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池塘养鱼的鱼病预防策略
鱼塘养殖中鱼类病害的防治方法

鱼塘养殖中鱼类病害的防治方法一、努力改善养殖环境1.鱼塘清整与消毒。
在上一季收鱼后将池塘水尽量排干,清除杂物和过多的淤泥后充分暴晒塘底,对出现垮塌的塘基进行修整,堵塞漏洞,整平塘底。
然后使用消毒药物对鱼塘消毒,一般采用生石灰或漂白粉进行,其中以生石灰较为理想且操作简单。
消毒方法:每亩用生石灰5075kg全塘泼洒。
这样不仅能杀灭塘中细菌、寄生虫、有害鱼类等,同时也能改良池底和水质。
2.选择优质鱼种,适时投放鱼苗。
鱼种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抗病能力。
春放鱼种应选择规格齐整、鱼体有光泽、游动活泼、溯水性强、身躯肥满、鳞片与鳍条完整无损、无畸形的健康鱼种。
适当的放养时机应是春季水温达812℃时,此时鱼的鳞片紧密,活力弱,不易受伤、感染。
放养时应选择晴好天气,切忌雨雪刮风天气放养。
地点应选择在池塘避风向阳处,将盛鱼容器放入水中稍倾斜,让鱼自行游入池中,减小对鱼种的应激。
3.鱼种、养殖工具消毒。
在放养前应进行鱼体消毒处理,以防止把病原体带入鱼塘。
消毒采用药浴法,常用3%5%食盐水浸泡515分钟或高锰酸钾、二氧化氯1520ppm浸泡1015分钟。
实际操作中,具体浸浴时间可根据鱼种的忍耐程度而灵活掌握。
一般养殖过程中,养殖户常常是注意了鱼种的消毒,却没有对需使用的渔具进行消毒。
因此建议:渔网、鱼桶、筛网等工具在使用前应经阳光暴晒12天,也可用高浓度的漂白粉、氯制剂等溶液浸泡消毒,防止鱼病的传播。
4.合理放养密度及混养比例。
放养密度和混养比例与疾病的发生有很大关系。
近年来,养殖户都习惯采取高密度、高投入、高产量的养殖模式,使养殖水体的负载过大,溶氧过低,有机物耗氧超量,从而诱发各种病害。
科学的放养密度对调节水质、预防鱼病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同时也要适当混养不同摄食习性和生活水层的鱼类,充分利用水中浮游生物等天然饵料,发挥池塘生产潜力,在提高养殖效率的同时也能有效地控制水质。
如精养鲤鱼池,一般鲤鱼亩放15002500尾,占80%左右,混养鲢鳙鱼300500尾,占20%左右。
淡水养殖中常见鱼类疾病的防治措施探究

淡水养殖中常见鱼类疾病的防治措施探究淡水养殖是一种常见的养殖方式,适用于各种鱼类,如鲤鱼、鲈鱼、鲶鱼等。
在淡水养殖的过程中,鱼类往往会遇到各种疾病,影响养殖效益。
正确的防治措施对于保证鱼类的生长健康以及养殖效益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究淡水养殖中常见的鱼类疾病及其防治措施。
一、常见的淡水养殖鱼类疾病1. 疫病:疫病是淡水养殖中常见的疾病之一,主要表现为鱼体表面出现白色或红色疱疹,鳃出现病变,鱼体变得虚弱无力。
疫病会导致养殖鱼类的死亡率增加,严重影响养殖效益。
2. 寄生虫感染:在淡水环境中,鱼类容易受到各种寄生虫的感染,如虱子、吸虫等,导致鱼体变形、体色暗淡、食欲不振等症状。
3. 菌病:淡水养殖中,常见的菌病包括细菌性病害和真菌性病害。
细菌性病害表现为鱼体溃烂、体表呈现灰白色或黏液状等症状;真菌性病害则表现为鳃部出现白色或浅色绒毛状物体、鱼体表面出现白色或灰白色凸起等症状。
二、防治措施探究1. 加强养殖环境管理保持水质清洁是预防鱼类疾病的关键,养殖池塘需要定期更换水源、清理废弃物以及补充氧气,保持水质的清洁和稳定。
应建立科学的养殖密度,避免鱼类过度拥挤导致病害传播。
2. 合理饲养管理合理的饲养管理有助于增强养殖鱼类的抵抗力,降低感染疾病的风险。
应根据鱼类的种类和生长阶段,科学配制饲料,保证饲料的营养均衡。
注意观察鱼类的饮食情况,及时清理未进食的残留饲料,避免产生污染。
3. 加强疾病监测定期对养殖鱼类进行健康状况的监测,及时发现疾病的早期症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在发现疾病病变时,应将患病鱼类隔离治疗,避免病害扩散。
4. 使用疫苗预防和其他养殖业一样,淡水养殖的鱼类疫苗预防措施同样重要。
应根据鱼类的种类和养殖环境,选择适合的疫苗,并按照规定的方法和时间进行预防注射,增加鱼类的抵抗力,降低感染疾病的风险。
5. 治疗药物的合理使用当养殖鱼类感染疾病时,应及时采用适当的治疗药物进行治疗。
在使用治疗药物时,应根据疾病的类型和鱼类的种类,严格按照药物的使用说明进行使用,避免滥用或误用药物,导致药物残留和抗药性问题。
浅析淡水养殖中常见鱼类疾病的防治措施

浅析淡水养殖中常见鱼类疾病的防治措施淡水养殖是一种重要的水产养殖方式,对于我国的水产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淡水养殖中的常见鱼类疾病一直是困扰养殖户的难题。
鱼类疾病的发生会导致养殖效益下降,甚至导致养殖场的倒闭。
淡水养殖中常见鱼类疾病的防治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一、常见鱼类疾病及防治措施1. 鱼类细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是淡水养殖中的常见疾病之一,常见的细菌性病害有红皮病、水肿性腹水病、溃疡病等。
这些疾病的发生往往与水质不佳、养殖密度过高、饲料不当等因素有关。
防治措施:① 提高水质:加强水质管理,保持水质清洁。
定期进行换水、过滤、曝气等操作,避免废水、残饲料对水质造成污染。
② 控制养殖密度:避免过度投放鱼苗,合理控制养殖密度,减少鱼群之间的竞争和摩擦,减少细菌感染的机会。
③ 合理饲料管理:保证饲料的质量,避免过量喂食和剩余饲料的积累,以免造成水质恶化和细菌滋生。
2. 鱼类寄生虫病害鱼类寄生虫病害是淡水养殖中的另一大问题,其中常见的病害包括鳃蚴病、鳃鳗病、鳃孢子虫病等。
这些寄生虫会在鱼体内寄生并繁殖,严重影响鱼的生长和免疫力。
防治措施:① 饲料添加抗寄生虫剂:在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抗寄生虫剂,能够有效预防寄生虫病害的发生,保障鱼类的健康成长。
② 定期消毒鱼塘:适时进行鱼塘和养殖设施的消毒工作,有效减少寄生虫的滋生和传播。
③ 加强养殖管理:定期检查鱼体健康情况,及时发现寄生虫的存在并进行治疗,提高养殖环境的卫生条件,减少寄生虫的感染。
3. 鱼类病毒性病害鱼类病毒性病害是淡水养殖中的一大难题,这些病毒常常导致鱼群大面积死亡,给养殖户带来极大的损失。
常见的病毒性病害有疱疹病、暴发性出血休克病等。
防治措施:① 保持良好水质环境:维持适宜的水温、pH值和溶氧量,保持鱼类生长的最佳环境。
② 强化养殖场的卫生管理:加强养殖设施的清洁消毒工作,避免病毒的传播。
③ 加强饲料管理:确保饲料的质量和安全,避免鱼类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而诱发病毒性病害。
垂钓鱼塘常见鱼病防治

定期进行水质检测,包括pH值、氨 氮、亚硝酸盐等指标,确保水质稳 定。
定期消毒
鱼体消毒
新鱼入塘前要进行消毒处理,可 以使用高锰酸钾、漂白粉等消毒 剂浸泡鱼体,以杀灭鱼体携带的
病原菌。
水质消毒
定期向鱼塘中泼洒消毒剂,如漂 白粉、二氧化氯等,以杀灭水中
的病原菌。
工具消毒
养殖过程中使用的工具要进行定 期消毒,如鱼网、鱼盆等,以防
案例三:某鱼塘发生肠炎病的防治
肠炎病是一种常见的鱼病,主要由细菌感染 引起。
某鱼塘的鱼类出现食欲不振、腹部膨胀、肛 门红肿等症状,经诊断为肠炎病。通过使用 抗菌药物、改善水质、增强管理等方式综合
防治,最终成功控制了病情。
案例四:某鱼塘发生赤皮病的防治
赤皮病是一种由细菌引起的鱼病,会导致鱼体皮肤发 炎、脱落。
药物治疗需要注意以下几点: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按照剂量使用、避免药 物残留等。
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是一种针对特定疾病的物理治疗方法,如切除病 变组织、修复损伤等。对于一些疾病,如外伤、寄生虫感 染等,手术治疗可能是必要的。
手术治疗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确保手术器械消毒、进行无 菌操作、术后护理等。
生态治疗
烂鳃病
病鱼症状
鱼鳃腐烂,呼吸困难,食欲不振。
病因
细菌感染,水质恶化。
防治方法
加强水质管理,定期消毒,投喂优质饲料。
肠炎病
病鱼症状
01
鱼腹部膨胀,食欲不振,粪便异常。
病因
02
细菌感染,水质恶化。
防治方法
03
加强水质管理,定期消毒,投喂优质饲料。
赤皮病
病鱼症状
鱼体局部或全部出血,鳞片脱落。
病因
浅谈池塘鱼病防治

池塘养鱼,通常是指用人工修筑的鱼池进行成鱼养殖而言。
一、池塘养鱼日常管理1.认真清塘消毒是预防病害的基本保证。
通过清塘杀灭病原体,会有效预防鱼病发生。
在修筑池塘要选择保水保肥性能好的地方。
一般不要选在沙土地或漏水的地方。
池塘底质要平坦并向排水口略有倾斜,以便干塘捕鱼。
在池底要留有6-9厘米厚的淤泥,起调节池塘水质肥度的作用。
修筑池塘的池埂要牢固,必要时应夯实,并具有一定高度,以防洪水淹没鱼池。
2.鱼种放塘要严格消毒,严防携带病原体进池。
放鱼前要做好池塘消毒和培肥。
要用生石灰进行消毒,每亩可用生石灰75公斤,以杀死潜藏于淤泥中的病源菌和寄生虫。
经过消毒后的池塘,一般每亩还要施有机肥250-1000公斤,通常新塘和瘦水塘要多施肥;老塘和肥水塘可适当少些。
施肥时可将肥料均匀地施入池底,而后再分期注水,先注1米左右水,待水色变浓后,再逐步加满水,这就构成了池塘养鱼的环境条件。
3.密切注意鱼塘鱼情表现。
有季节性的针对病害发病期,投喂药饵。
投放鱼种要科学。
为了获得高产而又降低成本,除了确定1-2种主养鱼外,还要搭配放养一些其它的鱼类。
投放鱼种要早,以增加鱼种的饲养期,但投放鱼种要选择天气晴朗时进行,千万不要在阴雨或下雪、刮风的天气里进行,更不宜在冰冻天投放。
一般放养10-12厘米长的鱼种。
每亩水面投放600-700尾比较适中,具体可根据主养鱼的品种情况进行灵活掌握。
科学投喂。
加强鱼类体质培育,提高鱼类抗病能力,减少人为致病因素。
处理好:投饵不足影响生长、成活率及抗病力,投饵过量增加成本,污染底质与水质并导致发病等矛盾。
4、注重池塘生态平衡,饲料好水体环境减少鱼病发生。
改变“老水死水”养鱼习惯,添加增加设备,经常排放“老水死水”换进新水,减少池塘病原体的密度。
同时通过换进新水与增氧机结合,增加水中的溶氧量,改善池塘中水环境增加生物量。
5.管理要加强。
要始终贯彻防重于治的方针,做好鱼池消毒、鱼种投放前的消毒以及经常注意巡塘,观察水质和鱼儿生长、活动的情况等,以防患于未然,可千万不可掉以轻心。
水产养殖中的养殖鱼类疾病预防与控制

水产养殖中的养殖鱼类疾病预防与控制水产养殖业在我国具有重要的经济地位,而养殖鱼类疾病的预防与控制则是保障养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本文将从养殖环境管理、饲料管理、疫苗接种、疾病监测等方面,介绍水产养殖中的养殖鱼类疾病预防与控制的重要性及有效措施。
一、养殖环境管理良好的养殖环境是预防养殖鱼类疾病的基础。
首先,要保持水质清洁。
定期检测并调整水质指标,保持水中溶解氧、温度、PH值等处于适宜范围,避免因水质恶化导致鱼类免疫力下降。
其次,要控制养殖密度,避免过度密集养殖导致传染性疾病的传播。
此外,定期清理鱼缸或鱼塘,保持养殖水域的卫生,防止病原体滋生和传播。
二、饲料管理合理的饲养管理是预防养殖鱼类疾病的重要手段。
首先,要选择适宜的饲料。
不同鱼类对饲料的要求有所不同,应根据鱼类的种类和生长阶段选择合适的饲料。
此外,要控制饲料的投喂量,避免过度喂食导致水质污染和消化道疾病的发生。
还要注意饲料的质量和卫生状况,避免因饲料污染引起疾病传播。
三、疫苗接种疫苗接种是预防养殖鱼类疾病的有效手段之一。
在养殖过程中,应根据不同鱼类的疾病易感性和主要病原体,选择合适的疫苗进行接种。
常用的疫苗包括病毒疫苗、细菌疫苗等。
在接种前,要仔细检查疫苗的质量和保存条件,确保疫苗的有效性。
接种后,要密切观察接种效果,并根据需要进行补种。
四、疾病监测定期进行疾病监测是预防养殖鱼类疾病的重要手段。
通过常规的病原体检测和疫情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和控制潜在的疾病风险。
监测项目包括水质监测、鱼体外观检查、病原体检测等。
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如隔离患病鱼类、治疗疾病等。
总结起来,水产养殖中的养殖鱼类疾病预防与控制需要从养殖环境管理、饲料管理、疫苗接种和疾病监测等多个方面入手。
合理管理养殖环境,注意饲料的选择和管理,进行疫苗接种,并定期进行疾病监测,能够有效预防和控制养殖鱼类疾病的发生。
这对于保障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提高养殖效益和质量的关键所在。
如何预防鱼儿生病

如何预防鱼儿生病
预防鱼儿生病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改善池塘条件、合理施肥和科学投饵、切断传播途径、创造良好的环境和加强病害防控等。
以下是一些具体的预防措施:
改善池塘条件:池塘条件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鱼类的生长和成活。
要定期清理池塘,除去淤泥,保持水质的清新和良好的生态环境。
同时,要加固堤埂、减少渗漏,提高池塘的保水能力。
合理施肥和科学投饵:施肥和投饵是养殖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要合理施肥,以促进水生植物的生长和繁殖,同时要根据鱼类的生长阶段和需求,科学地投饵,避免过量投喂导致水质恶化。
切断传播途径:要积极采取措施切断疾病的传播途径,例如将生病的鱼隔离、对鱼种进行消毒处理、定期对鱼具进行清洗和消毒等。
创造良好的环境:要保持水质的清新和稳定,合理调节水温和光照等环境因素,同时要减少噪音和震动等对鱼类的干扰。
加强病害防控:要定期对鱼群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疾病。
同时,要根据鱼病的流行规律,制定科学合理的防控措施,例如在流行季节前进行疫苗接种等。
合理密养和混养:要根据鱼类的生长阶段和品种,合理密养和混养,避免过度养殖导致水质恶化。
加强饲养管理:要加强对鱼群的饲养管理,保持适宜的养殖密度和环境,同时注意调节水质和预防疾病的发生。
总之,预防鱼儿生病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改善池塘条件、合理
施肥和科学投饵、切断传播途径、创造良好的环境、加强病害防控、合理密养和混养以及加强饲养管理等。
只有采取综合性的预防措施,才能有效地降低鱼病的发生率,提高养殖效益。
浅谈池塘养殖鱼类疾病发生的原因及预防

a 水 温 鱼 类 生 活 在 水 中 , 其 不 同 的 生 长 发 . 在 育 阶段 对 水 温 都 有 一 定 的 要 求 , 温 突 然 大 幅 度 变 水 化 将 会 引 起 鱼 类 不 能 很 快 适 应 而 影 响 其 生 长 或 造 成 死 亡 。如 鱼 苗 下 塘 时要 求 池 水 之 间 温 差 不 超 过 2C,
物 治疗 , 仅 限 于 病 情 较 轻 、 没 有 丧 失 摄 食 能 力 的 而 还
病 鱼及 尚 未 感 染 发 病 的 鱼 的 预 防 。 因此 , 鱼 病 应 贯 对
彻 预 防 为 主 、 重 于 治 的方 针 , 别 是 早 期 预 防更 加 防 特
密 切 相 关 。 果 池 塘 中有 机 物 含 量 过 多 , 体 富 营 养 如 水
1 1 3 生 物 因 素 ’ . .
b 挂 药 前 先 停 饲 1 再 用 鱼类 最 喜 爱 吃 的 饲 料 . d, 进行投喂 。
C 挂 袋 药 物 要 有 一 定 的 稳 定 性 , 物 浓 度 在 水 . 药
中保 持 1 h以 上 。 用 时 鱼 类 对 该 药 回 避 浓 度 应 高 于 使
鱼 种 下 塘 时池 水 之 间温 差 不 超 过 4C。 b池塘 水质变化 . ‘ 池 塘 水 质 的好 坏 与 鱼 类 发 病
2 鱼 类 疾 病 的 预 防
鱼类 生 活 在 水 中 , 发病 早 期 不 易观 察 , 旦 严 重 一 丧 失 摄 食 能 力 , 使 是 特 效 药 物 也 无 法 进 行 口服 药 即
1 2 螺 纹 渗 漏 型 .
有 密封 垫 的 气 缸 体 和气 缸 盖 结 合 面 。 a 渗 漏 原 因 固 体 垫 圈 ( 属 垫 圈 、 垫 、 料 . 金 纸 塑 垫 等 ) 结 合 面 间 受 螺 栓 紧 固力 的压 缩 产 生 塑性 变 在 形 , 界 面缝 隙 密 闭 。然 而 当 固 体 垫 圈 有 了缺 陷 , 使 如 凹 坑 、 槽 、 形 、 裂 、 痕 、 刺 、 平 整 等 , 金 沟 变 破 划 毛 不 使 属 面与固体垫圈不能很好 吻合 , 产生界面泄漏 。 会 当 固体垫圈 ( 石棉 、 如 纸板 、 屑 等 纤 维 质 垫 等 ) 化 变 木 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 3卷
第1 0期
2 0 1 3年 1 0月
浅谈池塘养鱼 的鱼病预 防策略
杨 计 芳
( 山东 省章 丘市水务局 ,山东 章丘 2 5 0 2 0 0 )
摘 耍 :随 着当前我 国池塘养鱼产业的 日益发展壮大 ,养殖结构、 密度不合理等 问题逐步显现 出来 ,导致鱼病发生的 比较频繁 ,损失 了养殖 户的经 济效 益。如何 有效预防池塘 养鱼 鱼病, 已成为 当前养 殖户普 遍关注的课题 。本人 结合 自身. 7 - 作 实践 ,在本 文 中分析 了
1 . 2形 态 、颜 色发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生变 化
病鱼 一般体质 比较虚弱 ,有 的颜色发黑 ,局部身体颜色变 淡或者呈现红色 ,有的头部变大 、身体变小 。 1 _ 3进食能力发生变化 多数 病鱼表现为不进食 或者进食能力下降 。养殖户在养殖 过程 中 , 要 定期对池 塘进行巡视 , 发现鱼病发生的这些现象后 , 要及时了解鱼病的病因 ,采取有 效措施 ,积极 进行 防治 ,努力 把损失降到最低 。 2池塘 鱼病的主要种类 2 . 1 鱼 类传染病 2 . 1 . 1 出血病 此种病症是 由呼肠孤病毒引起 的,鱼患病初期 ,食欲明显 减退 ,体色发黑发 暗,尤其是鱼的头部及尾鳍边缘退色 ,背部 2侧出现一条浅 白色带 ,不同部 位出现 出血症状 。病鱼的肌肉 、 口腔 、鳃盖 、肠道等部位充血 ,剥开鱼 的皮肤后 ,有 的肌 肉呈 点状 充血 ,严重的全身肌 肉充血 。出血病 主要流行在每年 的 5 1 0月份 ,主要危害四大家鱼的成鱼 。 2 . 1 . 2 暴 发性 流行病 该病主要是 由孤菌引起 ,病鱼初期的 口腔 、上 下鄂 、鳃 盖 等部位会出现轻度充血 ,严重时的鱼表现为体表严重充血 、眼 球突出等症状。爆发性 流行病 主要发生在每年 的 3~ 1 O月份 , 主要危害鲫鱼 、鲢 鱼 、鲤鱼 等多种鱼类 。 2 . 1 - 3 细菌性烂鳃病 该病 主要是 由柱状黄杆菌引起 ,病鱼初期鳃丝发生腐烂 , 鳃盖骨 内表皮充血 ,中间部分表皮被腐蚀成透明小窗 。细菌性 烂鳃病 主要发生在每年 的 7~9 月份 ,主要危害草鱼 、鲤鱼 、 鲫鱼 、鲢鱼 、鳙鱼等鱼种 。
池塘鱼痛发生的主要特征 ,探讨 了池塘鱼病的主要种类 ,并在此基础上提 出了预 防池塘 鱼病 的策略 方法 ,供业 内同行借鉴参考 。 关键词 :池塘养鱼;鱼病预 防;策略 方法 中圈分类号 :¥ 9 4 2 文献标识码 :A
目 前, 我 国池塘养鱼的种类主要 以 “ 四大家鱼”为主 ,养 殖的数量与产量与 日俱增。随着养殖密度的越来越高 ,池塘养 鱼管理 的不科学 、不合理逐步显现出来 ,导致鱼病频繁发生 , 在很大程度上降低 了养殖户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不利于淡水养 殖业 的可持续发展 。本人结合 自身工作实践 ,在本文中分析了 池塘鱼病发生 的主要特征 ,探讨 了池塘鱼病的主要种类 ,并在 此基础上提 出了预 防池塘鱼病的策略方法 ,以期对池塘鱼病防 治有所借鉴帮助 。 1 池塘重病发生的主要特 征 总体来说 ,池塘鱼病发生有 自身的特 点 ,当池塘 的鱼生病 后 ,主要 表现为以下特点 : 1 . 1鱼的活动规律失常 病鱼一般不与鱼群一起活动 ,有的在池塘边上缓慢 游动 , 有的身体失去平衡 , 在水 中打转 ,有的忽上忽下 , 在水 中狂游 , 表现失常 。
~
该病主要是 由微小车轮虫等寄生引起的 。发病后 ,病鱼体 表 、鳃部粘液增多 ,出现狂游现象 ,随后病鱼鳃腐烂 ,鱼的呼 吸机能下 降直至死亡 ,该病常年可发生 ,流行 季节在每年 的 4 7月份 ,车轮虫病主要危 害鱼苗鱼种 。 3预防池塘 鱼病 的策略方法 3 . 1 定期进行池塘消毒 在池塘放鱼养殖之前 ,要对池塘进行消毒 ,以确保减少鱼 病 的发生 。具体操作 时,冬季要把池塘 的池水全部排干 ,对池 底进行暴晒 和冰冻 ,确保将各种病原菌 、寄生虫和敌害消灭 。 当池底 经过 暴晒和冰冻以后 ,可以有效 的疏 松土壤表 层 ,改善 通气条件 ,加速了土壤中有机 物的分解 和转 化。池塘清空后 , 可以用 药物对池 塘进 行消毒 ,消毒药物主要有漂 白粉 、生石灰 等。需 要注意的是 ,冬季池水排干后可以栽 种绿 肥 ,既可以作 为鱼的饲料 ,也可以消灭病虫 害。 3 . 2加强池塘科学管理 为确保池塘鱼类 的正常生活 、 健康生长 , 要 坚持定期巡塘 , 仔细观察池塘 内鱼类的活动情况和池塘的水质变化 ,要特别注 意是否发生鱼类浮头 、 泛塘现象 , 如果 发现鱼类 出现浮头现象 , 要立 即加注新水 。对于池塘 内饲料 的残渣 ,要及时进行清理 , 保持池塘清洁卫生 。对池塘 内发现的死鱼 ,要及时捞起 ,并埋 入土内 ,防止鱼类疾病 的蔓延 。 3 . 3适 当进行药物防治 在本人上述提到的鱼病 中,要使 用药 物进行 防治。要进行
~
药物泼洒 ,每半月可以用 漂 白粉或者硫酸 铜 ,使水 体浓度科 学 合理 。同时 ,可 以按 照每 6 6 7 m 水深 l m,用 生石灰 化水后 进 行全 池泼洒 ;进行 拌饵 投喂。可以按用量称取 内服 药拌 在饲 料 中, 将 内服药拌在饲料 中投喂 ;进行草药浸泡。把草药扎起来 ,
放在池塘里浸泡 ,利用 浸泡 的药 汁防治鱼病 。 3 . 4着 力培 育健 壮 鱼 种 要着力培养体质健壮 的鱼种 ,使鱼类增强抗病力 。要进行 分池放养 , 通过定期拉网进行筛选 , 确保 饲养 鱼种 的规格一致 。
要有计划 的进行拉 网囤箱 , 增强鱼 的体质 。要培育抗病力强 的 品种 , 挑选抗病力 强的鱼种进行 培育 , 观察子代是否具有抗病 力 和免疫力 ,由此遴选 出鱼类的新品种。 总之 ,广大养殖户要熟知池塘鱼病发生的主要 特征 ,了解 池塘鱼病的主要种 类 ,在此基础 上掌握预 防池塘鱼病 的策 略方 法。通过定期 进行 池塘 消毒 、加 强池 塘科 学管 理 、适 当进行 药 物防治 、着力培育健壮鱼种 ,不断提升池塘鱼病的预防能力 , 进而提升池塘养鱼的经济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