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口语第一章 语音概说
第一节 语音概说

• 声母、韵母与辅音、元音的关系 • 两种称谓,范畴不同,前者就音节 的结构而言,后者就音素的性质而言。 • ⑴所有的声母都是辅音,但不能说 凡是辅音都是声母(nɑn、mɑnɡ)。 • ⑵所有的元音都可以做韵母,但不 能说韵母就是元音(in、enɡ)。
• 五、汉语拼音方案
• (见《普通话培训测试指南》P188;自学为主)
• ⑴语音表意是社会约定俗成的,即音 与义之间的关系是社会约定俗成的。 • 例如:大、小、多、少都是一定地 区(华夏)的社会集团(汉民族)在 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约定俗成的, 没有“道理”可言。 • ⑵各种语言或方言的语音系统是 在一定地区的社会集团中,在长期的 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具有鲜明的民族 性和地域性。不同方言区,相关发音 也不同。
• 【课外作业】 • ⒈想一想以下这些问题,再与同学说一说: • ⑴语音有哪三大属性?语音的本质属性是什 么? • ⑵音素与音节哪个单位更小?为什么? • ⑶声母、韵母与元音、辅音的关系是怎样的? • ⒉熟悉发音器官各部分的名称和位置。 • ⒊理解音素、辅音、元音、音节、声母、韵 母、声调的概念。 • ⒋了解《汉语拼音方案》的内容。
• 任何声音都是音 高、音强、音长、 音色的统一体。 对于语言来说, 无论是哪一种语 言,音色都是区 别意义的最重要 的要素。
• ⒉语音的生理属性 • 语音的生理属性也是语音
的自然属性,有别于其他声 音: • 自然声响,如风吹、雨洒、 山崩、海啸等; • 动物叫声,如鸟鸣、猿啼、 马嘶、狼嚎、虎啸
• ㈢辅音和元音(由音素划分而来) • ⒈定义 • 辅音:辅音是发音时气流在口腔受 到一定阻碍的音,又叫子音。 • 元音:元音是发音时气流振动声带, 在口腔不受阻碍而形成的音,又叫母 音。
• ⒉辅音与元音的主要区别 • ⑴气流是否受阻——最主要的区别 • ⑵发音部位是否保持均衡紧张 • ⑶气流的强弱 • ⑷声带是否振动 • ⑸元音响亮,可唱,可延长;辅音 有的可以,有的则不行
《现代汉语》第一章语音第1节语音概说

第一节 语音概说
第一节 语音概说
一、语音的性质
什么是语音?语音是人类说话的声音,是语义的表达形式, 是语言的物质外壳。
(一)语音的物理属性 音波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周期性出现重复波形的音波
叫乐音,不是周期性出现重复波形的音波叫噪音。
1.音高 音高指的是声音的高低,它决定于发音体振动的快慢。
(二) 音节
音节由音素(或音位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构成的语音片断,是听话时自然感 到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每发一个音节时,发音器官的肌肉,特别是喉部的肌肉都 明显地紧张一下。每一次肌肉的紧张度增而复减,就形成 一个音节。几次紧张就有几个音节。一个音节可以只有一 个音素,也可以是由几个音素合成。
一般说来,汉语一个音节用一个汉字来表示。例外是儿化 音节,如“花儿”。
用什么声音跟表示什么意义没有必然的联系,而是随着社 会不同而不同,是由全体社会成员约定俗成的。同样的语 音形式可以用来表示不同的意义。
语音的社会属性还表现在语音的系统性上。不同的语言或 方言有不同的语音系统,从物理和生理属性的角度看是不 同的音,在语言中可能认为是相同的音。
二、语音单位
(一) 音素———辅音、元音 音素是最小的语音单位。它是从音色的角度划分出来的。
(三) 声母、韵母、声调
按照汉语音韵学传统的字音分析方法,把一个字音分析成 声母和韵母两段,把贯通整个声韵结构的音高型式叫声调。
1.声母
位于音节前段,主要由辅音构成。例如,在“好”(hǎo) 这个音节里,辅音h 就是它的辅音声母。
有的音节开头没有辅音,元音前头那部分是零,习惯上叫 做“零声母”。就算是零声母音节。例如“爱”(ài
三、记音符号
(一) 汉语拼音方案 1958 年2 月由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作为正式方案
教师口语讲稿

关于开展普通话水平测试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试行)一级甲等朗读和自由交谈时,语音标准,词汇、语法正确无误,语调自然,表达流畅,测试总失分率在3%以内。
乙等朗读和自由交谈时,语音标准,词汇、语法正确无误,语调自然,表达流畅,偶然有字音、字调失误,测试总失分率在8%以内。
二级甲等朗读和自由交谈时,声韵调发音基本准确,语调自然,表达流畅。
少数难点音(平翘舌音、前后鼻音、边鼻音等)有时出现失误,词汇、语法极少有误,测试总失分率在13%以内。
乙等朗读和自由交谈时,个别调值不准,声韵母发音有不到位现象。
难点音较多(平翘舌音、前后鼻尾音、fu—hu,z—zh—j,送气不送气、l—n不分,保留浊塞音、丢介音、复韵母单音化等),失误较多。
方言语调不明显。
有使用方言词、方言语法的情况。
测试总失分率在20%以内。
三级甲等朗读和自由交谈时,声韵母发音失误较多,难点音超出常规范围,声调调值多不准。
方言语调较明显,词汇、语法有失误。
测试总失分率在30%以内。
乙等朗读和自由交谈时,声韵母发音失误较多,方音特征突出。
方言语调较明显,词汇语法失误较多,外地人听其谈话有听不懂的情况。
测试总失分率在40%以内。
第一章普通话语音概述第一节语音的性质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它的交际功能主要是借助语音实现的。
语音即语言的声音,是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的、能够表示一定的意义的声音。
因此,它是语言的物质的外壳。
它具有以下三种性质:一、物理性质语音是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的,携带着言语信息的声波(或音波),因此,它和自然界其他的声音一样具有物理的属性,即音高、音强、音长和音色四种因素。
1.音高指声音的高低,它取决于发音体振动的快慢,即音波的频率。
在一定时间内振动快、频率高,声音就高;反之就低。
语音上的高低决定于声带的短长、薄厚、紧松,一般来说,成年男子声带长而厚,声音相对较低;而女子声带短而薄,所以声音高。
汉语中不同的声调,也主要是由音高变化造成的。
第一章-语音概说(配音与播音教程)

第一章 语音概说第一节 语音和语音学一、什么是语音语音是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的具有一定社会意义的声音。
二、什么是语音学语音学是研究语言声音体系的科学,其任务是研究说明语音的性质,内部结构和单位,语音的分类和组合,语音的产生、变化及变化的规律。
第二节 语音的性质一、语音的物理性质语音的物理性质:由气息振动发音器官产生声波,经过共鸣器官扩大和美化传入人耳。
我们要分析语音的物理属性,可以从音高、音强、音长、音色四方面考虑。
(一)音高音高,指的是声音的高低。
它取决于声波在单位时间内振动次数的多少和快慢。
我们还可以从物体的形态来区别物体发音的高低。
一般说物体的大小、粗细、厚薄、长短、松紧直接影响物体发音的高低。
一般来说,成年男子声带长厚,声音低,声波频率大约在80-200赫兹之间;成年女子声带相对短薄,声音高,声波频率可高达400赫兹左右。
(二)音强音强,指的是声音的强弱,也有人称之为“音量”。
音强取决于一定时间内发音体声波振动幅度的大小。
也就是空气质点在振动时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偏移量。
计算单位是分贝(dB)。
从发音上看,同一个人语音强弱是由发音时气流冲击声带力量的强弱来决定的。
(三)音长音长,指的是声音的长短,也有人称“音值”。
它取决于发音体振动时间持续的久暂。
振动时间长,声音就长,振动时间短,声音就短。
(四)音色音色,是指声音的本质和特色,也叫“音质”。
它反映了每个人不同的声音品质和色彩,是一种声音区别于另一种声音的基本特征。
音色的差别取决于声波振动形式的不同,或者说是声波波纹的曲折形式不同才造成不同的音色。
形成不同音色的原因有三个方面:1.发音体不同;2.发音方法不同;3.发音时共鸣器形状不同。
二、语音的生理性质从生理上看,人类能够发音是因为呼吸器官所产生的气流在发音器官通过不同部位、不同方式的动作配合而发出的,发音器官的生理活动决定了语音又具有生理性质。
人类发音时,肺里的气流经过气管振动声带发出声音,到喉腔、咽腔、口腔、鼻腔得到扩大和美化。
语音 语音概说 语音概说 现代汉语课件

1.物理属性: (2)音强
声音的强弱,与发音体振动的幅度大小有关。 音强 振幅大小又取决于发音时用力的大小。
轻音、重音。
1.物理属性: (3)音长
音长 声音的长短,取决于发音体振动时间的久暂。 如:“啊……” “啊”
1.物理属性: (4)音色
音色 :又叫音质,声音的特色。音色的差别主要决 定于物体振动所形成的音波波纹的曲折形式不同。
第一节 语音概说
一、语音的定义: 语音是人类说话的声音,由人的发音器官发
出,表达一定意义的声音。只有词句意义的声 音才是语音。
咳嗽声、笑声、呻吟声等是不是语音?
二、语音的性质:
语音的三大属性——物理属性、生 理属性、社会属性。其中,社会属性 是语音的本质属性。
1.物理属性: (1)音高
声音的高低,取决于发音体震动的快慢。 音高 同声带的长短、厚薄、松紧有关
•同样的意义可以用不同的语音形式表示。 •同样的语音形式可以表示不同的意义。
三、语音单位:
• 音素 • 音节 • 声母、韵母、声调
(一)音素
音素是最小的语音单位,是从音色角度 划分出来的。
并不是一个字母就是一个音素。 (如:zh、ch、sh、er)
10个元音:α、o、e、i、u、ü、ê、er、-i (前)、-i(后)
22个辅音:b、p、f、d、t、ɡ、k、h、j、q、 x、z、c、s、zh、ch、sh 、m、n、l、r、nɡ。
元音
经过口腔
、咽头是 否受阻
紧张部位
气流强弱
响亮与否
不受阻 均衡
弱
响亮
辅音
受阻
形成阻碍 强 部位
不响亮
(二)音节
幼儿教师口语 第一章 普通话发展概说

汉语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 渐形成了各种不同程度的差异,目前 通用的分区法,是将现代汉语较为科 学地分为七大方言区,即北方方言区、 湘方言区、赣方言区、客家方言区、 吴方言区、闽方言区、粤方言区。
你会正确弹唱汉语拼音字 母歌吗?
一、用 途
《汉语拼音方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拼音方案,是给汉 字注音和拼写普通话语音的方案,1955—1957年中国文字改革委员 会汉语拼音方案委员会研究制订,1958年 2月11日全国人民代表大 会批准公布,1982年国际标准化组织承认为拼写汉语的国际标准。
该方案采用拉丁字母,并用附加符号表示声调,是帮助学习汉 字和推广普通话的工具。
思考练习
1.何谓音节?何谓音素?两者的关系如何? 2.什么是元音?什么是辅音?它们的区别有哪些? 3.声母和辅音有何不同?韵母和元音有何不同? 4.汉语是世界上比较复杂的语种之一, 你学过的汉语拼音知识到现在还记得 多少?
第三节 汉语拼音方案 学习内容
一、用途 二、内容 三、使用原则
在春暖花开的季节里,学前 教育专业的同学们开始了实习生 活。段妍的教育教学对象是30多 个懂事乖巧的大三班幼儿。实习 第一天的午睡结束后,指导教师 温柔地对段妍说:“再过几个月, 咱们班的孩子们就要升入小学学 习了,请你教他们唱一首汉语拼 音字母歌吧!”这个要求可把段 妍难住了。
思考练习
1.语言是怎样产生的?汉语在国际上有何影响? 2.什么是民族共同语?什么是方言?二者的关系是怎样的? 3.你生活的地方的人们日常交际时使用的是汉语方言,还 是普通话?
《教师口语》PPT课件

§3 吐字归音训练
吐咬清晰 咬字头时应准确、干脆、有力,吐字腹时应清晰、饱满、响 亮。要避免出现字音含混模糊或吃字的现象 1、喷崩法 喷崩就是在咬字时吸足气流,双唇紧闭,然后爆破除阻将字 音吐送出来,发双唇音。 [训练] 八百标兵奔北坡,北坡炮兵并排跑‘ 炮兵怕把标兵碰,标兵怕碰炮兵炮。 2、弹舌法 弹舌就是利用舌头的弹力,将字音有力且富有弹性的弹吐出 来。 [训练] 调到敌岛打特盗,特盗太刁投短刀; 挡推顶打短刀掉,踏盗得刀盗打倒。
§3 朗读技能综合训练
1、诗文选读:《四月的纪念》 2、诗文选读:《我的恋人》
口语技能训练
第一节 口语表达训练之一——复述
§1 什么是复述
复述的基本要求是: 第一,准确地体现原材料的中心和重点; 第二,条理清楚,反映各部分内容的内在联系; 第三,把书面语转换为口头语。
§2 训练要领
①要对原材料认真阅读与理解,同时注意记忆的技巧; ②要防止取舍不当,偏离中心。
§2
语音的性质
1、物理性质
2、生理性质 3、社会性质
§3 语音的基本概念 (-)音节、音素 (二)元音、辅音 (三)握要领 (二)求同辨异 (三)矫正偏误 (四)内化记忆 (五)综合运用
§5 口语课的性质与目的
口语课是训练课、实践课、技能课,不是知识课、理论课。 它以训练和提高学生普通话的听说技能,培养和提高学生口 语表达能力为主要目的。
训练要领 ①单韵母的发音特点是,发音时舌位、唇形及开口度按发音要求维持发音状态, 始终不变,没有动程。 ②发音时要注意口腔、舌位及唇形的配合: 舌位的前、央、后,是指发音时舌头隆起部分(舌高点)的前后。舌位的高、半 高、半低、低,是指发音时舌头隆起部分的最高点同上跨距离的大小而言。舌位 的降低或抬高同口腔的开合有关,舌位越高开口度越小,舌位越低开口度越大。
语言学概论语音讲稿

语言学概论语音讲稿第一节语音概说一、什么是语音语音是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的、负载着一定意义的、并作为语言符号系统载体的声音。
语音的三个环节:发音-传递-感知。
语音的属性:生理属性、物理属性、心理属性和社会属性。
二、语音的物理属性物体振动产生声音。
物体每秒钟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频率的单位是赫兹。
物体振动时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偏移距离叫做振幅。
语音四要素:(一)音高:声音的高低,决定于频率。
(二)音强:声音的强弱,决定于振幅。
响度是听觉上感到的声音强弱的程度,与音高也有密切的关系。
(三)音长:声音的长短,决定于发音体振动持续时间的长短。
语音的音高、音强和音长是相对性的,而不是绝对的。
(四)音质:声音的性质或特色。
从音响方面看,音质决定于声波的形式。
从声音的产生方面看,音质决定于发音体、发音方法和共鸣器的形状。
三、语音的生理属性语音是由发音器官发出的,因此语音具有生理属性。
发音器官的构成:肺,喉头和声带,共鸣腔。
肺为发音提供气流。
呼气发音和吸气发音。
声带是发音体。
音声门和气声门。
音声门和气声门统称声门。
共鸣腔包括口腔、鼻腔和咽腔。
从声门直到嘴唇和鼻孔的不规则管状通道叫声道。
口音、鼻音和鼻化音。
发音时能够活动的叫做主动发音器官,例如唇、舌头、软腭、小舌和声带。
发音时不能活动的叫做被动发音器官,例如上齿、齿龈和硬腭。
四、语音的心理属性通过空气等媒介传播的声波到达听话人的听觉器官,听觉器官把接收到的声音通过神经纤维传到大脑的听觉中枢,由听觉中枢加以处理,这时人就听到了声音。
因此声音具有心理属性。
人的听觉感知具有如下两个特点:(一)人的主观听觉感知与客观的声音变化之间并不总是一致的。
400赫兹的声音提高1赫兹,人们就可以感觉到音高的变化;3000赫兹的声音,只有当提高幅度达到9赫兹以上时,人们才能感觉到声音的高低变化。
(二)人的听觉感知具有概括性。
例如,不同人发的[i]并不是完全相同的,正因为这样,我们才可以凭借不同的熟人发的[i],辨别出发音人是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语音概说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熟练地使用一种语言必须要系统地掌握它的语音系统。
普通话的语音系统的学习,需要具备语音的基本知识,了解语音发音原理,熟悉普通话语音单位。
一、语音的性质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声音,但只有由人类发音器官发出的具有一定意义的声音才是语音。
语音具有三个方面的属性。
第一,它是一种声音,和一般的声音一样有相同的发音原理,因此具有物理属性;第二,它是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的,因此具有生理属性;第三,语音必须承载一定的意义,而语音与意义之间的联系,是由使用具体语言的全体社会成员约定俗成的,因此语音又具有社会属性。
其中社会属性是语音的本质属性。
1.语音的物理属性物体由于某种外力的作用发生振动,并引起周围空气或其他媒介物质的振动,产生了振动波——声波,声波传于耳中,振动鼓膜,刺激听觉神经,人就感觉到了声音。
声音的种种差异是由音高、音强、音长、音色四个基本要素决定的。
(1)音高音高指声音的高低,取决于发音体振动的快慢。
振动的快则音高就高,反之则音高就低。
音高在汉语里的作用非常重要,声调的高低升降的变化其实就是音高的变化。
音高有绝对音高和相对音高的区分。
一般,儿童和女性的声带短一点,薄一点,所以单位时间内振动的频率高,音高要高一点;而成年男性的声带长一点,厚一点,所以音高要低一点。
这指的是绝对音高。
而同一个人可以通过控制声带的松紧形成不同的音高,这指的是相对音高。
假如一位男同学和一位女同学都用普通话念“衣、宜、以、翼”四个字,就绝对的音高来说,女同学往往比男同学高,可是我们并不感到其中有什么差别。
对于语音来说,重要的是这四个字之间的高低变化的对比,至于每一个音的绝对音高的变化,那是不重要的。
(2)音长音长是指声音的长短,它由发音体振动持续时间的长短所决定。
发音体振动时间长,则音长长,反之则短。
普通话中一般不用音长作为主要的区别意义的手段,但在轻声音节中有一定的作用,如“哥哥”是个轻声词,后面音节的音长读得要比前面音节的音长要短一些。
(3)音强音强是指声音的强弱,它取决于发音体振动幅度的大小。
振动幅度越大则声音越强,反之则越弱。
声音的强弱由发音时用力大小所决定,用力大,则振幅大,音强就强,用力小,则振幅小,音强就弱。
普通话中音强对轻声音节有一定作用,如“妈妈”、“知识”等轻声词,前面音节的音强比后面音节的音节强。
(4)音色音色也叫音质,是指声音的特色、本质,取决于发音时的音波振动的形式。
音波振动形式主要由发音体、发音方法和共鸣器的形状决定的。
这三个条件,只要有一个不同就会发出不同音色的音。
因此发音者通过控制自己的声带、气流和口腔的形状,来发出不同音色的音。
在所有的语言中,音色都是具有区别意义的最重要因素。
2.语音的生理属性语音是通过人的各个发音器官的协调作用发出来的,具有生理属性。
了解语音的生理属性需要了解:一,发音机制;二,发音器官(1)发音机制世界上所有的声音都是物体振动产生的声波在介质中传递的结果,因此声音的产生离不开振动的动力、振动体、振动的共鸣腔。
语音也是一种声音,因此也离不开振动的动力、振动体和振动的共鸣腔。
简单地表述语音的发音机制,即肺部产生的气流提供了振动的动力,气管将气流这种振动动力输送到达振动体——声带,气流冲开声带,引起振动,产生声音,声带音通过喉腔、咽腔、口腔和鼻腔这几个共鸣腔形成不同音色的语音。
这些语音通过空气媒介传递,传到我们的耳朵里。
我们说话,哪怕是最简单的话语,都是肺、气管、声带、舌头、双唇、鼻腔、口腔等协调作用的结果。
比如我们要说一个简单的[y](鱼),首先要由肺部提供空气动力,通过气管输送到声带,引起声带振动,发出声音,到口腔经过舌的隆起的位置的协调,再经过双唇拢圆,这样才发出来圆唇的[y],一个普通的音素就要经过这一连串的动作协调才能发出来。
(2)主要发音器官人类的发音器官可分为三个部分:呼吸器官、发声器官和共鸣器官。
( 1 )呼吸器官,包括肺和气管。
肺部呼吸产生的气流是发音的动力,气流通过气管送到喉头,冲击声带或其他发音器官,使之振动,发出声音。
( 2 )发声器官,包括喉头和声带。
喉头由四块软骨组成:甲状软骨、环状软骨和两块杓状软骨。
这四块软骨构成一个圆筒形的管腔体,即喉室,声带位于喉室中央。
声带是一对唇形的韧带,边缘很薄,富有弹性。
声带是最主要的发音体。
汉语中声调的高低升降变化,就是通过控制声带松紧来实现的。
( 3 )共鸣器官,包括口腔、鼻腔和咽腔。
口腔是发音的最重要的共鸣腔。
口腔可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上面部分包括上唇、上齿、齿龈、硬腭、软腭和小舌。
齿龈是上腭前段凸出的部分,硬腭是齿龈之后口腔上壁坚硬的部分,软腭是硬腭后面的柔软部分。
软腭后面连接的是小舌,软腭与小舌可以上下移动。
口腔的下面部分包括下唇、下齿和舌头。
舌头是口腔里最重要、最灵活的器官,它可以分为舌尖、舌叶、舌面三部分。
舌尖位于舌头的最前端,舌头自然平伸时,舌尖后面与齿龈相对的部分叫舌叶。
舌叶之后的部分叫舌面,又可以分为前、中、后三部分。
其中相对于硬腭的部分是舌面前和舌面中,相对于软腭的部分是舌面后,舌面后又可以叫舌根。
由上腭和下腭两部分构成。
喉头到小舌之间的条状空间就是咽腔,这是人类特有的。
鼻腔不像口腔那样可以变动,但口腔动作的改变也可以发出不同的鼻音。
3.语音的社会属性。
语言是社会现象,作为语言的物质外壳,语音也是一种社会现象。
语音的社会属性是语音区别于其他声音的本质属性。
单纯的声音,并无意义可言,只有跟意义结合起来,才能成为语音。
语音的形式和意义之间不存在必然的联系,也就是说,用什么样的声音形式来表达什么样的意义内容,这完全是社会成员约定俗成的,是由全体社会成员在长期使用中逐步确定下来的。
二、普通话语音系统1、什么是普通话普通话是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是现代汉语的标准语。
它是现代汉民族各方言区之间进行交流的工具,也是我国各民族之间进行交流的工具。
“普通话”一词是由江苏昆山人朱文熊于1906年提出来的。
当时他用这个词指“各省通行之话”。
直到20世纪50年代,“普通话”一词才被确定为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正式名称。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受到高度重视。
1955年“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和“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确定了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名称、定义和标准,将它正式定名为,意思是“普通”和“共通”的语言。
同时,从语音、词汇和语法三个方面确定了普通话的内涵——“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作为语法规范”。
2、普通话的语音单位(1)音节和音素音节是语音的基本结构单位,是人的听觉最容易分辨出来的语音单位。
汉语的音节说出来是一个完整的声音,写下来一般来说就是一个汉字。
如“我要学普通话”,说的人是按这六个语音单位说出来的,听的人也很容易分辨出来这六个音节。
所以我们说音节是语音的自然单位,无论是从发音的过程来说,还是从听觉的感受来说,这种语音单位都无须刻意去寻求,它是自然发出的或自然感受到的。
普通话的音节总数为400个左右,其中最常见的音节是“de、shi、yi、bu、you、zhi、le、ji、zhe、wo、hen、li、ta、dao”等14个。
音节是语音的基本结构单位,但它并不是最小的语音单位,对音节进行结构分析,我们还能找到更小的语音单位。
从音色的角度对音节进行切分,我们能找到一个个最小的各有特色的语音单位就是音素。
如对lián(连)这个音节进行切分,可以找到l、i、ɑ、n四个音素。
(2)元音和辅音音素可以分为元音和辅音两大类。
发元音时,气流在口腔和咽头不受任何阻碍,同时振动声带,声音响亮悦耳,是一种乐音。
如“a、o、e、i、u、ü”等都是元音。
发辅音时,气流在口腔和咽头受到阻碍,不一定振动声带(有的振动声带,如m、n、l,有的不振动声带,如s、sh、x。
),声音不响亮。
如“b、d、g、c、ch、q、f”都是辅音。
(3)声母、韵母、声调普通话的音节结构可以分为声母、韵母、声调三部分,缺一不可,每个部分都有区别意义的作用。
声母是音节开头的部分,一般是音节开头的辅音。
如:“买mǎi、卖mài、明míng媚mâi”开头的“m”就是声母。
普通话共有22个声母,其中21个由辅音来充当,还有一个是零声母。
韵母是音节中声母后面的部分。
如:“发达fādá”的a,“机器jīqì”的i,“电线diànxiàn”的ian就是韵母。
普通话中共有39个韵母。
零声母音节实际上是韵母自成音节。
声调是音节中有区别意义作用的音高变化,即一个音节高低升降的音高变化。
如:“辉huī”、“回huí”、“毁huǐ”、“惠huì”四个音节的声母都是h,韵母都是ui,但是它们的声调不同,就成了不同的音节,代表不同的意义。
有声调是汉语语音的一大特点。
普通话共有四个声调: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普通话声母和韵母相拼构成的基本音节(包括零声母音节)有400多个,加上声调的区别有1200多个音节。
这1200音节的能量非常大,它构成我们语言里成千上万的词。
三、普通话语音训练1、为什么要进行语音训练任何一种语言的学习都需要反复地训练,才能到达熟练运用的程度。
从咿呀学语起,每个人受到家人的母语训练,加之母语环境的熏陶,我们才慢慢学会了母语。
同样,每个普通话学习者,也应该接受专门的普通话语音训练才能熟练地运用普通话。
专门的普通话语音训练的作用主要在于:首先,学习一些基本的语音知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所谓的专门的普通话语音训练是建立在学习和了解一些与普通话语音系统相关的语音知识的基础上的。
如果不懂语音知识,要模仿一个自己不会发的音,相对来说比较困难;但如果懂得一些语音知识,就能模仿学习得快一点。
如翘舌音的学习,不了解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的话,通过简单的模仿往往学不像、学不快。
再如后鼻音的学习,如果了解后鼻音的发音动程,那么学起来就会容易得多也快得多。
所以专门的普通话训练,可以缩短学习时间,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有针对性地学习,避免走弯路。
对于一个讲方言的人来说,要学好普通话不是一件易事。
但如果了解普通话和自己方言之间的差别,并有针对性地练习自己的缺陷音,往往可以避免走弯路。
如粤语区的人将粤语和普通话对照,就可以找到两者的差异,进而总结出粤语区人学习普通话的难点。
如平翘舌、舌面前音、前后鼻音等。
了解难点后再结合语音知识进行学习,寻找消除差异的办法,自然不是难事。
2、如何进行语音训练首先,多说多练。
俗话说:“熟能生巧”、“功到自然成”,干什么事情都有一个由浅到深、由生到熟、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普通话学习也是这样一个规律。
多说,就是指在看书、看报、看文件等阅读过程中养成用普通话朗读的习惯,即使囿于具体环境不便读出声来,那也应该养成默读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