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氧性细胞凋亡与急性肺损伤

合集下载

急性肺损伤机制研究进展

急性肺损伤机制研究进展

急性肺损伤机制研究进展朱凯锐;赵航【摘要】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L/ARDS)是临床上的危重症,死亡率能达到40%-60%,当前仍无特效疗法.治疗药物和方法的研究都基于对ALI/ARDS 发病机制的深刻认知,本文总结归纳了ALL/ARDS的机制研究,希望能为ALL/ARDS 治疗药物和方法的后续研究提供参考.【期刊名称】《医学理论与实践》【年(卷),期】2018(031)019【总页数】4页(P2872-2874,2925)【关键词】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凋亡机制;炎症机制【作者】朱凯锐;赵航【作者单位】浙江工业大学,浙江省杭州市310000;浙江工业大学,浙江省杭州市31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63.8急性肺损伤(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危重的ICU患者脓毒症后的常见并发症。

1994年,ARDS的美国—欧洲共识会议(AECC)发表了一份关于定义、机制,相关结果和临床试验协调的声明试图描绘以及指导治疗,然而,由于适用于ALI和ARDS定义标准重叠,特别关于低氧水平和成像解释,仍然存在一些混乱[1]。

2012年,ARDS的柏林定义发表,强调了基于低氧血症的程度对ARDS 3个分类,轻度,中度和重度。

ALI与高发病率和死亡率密切相关,近年来,一些研究者报告了存活率的改善,主要是由于实施新的保护性通气策略和药物治疗。

即便如此,仍然需要使用多种方法(生物,基因组和遗传)的持续研究工作,以提供ALI清楚的基础病理生理机制。

本文将重点阐述ALI机制研究进展。

1 病理学特征1.1 发病机制 ALI/ARDS的常见原因是败血症(最常见的原因是肺源性的严重败血症)、外伤、误吸、多次输血、急性胰腺炎、吸入性损伤和某些类型的药物毒性。

弥漫性肺泡损伤(DAD)是临床ALI的主要病理学相关特征。

该过程的组织学表征在早期渗透或早期损伤阶段中发生,经过增生或组织化阶段,最后进入愈合或消退阶段[2]。

《2024年基于生物信息学探讨祖卡木颗粒对急性肺损伤的保护机制》范文

《2024年基于生物信息学探讨祖卡木颗粒对急性肺损伤的保护机制》范文

《基于生物信息学探讨祖卡木颗粒对急性肺损伤的保护机制》篇一一、引言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 ALI)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危重病,其病理过程复杂,常常伴随肺部炎症反应和细胞损伤。

祖卡木颗粒作为一种传统中药制剂,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多种呼吸系统疾病。

近年来,随着生物信息学的发展,其强大的数据分析能力为探讨祖卡木颗粒对急性肺损伤的保护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

本文将基于生物信息学技术,探讨祖卡木颗粒对急性肺损伤的保护机制。

二、祖卡木颗粒与急性肺损伤祖卡木颗粒主要由多种中草药组成,具有清热解毒、止咳化痰等功效。

在急性肺损伤的治疗中,祖卡木颗粒能够通过调节炎症反应、抗氧化、抗细胞凋亡等途径发挥保护作用。

然而,其具体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清楚,需要进一步研究。

三、生物信息学技术在祖卡木颗粒研究中的应用生物信息学技术是一种综合运用计算机科学、统计学、数学等多学科知识,对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基因等)进行结构、功能、相互作用等方面研究的技术。

在祖卡木颗粒的研究中,生物信息学技术可以用于分析祖卡木颗粒的成分、药理作用、作用靶点等方面的信息,从而揭示其治疗急性肺损伤的机制。

具体而言,我们可以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进行以下方面的研究:1. 成分分析:通过化学信息学方法,分析祖卡木颗粒中的化学成分,了解其组成和性质。

2. 靶点预测:利用生物数据库和计算生物学方法,预测祖卡木颗粒的作用靶点,了解其药理作用。

3. 信号通路分析: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分析祖卡木颗粒在急性肺损伤中涉及的信号通路,揭示其保护机制。

4. 临床数据分析:收集祖卡木颗粒治疗急性肺损伤的临床数据,利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其疗效和安全性。

四、祖卡木颗粒对急性肺损伤的保护机制基于生物信息学技术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祖卡木颗粒对急性肺损伤的保护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抗炎作用:祖卡木颗粒能够抑制炎症反应,减少炎症介质的释放,从而减轻肺部炎症反应。

2. 抗氧化作用:祖卡木颗粒具有抗氧化作用,能够清除自由基,减轻氧化应激对肺组织的损伤。

Flotillin-2在高氧诱导肺上皮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Flotillin-2在高氧诱导肺上皮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广 东 医学
2 0 I 7 3川
3 8卷 5
Gu a n g d o n gMe d i c a l J o u r n a l M a r 2 0I 7.V o l 3 8 ,N ' o 5
钏胞 进 行后续 处理 j 1 . 2 . 4 R NA提 取和 q R T—P C R 把 未转 染 细胞 、 质
胞 色素 c, 进一 步研 究在 F l o t 一 2高表达 情况下 , 高氧 对细胞 凋亡 的影响 。结 果 F l o t 一2广泛存在 于 支气管上皮
和 肺泡上皮细胞 中, 高氧刺激后表达 明显增加 。肺 上皮 细胞 经质粒 转染 高表 达 F l o t 一 2之后接 受 高氧刺激 , 细胞
把 小鼠置
于 高氧环境 中处理 2 4 h后 , 取其肺脏切 片通过免 疫组化检 测 F l o t 一 2的表达 。通过体 外肺 上皮细胞 株进 一步验证 高氧后 F l o t 一 2在 细胞 中基 因和蛋 白水平 的表 达情 况。通过 质粒转染 的方 式把 F l o t 一2的基 因整合进肺 上皮细胞
剂 提收 总 R N A, 川逆 转 录 试 剂 盒 ( A B 1 ) 按 试 剂 蜕 I J i J 合成 e 1 ) N A . .R e a l t i me— P C R采 用 S Y f 3 I : I g i n P C R 试制盒 ( A p 1 ) l i e d B i o s y s t e m s ) 按 操作 说f J i 】 操 作, 衙环 条件 为 : 5 0 2 1 1 l i i 1 , 9 5 l 0 n l i l 1 , 然 9 5 l 5 s , 5 8  ̄ C l l l l i n , 共4 0个循 环 . .所 得 数 j I 大 】 参之 比 为l 卡 I I 埘值, } l 问以_ 卡 H 对 值 作 比较 日的 I 夫 j 1 内 参 f J l 物 下 : F l o t i l l i n 一2 引 物 : 正 向: 5 一G G C

急性肺损伤中的细胞凋亡及凋亡调控

急性肺损伤中的细胞凋亡及凋亡调控

C XC受 体结 合 , 后 C C受 体 被 快 速 内 吞 , 之 冉 然 X 随
重新 表 达 。 C C 工快 速 地 重 新 表 达 并 上 凋 . X R 而 C RⅡ表 达 缓 慢 并 下 调 。C C 工保 持 上 调 町能 XC X R 是 I一 L 8调 节 P MN 凋 亡 的 重 要 途 径 。 细 胞 产 对 P MN 表 面 C R I、 X R I 调 节 _ 能 扣’ 促 XC C C I的 口 J 破
亡 增 加 _ 。 以 上 研 究 提 示 A DS患 者 B ‘ 沮 4 J R AI-, t 之I
浆 中存 在 抑 制 P MN 凋 亡 的物 质 。P MN 凋 1

制 , 长 了炎 症 反应 的时 间 , 延 造成 过 度 的 炎症 I I 2
损 伤肺 组 织 。 因 此 P MN 凋 亡 的 失 调 , 能 足 人I 可 , I 的发病 机 制 之一 。 Du i n等 用 正 常 人 外 周 血 P nc a MN 与 I 一 L8共 同
用 。L S可能 通 过 细胞 内酪 氨 酸磷 酸 化 信 号 途 径 抑 P 制P MN 凋 亡 6。Mc 1 一 个 抗 凋 亡 的 B :家 段 l, 一 L:
成员 , 达 在 P 表 MN 的 细 胞 核 和 细 胞 浆 中 用 眨 义
大 量炎 症 介质 , 花 生 四烯 酸代 谢 产 物 , 自由基 和 如 氧
氨酸 激酶 抑 制剂 , 阻 断 L S延 缓 P 可 P MN 凋 亡 的 作
毒 素 或 其 它 因 素 作 用 下 , 巨 噬 细 胞 ( l oa 肺 av l e r
marp a eAM ) 生 I co h g , 产 L1和 T —, 动 了 炎 症 NF Q 启 的级联 (acd ) 应 , csa e 反 刺激 肺 内 多 种 细 胞 产 生 趋 化 因子 如 :L 8 MC 一 I 一 、 P 1等 , 化 炎 症 细胞 迁 徙 到肺 间 趋 质 和肺 泡 , 常增 多 的 P 异 MN 激 活后 呼 吸爆 发 , 释放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机制解析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机制解析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机制解析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是一种严重的肺部疾病,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本文将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机制进行解析,主要包括炎症反应、肺损伤和肺水肿等方面。

一、炎症反应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机制中,炎症反应起着重要的作用。

当机体受到感染、创伤或其他刺激时,炎症反应被激活并释放一系列炎症介质,如细胞因子、炎性介质等。

这些炎症介质如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和白介素-6(IL-6)等,会诱导肺组织的炎症反应,引起炎性细胞浸润、细胞凋亡以及细胞因子的进一步释放。

炎症反应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炎性细胞的激活和聚集,以及血小板激活和血液凝固等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

这些改变导致肺泡壁破坏、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使得液体、蛋白质和炎症细胞渗出到肺泡腔内,从而加重肺功能损害,形成急性肺损伤。

二、肺损伤肺损伤是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机制中的另一个重要环节。

肺损伤可以由多种因素引起,其中肺泡膜的损伤是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炎症介质的释放引起肺泡膜的炎症反应,同时还可导致肺泡壁破坏、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异常分泌以及肺泡腔内炎症细胞浸润。

肺泡壁破坏和肺泡膜炎症反应使得肺泡表面张力增加,导致肺泡腔内炎症细胞的黏附和聚集,从而形成炎症渗出物。

这些渗出物在肺内堆积,破坏了肺泡腔内气体交换的表面积,导致通气和氧合功能受损。

此外,肺泡腔内渗出物还可以触发机体的炎性反应,形成恶性循环,加剧肺损伤的程度。

三、肺水肿肺水肿是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机制的另一个重要环节。

肺损伤导致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进而引起液体和蛋白质从肺血管渗入肺泡腔。

同时,由于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异常分泌和炎症反应的增强,肺泡腔内的液体和蛋白质无法被有效地清除。

肺泡腔内液体、蛋白质和炎症细胞的堆积使得肺组织的通气和氧合受到严重影响,导致呼吸困难和低氧血症。

内毒素致急性肺损伤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内毒素致急性肺损伤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内毒素致急性肺损伤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赵利利;戎浩;孙芳云【摘要】急性肺损伤( Acute lung injury,ALI)是由肺内外各种致伤因素引起的症状严重、发展快、病死率高的临床危重症,由内毒素引起的急性肺损伤最为常见。

因此对于内毒素引起的急性肺损伤的发病机制的研究极其重要。

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期刊对内毒素致急性肺损伤的发病机制进行初步论述,为进一步研究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提供依据。

%Acute lung injury (ALI) is a severe symptom with fast development and high case fatality rate, mainly induced by lipopolysaccharide. Thus,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study the pathogenesis of ALI caused by lipopo-lysaccharide. This paper preliminarily discusses the pathogenesis on endotoxin-induced ALI by reviewing the articles in domestic and foreign periodicals,to provide the basis for further research on endotoxin-induced ALI.【期刊名称】《实用药物与临床》【年(卷),期】2015(000)004【总页数】4页(P466-469)【关键词】肺损伤;内毒素;发病机制;脂多糖【作者】赵利利;戎浩;孙芳云【作者单位】西藏民族学院医学院生命科学基础研究实验室,陕西712082;西藏民族学院医学院生命科学基础研究实验室,陕西712082;西藏民族学院医学院生命科学基础研究实验室,陕西712082【正文语种】中文急性肺损伤(ALI)是指由心源性以外各种肺内外致病因素导致的急性、进行性加重的呼吸衰竭,是以肺泡-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为特征的肺部炎性综合反应。

高浓度氧疗致肺损伤临床研究概况

高浓度氧疗致肺损伤临床研究概况

0 引言
辅 助 供 氧 疗 法(简 称 氧 疗)是 临 床 上 救 治 严 重 心 肺 疾 病 患 者 的最主要治疗手段之一。但持续高浓度氧疗可使肺组织发生结 构和功能改变,称为高氧急性肺损伤(hyperoxic acute lung injury, HALI)。早在 1958 年报道了第一例成人高氧肺损伤个案 [1],到 二 十 世 纪 六 十 年 代 重 症 监 护 室(ICU)的 出 现,伴 随 机 械 通 气 和 氧疗在临床中的普遍使用尤其是高压氧治疗时间的延长,医学界 关注到许多成人和新生儿的高氧症及其肺损伤的病例 。 [2,3] 在许 多 动 物 实 验 中 观 察 到 大 多 数 各 类 实 验 动 物 在 吸 入 氧 浓 度(FiO2) ≥ 0.8 的 3-6 天后会导致不可逆的肺损伤,继而呼吸衰竭死亡 [4]。 由于肺的解剖位置及具有较大的上皮细胞表面积,肺组织对外源 性的氧化物吸入剂非常敏感。当长时间暴露在高浓度的氧气(高 氧)环境下,容易导致 HALI,主要病理特点为肺部的早期炎症反 应和晚期纤维化改变 [5]。临床观察发现 HALI 最常见早产儿,尤 其是极低体重出生儿高浓度氧疗后的并发症。目前临床普遍存 在常规过度氧疗,尤其在院前急救。过度氧疗不仅表现在剂量上 而且表现在疾病的指征上 [6]。高氧肺损伤的发生机制与活性氧 (ROS)和细胞损伤 [7]、细胞因子机制 [8]、细胞坏死和细胞凋亡 [9,10] 有关。机体暴露在高氧的致命压力临界值无确切数值,推断一般 人的高氧致命压力在(1.1-1.2 大气压)。当 FiO2 ≤ 0.6 时,HALI 风险小。FiO2 超过 0.8 一段时间可出现急性肺损伤 [11]。
3 高浓度氧疗与其他疾病
临床一般建议哮喘病人氧疗仅仅适合哮喘合并低氧血症患 者。Perrin 等发现哮喘患者给予高流量氧疗会导致如慢阻肺高氧 后出现高碳酸血症的情况 [22]。氧疗也常常用于一些疾病状态的 假定需要上(如头外伤、中风、心肌梗死等),以减轻喘息,预防这些 垂危病人的低氧症。这些假设不是基于氧疗在这些疾病状态有用 的证据,而是许多临床医生相信氧疗将减轻症状,或阻止低氧症的 不利效果。然而,没有低氧症而递送氧能导致出现高氧症的不利 结局 [23]。喘息主要由高碳酸血症和肺机械感受器刺激导致,二者 共同作用机体导致低氧症。因此,慢性低氧症病人,辅助氧疗治疗 喘息的效果没有证实 [24]。其他如生命终止前、焦虑病人和其它非 低氧血症导致的喘息,没有证据显示氧疗可减轻这些非血氧不足 病人的喘息 [25]。临床上肺炎病人可能合并慢性肺部疾病,高流量 氧疗可导致 PaCO2 的升高。高氧症与认知功能障碍有关,可能与 血管收缩有关且因此妨碍了大脑灌注 [26]。甚至轻微水平的高氧 血症也和灰质灌注下降相关 [27]。医学重症患者常规辅助氧疗有 潜在的风险,建议在应用辅助氧疗时需谨慎。一般认为,重症患者 逐步增加吸氧浓度以达到外周血氧浓度 90%-94% 左右即可 [28]。

急性肺损伤(ALI)-2014

急性肺损伤(ALI)-2014
肺泡上皮损伤的程度是预后的一个重要测 指标。
肺泡毛细血管膜细胞以及免疫和止血系统 是损害的靶点,可以放大ARDS的损伤。
微血管内皮和肺泡上皮组成肺泡毛细血管 屏障,由于内皮通透性增加,富蛋白水肿 液充满肺泡,导致肺泡上皮II型细胞的损 伤,引起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减少,进一步 破坏肺泡/内皮细胞的完整性,导致cap通 透性增加和肺泡水肿。
The Berlin Definition(2012)
发病时间 胸部影像学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1周以内起病、或新发、或恶化的呼吸症状 双肺模糊影—不能完全由渗出、肺塌陷或结节来解释
肺水肿起因 氧合指数 轻度
不能完全由心力衰竭或容量过负荷解释的呼吸衰竭. 没有发现危险因素时可行超声心动图等检查排除血流源性肺水肿
低潮气量保护性肺通气策略 呼气末正压-通过增加功能残气量改善氧合
1967-2000s:正压通气对呼衰病人,尤其 是ARDS病人是救命的,采用传统高潮气量 和高气道压,其有害作用未被认识。
2000年以后:低潮气量(6ml/kgPBW)和平 台压<30cmH2O获益论文发表(NHLBI ARDS Network)。
ARDS死亡率预测
持续低氧血症 高龄 肝硬化,PaO2/FiO2<50 *最初出现气体交换损害的严重程度与死亡
率不相关 (除非PaO2/FiO2 < 50), 也不与 PEEP水平、肺顺应性或放射影像异常的程 度相关 *总的来说,ARDS生存改善,然而重要的 是要认识死亡率依赖于基本疾病
鉴别诊断
ALI/ARDS的鉴别诊断包括急性呼吸衰竭和 胸部 X-ray浸润的任何情况。
ARDS放射发现是非特异性的,因此也是不 可靠的,取决于与病人疾病过程的关联度。
概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果相左 。在之前的活体细胞实验 中 , 使 用 环 孢 菌 素 与亲 环 素 蛋 白 D结 合 而 抑 制 后 者 的 作 用 , 可 以抵 抗 高 氧 诱 导 的 细 胞 色 素 C的 释 放 、 线 粒体 肿胀 和肺组 织 渗 出 。 1 。 因 此 尚 需 更
深 层 次 的 研 究 来 解 释 目前 研 究 结 果 上 的 这些 矛 盾 之 处 。
质 复合 体 , 它 是 影 响 MO MP 的 关 键 作 用 因 子 l 1 ] , 但 他 们 未 发 现 实 验 小 鼠缺 乏 亲 环 素 蛋 白 D, 而亲环 素蛋 白 D是 P T P C
的 主要 组 成 部 分 。上 述 研 究 结 果 却 与 之 前 的 活 体 细 胞 实 验
蛇 志 J o u r n a l o f S NAKE ( S c i e n c e& N a t u r e )
2 0 1 3年 第 2 5 卷第 1 期
V o 1 . 2 5 N o . 1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 0 1 3
高 氧 性 细 胞 凋 亡 与急 性 肺 损 伤
姚 泓屹 , 邓 立 普 一
只 是 各 种 细 胞 和 生物 化 学 作 用 累 积 的结 果 , 目前 尚 未 得 到 精 确 的 阐释 。 因此 深 入 研 究 和 理 解 细 胞 凋 亡 在 高 氧 性 急 性 肺
与高氧性细 胞死 亡有 关_ 6 ] 。P T P C 是 一 种 在 压 力 敏 感 阴 离
子通道( v o l t a g e - d e p e n d e n t a n i o n c h a n n e l , VD AC ) 和腺 嘌 呤和 转 移酶( a d e n i n e n u c l e a r t r a n s l o c a s e , AN T) 中起 作 用 的 蛋 白
目前 , 已 证 明 高 氧 通 过 增 强 氧 化 应 激 来 触 发 肺 组 织 细 胞 损伤l 6 ] 。而 较 前 的研 究 已经 表 明 , 高 氧 可 以 通 过 线 粒 体 和 NA D P H 氧 化 酶 途 径 增 加 氧化 剂 的 生 成 _ 7 ] , 但 是 其 具 体 的 分 子学调控机制 尚未明确。B u d i n g e r 的研究证 实 , 腺 病 毒 调 控
的锰基 过 氧 化 物歧 化 酶 ( ma n g a n e s e s u p e r o x i d e d i s mu t a s e ,
的作 用 是 微 弱 的 , 包括 F a s 或 者 TNF _ a受 体 系 统 。除 了 F a s
相关死亡域 调节因子( f a s — a s s o c i a t e d d e a t h d o ma i n , F A D D) 或 者 B I D 的小 鼠 没 有 对 高 氧 性 损 伤 的抵 抗 力 , 这 与 以前 报 道 的
( 南 华 大学 附 属 南 华 医 院 重 症 医学 科 , 湖南衡 阳 4 2 1 0 0 2 )
[ 关键词] 急性肺损伤 ; 高氧 ; 细 胞 凋 亡
[ 中图 分 类 号 ] R5 6 3 [ 文 献标 识 码 ] A [ 文章编号]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1 —5 6 3 9 . 2 0 1 3 . O 1 . 0 2 2
( mi t o c h o n d r i a p e r me a b i l i t y t r a n s i t i o n p o r e c o mp l e x , PTP C)
¨ 1 ]

作 为 一 个 有 药 理 学 定 义 的药 物 , 临 床 医 生 大 多 对 使 用
自从 B l o d g e t t 于 1 2 0年 前 首 次 报 道 用 持 续 给 氧 来 辅 助 治疗肺 炎 以后 , 氧 气 已 经 成 为 了 医 学 上 最 常 用 的 药 物 之

化 增 强 以及 细 胞 死 亡 发 生 发展 过 程 中 的 关 键 作 用 。 但是, B u d i n g e r 等 并 未 发 现 线 粒 体 通 透 性 转 换 孔 复 合 体
氧 气 的指 征 有普 遍 的 认 识 , 却 往 往对 氧 气 尤 其 是 过 度 氧 疗 的 毒性作用认识不 足_ 2 ] 。事 实 上 , 高 浓 度 的 氧 气 对 肺 组 织 可 造 成 明确 的毒 性 作 用 , 而最典 型 的就是急性 肺损 伤 ( a c u t e l u n g i n j u r y , AI I ) E 4 ] 。虽 然 已经 证 明 高 氧 会 引 起 肺 泡 上 皮 细 胞 的 凋亡和坏死 _ 5 ] , 但 是 其 过 程 以及 在 A L I 中起 到什么 作用 , 到 目前 为 止 尚未 明 确 。很 多 实 验 报 道 试 图 阐 述 高 氧 对 肺 组 织 的损伤机制 , 但 是 细 胞 凋 亡 到 底 是 高 氧 毒 性 的 特 征 性 表 现 还
高氧状 态 下 F a s 及 F a s受 体 表 达 上 调 的 结 论 不 符 合 , 同
时, 这些结论也 与 Wa n g及 其 工 作 组 的 结 论 相 悖 。W a n g的 结论是 敲除 B I D 基 因 可 以保 护 小 鼠免 受 高 氧 的 损 伤 1 0 _ 。由 于高氧有 可能以多种机制造成细胞损 伤( 包 括 主 要 的 细 胞 凋
3 外 源 性 凋 亡 途 径 的 作 用
损 伤 中 的作 用 机 制 , 为临床 治疗 提供 指导 , 同时为 其他 原 因 所 致 急 性 肺 损 伤 的研 究 提 供 参 考 。
1 氧 化 应 激 与 组 织 损 伤
有 研究表 明 , 在 高 氧 性 AI I 的过程 中 , 外 源 性 凋亡 途 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