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苏轼的作文材料1
关于苏轼的作文(30篇)

关于苏轼的作文(30篇)苏轼的作文篇1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一生曲折,旷达传千秋;亘古辉耀,文章成四家。
”当东坡的生命携着明丽的色彩,浩浩荡荡地穿空而过;当几纸金墨伴着喧嚣散落,我思索,是一种怎样的神奇而强烈的力量,用旷达塑造英雄;又是怎样一种气概,用豪情冲破了逆流?风光霁月枝柯涌流日月精华,花萼孕育出一朵尘世绝唱,他是文人的奇迹,他太出色了。
一杆竹管潇洒地涂画,便能镌刻山河,撼动寰宇;多才多艺,超然的风范更能倾倒众生,俯仰万世———那是琥珀般的思绪飞扬,那是旭日喷薄般的才情流转,那是中华文化长卷中瑰丽的色彩一抹。
他的诗是一种雄浑的蕴藏,可以令人思接千载,让时空飞腾;他的文是高山流水般的风雅,清新畅达,洗尽浮华。
到处都在传诵他的华章,在文人雅士的青衫拂动间,在晚秋惊鸿的一掠间。
仕途顺达,皇上重用,才华横溢,这位天之骄子尽享生命的喜悦。
命途多舛太耀眼的光芒总是引起小人嫉妒的目光,卑劣的小人们媚笑着走来,历史的阴霾从此要羁绊苏轼一生,“乌台”的暗流褪尽了昔日的荣耀,颠沛流离取代了曾经的风光霁月。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这样的挫折他始料未及,这样的遭遇注定坎坷,因为小人们总喜欢在暗中加害于他。
但苏轼毕竟是苏轼,他能驾一叶扁舟,出没于惊涛骇浪而从容应对,豁达处之。
在白露横江、清风徐来之际,他要以自己更为旷达、疏狂的性情和更俯仰万世的思考,来压制内心深处对人生变迁、世事无常的感伤。
他猛然间豁然开朗,终于悟出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一瞬;自其不变者观之,则万物与我皆无尽也”的哲理。
霎时,他的内心已一片澄明。
于是,所有的不幸与困苦,都在这旷达的胸中渺小得如同一缕游丝,一缕轻尘。
那些小人不懂,可江上的清风懂了,山间的明月懂了。
在这场与邪恶的拔河中,苏轼取得了心灵上的胜利。
于是,他远离了喧嚣,回归于清纯空灵;他习惯了淡泊,才情更加俊逸洒脱;他明白了如何应对困难,才能做到宠辱不惊。
繁华落尽见真醇,于是他寄情于优美的诗文,沉淀出不朽的艺术。
关于苏轼的作文(精选52篇)

关于苏轼的作⽂(精选52篇) 在学习、⼯作乃⾄⽣活中,⼤家都经常接触到作⽂吧,借助作⽂可以提⾼我们的语⾔组织能⼒。
相信写作⽂是⼀个让许多⼈都头痛的问题,下⾯是店铺整理的关于苏轼的作⽂,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苏轼的作⽂篇1 提起宋朝,我会想起许许多多的事。
虽然它没有夏朝历史悠久,没有唐朝繁荣昌盛,但是在古代历史上也是⼀颗永不衰落的明星。
因为“词”这⼀新的⽂体在宋朝得到了极⼤的发挥。
提到“诗,词”便不难想起宋朝伟⼤的诗⼈——苏轼。
提起苏轼,可能每个⼈都会想到他那朗朗上⼝的诗词。
⽐如站在长江的岸上,我们会吟诵苏轼的“⼤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物。
”;当我们不能与家⼈见⾯的时候,我们会吟诵“⼈有悲欢离合,⽉有阴晴圆缺”;当我们受到挫折的时候,也会吟诵苏轼的“回⾸向来萧瑟处,归去,也⽆风⾬也⽆晴”来安慰⾃⼰。
⽽我对苏轼的了解还是在⼩时候。
第⼀次认识苏轼是在⼩时候。
那是爷爷总是教我念⼀些诗词,读熟了以后再背下来。
我接触到苏轼也只是因为背诗的时候要加上作者的名字,所以在背他的《题西林壁》时,⾃然⽽然就背成了“《题西林壁》苏轼”然后背完全诗。
我觉得苏轼不如李⽩或者是杜甫,可能是因为年龄⼩吧。
上了⼩学,⾃然会学⼀些古诗。
但⼤都是李⽩、杜甫、⽩居易的诗。
⼏乎没有苏轼的。
⽽且第⼀次学习他的诗也是在四、五年级,名字还是那⾸《题西林壁》。
诗虽然只有⼆⼗⼏个字,内容也很简单,⽽且还很平常,但⽼师却说:“这⾸诗虽然短,但每⼀句都揭⽰了⼀个道理。
”仔细品读⼀下的确如此。
⽐如“横看成岭侧成峰”这句诗告诉了我们从不同的⾓度欣赏事物会有不同的结果。
也就是这同⼀⾸诗,改变了我对苏轼的看法,⼀个能把诗写得优美⽽且富有哲理的⼈,他的⼀⽣⼀定不平凡。
这就是我对苏轼的了解。
上了初中,边便很少学苏轼的诗了,⼤都是词。
读了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我了解了苏轼与朋友赏⽉散步时的闲适的⼼情;读了苏轼的《浣溪沙游蕲⽔清泉寺》我懂得了珍惜时间。
随着学习的深⼊我了解了关于苏轼的点点滴滴,⽐如“乌台诗案”和“他⼈⽣的三起三落”等。
以苏轼为话题的作文通用5篇

以苏轼为话题的作文通用5篇以苏轼为话题的作文 1命运原本就是坎坷而无常,而纠结于苏轼一生的,明晃晃的是“错过”,作为一个满腹诗书豪情壮志的文人才子,苏轼无疑是错过了太多太多。
可人生之中,最为悲伤的也是错过,错过并不是能力上的问题,而是命运无情,造化弄人,“苏轼”二字上,刻意的总是标志着乐观与豁达,超然物外的是他,乐观洒脱的是他,忘怀得失的也是他。
而谁又想当苏轼和这些词画上无数个等号后,那背后是无数个叹息,那一声又一声疲惫不堪,低沉的叹息正压得苏轼寸步难行。
谁一生下来就是超然物外的?若苏轼一直春风得意,我想他也不愿意作一个忘怀得失的人,是因为失去的太多,才学会了自我引导和解脱,在那样一个见风使舵的年代,满腹的郁郁不得志要跟谁说,能跟谁说,又有谁能开导?最了解自己的人莫不过自己。
那文章上,诗句豁达的字眼不过是说给自己,无非是让自己痛得无以复加的心好受一些,我得不到的,没关系,我忘怀得失,我得不到的,没关系,我超然物外;我郁郁不得志,没关系,我乐观洒脱。
如此一个乐观豪迈的诗人,达观的心境是多少悲悲喜喜自我劝说而造就的,他不失望,他不颓唐,仿佛用乐观的锁链将自己牢牢勒紧,不给自己失落的余地。
可是终究是会悲伤的吧,痛失爱子后那悲伤是席卷而来的,乐观豁达再也锁不住他了,正如那诗中所说:“心似以灰之本,身如不系之舟,问余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那诗中的是自嘲,还是深深的无可奈何,这些都不得而知了。
错过,错过,错过,一生的笔墨中字里行间满满的都是错过。
在览了无数篇诗句,最喜欢的还是《定风波》,更喜欢的是那句“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自然界的雨晴既属平常,社会人生中的__风云,__得失又何足挂齿,这首诗总是给我无限的画面感和想象,仿佛指尖都能触到雨的.微冷,听到竹叶间不安的相互摩擦,他是醒醉全无,无悲无喜的“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是什么让苏轼感受不到雨的侵袭,又是什么让苏轼忘却了雨,他又想到了什么,每个人在读完这首诗都会有不同的感受,而我只知道,他所表达的,是远不止心情旷达这一点的,一点还有很多,在我们这些没有经历过什么的人所体会不到其他的内含义。
我眼中的苏轼优秀作文(8篇)

作文写什么,这取决于你都有什么写作的素材可以用。
而我们写作文的时候最恼火的就是没有素材。
这就需要我们在平时注意收集一些小素材。
以下是愛师网小编为您整理的我眼中的苏轼优秀作文。
希望您能喜欢。
我眼中的苏轼优秀作文第一篇:我眼中的苏轼响彻铜琶,千古大江东去;吹残铁笛,一生孤鹤南飞。
这是一个时代,一个强悍却如此贫瘠的时代,一个能够玩弄太多文人雅士于股掌之间的时代。
他却敢于以瘦瘠的身躯去撞击黑暗社会,他以他的天才、渊博、超逸、多情留下了一段段传奇佳话。
我眼中的苏轼是豪放的苏轼。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多少英雄豪杰。
他站在以前是三国人物竞风流的赤壁面前,像一个关西大汉,手持铁板,高声吟唱“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他虽一生坎坷,历经风雨,漂泊不定,却英姿勃发,豪情满怀。
即使到了暮年依然有“老夫聊发少年狂。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凌云壮志。
我眼中的苏轼是多情的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然而他对自我过世十多年的妻子仍然深情无限,那小轩窗前的“相顾无语”里让世人陪他洒下千行心泪。
一个懂得柔情的男人才是一个真正的男人。
我眼中的苏轼是放达的苏轼。
他因黄州诗案而落魄,流落四方,辗转难安。
在赤壁的月夜,他看“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做他那个神鹤翩跹而舞的梦。
应对如江水般深沉的失意,他看见风在山顶呼啸,盘旋,然后带着撕身裂骨的阵痛穿越过漆黑的荆棘林。
刹那间,他心中郁结的块垒,缠绕的苦痛随风而散。
唯有“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坦然“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豁达。
我眼中的苏轼是爱民的苏轼。
古人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美丽的西湖承载了多少中国文人的梦,他虽被贬至此,然而他没有悲怆,没有哭天地,没有愤愤不平。
他懂得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简单道理。
于是,一道苏堤便横卧西湖。
他要让西湖储藏他的心灵,淹没他所有的痛苦,所有的忧伤。
什么“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只属于李清照的小女子。
豁达开朗的苏轼作文三篇

豁达开朗的苏轼作文三篇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的豁达开朗的苏轼作文,供大家参考选择。
豁达开朗的苏轼作文(一)在唐宋八大家之一,我最敬佩的人就是你苏轼,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而我读到却是不一样的你。
苏轼,你是多情的,要不你就不会“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你是思念你的弟弟的,而你又不能回去看弟弟和父亲。
你这就和王维一样,“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心里想着父亲和弟弟而又不能看他们,你现在的处境,还能思念着父亲和弟弟。
难道,这不能说明你是多情的吗?苏轼,你是孤独的,要不你就不“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你是需要有人陪伴的,你被贬官时,身在异乡,在八月十五的时候也要独自一人在自己喝酒,喝得大醉。
没有人陪伴你,你只能自己和自己喝酒。
苏轼,你是无奈的,要不你就不会“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你是清白正直的,你不想在这个污浊的人间,而是想到洁白的月亮上去,可是你又怕自己承受不了,月宫上的孤独和寒冷。
无可奈何只好在人间。
苏轼,你是开朗的,要不你就不会不应有,何事常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你是开朗的,你知道“此事古难全”,所以,你在异乡思念着父亲和弟弟。
自己却开朗的心态来面临着孤独寂寞。
最后,你“转朱阁,低崎户”,而自己又“照无眠”在诗的尾端写上了一句能表达你开拓的胸怀。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你的的确确是才华横溢,但是,我读到是不一样的你。
苏轼,我读懂了你。
豁达开朗的苏轼作文(二)暗想,在疏星度河之夜,人未寝,水殿风来,暗香已满,试问人,夜如何?目光穿透荧荧的窗纸,看槛外月波淡淡,玉绳低转,屈指算西风,又叹流年偷换。
透过千年的红尘,眺望苏轼远去的背影,寻找已经走远的灵魂……竹杖芒鞋于一身,吟笑徐行且一路,他渴望的是披一袭蓑衣,让心灵沐浴着自由的春光,任凭那湖海烟雨、任凭那山高水阔都泰然度此平生,苏轼的灵魂轮廓是潇洒的,在潇洒中却丝毫不少侠气如虹,在他看来,倒行归隐山水中才是最为逍遥的事。
关于苏东坡的作文(4篇)

关于苏东坡的作文(4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策划方案、总结报告、党团资料、读书笔记、读后感、作文大全、教案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planning plans, summary reports, party and youth organization materials, reading notes, post reading reflections, essay encyclopedias, lesson plan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关于苏东坡的作文(4篇)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许多人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
描写苏东坡的作文7篇

描写苏东坡的作文7篇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许多人都写过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
为了让您在写作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描写苏东坡的作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描写苏东坡的作文1苏东坡,北宋文学史上的一位巨人,你用你那绝世的文采与坚持不懈的毅力,铸造了中华历史上一座不朽丰碑。
打开书本,品读你的故事,品读你的人生……乌台遭贬乌台诗案,一场天真的对抗,满腹牢骚的你却高估了朝堂的威严,于是莫名被捕,莫名被下放牢狱,像一个不懂世故的孩子触怒了喜怒无常的家长,牢狱之灾,构辱通宵,落井下石,方才知世事的无常。
你像一个被朝廷戏耍的玩具,随意玩弄,随意虐待,又被随意丢至角落。
130天过去了,朝廷玩够了,便把你下放黄州,你拖着血肉模糊的躯体,从阵阵嘲讽中离开。
心安吾乡你来到了那个慷慨收留你的黄州,一片萧瑟之地,“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拣尽寒枝不敢栖,寂寞沙洲冷。
”你望着滔滔的江水,思已无处归,望着头顶的一轮满月,心已无处依。
来到黄州已是三年,憔悴,悲怆,落寞的情感把你包围,使你忘记了时令的变迁,直到触目乌鸦衔纸,方才知寒食节的到来。
流放,流放心如死灰,可经寓娘的一番话点醒了你,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一蓑烟雨黄州条件固然艰苦,可总要生活下去的,你买了锄头和牛,那是一个农民的笔墨纸砚,可这次却不是为了审美,而是为了生存。
你踏过满是泥泞的土地,穿过满是荆棘的丛林,你与田地中耕作,于山头处歇息,你不畏惧命运的安排,而是动手改变现状,口中悠然吟出一句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天空中下起小雨,你骑上骏马,不久便消失在了丛林深处。
我合上了书本,东坡的伟大在于他改变了黄州。
东坡之前不知黄州,东坡之后,黄州依然是黄州,还是一样的艰难困苦,只是多了些苏子的不懈努力与动人诗赋。
你用你那坚韧不拔的意志改变了黄州的处境,你用你传诵古今的诗词改变了黄州的温度。
我眼中的苏轼10篇_作文完美版

《我眼中的苏轼》我眼中的苏轼作文(1):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沉沦了几百年的苏轼,拖着疲乏的身躯,从书中缓缓地向我走来。
我的眼前出现了这样孤独的身影:苏轼他一袭布衣,头戴斗笠,脚踏木屐,手持竹节,躬耕于东边的山坡上,难怪号东坡居士。
可这么一位叱咤文坛的风云人物,命运却是如此的坎坷凄凉,不由让读着苏轼诗词长大的我内心涌出阵阵心酸。
我眼中苏轼是仕途失意之人。
这一组数据足以说明一切:36岁他上书神宗,论朝政得失,忏怒王安石,被贬杭州。
39岁被贬密州。
42岁被贬徐州。
44岁受奸人谗言所害,罪名作诗讽刺朝廷,差点惨遭杀害,被贬黄州,黄洲那但是个令人自生自灭的地方------我真为苏轼的遭遇感到愤愤不平,难道他无与伦比的才气,也成为了被祸害的理由?我想苏轼也是不明白的:为什么自我一心为国为民,仍免不了被流放黄州的命运,于是他才会用登山临水、凭吊古迹来逃避现实,表达不满。
其实他内心多么渴望能和周瑜一样,谈笑间墙橹灰飞烟灭扭转这人生不得志的现状,然而在当时,纵有多少豪情壮志,又能与谁诉说呢?只能寄情于诗表达情怀,乱石穿空,惊涛怕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这天读来我感受到一种别样的伤感豪迈。
我眼中的苏轼是悲哀寂寞之人。
在他34岁那年,他一生中最信任的人妻子离他而去,妻子的病逝,对他是多么大的打击。
在他被贬密州,孤独苦闷的日子里,他只能在梦中见到久别的妻子,梦中相见,也只能是: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十年风雨,历尽艰辛,独自飘零,无人读懂他受伤的心灵,我能够想象出当时苏轼是何等的哀痛。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对于苏轼只能是奢侈的梦想而已。
我眼中的苏轼是浪沙淘不尽的词人。
也许他坎坷的经历,成就了他文学的伟大。
他的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他的诗和黄庭坚并称苏黄,他的词和辛弃疾并称苏辛。
我无法想象中国文学史少了苏东坡会是怎样一番情景,必须会黯然失色的。
我们将读不到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千古美句;我们也欣赏不到春江水暖鸭先知,不知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哲言名句那将是怎样的遗憾哪!读着读着,苏东坡在我的眼里成了一个孩子,一个饱经沧桑依然不改赤子之心的孩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百变苏轼
——苏轼材料运用之佳作赏析
1、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 2、买镜 3、忘记和铭记 4、说“安” 5、一枝一叶一世界 6、2002年高考 7、2005年高考 全国甲卷:《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 全国乙卷《位置和价值》 8、《跑的体验》
以“苏轼”为素材的高考优秀作文片断:
1、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 苏轼看见了风,这个曾经辉煌的文人因乌台诗案而开 始落魄,流落四方,辗转难安。在赤壁的月夜,他心灰意 懒,看“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做他那个神鹤翩跹 而舞的梦。面对如江水般深沉的失意,他看见风在山顶呼 啸、盘旋,然后带着撕身裂骨的阵痛穿过漆黑的荆棘林。 刹那间,他心中郁结的块垒、缠绕的苦痛随风而散。挫折、 痛苦,唯有忘记。 因此让人顿悟。 于是他逍遥红尘,最终名垂千古。只是,那夜的风, 已遗落于岁月,无人见得了。 ——四川考生《风,可以穿越荆棘》
4、说“安” “乌台诗案”的惨酷经历使天真的东坡一度陷入精神 的困境——他从监狱走向黄州,以一个流放罪犯的身份, 带着官场和文坛泼给他的浑身脏水,满心侥幸又满心绝望 地走向这个当时还很荒凉的小镇。艰苦的物质生活,使他 不得不深自闭塞,扁舟草履,垦荒种地,杂处于渔樵间。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渺孤鸿 影。”一首《卜算子》,真实地记录了东坡对于人生痛苦 的反思。东坡的这种自省,不是一种走向乖巧的心理调整, 而是一种极其诚恳的自我剖析,他无情地剥除了自己身上 每一点异己的成分,即便这些成分曾为他带来过利益或声 名。在对痛苦的反思和超越中,他渐渐回归于澄明、空灵、 淡泊与安然。
•
• 一、以健笔刻画英气勃勃的人物形象,来寄托立功报国的壮志豪 情,如 • 苏轼《江城子》 •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 欲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二、苏轼在词中,更多地倾入自我,表现 个性。 • 《定风波》 • • 一蓑烟雨任平生。 归去,也无 风雨也无晴。 • 借日常生活小事,反映不畏坎 坷、泰然自处的生活态度。这 些词作都是很有个性特色的。
• 苏轼的一生,可以用“四个三”来概括:不忘三事— —金榜题名、乌台诗案、太后恩宠;不忘三人——敬 如父师的欧阳修、素为敬重又有矛盾的王安石、司马 光;不忘三地——黄州、惠州、儋州;不忘三情—— 与苏辙的手足情、与王弗的生死情、与朝云的不了情。 他生活中的每一个片断,几乎都与传奇相联系。例如, 金榜题名时,他由第一变成了第二,却反而更为出名; 乌台诗案中,他九死一生,被贬黄州,却反而出现了 创作的黄金时期;他赠弟辙、悼亡妻的词篇,被人们 万口流传,历久而不衰…… • 这些事例适合话题“肩膀”、“仰望” “我想握住你 的手”、“豁达与成功”、“宽容与成就”等 • 苏轼,《题西林壁》《明月几时有》《赤壁怀古》 《江城子》《赤壁赋》等 .
东坡的选择 一位朋友吹起了洞箫,怀古,感伤。微风吹过两岸的 芦花飘飞起来,如烟如雾。平静的水面上泛起一圈圈的涟 漪。我的心仿佛被一只天外之手拨动,微微地震颤出一连 串的轻音。三十多年的往事在我的脑海里一一映现:五岁 时开始苦读,老父苏洵严厉的教导, 十九岁上京赶考, 文章震动天下,文坛领袖欧阳修不吝美的赞誉……但人生 到处知何似,恰似飞鸿踏雪泥,灾难忽然降临,乌台诗案 牵连家人朋友,自己被下放黄州.妻离子散,独居僻野, 为何命运要如此作弄人? 凉风阵阵,我从无边的思绪中清醒过来。江水,明 月,芦花,箫声,在我眼前和耳边交错出现。冥冥间,远 古和自然的情思在我的心中交融了。于是,刹那间的感悟 便如醍醐灌顶,我终于超脱了。——在焦灼与通达之间, 我选择通达。在功名与自然之间,我选择自然。在官场与 赤壁之间,我选择赤壁。
2002年高考
全国乙卷:《位置和价值》
站在哪里 一个人站在人生的转折当口,一切都变得那么的不确定,明天 你将站在哪里? 翻开尘封的历史,我看到了赤壁下的苏轼—— 二十二岁登进士科,二十七岁登制科头等,被皇帝预定为未来 的宰相……多么圆满的人生路!然而,在辉煌的未来与眼前的弊政 之间,良心使他在任何时候都选择直言不讳,“一肚子不合时宜” 使他得罪了当权的宵小。 “乌台诗案”被陷之后,苏轼被抛到这荒凉凋敝的黄州。 在这里,他以小舟夜泊绝壁下,探究石钟山的得名,毫无顾忌 的叹郦元之简笑李渤之陋;他以樽中美酒酹江上明月,看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感慨人生如梦;他与朋友诵明月之诗,歌 窈窕之章,看白露横江,水光接天,感受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 而登仙……时运不济,命途多舛,都不能让他那颗高傲的心屈服。 站在赤壁之下,登上文学之巅。 ............
5、一枝一叶一世界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一轮明月,放射出悲天 悯人的光辉;“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岗”,一 排短松,守候着生死离别的深情。“人生如梦,一尊还酹 江月”,一杯浊酒,凝结着壮志难酬的感慨;“拣尽寒枝 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一片沙洲,见证了孤苦无依的飘 零;“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一只小舟,带走了蝇 营狗苟的烦懑;“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 生”,一袭蓑衣,织就了风吹雨打后的宁静……一枝一叶 一世界,一词一句总关情。
2、买镜 黄州赤壁下的游船上,苏轼正在与客饮酒乐甚,扣舷 而歌。“你在照了哪面镜子之后,才决定拥抱‘东方之既 白’而鄙视官场仕途的斗争倾轧?”不愧是豪放派祖师, 苏轼马上向天一指,“是它!”我抬头一看,见一轮明月 高悬苍天,不禁再次泄了气;所谓“明明如月,何时可 掇”,苏轼以明月为镜,明是明了,却又怎么买得下来? 懊悔之际,苏轼兀自在身旁说下去:“曾几何时,以为身 沉宦海;与月对饮,方知我心依旧。朝暾夕月,落崖惊风; 月镜映照出这许多美景,又怎能不令我流连忘返,高歌 ‘大江东去……’” ——湖北考生《寻觅那片理想中的明镜》
• 绍圣元年哲宗亲政,新党得势,贬斥元□旧臣,苏轼又成为这 些新贵打击的对象,被一贬再贬,由英州(今广东英德)、惠州, 一直远放到儋州(今海南儋县)。尽管当时“饮食不具,药石无 有”,条件极为艰苦,苏轼却能“食芋饮水,著书以为乐”。 并对惠州百姓和黎族人民流露了深厚的同情。 • 在为人上,苏轼在几乎丧命的逆境中保持坚贞气节和独立人格, 决不随波逐流;在为官上,苏轼坚持为官一地,造福一方,徐 州防汛,杭州筑堤,儋州授馆,兴修水利,架桥凿井,赈灾施 药,都于史有征;在人生态度上,苏轼即使在身处绝境时,也 保持乐观豁达的心态和积极向上的追求……
• 永远的苏轼 • 他将至情流动成笔下四溢的华彩,他将真我交织成理念奔腾的 旋律,他将诚挚挥洒成行云流水的文字,他用生命演绎着本色 的张扬。 • 无需夸耀,不容粉饰,他的名字本身就闪着熠熠光彩:苏轼, 那个在沉醉了几百年的中华大地上响亮的名字,那份足以让每 一个沽名钓誉矫情伪饰的文人汗颜的性情。 • 不错,真的自我向天下告白。最细腻的情感,最伤感的孤独, 最无羁的豪放……临风长啸,他心一颤,笔一挥,气一吐,内 心的所有情感便奔涌而出,潺潺流淌,而他的本色也在文字的 雕琢中一一展露。
湖南卷《跑的体验》
政局的风云多变,朋党的此消彼长,斗争的 腥风血雨……苏轼仿佛一条小船,一路漂泊。御 史台案、乌台诗案;黄州、惠州、儋州……最终 客死天涯!奔跑的灵魂也有疲惫的时候。 “持节云中”的戍边报国的壮志豪情不见了, 取而代之的是“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归隐之心。 从密州的纵马奔驰,到黄州沙湖道中上的雨中徐 行,这一跑一走虽然促成了苏轼不朽的文学成就, 但是背后却有着更多令人遗憾的东西。优秀的人 才在无休止的相互倾轧,相互残害中消磨着他们 的锐气,永无止境的内耗将那些优异者变成再也 难以拿出实绩的“精神贵族”。
• 苏轼 • 神宗用王安石变法,苏轼的改革思想与王安石的变法主张有许多 不同。上书反对变法。由于意见未被采纳,请求外调,他先后被 派往杭州 等地任地方官。 • 苏轼不满意变法, 王安石罢相后,何正臣等新进官僚却从苏轼 诗文中搜纳,罗织罪状,弹劾苏轼“指斥乘舆”、“包藏祸心”, 因于元丰二年(1079)把他从湖州逮捕,投入监狱,勘问他诽谤朝廷 的罪行,这就酿成北宋有名的文字狱“乌台诗案”。经过几个月 的折磨,苏轼侥幸被释,谪贬黄州。在元丰时期的贬斥生活中, 他虽被迫表示要闭门思过,但并未缄口搁笔,他仍然关心现实, 同情人民记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 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 雪。”躺在一叶扁舟上,任由小船随着江流飘飘荡荡、沉 沉浮浮。苏轼瞑目沉吟:忘了吧,你看那三国周郎,何等 风流倜傥,意气风发,一代名将啊!如今,还不是随着这 长江滚滚东流,消失在历史的洪流中?”想到这儿,苏轼 笑了,好,就让我忘记这郁郁不得志的愁怀,托遗响于悲 风,取山间之色,听江上清风。就让我铭记那曾经有过的 豪情壮志,凝成诗篇,然后让后人铭记。日落的余晖,映 照在江面上,江面一片灿烂。
• 自古以来人们都说文章要“清水出芙蓉, 天然去雕饰”般质朴,却有一个人将华彩 与本色融合得完美无缺。苏轼,用他那清 新而又厚重、悲壮、纯正的啸歌引领着碧 波澎湃的文字潮流,为古典的海洋增添了 雄浑的乐章,在时空的流转中永远都是炫 目夺彩、熠熠闪光!
• 他将潇洒飘逸的语言服务于思想,他用最华丽的文字去书写最理 性、最智慧的篇章。苏轼会用他的一句句诗词、一篇篇歌赋来向 你证明:人生那失望、失意、失落的苦胆可以用冲天的豪气去稀 释,苦难会在阔大的长江、阔大的山川、博大的胸怀前黯然失色。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他把豪放铺洒,让豁达 成为生命的一部分,似酒般干冽爽快。“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情”,他把乐观宣扬,将被贬谪的痛苦蒸发为理性 的思索,不让自己迷失在名利场中。“浮游于天地中,放浪于形 骸外”,他将自己对于生命的卑微与崇高的思考在一点点诉说, 他把自己大彻大悟后的思想向千年古风传达。不用夸张,他把乐 观理性的本色在张扬。
• 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推崇苏轼,他将屈原、 陶渊明、杜甫、苏轼列为中国文学史上最 伟大的诗人,并且将他们的思想、人品、 学问、才华、待人接物、立身行事,看成 浑然一个整体,是有一定道理的。更足称 道者,作为一个封建时代的文人,苏轼身 上,既无头巾气,无山林隐逸气,亦无以 富贵骄人气,无忠臣孝子气,无大作家架 子气;既无大臣杜门思过之态,亦无谪宦 战战兢兢之态。他与你我同在,同悲同喜, 丝毫也不刻板,浑是率然纯真的真性情, 真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