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运动系统颅骨、上肢骨、下肢骨
高等动物的结构与功能4 运动系统

骨的微观结构图
骨细胞是位于骨陷窝中,会伸出多个突起,这些 细胞突起是位于骨小管中。相邻的骨细胞通过这些突 起,以缝隙连接的方式相连,进行信息和物质交换。 通过这个骨小管将所有的骨细胞连成了一个整体。
骨单位
从这张解剖示意图中可以看到,每 个骨单位中都有中央管,其中有血管和 淋巴管穿过。在骨单位之间还有横向的 穿通管,也有血管和淋巴管通过。纵向 的中央管与横向的穿通管相连,就可以 保证骨陷窝中的骨细胞有营养供应。
浅筋膜一般在肌肉组 织表面,深筋膜呢在 肌肉组织内部,又称 肌间隔。 中医中常有“筋”的 说法,这个筋其实是 个很大范围的泛指, 包括筋膜,韧带,肌 腱,甚至是静脉和神 经。所以也可以简单 理解为除肌肉组织外 的一些软组织。
肌肉的辅助装置
人体的骨骼肌分布
随便问一 下:我们 平时吃的 里脊肉你
知道在哪
部分骨的图示
想一下,胸骨和肋骨之间 想一下,为什么 椎骨呈现这样的S 型结构呢? 通过什么连接,为什么要
这样连接?
你有方法证明尺骨的鹰嘴部位可 以卡在肱骨下方骨骺的槽内?
一只手有5根手指, 为什么有14根指骨? 知道锁骨从何得名吗?
四肢骨:长骨
长骨主要存在于四肢,呈长管状。 可分为一体两端。体又叫骨干, 其外周部骨质致密,中央为容纳 骨髓的骨髓腔。两端较膨大,称 为骺。骺的表面有关节软骨附着, 形成关节面,与相邻骨的关节面 构成运动灵活的关节,以完成较 大范围的运动。 常见的长骨主要是四肢骨:肱骨、 桡骨、尺骨、股骨、胫骨、腓骨。
骨松质
骨松质spongy bone,呈海绵 状,由相互交织 的骨小梁 trabeculae排 列而成,配布于 骨的内部,骨小 梁的排列与骨所 承受的压力和张 力的方向一致, 因而能承受较大 的重量。
《人体解剖学》运动系统-骨与骨连接

关节的辅助结构
韧带
关节盘
关节的运动
屈和伸、内收和外展、旋转、
旋内和旋外、
旋前和旋后、环转
关节基本结构模式图
一、躯干骨
组成: 椎骨24 骶骨1 尾骨1
胸骨1
肋12对
25
(一)椎骨
颈椎 7 胸椎 12 腰椎 5 骶椎 1(5) 尾椎 1(3-4)
26
1.椎骨的一般形态 •椎体
上颌骨 腭大孔 翼突外侧板
关节结节 下颌窝
颈动脉管外口 茎乳孔 枕髁
枕骨大孔
枕外隆凸
46
5.颅前面观
•额区 •眶 •骨性鼻腔 •骨性口腔 (1)额区 (2)眶
额骨 顶骨 泪囊窝 眶下裂 上颌骨 视神经管 泪骨 眶下沟
眶腔:底朝前外锥体形 1)底—眶上孔、眶下孔 2)尖—视神经管口 3)上壁—泪腺窝 4)内侧壁—泪囊窝、鼻泪管 5)下壁—眶下裂、眶下沟 眶下管 6)外侧壁
肘关节
组成 结构特点
3个关节包在一个关
节囊内 关节囊前后松弛,两 侧有侧副韧带加强 在桡骨头周围有桡骨 环状韧带
运动方式
(桡)腕关节
组成 结构特点 运动方式
二、下肢骨
髋骨 ⒈髂骨 2.坐骨 3.耻骨
髂嵴 髂嵴 髂窝 髂前上棘 弓状线
耳状面
坐骨 大切迹 坐骨棘
髂前上棘 髂前下棘
4个生理性弯曲
颈曲和腰曲 胸曲和骶曲
胸廓 胸廓
肋椎关节 肋前端的连结
胸肋关节 肋弓 胸廓上口 胸廓下口 肋间隙 支持保护功能 参与呼吸运动
胸廓的形态
胸廓的功能
骨学(躯干骨、颅骨、四肢骨)-人体解剖学-运动系统

3.颅前面观
(1)眶 眶腔:底朝前外锥体形 1)底:眶上孔、眶下孔 2)尖:视神经管 3)上壁:泪腺窝、眶上裂 4)内侧壁:泪囊窝、鼻泪管 5)下壁:眶下裂、眶下沟 6)外侧壁
3.颅前面观
(2)骨性鼻腔 ➢ 梨状孔、鼻后孔 ➢ 骨性鼻中隔 ➢ 上、中、下鼻甲 ➢ 上、中、下鼻道 ➢ 蝶筛隐窝
(3)鼻旁窦 额窦、上颌窦、筛窦、蝶窦
蹠(zhí) 寰(huán) 臼( jiù) 骰(tóu) 砧(zhēn)
2 第二节 中轴骨
一、躯干骨
二、颅骨
一、躯干骨
躯干骨
脊柱:椎骨 26 胸骨 1
胸廓 肋12对
颈椎 7 胸椎 12 腰椎 5 骶骨 1 尾骨 1
(一)椎骨
1.椎骨的一般形态
➢ 椎体
➢ 椎弓
椎弓根 椎弓板
棘突1个 ➢ 突起 横突1对
生字
桡(ráo) 趾(zhǐ) 骶(dǐ) 匝(zā) 楔(xiē) 胼(pián)
髂(qià) 髁(kē) 颞(niè) 颧(quán) 髌(bìn) 胝(zhī)
跗(fū) 踝(huái) 囟(xìn) 腭(è) 喙(huì)
跖(zhí) 棘( jí) 髋(kuān) 釉(yòu) 肱(gōng)
舌骨
舌骨大角 舌骨小角 舌骨体
颅骨
脑颅骨
成对
不成对
成对
顶骨 颞骨 额骨 筛骨 蝶骨 枕骨 鼻骨 泪骨 颧骨 上颌骨
面颅骨 下鼻甲 腭骨 犁骨
不成对 下颌骨
舌骨
(三)颅的整体观
1.颅顶面观 ➢ 冠状缝 ➢ 矢状缝 ➢ 人字缝
2.颅侧面观
➢ 乳突 ➢ 颞窝 ➢ 颞下窝 ➢ 翼点(pterion): 额、顶、颞、蝶骨汇合处形 成H形的缝,此处骨质较薄, 内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
解剖学课件:运动系统

(四)腹肌 腹肌位于胸廓与骨盆之间,包括腹前外侧壁的 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和腹直肌,以及腹后 壁的腰方肌。 1.腹外斜肌 位于腹前外侧壁的浅层。肌束 由后上斜向前下,在腹直肌外侧缘移行为腱膜,跨 腹直肌前面,终于白线。腱膜的下缘增厚,连于髂 前上棘形成一个三角形的腹股沟管浅环。
Page 5
(二)骨连结 骨连结分直接连结和间接连结。 1.直接连结 是骨与骨之间借纤维结缔组织 、软骨或骨组织直接连结而成。 2.间接连结 又称关节,有间隙,活动性大 。
Page 6
(1)关节的基本结构 包括关节面、关节囊 和关节腔。 关节面:是构成关节的各骨之间的接触面。关 节面上覆盖一层光滑的关节软骨,有减少摩擦、缓 冲外力的作用。 关节囊:是附着于关节周围的结缔组织囊。 (2)关节的运动 主要有屈和伸、内收和外 展、旋转和环转。
第四章 运动系统
内容提要
Page 1
第一节
骨和骨连结
一、概述 (一)骨 成人共有206块骨。 1.分类 骨按部位分为:躯干骨、颅骨、四肢骨。 骨按形态分为:长骨,呈管状,有骨髓腔,两 端膨大为骺,中部为骨干,位于四肢;短骨,呈立 方形,位于腕部和踝部;扁骨,呈板状,围成颅腔 、胸腔和盆腔壁;不规则骨,呈不规则,位于颅底 、躯干。
Page 32
(二)肌的起止 靠近身体正中矢状面或四肢近侧端的附着点, 称为起点;反之称为止点。 (三)肌的配布———拮抗安排 关节周围有屈肌,就有伸肌;有内收肌,就有 外展肌;有旋内肌,就有旋外肌,这些作用相反, 但又互相依存、互相协调、互相配合的肌,互称拮 抗肌。
Page 33
(四)肌的辅助结构 1.筋膜
Page 29
3)耻骨联合 由两侧的耻骨联合面借纤维软 骨连结而成。 4)骨盆 组成:骨盆由骶骨、尾骨、两块髋骨及骨连结 构成。
解剖思考题答案

第四章运动系统1、简述骨的形态分类名称。
长骨短骨扁骨不规则骨2、简述躯干骨、四肢骨、脑颅骨的组成。
躯干骨:椎骨肋骨和胸骨,共51块四肢骨:上肢骨每侧32块,共64块。
包括锁骨,肩胛骨,肱骨,桡骨,尺骨,腕骨,掌骨和指骨;下肢骨:每侧31块,共62块,包括髋骨,股骨,髌骨,胫骨,腓骨,跗骨,趾骨,跖骨脑颅骨:八块包括不成对的额骨,枕骨,蝶骨和筛骨,以及成对的颞骨和顶骨。
或:四肢骨:上肢骨包括上肢带骨和自由上肢骨;下肢骨包括下肢带骨和自由下肢骨3、试述椎骨的分部及其一般形态。
颈椎7块“C”胸椎12块“T”腰椎5块“L”骶椎5块“S” 后合成1块尾椎3~5块“Co” 后合成1块基本形态:1.椎体 2.椎弓锥孔:椎体和椎弓围成的孔椎管:各椎孔贯通构成,容纳脊髓椎间孔: 相邻椎骨的上、下切迹围成,内有脊神经和血管通过4、简述腕骨、跗骨的组成及排列。
腕骨:近侧列由桡侧向尺侧依次为手周骨,月骨,三角骨,豌豆骨;远侧列为大多角骨,小多角骨,头状骨,钩骨跗骨:跟骨,距骨,足舟骨;内侧楔骨,中间楔骨,外侧楔骨和骰骨5、髋骨的组成。
由髂骨,坐骨,耻骨合成6、关节的基本结构和辅助结构有哪些?基本结构:关节面,关节腔,关节囊辅助结构:韧带,关节盘,半月板,关节唇等7、试述脊柱的形成、连结形式及其生理弯曲。
脊柱由24块椎骨、1块骶骨和1块尾骨借骨连结而成;连结形式有椎间盘、前纵韧带、后纵韧带、黄韧带、棘间韧带和棘上韧带等;有颈曲、胸曲、腰曲和骶曲4个生理弯曲。
8、肘关节包括哪几个关节?肱尺关节,肱桡关节,桡尺近侧关节9、膝关节的构成及其结构特点。
构成:股骨下端、胫骨上端和髌骨特点:⑴关节囊薄而松弛,四周有韧带加固前壁:髌韧带囊外韧带两侧壁:胫/腓侧副韧带囊内韧带:前、后交叉韧带⑵有关节盘:内、外侧半月板10、简述肌的构造及其形态分类名称。
肌的构造:肌腹肌腱形态:长肌,短肌,阔肌,轮匝肌11、试述膈肌的位置、裂孔(包括其名称、位置及通行结构)及作用。
系统解剖学运动系统总结

系统解剖学运动系统总结系统解剖学是研究人体结构和组织的学科,其中运动系统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
运动系统由骨骼、关节、肌肉和韧带等组成,它们共同协作,使人体能够完成各种运动活动。
本文将从骨骼、关节、肌肉和韧带四个方面对运动系统进行总结。
一、骨骼骨骼是运动系统的基础,它提供了人体的支撑和保护作用。
人体骨骼由206块骨头组成,分为四个部分:头骨、躯干骨、上肢骨和下肢骨。
头骨保护了人脑和感觉器官,躯干骨包括胸骨、肋骨和脊柱,支撑了上半身的重量,上肢骨包括肩胛骨、锁骨、上臂骨和前臂骨,下肢骨包括髋骨、大腿骨和小腿骨,它们负责支撑和承载整个身体的重量。
二、关节关节是骨骼连接起来的部分,它们允许骨头在一定范围内相对运动。
根据结构和功能的不同,关节可以分为三类:纤维性关节、软骨性关节和滑膜性关节。
纤维性关节由纤维组织连接骨头,如颅缝和牙齿与颌骨之间的关节;软骨性关节由软骨连接骨头,如肋骨与胸骨之间的关节;滑膜性关节由滑膜包裹,滑膜分泌滑液,减少骨头摩擦,如肩关节和膝关节。
关节的结构和功能多样,它们使得骨骼能够弯曲、旋转和平移,从而实现人体的各种运动。
三、肌肉肌肉是运动系统中最重要的组织之一,它们通过收缩和松弛产生力量,推动骨骼运动。
人体肌肉分为三种类型: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
骨骼肌与骨骼相连,负责人体的主动运动;平滑肌分布在内脏和血管壁中,控制内脏器官的收缩和血管的舒张;心肌是心脏的主要组织,通过收缩和舒张使心脏跳动。
肌肉的结构复杂,由肌纤维、筋膜和肌束组成,肌肉的收缩靠神经冲动和钙离子的参与。
四、韧带韧带是连接骨头的弹性结缔组织,它们起到稳定关节、限制关节运动范围的作用。
韧带由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组成,具有一定的强度和柔韧性。
韧带的主要功能是保护关节免受过度伸展和扭曲,同时也限制了关节的活动范围,使关节运动更加稳定和精确。
运动系统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由骨骼、关节、肌肉和韧带等组成,这些组织协同工作,使人体能够完成各种运动活动。
解剖学基础课件第4章 运动系统

Page 48
(一)上肢骨及其连结 (1)锁骨 锁骨呈“ 耀 ”形,位于颈、胸交 界处(图 4-25),全长均可在体表摸到。锁骨内 侧端钝圆,称胸骨端,与胸骨柄相关节;外侧端扁 平,称肩峰端,与肩胛骨的肩峰相关节。 (2)肩胛骨 略呈三角形,位于胸廓后面的外 上方(图 4-26),可分两面、三缘和三角。
Page 49
图 4-25 锁骨(右侧) 图 4-26
Page 50
肩胛骨(右侧)
(3)肱骨 位于臂部(图 4-27), 是典型的长骨,分一体两端。上 端的半球形膨大,称肱骨头,与 肩胛骨的关节盂相关节。肱骨头 的前外侧有两个突起,向外侧的 突起较大,称大结节;向前的突起 较小,称小结节。
Page 41
(3)颅后窝 位置最低,中央有枕骨大孔,它 向下与椎管相续。枕骨大孔的前外上方有通向颅外 的短管,称舌下神经管。枕骨大孔的后上方有一隆 起,称枕内隆凸。在隆凸的两侧有横行的横窦沟, 横窦沟继而转向前下内并变弯曲,改称为乙状窦沟 ,乙状窦沟的末端终于颈静脉孔。在颈静脉孔的上 方有内耳门,内耳门通内耳道。
Page 11
图4-4 骨连结的分类与构造
Page 12
(1)关节的基本结构 包括关节面、关节囊和关 节腔 (图4-4)。 (2)关节的运动 主要有以下几种运动形式: 屈和伸 是关节沿冠状轴进行的运动。运动时 ,构成关节的两骨相互靠拢、角度变小称为屈;反 之为伸。 内收和外展 是关节沿矢状轴进行的运动。运 动时,骨向正中矢状面靠拢称内收;反之为外展。
Page 35
(二)下颌骨、舌骨和颞骨 1.下颌骨 分一体两支(图 4-19)。下颌体位 于前部,呈蹄铁形,上缘称牙槽弓,弓的游离缘有 牙槽,容纳下颌牙。下颌体外面的两侧各有一小孔 ,称颏孔。下颌支是由下颌体伸向后上方的方形骨 板,它的上部有两个突起,前方的称冠突,后方较 粗大的称髁突;下颌支后下部形成的钝角,称下颌 角,可在体表摸到。下颌支内面的中部有下颌孔, 通下颌管。
《功能解剖生理学》第四章运动系统 学习目标

《功能解剖生理学》第四章运动系统学习目标1.熟悉人体运动的基本形式和运动学中的基本概念。
2.掌握人体运动中的杠杆原理及在康复医学中的应用。
3.熟悉人体动力学相关概念,了解牛顿运动定律及其应用。
4.了解人体运动耐量试验相关概念。
5.了解静力学及其研究内容,熟悉人体平衡的条件。
6.掌握骨的形态、分类,骨的构造和功能。
7.熟悉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骨的代谢与钙化,骨的血液供应。
8.了解骨的生长。
9.掌握中轴骨骼的组成,椎骨的一般形态结构及各种椎骨的结构特点。
10.掌握颅骨的组成,熟悉颅骨的形态特点。
11.了解颅顶骨及颅底的结构特点和临床意义。
12.熟悉颅的整体观及新生儿颅的特征及其生后变化。
13.掌握附肢骨骼的组成,上肢骨和下肢骨的组成及其形态特点。
14.熟悉骨的承载能力,载荷及变形,应力与应变。
15.掌握骨组织的生物力学特性及骨折的类型。
16.熟悉骨质疏松症与运动防治。
17.掌握直接骨连接和间接骨连接的形式与结构特点。
18.掌握关节的分类与辅助结构,关节的稳定性与灵活性。
19.熟悉关节的活动轴与自由度,关节的润滑。
20.掌握关节的力学特性及制动及运动对关节软骨的影响。
21.掌握椎体间的连接形式及结构特点。
22.熟悉脊柱和胸廓的组成,整体观及其运动形式。
23.掌握颅骨的连接形式,颞下颌关节的组成、结构特点及运动形式。
24.掌握肩关节、肘关节、桡关节和拇指腕掌关节的组成,结构特点及运动形式。
25.掌握骨盆、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和足弓的组成、结构特点与运动形式。
26.熟悉耻骨联合、骶髂关节的组成、运动。
27.熟悉男女骨盆的性别差异。
28.掌握肌的功能解剖。
29.熟悉肌力的区分及影响肌力的影响。
30.了解肌肉训练的原则。
31.熟悉肌的协同作用。
32.了解肌运动的适应性。
33.熟悉韧带和肌腱的生物力学基础。
34.了解肌的形态与结构,肌的辅助装置。
35.熟悉肌的起止、作用与配布。
36.掌握人体各部位主要骨骼肌的起止点、结构及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
第四章颅骨及其连接、四肢骨及其连接
教学目标
理解颅骨的组成、颅骨的整体观、骨盆组成、四肢骨的分部及主要骨的名称和位置、腕关节、踝关节的组成和运动
掌握肩关节、肘关节、髋关节、膝关节组成结构特点和运动、胸骨角肋弓体表标志
教学重点
肩关节、肘关节、髋关节、膝关节组成结构特点和运动、胸骨角肋弓体表标志,膈肌作用结构
开口于蝶筛隐窝。
4.颅底外面观:颅底外面前部由上颌骨和腭骨水平板围成的部分称骨腭中部是蝶骨的翼
;突后部正中有一大孔称枕骨大孔其前外方分别有破裂孔、颈静脉孔、颈动脉管外口等结
构
5颅底内面观:由前向后分三个窝。
(1)颅前窝
(2)颅中窝
(3)颅后窝
第二课时
上肢骨及其连接
(一)上肢骨:每侧共32块前后两面:前面为肩胛下窝、后面有肩胛冈、末端为肩峰;
肱骨体部,有桡神经沟;下端,有肱骨小头、肱骨滑车、内上髁、外侧髁。
4、桡骨:上端有桡骨头、关节凹、下方为桡骨颈、下端膨大,有腕关节面,内侧面有尺切迹,外侧为茎突
5、尺骨:上端膨大,前面为滑车切迹,后方为鹰嘴,前下方为冠突,下端有尺骨头,后内侧的为茎突。
6、手骨:(1)腕骨:共8块短骨,分别为舟月三角豆,大小头状钩;(2)掌骨:共5块,为长骨,为第1~5掌骨。(3)指骨:共14块,为长骨,拇指为2块,其余各指均为3块,分别为近节、中节和远节指骨。
5、足关节:包括距小腿关节、跗骨间关节、跗跖关节、跖趾关节和趾骨间关节。
距小腿关节(踝关节)由胫、腓骨的下端和距骨组成,可作背屈(伸)和跖屈(屈)运
动,与跗骨间关节协同作用时,可使足内翻和外翻。
6、足弓:足骨借关节和韧带紧密相连,在纵、横方向上都形成凸向上方的弓形,称足弓。
三、巩固小结
四、作业
简述上肢骨的组成及其排列关系。
4、胫骨:上端有内侧髁、外侧髁;下端内侧部形成内髁。
5、腓骨:上端为腓骨头、体;下端膨大部为外踝。
6、足骨:(1)跗骨:共7块,为短骨(跟、距、骰、足、外、中、内);(2)跖骨:共5块,为长骨(第15跖骨)(3)趾骨:共14块,为长骨,拇趾为2块,其余各趾均为3块。
4、小腿骨的连结:上端为胫腓关节,体和下端分别以小腿骨间膜和韧带相连。
3、桡尺连结:包括桡尺近侧关节、前臂骨间膜和桡尺远侧关节。
4、手关节:包括桡腕关节、脘掌关节、掌指关节和指骨间关节
(一)下肢骨:每侧各
31块1、髋骨:由髂骨、坐骨和耻骨构成,三骨融合部有一深窝称髋臼,下方的大孔称闭孔。
(1)髂骨:分髂骨体和髂骨翼(髂嵴、髂前上棘、髂前下棘、髂后上棘、髂后下棘、髂结节、髂窝、弓状线)
上肢骨中在体表能触摸到的骨性标志有哪些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哪些与我们护理工作中有关?
第四课时
教学反思
3.颅前面观:前面可见一对容纳眼球的眶和位于其间的骨性鼻腔下方为由上颌骨、下颌骨围成的口腔
(1)眶分为底、尖和四壁眶尖部有视神经孔眶下壁有眶下沟、管、孔
(2)骨性鼻腔外侧壁有向下突出的三个骨片自上而下分别称为上鼻甲、中鼻甲和下鼻甲
。各鼻甲下方的间隙,分别称为鼻道、中鼻道和下鼻道。鼻腔周围有四对鼻旁窦分别开口于鼻腔。其中额窦、上颌窦和前筛窦、中筛窦开口于中鼻道;后筛窦开口于上鼻道蝶窦
1、肩胛骨:三个缘:内侧缘、外侧缘、上缘,外侧有一突起,称喙突;三个角:上角、下角分别平对第二肋和第七肋,作为背部计数肋和肋间隙的标志,外侧角有一浅凹称关节盂。
2、锁骨:呈“~”形,内侧为胸骨端,外侧为肩峰端,中、外1/3易骨折。
3、肱骨:上端为肱骨头,小结节、大结节(是肩部的最外侧点)外科颈,易发生骨折
。
第三课时
(二)上肢骨的连结:除胸锁关节和肩锁关节外,主要有:
1、肩关节:由肱骨头和肩胛骨关节盂构成。
(1)特点:肱骨头大,关节盂浅小,关节囊薄而松弛,囊内有肌腱穿过;
(2)运动:是人体运动幅度最大、最灵活的关节,可作屈、伸、收、展、旋内、旋外和环转运动,易损伤和脱位。
2、肘关节:由肱骨下端与桡、尺骨的上端连结而成。包括肱桡关节、肱尺关节和桡尺近侧关节,可作屈、伸运动。
括成对的顶骨颞骨不成对的额骨、蝶骨、枕骨和筛骨共8块围成颅腔容纳脑。面颅骨包括成对的上颌骨、颧骨、鼻骨、泪骨、腭骨及下鼻甲骨;不成对的犁骨、下颌骨及舌骨共15块构成眶、鼻腔、口腔和面部的骨性支架
二、颅的整体观
1.颅上面观:颅的上面称颅盖。有三条缝即位于额骨与两侧顶骨的冠状缝两顶骨之间的矢状缝以及两侧顶骨与枕骨之间的人字缝
(2)坐骨:分坐骨体、坐骨支(坐骨结节、坐骨棘、坐骨大、小切迹)
(3)耻骨:分耻骨体、耻骨上下支(耻骨联合面、耻骨结节、耻骨棘)
。2、股骨:(最粗最长的长骨),分体及上下两端。
(1)上端:股骨头,其下方为股骨颈,以下为股骨体(大转子、小转子)
(2)下端:内侧髁、外侧髁;内上髁、外上髁。
3、髌骨:为人体最大的籽骨。
教学难点
肩关节、肘关节、髋关节、膝关节组成结构特点和运动、胸骨角肋弓体表标志,膈肌作用结构
教学方法
讲读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标本
课型
理论课
教学课时
3课时
教学时间
第二周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与环节设计
备注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
2、进入新课
颅骨
一、颅的组成
颅位于脊柱的上方,由23块扁骨和不规则骨组成。分为脑颅和面颅两部分。脑颅骨包
2.颅侧面观:由额骨、蝶骨、顶骨、颞骨及枕骨构成。侧面中部有外耳门,外耳门后下
方的突起即乳突。在颞窝内有额骨、顶骨、颞骨和蝶骨四骨交界处所构成的翼点。颞窝下
方的窝称颞下窝窝内有三角形裂隙其深部称翼腭窝。此窝向外通颞下窝;向前借眶下裂通眶;向内借蝶腭孔通鼻腔向后借圆孔通颅中窝借翼管通颅底外面向下经腭大孔通口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