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票发展史
香港早期邮票史

香港早期邮票简介1841年2月,英军占领了香港,开始了对香港的统治。
为解决驻港英军的通信问题,英国于1841年8月24日成立了香港邮政局。
香港邮政局位于香港维多利亚城(后改称为中环)圣约翰大教堂附近,直到1945年元月才另迁新址。
一、以戳代邮——香港邮政的开创时期香港邮政初期,对信件不作处理,信件到后,堆放在柜台上任收件人自取。
最初的信件也不贴邮票,只是在邮件上盖戳为记。
邮政总局使用的邮戳,带有该局的不同称呼,有的为英文邮政总局的全称或缩写,有的为英文“香港”或英文“维多利亚”(邮政总局的所在地中环区在十九世纪中叶至二十世纪中叶也称维多利亚城)。
香港在发行邮票前,曾使用过三种不带日期的邮戳:1841年至1842年11月间使用圆形手戳,直径为36mm,戳内英文为“POST OFFICE HONG KONG”;1842年7月26日至1844年2月14日,使用椭圆形手戳,规格为33×28mm,戳内有英国皇室徽志和“HONG KONG POST OFFICE”字样;1844年4月11日至28日使用的是圆形手戳,直径为26mm,中间有皇冠图案,周围有英文“VICTORIA HONG KONG”(维多利亚香港)字样。
盖有这三种邮戳的实寄封,在香港较权威的杨氏(乃强)集邮公司出版的《1996香港邮票目录》中,分别标价为6万、2万、5万港元。
这几种邮戳,虽然有价,但其芳踪难觅。
1844年,香港启用首枚邮政日戳,近似于现代的邮政日戳。
常见的有如下几种规格:直径为28mm的日戳,上半圆由英文香港“HONG KONG”组成,下半圆为双弧线,年月日在中间;直径为25mm的日戳,与上一种戳的区别仅在于直径不同;直径为20mm的日戳,下半圆为单线;另外还有一种直径为19.5mm的圆形戳,英文香港“HONG K ONG”在戳内,圆戳内还有一“C”字样的戳号(此类戳大概至少有三种)。
二、香港的早期普票1860年5月,原本由英国直接管辖的香港邮政业务开始移交给港英政府。
邮票的理解

邮票的理解邮票的理解邮票是指在信件或包裹上贴上的标记,用于证明寄递费已经交纳,并且可以证明该件邮件已经被寄出。
邮票通常由国家邮政部门发行,上面印有国家名称、图案、面值等信息。
一、邮票的历史1.1 邮票起源最早的邮票可以追溯到英国,1840年5月6日,英国首次发行了世界上第一张邮票——“黑便士”(Penny Black),它的面值为1便士,上面印有女王维多利亚头像和“POSTAGE”字样。
这张邮票的发行标志着现代邮政业的诞生。
1.2 邮票发展自从英国发行了第一张邮票以来,各个国家也纷纷效仿,开始发行自己的邮票。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科技的进步,邮票也不断地改变着形式和材质。
从最初简单的黑白图案到现在五彩缤纷、精美绝伦的设计,从最初简单的纸质到现在多种材质如金属、塑料等。
二、邮票类型2.1 普通邮票普通邮票是指面值为一定数额的邮票,用于支付邮费。
普通邮票通常由国家邮政部门发行,上面印有国家名称、图案、面值等信息。
2.2 纪念邮票纪念邮票是指为了纪念某个事件、人物或者节日而发行的特殊邮票。
纪念邮票通常会印上相关的图案和文字,以表达对某个事件或人物的尊重和纪念。
2.3 特种邮票特种邮票是指除了普通邮资以外,还可以用于特定用途的邮票。
例如:航空信封上贴的航空专用邮票、挂号信封上贴的挂号专用邮票等。
三、邮票收藏3.1 邮票收藏的起源自从第一张“黑便士”问世以来,许多人开始将各种各样的邮票收集起来。
这些人被称为“集邮家”,他们将自己收集到的各种各样的有价值或者有意义的邮票保存下来,形成了一种新型爱好——“集邮”。
3.2 邮票收藏的意义通过收集和研究各种各样有价值或者有意义的历史文化遗产,可以更好地了解历史、文化和社会。
同时,邮票收藏也可以培养人们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判断力,提高人们的审美水平。
3.3 邮票收藏的价值邮票作为一种历史文化遗产,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一些罕见或者特殊的邮票价格甚至可以达到数百万甚至数千万美元。
邮票发展史

邮票发展史及收藏价值一、邮票的定义邮票是邮政机关发行,供寄递邮件贴用的邮资凭证二、邮票的分类1.普通邮票2.纪念邮票3.特种邮票三、邮票发展史介绍中国自1878年(清光绪四年)开始发行邮票,至今已有129年历史。
以朝代和政权性质为标志来划分,中国邮票可分为四个历史时期:清代邮票→中华民国邮政邮票→解放区邮票→新中国邮票(一)清代邮票(1878-1910年)清代邮政共发行邮票235套175种,邮票图案的特点是“龙”图多。
(二)中华民国邮政邮票(1911-1949年)中华民国邮政共发行邮票235套,2000余种。
(三)解放区邮票(1930-1950年)中国解放区邮票共发行500余套,约2400种。
(四)新中国邮票(1949-至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截至2006年已陆续发行了各种邮票939套,3000余种。
第一阶段:老“纪、特”邮票( 1949年10月1日—1967年3月25日)中国邮票史上第一枚花卉类小型张—T61牡丹型张。
第二阶段:“文”字邮票(亦称文革邮票(1967年4月20日—1970年1月21日)第三阶段:“编号”邮票(1970年8月1日—1973年8月25日)第四阶段:“J、T”邮票(1974年1月1日—1991年11月19日)第五阶段:编年纪特邮票(1992年1月25日——至今)四、邮票版面类型枚:是邮票的最小计量单位,又叫单枚邮票。
不过,在日常生活中,人民更习惯把一枚邮票说成一张邮票。
严格点说,张在集邮中是另有含义的。
连:两枚以上没有分撕开而连在一起的邮票,叫做“连票”。
根据相连的邮票数量和相连的形式,又可以作如下区分:双联:两枚相连在一起的邮票,横向相连的叫横双连,直向相连的叫直双连。
四方连:四枚呈“田”字形相连在一起的邮票;位于整张邮票角上,带有两侧票边与版铭的叫做“边角版铭四方连”。
大方连:由四枚以上邮票至少两排或两列邮票相连在一起的叫大方连。
对许多珍罕邮票来说,双连票的价值要比两枚单枚的邮票大,四方连又比双连的价值高。
邮票的来历起源及用途介绍

邮票的来历起源及用途介绍邮票的来历起源及用途介绍邮票是近代社会书信通信的关键点,关于它的来历也是有趣。
下面是店铺带来的邮票的来历起源及用途介绍,仅供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
邮票的来历17世纪,英国已开始创办国家专营的邮政事业。
在19世纪30年代的英国,寄信是按邮程距离及信的页数向收信人收费的。
昂贵的邮资使一般人难以承受,于是人们想尽办法少付邮费或者免付邮费,结果造成英国实行高邮费而国家邮政收入反而减少。
罗兰·希尔是一位杰出的改革家。
他从1835年开始研究英国的邮政改革问题。
为了宣传他的邮政改革主张,他于1837年1月出版了他那著名的小册子:《邮局改革- -其重要性与现实性》。
小册子广为散发,引起舆-论界的注意。
1839年8月,议会终于通过了著名的1便士邮资法。
1840年月1月10日英国决定实行罗兰·希尔的建议,不论远近,信函每盎斯均收费1便士。
此即在世界邮政史上影响深远的一便士均一邮资制。
英国对邮资已付凭证的图稿进行了公开片集,当时收到的图稿很多,介于匀不合用,后来罗兰·希尔选定一种纪念章上的维多利亚女王侧面像为票图案。
图案顶部中间有邮资字样,底部中间是面值1便士。
国为是用黑色印刷的,所以又称黑便士,全张横12枚,竖20枚,共240枚,面值恰好1英磅。
因当时没有发明打孔机,所以邮票四周没有齿孔。
黑便士邮票原定于1840年5月6日发行,但有的邮局在5月1日就开始发售,世界上第一枚邮票就这样诞生了。
为表彰罗兰·希尔对邮政改革做出的杰出贡献,英国女一赐他爵士称号,人们尊称他为邮票之父。
我国第一套邮票发行时间是1840年5月1日。
图案为蟠龙,俗称大龙邮票。
大龙邮票有三个版式,即薄纸大龙、阔边大龙和厚纸大龙。
新中国第一套邮票于1949年10月8日发行,邮票名称为《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会议》。
我们知道,贴上邮票的信件,就像拥有了一张通行证,可以畅通无阻地传递到世界各地了。
集邮的起源发展

集邮的起源发展发展概述集邮活动是随着邮票的诞生而出现的。
1840年5月1日世界上第一种邮票在英国发行的当天,不列颠博物馆的J.格雷博士特地到邮局买了邮票留作纪念。
他后来编写了英国早期的邮票目录,倡导集邮活动。
J.格雷被称为世界上第一个集邮者。
1841年伦敦一位年轻妇女在《泰晤士报》上刊登广告,征求用过的邮票,用以裱糊她的梳妆室。
随后英国出现了“邮票热”。
到19世纪50年代,已有20多个国家发行邮票,邮票种数增多,集邮盛行起来。
1852年比利时一位地理学家首次举办个人集邮展览,展出88种邮票。
当时一些学校教师鼓励学生收集各国邮票贴在地图上,以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
60年代,英国、法国、德国、比利时和美国都出现了一些活跃的集邮家。
早期最著名的集邮家是居住在巴黎的费拉里。
他收集到当时世界各国已发行邮票种数的70%,包括多种珍贵邮票。
1861年法国出版了第一本邮票目录《邮票》,载有邮票约500种。
同年英国伦敦出现了街头邮票交换点。
1862年10月,第一种集邮杂志《新知月刊》在英国出版只出了3期。
同年 12月,另一种集邮杂志《广告月刊》出版,次年改名为《集邮家评论》,持续发行了大约两年。
1865年法国成立了世界上最早的集邮组织。
1890年比利时皇家集邮俱乐部联合会成立,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全国性的集邮组织。
由于集邮活动的发展,邮票在集邮活动中成了商品。
1856年英国吉本斯开设了专门经营邮票的商店。
1862年法国开始出售第一本贴有邮票的集邮册。
随着集邮活动的扩大,1878年在法国巴黎举行了第一次国际集邮会议,有20个国家代表参加。
会后出版了《国际集邮会议录》,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国际集邮文献。
同年,在比利时的安特卫普举办了世界上最早的国际邮展。
1926年国际集邮联合会在巴黎成立。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集邮活动在全世界范围迅速发展,专题集邮兴起。
中国的集邮活动大约开始于19世纪70年代末。
1880年上海清心书馆出版的《花图新报》上发表了短文《各国信馆之印图》,介绍了集邮对儿童启蒙的意义。
新中国普票大全

普通邮票(regular stamp):普通邮票是邮票的主要类别。
它面值种类齐全,适用于各类邮件贴用。
这种邮票发行量大、发售时间长、票幅较小、图案基本固定,有些普票色彩不像纪特邮票那么丰富,普通邮票往往多次印刷,因而有不同版别。
世界各国的早期邮票大多数是普通邮票,如黑便士、蓝便士,我国的大龙、小龙票等。
世界上第一枚普通邮票是1840年5月6日英国发行的黑便士邮票英国的黑便士。
我国第一枚普通邮票是1878年清代发行的大龙邮票。
新中国第一组普通邮票是1950年2月10日发行的天安门图案邮票。
普通邮票是编织传统邮集和邮政史邮集的主要邮品,又是版式研究的对象之一。
普通邮票是一种长期***,发行量大,适用于各类邮件贴用的邮票.它有如下特点:1.使用时间长,英国发行的世界第一套邮票--面值1便士的邮票和面值2便士的邮票,是世界最早的普通邮票.它以维多利亚女王像为图案.她从十八岁即位到1901年八十二岁去逝,在位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虽然英国邮票的刷色,边饰等有所变动,但基本图案一直未变.2.发行量大,可以多次印刷.如我国第一套邮票--大龙邮票,先后共印三次.第一次是1878年发行的.第二次是1882年发行的.第三次是1883年发行的. 3.面值种类多,适用各类邮件贴用.新中国从1950年2月10日发行第一套普通邮票起,到1999年5月底止,共发行普通邮票29组,其面值种类为:半分,1分,1分半,2分,2分半,3分,4分,5分,8分,10分,15分,20分,30分,35分,40分,43分,50分,52分,60分,70分,80分,1元,2元,2.7元,3.2元,4.4元,5元,5.4元,10元,20元等,共达29种之多,止外,还有旧币面值邮票20种.面值种类之多,可以说是任何其他种类邮票所难以相比的.4.票幅小,多为单色印刷.因普通邮票印量大,为节省纸张,降低印刷成本和贴在信封上不过多占用面积,各国多采用比较小的票型,而且多用单色印刷,版张邮票枚数较多,如我国的普10,每版有230枚邮票(23x100).R1 天安门图案(第一版)普通邮票发行日期 1950-2-10发行总量 60整套枚数 1 套 9 枚***材质胶版面值金额 27800 元原画设计原画作者:设计作者:孙传哲***出品上海商务印书馆详细介绍邮票大小:18×20.5mm整张枚票:200(20×10)齿孔度数:12.5邮票图案:(1)-(9)天安门RN1 天安门图案普通邮票(东北贴用,第一版) 发行日期 1950-2-11发行总量资料暂缺整套枚数 1 套 10 枚***材质胶版面值金额 127000 元原画设计原画作者:设计作者:孙传哲***出品上海商务印书馆详细介绍邮票规格:18×21mm整张枚数:100(10×10)(3)(10×7)齿孔度数:10 10.5 11邮票图案:(1)-(10)天安门RL1 天安门图案普通邮票(旅大贴用)发行日期 1995-3-10发行总量资料暂缺整套枚数 1 套 5 枚***材质胶版面值金额 215 元原画设计原画作者:设计作者:孙传哲***出品上海商务印书馆详细介绍邮票大小:18×20.5mm整张枚数:100(10×10)齿孔度数:11 11.5 12邮票图案:(1)-(5)天安门R2 天安门图案(第二版)普通邮票发行日期 1950-6-9发行总量资料暂缺整套枚数 1 套 3 枚***材质凸版面值金额 14000 元原画设计原画作者:设计作者:孙传哲***出品华东邮政南京印刷厂详细介绍邮票大小:18×20.5mm整张枚数:50(10×5)齿孔度数:P12.5邮票图案:(1)-(3)天安门RN2 天安门图案普通邮票(东北贴用第二版)发行日期 1950-9-1发行总量资料暂缺整套枚数 1 套 13 枚***材质胶版面值金额 238750 元原画设计原画作者:设计作者:孙传哲***出品华东邮政南京印刷厂详细介绍邮票大小:18×20.5mm整张枚数:100(10×10) (4)有80(10×8)(11)有(70×7) (1)-(10)有水印齿孔度数:10 10.5×11邮票图案:(1)-(13)天安门R3 天安门图案(第三版)普通邮票发行日期 1950-10-6发行总量资料暂缺整套枚数 1 套 7 枚***材质胶版面值金额 4300 元原画设计原画作者:设计作者:孙传哲***出品北京中国人民印刷厂详细介绍邮票大小:18×20mm整张枚数:200(20×10)齿孔度数:14邮票图案:(1)-(7)天安门R4 天安门图案(第四版)普通邮票发行日期 1950-12-22发行总量资料暂缺整套枚数 1 套 10 枚***材质胶版面值金额 13300 元原画设计原画作者:设计作者:孙传哲***出品华东税务局印刷厂详细介绍邮票大小:18×20mm整张枚数:200(20×10)齿孔度数:12.5邮票图案:(1)-(10)天安门R5 天安门图案(第五版)普通邮票发行日期 1951-4-18发行总量资料暂缺整套枚数 1 套 6 枚***材质胶雕套印面值金额 410000 元原画设计原画作者:设计作者:孙传哲***出品北京人民印刷厂详细介绍邮票规格:19×20.5mm整张枚数:200(20×10)齿孔度数:14邮票图案:(1)-(6)天安门R6 不同图案普通邮票发行日期 1953-3-25发行总量资料暂缺整套枚数 1 套 6 枚***材质胶版面值金额 4900 元原画设计原画作者:设计作者:孙传哲***出品北京人民印刷厂营业分厂详细介绍邮票规格:18×21mm整张枚数:200(20×10)齿孔度数:12.5邮票图案:(1)纺织女工(2)牧羊(3)石狮子(4)车间红旗竞赛(5)煤矿工人(6)北京故宫角楼R7 天安门图案(第六版)普通邮票发行日期 1954-4-16发行总量资料暂缺整套枚数 1 套 8 枚***材质胶版面值金额 5400 元原画设计原画作者:设计作者:孙传哲***出品北京人民印刷厂营业分厂详细介绍邮票规格:18×20mm整张枚数:230(23×10)齿孔度数:14邮票图案:(1)(1)-(8) 天安门R8 工农兵图案普通邮票发行日期 1955-7-16发行总量资料暂缺整套枚数 1 套 9 枚***材质胶版面值金额 .98 元原画设计原画作者:设计作者:孙传哲***出品中国近代印刷公司上海市印刷一厂其余中国人民银行印刷厂详细介绍邮票规格:18×20mm整张枚数:230(23×10)齿孔度数:14邮票图案:(1)矿工(2)机器***造工(3)空军战士(4)医务工作者(5)陆军战士(6)冶金工人(7)科学工作者(8)农妇(9)海军战士R9 天安门图案(第七版)普通邮票发行日期 1955-9-20发行总量资料暂缺整套枚数 1 套 5 枚***材质雕刻版面值金额 38 元原画设计原画作者:设计作者:孙传哲***出品北京人民印刷厂营业分厂详细介绍邮票规格:26.5×20mm整张枚数:100(10×10)齿孔度数:14邮票图案:(10)-(5)天安门R10 花卉普通邮票发行日期 1958-9-25发行总量资料暂缺整套枚数 1 套 3 枚***材质胶版面值金额 .095 元原画设计原画作者:设计作者:孙传哲***出品北京人民印刷厂营业分厂详细介绍邮票规格:18×20mm整张枚数:230(23×10)齿孔度数:14邮票图案:(1)牡丹花(2)荷花(3)菊花R11 革命圣地图案(第一版)普通邮票发行日期 1961-7-20发行总量资料暂缺整套枚数 1 套 12 枚***材质雕刻版面值金额 1.565 元原画设计原画作者:设计作者:万维生***出品北京邮票厂详细介绍邮票规格:24×16mm整张枚数:150(10×15)齿孔度数:11版图绘***:孙鸿年唐霖坤高品璋孔绍惠邮票图案:(1)-(3)南昌“八一”大楼(4)-(6)瑞沙洲坝(7)-(9)延安宝塔山(10)-(12)天安门R12 革命圣地图案(第二版)普通邮票发行日期 1962-1-10发行总量资料暂缺整套枚数 1 套 14 枚***材质胶版面值金额 1.69 元原画设计原画作者:设计作者:孙传哲***出品北京邮票厂详细介绍邮票规格:21×17mm整张枚数:200(10×20) (4)110(11×10)齿孔度数:12.5邮票图案:(1)-(2)南昌“八一”大楼(3)-(4)瑞金沙洲坝(5)-(7)延安宝塔山(8)天安门R13 北京建筑普通邮票发行日期 1964-6-17发行总量资料暂缺整套枚数 1 套 12 枚面值金额 1.69 元原画设计原画作者:设计作者:万维生***出品北京邮票厂详细介绍邮票规格:17×21mm整张枚数:200(20×10)齿孔度数:11.5×11邮票图案:(1)革命、历史博物馆(2)天安门(3)人大会堂(4)军事博物馆(5)革命、历史博物馆(6)天安门(7)人大会堂(8)军博物馆(9)革命、历史博物馆(10)天安门(11)人大会堂(12)军事博物馆普无号 RNil1 文革普通邮票发行日期 1969-10-1发行总量资料暂缺整套枚数 1 套 11 枚面值金额 2.225 元原画设计设计作者:李大玮张克让杨白子***出品北京邮票厂详细介绍【天安门】普无号·(1)面值 8 分。
邮票入门知识

记住这些邮票知识,就没人忽悠你了在全民收藏的时代,不懂一点专业收藏知识就很容易吃亏上当,今天小为大家准备了点干货,让你快速进入邮票收藏专业领域!第一部分:邮票发展史邮票发展经历了著名的四个时期五个阶段:四个时期:1878清代邮票、1911中华民国邮票、1930解放区邮票、1949新中国邮票;五个阶段:1949.10-1967.3老纪特邮票、1967.4-1970.1文字(文革)邮票、1970.8-1973.8编号邮票、1974.1-1991.11JT邮票、1992.1-至今编年纪特邮票。
第二部分:邮票分类咱们邮票根据国家邮政局分类办法,大致可分为15类:1、普通邮票;2、纪字头邮票;3、特字头邮票;4、文革邮票;5、编号邮票;6、J字头邮票;7、T字头邮票;8、编年JT邮票;9、航空邮票;10、加字改值邮票;11、包裹邮票;12、军人邮票;13、欠资邮票;14、小版票;15、个性化服务专用邮票。
第三部分:邮票专业术语1、枚通常,邮票的最基本单位称为“枚”。
一枚邮票指的是四边都有齿孔,而内容包括独立的图案,这就是邮票最基本的单位。
然而,如果说“一张邮票”,意义就不同了。
“一张”邮票的内容可能会包含50枚甚至100枚邮票,这要看邮票票幅的大小来定。
2、连连在一起的两枚邮票或是两枚以上,称为“连”。
如果是两枚横着左右并排的,就称为“横双连”,直的上下连的称为“直双连”。
如果相连的枚数更多,就是“三连”、“四连”等。
如果4枚相接形成一个方形整体,称为“四方连”。
另外还有“六方连”或是“十六方连”的,最常见的仍是“四方连”邮票。
所谓邮票“版号”,指的是邮票印版的编号。
每一块印版在印剧过程中难免会有磨损,因此必须更换新的印版。
而一套大量印刷的邮票,势必要用很多块印版,为了识别每块印版,就在印版上都编有专号,这就称为“版号”。
但是,并不是每一种邮票都有版号。
凡是印量不多,一块印版印到底,足以供应,就不必有版号,所以纪念邮票上通常没有版号。
邮票的来历和故事

邮票的来历和故事邮票,作为一种特殊的信件标识,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
邮票的出现,标志着邮政制度的正式建立,也成为了世界各国邮政交流的重要工具。
那么,邮票的来历和故事是怎样的呢?邮票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840年,当时英国邮政改革的一部分就是引入了邮票这一概念。
第一张邮票诞生于1840年5月6日,即著名的“黑便士”邮票。
这张邮票的正面是女王维多利亚的肖像,背面则是一幅邮筒的图案。
这张邮票的诞生,标志着邮政费用的预付制度的确立,也为后来世界各国邮政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邮票的诞生和发展离不开邮政制度的发展。
在邮政制度尚未建立的早期,人们在寄信时需要在收信封上直接付费,这给邮政业务的开展带来了很大不便。
而引入邮票后,寄信变得更加方便,也促进了邮政业务的发展。
邮票的出现,不仅解决了邮资预付的问题,也为邮件的分类、分发和交付提供了便利。
邮票的设计也是一门艺术。
不同国家的邮票,都有着各自独特的设计风格和文化内涵。
邮票上的图案可以是国家元首、名胜古迹、动植物、历史事件等各种形式,每一张邮票都承载着一段特定的历史和文化。
而一些特殊邮票,比如纪念邮票、纪念日邮票等,更是通过设计来弘扬国家的文化和价值观念。
邮票也有着收藏的价值。
因为邮票的独特性和历史性,它成为了很多人收藏的对象。
邮票收藏,不仅可以丰富个人的文化底蕴,还可以成为一种投资手段。
一些珍稀邮票甚至可以成为拍卖市场上的抢手货,价值不菲。
邮票的发展也伴随着科技的进步。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电子邮件的使用越来越广泛,传统的邮政业务受到了一定的冲击。
但是,邮票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和历史遗产,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在当今社会,各国邮政部门依然在不断推出新的邮票设计,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总的来说,邮票的来历和故事是一段承载着历史、文化和艺术的精彩旅程。
它不仅是邮政制度发展的见证,也是世界各国文化交流的载体。
邮票的存在,让我们能够通过小小的图案,感受到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魅力,也让我们更加了解邮政制度的发展和演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邮票发展史及收藏价值
一、邮票的定义
邮票是邮政机关发行,供寄递邮件贴用的邮资凭证
二、邮票的分类
1.普通邮票
2.纪念邮票
3.特种邮票
三、邮票发展史介绍
中国自1878年(清光绪四年)开始发行邮票,至今已有129年历史。
以朝代和政权性质为标志来划分,中国邮票可分为四个历史时期:
清代邮票→中华民国邮政邮票→解放区邮票→新中国邮票
(一)清代邮票(1878-1910年)
清代邮政共发行邮票235套175种,邮票图案的特点是“龙”图多。
(二)中华民国邮政邮票(1911-1949年)中华民国邮政共发行邮票235套,2000余种。
(三)解放区邮票(1930-1950年)
中国解放区邮票共发行500余套,约2400种。
(四)新中国邮票(1949-至今)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截至2006年已陆续发行了各种邮票939套,3000余种。
第一阶段:老“纪、特”邮票( 1949年10月1日—1967年3月
25日)
中国邮票史上第一枚花卉类小型张—T61牡丹型张。
第二阶段:“文”字邮票(亦称文革邮票(1967年4月20日—1970年1月
21日)
第三阶段:“编号”邮票(1970年8月1日—1973年8月25日)
第四阶段:“J、T”邮票(1974年1月1日—1991年11月19日)第五阶段:编年纪特邮票(1992年1月25日——至今)
四、邮票版面类型
枚:是邮票的最小计量单位,又叫单枚邮票。
不过,在日常生活中,人民更习惯把一枚邮票说成一张邮票。
严格点说,张在集邮中是另有含义的。
连:两枚以上没有分撕开而连在一起的邮票,叫做“连票”。
根据相连的邮票数量和相连的形式,又可以作如下区分:双联:两枚相连在一起的邮票,横向相连的叫横双连,直向相连的叫直双连。
四方连:四枚呈“田”字形相连在一起的邮票;位于整张邮票角上,带有两侧票边与版铭的叫做“边角版铭四方连”。
大方连:由四枚以上邮票至少两排或两列邮票相连在一起的叫大方连。
对许多珍罕邮票来说,双连票的价值要比两枚单枚的邮票大,四方连又比双连的价值高。
有趣的是,在当今邮人们的口语中,“连”这个词已经特指四方连了,比如猴连,就是指T46猴票“四方连”。
其实,就现在邮票的发行量与存世量来说,四方连的实际价值与单枚票也大不到哪去,不管怎么说,集个“连”已经成为许多集邮者最感兴趣的目标。
张:指邮局全张,即送交邮局出售的整张邮票。
邮人们俗称“版票”,也就是整版邮票。
现在除了整张大版票外,还有供集邮用的小版张、赠送小版张等。
还有单独发行枚数少的整版邮票,俗称小版票。
对倒票:在整张邮票上,以连票形式,将两枚相同邮票颠倒排列印制而成的邮票。
如果撕成单枚,就看不出它们之间的对到排列关系。
如1975年发行的T7武术邮票。
连印票:又叫连刷票,是将多枚邮票相连印刷,构成连续性的图案。
如2004年的“清明上河图”2005年的“洛神赋图”。
过桥票:也有叫副票,是指在整张邮票中间连有的副券,或在两枚邮票中间夹有的空白部分上,印有与邮票相关的文字或图案,但无面值,不能单独做邮票使用。
如2000年的野生保护动物副票是大象、梅花鹿。
套:邮票发行时由发行机构规定的邮票单元。
比如08年发行的奥运会闭幕(奥运会从北京到伦敦)邮票,一套四枚,那么这四枚邮票就称为全套票。
在邮人之间,一般习惯上把全套一枚的邮票叫做单枚票,全套三枚以上的叫做小套票,全套八枚以上的叫做大套套。
大全套的另一个含义是指系列邮票或专题邮票。
比如发行的第一轮生肖邮票,全部十二枚也叫大全套。
更大的范围,如全套J票、全套T票或全套JT票,也都称做大全套。
五、邮票价值所在
邮票是一种特殊的商品,一次性生产、印刷和发行量限定不变,时间越久,数量越少,价格也就越高。
邮票存量越是稀少,其邮票价值本身的价值就越显得珍贵。
邮票也收藏也就兼具了投资的功能。
价值和价格是两码事!
从邮票的审美价值来看,很多邮票设计平平甚至丑陋不堪,价格却居高不下,仅仅是因为发行量小。
从纪念意义来看,有些邮票题材很好,但是邮政部门为了多赚钱发行得太多太滥面值太高包装太过,结果一桌好菜全弄臭了,比如九七的缀金箔型张。
从价格来看,一套邮票如果公认有价值,那末它已经基本达到了它应有的价格;而如果很多人还未意识到它的价值,你认为自己能发现吗?猴票在八十年代曾经有过一段时间是打折的,你认为在当时所有人都不看好的情况下,你能看出它未来的潜力吗?新票的价格的确比信销票高出不少,但是在真正的收藏者眼里,邮局柜台里那些包装精美的什么奥运什么限量珍藏版之类的玩意儿,倒不如一张正常贴用后的信销票来得更自然,更有意义。
想知道一枚邮票的价格,你只需要买一本价格表就能查到。
想要知道它的价值,那你得问问自己是不是喜欢怎样判断邮票的价值?如
果你收藏有以下的中国邮票,那么你收藏的邮票最具收藏价值和升值潜力: 1、发行年代久远的。
如:新中国成立前的清代、民国、解放区等大部分邮票及新中国成立后的大部分老纪特邮票、“文革”邮票都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2、发行量小的。
如:1980年新中国第一套生肖猴年邮票等;3、发行的历史背景特殊。
如:新中国“文革”时期的邮票等;4、发行后发现出现重大错误而收回的。
如:“全国山河一片红”邮票等; 5、新中国早期小型张类。
如:“梅兰芳”小型张等; 6、热门题材且发行量偏小。
如:“徐悲鸿绘画—奔马”等;
7、1991年以前 J、T 票小型张。
如:“云南山茶花”小型张等; 8、1991年以前的获得过最佳邮票奖的。
如:1990年最佳邮票奖“韩熙载夜宴图”等; 9、近期限量发行的新品种邮票,一般年册中没有的。
如:“安徒生童话不干胶加字(小版票)”等;……
另外还可从以下几方面去衡量邮票的价值: 1、邮票的品相。
衡量邮票有没有收藏价值?品相的好坏是关键,没有好的品相,再老的邮票价值也会打大折扣; 2、邮票的成套。
集邮就要集全套,不成套的邮票,收藏价值就会降低许多;3、邮票的题材和设计。
好的题材,精美的设计,会吸引许多集邮爱好者和非集邮爱好者的目光,俗话说:物以稀为贵,收集的人越多,市场交易量就会少,价格自然就高。
4、邮票的存世量。
发行量小且在邮政通信中耗损较大的邮票,一般收藏价值都较高。
建议您,对照有关集邮资料及邮票目录仔细地整理一下您的邮票。
按照邮票发行年代、品相、成套、题材等分门别类的整理好。
然后再登录有关销售邮票的网站,查看您收藏邮票的市场参考价,
就能大概地估计您的邮票收藏价值。
1.邮票之珍罕性,在集藏领域,无论是字画也好,或者是瓷器也罢,最根本的价值也体现在“珍罕性”方面。
邮票存量越是稀少,其邮票价值本身的价值就越显得珍贵。
在文革时期,不少邮票的画面富有文革时期的画面,变得十分珍贵。
发行量和发行的年对决定了邮票的价值,但发行量也是邮票是否有珍罕性的参照。
上世纪90年代以后发行的邮票数量骤然增多,自然也就无法谈珍罕不珍罕了,那么它们不具有太多的价值也就不奇怪了。
2.邮票之艺术性,邮票属于浓缩型的艺术藏品,收藏邮票对于藏友具有一定的价值。
很多邮票上面的画面都具有一定的意义,每一枚邮票都可以算作一件艺术品。
这样可以更好的让我们提高品味。
邮票的题材、画面、规格、版别、印刷、防伪构成邮票的艺术要素,一枚邮票其选材和设计的完美,艺术价值也更得到了提高。
所以邮票的升值价值也有所提现。
其中的图片,例如JT票中的申猴、四五计划、留园、西游记、齐白石、桂林山水、荷花等等,这些图画在邮票出现的也不是很常见,那么像这样题材的邮票价值也相当高。
3.邮票之久远性,邮票的价值是根据发行数量和年代而定的,部分年代稍微过早的邮票,由于自然受损和各种原因,市面上很难见到。
它的价值要比新的邮票收藏价值高。
上世纪90年代以前,网络和电话也不是那么普及,那时的很多人们都是以信件来传递信息。
这样使邮票自发行之日起,很多的邮票都会有所消耗。
文革时期,邮票的发行数可以以数以千万计来计算,那时的藏友们还很少有人收藏邮票,
写信消耗了大量的邮票,邮票在20世纪显得尤为珍贵。
其后的编号票、JT票等等,也是由于收藏邮票的概念没有普及,大部分人没有这种收藏的意识,其收藏与投资价值得以体现,这样会让不少的人们获利,但其后快速下跌让参与该品种跟风的大多数人成为套牢一族。
无论是上世纪90年代的邮票,还是20世纪以来的邮票由于这三个特性,都具有一定的收藏艺术价值,也都具有一定的收藏艺术和价值。
影响邮币卡价格的因素:1、藏品的发行量、存世量、流通量,物以稀为贵。
2、藏品的选题或题材。
3、藏品的内在质地(材质、口碑、市场认可度与人气)与利润密切相关。
3、藏品(发行机构)的权威性,如:邮品的发行机构应该是国家邮政局(中国邮政);钱币的发行机构应该是中国人民银行;电话卡的发行机构应该是国家的电信部门。
5、密切关注政策面及消息面对市场和藏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