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分析检验技术

合集下载

《仪器分析测试技术》学习领域课程的开发

《仪器分析测试技术》学习领域课程的开发

【] 理连. 工学结 合的工作 过程导 向式 高职课程 开发 的 5 杨 基于 再思考… . 职业技 术教育, 0 , 8: — 2 2 8( ) 0 5 . 0 2 5 【] 丽琼 . 产 品 加T 专业 课 程体 系 改革 的思考【】 6 t 农 J 中国职 . 业 教育, 0 , ) 4 2 . 2 1 2: — 5 0 ( 2 【] 友桥. 7 管 职业教育 课程模 式现状 与对策[】 J 职业教 育,0 9 . 20 ,
准要求 。
的课题 ,也 只有不断地研 究和改革职业教育 课程 ,才能更
( 1: 1 4 . 1 ) — 2 4
好地实现 职业 教育 的培养 目标 ,并进一 步为社会的 “ 可持
续发展 ”发挥 职业教育应有 的功能 与作用 。
参考文献: [】 盟Asa Ln 项 目 “ 于课 程开 发 的课 程 设 计 ”课 题 I欧 i— ik 关
论 坛 ,0 9() 7 2 . 20 , : — 9 82
【】 4戴勇. 高职模块化课程开发研究[. J 中国职业技术教 育, 0, 1 2 4 0
课 程 建 设
一 一 ~
2适 用 性 原 则 。根 据 企 业 岗位 实 际 工 作 任 务 所 需 要 的 .
任务化 的学 习单元 ,也 是一个 完整 的工作过程 。学 习子情 境可 以表现为具体 工作任 务或 项 目。学 习子情境把 理论知 识学 习 、实践技 f tI 、实 际应用环境 保障与 职业 素养养 i J练  ̄I 成结合在 一起 。
《 仪器分 析测试技术 》学习领域课程 ,并 根据完整思维 及
职业特征分 解学习领域为 主题学习单元 ,设 计学 习情境 ,
撰 写 课 业 设 计 ,组 织 课 程 实 施 。

检验仪器分析技术及应用讲义

检验仪器分析技术及应用讲义

检验仪器分析技术及应用讲义I. 介绍检验仪器分析技术是一种采用仪器设备进行分析和检测的方法,在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本讲义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检验仪器分析技术及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II. 光谱分析技术1. 紫外可见光谱紫外可见光谱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技术,可用于分析物质的吸收特性。

它在药学、环境科学、食品安全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2. 红外光谱红外光谱是一种用于研究物质的分子结构的技术。

它可以用于药物研究、材料分析等领域。

3. 原子吸收光谱原子吸收光谱是分析和检测金属元素含量的一种常用方法。

它在环境监测、食品安全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

III. 色谱分析技术1. 气相色谱气相色谱是将样品中的化合物分离并定量分析的一种技术。

它在药物分析、环境检测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2. 液相色谱液相色谱是一种将样品中的化合物分离并定量分析的技术。

它在生物医药、环境检测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

3. 离子色谱离子色谱是一种用于分离和检测离子化合物的分析技术。

它在环境监测、食品安全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IV. 电化学分析技术1. 电化学传感器电化学传感器是一种将物理化学性质转化为电信号的传感器。

它在生物传感、环境监测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

2. 电化学分析方法电化学分析方法是一种利用电化学原理进行分析和检测的技术。

它在药物分析、环境监测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V. 质谱分析技术质谱分析技术是一种将化合物的质量信息进行分析和检测的技术。

它在化学合成、药学研究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

VI. 应用案例1. 药物分析检验仪器分析技术在药物分析领域被广泛应用,可用于药物质量评价、成分分析等方面。

2. 环境监测检验仪器分析技术在环境监测领域起到了重要作用,可用于检测大气污染物、水体污染物等。

3. 食品安全检验仪器分析技术在食品安全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可用于检测食品中的残留农药、重金属等有害物质。

VII. 结论检验仪器分析技术在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对不同领域的应用案例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到其在药物分析、环境监测、食品安全等方面的重要性。

(精)仪器分析实验讲义

(精)仪器分析实验讲义

实验一722 型分光光度计的性能检测一、目的1、学会使用分光光度计2、掌握分光光度计的性能检验方法二、提要1、分光光度计的性能好坏,直接影响到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因此新购仪器及使用一定时间后,均需进行检验调整。

2、利用KMnO4溶液的最大吸收峰值来检验波长的精度。

3、用同种厚度的比色皿,由于材料及工艺等原因,往往造成透光率的不一致,从而影响测定结果,故在使用时须加以选择配对。

三、仪器与试剂1、722 型分光光度计;2、小烧杯;3、坐标纸;4、滴管;5、擦镜纸;6、KMnO4溶液;四、操作步骤1、吸收池透光率的检查(测定透光率)吸收池透光面玻璃应无色透明,并应无水、干燥。

检查方法如下:以空气的透光率为100%,则比色皿的透光率应不低于84%,同时在450nm、650nm 处测其透光率,各透吸收池透光率差值应小于5%。

2、吸收池的配对性(测定透光率)同种厚度的吸收池之间,透光率误差应小于0.5%。

检查方法如下:将蒸馏水分别注入厚度相同的几个吸收池中。

以其中任一个比色皿的溶液做空白,在440nm 波长处分别测定其它各比色皿中溶液的透光率,然后选择相差小于0.5% 的吸收池使用。

3、重现性(光度重复性)(测定透光率)仪器在同一工作条件下,用同种溶液连续测定7 次,其透光率最大读数与最小读数之差(极差)应小于0.5%。

检查方法如下:以蒸馏水的透光率为100%,用同一KMnO4溶液连续测定7 次,求出极差,如小于0.5%,则符合要求。

4、波长精度的检查(测定A)为了检查分光系统的质量,可用KMnO4溶液的最大吸收波长525nm 为标准,在待检查仪器上测绘KMnO4溶液的吸收曲线。

检查方法如下:取3.0×10-5mol/L 的KMnO4溶液,以蒸馏水为空白,在460nm~580nm 范围内,分别测定460、480、500、510、520、522、524、525、526、528、530、540、550、560、570、580nm 波长处的吸光度,在坐标纸上绘出吸收曲线。

食品检验中仪器分析方法的有效应用

食品检验中仪器分析方法的有效应用

食品检验中仪器分析方法的有效应用食品安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食品安全问题关乎着每个人的生命健康。

在食品产业中,食品检验是确保食品安全和质量的重要环节。

而在食品检验中,仪器分析方法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仪器分析方法具有高效、精准、快速、自动化等特点,已成为食品检验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本文将就食品检验中仪器分析方法的有效应用展开论述。

仪器分析方法是指在食品检验中通过使用各种仪器来进行对食品成分、质量、安全等方面的分析与检测。

常见的仪器包括质谱仪、色谱仪、元素分析仪、高效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等。

1. 质谱仪质谱仪是通过对物质中的离子进行检测来分析物质成分和结构的一种仪器。

在食品检验中,质谱仪可以用来检测食品中的农药残留、添加剂、毒素等有害物质,同时也可以进行对食品中的成分和营养元素的分析。

3. 元素分析仪元素分析仪是用来分析食品中各种元素的含量的仪器。

在食品检验中,元素分析仪可以用来检测食品中的微量元素含量,有机元素含量,重金属含量等,以保证食品的质量和安全。

1. 提高检测精准度仪器分析方法在食品检验中能够大大提高检测的精准度。

传统的食品检验方法不仅费时费力,而且往往准确度不高,不能满足现代食品生产的需要。

而仪器分析方法能够通过自动化的操作、高灵敏度的检测仪器和精准的数据分析,大大提高了检测的精准度。

这样一来,即使是微量的有害物质,也能够被准确地检测出来,有效保障了食品的安全和质量。

2. 检测速度快传统的食品检验方法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来进行检测,而仪器分析方法则可以大大缩短检测时间。

比如色谱仪和质谱仪等高效的仪器,可以在短时间内对大量的样品进行快速准确的分析,提高了食品检验的效率。

3. 多样化检测项目4. 促进食品行业的科学化管理仪器分析方法的应用,使得食品行业的检验管理更加科学化。

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和实验结果,可以帮助食品行业更好地了解自己产品的质量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也能够帮助监管部门更加全面地了解食品市场的情况,更好地制定监管政策。

食品检验中仪器分析方法的有效应用

食品检验中仪器分析方法的有效应用

食品检验中仪器分析方法的有效应用食品检验是保证食品质量和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其中仪器分析技术是现代食品检验的重要手段。

仪器分析技术可以检测食品中的营养成分、添加剂、农药、重金属、微生物以及其他有害物质。

对于食品生产企业和消费者而言,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无疑是最为关心的问题,因此如何有效地应用仪器分析方法,提高食品检验的精度和准确性,是当前食品行业急需解决的问题。

首先,仪器分析技术可以检测食品中的营养成分。

营养成分是评价食品营养价值的关键指标,例如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等。

常用的仪器分析方法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原子吸收光谱、质谱等技术,这些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食品中的各种营养成分,并提供关于食品质量的详细信息。

其次,仪器分析技术还可以检测食品中的添加剂和农药。

由于现代食品生产过程中添加剂的使用普遍,因此检测食品中的添加剂含量成为了食品安全控制的重要环节。

例如,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食品中的防腐剂、色素、调味剂等添加剂,以及农药残留等有害物质。

这将有助于检测食品是否符合国家和地方的标准,保证食品的质量和安全。

另外,仪器分析技术还可以检测食品中的重金属。

如果食品中重金属的含量过高,就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严重的影响。

例如,大量摄入含有铅的食品会导致儿童中毒和智力发育迟缓。

为了保证食品的质量和安全,需要使用原子吸收光谱、质谱等仪器分析技术检测食品中的重金属含量,并提供关于食品质量的详细信息。

同时,食品生产企业也需要落实质量控制措施,确保食品中重金属含量符合国家和地方的标准。

最后,仪器分析技术还可以检测食品中的微生物。

由于微生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极大,因此检测食品中的微生物是保证食品安全的重要环节。

常用的仪器分析技术包括聚合酶链式反应、荧光定量PCR等技术,这些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食品中的各种有害微生物,例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从而保证食品的质量和安全。

仪器分析的心得体会(模板23篇)

仪器分析的心得体会(模板23篇)

仪器分析的心得体会(模板23篇)心得体会是我们在学习、工作、生活中的一个宝贵财富,它帮助我们不断进步和成长。

请大家阅读以下这些心得体会范文,相信会对大家的写作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仪器分析检测心得体会仪器分析检测是现代科学技术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正是通过精密的仪器设备,才能实现对物质性质和组分的分析检测。

在实践中,我有幸参与了仪器分析检测的研究和应用工作。

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切感受到了仪器分析检测的重要性,并积累了一些心得体会。

以下将从仪器的选择、操作技巧、数据分析、问题解决以及专业素养等方面进行总结和分享。

首先,仪器的选择至关重要。

在进行分析检测时,我们需要根据不同的样品性质和分析要求选择合适的仪器。

在工作中,我发现不同的仪器在分析结果和分辨率上存在着差异。

因此,在选择仪器时,我们要考虑到分析项目的特点和研究需求,同时还要对仪器的性能、精度、稳定性和维护难易程度有一定了解,以便更好地进行有效的分析检测。

其次,操作技巧至关重要。

一台优秀的仪器并不能保证结果的准确性,操作者的经验和技巧同样不可忽视。

在使用仪器时,我们需要熟悉其使用方法和步骤,并注意操作细节。

比如,对于分散液的选择和制备,我们要尽量避免气泡的产生,以免影响实验结果。

此外,仪器的校准、清洗和维护也十分重要,只有做到这些方面,我们才能保证仪器的正常运行和结果的准确可靠。

第三,数据分析是仪器分析检测中不可或缺的一步。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通常会产生大量的数据,这些数据需要进行处理和分析,以获得有意义的结果。

无论是使用统计分析方法还是利用专业的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我们都需要仔细研究数据的分布和规律,并进行准确的统计判断。

同时,我们需要保证数据的可重复性,即在不同条件下重复实验,以便得出更加可靠的结论。

第四,问题解决是仪器分析检测中常常遇到的挑战。

在仪器操作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意想不到的问题,如仪器故障、实验失误等。

在我亲身经历的一次实验中,仪器突然出现故障,导致实验中断。

《仪器分析技术》课程标准

《仪器分析技术》课程标准

《仪器分析技术》课程标准课程名称:仪器分析适用专业:食品检测技术1.课程定位和设计思路1.1课程定位《仪器分析技术》是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是在化学基础与分析技术、化学基本能力综合训练等课程基础上学习各种分析仪器检测技术。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分析仪器的操作、维护和简单故障排除,掌握利用仪器对样品前处理、分析检测、数据处理的方法,为后续《食品理化检验技术》、《食品分析》等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化学检验工(高级)、食品检验工(高级)等技能鉴定打下必要的知识与技能基础。

1.2设计思路对于《仪器分析技术》课程的设计,严格按照职业岗位的需要和检测方法需要精选内容适合、深度适当的专业理论知识,突出专业理论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坚持以实用、够用、可持续发展为标准选择教学内容,针对理论和实验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按照认识论的规律进行教学内容安排。

课程中所涉及的专业理论和技术在生产实践工作中能够满足“必需、够用、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理论在实际工作中的重要性,突出专业技能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性。

具体课程设计思路和理念如下:(1)围绕学生毕业后在食品行业、质检、商检等企事业单位分析检测岗位的具体工作需求以及职业技能鉴定中的应知、应会要求选择教学内容;(2)以分析仪器在检测中的应用为主线,根据企业、质检、商检检测内容设计训练项目。

保证学生“现在学”和“未来用”的零距离对接,同时达到拓宽学生就业岗位的目的;(3)项目的实施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缩短了理论与技能之间的距离,有效实现学以致用和以能力为本位的培养目标,真正实现能力的迁移训练。

本课程在第三学期开设,总学时为64学时,学分为4学分,课程内容结构与学时分配见表1。

表1课程内容结构与学时分配课时分配序号教学内容理论实践1绪论202情景1紫外-可见光谱法484情景2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486情景3原子荧光光谱法247情景4气相色谱法688情景5高效液相色谱法4810情景6电位分析法24小计2440合计642.工作任务和课程目标2.1工作任务根据岗位需要,食品检验工(中、高级)、化学检验工(中、高级)、企业质检、第三方检测需要,掌握仪器分析的任务和作用;掌握常用分析仪器的使用、维护的基本知识;掌握根据检测需要选择不同类型仪器进行分析、数据处理等方面的能力。

《仪器分析技术》课程标准

《仪器分析技术》课程标准

《仪器分析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说明课程编码〔36216〕承担单位〔生物化学工程学院〕制定〔〕制定日期〔2022.10.12〕审核〔专业指导委员会〕审核日期〔2022.10.30〕批准〔二级学院(部)院长〕批准日期〔〕(1)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职业能力训练课程,是高职高专化工类专业必修课程,是进行分析方法研究和培养分析操作技能的课程。

本课程实行“教、学、做一体化”模式,为考试课,计划学时72学时。

(2)课程任务:本课程打破理论加实验的传统教学模式,提倡“做中学,学中做”。

针对化工专业的岗位要求,结合实际的化工产品,注重分析检验的操作技能培养。

参照化工企业操作工人的国家职业标准要求,在内容上以“理论够用为度”为原则,突出职业规范和职业技能训练,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并利用学院的分析检测实训中心尽可能地进行实践生产实际中涉及的产品检验工作,把这种实践过程作为培训现代化企业人才的一个教学环节,使学生在具有职场化氛围的实训中心,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设计适合工厂生产实际要求的具体实训项目,让学生掌握分析检验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以及工厂所涉及的各种规范要求和工作能力。

在教学中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技能训练,不仅使学生掌握和运用相关实际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态度,尊重科学,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服务未来。

充分体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吸收专业发展和教学改革的新成果,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加强实践教学,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也使学生更加关心相关技术的发展应用动态,关注其给生活和生产带来的进步和问题,树立正确的科学观。

从而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新、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的高技能人才。

(3)课程衔接:先行课程为《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将为后续的顶岗实训及毕业环节打下基础。

二、学习目标《仪器分析技术》课程总体目标是: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仪器分析涉及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实验室常见仪器的操作和各种实验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任务1 基本任务
二、仪器分析的特点
优点: (1)操作简便,分析速度快。 (2)灵敏度高,选择性好,适于微量组分的测定。 (3)易于自动化,适于在线分析。 (4)样品用量少,应用范围广。
不足之处:
(1)仪器复杂,价格昂贵。 (2)仪器分析是一种相对分析方法,需要标准样品。 (3)相对误差较大,一般不适于常量与高含量分析。
任务2 样品的前处理技术
实训0-1 样品的前处理
三、仪器与试剂 1. 仪器
量筒;烧杯;分液漏斗;铁架台(带铁圈);索氏提取器;电热套;蒸发 皿;平板电炉;沸石。 2. 试剂
碘的饱和溶液;四氯化碳(或煤油);绿茶;无水乙醇。
任务2 样品的前处理技术
实训0-1 样品的前处理
四、实训步骤 1. 溶剂萃取
期末成绩占40%, 平时成绩占20%, 实验成绩占40%。
05:28:40
五、参考文献 references
1.清华大学分析化学教研室.现代仪器分桥.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983(理论) 2.戴树桂等.仪器分析.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4(适中) 3.高鸿. 仪器分析. 江苏科技 1986年 ( 适中) 4.赵藻藩,周性尧等.仪器分析.北京:向等教育出版社,1990(理论 ) 5.潭湘成.仪器分析.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0(专业) 6.方禹之.仪器分析.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7.朱世盛.仪器分析.上海:复且大学出版社,1983 8.南开大学(仪器分析)编写组.仪器分析.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8
任务1 基本任务
三、仪器分析的发展趋势
①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特点是学科之间相互交叉,相互渗透,新方法、新 仪器不断出现、更新周期加快。
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样品的复杂性和测量难度、要求提供的信息量和 响应速度都在提高,因此方法的联用显出优越性。 ③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也为仪器分析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电子计算 机的广泛应用——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
该法是基于“相似相溶”的原理 进行样品的前处理的。
所用仪器由冷凝管、抽提管和平底烧瓶 三个部件组成,通过标准磨口相对接。
优点:(1)仪器设备简 单,操作方便;(2)分 离选择性高;(3)应用 范围广泛;(4)处理量 大,适合工业规模的分 离,易于实现连续自动 操作。 缺点:(1)大量使用有 机溶剂;(2)有机溶剂 易挥发,影响操作人员 的健康;(3)污染周围 环境;(4)操作步骤多, 比较麻烦,费时;(5) 分离效率(柱效)不高。
该课程是在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公共、基础和 技术基础课教学之后开设,它为以后的专业课程、 毕业设计或论文等教学环节奠定基础。
05:28:40
二、课程的主要内容
Major elements of the course

绪论
项目1 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检测物质
项目2 中微量元素
又称液-液萃取,利用组分在两互不相溶的溶剂之间的分配行为的差异,将 被分析物溶于某一液相中,在与第二液相接触后转入第二液相的过程。 缺点: (1)消耗溶剂量较大; (2)易形成乳状液,难于分离; (3)使用大量的分液漏斗,用手操作,费工费事。
任务2 样品的前处理技术
实训0-1 样品的前处理
二、传统的样品前处理技术 2. 索氏提取法
05:28:40
绪论

任务1 基本内容 一、仪器分析方法的分类 二、仪器分析的特点 三、仪器分析的发展趋势
任务2 样品的前处理技术 实训0-1 样品的前处理

任务1 基本任务 “
一、仪器分析方法的分类
仪器分析的方法种类很多,习惯上根据仪器分析所对应的原理和测量信号 的不同,将其分类。仪器分析主要包括光学分析法、色普分析法、电化学分 析法等等。
05:28:40
学习要求
1.要求大家掌握所学仪器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 基本方程式的推导计算、仪器的基本结构与各部件作用。了 解方法的优、缺点,能根据实际样品的分析要求,正确选择 相应的仪器分析方法。 2.要求独立、按时、按量完成布置的作业。作业会以一定比 例计入最后成绩,希望完成好作业。 3.仪器分析实验课是本门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成绩占 总成绩的40%,要重视实验过程的动手操作和报告的规范性。
项目4 用气相色谱法检测物质
项目5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物质
项目6 离子色谱法检测物质
项目7 电位分析法检测物质
项目8 能力拓展——其他仪器分析方法介绍

三、课程的考核方法
Examine method of the course 闭卷考试
四、课程的成绩计算 Grade computed of the course
任务2 样品的前处理技术
实训0-1 样品的前处理
一、实训目的 1. 除去微粒; 2. 减少干扰杂质; 3. 浓缩微量的组分; 4. 提高检测的灵敏度及选择性; 5. 改善分离的效果; 6. 有利于所使用检测仪器的保护。
任务2 样品的前处理技术
实训0-1 样品的前处理
二、传统的样品前处理技术 1. 溶剂萃取
课程介绍 Intruduction of the course
一、课程性质
Property of the course
二、课程的主要内容
Major elements of the course
三、课程的考核方法
Examine method of the course
四、成绩计算
Grade computed

光谱分析法
原于光谱法 分子光谱法 X射线光谱法 核磁共振波谱法
电位分析法 电导分析法 电解分析法 库仑分析法 极谱分析法
非光谱分析法
光学分析法
电化学分析法
仪器分析 方法
色谱分析法
其他仪器 分析法
气相色谱分析法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
薄层色谱分析法 纸色谱法
质谱分析法 热分析法 放射化学分析法
05:28:40
五、参考文献
References
一、课程性质 Property of the course
《仪器分析检验技术》是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的 必修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 部分仪器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特点、适用范围和 使用方法,具有应用仪器进行分析操作的基本技能。 了解其他现代仪器分析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