间更加深入人心,为以后的文字改革打下了基础。

直到新中国成立后的1956年1月28日国务院通过《汉字简化方案》,其第一部分(即汉字简化第一表)所列简化汉字共230个,与民国期间1935年8月第一次简体字的324个字有相当的重合。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当年没有被简化的“葉”字,在这次简化中终于被简化为“叶”。据说,当时在一次讨论汉字简化的会议上,有人对“葉”字被简化为“叶”大为不满,觉得完全失去了“葉”字本身的表意性。这时叶剑英发话说:“我看简化的不错嘛”。周恩来说:“既然叶帅本人都没有意见,就定下来啦”。说到“叶”字,也顺便提一下“邓”字。据说按照简化方案,原来有些“登”字旁的繁体字要简化为“丁”字旁,比如“燈”简化为“灯”,照此规则“鄧”字就要简化为“【丁阝】”。又是据说,因鄧小平对按规简化的那个“【丁阝】”字不认同,结果改成了沿用至今的“邓”字。不过,这些“据说”都属于urbanlegends,民间传说,您就当个红段子听听而已,不能认真的。

附录:1935年8月21日颁布的第一批简体字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