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戏剧的文学常识

合集下载

(文学常识)戏曲知识竞赛试题及详细答案与解析

(文学常识)戏曲知识竞赛试题及详细答案与解析

戏曲知识竞赛试题及详细答案与解析文学常识第一关:梨园长廊通关战1.元曲在元代被称作()。

A.新诗B.新词C.新曲D.新乐府2.《墙头马上》的作者是()。

A.马致远B.郑光祖C.石君宝D.白朴3.李翠莲这个人物出自()。

A.话本B.诸宫调C.传奇D.杂剧4.“临川四梦”指的是()的《牡丹亭》《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四部写有梦境的戏剧作品。

A.马致远B.郑光祖C.汤显祖D.王实甫5.被后人称为“南曲之宗”的作品是()。

A.《荆钗记》B.《琵琶记》C.《拜月记》D.《杀狗记》第二关:梨园百花争艳战6.“生旦净末丑”是京剧的行当,其中“净”是()。

A.男角B.女角C.没有性别限制7.《浣纱记》唱词中表达了范蠡、西施归隐之念的是()。

A.山深地僻,花飞鸟啼,伤心过处,双双蹙着翠眉。

B.君恰妇,妾又行,做浮花浪蕊。

C.谁知道戈挽斜晖,龙起春雷,风卷潮回,地转天随。

D.伴浮欧溪头沙嘴,学冥鸿寻双逐对。

8.《霸王别姬》是京剧中的名段,“虞姬”这一角色在京剧中属于()。

A.花旦B.青衣C.花衫9.越剧前身是流行于()一带的说唱形式“落地唱书“。

A.浙江绍兴B.浙江嵊县C.浙江嘉兴D.浙江杭州10.下面京剧作品中故事背景不属于宋代的是()。

A.《挑滑车》B.《宇宙锋》C.《三岔口》D.《四郎探母》第三关:梨园教主争夺战11.京剧艺术在上海的发展,形成了海派京剧,海派京剧更符合都市人的欣赏口味,()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A.梅兰芳B.周信芳C.孟小冬12.昆曲起源于元朝末年的江苏昆山地区,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

由于曲高和寡,昆曲自清乾隆年间开始逐渐走向衰落。

____年,浙江昆剧团改编演出的《十五贯》在全国范围内造成很大影响,被周恩来称为“一出戏救活了一个剧种”。

近年来,著名作家()携青春版昆曲《牡丹亭》赴世界各地演出,所到之处再掀一股昆曲热潮。

A.俞振飞B.白先勇C.王瑾13.上世纪20年代起,以梅兰芳为代表的旦角演员开始在京剧舞台上脱颖而出,并由此改变了京剧惯以“生行”为主的传统演出格局。

戏剧的文学常识

戏剧的文学常识

戏剧的文学常识1.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它把文学、表演、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综合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

2.戏剧文学:即剧本,是舞台演出的基础,是戏剧的主要组成部分,直接决定着戏剧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3.戏剧文学具有两重性。

一方面,它作为文学作品,应当具备一般叙事性作品共同的要求,诸如塑造典型形象,揭示深刻的主题,以及结构的完整性等等,并应当具有独立的欣赏(阅读)价值。

另一方面,它作为戏剧演出的基础,只有通过演出,才能表现出它的全部价值,因此,它又要受到舞台演出的制约,必须符合舞台艺术的要求。

4.剧本通常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剧作家的舞台提示,内容包括人物表、时间、地点、布景、服装、道具以及人物台词的心理情绪、动作、上下场等等;二是人物自身的台词,包括对话(对唱)、独白(独唱)、旁白(旁唱)等。

5.戏剧文学为符合舞台艺术的要求,就必须具有自己的特点。

第一,剧本的结构必须遵循空间和时间高度集中的原则.戏剧演出有舞台条件和演出时间的限制,因此,剧本篇幅不能过长,任务不能过多,场景变换不能过多,戏剧情节必须在高度集中的场面和场景中展开。

剧本的分幕、分场,正是它的集中的具体表现。

所谓“一幕”,指的是情节发展中的一个大的段落;所谓“一场”,指的是大的段落中空间的变换或时间的间隔.戏剧文学不像小说那样,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它必须突出主要事件,而把次要的推到幕后.戏曲剧本在结构上的特点,在话剧、歌剧相比,在时间和空间方面具有很大的自由.在戏曲中,动作是虚伪的、程式化的,在虚拟动作的基础之上,可以虚拟时间,虚拟空间。

第二,剧本必须有集中、尖锐的矛盾冲突。

戏剧是反映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冲突的,是通过表现矛盾冲突来展开情节和塑造人物,并且要以矛盾冲突作为情节发展的主要线索。

因此,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

各种文学作品都要表现社会的矛盾冲突,戏剧就要求表现得更集中,更突出。

古今中外一切优秀的戏剧文学,总是集中的反映了社会生活中的某种矛盾,戏剧冲突时社会矛盾的反映,有它一定的发展变化过程;这个过程就构成了剧本的情节结构.一般的说,剧本的情节结构可以分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个部分。

英美文学常识(戏剧)Drama

英美文学常识(戏剧)Drama
upstage
stage right
downstage
stage left
Setting the Stage
Scene design transforms a bare stage into the world of the play. Scene design consists of
• sets • lighting
Props (short for properties) are items that the characters carry or handle onstage.
• The person in charge of props must make sure that the right props are available to the actors at the right moments.
Drama
What Is Drama?
What makes Drama different from other forms of literature (fiction, poetry)? Name some of the differences by providing particular aspects about drama. For example: Actors, audience, stage, setting, lighting, music…

Practice II
ALPHABET Conversation Have a conversation where each sentence begins with the next letter of the alphabet. Here is an example: A: Anyone seen my cat? B: Black one, with funny eyes? A: Can't say I remember. B: Don't tell me you've forgotten what it looks like? A: Every cat looks the same to me. B: Fortunately, I found one yesterday A: Gee, that's great!

戏剧文学常识

戏剧文学常识

戏剧文学常识一、戏剧是一种综合性舞台艺术;它是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社会生活。

戏剧按表演形式来分往往有歌剧、舞剧、话剧等等;按作品类型来分又有悲剧、喜剧、正剧等;按题材内容分也有历史剧、现代剧、情节剧、哲理剧、寓言剧、童话剧等等。

二、戏剧语言包括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

戏剧文学中重要的是人物语言。

戏剧中情节的进展、人物性格的展示和剧作者对人物事件的评论,一般都得依靠人物语言来完成。

戏剧人物语言的特性:第一,富有动作性,能推动剧情发展;第二,戏剧语言要有个性化;第三,丰富的潜台词;第四,易懂,上口。

三、关于戏剧冲突(一)戏剧冲突,表现人与人之间矛盾关系和人的内心矛盾的特殊艺术形式。

同时也是戏剧中矛盾产生、发展、解决的过程,由戏剧动作体现出来。

戏剧冲突,主要指戏剧作品中故事的情节发展过程,也就是剧中人物与人物之间、人物与环境之间以及人物内心各种因素彼此消长的过程。

戏剧冲突是包含戏剧动作、反动作和矛盾解决的一种完整的运动形式。

劳逊说:“一出戏就是一个动作系列。

”戏剧冲突主要表现为剧中人物性格冲突.一些没有构成真正冲突的“戏剧”例子:①两人打乒乓球、冲突没有社会意义;②单纯的自然灾害;③主人公毫无阻力,所向披靡地达到目的。

④现代戏剧中的经典荒诞派戏剧《等待戈多》。

戏剧冲突的三种类型:1.自然情况下造成的(灾难、命运)。

《战洪图》、《水下村庄》2.自然情况下心灵方面所引起的(社会、文化)。

劳逊说:“戏剧的基本特征是社会性冲突——人与人之间,个人与集体之间,集体与集体之间、个人或集体与社会或自然力量之间的冲突。

”《雷雨》、《赵氏孤儿》他谈到了一个“冲突律”:第一,冲突的社会性;第二,冲突的自觉意志;第三,意志的强度。

(《英台抗婚》)3.心灵本身的分裂和矛盾(个体心灵)。

(《推销员之死》)在中国戏剧理论和批评中长时间流行一种说法: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

(二)戏剧冲突的表现方式戏剧冲突是构成戏剧情境的基础,是展现人物性格,反映生活本质,揭示作品主题的重要手段。

莎士比亚戏剧文学常识大全

莎士比亚戏剧文学常识大全

莎士比亚戏剧文学常识毋庸置疑,莎士比亚是迄今为止最伟大的现代英语作家——他的戏剧被多次搬上荧幕,他的十四行诗是书籍和乐曲的常客,他的作品被译成多国文字。

他对英语这一语言有着最卓越的贡献。

1. 《哈姆雷特》《哈姆雷特》创作于1599年和1601年之间,以丹麦为背景,讲述了叔叔克劳狄斯谋害了哈姆雷特的父亲,篡取了王位,并娶了国王的遗孀乔特鲁德,哈姆雷特王子如何向叔叔复仇的故事。

该剧生动地刻画了哈姆雷特的真疯与假疯——从悲痛欲绝到满腔怒火——并深刻揭示了背叛、复仇、乱伦和道德败坏这些主题。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所有戏剧中篇幅最长的一部,也是英语语言中最富深远影响的悲剧。

该剧还是莎士比亚生前演出频度最高的戏剧,自1879年以来一直高居英国皇家莎士比亚剧院演出单的榜首。

该剧极大地启发了包括歌德、狄更斯、乔伊斯和默多克在内的许多作家,并被誉为“继‘灰姑娘’之后翻拍最多的电影故事”。

我们几乎可以肯定,剧名角色是为莎士比亚时期一位主要的悲剧作家理查德伯比奇而创作的。

《哈姆雷特》可以说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戏剧,四百年来,每个年代最著名的男女演员都出演过该剧。

2.《罗密欧与朱丽叶》《罗密欧和朱丽叶》是莎士比亚早期所著的悲剧(也可能是他写的第一部悲剧),剧中一对命运悲惨的年轻情侣用他们的“英年早逝”换来了两大封建家族的冰释前嫌。

该剧的语言与戏剧效果赢得了文学评论家的高度赞扬。

它是莎士比亚在世期间最受欢迎的戏剧之一,并和《哈姆雷特》一道成为演出频度最高的戏剧之一。

该剧的影响一直延续到今天,人们把剧中的男女主人公当成年轻情侣的.典型。

它是有史以来所作的最伟大的爱情故事,并且在每一个时代都被改编成音乐剧、电影和戏剧等。

3.《亨利五世》《亨利五世》创作于1599年,取材于英格兰王亨利五世的生平,以百年战争期间发生在阿金库尔战役前后的事件为中心。

该剧是莎士比亚一部悲剧中的最后一幕,这部悲剧创作于《理查德三世》、《亨利五世第一卷》和《亨利五世第二卷》之后。

文学常识(三)元杂剧

文学常识(三)元杂剧
元杂剧
一、元杂剧的起源
概念:元杂剧是我国最早在全国 范围内流行并产生了众多作家和大量 文学剧本的戏剧样式。当时也有人称 它为“传奇”,或者把它和散曲一起 称为“北曲”。
后世为了区别于自唐就已出现 的泛称各类说唱表演艺术为“杂剧” 概念,也是为了区别于宋、金杂剧的 体制,通常就称它为元杂剧、元曲或 北杂剧。
除这四类外,还有一类指剧中需要的音响 效果,如《汉宫秋》第四折连续出现五次“雁 叫科”,《荐福碑》第三折写雷轰石碑,有 “内做雷声科”,即后台作打雷的音响效果。
元杂剧剧本已包含戏曲演出的全部要素 “唱”“念”“做”“打”。
三、元杂剧的繁荣
主要原因:
一、戏剧演出的社会化(广泛性)和商业 化
二、众多的知识分子从事或参与 三、大批著名演员的出现
色对话,还有的是台上脚色和后台人员对话。 如吴昌龄《东坡梦》第一折佛印和尚要行
者置备酒肉款待苏东坡,行者向着后台说: “山下俗道人家,有一百八十多斤的猪,宰一 口儿”,于是出现“内云”:“忒大没有”, 后又有“内云”:“忒小没有”。这“内云” 代表不出场的“俗道人家”说话。
科(介)
通常指唱、白以外的动作。 《南词叙录》:“相见、作揖、进拜、舞 蹈、坐跪之类,身之所行,皆谓之科”,又 说:“以科字作介字,非科介有异也”。
一日承宣入上阳,十年未得见君王。 良宵寂寂谁来伴,唯有琵琶引兴长。 第四折汉元帝下场诗: 叶落深宫雁叫时,梦回孤枕夜相思。 虽然青塚人何在,还为蛾眉斩画师。
散白:
带云:是脚色在歌唱时插入说白,起串联解释
唱词的作用。
背云:即现代戏剧中的“旁白”,又叫“内心
白”,把“暗想”交代给观众。
内云:是脚色在未上场之前在后台和台上的脚
四、元杂剧的内容

威尼斯商人 (共32张PPT)

威尼斯商人 (共32张PPT)

补充资料:关于“人文主 义”。
人文主义是个历史概念,是欧洲文 艺复兴时期的主要思潮,主要指在通过 研究古代希腊罗马文化,重新发现人的 价值,把中世纪崇尚宗教信仰转变为崇 尚理性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提倡以人 为本,主张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
简答艺术特色:
1.语言很有论辩性,讲究严密的推理, 有时运用反语加强讽刺语气; 2.比喻句的大量运用,使语言生动形象, 增强生动性和轻松愉快的喜剧效果; 3.运用夸张、对比的手法; 4.戏剧情节清晰自然又跌宕起伏。

作业
必做:《全品》听课手册第45页初步感 知第1、2题。 选做:复习《公输》重点字词和翻译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
1. 整体感知,简述剧情。了解剧中人物 间的关系。 2. 通过分析剧中人物个性化的语言把握 人物的性格特点。
一读剧本,整体感知,简述剧情。
自学指导一 自学内容:简述本剧主要内容。 自学指导:速读课文,联系全剧的主要情 节,明确人物间的关系,以人物活动为线 索,并按剧情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进行简述。 自学时间:7分钟
当堂训练(时间:8分钟)
作者简介: 喜剧 《威尼斯商人》是一部扣人心弦、引人入胜 的 英国。莎士比亚(1564-1616)是文艺复兴 哈姆雷特 罗密欧与朱丽叶 时期 杰出的戏剧家和诗人。主要作品有悲剧: 《 李尔王 》、《 奥赛罗 》《 》、 《 》 ,喜剧:《仲夏夜之梦》《威 尼斯商人》等;十四行诗150多首。
夏洛克是资本主义原 始积累时期高利贷吸血鬼 的典型。他具有贪婪、固 执、残酷的本质。同时, 他也是一个在基督教社会 里受欺侮的犹太人。夏洛 克对安东尼奥的报复有合 理而又复杂的动机。人们 对夏洛克,既鄙夷他的贪 婪,憎恨他的残酷,又多 少同情他所受的种族压迫。

牡丹亭文学常识必考

牡丹亭文学常识必考

《牡丹亭》文学常识必考临川四梦1.明代作家汤显祖的传奇有《紫钗记》《牡丹亭还魂记》《南柯梦记》《邯郸梦记》,代表了作者戏剧创作的全貌,其中又均与梦有关,故而合称“临川四梦”。

2.“临川四梦”是作者以戏剧形式表现出自己对人性、人生极其意义的思考。

汤显祖所重的情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真情”,二是“矫情”。

“临川四梦”中的前二梦写的是男女青年的爱情,表现“真情”的力量;后二梦则写士人仕途生涯和宦海沉浮,意在劝戒世人超越对“矫情”的贪恋。

3.《牡丹亭》是“临川四梦”影响最大,并奠定了作者作为中国古代戏曲大家地位的一部传奇。

该剧是中国戏曲史上杰出的作品之一,与《崔莺莺待月西厢记》、《长生殿》、《桃花扇》合称中国四大古典戏剧。

4.《牡丹亭还魂记》(简称《牡丹亭》,也称《还魂梦》或《牡丹亭梦》)是明代剧作家汤显祖创作的传奇(剧本),刊行于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

5.该剧描写了官家千金杜丽娘对梦中书生柳梦梅倾心相爱,竟伤情而死,化为魂魄寻找现实中的爱人,人鬼相恋,之后起死回生,终于与柳梦梅永结同心的故事。

该剧文辞典雅,语言秀丽。

一、《牡丹亭》取材和提炼又名《还魂记》,是明代作家汤显祖“临川四梦”中的一部传奇。

这部传奇在社会上影响最大,并奠定了作者作为中国古代戏曲大家的地位。

他本人也为此自豪:“一生四梦,得意处惟在《牡丹》”。

当时就有“家传个颂,几令西厢减价”的说法,与西厢记同被誉为古代戏剧中爱情题材的最高典范,曾打动了一代以一代青年男女的心灵。

它的取材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1.汉睢阳王、李仲文、冯孝将,三人的女儿都是钟情于男子,自由结合,争取还魂。

还有话本小说《杜丽娘记》,都是《牡丹亭》的故事来源。

2.作者对题材改造和主题的提炼。

经过作者的一番改造和提炼,传统的还魂故事具备了强烈的时代气息,突出了明代后期人性解放的鲜明旗帜,反映了当时意识形态领域“情”与“理”的尖锐冲突。

主要体现在:首先,有意强调了双方门第的差异;再次,小说里的杜丽娘是个典型的大家闺秀,作者在剧中则淡化这种淑女色彩,突出她的叛逆性格,并与杜宝和陈最良的卫道士形象形成鲜明对照,以强化反抗礼教、歌颂爱情自由的中心主旨;第三,作者有意营造和描绘自由爱情现实的艰难历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关戏剧的文学常识一、概念:1、戏剧,指以语言、动作,舞蹈,音乐,木偶等形式达到叙事目的的舞台表演艺术的总称。

2、文学上的戏剧概念是指为戏剧表演所创作的脚本,即剧本。

3、戏剧的表演形式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话剧、歌剧、舞剧、音乐剧、木偶戏等。

4、每一种艺术都有特殊的表现手段,从而构成形象的外在形态。

作为一种综合艺术,戏剧融化了多种艺术的表现手段,它们在综合体中直接的、外在的表现是:①文学。

主要指剧本。

②造型艺术。

主要指布景、灯光、道具、服装、化妆。

③音乐。

主要指戏剧演出中的音响、插曲、配乐等,在戏曲、歌剧中,还包括曲调、演唱等。

④舞蹈。

主要指舞剧、戏曲艺术中包含的舞蹈成分,在话剧中转化为演员的表演艺术——动作艺术。

5、在戏剧作品中,人物与人物之间,由于性格和所追求的目的不同而展开的矛盾斗争叫做戏剧冲突。

戏剧冲突的成功与否是戏剧的成败的关键。

由于受演出的时间、空间和观众的限制,戏剧的矛盾冲突应当更集中、更简练、更尖锐的反映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和冲突。

二、发展:1、先秦时期:奴隶社会——祭祀的舞乐——包含萌芽状态的戏剧因素春秋战国——供人娱乐的俳优——积累了喜剧因素2、汉魏时期:汉统一后,以竞技为主的百戏盛行(戏剧性故事)民间流行平调、清调、杂舞、杂曲3、南北朝时期:出现拨头、代面、踏摇娘、参军等(有一定故事内容和战斗意义)4、唐、宋、金时期——戏曲的形成期唐代,中国音乐声律完成了大转变,舞蹈艺术空前发展北宋,在唐参军戏的基础发展起来的杂剧和后来的金院本都是戏剧的雏形;北宋的影戏和傀儡戏能够表演完整的故事5、元朝时期:元杂剧,在金院本和诸宫调的基础上形成,是我国戏曲史上完整而成熟的戏剧艺术6、元末、明清时期:元末出现南戏,是流行在浙江沿海一带的杂剧近代地方戏曲日趋繁盛,一批大型地方戏(评剧、吕剧、秦腔、黄梅戏等)趋于定型和成熟乾隆末年,四大徽班把二簧戏带到北京,逐渐形成京剧,后成为全国影响最大的一个剧种。

三、分类:1、按作品内容的性质分①悲剧: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鲁迅语)②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鲁迅语),包括讽刺喜剧、幽默喜剧和闹剧(笑剧)③正剧:兼有悲剧和喜剧因素,也叫悲喜剧。

2、按表演形式分:①话剧:以对话和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②歌剧:以歌唱和音乐为主要表现手段:③舞剧:以舞蹈为主综合音乐、哑剧等艺术手段的戏剧形式;④诗剧:以诗的语言展开剧情,人物之间用诗体对话;⑤街头剧(广场剧):不受舞台和剧场的限制;⑥活报剧:意为“活的报纸”,速写手法迅速反映时事;⑦广播剧:供广播电台播送的戏剧作品,全凭听觉欣赏,除对话、唱词外还有音乐伴奏、音响效果加强艺术表现力,有时穿插必要的解说词,帮助听众了解剧中情境和人物的活动;⑧电视剧:融合并发展广播戏剧和电影的特长,用现代化的录象手段制作而成,凭借电视传播的一种视觉艺术。

3、按作品所写题材分:①历史剧②爱情剧③军旅剧④儿童剧⑤科幻剧4、按容量大小和结构形式分:①多幕剧②独幕剧四、元杂剧(一)常识1、元杂剧是在金院本和诸宫调的直接影响之下,融合各种表演艺术形式而成的一种完整的戏剧形式。

并在唐宋以来话本、词曲、讲唱文学的基础上创造了成熟的文学剧本。

这比之以滑稽取笑为主的参军戏或宋杂剧可说已起了质的变化。

作为一种成熟的戏剧,元杂剧在内容上不仅丰富了久已在民间传唱的故事,而且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最喜爱的文艺形式之一。

元杂剧的形成是我国历史上各种表演艺术发展的结果,同时也是时代的产物。

金灭北宋、元灭金的过程,同时是北方人民反抗女真贵族、蒙古贵族的过程。

人民反抗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的艰苦斗争,要求有战斗性和群众性较强的文艺形式加以表现;而构成戏曲艺术的各种因素到这时已经过长期的酝酿而融为一体。

这样,元杂剧就在金院本和说唱诸宫调的基础上,由于现实的要求、群众的爱好,大大扩大了题材和内容,展开了我国戏曲史上辉煌灿烂的一页。

元杂剧是在金院本的基础上采用诸宫调等音乐形式,融合各种表演艺术的特点,广泛地吸收了宋词、大曲及各民族民间歌曲等艺术成分而形成的全新的戏剧样式,在体制结构上,元杂剧有自己的特点。

首先是四折一楔子的结构模式。

元杂剧在组织结构上,以戏剧情节论之,每本分四折(相当于四场或者四幕)。

习惯认为,这正好是一个完整故事的其、承、转、合四个环节。

为了便于情节的展开或者连贯剧情,常在全剧的开头或中间加一出短戏,名曰“楔子”,元杂剧因之通常是“四折一楔子”。

这里的折是音乐结构,每一折就是一个音乐单元,只能唱一个宫调里面的曲牌,每折一套,四折总共四套曲子,要求极为严格。

并且在一套曲子中一韵到底,不能换韵。

当然四折一楔子是元杂剧的通例,也有特殊的情形,如有的作品有2个楔子,《西厢记》有5本21折,这种情形称之为“溢格”现象。

其次是一人主唱的表演体制。

元杂剧整个剧本由一人主唱,其他人物只有对白。

因此,元杂剧根据主唱角色的性别而有“旦本”和“末本”的区分,即如有男性人物(正末)主唱的,便称之为“末本”;如果是女性人物(正旦)主唱的,就称之为“旦本”。

这种通例有被打破的时候,即正旦和正末在一部戏中都有唱,这同样只是个别的特例元杂剧的四大悲剧:《窦娥冤》(关汉卿)《汉宫秋》(马致远)《梧桐雨》(白朴)《赵氏孤儿》(纪君祥);四大爱情剧:〈拜月亭》(汉卿)《西厢记》(王实甫)《墙头马上》(白朴)《倩女离魂》(郑光祖)(二)相关题目:1、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窦娥冤》郑光祖《倩女离魂》白朴《墙头马上》马致远《汉宫秋》2、元杂剧:是把歌曲、宾白、舞蹈等有机结合起来,具有独特民族风格的戏曲艺术形式。

元杂剧是由北曲演唱的一种戏曲形式,有一套较严格的体制。

3、元杂剧有一套较严格的体制:(1)结构:元杂剧一般是一本四折演一完整的故事,个别的有五折、六折或多本连演。

折是音乐组织的单元,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它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每一折大都包括较多的场次,类似于现代戏剧的“幕”。

有的杂剧还有“楔子”,通常在第一折之前起交代作用。

相当于现代剧的序幕,用来说明情节,介绍人物。

杂剧每折限用同一宫调的曲牌组成的一套曲子。

演出时一本四折都由正末或正旦独唱。

(其他角色只有说白),分别称为“末本”或“旦本”。

(2)角色:扮演的角色有末、旦、净、丑等。

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男主角称正末,女主角称正旦。

此外,男配角有副末(次主角)、外末(老年男子)、小末(少年)等;女配角有副旦、外旦、小旦等。

净:俗称“大花脸”,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有特异之处的人物。

如张飞、李逵。

丑:俗称“小花脸”,大抵扮演男次要人物。

此外,还有孛(bó)老(老头儿)、卜儿(老妇人)、孤(官员)、徕儿(小厮)。

(3)剧本的构成:剧本由唱、科、白三部分构成。

唱词是按一定的宫调(乐调)、曲牌(曲谱)写成的韵文。

元杂剧规定,每一折戏,唱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其宫调和每套曲子的先后顺序都有惯例规定。

⑷科是戏剧动作的总称。

包括舞台的程式、武打和舞蹈。

⑸ 白是“宾白”,是剧中人的说白部分。

宾白又分以下四种:对白:人物对话;独白:人物自叙;旁白:背过别的人物自叙心理话;带白:唱词中的插话。

宾白:是元杂剧中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

所谓“曲白相生,方尽剧情之妙”,正说明这一点。

4、关汉卿:号已斋叟,元初大都人。

元杂剧第一代表作家,中国戏剧史上最早也最伟大的戏剧作家,被誉为中国的“莎士比亚”。

他擅长各种舞台演出技艺,编有杂剧60多部,现存18部。

其中《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调风月》(旦本)、《单刀会》(末本)等,是他的代表作。

《窦娥冤》被列为世界十大悲剧。

1958年,关汉卿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

中国十大古典悲剧:《窦娥冤》-元·关汉卿《赵氏孤儿》-元·纪君祥《精忠旗》-明·冯梦龙《清忠谱》-清·李玉《桃花扇》-清·孔尚任《汉宫秋》-元·马致远《琵琶记》-明·高则诚《娇红记》-明·孟称舜《长生殿》-清·洪昇《雷峰塔》-清·方成培中国十大古典十大喜剧:墙头马上元白朴救风尘元关汉卿看钱奴元郑廷玉绿牡丹明吴炳李逵负荆元康进之玉簪记明高濂西厢记元王实甫中山狼明康海幽闺记元施君美风筝误清李渔5、王实甫,名德信,大都人,元代戏剧家。

编撰杂剧 13种,现仅存《西厢记》、《破窑记》、《丽春堂》三种,剧作大都以青年女性反抗封建礼教为题材,塑造了崔莺莺、红娘、刘月娥等不同妇女的典型形象。

他的作品抒情性强,曲词优美,是中国戏曲史上“文采派”的代表,被誉为“花间美人”代表作《西厢记》,全名为《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共五本21折,是元杂剧的“压卷”之作,被称为杂剧之冠。

该剧取材于唐人元稹的传奇《莺莺传》和金人董解元改编的《西厢记诸宫调》(习称《董西厢》)。

王实甫的《西厢记》在思想上更趋深刻,正面提出了“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主张,具有更鲜明的反封建礼教和封建婚姻制度的主题。

被金圣叹誉为“第六才子书”6、明清传奇:是以唱南曲为主的长篇戏曲形式,是宋元南戏的进一步发展。

它与杂剧主要有以下区别。

(1)杂剧体制的通例是四折一楔子,不标折目;传奇不称“折”而称“出”,并加出目,出数不定,多是四五十出的长篇。

传奇没有楔子,第一出是“家门”,又叫“开场”,由副本说明创作意图,介绍剧情概况,它不是剧情的组成部分。

开场之后,第二出才是正戏。

开场用的是词牌而不是曲牌。

(2)传奇和杂剧一样有唱、白、科,但不像杂剧那样通常由一个角色唱到底,而是各种角色都可以唱,可独唱、对唱、轮唱和合唱;传奇中不称“科”而称“介”;重要人物上场时光唱引子,继以一段定场白,每出戏有下场诗。

(3)杂剧和传奇在音乐上都采取曲牌联套的方式,所不同的是:杂剧每折限用一个宫调,一韵到底;传奇每出不限只用一个宫调,可以换韵。

杂剧演唱用北曲,传奇多用南曲,并吸收北曲,创造了“南北合套”的方法。

(4)传奇的角色与杂剧大同小异,但角色增多,分工更细。

杂剧的主角是末、旦,传奇的角色是生、旦。

传奇也有末,但不是主角。

总之,传奇与杂剧相比,规模宏大,曲调更丰富,角色分工更细致,形式更自由灵活,因此更便于表现生活。

7、汤显祖:英国莎士比亚(1564---1616);中国汤显祖(1550---1616),被誉为“中国的莎士比亚”(同时代)。

汤显祖,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江西临川人,明代戏曲家。

善诗文词曲,《牡丹亭》是他的代表作,原名《牡丹亭还魂记》,共五十五出,是一部爱情题材的传奇剧本,我国戏曲史上浪漫主义的杰作。

剧中的男女主人公分别是柳梦梅和杜丽娘。

《闺塾》是《牡丹亭》中的精华。

8、汤显祖的“临川四梦”:《紫钗记》、《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因为这些戏的内容都和梦有关系,被合称为“临川四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